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皆被赶出京城,不准为官参加科举!”何粟黯然地说道,金人也许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待在这里,也许只是出于看笑话羞辱他们,对这种负面消息还是十分乐意告之的。

“燕王此人睚眦必报,定不会放过朕的!”赵桓的脸抽搐了两下,无力地说道。

“重昏侯,还有你们几位快回住所,我家狼主派人来了!”正当几个人各怀心事,忧虑重重的时候,负责看守他们的一个金兵跑过来说道,赵桓等人脸色皆变,报应说到就到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拭目以待

在这个敏感时候赵桓等人听说金使召见,一个个面如死灰,可他们却不敢怠慢,急忙起身整理衣冠迈着沉重的步伐向自己的住所走去。他们到来后,金军在五国城的一角建起了一个四合院,其中几间房就是给他们居住,初来时赵桓他们是不能走出这个院子的,能看到的只是头上的一片天空,如同坐井观天的蛤蟆。

“恭喜重昏侯了!”众人刚刚回来,便见到金使已经到了站在院中,来的正是老熟人高庆裔,他拱拱手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不知贵使到来,小侯有礼了,请寒舍就坐!”赵桓不敢应声,恭敬地回礼道,在金国他们就像蝼蚁一般,一个小兵都能惩罚他们,当日的张狂早就被女真人的皮鞭、棍棒消磨殆尽,而金使恭喜他们多是向他们讨要身边的女人进献给哪位王孙贵族,这让赵桓更加惶恐。

“呵呵,重昏侯这次是好事情,接旨吧!”高庆裔当然不会进赵桓那阴冷潮湿,狗窝一样的‘侯府’,只是笑笑道。

“臣等接旨!”赵桓也知道人家根本看不上自己的侯府,这时要面对未知的命运来不及多问,惶恐地跪倒说道。

“……我皇有德,敕封昏德侯为天水郡王,待遇从优,待两国议定后礼送回国,钦此!”高庆裔高声宣旨,读罢却发现几个人没有反应,“天水郡王,还不谢恩!”

“臣领旨谢恩!”虽然赵桓仔细聆听,但是眼前总是晃动着金军的长刀,根本没有听进去。而更多的感到耻辱,自己也曾是一国之君。现在却要撅着屁股头点地的听从藩夷的摆布,得到提醒才赶紧行礼谢恩。

“我新皇即位。十分爱惜百姓,体恤下属,特赏赐天水郡王万钱,牛两头,羊五口,猪一头,茶三斤,酒两坛,米两石。绢两匹,袍服两套,其余人等钱千钱、米五斗、袍服一套!”高庆裔再言道。

“臣等谢赏!”赵桓再拜起身接过圣旨,又小心的问道,“高大人,我们真得归国有望了!”

“郡王,两国现在已经在平州和议,正在商谈,详情却不知晓。只是你朝皇帝执意不肯退还侵占我朝之大定、南京、燕京等地,谈的艰难啊!”此时受封的赵桓在表面上已经高过高庆裔,可高庆裔并没有施礼,只是态度平和了许多。

“请转告陛下。臣定会修书劝说燕王,让他早日归还侵占贵朝之土!”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赵桓岂能不明白。这封赏不是白给的,自己的身份只是变成了人质。当应了人家自己就能回去,如果和议失败还得在这里窝着。他赶紧说道。

“如此最好啊,郡王和诸位也能早日回国享福,大家太平!”高庆裔握住赵桓的臂膀笑着说道,态度又好了几分,可心中却更加瞧不起这个大宋先帝。

“皇帝赏赐这许多,臣如何享用的完,高大人如不嫌弃便在此用饭,让我略表谢意!”赵桓讨好道,这些东西号称节俭的他即便在登基前他看到不会看,可如今却是宝贝似的,口中这么说可不免心疼,自己只是在春节吃过一回肉,到现在也是数月不知肉味了。

“呵呵,多谢郡王美意,我还要到海滨王处宣旨,就不留了!”高庆裔拒绝了又说道,“他好福气啊,族中多为王公妻妾,生个女儿还成了你朝皇帝的贵妃很受宠爱,说不定也要和郡王一起归国啊!”

