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乱臣贼子-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臧霸军中并没有太多短矛手,否则的话,适才一个回合说不定便解决了战斗。

纪灵大为恼怒,连敌人的面都没见着,己方人马便有了数百人的伤亡,这让他颜面无光。

“贼子,我乃袁使君帐下纪灵,来将速通名姓,某家斧下不斩无名之辈”

臧霸不屑:“胡吹大气,也不怕闪了腰”。

纪灵嘴笨,他挥舞着巨斧,往臧霸疾冲而来,“贼子,受死!”

幸好臧霸苦练不辍,否则的话,只是这番冲击力便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纪灵,记着,取你‘性’命者,开阳臧霸是也!”

说罢,臧霸拍马上前,直取纪灵。

“铿”,火星四溅,纪灵原本打算以力取胜,没想到臧霸的一身力气压根不逊于他。

不远处,李典、于禁得了暗号已然点齐兵马往此处杀来。

时间拖的越久,袁术全身而退的可能‘性’便越小。

须得拼命了,纪灵深深地吁了几口大气,“杀!”

巨斧沉重无比,往日里纪灵凭他斩杀了不少敌将。

不过,今日里,纪灵却是遇到了对手,无论他如何出招,臧霸总能轻描淡写地见招拆招。

纪灵脾气暴躁起来,招数愈发显得没有章法。

臧霸反倒没了一击必杀的心思,青州军大占上风,留下纪灵,与其纠缠到一处,反而让人心有忌惮,不敢全力败逃。

追兵临近,徐盛的神策军、李典、于禁的青州新卒全都围拢过来。

袁术大骇,昨日之前他还在意气风发,嘲笑刘表目光短浅,只派了水军前来,并未让步卒出行。

“纪灵呢?纪灵何在?”

“回使君,纪将军正与敌将殊死搏杀,我等不如速速离去”

“离去?我们能去哪里?”

“荆州!咱们顺流而上,有蔡瑁沿途护佑,李贤奈何不了我们”

“刘备呢?孙策呢?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刘备狼子野心,他若想留下便随他去吧,至于孙策,等到使君缓过劲来,咱们再点齐兵马,将其斩杀于马下”

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袁术觉得有些不甘心:“刘备那里还有万余兵马,蔡瑁手中也有万余兵马,我与他们二人商议一番,联起手来与李贤决一死战”。

“使君忘了,孙策也在虎视眈眈”

袁术额头青筋直跳,一个李贤已经足够使人痛苦畏惧了,真要是再加上一个孙策,那岂不是让人绝望透顶?

。。。

第三百九十二章王侯将相宁有种。。。

满山遍野的青州军疾冲而来,袁术兵马试图据寨而守,却不能迟滞片刻。

连败数阵,袁军上下早已经疲惫不堪,军心士气完全降到了谷底,若不是前几日与蔡瑁、刘备联手胜了孙策一阵,说不定袁术这万余兵马早已经彻底垮掉了。

此番,李贤两万大军突袭而至,袁术军马惊惶失措,再无抵抗之力。

谁也想不到李贤的援军竟然来的这么快,前些时日,袁术还在嘲笑李贤自不量力,谁曾想,转眼间李贤便到了!

盛夏时节,两万步卒用一个月的时间辗转近千里,这在过往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昔日,李贤两万大军在下邳誓师出征,各路诸侯对李贤冷嘲热讽,没有人相信青州军能够在炽热的夏季有所作为,即便李贤想出水路进军的主意,依旧没能改变太多人的想法,他们全都擦亮了眼睛,等着瞧李贤的笑话。

然而,当李贤真正率军抵达九江郡,用前所未有的雷霆一击展现出自己的实力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来,水路运兵真的可行,原来,青州军真的不容小觑!

