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在蒙古草原展开激战,虽然兀术率领的金国最精锐的部队曾多次击败合不勒,但如终无法消灭神出鬼没的蒙古骑兵,相反还经常遭到蒙古骑兵游击队式的袭击。

久战不下的兀术便选择乘着金国在军事上还稍占优势之际,促使蒙古停战和谈,而合不勒也以为目前蒙古部落的实力还无法构成对金国统治的威胁,兀术确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打持久战对蒙古部落十分不利,乘此机会和强大的金国议和,对蒙古部落本身是利大于敝。基于以上的考虑,双方达成协议,蒙古部落得到了金西平河以西的二十六个城寨和大量牛马。

金国从此将经略中原地区作为重点放弃了蒙古高原,但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对金国北方边境不断搔扰采取的绥靖手段,仿效宋用土地和钱物换取一时的太平。随后兀术开始修筑边境防御工事,来阻挡蒙古骑兵的步伐,由东北至西南贯穿金国全境将大漠分漠南和漠北,这就是著名的金代界壕,中国唯一由少数民族修筑的长城。

在金国建立才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阿骨打的后代们便和一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游牧部落签订了一份既赔地又赔款的和平协议,并且还大兴土木的修筑长城来防御对手。不过兀术的绥靖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效果,不久合不勒死了,蒙古部落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但是金国和蒙古部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而兀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七十多年后,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利用阴山脚下的汪古部人作向导,从西侧绕过金代长城,入侵金国,使金国的千里长城完全失去了应用的防御作用,成了金国版的“马其诺防线”,合不勒的后代所率领的蒙古人成为他们女真金国的终结者…

现在历史出现了两个版本,本应打得金国处于守势的蒙古人,反而在金国的残酷的武力镇压下奔迸离析,不得不向大宋求援。赵柽明白了,是自己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引起的飓风,他将女真人重新逐出了中原地区,反过来女真人只好去继续经营自己到手的一亩三分地。而蒙古人就倒霉了,在女真人持续不断的打压下崩溃了,没有能重现历史上的风采!

历史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根本不相信什么如果。现在历史既然已经被自己改变,那么就要去创造新的历史!会见结束,赵柽已有了决定,现在既然历史被自己操控,那又何必要除掉合不勒而阻止铁木真的出现呢!再说女真人已经走向了末路,其将要在历史中消散。世界和平了,几十年后出生的铁木真也许就像本应在宋金之战中大放异彩的名将一样归于无名,只是一个快乐的凡人……

第二百四十章还账

赵柽答应了合不勒结盟的要求,但是他只是一个部落的酋长,还是一个破落户,这个盟约似乎太不对等,可赵柽就这么做了,不仅提供给其大笔的资金、粮食,还有一批武器。合不勒本来对结盟根本没有保多大希望,现在大宋皇帝不但答应了,还给予了极大的资助,当下表示愿世代效忠大宋,绝不为敌!

随后两人喝了血酒,发了毒誓,落笔为证正式结盟,赵柽随后向金国和漠北鞑靼各部发出通告,言称女真残暴,肆意屠杀蒙兀各部,有违天和。大宋不能视其妄为,今以胪朐河为界,西起皮被河城,东至栲栳泺,南至黑水的区域为隔离区,安置蒙兀部众,如有人擅自侵扰,大宋将予以惩罚。

合不勒对大宋皇帝此举更加感激,这块大宋设置的保护区不仅包括了他们传统的游牧区,且有所扩大,此意味着他们蒙兀部可以在其中自由放牧,休养生息,招揽部众,而不会受到他人的干涉,否则大宋就会出兵干预。他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大批受到女真欺压的部族进入,那时他们就可以借助大宋的帮助积蓄力量抗击金国了。

合不勒高高兴兴的走了,赵柽却知道自己划定的安全区却是在大宋的国境之外,自己充当的是‘国际警察’的角色,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其实是趁机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过去从未到达的漠北,拉拢了一个可靠的盟友。但是女真人和其它与蒙兀部有嫌隙的部族不会让他安稳。

