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迟疑一番,嘴里道:“这个我不敢妄言,不过,夏侯渊不是蠢人,这些日子,都尉的攻势并不算猛烈,只要夏侯渊起了疑心,总会发现不妥的”。
“夏侯渊绝不是束手就擒之人,要是他发现了我截断武水的事情,一定会放手一搏”
“都尉说的没错,夏侯渊损兵折将,却依旧能够整兵备战,单是这份韧‘性’便非常人能及”
“我想试探一番,看看夏侯渊是否看穿了我的伎俩,不知先生有什么好办法?”
徐庶志得意满地笑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就看夏侯渊这条大鱼会不会上钩了”。
“喔?什么办法?先生速速道来”
“如果决堤放水,我们是不是应该暂避一二?”
李贤颌首,道:“不错,我已经选好了地方,那里地势颇高,一旦武水席卷而来,大军躲在高岗上即可”。
“那么,都尉现在就可以命令大军暂离此处了”
李贤眼睛一亮,他大笑道:“先生此计大赞,好一招虚虚实实,就这么着了!”
“来人呐,传我军令,大军后退三里,切记,务必守好官道,切莫走脱了一人”
“喏!”
在城头曹军不容置信的目光中,李贤麾下的东莱军缓缓撤去,与此同时,太史慈的北海军也有了动身的迹象。
曹军军将不敢怠慢,急忙快马禀告夏侯渊。
夏侯渊闻言之后心头一跳,他顾不得思量,嘴里便吼道:“快,打开城‘门’,跟着东莱军!”
“啊?”
“还他娘的愣着干什么?快去传我军令,大军即刻开拨出城,不得有误”
“喏!”
夏侯渊一声令下,城内的军卒顿时闻声而动。
各级的军校将麾下兵马召集到一处,紧急调动。
时间仓促,无法进行过多的解释。
昨夜参与议事的军将们已经明白,这定然是外头的东莱军打算决堤放水了。
谁也不想成为瓮中之鳖,军将们大呼小叫着:“快他娘的利索点,别磨磨蹭蹭的,咱们的援军已经到了,东莱军已经撤了,咱们只要冲出城外,就可与援军会合”。
这时候,为了鼓舞军心士气,军将们坑‘蒙’拐骗,无不所用其极。
一万多人的兵马总归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便昨夜夏侯渊的嫡系兵马已经把辎重粮秣准备妥当,可真正开拨出城的时候,距离东莱军撤离的时间已经过了一炷香的功夫。
时间就是生命,夏侯渊心急如焚,可却又无可奈何。
麾下兵马逃离生天之前,夏侯渊无法‘抽’身离开。
城内的这万余兵马是夏侯渊安身立命的凭仗,他已经连败两阵,实在没有再败一次的资本了。
武水随时随地可能呼啸而来,夏侯渊脑中有无数个画面,其中最常出现的一个情景便是自家军马被汹涌澎湃的河水冲的七零八落,死亡惨重。
不能,绝不能这样!
三万名曹军绝不能尽数葬送!
当第一名曹军士卒冲出城‘门’的时候,夏侯渊只觉得脑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咔嚓”一声碎裂了。
一刹那,夏侯渊感觉天昏地暗。
一个极其不妙的感觉浮上心头,如果,这一切都是李贤的‘诱’敌之策,那又该如何是好?
按理说,如果李贤真的要决堤放水,又哪里会等这么久?
只是,此时的夏侯渊已经骑虎难下,即便他察觉出了不妥,可万余兵马开赴出城,早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情。
朝令夕改为军中大忌。
军卒们原本就不明白自家军马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城墙不守,却要跑到城外来,若是夏侯渊再下令大军回返守城,军卒们又会觉得主将太过儿戏。
夏侯渊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他已经把李贤恨到了骨子里。
一个弱冠之龄的少年竟然有如此心机,实在令人胆寒!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万多名曹军尽出开拨出城。
按照夏侯渊的意思,是打算放弃武阳城的,所以城内原本的千余郡兵也离开了城池。
除却依旧滞留在城内的百姓之外,武阳城内再无一兵一卒。
“快,速速撤离此处”
“喏!”