至于李贤,这厮简直是个妖孽,普天之下,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水运大军的主意,最重要的是,李贤偏偏还成功了。

蜿蜒数里的袁术大营依水而建,成德囤积的粮秣被孙策使人焚烧之后,袁术便倍加小心,****不曾懈怠。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袁术没想到李贤竟然来的这么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大军压境,袁术兵马,兵无战心,将无战意。

当袁术帐下大将纪灵为臧霸擒获之后,徐盛、于禁、李典横冲植入,宛若无人之境。

袁术打马而立,放眼间,到处都是逃亡慌‘乱’的溃卒,他叹了口气,目光寂寥。

数月之前,五万大军出征徐州的时候,袁术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那时候他还打算先取徐州,以做称霸之基,谁曾想,变故频生,事到如今,别说称王称霸了,便是如何保存‘性’命都是个难题。

“主公,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速做决断呀”

袁术不发一言,只是抬头张望。

“主公,你有传国‘玉’玺,是天命之君,一时之挫折不过是上天的考验罢了,只要熬过这次,我们依旧可以卷土重来!”

提到传国‘玉’玺,袁术忽然觉得‘胸’前有些“硌得慌”,他单手一触,顿时血往上涌。

是呀,传国‘玉’玺在手,天下我有,败退一次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玉’玺在,一切都可重来!

摩挲着怀中的传国‘玉’玺,袁术‘精’神大振,他放声大喝:“护我突围,他日我若为帝,尔等皆可为王!”

一声许诺,袁术周遭军将当即大喜过望,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誓要护住袁术周全。

沿途间,不管是溃卒还是青州军,袁术护卫全都一刀砍杀了。

昔日,为了得到这传国‘玉’玺,袁术可是‘逼’死了孙坚,如今,危急关头,袁术终于靠它鼓起了勇气,只可惜,这股勇气是用来逃命的。

“轰隆隆”,袁术的大纛倾倒在地。

有眼尖的青州军卒见状急忙大吼出声:“袁术逃了,袁术逃了”。

紧要关头,袁术在亲卫的护送下落荒而逃,这极大地打击了袁军士气。

主将都逃了,谁还愿拼死搏杀?

为谁死?为谁战?

即便有些负隅顽抗之徒,在这一刻也心灰意冷,放弃了抵抗。

之前,李典、于禁的青州新卒追逐数百里,与刘备、袁术厮杀多次,然而,却始终未能大获全胜,所有的军卒心中都憋了口恶气。

这一次,李贤亲率兵马抵达,甫一出击便打的袁术溃不成军,这让青州军卒大为振奋。

“杀,杀,杀!”数万兵马似乎要将所有的抑郁宣泄而出。

炎炎夏日,臧霸的开阳军、徐盛的神策军在海船上盘桓了一个多月,为的不就是平定袁术吗?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众人都觉得倍加珍惜。

炽热的日头下,袁术大军兵败如山倒,溃卒裹挟兵‘潮’狼奔犬突,很是‘混’‘乱’,青州军在各自军将的统领下紧追不舍。

三万对一万,青州军以多胜少,轻易便掌控了战局。

兵不刃血便大获全胜,李贤心情极佳,他在相梁的护卫下打马进入战场。

这时候,青州兵马正忙着追剿残敌,不时有垂头丧气的降兵跪伏在地,弃械乞降。

明盔亮甲,胯下一匹高头大马,李贤持剑在手,意气昂扬。

四下里,青州军卒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使君,使君!”

“万胜、万胜!”

兴致到了极处,李贤不时向周围挥手致意。

每一次挥手,都让青州军的欢呼声攀升到了极点。

一开始只是几十人、数百人在呼喊,等到后来,却是数千人、几万人在大声欢呼。

这股‘激’越雄壮之气,无坚不摧,仿佛可以‘荡’平一切忤逆!

李贤咬的牙齿咯咯作响,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出身草莽,却从贵胄出身的项羽手中夺得天下。

刘邦可以做到的事情,李贤一样可以做到!

若不想重演五胡‘乱’华之惨事,须得早日结束中原动‘乱’的局势,也只有这样,在边塞民族接连崛起的时刻,中原王朝才有力气作出充分的准备。

真正的历史上,三国之‘乱’让中原元气大伤,即便晋朝取得了短暂统一,却终因为民力、财力消耗过大的缘故造成了短命王朝的出现,自此以后,南北朝‘交’相登场,数千万汉人被屠戮的只剩下数百万人,这等惨况,可谓恒古未有。

李贤熟读历史,心中有四大恨,一恨三国之‘乱’,五胡‘乱’华;二恨靖康之耻,‘女’真为祸中原;三恨崖山一纵,中华骨气为之葬送;四恨鸦片战争,泱泱大国沦为砧板鱼‘肉’。

如今,李贤穿越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地位攀升不止,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既然老天爷让他来到这大争之世,那他李贤便要为大汉博出一个朗朗乾坤。

王朝的兴替已经在所难免,军阀割据也已经是大势所趋。不过,李贤却想以以一己之力拧转乾坤,与天斗,为汉儿争夺那一线生机!

