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剑(月冷)-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爱卿以为这个时候就应该向秦国发动战争?有些仓促吧,毕竟我们自己的军队都没有准备好就贸然向敌人发动战斗,恐非明智之举。”梁由靡说完,没等其他大臣反驳,晋公夷吾自己先把他给回了回去。
梁由靡听罢都有些不好意思,大军出发,粮草先行,要为一支几万人的大军准备粮草也需要一段时间,更何况春秋时期出兵打仗还要祭天、卜卦等等;现在晋国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贸然向秦国发动进攻,显然是着急了些。
“寡人以为若想对秦国发动战斗还是应该准备充分之后,再进行战斗。”晋公夷吾的言下之意就是战斗的时间还是应该向后放一放的好。
这时,虢射说话了,“君上,臣以为因该放在明年的春天向秦国用兵。”
“说说你的理由。”
“其一,春天往往是一年中粮食最为短缺的时候,如果说秦国现在还有一些余粮的话,等到了明年春天,所有的余粮肯定会用尽,没了粮食,秦军拿什么跟我们打仗;其二,春天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饥饿了一年的秦国肯定要花出很大的精力进行春种,以保证明年的收成,到那时秦国所有的老百姓都要下田干活;所以呢,秦军的候补力量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战斗力就没有后劲。结合以上两个原因,臣以为应该放在明年春天向秦国发动进攻为最佳时机。”虢射分析道。
很显然虢射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能够站得住脚的。
晋公夷吾点头道:“诸位以为虢射大夫的提出明年春天向秦国发动进攻的时间怎么样?”
“臣以为可行。”
“臣也以为可行。”
在场的大臣除了吕省之外,别的人都以为可行。
晋公夷吾知道吕省在对秦作战上有意见,只要他不反对就行了,也没必要强求他必须赞成虢射的意见。
“既然大家对于虢射大人的提议没有意见,这事就这么定了,时间就定在明年开春,具体时间视情况而定。下面我们说说作战的地点应该放在那里?”晋公夷吾开始问第二个问题了。
梁由靡刚才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让国君给批了,这一下他也不直接说了,而是等其他大臣先说。
既然大家都不先表态,虢射只好先说了,“君上,诸位大臣,按说要向秦国发动进攻,最好的地方应该是河西之地,因为从那儿出兵可以直接抵达秦国的镐京,再顺着渭水一路可以进攻到秦都雍城。当然了,也有不好的一点,那就是秦国肯定在河西之地布下了重兵,战争一旦打起来,肯定要费很多的事情。”
说了一通,实际上也就等于是说,晋国不能从河西之地向秦国发起进攻,至于到底要从什么地方出兵,虢射还是没有说出来。
既然虢射没有说出来,总得有人说吧,晋公夷吾望着郗芮看他的表态。
郗芮道:“君上,诸位大臣,这几天来臣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臣以为应该从韩原出发向秦国发动进攻。”
韩原?
郗芮竟然建议从韩原向秦国发动进攻,这让晋国的国君与大臣们都觉着意外。
“为什么要从韩原发动进攻?那里距离秦都和绛都都远,用兵很不方便啊!”毕万不解的问道,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疑问。
“诸位是想一下,韩原地处晋国西部,如果我们从韩原发兵过了大河就是梁国的土地,而梁国又是晋国的重要盟国,君上曾经在那儿呆过多年,就连我们的君夫人都是梁国人。所以梁国肯定不会加以阻止。更何况我们从梁国发兵进攻,秦国必然不会有任何的防备。”
郗芮说的却是实情,因为对于秦国来说,从来都没有把梁国作为防备的对手,如果晋国突然之间从梁国方向向秦国用兵,秦国真的是防不胜防。
听罢郗芮的解释,晋公夷吾明白了,“爱卿言之有理,韩原乃是最佳的进攻地点。”
韩原大战的地点就这样定下了。
第282章 韩原大战(六)
韩原已经定下来了,下面就该考虑由谁来带兵了。
人选问题是个大问题,一点都马虎不得。
“诸位爱卿,我们已经决定了作战的时间和地点,下面诸位再来商议一下领兵的人选。”晋公夷吾把这个问题摆在了诸位大臣的面前。
