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不是之前焚烧管亥军粮的时候,徐庶使人藏匿了一些粮食,这会儿李贤就得回转沐家堡补充粮秣了。
如今,大军连胜两场,成功焚烧了管亥积攒的粮秣,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按理说,刚刚吞下了一千多名降卒,正是收敛军心,稳步增加实力的最好机会,可李贤已经听说了,都昌的攻防战进行的如火如荼。
这时候,是进是退干系甚大。
为了攻下都昌,管亥再无保留,使出了压箱底的招数。
一时之间,都昌城内压力大增,要不是孔融颇有节操,一直坚守在城头,与军卒同甘共苦,说不定守军早就溃散了。
黄巾军的攻势一轮猛过一轮,好像完全不知疲倦,城头守军积攒的滚木礌石不要钱一般倾泻而下,可贼军依旧前仆后继。
孔融心中骇然,如果贼寇人人如此,别说都昌难保,只怕这大汉的天下都会倾覆于旦夕之间。
要知道,这些贼寇几个月之前还是最普通不过的黎民百姓呀。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温顺如羔羊的百姓变成了穷凶极恶的豺狼?
熟读儒家经典的孔融找不到答案,他想在自己的“治内”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不等麾下乡民过上几天好日子,管亥就来了。
李贤与徐庶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大军休整一夜,翌日向都昌开拨。
当天夜里,新近投降的贼寇找到周仓,让其趁乱杀了李贤。
周仓叹了口气,道:“如果我不答应呢?”
“哈哈,周统领说笑了,李贤是官,我们是贼,自古以来官贼誓不两立,哪有亲如一家的道理?”
周仓眉头轻挑,“李贤可是准许你们自立一营了,哪有半点逼迫的迹象?”
贼寇依旧狡辩,“不过是他的诡计罢了,官军假意招降,进而斩尽杀绝的事情多了去了,难道周统领都忘记了吗?”
“你们已经想好了吗?”
“就等你一声令下了”
“唉,你们不仁,我周仓却不能不义”,周仓感叹了一句,忽而大吼一声:“来人呐”。
“喏!”呼啦啦,帐外忽然涌进来十多名劲装汉子,这些人马全都是周仓的嫡系。
“周仓,你要干什么?”
在几名贼寇惊恐的目光中,周仓挥了挥手,意兴阑珊地说道:“把他们叉出去!”
“喏!”
贼寇大惊失色,顿时狂呼出声:“周仓,你这个卑鄙小人,才吃了几天官军的粮食,就已经忘了根本了吗?”
周仓并不多言,他在帐内背着手,片刻之后才说道:“动手吧”。
侍立一旁的卫卒恭声应诺。
没过多久,周仓营中“大乱”,一队队军卒包围了营帐,然后挨个点齐了名字。
但凡被点到名字的军卒都会被军卒驱赶到一旁。
这些人当中,有在沐家堡外降于李贤的,也有白日里投降的新卒。
周仓没想到,自己麾下的两千人马,竟然有六百人心生异志。
将心生异志的家伙挑离出来之后,周仓独自找到了李贤。
降卒营中发生的动静,李贤早已经有所耳闻,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明知道周仓不可能作出令人寒心的时候,可正兵营、流民营、辅兵营三营人马还是严阵以待。
没过多久,躁乱平息,周仓登门拜访。
李贤与徐庶全都松了口气,既然周仓能够出面,那便说明情况还在掌控之中。
入了李贤的大帐,周仓微微抱拳,嘴里道:“李贤,我周仓还得向你讨要个人情!”
话一出口,周仓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同样的话,好像前些时日刚刚说过。
这时候,即便李贤出口拒绝,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李贤只是笑了下,便说道:“什么人情?莫非是为你的那帮兄弟们讨要一条生路?”