第三百九十三章区区袁术不值一。。。

袁术逃窜之后,青州军在战场上再也没遇到过像样的抵抗。。vd。m

十里之外,刘备大营早已经听到了这里的喊杀声,原本陶应、关羽点齐兵马,正要前来增援,可哨探的军卒却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突袭袁术的正是李贤的两万大军。

“什么?李贤来了?”听闻此时,刘备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不容置信。

天气如此炎热,江东地区又是梅雨季节,这时候行军赶路绝对是一件头痛至极的事情。

难道李贤有妖术?若不然的话他的两万大军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

“探马来报,李贤大军数日前便已经秘密登陆,只是我等一直被‘蒙’在骨里罢了”

刘备心跳的飞快,他双目怒瞪,咬牙切齿地叫道:“好一个李贤,真是好手段,袁术呢?袁术现在何处?”

军校迟疑一声,片刻之后才回禀道:“据悉,袁术大纛已然倾倒,袁术本人不知去向”。

“怎么会这样?袁术可是有一万兵马呀,就算李贤兵力占优,袁术也不可能败的这么快,就算是一万头猪,一头一头杀过去,这也得三五个时辰的功夫吧,可现在才过了多久,袁术竟然就逃了,他怎么就逃了!”说到最后,刘备已经咆哮出声。

在李贤大军突至的情况下,无论是刘备还是蔡瑁、袁术,他们任何人都没有与李贤单独叫阵的实力,三方人马唯有密切合作,守望相助,这才能够共渡难关。

然而,谁也想不到,三方人马中实力最为强大的袁术竟然连半个时辰的时间都撑不住。

袁术一败,刘备、蔡瑁只有避逃此处,否则的话,袁术的下场便是他们的结局!

一万兵马说败也就败了,面对来势汹汹的青州军,刘备自恃没有抵抗之力,沉‘吟’片刻之后,他只得吩咐道:“传令下去,速速赶至河岸,与蔡瑁合兵一处”。

“喏!”

“再去使人打探,青州军已经到了哪里,可有三将军的踪影”

“喏!”

关羽、张飞仿佛刘备的左臂右膀,关羽虽勇,然而,没了张飞,刘备总觉得万事不顺,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便会仔细打探张飞的消息,试图将其重新收拢帐下。

只可惜,这一次,张飞压根就没有出现,刘备又要失望了。

同一时间,蔡瑁也得到了袁术遇袭的消息。

“快,吹号角,全军上船,不得有误”

“喏!”

击败孙策之后,蔡瑁的水军有了难得的空闲时间,不少人甚至‘私’自下船,到岸上乘凉纳爽。

蔡瑁是名副其实的水军统领,自然也要上岸享受。

李贤大军抵达之前,各方人马相互对峙,那时候,蔡瑁这番坐山观虎斗倒是逍遥自在,然而,等到两万名青州军突然出现,杀的袁术落‘花’流水的时候,蔡瑁才猛然间醒悟,他这边也不安全,陆地上更不安全。

对于荆州水军来说,只有江面才是安全的,而且,水军只有到了船上才能确保战力!

蔡瑁善妒、气量狭小,然而他在战事上却颇有造诣。

袁术遇袭的消息传来,蔡瑁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全员登船,严阵以待。

水军存在的意义便是保持机动‘性’,捕获敌方的粮秣补给,在陆上动用水军与敌方一较长短,这是最蠢的办法。

蔡瑁深深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他相信,李贤手中并没有强劲的战船,否则的话,青州军一定会堵塞河道,堵截襄阳水师的逃生之路。

大船泊在江面上,蔡瑁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贤没有水军,那么,在江东地界上,蔡瑁的荆州水军便没有任何天敌。

只要抓住机会,蔡瑁相信自己可以给李贤带去沉重的打击。

不过,荆州与李贤之间并无深仇大恨,若是突启战事,回转荆州之后会不会为刘表所不喜?