赵柽预料大的战争不会爆发,小规模的冲突不可避免。他又下旨着大定镇抚司以沙漠军和游骑军为基础抽调力量组建一支特遣队前往安全区担负‘维和’任务,大定镇抚司为其提供后勤保障和战役支援……

送走一个。还有排队的,今天会见的就是赵柽那位不打不相识的‘老友’察哥。他对西夏是憋着一肚子的火。其采取的‘摇摆舞’似的外交政策,在宋夏之间左摇右摆两边都不得罪,还吃了上家吃下家,利用两国的矛盾渔利。而宋金两国打得是热火朝天不可开交又不能与其翻脸,担心他们倒向对立的一方,给自己后院点把火,还得捏着鼻子喂着他。

西夏所为让赵柽心里很不舒服,正想着如何调教调教他,没想到察哥今年亲自登门拜访来了。赵柽踏进垂拱殿时还想先给察哥个下马威。可当他瞄见其身后那人,一下像泄了气的皮球,有火儿也发不出来了。

“参见陛下!”过去两人都是王爷,可以称兄道弟,现在却不能了,察哥抢上一步施礼道。

“参见陛下!”察哥身后之人也跟着施礼,可听口气却带着哀怨和不满。

“免礼,赐座,上茶!”赵柽叹口气挥手说道。心中暗骂察哥这家伙真贼,料到自己会兴师问罪,把她弄来当挡箭牌,偏偏正戳中了自己的软肋。

“陛下。灵州一别咱们已经近十年未见了,那时我就觉得陛下是少年英雄,定然会一飞冲天。果不其然终登帝位啊!”察哥是老油子了,看赵柽脸带无奈。自知得计,但也知道这小子太坏。肯定会在别处找回来,先送上通马屁赌他的嘴。

“晋王还是风采依旧啊,征回鹘讨吐蕃,为夏国开疆拓土,功勋无数!”赵柽也笑笑说道,大、小两只狐狸再次以这种相互吹捧,却淡然无味的方式开场。

“陛下鲸吞燕云,平定大理内乱那才是不世之功,小王如何敢与陛下相较,至于吐蕃和回鹘他们总是骚扰我境,不得不给他们个教训!”察哥‘谦虚’地说道,他知道宋朝插手大理事务不仅是抢夺铜矿,而且还获得了从侧翼进攻吐蕃的基地和盟友,现在大宋只是将金国作为主要敌人,暂时无力经略吐蕃,可一旦腾出手来,以他对赵柽的了解,其绝不会任由一个危险的邻居潜伏在自己的身边,那时两国很可能会因为吐蕃而发生冲突。

“是吗?可我却听说晋王与林牙大石欲联手废掉毕勒哥汗,瓜分高昌啊!”赵柽面带微笑地说道。

“陛下不要听信谣言,他们是欲挑拨夏宋两国的关系,高昌与夏一样是大宋藩国,居然向耶律大石称臣纳贡,小王对其两面三刀不免气恼,因此遣使警告于他,正巧大石的使者也在,他欲与我国结盟恢复契丹,可能被他人看到了,引起了误会!”皇帝虽然在笑,可察哥却听出其中的杀机,他更纳闷自己与耶律大石会商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达成的,可怎么就被这小子知晓了,他当然不肯承认搪塞道。

“呵呵,可贵国向金国派出吊慰使和贺登基使却是不假吧!”赵柽又笑道,现在高昌使臣就在汴京呢,可察哥摆出根本不可能的架势,他也没有说破。

“这……陛下,女真人多次遣礼信使前来,实在推脱不过也只能派人去看看!”察哥那张比城墙拐弯还厚的老脸都不由的一红,自己刚骂了高昌两面三刀四处称臣,自己就被打了脸,他的辩解也显的十分无力。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只是不知是真的不得已,还是旧情难忘啊?”赵柽皮笑肉不笑地又扔下一句话,却是咄夺逼人。