周仓瞪大了眼睛,好像一切都瞒不过李贤似的,也罢,既然对方已经猜到了,那就更不需要遮遮掩掩了,“是,刚才营中发生的动静你们应该听到了,有六百多个弟兄还想回到黄巾军,他们还想擒下你,不过被我提前发现,现在全部控制了起来。”
“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你的那一营人马,杀谁,放谁都由你自己决定,不用问我”
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周仓叹了口气,非但没有如释重负,反而如载千斤,“那可是六百多人呀,全部放回去,你就不怕放虎归山?”
李贤自信满满地笑道:“我可以抓他们第一次,自然有把握擒他们第二次!”
何等的豪气!
周仓服了,“大恩不言谢,我周仓记下了”。
说罢,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周仓大步离开。
帐内,徐庶笑着对李贤说道:“恭喜游缴,周仓已经诚心归附”。
李贤摇了摇头,道:“还差一些火候,你觉得太史慈如何?”
徐庶击掌赞道:“有勇有谋,可独当一面,是为大将之才”。
李贤深以为然,“不错,只可惜我这滩水太浅,只怕养不了太史慈这条龙呀”。
徐庶笑道:“不然,龙有逆鳞,蛇有七寸,只要恰到好处,谁都有心悦臣服的那一天”。
李贤喜上眉梢,“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当与先生开怀畅饮”。
连番大胜,徐庶心情极佳,他笑着应道:“不醉不归!”
话分两头,周仓离开李贤的大帐之后便径自回营。
那些被捆缚在一起的贼寇甫一见到周仓便破口大骂,有骂他见利忘义的,也有骂他不顾旧情的。
对此,周仓不见喜怒,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我去为你们求了情,过了今夜,我就会放了你们”。
贼寇鸦雀无声,咋会这样?周仓咋不按套路出牌?
不是应该拉出去全部斩了的吗?
怎么峰回路转了?
惊讶是惊讶,不过心中的欢喜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哈哈,我就知道周统领仗义无双!”
“是呀,周统领怎么会抛下我们这帮弟兄呢?”
“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呀”
……
周仓不置可否,道:“明日之后各为其主,再有相见之日,便是拼命搏杀之时,诸位,好自为之!”
说罢,周仓洒然离去。
一种降卒面面相觑,半晌,没有人敢再多说什么。
。。。
第八十二章给你指出一条明路
翌日一早,三千五百名介亭官军往都昌开拨而去,剪除了心怀异志之辈,兵勇们士气大振,军心也凝聚到一起了。
昨夜里试图反水的六百名贼寇,周仓还是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虽然麾下少了六百人,可李贤并不恼怒,如果能够用这六百人来换取周仓的效忠投靠,那这笔买卖就赚大了。
同样,对于周仓麾下的降卒来说,他们在昨天夜里的“躁乱”中表明了立场,用实际行动告诉李贤,并不是所有的贼寇都心怀黄巾,降卒营中依旧有一千四百名可信之兵。
一个忠贞的战士远比十个首鼠两端的墙头草要有战斗力。
简而言之,昨天晚上那场未遂的兵马非但没有削弱李贤兵马的战斗力,反而让全军上下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原本,正兵营、流民营、辅兵营的人马对周仓的降卒营多多少少有些偏见,可昨夜里,周仓用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揪出心怀叵测之辈,顿时让人刮目相看。
今时今日,李贤麾下的四营人马才真正有了上下一心的迹象。
此处距离都昌不过十里,隔着老远,似乎都能看见贼寇成片的大营。
接连攻打了两日,管亥还是没能拿下都昌。
城头的守军早已经疲了,麾下的兵马还有可战之力,只要再给一天的时间,管亥有八成的把握攻破都昌。
然而,大军无粮了,整整两万人马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粮秣数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辎重营被尽数焚毁的消息,管亥昨天就知道了。
本想一鼓作气破了都昌,可却还是差了些火候。
是拼死一战,还是知机撤退?