高庆裔告辞出门,叮嘱看守的孛堇不准克扣发给郡王的物品,不准虐待、不准大骂,要以礼相待。赵桓自然又是一番感谢,可心中却不是滋味,宋辽互为敌国,赵桓和耶律延禧虽然住在一个城中却从不说话,而自家老二不但娶了他闺女,还要将老丈人赎回,对自己却这么年不理不问。

“陛下,我们真得要归国了吗?”高庆裔的随从已经将赏赐抬到了院子中,看着这‘许多’东西,朱德妃感到有了希望,欣喜地问道。

“哪里会那么容易,燕王岂会让我平安回去!”赵桓闷闷不乐地说道。

“二哥儿肯定是向金国提出赎回我等之事,否则他们态度怎么会大变,又是升爵,又是赏赐这许多物品呢!”朱德妃的直觉告诉她,这事儿有谱,辩解带宽慰道。

“新皇帝虽然有事做事荒唐,但是却从不干不忠不义之事,必会竭力救护我等回国的!”蔡絛说道。

“嗯,蔡都尉言之有理,大家可还记得汴京失守前日,诸位帝姬前往观中祈福全部失踪之事,新皇那时已经远遁西北却还不忘自己的姊妹,事先遣人悉数救出,由此可见其还是有兄弟之情的!”孙傅也附和道。

“哼,既然其如此忠义,为何不将太皇太后一同救走,而受金人羞辱颠沛流离之苦!”赵桓听着众人改口称燕王为新皇心中就像被捅了一刀,自己真是众叛亲离,转眼间这些人就为燕王唱起了赞歌,冷哼一声道。

“这…这也许是情有所急吧,可新皇还是在半途截杀金军将太皇,太皇及诸位亲王尽数救出,只是我们命运不济走了水路错过了机会!”蔡絛心说还不是因为你的至孝,京中一生变就将太皇太后都‘请’进了宫中,结果让人家给一锅端了,现在反倒怨起人家来了,可又不敢明说,只好转弯抹角的点出来。

“哼,哪里是错过,分明是有意为之,太皇受此惊吓再无意帝位,而他只攻一路救出太皇,却让我等被金军裹挟过境,就是他是想借太皇之口篡位,其心机之深怎是你等所知的!”蔡絛的态度让赵桓更加愤怒,几乎是吼出来的。

见赵桓恼了,众人谁也不敢再吭声各自散了,可大家都不住叹气,这皇帝都落到如此地步还在想着皇位,燕王要是知道了他这番话,即便是想赎他回去恐怕也得放弃,谁愿意找这个麻烦,落个篡位的名声,还不如让他老死这异国他乡呢!

赵桓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却不知道这不仅与宋朝在军事上连番胜利有关,还与金国皇位的易主和争斗不无关系…

…………

金天会十五年正月,大金帝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在金军连番失利的噩耗中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他继承了大哥阿骨打的丰富国家资源,在位期间,吴乞买完成了阿骨打毕生的心愿,消灭了世代仇家辽国。并且利用宋朝军事处于最低谷的瞬间机会,以迅雷之势又横扫中原,迫使两代宋帝臣服,使金国的强盛在十二世代二、三十年代达到了最顶峰,确实为金国再度发展状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吴乞买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代帝王的政治使命。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灭辽吞宋之第一人,靖康耻辱之创造者、立嗣抉择之高尚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乞买在立嗣问题上发扬了雷锋般高贵的品格,将皇帝的宝座归还了阿骨打的后代们,使后代史官们对此赞赏不已。