将领的人选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作战除了时间和地点以外由谁来指挥作战可是关系到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虽然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当下的晋国要选出一个能够领兵作战而且战之能胜的将领真的不容易了。
里克在世的时候,晋国的大战多是由他来指挥的,现在里克已经死了,而且晋国能够领兵的将领大多都随之而去了。晋国进入了文强武弱的时候。
“君上,臣以为与秦国之战乃是晋国自君上继位以来最重要的战役,应该选择一位能征惯战的将领担任此次战斗的主将。”郗芮说道。
“这个寡人当然知道,你就直说吧应该选谁为主将?”晋公夷吾岂能不知道这次战争对晋国的重要性。
“臣以为应该选虢射将军为晋军主将,由他带领晋军与秦国一战;因为在当下晋军所有的将领中只有虢射将军的资历最老,而且也只有他打的仗最多,所以臣以为应该用虢射将军为晋军的主将。”郗芮推举虢射为晋军主将。
虢射当然想当晋军的主将了,从军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里克为晋军的主将,在他的带领下晋军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为晋国立下了旷世功勋。他早就等不及了,早就想为晋国展示自己的才干了,更何况他已经老了,再不展现自己的才干,这一生可就完了。
但是面对蒸蒸日上的秦国,这一次他却没有胆量接下这副重担。因为他不想晋国失败,一旦此次战役失败,他可就是晋国的千古罪人了。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告诉他,若这次战斗失败,晋国将失去的不仅仅是颜面那么简单,而有可能失去的还有土地以及他所预想不到的东西。
他想当主将,但他却不想成为晋国的罪人,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这副重担交给更能够胜任的人去承担,于是虢射说道,“臣年老体衰,多年不经战事,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任,还请君上另择贤人。”虢射先是惊喜,后来想了想之后对众人说道。
嗯?
虢射竟然不愿意当晋军的主将,这还真奇了怪了。当了一辈子从属的人竟然还不愿意当主将吗,就好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让人感到奇怪。
“虢射将军真的不愿意出任晋军主将?”郗芮问道。
虢射点点头,算是默认。虽然一直以来,虢射对郗芮的为人不敢兴趣,但对于这一次郗芮提他当晋军主将一事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感激。
“既然虢射将军不愿意出任晋军的主将,我看就让毕万将军来担任。”梁由靡建议道;不管是虢射还是毕万都是晋军中颇有威望的老将,所以梁由靡清楚,如此大的战役,根本不会选他一个没有多少资历的人作为主将的,于是便建议让毕万为将。
毕万也是晋军中一个很有名的将领,但他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英勇有余,智谋不足。毕竟打仗凭的是勇敢,而领兵可就要凭的是智谋了。虽然梁由靡推荐了毕万,当然了毕万也愿意担任主将,但是晋公夷吾却不愿意让毕万担任这个晋军的主将,“诸位爱卿,本次大战是寡人继位以来第一重要战事,寡人决定亲自带兵打仗;我看这个晋军的主将就由寡人亲自担任,毕万为前军主将,虢射为车右协助寡人。”
既然国君要亲自领兵作战,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就这样晋军的主将人选也算是定下来了。
“诸位,由现在起到明年开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诸位分头行动,做好战前的一切准备。”
事情已经定了,剩下的就是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向秦国发动进攻了。
就在众人都准备离开大殿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吕省说话了:“君上,既然已经决定向秦国发动战争了,臣有一言还请君上予以考虑。”
吕省终于愿意为晋国出谋划策了,晋公夷吾当然高兴,“爱卿请讲。”
“君上有没有想过邀请别的国家随晋国一道伐秦?”
请别的国家随着晋国一同出兵?