“陛下,我也只是个臣子……”察哥一见赵柽便知其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锋芒毕露的少年王爷了,他现在已是掌握着世界最富庶的国家,拥有最强大的武装的一国之君,不可一世的女真人也被其逼的低头议和,谈笑间灭国亡族不是没有可能。如今句句暗藏杀机,让他难以招架,逼得他想把责任推到国主李乾顺身上。

“当然是旧情难忘了!”察哥还没说完,却有人回了一句道,言语中充满了落寂和抱怨。

“呵呵,郡主真是性情中人……”赵柽听了脸也红啦,转过脸干笑着说道。

“唉,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李潇潇剜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眼,叹口气说道。

“郡主何处此言啊?世上多少青年才俊倾慕于郡主,求之不得!”赵柽言道,眼前的李潇潇已经褪去了彼时的青涩,如同一只熟透的水蜜桃,举止间多了些端庄优雅,没变的只有她的伶牙俐齿。

“唉,可惜红颜薄命,遇到一个薄情郎,让我孤守阁中!”李潇潇抬眼看了座上的赵柽叹道。

“呵呵,郡主真是痴情啊……”赵柽尴尬地笑笑说道,屁股有点坐不住了。

“是啊,有些人只是记住了别人欠他的,却总是忘记自己还欠着别人的!”李潇潇看着皇帝悠悠地说道。

“喜爷,这是怎么回事,陛下好像有些失态!”陪着皇帝会见时辰的马扩疑惑地问见喜,刚刚开始皇帝几句话就将西夏使臣逼问的哑口无言,形势一片大好,可那西夏郡主两句话又扭转了形势,变被动为主动,听话音好像皇帝有短处被人抓住了,他想了解下以便为皇帝解围。

“马大人,此事说来话长,都是陈年旧事,你们最好回避一下,否则……”见喜当然对当年皇帝与西夏和亲之事知道的一清二楚,虽然皇帝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有被逼婚之嫌。可毕竟是利用了阿蛮公主从中斡旋,而且回绝时态度不够坚决还收了人家的嫁妆,皇帝以为时间长了,此事就会不了了之,谁想到今天人家打上门来兴师问罪,让人家一等十年,皇帝理亏当然无话可说了。

“那…还请喜爷指点!”马扩一看见喜一副准备为他默哀的神情,便明白其中肯定牵扯到皇家秘辛,至于其中发生了什么他怎么敢再问,可是即便脱身,总得有个理由,总不能无故退场吧。

“陛下,已近正午,陛下要用膳了,臣等先告退,午后再议!”见喜对马扩耳语了几句,他起身奏道。

“哦,也好!”赵柽看到太阳刚上三竿哪里是用午膳的时间,可他立刻意识到是马扩在为自己解围,马上准奏抬屁股要走人。

“陛下,我们万里迢迢而来,难道连一顿饭都不肯赏赐就要匆匆而别吗?”李潇潇看着起身的皇帝却没有动,反而端起茶喝了一口问道。

“唉,传旨赐宴!”赵柽反身坐下,定定的看着李潇潇,而其也丝毫没有回避,静静地回望着,片刻出声道,他知道不论是什么帐,既然欠下早晚都要还的,今日就将这笔帐做个了断吧!