金国虽然已经确立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为继承人,可完颜宗干仍然十分紧张,现在完颜兀术和完颜宗辅两个人大败,一死一失踪,这两人不仅是他们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宗望死后他们已经成为金国的主要军事统帅,并称金国的两大军事支柱,手握重兵,威震中原,现在情况有变失去了两个依靠不由他不担心。

宗干在担任国论勃极烈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治理金国的内政上面,可作为阿骨打的长子,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吴乞买在位期间重用汉臣,改革礼仪,虽然没有最后全面完成,但是朝中汉臣已经可以左右朝政,而宗干就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就是有了回报的时候。他立刻以为吴乞买治丧的名义联络汉臣们,同时唆使他们尽快安排完颜亶即位。

此刻最有竞争力的宗本虽然手握兵权,但是金国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为宗本和宗翰两人把持,朝中的汉臣们也一再提议让嗣帝在灵前即位以便操办丧事,而在族中大家都认为阿骨打才是女真人的英雄,他的子孙继承皇位理所应当。在几方的压力下,宗本孤掌难鸣,而宋朝的军队在外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进攻,他无奈只能答应支持完颜亶继位。

于是谙班勃极少年天子完颜亶毫无悬念的登上了这个庞大帝国皇帝的宝座,成为金国历史上第三代皇帝,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皇帝。但年仅十六岁的完颜亶从小在皇宫深院长大,接受的是儒家的道德和思想,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但从未有过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管理经验。现在一不留神成为金国的天子,这对一名没有经历过磨难与挫折的少年天子来说确实是个严峻的考验,他将如何带领金国这只庞大的战舰驶向自己的目标,又掀起了什么风浪呢…

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心计

完颜亶的童年生活其实比较辛酸,在其年仅九岁时,他的亲生父亲完颜宗峻因病逝世,使他从小失去了父亲的关怀。但完颜亶的运气还不错,他的伯父完颜宗干收养了他,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使完颜亶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宗干的照顾下,完颜亶很小便被送入皇宫读书,因为宗干比较崇尚汉人的文化,所以完颜亶接触到的都是些汉人中的文学工作者。

天会十五年正月,完颜亶于会宁府登基称帝,并正式诏告天下,成为金国的第三代掌门人。但这位少年天子似乎对打打杀杀兴趣不是很大,由于早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刚刚继位不到两个月的完颜亶在安排好了吴乞买的安葬事宜后,便想发动一场波及全国的改制运动,对所有以前金国的各种旧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运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金国太祖阿骨打发明的勃极烈辅政制度。

勃极烈制度诞生于阿骨打起兵之初,是为了巩固完颜家族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地位而设置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所有勃极烈成员组成了金国的最高军政权力机构。随着金朝国家机构的日趋完善,勃极制度的功能正在逐步削弱。作为新新人类的皇帝,我们的完颜亶很不喜欢这种非常过时的制度,便选择首先向它开刀……

要不说皇家的孩子早当家,完颜亶虽然顺利继位,但是他也明白自己不过是两派相互倾轧妥协的产物。大家都想将他作为傀儡操纵,根基并不牢固。因此必须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太宗一系就成了首要目标。可他并不莽撞。自己选择改革勃极烈制度,使自己一系受益,首先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巩固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完颜亶的想法果然受到了养父宗干的支持,因为取消勃极烈制度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金国结束了兄终第及的皇位禅让制度,改为同中原王朝相同的父死子及的继承制度。‘阿骨打派’成员理所当然成为新的行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他率先选择从这一点下手改革,也可以看出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人小鬼大。政治斗争经验一点也不比他的那些叔伯父辈们差。

宗干毕竟比完颜亶多吃了几十年的咸盐,做事更为小心,他知道改制的阻力首先就来自完颜宗本。因为按照原来的制度,宗本成为下一代的谙音勃极烈的可能性最高,他正当壮年还能熬个二、三十年,大有希望成为第四任皇帝,改制势必引起他的不满,而手握兵权的宗干真得发起飙来,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兵败的兀术逃了回来。他从燕京城下躲过宋军的追杀后并没有着急突围,因为他晓得宋军已经控制了燕京周围所有的要道隘口,自己此时回国只能是自投罗网,于是带着部分残兵钻进了山中。待风声过后再行突围。他不愧自幼在山林野地中长大的,野外生存能力极强,竟然在山中生活了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机会跑了回来。