管亥一夜未眠,终于作出了决断。
李贤率领兵马抵达贼营之外的时候,管亥披挂整齐,他铁青着脸,径自来到两军阵前。
李贤看上去不过二十岁左右的样子,虽然身子长的格外高大,脸上也看不出青色的痕迹,但是,直觉告诉管亥,这李贤年轻的很。
张饶的万余人马就是败在了此人手中?周仓也是中了他的奸计?被焚毁的辎重营,被歼灭的四千兵马……
只是想一想,管亥就觉得头皮发麻,牙根直痒。
算起来,短短的一个月的功夫,已经有两万多黄巾部众败在李贤手中了。
这等战绩别说是一个小小的游缴,就算是骠骑大将军也不过如此!
“李贤!”管亥咆哮一声,径自出阵。
李贤身披双甲,手握长枪,听闻管亥叫阵,他纵马前行,嘴里道:“介亭游缴李贤久闻渠帅大名,不知有何指教?”
话虽礼貌,可神情却不见半点恭谨,尤其是那双眸子,看上去便让人心生疑惧,管亥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可却从未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过这样一双久经世事的眼睛。
此子不凡!
管亥头缠黄巾,浓密的八字胡颤抖了一番,“你这小贼,放着你的介亭游缴不做,跋涉几百里的来这里淌什么浑水?”
这么说,难免有些色厉内荏了。
管亥对李贤恨之入骨,可却也知道,当前的这种情况,即便杀了李贤也于事无补。
之前,各地的世家豪强只不过是为了对付董卓才没有功夫理会黄巾军,一旦他们缓过劲来,可供黄巾大军生存的空间就寥寥无几了。
纵横中原这么多年,管亥早已经不是那个一怒杀人的莽汉了,他身上担负了太多,不敢再去轻易搏命。
李贤似乎看出了管亥的顾虑,他笑道:“我是来给渠帅你指出明路的”。
“什么?”别说是管亥,就连徐庶、周仓等人都是瞪大了眼睛。
只有胡庸得意地扬起头颅,似乎在说,瞧,我家的游缴就是厉害,连管亥在他面前都不敢造次!
李贤自信满满地说道:“渠帅应该知道当今天下大势,黄巾是再难有席卷天下的机会了”。
管亥沉默不语,却是默认了。
李贤又道:“渠帅统领三五万兵马围困都昌,看上去威风赫赫,可实际上呢,大军停留月旬,徒劳无功,军心糜废,如今粮秣断绝,我料定,用不了三五日,你麾下兵马必将溃散!”
一番话说的管亥脸色大变,他所担心的正是这个。
麾下的兵马一旦没了约束,他管亥就是千古罪人。
时至今日,管亥麾下的嫡系人马一直谨守本分,他们极少劫掠良家,即便杀人越货,行的也是劫富济贫的勾当。
管亥还记得天公将军张角当年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成立黄巾军,为的可不是劫掠孤苦百姓,而是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可实际上呢?黄巾军的成长轨道完全偏转了,他们过惯了烧杀劫掠的日子,成了十足的暴民。
对此,管亥无力约束,他只能尽力管好自己的麾下。
如果真的放纵麾下去劫掠,真的泯灭人心,管亥早就驱赶百姓攻城了,可管亥没有这么做。
身为一个大贼,偏偏心怀一颗为民之心,想想就觉得有些讽刺。
然而,管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李贤虽然对管亥了解不多,可却也不想让莱州成为黄巾溃军的后花园,他必须想办法祸水东引。
让黄巾军去哪里呢?
李贤早有谋划,只是却摆出一副并不多言的样子。
管亥等了半晌,终于忍不住问道:“小小年纪,故弄玄虚!”
李贤笑道:“我听说辽东高句丽为塞外之地,渠帅去那里,可有一番大事业”。
“高句丽?是在辽东郡以南吧?你这小子莫非拿我开涮?”
李贤好整以暇地说道:“渠帅可以走海路,三五日即可抵达”。
“船只还可以想办法,粮秣呢?”