晋公夷吾还有大臣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这一点确实大家确实没有想到。
“对啊!大河以西就是梁国的地界,既然我们考虑要从韩原向秦国发动进攻,这一过河就是梁国的地界,为何不请梁国随同我们一道向秦国发动进攻呢?”晋公夷吾如梦突醒的说道。
“请梁国随同晋国一道向秦国用兵?”郗芮担心的说道,“前不久秦国才帮助梁国打退了茅津戎的入侵,现在我们又要请梁国随着我们一道向秦国用兵,梁国不会愿意吧。”
秦国出兵帮助梁国打败茅津戎的事情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又要请梁国回过头去攻打秦国,不管怎么都让人觉着有些怪异。
但是既然吕省能够提出这个建议自然就有他的想法和理由,“我要纠正宰相大人一句话,秦军帮助梁国打退茅津戎的进攻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梁国的国君已经换成了太子赢可居。要知道赢可居可是坚定的反对秦国东进的。只要我们派人过去联络,赢可居一定会答应与晋国一起向秦国发兵的。”
对于赢可居这个人,晋公夷吾是知道的,因为他在梁国呆过三年的时间,与梁国太子赢可居认识,而且关系还算不错。听罢吕省的话,晋公夷吾一下子认识到了联络梁国的重要性,“对,爱卿所言极是,我们不能单打独斗,而是应该联络更多与秦国的间隙的国家一起向秦国发难,这样才能够一举打败秦国,遏制其向东前进的势头,此事就这样定了。另外我们除了联络梁国出兵之外,我们还应该联络芮国也向秦国发兵,我们要组成联军,以最大的优势向秦国发难,这一次我们争取要把秦国打回到岐山以西去,让他们永远都不要想着东进中原。”
说这话的时候,晋公夷吾信心满满。
在他看来,这一次他是赢定了。
第283章 韩原大战(七)
当郗芮作为晋国的使臣再一次出使梁国的时候,他的心情并不高兴;因为他已经是晋国的宰相了,不想再作为使臣出使别的国家。
在他看来,做使臣明显是降低了自己的宰相身份。
我到底是晋国的使臣还是晋国的宰相呢?郗芮反问着自己。
看看人家秦国的宰相百里奚,一个快死的老头,多大的派头,人家在秦国又是多么的威风,使臣是人家安排的。可我呢,也是一个国家的宰相,却经常外出当使臣。
他已经烦了,不想当了。
就算他不想当使臣,但是晋国的事情还需要他作为使臣来处理,谁让他就是因为使臣当得好才坐上宰相宝座的呢?
虽然有怨言,但是已经接手了使臣的任务,郗芮又不得已的情况下还是来到了梁国。
梁国都城。
一晃就是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在秦国帮助梁国赶走茅津戎之后,虽然秦公任好说了不准备向梁国索要城池,但是在宰相李桐的坚持下,梁国最终还是拿出两座城池送给秦国做为报答。
因为李桐始终认为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也没有白给人帮忙的国家,秦国既然愿意帮助梁国,一定要图点什么,现在不向梁国要土地,将来也许会要国家。还是及早把城池给人家的好。
这一点梁国上下也是一致的认识,所以在秦国帮完忙之后,很快梁国就把城池给了秦国。
当梁国人了把靠近西边的两座城池划给秦国的时候,秦国并没有太多的推辞也就接下了。
此后秦国与梁国之间还算平静。没过多久,老梁伯薨了,太子赢可居顺利继承君位。
虽然新的梁伯赢可居过去对宰相李桐有些意见,但是关键时刻,李桐能够挺身而出的精神还是感动了赢可居,于是在他继位之后,继续任用李桐为相。
毕竟赢可居不会是那种心胸狭窄之人,而李桐也是那种能够识大体的人,于是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君臣二人相处的还算不错。
公元前646年关中大旱,除了秦国受灾之外,地处关中东北部的梁国也未能幸免,虽然受灾的情况没有秦国那样严重,但毕竟是大旱,庄稼还是减产了不少。
梁伯赢可居与宰相李桐正在发愁,“李相国,今年以来梁国全境受灾,不知道百姓的粮食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君上,虽然今年关中大旱,但是梁国地处东北,又紧靠大河,受灾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百姓手中的余粮支撑到明年开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梁国本来就不是一个大国,作为这个小国的宰相,李桐对于梁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这样就好,不过明年开春到夏收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寡人恐怕在这段时间百姓会缺衣少食啊!”赢可居虽然当年与李桐存在政见上的不同,但是作为国君赢可居应该还算是一位不错的国君,堪称勤政爱民,也很关心百姓们的疾苦。
“君上,关于这个问题臣已经想好了。到了明年春天我们可派人好好清查一下全国百姓的受灾情况,视受灾情况来确定救灾的办法;如果大部分的百姓能够度过明年的饥荒,我们就打开官仓对少部分受灾的百姓进行救济;如果明年大部分的百姓都缺少粮食,那我们就号召富户捐赠粮食和衣物,同时再向周边的国家借粮,来帮助百姓们度过饥荒。”
“嗯………,宰相所说极为有理。”看来李桐已经把什么都想好了,梁伯赢可居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
怪不得父亲当梁伯几十年就用李桐一人为相,因为此人对所有的事情安排的总是那样妥帖,作为国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既然相国把一切都想好了,寡人也就放心了。”梁伯赢可居高兴的说道。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内侍的禀报声,“禀君上………,晋国使臣郗芮求见。”
晋国使臣求见?