对于自己这位能征惯战的叔叔,完颜亶并没有过分苛责。而是以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时,让他领辽东副帅之职。带兵防备宋朝水军待开海后再犯沿海。这看似将兀术贬出了京师,实际上是让他重新掌握了一支军队,并在自己身边放了一支亲卫军,一旦京师有事,兀术就能迅速回军镇压。

但是这样布置并不能完全控制宗本,于是又生一计——与宋朝重启和谈,交换人质,换回宗罄、谷神等人,这样便可增加己方的势力,削弱宗本的实力。其实这也是必要的做法,战场上连番失败,金军已经没有能力再战,通过和谈也可以喘过气,恢复军力。眼看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宋军很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于是金国以告知宋朝新帝继位的名义派出使臣前往汴京,并提出和议……

赵柽的春季攻势计划是在冬季完成扩军后,集中禁军兵力攻占上京,完全控制漠南地区,为经略漠北打下基础。而水军届时攻占辽东半岛夺得桥头堡后,燕京军前出辽东一线封闭中原通往塞外的走廊,巩固第一道防线,完成对金国的战略合围。但这时赵柽被铜的事情困扰,资源的短缺导致新军无法及时配发装备,前方部队缺少弹药,没有足够的军力将攻占大定府和收复燕云的胜利继续扩展为战略意义上的胜利。

宋朝虽然占领了大片土地,但是现在的战线也从过去的数百里延长到千里,新编组的生力军无法投入战斗,武器装备在先前的战斗中损耗严重,而此时又计划对大理用兵。在不进行重新部署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实现经略西北,攻灭金国的大战略,所以赵柽在开春后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巩固新收复的地盘,但是依然对驻守临潢府金军保持压力,使其无暇它顾。

此刻金国遣使来到汴京希望和议,赵柽与群臣商议后以为和议符合现在的局势,可以腾出手来一心对付大理避免两线作战,还可以利用这段和平时期经营幽云,还可以携大胜的余威‘敲诈’一下金国。因此赵柽同意重启和谈,双方定在平州会面尽快派出使团开始谈判。

宋金重启和谈的消息立刻传到了周边各国领导人的耳朵里,和几位邻居的掌门人相比,赵柽此时三十四岁,西夏的李乾顺则已经五十三岁了,完颜亶和他们相比完全是个小字辈。但鉴于金国仍占据着辽东和漠北的大片土地,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谁也不敢小看这位掌门人,可又不敢得罪重新崛起的大宋,而若这两个大国真的达成和解,那么他们就得重新评估现在的国际形势,调整外交策略,因此这次谈判还未开始便引起了关注……

“二爷,完颜亶刚刚继位便与我们和谈,我以为是宗翰等人的主意,他一个久居深宫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大事!”偌大文德殿中只有赵柽和赵仁君臣两人,前日赵仁被任命为和议使,以枢密副使加礼部尚书衔主持对金谈判,明日使团就要出发,他特来向皇帝辞行兼问计。

“也不尽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咱们十六岁的时候做得事情也被别人以为不过是因为接着皇帝宠爱而胡闹,有谁正眼瞧过咱们,所以不能小觑了他!”赵柽摆摆手说道。

“呵呵,那时二爷早已胸怀天下,立下卫国救民的大志,岂是他所能相比的!”赵仁讪笑着说道,皇帝十六岁的时候正在京中‘打、砸、抢’,只为了让朝臣弹劾,将他赶出京城前往西北努力呢,可那时谁知道他所想,只当是胡闹,谁会想到皇帝到西北是为了创下了一番基业,为今日成功打下基础呢!