大军顺利出城,可夏侯渊心里却没有半点兴奋喜悦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越来越怀疑李贤了。
这个可恨的家伙到底有没有决堤放水?
按理说,就算李贤大军撤退,他在后军的位置也一定会留有斥候,这样以来,武阳城的动静就瞒不过他。
大军都讲究半渡而击,而像曹军这种堪堪将要出城的态势,岂不正是放水淹没的最佳时机?
可是,直到最后一名曹军离开城池之后,“武水“都未曾‘露’面。
“全军戒备!“
小心无大错,此时,后悔已经没了用处,夏侯渊明白,自打他放弃武阳城的那一刻起,他与李贤之间便注定要再次分个胜负。
胜者,将一战定乾坤,败者,注定要面对极大的压力。
夏侯渊败不起,有着常胜将军名头的李贤又何尝败得起?
距离曹军不过五百步远的地方,李贤正与徐庶相视而笑:“先生一招既出,由不得夏侯渊不上钩,我估‘摸’着,即便这时候他缓过劲儿来,知道我们是在诈他,可骑虎难下的夏侯渊却已经无法回头了”。
“都尉说的没错,越是这样,越要小心提防曹军狗急跳墙”
李贤明白徐庶的意思,万余兵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若是东莱军太过大意,反而有可能‘阴’沟里翻船。
如此情景,李贤绝对不愿意看到。
此时,相对于兵力集中的曹军来说,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分散于各地,他们起码需要半个时辰的功夫才能从武阳城的四周赶到此处。
如今,直面曹军的东莱军卒只有五千人的数量,其中,有李贤麾下最‘精’锐的背矛士、铁甲军!
正是因为这两支兵马的存在,李贤才拒绝了大军尽数汇合之后再进行‘诱’饵行动的建议。
其实,李贤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夏侯渊出城之前,谁也不知道曹军会从哪个城‘门’出城。
万一东莱军腾出其他的方向偏偏就是夏侯渊大军开拨的方向,那李贤可就‘弄’巧成拙了。
在曹军尽数出城之前,各部人马不可擅离职守,这是李贤三令五申的。
如今,夏侯渊麾下兵马就在几百步开外,李贤心中反而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在泰山郡内被夏侯渊纠缠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徐州郡内的战况如何了。
在后世里,曹‘操’可是坑杀了小沛的几十万军民。
李贤虽然与徐州百姓没有什么情感,却也不想坐视不理。
总归是几十万条生命,能够救下的话,自然还是要努力去尝试一番。
骨子里,李贤是个利己主义者,在东汉末年,无政fu、无国家,他找不到集体归属感,所以,李贤只能为自己奋斗。
结识李绣娘、糜缳、孔黎之后,李贤身上又多了这三个担子,他要努力活着,努力让三个爱他的‘女’人活的好好的。
穿越汉末年间,总归要轰轰烈烈的走一遭,这才不枉穿越一回,这岂是是李贤心里最深处的想法。
人家曹‘操’、刘备、孙权都能够三分天下,为什么他李贤不可以?
凭借李贤如今的实力,只要他占据北海国,再吞下徐州之地,立刻就成为天下有数的枭雄。
只是,孔融尚在,李贤不好越俎代庖罢了。
夏侯渊行走在军阵的最前列,他竖起耳朵,仔细聆听者四周的一举一动。
越到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警惕。
身后的武阳城依旧没有被大水淹没的迹象,这时候,就算是傻子也能够猜出来,他们又中计了。
些许军将士卒在心中难免会对夏侯渊腹诽一番,可却没人敢宣诸于口。
夏侯渊正在气头上,要是在这时候触怒他,只怕后果难料。
。。。
第二百四十一章便宜行事
武阳城就在身后,对于大部分曹军士卒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有听说东莱军打算水淹武阳城的消息,他们只是单纯地以为己方真的有援军抵达,此番出城是为了追击东莱军,所以,出城之后,曹军士气正旺。
真正知道真相的曹军校尉不敢多言,事到如今,唯有走一步看一步,能瞒多久是多久了。
若是被曹军士卒得知真相,只怕早就杯弓蛇影的军卒定然会闹出事端。
没遇到李贤之前,夏侯渊领军作战倒也算逍遥快活,可自打那一次与李贤作战败下阵来之后,李贤这两个字就成了夏侯渊永恒的梦魇。
此番,夏侯渊小心又小心,哪曾想还是落入了李贤的陷阱,巨大的挫败感无法忽视。
如果不是复仇的信念在支撑着,夏侯渊早已经被失利所击倒,又哪能像现在这般,屡战屡败?