梁伯已经好久没有与晋国打过交道了,虽然今天的晋公夷吾还是自己的妹夫,但是对于夷吾这个人他并不感兴趣,当年逃难在梁国的时候,赢可居还是比较喜欢与夷吾打交道的,当时也很高兴自己的妹妹能够嫁给夷吾。但是自从夷吾当上晋国的国君之后,赢可居对这位妹夫就有些看法了。
特别是上次茅津戎的入侵,更是让赢可居对夷吾意见甚大,按说你晋国驱赶戎狄没有错,但是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全把茅津戎往河西赶啊!这茅津戎一旦赶到了河西可就成了梁国的祸害。
果不其然,被晋国赶得无路可走茅津戎冒险向梁国发动了进攻,若不是秦国帮忙,说不定梁国真的就亡国了。
在那个关键时候,作为盟国的晋国竟然袖手旁观,没有一点行动,这令赢可居对夷吾暗中大为不满。不满归不满,但也把人家晋国没办法,谁叫你没有对付人家的力量呢?
今天晋国的使臣竟然来到梁国,而且这个使臣还是晋国的宰相。
看来无事不登三宝殿,郗芮一定是有事来求梁国了,而且一定是大事,不然一个国家的宰相怎会轻易出使别国呢?
“有请晋国使臣…………”既然人家已经来到了梁国,赢可居岂能不见。
不一会儿,晋国使臣郗芮来到了晋国大殿。
“晋国使臣郗芮拜见梁伯。”
“郗芮宰相请起。”姬郗芮再次来到梁国,梁伯赢可居高兴的说道,“上次你离开梁国的时候,你我还都是臣子,今天你都已经是晋国的宰相了,值得庆贺啊!”
实情倒是实情,不过当时的赢可居是太子,而郗芮只是家臣。这一晃五年多时间过去,赢可居已经是国君了,而郗芮也已经是晋国的宰相。变化不可谓不大,不过一个是君,另一个是臣子罢了。
郗芮自然明白赢可居话里的意思,于是笑道,“你我都有变化,不过一个是君,一个是臣罢了。”
“哈哈哈…………”
“哈哈哈…………”
说罢两个人了都笑了,但是站在一边的李桐却没有笑。对于郗芮这个人他很不感兴趣,甚至于还有些反感,即便是他在梁国的时候,李桐对他也是心存芥蒂的。
这个人的功利心太强了,强到了不讲信义、胡说八道的地步。
而且,这些年凡是郗芮出使的国家,基本上都没有给人家带来过好事,这一次郗芮又来梁国,能有好事吗?
说笑归说笑,但是最终还是要说正事,随后梁伯赢可居问道,“不知贵使前来梁国有何要事?”
“为了攻秦而来。”郗芮答道。
“啊?晋国要进攻秦国了?”梁国的国君与宰相都睁大了眼睛。
不过他们的吃惊的原因却不一样,一个高兴,另一个吃惊。
第284章 韩原大战(八)
晋国要攻秦了?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机。
“贵使你说晋国要准备攻秦了?”梁伯赢可居高兴的问道。
“对,晋国确实要准备攻秦了,而且准备邀请梁国一同向秦国发动进攻。”晋国宰相郗芮说道。
梁伯听罢,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年来,梁伯赢可居最担心就是秦国东进给梁国找成的威胁了;虽然意识到了,但是一梁国的实力绝对不敢自己向秦国发动进攻,所以他一直在等待着时机,现在时机终于到了,如果晋国愿意主动攻秦,那么这无疑是帮了梁国的大忙。
这样的机会能不好好抓住吗?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而且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否则时机一旦过去,下一次要等到这样的时机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但虽然梁伯赢可居是这样认识的,但是梁国宰相李桐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晋国趁着秦国遭难的机会向秦国发动进攻显然是在趁人之危,“郗芮宰相,现在秦国正在遭受灾难,你们此时向秦国发动进攻是不是有些违背常理!”