“不要小瞧你的任何一个敌人,完颜亶能顺利登上帝位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起码说明他得到了老臣和族中的支持,即便他现在是一个傀儡,但是又有谁会甘心当一个傀儡呢,他必然会找机会反击的!”赵柽笑笑说道。

“是,二爷,属下受教了!”赵仁恭敬地说道,“二爷是担心金国会借助谈判的机会搞什么把戏?”

“不错,金国老一代的谋臣猛将已经逐渐凋零,掌权的是宗翰、宗干和宗本这些二代中的佼佼者,而他们都曾为国立下大功,失去了老一辈人的威压,必自以为出头之日到了,做事难免跋扈,完颜亶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感觉到他们对自己的威胁!”赵柽背着手转了一圈说道。

“二爷,您认为完颜亶是想利用和谈作为缓兵之计,束缚住我们的手脚,然后安心稳定内部,清除异己!”赵仁想了想说道。

“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还有什么我一时也想不出,这就要你在谈判中随机应变,看看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力要你作为和议使的原因,你曾领兵作战,又有参与朝政的经验,不像那些士人们拘泥什么礼法,被其蒙蔽!”赵柽看看赵仁说道,在自己的一力培养下,他已经日益成熟,可堪大用了。

“二爷,属下明白了!”赵仁施礼道,“二爷,您能不能跟我透露下底线!”他又不好意思地问道。

“呵呵,你不问我也要告诉你的!”赵柽笑笑拍了下赵仁的肩膀道,“有三点不能让步:第一是以现在双方的实际控制性划界;第二放还辽王及被虏的大臣,宗室和百姓;第三赔偿战争损失,对宋称臣!”

“二爷,您提的这三点恐怕有的难以实现啊,还有一旦辽王回国,我们如何安置,若是其仍有不臣之心我们很难处置啊!”赵仁听了惊道,辽王回来,国内将出现一国三君的局面,要是连赵构也算上就是一朝出现四个皇帝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斗智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河不容二蛟’,现在大宋已经有两个皇帝,虽然太上皇不大管事,但是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就是赵柽有时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差一步未能登上宝座的赵构现在看似沉寂下来,安心当他的逍遥王爷,面子上也十分恭顺,看心中却是不服,私下里多次大骂赵柽,言其是骄旨篡位,自己才是靖康皇帝指定的继承人,可他只是没有爪牙的老虎,也只能发发牢骚。

赵桓却不同,他好歹当了几年皇帝,提拔重用了一拨人,而这些人除了死的有些被赵柽留用,还有部分被罢职、流放,心中自然会有怨气,他们很多人都曾身居高位,自然不甘沉沦,一旦先帝归国必定会投靠附庸。虽然不一定能威胁到赵柽日渐稳固的宝座,可也会添不少麻烦,因此赵仁有些担心。

“唉,你所说我也知晓,处理起来十分头疼,但是你要想到一国之君被外夷所虏,乃是国耻,我们怎能因一己之私而使大宋蒙羞;再者,金国将其久留恐也没安好心,只怕会惹来更大的麻烦!”赵柽掐了掐额头说道。

“哦,二爷担心金国久战不胜,铤而走险,将辽王立为皇帝,以兄制弟,形成南北割锯局面。到时南北两宋并立,我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赵仁立刻想到了这一点。

当年女真人就曾立张邦昌为帝想‘以夷制夷’,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很有可能会故技重施。而赵桓和张邦昌又有不同。他曾是大宋正牌的皇帝,比之张邦昌更有蛊惑力。打。兄弟倪墙,同室操戈。倒霉的是大宋百姓,女真人渔翁得利;不打,哪个是李逵,哪个是李鬼总要分个清楚,立个正统,最终还得战场上分个高低。总之,无论如何都是女真人得利。