李贤大笑:“我要你营中的一样东西,有了他们,粮秣我给你去寻!”
管亥不喜反惊:“你要什么?”
“我要你营中的金银细软!”
这倒是有些困难,毕竟,金银细软多数都是黄巾贼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不少人劫掠了大半辈子,就指望着那些金银存活了。
从这些人手中讨要金银,只怕比杀了他们还要难。
然而,管亥犹豫一番之后还是说道:“你要多少?”
李贤伸出一根手指。
管亥松了口气,“一千斤?”
李贤摇了摇头。
管亥大怒,“一万斤?”
李贤方才颌首。
管亥怒目圆瞪,手指李贤,半晌说不出话来。
。。。
第八十三章孔北海的惊喜
李贤这么狮子大开口不是毫无来由的,之前,介亭官军连胜数场,杀伤贼寇四五千人,缴获了金银两千斤,其后,在管亥的辎重营中,又缴获了一千多斤的金银钱货。
换而言之,只不过是四五千人就能有两千斤的钱货,如果是四万人呢?岂不是会有两万斤的钱货?
之前缴获的三千斤钱粮李贤全部交给了辎重营看管,如今,他麾下的兵马可以说是轻装上阵。
只不过是两千人马,就敢跟管亥的三四万人马叫阵,这已经不能用“胆大妄为”来形容了。
跟着李贤从介亭一路北上,介亭的兵勇们早已经炼就了一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信心,对面不过是几万贼寇罢了,有游缴在此,又算得了什么?
周仓的降卒营在官军后阵,他没有想到,李贤竟然真的赶来与管亥叫阵。
是谁给了他这种悍不畏死的勇气?
在周仓看来,李贤麾下的官军勇则勇矣,可真要是与管亥麾下精锐对拼起来,最后撑不住的一定是官军。
只因为李贤麾下的人马还是太少了。
然而,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是,管亥见了李贤,原本是天雷动地火的场景,可两人却面对面地谈了起来。
贼寇惊异,官军却觉得与有荣焉。
管亥如何?还不是被李游缴几句话就拿捏住了?
小贼猖狂,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管亥恼怒交加,可却有些无可奈何。
不当家不知道粮秣的重要性,李贤说的没错,再没有粮秣补给,大军马上就要饿肚子了。
掉头再去攻打都昌城?
援军已至,城内守军必将士气大振,这郡城只怕更难攻下了。
犹豫一番之后,管亥沉吟道:“一万斤钱货,一千石米粟”。
李贤摇头,伸出五个手指,一字一句地说道:“没的商量,五百石粮秣,多一石也没有”。
管亥大怒,“你不如去抢!”
李贤悠然一笑,嘴里道:“抢哪有敲竹杠来的快?”
“你,你这小贼!”厚颜无耻,实在是太过无耻了!管亥走南闯北还从未见过李贤这般厚脸皮的人物,一时之间,他竟然有些词穷语拙。
李贤没有再刺激管亥,他收敛了笑意,正色道:“这一万斤钱货可不全是购买米粟的价钱,如果你真的想平安无虞地离开莱州,这些钱货权当是买路钱了。”
“买路钱?”乍一听来,管亥只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他们可是黄巾贼呀,不去敲诈别人也就罢了,如今反过来还要被官军勒索买路钱,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会被人笑掉大牙?
然而,转念一想,管亥却笑不出来了。
如今半个莱州已经被黄巾军劫掠一空,没有粮秣不给,官军再尾随追击,一路滋扰,管亥麾下兵马无论往哪个方向流窜都不可能全身而退。
现实如此残酷,明明是不胜不败的局面,可管亥却不得不接受李贤的苛刻条件。
“好,一万斤钱货,五百石粮秣,还有足够大军北上高句丽的船只”
李贤笑着补充道:“我会向北海相请缨,一路礼送你们出境”。
这就是“护送”的另外一种说法了。
管亥微微颌首,却又摇头说道:“你不过是一个小小游缴,哪里能凑出这么的粮秣?我该怎么相信你?”