马扩已经知道这潭浑水不是自己能趟的,怎敢留下作陪,找了个理由领着一班人匆匆告退,只留下了皇帝和西夏使臣在殿上大眼瞪小眼,可气氛也缓和了下来,而且还带着一点点暧昧的气息。

“陛下,宴席设在殿上?”见喜看没了外人,小心地问道,他知道如果是在这垂拱殿赐宴那便是国事,而在内苑就是家事了,意义当然也就不同了。

“不,就设在内苑暖阁之中吧!”赵柽起身说道……

第二百四十一章此消彼长

对于皇帝早年欠下的情债,皇后和三位皇妃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兴趣,一来是赵柽与其他皇帝相比后宫太小了,不过是一后三妃,连三宫六院还未填满,更不要说七十二妃了。可太上皇依然宝刀不老,不断的给皇帝增加小妈、添加弟妹,子嗣不多的几位后妃感到难堪和危机,终究因为数量上的弱势让她们败下阵来。

添人进口已经成了赵柽几个老婆最大的心事,她们知道皇家之中如果子嗣不枉,很可能最终会使皇位花落他家,这种例子大宋已经数次上演,可皇帝却始终不肯吐口遴选秀女充实后宫。老情人如今找上门来了,她们当然不能放过,一番劝说后皇帝顺水推舟的从了。

过去最大的障碍是‘同姓不婚’的规矩,现在赵柽是皇帝了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一道圣旨便取消了赐给西夏王室的国姓,恢复本姓,让婚事变得顺理成章。大臣们虽也有对皇帝的草率颇有微词,怎么能娶异族女子为妃呢,将来岂不乱了血统,但是想想宫中已经有了一位契丹公主,又何必在乎再多一个党项郡主。

赵柽现在说不出自己心中是个什么滋味,人家早十多年就将嫁妆送到了自己手中,说起来她才是第一个占位的。那些嫁妆在当时对缺少资金的自己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他渡过了难关。令他不平的是自己娶了她便和西夏成了翁婿之国,自己总不能刚焐热了被窝就打老丈人吧,这使他想惩罚西夏的计划只能暂且放下。

这场婚事最高兴当然是察哥。他也由贺岁使一下变成了送亲使。一场联姻让宋夏两国的紧张关系变得缓和不说,也使他们获利不菲。起码在诸国中他们的地位提高了不少,缴纳的岁币也被免去了部分。进一步开放了市场,对于西夏持续恶化的经济不无益处。

再者大宋对那些不相干的国家都会出手相助,老丈人家有事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无形中靠上了一棵大树,得到了保护伞。但是西夏以后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再不能和金国眉来眼去的拉关系了,从此以后要一心一意的跟着大宋混,双方渔利的事情无法再做。可这与随时被大宋以宗主国的身份干涉内政相比又算不得什么,却忘了以后赵柽依然可以处理家事的名义更为方便的掺乎进去……

…………

大宋欲与西夏和亲。而且娶得是个待嫁多年的‘老’公主的消息迅速在各国使臣圈中传开了,傻子现在都能看得出和大宋结亲家的好处,于是纷纷递交国书也申请要和大宋和亲,而且投其所好将国中为婚的老姑婆们介绍给赵柽,这让他脑瓜仁子都疼,有他娘的这么埋汰人的吗?自己又不是开养老院的,李潇潇虽然岁数大点,可人家还是豆蔻年华的时候就跟自己好上了,这能是一回事啊!

“禀陛下。吏部侍郎马扩求见!”这时有小黄门进殿禀告。

“不见,他都快成人牙子了,天天都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赵柽正烦呢,听马扩又来了。气恼地说道。

“陛下,马大人说有要事禀告,务必要见上陛下一面!”小黄门看着扔了一地的折子。心中暗笑这马大人来的真不是时候,可又怕耽误了事情。只能硬着头皮再次禀告。

“那你问问他,如果还是有关和亲之事的就不用见了。直接回绝就是了!”赵柽想了想说道,礼部尚书已近古稀之年力有不逮,这跑前跑后的事情几乎全都交给了马扩,不是要紧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进殿面圣的。

“参见陛下!”功夫不大,小黄门引着马扩进了殿,他一看皇帝苦着脸就知心情不好。

“有事就赶紧说吧!”赵柽摆摆手让他免礼道。

“陛下,您将要纳妃的事情已经遣使昭告四方……”马扩话刚说了一半就见皇帝的脸沉了下来,赶紧说道,“各国表示会遣使来贺,可金国居然也要派出贺使,因两国正处于战时,臣不敢擅断还请陛下示下!”