曹军越行越近,对于李贤来说,猎物已入瓮中,收获的时候到了。
武阳城南三里是一片不大树林,树林外头是一览无余的开阔地。
堪堪将要踱出林地的时候,夏侯渊再三吩咐,提醒麾下军卒多加防范。
这一次,李贤没有遮掩行迹,铁甲军、背矛士连同骑卒一道就这么大摇大摆地侯在树林之外。
看见这一幕,曹军斥候大为惶恐,“报,将军,林地外面发现东莱军痕迹”。
夏侯渊心中咯噔一跳,他已经把戒备防护工作做到了极致,哪曾想,李贤竟然在这里守株待兔,“对方有多少兵马?”
“人数不多,应该在五千上下,不过,其中却有武装到牙齿的铁甲军,以及投掷利矛的背矛士”
继续前进?亦或者调头回城?
夏侯渊叹了口气,无论李贤决堤放水的消息是真还是假,他都已经无法回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时候,大军只有一直往前,往前,这样,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军心才不会垮掉。
若是曹军重新回返武阳城,谁敢保证李贤不会真的决堤放水?
“传我军令,弓手在前,盾手在后,长枪兵随我出阵”
“喏!”
面对严阵以待的东莱军,被动的防御毫无胜算,只有动用全力雷霆一击,这样以来,才有取胜的把握!
接连败了两次,夏侯渊从李贤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一万多兵马对付五千名军卒,从数量、气势上,曹军甚至略占上风。
曹军士卒真的以为他们的援军已经抵达,所以大队人马显得格外‘精’神。
夏侯渊一马当先,他隔着老远便对己方人马鼓气道:“兄弟们,东莱军只有五千人马,我们的数量是他们的两倍,只要杀散他们,曹使君的援军就将与我们汇合,那时候,占据徐州的曹使君一定会北上东莱,把孔融杀个片甲不留!”
“片甲不留,片甲不留!”
被东莱军撵‘鸡’一般追赶了这么久,曹军士卒早已经憋了一肚子气。
之前不敢妄言,那是因为畏惧李贤的实力。
可此番,仅从数量上看,己方人马已经大占优势,如果再算上援军抵达的消息,军卒们都觉得稳‘操’胜券,于是,没有人愿意再压抑自己。
“杀,杀,杀!”
曹军在夏侯渊的统领下大步前进,他们身上颓然的暮气一扫而空。
东莱军中,李贤摩挲着手里的缰绳,他注视着曹军的方阵,嘴里道:“夏侯渊果然有一手,都到了这个时候,依然能够统领出这样一支人马,先生说的没错,曹军不可小觑”。
胡庸不屑,道:“都尉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战场上谁是英雄好汉,须得真刀真枪的拼过之后才知晓”。
赵云不置可否,为了发挥骑军的冲击力,他已经率领骑卒从两翼缓步绕行,一旦时机妥当,千余骑军将给敌人带来巨大的打击。
李贤目光冷冽,在泰山郡内耗了这么久,他早已经呆腻了,此番,终于有了一劳永逸的机会,他说什么也不会放过,
许是看穿了李贤心中所想的东西,徐庶语重心长地说道:“都尉,徐盛、周仓各部人马正在急速赶来,铁甲军只要拖住小半个时辰,不让一名曹军遁逃,便可以达成目的”。
李贤蓦然惊醒,适才,他差点打算全军出击与曹军硬碰硬,可此番,听了徐庶的提点过后他才醒悟过来,这可不是逞狠斗勇的时候,他麾下有兵马一万五千人,又有太史慈的万余兵马,可谓实力强劲,实在没有必要与夏侯渊的残军拼个你死我活。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贤当即下令,道:“胡庸听令,你领背矛士立于铁甲军之后,一旦曹军来袭,务必给予迎头痛击”。
“喏!”