这时候,甘宁投奔李贤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蔡瑁之所以对青州军戒备提防,也是因为李贤与江东孙氏间的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如果背后没有李贤撑腰,江东孙策一定不会这么早发动突袭。

庐江等地纷纷改旗易帜,可孙策却缺乏相应的兵力坐镇,甚至连蔡瑁大兵压境之际,江东都缺乏足够的人手。

由此可见,孙策反戈一击是形势所迫,而在蔡瑁看来,能够影响孙策决断的人,普天之下只有李贤一人!

需要向李贤开战吗?

蔡瑁在是战是和间犹疑不定,不过,刘备、孙策可不会给他太多反应的时间。

两方兵马一敌一友都在往江边疾冲而来。

李贤突袭袁术大营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其中,孙策是最为高兴的。

“哈哈,李贤终于来了,袁术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诸位,随我一同前去,助李贤一臂之力”

李贤援军尚未抵达之际,孙策在袁术、刘备、蔡瑁三路人马的威‘逼’下一退再退,若不是听从周瑜所言,果断抛弃城池,集中兵力,只怕孙策早已经惶惶若丧家之犬了。

黄盖也显得很是高兴:“主公,李贤也算来得及时,不枉我们与其相‘交’一场”。

孙策笑道:“这都是公瑾的功劳,若不是公瑾,李贤又怎么会这么快领军抵达?”

周瑜摇了摇头,道:“如果不是李贤,我们也不会仓促起兵,他能及时抵达,为的也不只是我们,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眼下,我们在江东虽然占了不少地盘,可由于兵马不多的缘故,总是有些顾此失彼”。

孙策倒是想的开,“公瑾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我与袁术、刘表之间早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早战一日与晚战一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没有准备好,袁术、蔡瑁同样没有准备好,如果能够通过此役巩固与李贤的关系,这买卖倒也划算的很”。

韩当大笑:“不错,主公所言极是,李贤来也罢,不来也罢,咱们江东军都要上阵厮杀,至于袁术、蔡瑁之辈,土‘鸡’瓦狗尔,咱们江东军何曾怕过他们?”

一番话说的‘荡’气十足,军帐内一片哄笑声。

“韩当说的没错,这时候不是探本溯源的时候,咱们点齐兵马,早些赶赴沙场才是要紧事,否则的话,若是慢了手脚,全让李贤占了头筹,那咱们可就成了笑话”

“主公所言极是!”

有比较就难免会有竞争,这种关系即便在盟友间也是确实存在的。

孙策一心要在李贤面前展现实力,却压根没想到,数十里开外的青州军已经大获全胜,战场上再无厮杀声。

诺大的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兵马‘混’杂在一起,袁术的降卒耷拉着脑袋,任由青州军推搡着驱赶作一处。

李贤打马前行,大胜过后,青州军卒兴高采烈,他们呼朋唤友,很是快活,不少人开始盘算,自己可以获得多少犒赏。

间或有三五名军卒押送着袁家将领从李贤身旁经过,对此,李贤并没有太多关注。

袁术帐下并没有什么太过显赫的名将、谋士,一个纪灵已经是难得的大将了,李贤不记得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人。

忽而,一名络腮胡子打扮的军将从李贤面前经过,他似乎猜到了李贤的身份,恶狠狠地啐了一口。

押运军将的青州军卒见状大骇,急忙骂骂咧咧地殴打此人,其余人等急忙向李贤请罪。

“不妨事,这厮张狂的很,嗯,不要打他了”,见惯了服服帖帖的降将,好不容易来了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物,李贤很是好奇。

李贤明明是好心好意,可这降将却哼了一声,道:“虚情假意”。

“狗贼!”青州军卒更是恼怒,他们没想到这降将竟然如此不识实务,早知如此,刚才就应该一刀把他砍了,也好过触怒李贤。

李贤没有生气,到了他这个地位,已经很少为小事大动肝火了,“说我虚情假意,那我倒要问问你,不知去向的袁术又算什么?”

那军将闻言一滞,须臾,方才嘴硬道:“若不是袁使君误判形势,让纪灵出营邀战,我军又怎会落到这般田地!”