“你曾通报于他们?”赵柽心中一动,这倒是个新动向,问马扩道。

“陛下,据臣所知礼部并未向金国遣使昭告!”马扩禀告道。

“嗯,那不是从他国处得知,就是探子们传回去的,别人不会多事!”赵柽想了下说道,各部现在都忙得脚不沾地没工夫去多管礼部的闲事,而宋金两国互派间谍也不是什么新闻,自他假借南巡玩儿了个暗度陈仓后,金国加强了对大宋的监控,尤其是有关他动向,所以他们知道自己要结婚并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他们为何也要遣使来贺,难道还怕自己来个假结婚?

“臣也以为如此,那咱们是准还是不准呢?”马扩问道。

“你以为他们是何意呢?”赵柽未回答,而是反问道。

“臣以为女真是想借机向我朝示好,缓解双方的关系,以求苟延残喘!”马扩说道。

在暂时无法发起新的战争前,大宋对金采取的是围堵政策。在外交上,对与和金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或拉拢,或威逼使他们疏远金国,断绝经贸往来,孤立金国;在军事上,严密封锁边境,切断通往金国的海陆商道,以小股兵力入境骚扰破坏其生产,进一步打击其脆弱的经济。这招儿虽然没有动用武力那么立竿见影,但也是副慢性毒药。

“有这种可能,但朕怀疑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应该十分明白,现在我们力量处于优势,在他们不肯送还辽王的情况下放松对他们的封锁是不可能的!”赵柽说道。

“那女真人遣使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想假道伐虢,因为我们断绝了和其一切外交联系,所以明着是派出贺使,其实却是和议使!”马扩说道。

“嗯,这话靠谱!”赵柽点点头道,“俗话说‘有理不打送礼人’,完颜亶自幼接触汉学,继位后又重用汉臣,他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我们拒绝再次和议的情况下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陛下,那女真人不惜放下身段与我们再次接触又为了什么呢?”马扩想了想,琢磨不出女真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金国当年灭辽伐宋,逼着大宋称臣风头无两,虽然现在处于劣势,可仍然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国,不至于到了厚着脸皮对大宋献媚的地步,这种行为实在是有损金的大国形象。

“如果我未料错的话,宗翰死后,宗罄得势,完颜亶难以控制当前的局面,又面临着被架空的危险,于是想要重新平衡两派的力量,而现在够分量的那个人就在我大宋!”赵柽沉吟片刻笑道,这个完颜亶太嫩了,也太天真了,在没有强大武力的支持下,跟那些在朝堂上斗了半辈子的家伙们玩儿心眼岂是那么容易的,自己奋斗了多少年才敢座上这个位置。

“陛下说得是完颜希尹!”马扩惊讶地说道。

“嗯,他还好吧!”赵柽点头道。

“听说还不错,按照陛下的命令一直将他囚禁在燕京府,生活上也给予了照顾,他也很坦然除了吃饭睡觉便是看书!”马扩答道,可心中的疑惑并未解开,“既然此人重要,那完颜亶为何当初只要宗罄,而舍弃了完颜希尹呢?”

“完颜希尹这人不简单,上马能领兵,下马能吟诗,是个全才。他虽然不是阿骨打的家族成员,但其已经跟随了金国的四位主人,是朝中仅存的四朝元老,虽然没有掌握一定的兵权,但其威望和能力相当之高,再加上又创立了女真人的文字,因此更加深得人心。而且其一直提倡汉化,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深受重用。”赵柽说罢喝了口茶又分析道。

“可他被抛弃一是因为当时形势所限,完颜亶主要依靠的是宗翰和宗干的力量上位,而在他们心中完颜希尹的声望对他们是个有威胁的危险人物,难以为他们所用;再便是士人们相轻的老毛病在作怪,完颜亶自诩精通汉礼儒学,当然会妒忌希尹的才能和威信,因此导致了他的不幸!”