“不过有一点你需要谨记,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可贸然出击,明白吗?”
胡庸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应诺道:“明白了”。
“铁甲军随我一道去会会夏侯渊!”
“喏!”一千多名重甲步卒大声应诺。
原地防御比起主动出击要节省大量的力气,不过,坐等敌军来袭,这种巨大的压力绝非等闲。
穷凶极恶的表情,令人窒息的空气。
如果士卒心理素质不佳,有很大的可能自我崩溃掉。
好在李贤麾下的军卒都是百战老卒,他们战场上抗压能力极强。
哪怕曹军数量大大超过于己方人马,可东莱军卒们心里却没有半分惧意。
跟着李贤南征北战,军卒们都有了必胜的信心。
不管敌人是谁,不管敌人如何猖狂,胜利,一定会是东莱军的!
猎猎的“李”字大旗下,李贤打马而立,他身前身后簇拥着六名铁甲护卫。
上一次,李贤遇险,险些被夏侯渊盯上,若不是周仓及时回援,说不定夏侯渊就已经得手了。
战后,徐庶铁青着脸,将李贤的护卫训斥了一番。
于是,自打那一次起,无论李贤身处何方,他身边总会有六名铁甲护卫。
能够被选作李贤护卫的人员,原本就是百里挑一的‘精’锐,他们在披上甲胄之后更是杀伤力、防护力倍增。
确切的说,即便再次遇到夏侯渊,李贤也有很大的可能全身而退。
“李贤小儿!”
夏侯渊目光如电,他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李贤的所在。
无穷无尽的恨意涌上心头,夏侯渊大声咆哮:“杀!”
四下里曹军士卒俱是打起‘精’神,大声应诺:“杀!”
在夏侯渊看来,李贤虽然躲在重甲步卒之后,可却并不是全无破绽。
杀过去,杀了李贤!
对于曹军、对于夏侯渊来说,击杀李贤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夏侯渊很难不去冒险!
曹军弓手进入‘射’程之后率先发威,他们聚拢在一处,力求保持战力完整。
“弓手,‘射’箭!”
夏侯渊一声令下,蓄势以待的弓手便将手中的箭矢抛‘射’而出。
“铛铛铛”
厚重的盔甲闪烁着森冷的光芒,箭矢落到厚重的甲胄上,除了溅起一点火星之外,再无其他一点收获。
一轮箭雨过后,夏侯渊很不满意。
胡庸的背矛士没有装备铁甲,可他们距离曹军过远,超出了曹军的‘射’程,而在‘射’程之内的铁甲军又穿着厚重的铁甲,看这模样,弓手已经难以发挥用处了。
两千名弓箭手,这就是两千多支长箭,如果东莱军没有铁甲军在前头抵挡,仅仅凭借背矛士这等防御程度,早已经伤亡惨重了。
可现在,一千多名铁甲军组成的钢铁防线,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无法逾越。
弓手已经指望不上了,夏侯渊打马如飞,他直取李贤。
胡庸正愁着一身武艺没法施展,见状之后他当即跳出阵来,大声疾呼:“都尉,让我来会会这家伙”。
夏侯渊已经脱离了战阵,他身后的亲卫一时片刻也追不上来,而胡庸自作主张,却也单独离开了军阵。
如此一来,夏侯渊与胡庸正巧形成了一对一的斗将局面。
这时候,李贤已经无法将胡庸唤回军阵了,只是提醒了一句:“多加小心!”
胡庸大喜,他在马上笑道:“我乃北海国胡庸是也,敌将速通名姓”。
夏侯渊翻了个白眼,道:“沛国夏侯渊!”