李贤大笑:“你别无选择”。
管亥脸色急变,半晌之后才咬牙说道:“也罢,我暂且信你一回,如果你胆敢骗我,我管亥在此立誓,一定把你介亭上下人丁杀的鸡犬不留!”
李贤的语气也冷漠起来:“我李贤不是吓大的,信不信我全在于你。”
说罢,李贤转身打马离开,适才口头达成的协议一拍两散!
管亥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把李贤喊回来,毕竟一万斤钱货的事情干系重大。
一不小心,三万人马就会分崩离析。
李贤虽然走了,可他给管亥指出的路子却让黄巾军的渠帅陷入了沉思。
钱货换米粟的交易到底要不要进行下去?
李贤刚走没多久,又有哨探来报,说在另外一个方向发现三千名官军。
管亥心烦意乱,一个李贤就够他头疼的了,怎么又冒出来一支官军?
有了这两支人马,都昌城无论如何也是攻不下了。
不止是管亥想到了这一点,其余的贼寇也想到了。
一时之间,贼寇大营中弥漫着一股低迷的气息。
李贤并没有离开的太远,他麾下的两千人马距离管亥的大营不过三里。
“报,大喜,都昌北门、西门同时出现官军的旗帜,我们的援军来了!”
两股官军同时来援的消息让都昌城内的人马信心倍增,长期以来坚持在城头抵御贼寇的孔融更是惊喜过度。
“来的是谁?”
“一部人马由太史慈头前带路,看模样应该是平原相刘备,另一路人马打着李字旗号,来路不明”
贼军三番两次攻上城头的时候,孔融其实已经绝望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都昌城能够坚持多久。
粮秣虽然充足,然而防御的器械却消耗殆尽,而守军更是人人带伤,无奈之下,城内的青壮轮番上阵,等到后来,连壮硕的妇人都帮着运送器械。
要不是军民一心,都昌早就破了。
即便如此,可孔融明白,按照城下贼军的攻击强度,也许再用几个时辰,郡城就将易手了。
哪曾想,绝境之下,忽然柳暗花明。
先是贼寇后继乏力,借着便是官军来援。
一定还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不然的话,穷凶极恶的贼寇断然不会轻易放弃。
城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孔融有些好奇。
贼军虽然没有撤走,但是,都昌城内的守军都明白,管亥已经是强弩之末。
地狱般的二十天终于熬了过去,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都昌城内的军民几乎是用一己之力抵挡住了三四万贼军的轮番袭击。
孔融虽然不熟战阵,可每一次都坚守在城头,他的存在,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守军的信心。
如果换做另外一名主将,说不定都昌早已经易手了。
。。。
第八十四章张飞冲阵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孔融在心中暗下决心,不管来人是谁,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对方回报。
都昌西门外,刘备打马而立,身后的三千名军卒已经严阵以待,只等他一声令下便挥军杀出。
对面的贼寇不见慌乱,他们在各自头目的指挥下变换战阵,前军作后军,后军做前军。
刀盾手、弓箭手在前,长枪兵紧随其后,一旦官军来袭,黄巾军便可从容抵挡。
刘备叹了口气,道:“管亥确实有一手,这伙贼军不容小觑”。
关羽冷晒:“土鸡瓦狗尔”。
张飞大笑:“大哥,我的长矛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唯有太史慈较为理智,他说道:“如果我所料不差,对面的人马应该是管亥的嫡系,也是其最精锐的部众”。
听说是贼寇精锐,反而激起了张飞的好斗心,他跃跃欲试,道“大哥,我去冲他一阵?”
关羽虽未开口,可眸中腾起的战意却将他的意图表露的一清二楚。
战?冲杀一阵?