“不错,这其中必有政治阴谋,所以我们要迎回辽王。但又要做的不露声色,被女真人瞧出破绽,否则女真人就会坐地起价,即使迎回辽王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赵柽点点头,对赵仁的回答很满意,可又不能不叮嘱他为了辽王之事而让女真人抓住尾巴。

“二爷,属下愚昧,还请赐教!”赵仁有些糊涂了,既然一定要迎回辽王。又不付出代价,这活儿难干了。

“唉,赵仁啊,你行事还是正多奇少。不要忘了兵者诡道也!”赵柽叹了口气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这小子在朝中混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长进,肯定是被李纲和宗泽这些人带坏了。他冲殿外嚷了一嗓子,“赵忠不要在门口站着了。你给他讲讲!”

“二爷,您叫我有什么事儿?”在殿外值守的赵忠知道今天皇帝和赵仁有要事相商。所以亲自在殿外站岗,听到招呼赶紧进殿施礼道。

“忠哥儿,二爷让你指点我一下!”赵仁先向赵忠施礼道,他知道皇帝既然叫他进来,就没有打算瞒着赵忠,但他还是隐了前边的事情,只说了如何迎回辽王的事情。

“嗨,仁哥儿,你怎么把咱们在北府时的老本行忘了,买东西时看上的东西绝不能说好,更不能让他看出心里想要,为此二爷还专门给咱们讲了个故事,你都忘了?”赵忠听罢立刻说道,可他却没有回答赵仁的问题,而是提起他们在北府当小厮时的事情。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回国相百里奚的故事!”赵仁略一思索,便回忆起当年的事情,那时府里还缺钱,干啥都要精打细算,皇帝还专门给他们几个负责采买的小厮上了一课。

“对吗!二爷早教过咱们这招儿,你一定是为了和议的事情忙昏了头,几天都没睡好了吧!”赵忠说着还煞有其事的摸了摸赵仁的头说道。

“呵呵,在自己兄弟面前就不要装了!”赵仁笑着打开赵忠的手说道,他知道赵忠是怕他尴尬,只字未提教导,而是假手皇帝的话不动声色地暗中指点自己,给他留足了面子。

“你脸皮一向薄,还不是怕你想不开一头撞死在大殿上,我还得给你收尸,真是好心当了驴肝肺,还说我装!”赵忠不住地抱怨道。

“去,我有那么不堪吗?”赵仁佯怒道,“二爷,属下有个请求…”他转身向皇帝施礼说道。

“不要扯上我,我不去!”没等赵仁说完,赵忠便意识到了什么,嚷嚷道。

“呵呵,朕准奏,以赵忠为和议副使前往平州与金国谈判!”赵柽看着他们笑闹心情好了很多笑着说道…

…………

谈判开始后跟赵仁一样头疼的还有完颜习古乃,他是跟随阿骨打起兵硕果仅存的几个老人了,和南朝打交道过去都是银术可的事情,现在老伙计被烧成一把灰儿送回了上京,皇帝便将谈判的事情交给了习古乃这位老成持重的老臣。

“金国归还燕云十六州,割让大定府和临潢府两州之地;归还南下之时从汴京皇城之中劫掠的皇帝的仪仗法驾、太后的车辂、皇后的、亲王的、文武百官的礼器、法器、礼经、礼图、乐器等,文王琴、女娲笙、孔子冠这些古董文物也都在索还范围;乐书、乐章、祭器、九鼎圭、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皇家图书馆藏书、古圣贤图像、皇城宫图四字图、天下州府职贡、宋人文集、阴阳医卜之书,所有文章典籍,儒、释、道经典等!”

“还有吗?”习古乃听着手下的参议念着南朝开列的条件,心中一阵烦躁。

“大人,有!”参议看习古乃十分不耐,可下边却是还有,只能接着念道,“金国向大宋称臣,缴纳岁币,进贡人参、东珠、貂皮若干;以皇子为质前往大宋;赔偿大宋战争损失金一万两,白银三千万两,战马一万匹,丝帛万匹…”

“别念了,怎么都是要物要钱,这赵二钻到钱眼里啦!”习古乃皱着眉头打断了参议的话。

“大人,有要人的!”参议急忙翻篇,还真在条陈最后找到那么一条,赶紧念道:“放还被虏大宋百姓,及扣押的宗室、大臣、僧道及工匠!”