“你伤了左臂,我不占你便宜,只用右臂与你厮杀,可好?”
夏侯渊怒上心头,他认为胡庸是在小觑自己,当即怒发冲冠:“小贼可恨,吃我一刀”。
一记毫无‘花’哨的力劈华山,对这胡庸兜头劈来。
胡庸却也不惧,他仗着年轻力盛,竟然挥刀拦阻,硬生生地与夏侯渊对拼了一记。
“嘭!”
一击过后,夏侯渊觉得虎口发麻,他没想到胡庸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当下收起小觑的心思,打起了十二分的心思。
胡庸长期与周仓厮杀,一身武艺早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铿铿铿”与夏侯渊接连对拼了十多个回合却也不落下风。
夏侯渊毕竟伤了左臂,出手难免会受到影响。
胡庸却也守信,他说不用左手,自始至终便没有动用一次。
这时候,曹军大队人马已经压了上来。
李贤身边没有弓手,却有胡庸的背矛士。
胡庸抛下军士,径自斗将去了,李贤只好越俎代庖,发号施令:“传我军令,背矛士,杀!”
“杀!”
躲在铁甲军之后,背矛士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他们得以全身心的用在进攻上。
四五十步的距离,恰恰是短矛的最佳‘射’程。
与曹军毫无建树的长弓不同,李贤麾下的背矛士杀伤力十足,每一支短矛都可以消灭一名曹军。
曹军可不像铁甲军这么奢侈,装备了七八十斤重的甲胄,他们多数人身上连副像样的甲胄都没有,皮甲都是校尉之类的军官才能装备的货‘色’。
没有保命的护具,当短矛来袭的时候,曹军伤亡惨重。
耳畔,己方人马死前发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无须分神,夏侯渊都知道,这一定又是东莱军卒的短矛在发威了!
按照夏侯渊对李贤的了解,他明白,背矛士的攻势绝难持久,用不了几轮投掷就会消停下来。
一旦没了背矛士的威胁,夏侯渊相信,凭借己方人马的人数优势,他有很大的可能用人海战术来淹没东莱军。
与夏侯渊对拼了这么久,胡庸越拼越投入,他两耳不闻外事,一心只与夏侯渊厮杀。
刚开始,夏侯渊凭借丰富的厮杀经验还能小占上风,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伤了臂膀的夏侯渊体力消耗的极快,他在与胡庸的厮杀当中仅能保持不胜不败。
再这么下去,胡庸反败为胜只是时间的问题。
“杀,杀,杀!”
两军短兵‘交’接,曹军再度对上了铁甲军。
这一次攻守易位,进攻方换成了夏侯渊麾下的曹军,防守的人马成了李贤的铁甲军。
与上次相同的是,曹军依旧拿铁甲军一筹莫展。
不到两千人的铁甲军足足挡住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并且顺利地让其难动分毫。
等到夏侯渊发现不妥,意图‘抽’身调派兵马的时候,胡庸宛若附骨之蛆,不给他半点空闲。
夏侯渊无奈,他只得大声怒吼,道:“从铁甲军的两翼绕过去,不要从正面厮杀!”
有灵醒的军将听到了夏侯渊的呼喊,急忙传令,道:“将军有令,两翼包抄,不得有误!”
不少曹军闻言过后开始向左右两翼行军。
李贤麾下兵马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封堵住每一个方位。
夏侯渊想出的破解之策,正中铁甲军死‘穴’。
铁甲军防御绝佳,可却难以持久,更不擅移动,如果曹军从两翼包抄,后方杀来,铁甲军绝难持久。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侍’卫的再三恳求下,李贤与徐庶尽数退入军中。
“先生快看,曹军开始往两翼行军了”
“都尉不是早有后招了吗?夏侯渊这么做,岂不是正中下风?”