在辎重营那边厮杀的再激烈,都昌的守军看不到,孔融也瞧不见,可如果就在城下厮杀呢?
起码可以让城头的守军看到他刘备确确实实在努力救援,进而让孔融感恩戴德。
寒冬腊月的,刘备辛辛苦苦为的不就是名跟利吗?
倘若能够谋求利益最大化,何乐而不为?
刘备只是稍一犹豫,便下了决心:“也罢,去试试他们的斤两,记住,不可恋战!”
张飞大喜:“大哥,你就瞧好吧”。
说罢,张飞便领本部八百兵马径自出阵,直往贼寇军阵而去。
两军相距不过几百步,张飞正欲骂阵斗将,哪曾想对面贼军裨将正窝了一肚子火,眼瞧着张飞来犯,顿时勃然大怒:“放箭!”
黄巾军弓手顿时弯弓搭箭,兜头便是一阵箭雨。
张飞“呀呀”咆哮,却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跟贼寇讲道理吧。
好在平原军步卒人人都有一支圆盾,盾牌不大,但在这关键时刻却可以派上用场。
“咄咄咄”,绝大多数的箭矢要么落空,要么插到了盾牌之上,只有寥寥几支穿过缝隙,伤到了军卒。
不得不说,刘备训练兵卒还是颇有一套的,即便是中箭受伤,平原军也极少有人脱离战阵。
伤势轻些的军卒,咬紧牙关,紧紧地跟着大部人马,依旧往前冲锋,伤势重些的,他们不哭不闹,只是待在原地,等候友军的救援。
三轮箭矢过后,狂怒暴躁的张飞终于冲到了贼人阵前,他大声咆哮,道:“啊呔,吃你张爷爷一矛!”
对面贼寇躲之不及,只得拿起盾牌硬顶了这一击。
只听得“咔嚓”一声脆响,盾破,人亡。
“啊呀呀!”张飞手腕蓦然发力,竟然把贼寇的尸首高高地扬了气力。
官军士气大振,贼寇为之胆寒。
短短的一瞬间,张飞几乎是用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局。
八百名平原军卒宛若下山猛虎,凶狠地冲进了贼军的阵列之中。
然而,管亥麾下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
杀了一个,立刻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贼寇涌到前头。
张飞矛出如电,刺死了一名又一名贼寇,可对面黄巾军的战阵依旧没有丝毫溃退的迹象。
“天公护我,必斩官贼!”黄巾部众大声传唱着太平道的战歌。
类似于精神麻醉效果的战歌激起了贼寇残存的战斗力,面对数量不多的官军,他们终于露出了凶狠的獠牙。
对付乌龟壳一般的都昌城,黄巾军早已经憋屈了这么些时日,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一个能够近战厮杀的对手,贼寇们都卯足了气力。
“杀他娘的!”
“杀贼!”
两方人马同时发出冲天的呐喊声。
从表面上看,张飞的兵马层层推进,一直杀的贼寇退了又退。
可如果你仔细琢磨,你就会发现,张飞已经把贼寇的军阵冲出了一个“凹”形。
一旦两翼贼寇及时包抄,张飞极其部众就要面对三面夹击。
情况不妙呀。
管亥麾下兵马的精锐程度还是超出了刘备的想象。
名利再重要,那也不如张飞的命来的重要!
刘备很明白,只要张飞在,以后名利双收的机会多了是,可若是张飞折损了呢?
即便从孔融处讨得更多的好处,刘备也不会有半点喜色。
人与物,孰轻孰重,刘备分的很清楚。
有人在,才有可能,人若是不在了,空有名利,却也只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长久不得。
如今,眼瞧着张飞渐渐进入了贼人的陷阱,刘备当即下令:“二弟,你速速去把三弟引回来,不能让他中了贼人的奸计”。
第八十五章援军入城管亥退避。。。
西门处的厮杀结果很快就传到了李贤以及管亥耳中。
李贤对刘备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管亥却是勃然大怒。
西门外可是有五千兵马,却奈何不得一千六百名官军,任他们来去自如。
一个狂妄的李贤就已经够难缠的了,如今不知道从哪里又冒出来一个刘备,管亥只觉得心烦意乱。
有心调集兵马,将李贤与刘备尽数干掉,可营中即将告罄的粮秣却让管亥冷静了下来。
必须速做决断了,再这么拖下去,一旦城内的孔融缓过劲来,与城外的官军内外夹击,那时候黄巾岂不是两面受敌?