李桐很不客气的问道。
郗芮听罢,脸上稍稍有些挂不住,“战争的时机稍纵即逝,秦国遭受灾难,也许正是进攻秦国的最佳时机,晋国不能失去啊!”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去年你们遭难的时候,秦国是向你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今年秦国遭难,你们晋国不帮助人家秦国就对了,这个时候还向秦国发动进攻,难道你们就不怕诸侯耻笑吗?”
李桐的话里越发犀利,对于这样不仁不义的人,他觉着没有必要给面子。
“李桐宰相,我敬你也是一位老宰相了,怎么连最基本的战争规律都不知道,打仗最讲究的就是战机,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今后要再次等到这样的时机可就难了。所以我们应该趁着秦国遭难的机会向其发动进攻,进而断绝秦国向东发展的势头,我想这样对梁国来说也有利吧。”
郗芮很想把梁国拉进晋国的战车,所以直接说道,遏制秦国东进是对梁国最有利的。
梁伯赢可居当然也知道,遏制秦国东进对梁国的利害关系,于是制止了李桐继续说下去,“相国,你也就不要再纠缠此时出兵的合理性了,只要晋国愿意出兵打击秦国,对于梁国来说就是好事,毕竟秦国东进吞并东方诸国,这才是梁国最大的隐患。你看看,原本还很弱小的秦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都已经达到梁国脚下,如果再不遏制他们东进,下一步,梁国可就没有了;到那时谁还会管你此时出兵合不合适呢?”
很显然,梁伯赢可居和晋国君臣的想法是一致的,只要能够遏制秦国东进,我才不管你是不是符合礼义廉耻,才不管你合不合规范呢?
就算再遵循各种规范,最后国家都没有了,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虽然梁伯赢可居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但是梁国宰相李桐也是执着之人,“君上,你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虽然秦国东进已经给梁国照成了威胁,但是秦国始终是讲信义的国家。只要是将信义的国家,为人做事总是有原则的,只要我们梁国没有威胁道秦国的安危,我想秦国也一定不会向梁国下手,至少现在不会下手。更何况秦梁之间还是同姓国家,秦国更不会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对梁国下手。但如果国君这次跟着晋国向秦国动兵,只会加速秦国进攻消灭梁国的速度。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晋国是不会帮助梁国的………”
一个人一旦坚定了某种信念,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甚至于一生都不会改变。赢可居已经认定秦国是梁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点是绝对不可改变的。而宰相李桐也认识到只要一旦向秦国动兵,就会加速梁国的灭亡,这一点也是不会改变的。
两个人都改变不了对方。
虽然宰相李桐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但是梁伯赢可居依然不为所动,“宰相,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君父在世的时候,你曾经说过秦国会在十年之内进攻梁国。这不已经五年时间过去了,照你的话,再有五年梁国就会被秦国进攻。为何我们现在不提早做防备呢?”
这话确实是李桐说的,今天梁伯赢可居又把这话用在了李桐身上。
李桐一愣,他没有想到当年的一句气话,竟然被赢可居记得这样准,这倒是超出了李桐的预想,“当年臣确实是说过这样的话,但那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秦国没有任何灾难的前提下。今天秦国遭受了大难,他们一时半会是不会向梁国动兵的。不过,通过今天的事情,我倒是觉着要防备来自东边的威胁;既然他们今天能够趁着秦国大难,向秦国下手,那么谁能保证明天他们会不会趁着梁国有难的时候向梁国下手呢?”