李贤大笑,道:‘知我者,先生是也“。
徐庶盯着曹军的队列,嘴里道:“仅仅是一支偏师就有如此实力,真不知道曹‘操’到底有何德何能,竟能聚拢出这样一支军马”。
李贤颌首,道:“据说,曹‘操’在徐州军依旧有大军七万人,不知道陶谦能够抵挡多久”。
徐庶拧起眉头,道:“如果没有变故,不出一月,徐州必将易主”。
李贤对徐庶佩服的五体投地,真正的历史上,兵寇徐州的曹‘操’正是因为陈宫与吕布作‘乱’,才惶急回返,给了陶谦可乘之机。
如若不然,徐州早晚会落入曹‘操’手中,那时候,也就不会有陶谦三让徐州的典故发生了。
两翼的曹军士卒好不容易绕过铁甲军的正面,正打算包抄东莱军后路,哪曾想,迎面冲来大股骑军。
为首一人白马银枪,端的是威风无比。
来的不是别人,自然是赵云赵子龙。
从夏侯渊进入树林的那一刻起,赵云便领军开拨,伺机以待。
李贤明白骑军作战的‘精’髓,一击不中,远避千里,随时随地保持骑卒的机动‘性’,这样才能彻底发挥骑军的威力。
因而,李贤给赵云的命令很简单,便是让他“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四个字等于将骑军的作战权完全‘交’给了赵云,这等全无保留的信赖自然使人感动不已。
赵云是讲究有恩报恩、有怨抱怨的人物,李贤对他如此,他自然要竭力报答。
此番,骑军出击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完全堵在了曹军堪堪将要施展的关头,让人空有一身力气,却施展不出来。
短矛在前,大刀在后,借助马镫的力气,马背上的骑卒个个力大如牛,他们刀入血‘肉’,如入棉絮,毫不费力。
“嗤嗤嗤”,血光喷溅,曹军士卒接连扑倒在地。
夏侯渊那边,在亲卫的竭力抵挡下,胡庸终于被拦住了。
险些再度受伤的夏侯渊额头滴下大滴大滴的汗珠,他放眼放去,触目间俱是敌我双方纠缠到一起的场面。
正面,东莱军的铁甲军不动分毫,他们身上坚固的甲胄让曹军一筹莫展。
两翼,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骑军用短矛开道,硬生生抵住了曹军的攻势。
哪怕曹军数量众多,可在接连不断的短矛面前还是畏缩不前。
夏侯渊七窍生烟,“废物,都他娘的废物,东莱军已疲,只要绕过去,其军必败!”
吼到这里,夏侯渊试图冲到左翼,亲自统领兵马厮杀。
与胡庸对拼了近百个回合,夏侯渊浑身上下狼狈无比,连衣盔都折损了十多处,看上去不像一名统领万余军马的主将,倒像个打了个败仗的将军。
李贤见状感慨不已,“如果曹‘操’麾下将领都像夏侯渊这般,我非其对手!”
徐庶微微颌首,道:“夏侯渊虽是败将,可却非等闲之辈,都尉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这一点尤为可贵”。
李贤大笑,道:“我只是在替夏侯渊惋惜罢了,如此英雄,今日却要落幕了”。
何等霸气的宣言!
徐庶明白李贤的意思,在李贤看来,夏侯渊今日必将命绝于此出。
果真如此吗?
太史慈、周仓、徐盛能否及时赶到,尤为重要。
。。。
第二百四十二章夏侯渊死期至矣
夏侯渊勇冠三军,之前在曹‘操’麾下便素有勇武之名。
眼下,脱离了胡庸的纠缠之后,夏侯渊顿时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四下里,东莱军士虽说防护严密,盔甲坚实,可面对夏侯渊这等狠人,根本难伤其分毫。
“杀,杀!”
夏侯渊奋起余勇,强忍着一身的痛楚,竭力率领步卒前进。
将为兵之胆,夏侯渊身先士卒、勇不可挡,自然极大地鼓舞了曹军士气。
原本堪堪平稳下来的局势竟然又有了向曹军倾斜的迹象。
李贤眉头微皱,正要多言,忽而,他变了副脸‘色’,笑道:“夏侯渊死期至矣!”