“没有提过放还他们皇帝的吗?”习古乃听了眉头皱的更紧,又问道。

“大人,没有,真没有!”参议又仔细的将条陈读了两遍,没有发现他所说。

“这真奇了,赵二号称忠义无双,居然只以宗室一词带过,连他们的皇帝都不要了!”习古乃站起身惊异地道。

“呵呵,这有什么奇怪,大宋现在赵二是皇帝,他继位于国难之中,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将赵大迎回国内,让他如何自处,总不会还位于他吧?如果他真能做到,就是圣人了!”金国和议副使完颜宗宪摇着扇子说道,“还有南朝索要的东西其它的我不管,那些图书、经史绝不能还给他们!”

“唉,你就不要添乱了,现在我军接连失败,丢城失地,形势逆转处于下风,而其仍然虎视眈眈在边境予以再犯,可我朝却无可战之兵,如不能满足他们所列的条件,恐不会干休,比之丢城失地你那几本破书算什么!”习古乃看着自己这位副手无奈地说道,宗翰现在真是越来越跋扈了,对自己这个三朝老臣都不放心,还派自己的书呆子弟弟当副使监视自己。

说起来这完颜宗宪也算是大金国的一朵奇葩,他是宗翰的弟弟,出声名门,称得上女真人中少有的两位文学天才之一,精通多国语言,在当时的女真人中,宗宪的文学水平基本上是仅次于希尹同志。在宗翰和宗望攻克汴京时,完颜宗宪干了件别人看起来非常愚蠢的事情,正当大家忙着抢夺战利品时,宗宪却什么都不要,只是拿走了宋廷中的大量礼仪制度方面的图书。

女真文学界的头号人物希尹也被宗宪的这一举所感动,对宗宪是大加赞赏。由于深受老前辈的影响,宗宪也比较容易接受汉人的东西,因此对完颜亶的新政改革计划也是极力支持。而他们受命不惜一切代价将完颜希尹和大太子宗罄赎回金国增强改组派的实力,可刚一开始他就犯糊涂,在那些书本上小气起来,怎么能不让习古乃着急。

习古乃是个谈判老手,欲擒故纵的这种把戏也不是没见过,但是南朝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国家却对赎回先帝这种事关国体的大事如此冷淡还是极为少见的,让他不禁满腹狐疑。当年南朝几个兄弟为太子之位相争结怨的事情他也是了解一些的,相互堤防算正常,宗宪的话也算靠谱儿。

可习古乃知道在金**事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自己谈判的本钱不厚,手中能打的牌不多,而赵桓这位废帝却是自己手中的王牌,如果大宋根本就没有赎回其的意思,那么这张王牌就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在谈判中自己的回旋余地就太小了,现在要做就是以静制动,看清他们的真实意图……

第二百二十七章都不提

面对宋朝的狮子大开口,习古乃也向南朝使团递上了自己的条陈,割地不行、要钱没有、称臣不能…反而要求宋军退出占领的大定府、燕京城,恢复到靖康二年签订的以白沟河划分的边界;双方交换在战争中的俘虏,可以减少大宋向金国进贡的岁币,具体多少再行商讨;再有就是两国关系可以重新定位,解除臣属关系,重为兄弟之国。

“忠哥儿,习古乃这老鬼头杀价杀的够狠的!”赵仁将金国送来的条陈看完递给赵忠道。

“嗨,你漫天要价,也得让人家就地还钱啊,我看看他们都要什么!”赵忠接过来逐条仔细看着说道。

“咱们提的他们一样也没有同意,还想恢复到战前,这怎么可能啊!”赵仁用手指轻敲着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