吃不饱肚子,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
金银换粮秣,换了粮秣又去哪里呢?
管亥心中有太多的疑问,好在他麾下的人马来源复杂,有各行各业的青壮,其中就有出过海的渔民。
高句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管亥询计问策,终于从三个人口中得知了情况。
那里盛产金银,这是其一,那里民众羸弱,这是其二,女多男少,这是其三!
管亥颇为心动,听上去倒是一个为黄巾军天造地设的所在,难道说,上天真的要给黄巾军留下一条生路吗?
原本没有刘备军马的威胁,管亥倒不觉得高句丽非去不可,他自持军力强盛,天下虽大,却不惧任何军马。
然而,刘备的出现让管亥意识到,天下多豪杰,黄巾军烧杀劫掠,已成众矢之的,太平道在中原也已丧失了根本,唯有另辟蹊径,才可“枯木逢春”,柳暗花明。
李贤指点的高句丽,虽说听上去很不靠谱,可仔细想来,却也是当下里最好的选择了。
在刘备的压力促使下,管亥再度相邀李贤。
“一万斤钱货,五百石粮秣,约定不变,你以为为何?”
李贤淡然轻笑,“说生意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我李贤却不想斤斤计较,就这么定了吧”。
管亥目光直视李贤,一字一句地说道:“钱货今日就可交付,你的米粟何时才能兑现?”
“既然要交易,你我双方就得表现出足够的诚意”
管亥深以为然,“你要什么诚意?”
“兵退三十里,我奉上米粟三十石,如何?”
三十石粮食只够大军吃一碗稀粥的,不过对于军粮告罄的黄巾军来说,每一粒粮食都显得至关重要。
管亥思虑一番,便应诺了下来。
如今的形势已经很清晰了,朝廷的援军抵达之后,黄巾军要想再攻下都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与其徒耗城下,倒不如退避三舍,换取米粟。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都昌城内的守军惊讶地发现,城下的贼寇收起旗帜,缓缓地退却了。
孔融得知之后大喜过望,这该死的管亥终于走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下来。
这些时日以来,管亥虽然一直没能攻破城池,可城内的任何人都不敢小觑与他。
那可是整整三万多名贼寇呀!
黄巾一日不退,孔融就一日不敢懈怠,即便城外来了两股援军,他也依旧不曾大意。
毕竟,谁也不知道贼寇会不会狗急跳墙。
倘若管亥真的豁出去了,就算刘备与城外的官军齐齐出手,又能如何?
城内的守军早已经疲惫不堪了,若是贼寇亡命搏杀,最大的可能又是两败俱伤。
贼寇识相退却,这已经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
孔融并不指望谁能够把管亥彻底歼灭。
只要解了都昌之围,一切都可从长计议。
当然,目前当务之急却是酬谢援军!
管亥离开的时候,带走了李贤军中的三十石粮食,而李贤也收获了三百斤钱货。
管亥说的很清楚,他不想白拿别人的东西,这钱货权当是交易的“定钱”了。
李贤也没有矫情,管亥给多少他就收多少。
三万多贼寇,足足撤离了一个时辰才完全脱离了都昌城。
北门这边倒是平安无事,面对刘备那边儿的西门倒是险些出了乱子。
张飞脾气火爆,之前冲阵的时候,要不是关羽及时来援,险些就吃了大亏。
如今贼寇要撤退,张飞哪能轻易放他们离开?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