徐庶闻言看去,原来是赵云循着夏侯渊的位置杀了过去。
往日里,赵云的勇武徐庶也是看在眼中的。
若是比拼武艺,李贤麾下没有人是赵云的对手,只有北海军的太史慈勉强可以与其战成平手,除此之外,无论是周仓、还是徐盛、胡庸,全都胜不了赵云。
从出城到现在,夏侯渊连番厮杀,早已经是心力‘交’瘁,后继乏力,对付普通军卒,他尚能游刃有余,可若是遇上赵云这等骁将,落败是早晚的事情。
耳畔的喊杀声不绝于耳,赵云熟视无睹,他打马如飞,出枪如电,瞬间便将拦阻的曹军刺倒在地。
“杀,杀了他!”白马银枪,在战场上是明显不过的目标,四下里的曹军蜂拥而至,试图将赵云围杀,只可惜,赵云一杆长枪上前翻飞,轻轻松松就取走了三五名军卒的‘性’命。
扑倒在地的尸首依旧‘抽’搐不已,血流了满地。
“嗷嗷”狂叫的曹军士卒惶然回顾,他们惊骇不已。
立功取赏是一回事,能否有命去‘花’这又是另外一回事。
白马银抢的赵云摆明了有一手高超的武艺,到底要不要冒险呢?
迟疑之下,曹军士卒畏缩不敢上前,趁着间隙,赵云纵马狂奔,很快就冲到了距离夏侯渊不过六步远的地方,只听他大声呼喝:“夏侯渊何在?”
夏侯渊眉头一跳,他毫不‘露’怯,嘴里道:“夏侯渊在此,你又是何人?”
赵云大笑,道:“记着,取汝‘性’命者,常山赵子龙是也!”
说罢,赵云‘挺’枪便刺。
夏侯渊怒极反笑,他这个领军大将竟然接连被人小觑。
先是一个力大无比的‘毛’头小子挑衅,这次又冒出个白马锦衣亮银枪的骑将。
什么时候夏侯渊无能到这种程度了?
想到这里,夏侯渊咬牙出招,他誓要给对方一个好看。
只是,长刀挥出之际,夏侯渊原本想拦住对方的长枪,可事到临头,明明猜到了长枪刺来的方向,他却总有一种格挡不住的感觉。
怎么会这样?明明只有一杆枪,可在那么一瞬间,夏侯渊却产生了一种幻觉,就好像他面对的赵云手中有几十杆长枪一般。
不,这不是真的。
咬住舌尖,痛楚传递而来,借着刹那的清醒,夏侯渊才在枪头临身之前挥刀格挡。
甫一上来便是这等狠招,对于赵云,夏侯渊再不敢大意,怪不得对方敢叫嚣着要取他‘性’命,感情对方真的有这本领。
李贤之前只是一介盐丁罢了,麾下什么时候搜罗到如此强将?
额头大滴大滴的冷汗落下,夏侯渊强打起‘精’神,免力支撑着。
赵云攻势迅猛,只要夏侯渊有片刻的疏忽,绝对难逃重伤的结局。
两将厮杀正酣,其余人等只得远远观望,根本不敢贸然‘插’手。
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作为一军主将的夏侯渊已经落入下风,之所以勉力不败,只不过是一股气没有泄掉罢了。
一旦泄了那股誓死悍勇之气,这时候的夏侯渊连十个回合都支撑不住。
没了夏侯渊在前头鼓舞士气,曹军攻势已衰,而东莱军犹有余力。
诺大的战场上,哪怕夏侯渊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无法扭转曹军的颓势。
这样一来,一旦援军抵达,曹军必败。
李贤挑选的这处战场,易守难攻,虽说是一片开阔地,可地势较高的这一方完全被东莱军所占据,曹军若想突破防线,须得耗费极大的力气。
即便荒地的坡度不高,可时间一久,进攻方的体力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传说中的曹军援兵依旧没有抵达,然而,不远处,背嵬军、神策军、北海军的大旗已经接连出现了。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