虽然李桐没有说出他所说的这个国家就是晋国,但是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够听的出来。
于是郗芮不高兴了,“李桐宰相,你这是在说晋国了?不过有一件事你要想明白,梁国在晋国的西岸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时间,为何晋国一直没有消灭梁国。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晋国能够与梁国和平相处。而秦国呢?一心有消灭梁国的野心。今天我们晋国出兵打击秦国实质上也就要消除秦国这种东进的野心。我想你也是当了一辈子宰相的人,难道你真的就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哼哼………,正是因为我当了一辈子的宰相,所以才能够认清楚哪个国家是讲信义的国家,那个国家又是不讲信义的国家,讲信义的国家,永远不会做出格的事情,而不讲信义的国家可就难说了,明里一套暗里又是另一套,我们不得不防啊!”
话越说就越发的明朗,也就更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了。晋国宰相郗芮气的脸色发白,气呼呼的望着李桐,又转眼望着梁伯赢可居,“梁伯,李桐如此说话,实在是有违列国之间的交往的基本礼仪;还请君上为下臣主持公道。”
志不同不足以与之为伍道不同不相为谋。
幸好郗芮与李桐两人都是文臣,否则早就打在一起了。
第285章 韩原大战(九)
“李桐,你太放肆了,竟然敢当着寡人的面对晋国的宰相如此无礼,你的眼里还有寡人没?”梁伯赢可居终于忍受不住了,对宰相李桐吼道。
以李桐的年龄足以能够当梁伯赢可居的父亲,今天赢可居终于对自己喊着名字吼开了。
李桐愣住了,他痴痴的望着梁伯,这个小时候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终于可以叫着自己的名字吼开了,“君上,你这是在怪罪老臣了?认为老臣无礼了?”李桐一脸的迷惑,一脸的惊恐,低沉着声音问道。
赢可居没有说话,平静的望着他,不再说话;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对于李桐,他真的是有些不明白。这位一生兢兢业业的老臣为何就看不出秦国东进的野心呢?为何就不想着法子来防备秦国呢?
难道他真得老糊涂了,看不清楚当下关中的形势了?
其实并不是李桐看不出秦国东进的威胁,只是他太清楚当下的形势了,这就好像是一个脓包,不戳破,它就一直在哪儿存在着,也许会一直存在下去,一旦你要戳破它,就会要命。
破与不破,李桐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
但是年轻气盛的梁伯赢可居现在就要戳破这个脓包,要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秦国东进给梁国带来的威胁。
他要有所作为了。
梁伯赢可居望着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李桐,低下了头。他不想面对那张又老又瘦的脸,因为这些年这张脸为梁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特别是自己继位后的这几年,本来赢可居已经多少改变了对李桐的印象,不过今天的事情一出来,赢可居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李桐之间的矛盾根本就无法调和。
而矛盾的焦点就对秦国的态度上。
这一次他不打算在容忍李桐了,因为这事关梁国的命运,岂能因为一个大臣的坚持而置梁国的安危与不顾。
见梁伯赢可居不说话,李桐以为自己的话见效了,继续说道,“君上,不管你是否对臣有成见,但是臣始终有一个认识,那就是只要我们始终不戳破与秦国之间的这道幔帐,那么秦国就没有进攻梁国的理由,梁国也就能够始终存在下去,一旦戳破了与秦国这道幔帐,那也就等于给秦国进攻梁国的理由,下一步梁国距离的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哼哼,相国你多想了,这一次可不是梁国一个国家来对付秦国,而是晋国与梁国一同对付秦国,我就不信他秦国一个国家能够对付得了晋国与梁国的联合进攻。”梁伯说道。
“梁伯错了,不是晋国与梁国两个国家,而是三个国家,别忘了还有芮国。这一次我们将联合三个国家的力量一起对付秦国。力争一举将秦国打退到岐山以西,最好能够将秦国打回到西垂去。”郗芮补充道。
“听到了没有,是三个国家一对付秦国,这一次秦国他是死定了。”梁伯赢可居对宰相李桐道。
虽然梁伯已经说的很清楚是三个国家一同对付秦国了,但是宰相李桐还是不为所动,“臣岁老,但还没有到耳聋眼花的地步,我知道是三个国家一起对付秦国;这么说君上你是认为晋国赢定了。可万一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
三个国家进攻秦国还会失败,梁伯赢可居绝对不会相信自己会失败,因为他就没有想过三个国家进攻秦国还会失败的这种可能。
“宰相说笑话了吧,晋国、梁国、芮国一同向秦国发难还会失败,一点可能都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