“陛下的意思是宗翰的死让两派力量此消彼长,阻碍了他改组的计划,完颜亶便想以完颜希尹的威望加强改制的力量!”马扩想了想,皇帝分析的很有道理。

“嗯!”

“陛下,那我们是否接受女真遣使的请求呢?”

“当然,有人送钱来为何不要啊!”赵柽笑道。

“如果他们提出索要完颜希尹之事呢?”马扩想想也是,以皇帝的财迷劲儿怎么会拒绝呢!

“给他,咱们养着他也不出生活费!”赵柽干脆地答道。

“陛下,既然完颜希尹对其如此重要,这么轻易还给他们是不是草率了!”马扩看看皇帝,他不像有病啊,既然知道其对金国的作用还满足他们,莫不是疯了、昏头啦…

第二百四十二章‘绝妙之计’

金国在宗翰死后,正如赵柽所想金国的势力重新进行了洗牌,可现在已经不是阿骨打系和非阿骨打系两派之间的斗争,而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致可分为支持汉化的改革派和反对汉化的保守派,而不久之前他们还都是支持皇帝完颜亶改革的改组派。

保守派的首领性人物正是在铲除宗翰势力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太师宗罄,而他之所以痛恨改革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根子还是在那个令万人俯首的皇帝宝座。他认为是因为以宗翰为首的改革派在册立谙班勃极烈的问题上迫使他爹将谙班勃极烈的位子让给了一个少年。虽然吴乞买表面上是自愿让位的,但傻子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改革派”的再三相逼,他是极有可能将接班人的位置留给宗磐的。更让宗罄愤怒的是在完颜亶继位后,居然擅自废除了在金国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的勃极烈制度,这就使宗磐当上皇帝的机率几乎为零。

宗罄意识到要当皇帝只有造反一途,可造反却是高风险低收益的选择,大金国自建国以来还没有人能够成功,而在金闪闪的宝座无比诱惑下,他还是决定踏上这条艰难而又极具危险的道路。但是宗罄与完颜亶不同,他在金国很少参加军事行动而是一直协助父亲处理内政,却因为一时冲动想到大宋捞点政治资本当了俘虏。这些经历让他懂得做事绝不能鲁莽。

因此宗罄归国后极为耐心,对皇帝十分恭顺,工作任劳任怨坚决支持其的改制工作。除了安抚族中的反对者并接下了除掉宗翰这个艰巨的任务,得到了完颜亶的信任。而宗罄却知道要想成功上位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达不到目的的。除了整倒改革派以剪其羽翼,还要有自己的班底协助。那就要招兵买马,拉拢更多的实力人物。

首先进入宗罄视线的是镇守漠南的临潢府都统完颜赛里,他是皇室宗亲,习不失之孙,少年从军灭辽伐宋,被宋人成为‘盖天大王’。但是在其参加两次伐宋的战争中都惨败于赵柽之手,身负重伤,这让他心灰意懒,以为靠武力是无法攻占中原。灭掉宋朝的。因此主张与宋和谈,第三次伐宋战争时便没有参加,而是被调到漠南镇守临潢府。

两次遭到沉重打击的完颜赛里这时虽然没有想完颜蒲家奴似的被吓出神经病,但是也受到了刺激,原本刚用善战的完颜赛里好象变了个人似的,对带兵打仗突然失去了原来的兴趣,十分厌倦战争,而是高举和谈的大旗,屡次提出与宋和平谈判。结果只是一相情愿。他也就只想着多弄些钱享享清福,所以对治下的鞑靼各族极尽搜刮只能事,尤其是在围剿蒙兀部时大肆劫掠财物、牛羊,积累了大量财富。