李贤大为讶异:“你这是不服?”

“以多胜少,如何服气?”

“你以为袁术固守军寨,我就奈何不得你们了吗”,李贤抛出一个反问,然而,话一出口,他又觉得自己的回答很没有必要。

至于跟一个败军之将怄气吗?

袁术已经败了,这是既成事实,无论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与其过多解释,倒不如一笑了之。

想到这里,李贤再不多言,他打马离去。

那军将愤愤不甘,道:“你以为这江东已经是你的江东了?痴心妄想,哈哈,笑话!”

李贤置若罔闻,压根没有回应,这让降将很是失望。

传言中,李贤不是最好纳言的人物吗?怎么这时候却如此冷漠?哎呀,早知如此,刚才就应该倒头便拜,早早地献上投名状!现在倒好,李贤走了,只怕再也找不到类似的机会了,降将懊恼不已。

李贤已经不是昔日的李贤了,他麾下军将无数,哪会在一个降将身上耗费太多心思?

眼下,李贤最挂念的事情却是袁术的去向。

袁术奔逃之后,徐盛一直派人紧追不舍,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了,依旧没有动静。

此时,终于有人来报:“回使君,袁术逃上船只后逆流而上,我们追了十多里,终归还是跟丢了”。

李贤心中略有遗憾,不过嘴里还是说道:“丢便丢了,区区袁术不值一提”。

军卒松了口气,原本他还怕李贤迁怒与他,谁曾想,对方压根就没生气。

连袁术的死活都不放在心上,这样的‘胸’襟气度,着实令人钦佩。

第三百九十四章李贤赛马

世上有一种人,即便单枪匹马,也依旧无人敢于小觑,吕布、赵云、关羽、张飞都是这样的人;也有另外一种人,即便兵败如山倒,屡战屡败,可却总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刘备、曹‘操’便是这样的人;当然,也有一种人,即便他坐拥数十万兵马,却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袁术、刘禅便是这种人。

眼下,扶不起的刘阿斗还没有出世,袁术便荣升为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如果跑了刘备,李贤一定会抓耳挠腮,心急上火,可跑了袁术,李贤并没有太过懊恼。

没了地盘,没了军卒,袁术就像没了爪牙的老虎,只能任凭猎人宰割。

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李贤没想到,徐盛竟然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喜。

一刻钟的时间过去,满头大汗的徐盛快马奔驰而来。

“主公,大喜”

李贤不解:“何喜之有呀?难道捉了袁术?”

徐盛摇头大笑:“非也、非也”。

“那么喜从何来?”

徐盛左顾右盼,忽而隐秘地纵马上前,嘴里道:“主公,咱们换个地方?”

徐盛素来稳重,他从来不会故‘弄’玄虚,今日这么失态,想必是真正遇到了大事。

什么事情值得徐盛这么神秘?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贤颇为好奇,不过,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他策马上前,嘴里道:“去河边”。

徐盛应诺一声:“好”。

到了河边之后,李贤吩咐道:“相梁,百步之内不准有任何人出现”。

“喏!”

布置妥当之后,徐盛强忍住喜‘色’,嘴里道:“主公,你瞧瞧,这是什么!”

说罢徐盛将一块方方正正的物事递‘交’到李贤手中。

第一层布匹只是最寻常的样式,可第二层布的颜‘色’却让李贤心头一跳,赤红‘色’!先秦尚黑,汉朝尚红,赤红‘色’布匹除了帝王之家,寻常百姓轻易不敢使用。

布里到底包裹了什么?李贤深吁一口气,揭晓了答案:只见赤红‘色’的布匹中包裹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大印,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书大字。

李贤一个哆嗦,险些将‘玉’印失手跌落。

娘的,这是传国‘玉’玺啊!

瞪大了眼睛,李贤低声道:“这是大汉‘玉’玺?”

徐盛也显得很是‘激’动:“不会错,这是从袁术怀中跌落的包裹”。

李贤又道:“这‘玉’玺怎么到了袁术手中?”

徐盛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了李贤一眼,嘴里道:“袁术登基为帝的时候便拿出了‘玉’玺,主公不记得了吗?”