可金国第三次伐宋失败后。又连续丢失了南京、燕京和大定,本来是大后方的漠南地区反而成了前线,这使其更为恐慌。也对‘改革派’们不听自己和谈的主张以致坏了他的好事怀恨在心,既然大家有着共同的敌人。那么当然可以结为同盟,在宗罄的拉拢下很快加入了他的保守派。

于是。宗磐和赛里各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终于走到了一条船上,他们的政治立场主要是希望保留金国的旧制,反对完颜亶的汉化改革。而宗罄在拉拢了赛里后,感觉自己集团的实力与改革派还有差距,又寻找到另一个目标,把主意打到了完颜宗隽的身上。

完颜宗隽的身份更加高贵,他是阿骨打的亲生儿子,生母钦宪皇后纥石烈氏,宗颜翰离不的同母弟弟。他在众兄弟之中一直默默无闻,唯一一次参加军事行动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参加了攻打汴京城的行动,可他更多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学习者。北还时负责押解宋朝太上皇和一众皇子,如不是那日提前送其前往真定府,险些命丧赵州城,此后又经历了五马山之败,他侥幸逃出包围,此后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

在老一辈纷纷辞世,兄弟辈们一个挨着一个殒命沙场的时候,完颜宗隽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其实他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也想搞点事情出来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而他之所以情愿加入保守派,主因还是那次失败的学习之旅给完颜宗隽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使他惧怕战争变成了一个和平主义者,一直也在呼吁与大宋和解,避免战争。

三个有着共同经历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使保守派的实力和威信大增,他们与改革派的残酷的斗争也随即拉开序幕。首先他们利用皇帝完颜亶急于掌权的心态和防止被老臣夺权的危机感,除掉了一直主战的改革派重要人物宗翰,完颜宗隽接替了被杀的高庆裔当上了尚书左丞,这使他们在朝中的言语权大增,成为可以影响朝政的一股力量……

宗翰之死,让改革派的力量变得十分薄弱,汉化运动也在宗罄的干预下陷入了停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完全超出了完颜亶的意料,这简直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紧接着完颜赛里在宗罄的提议下被任命为左都帅,保守派在朝廷中和军队中都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他们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进一步削弱改革派的力量。

现在三师成员仅剩下宗磐和宗干,两派的力量达到了平衡,宗罄也开始实施自己的夺权计划。他十分清楚自己面临的敌人实力依然很强大,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一击必杀,且一直虎视眈眈的宿敌大宋也必会借金国内乱之机发起进攻,那样即使自己当了皇帝也成了一个亡国之君。

所以宗罄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借力打力。那就是借助大宋的力量打击改革派,依靠他们的支持来完成自己的愿望。当然不是什么绝妙计划,简直就是出卖金国的利益来换取个人私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做法等于是出卖了自己的国家,出卖自己的民族,也可见权力的诱惑力有多大!

可宗罄的计划实施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他还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障碍,那便是两国还处于战争状态,大宋的前皇帝还被扣押在金国,他们是不可能出兵帮助他的。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就要先达成两国的和平,因此宗罄和两个和平爱好者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向大宋割让大定、临潢府,送回赵桓,双方实现真正的和解。

完颜亶面对这个提议有些傻了,自己继位未满两年没有开疆拓土还情有可原,但是割地求和却怎么也说不过去了,面对保守派的逼宫一时束手无策,终为自己从政经验不足和恣意妄为付出了代价。他提拔宗磐为太师,与宗翰和宗干共同负责三省事,其目的一是为了分散宗翰的权力,二是希望拉拢宗磐为已所用。完颜亶现在却成了糊涂的东郭先生,他的好心并没有打动宗磐的坏心,此刻的宗磐丝毫没有感激完颜亶的意思,相反他认为自己作为先皇的长子理所当然应该担任太师的职位。

这个建议当然遭到了以宗干为首的“改革派”的强烈反对,但宗干在失去了宗翰的势力支持后,已经无法在朝中同“保守派”势力进行平等的对话。完颜亶也是不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