李贤摇头。

徐盛无奈之下只得从头到尾解释起来:“这‘玉’玺琢自和氏璧,和氏璧的来历主公明白吧”。

蔺相如将相和的典故,李贤自然知之甚祥:“明白”。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李斯用和氏璧刻出这枚传国‘玉’玺,后来,高祖得天下,这‘玉’玺便归刘氏所有,其后,王莽‘乱’政,意图索要‘玉’玺,却被高后掷之,摔坏了一角”

说到这里,李贤看了‘玉’玺一眼,果然,‘玉’玺的一角有了破损,是用黄金补缀上的。

徐盛缓了口气,继续说道:“董卓‘乱’长安的时候,孙坚机缘巧合之下得了这宝贝,谁曾想,消息竟然泄‘露’出去,狼子野心的袁术秘密拘杀了孙坚的妻子吴氏,得了这‘玉’玺”。

李贤犹在梦里,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就这么到了自己手上?

“袁术呢?”

“袁术落荒而逃,连‘玉’玺丢了都不知道”

李贤晃了晃脑袋,低声问道:“这‘玉’玺有多少人看到了?”

徐盛笑道:“只有我一人知晓,其余军卒只看到我捡了个东西,却不知道里面就是传国‘玉’玺”。

李贤松了口气:“如此便好,这宝贝可是块烫手山芋呀,如果我得宝的消息流传出去,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徐盛深以为然,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得宝之后,他没敢大声宣扬,第一时间便向李贤献宝。

至于李贤得宝之后如何处置,那便是李贤自己的事情了,徐盛不愿多做干涉。

“文向,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我都不知道怎么赏你了”

徐盛笑道:“主公这是哪里话,如果不是你,哪有我徐文向的今天?”

昔日,徐盛在莒县被人‘逼’债,连带他的未婚妻都险些为人掳走,幸好李贤及时出现,不惜与莒县县尉‘交’恶也要救出徐盛家人。自从以后,徐盛便将李贤视为救命恩人。

李贤没有居功:“你今天的一切都是你用自己的双手博出来的”。

徐盛大为感动,他之所以愿意为李贤赴汤蹈火,便是因为对方从来不去计较太多。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之!

李贤对徐盛信赖有加,徐盛自然要投桃报李。

至于传国‘玉’玺,徐盛明白,这东西价值连城,如果偷偷卖给其余诸侯,一定获得一个天价!可徐盛还是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便献给了李贤。

事实证明,徐盛的选择没有错。

李贤得到‘玉’玺之后并没有欣喜若狂,除了刚开始的失态之外,他几乎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

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贤心态平和,没有投机取巧的心思!

如果换其他人,得到‘玉’玺之后,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像袁术那般自立为帝!连传国‘玉’玺都有了,这天下还不是我的吗?

‘玉’玺在手,天下我有!

可是,李贤却冷静的很,‘玉’玺虽然珍贵,但对于他来说却意义不大。

眼下,大汉朝廷尚在,自立为王,登基为帝,这都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所以,与其做那出头的虱子,倒不如韬光养晦,“广积粮缓称王”,闷头发展实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一举平定天下。

不过,既然‘玉’玺到了手中,如果不好好加以利用的话,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这等天赐良机?

李贤心电急转,他开始盘算,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将‘玉’玺的价值彻底发挥出来。

曹‘操’、袁绍都与李贤有仇,李贤自然不会热脸去悟冷屁股,那么,思来想去,李贤只有一个选择:大汉天子!

既然‘玉’玺是从皇宫丢的,那么由李贤送还到长安城,岂不是皆大欢喜?

徐盛斟酌片刻,嘴里道:“主公,这‘玉’玺你打算怎么处置?”

李贤没打算隐瞒:“我想物归原主,将其送还长安!”

徐盛先是大喜,须臾过后,却又忧心忡忡地说道:“主公连这宝贝也舍得?难道就不怕日后后悔吗?况且,真要是被青州军将知道了,怕是会懊恼不已吧?”

李贤笑道:“这话只有你我二人知道,只要你不说,其他人怎么会知道”。

徐盛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主公宽心,我必定守口如瓶”。

承诺虽然效用不大,却可以取信于人。

徐盛的为人李贤是清楚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正因为如此,李贤才相信徐盛表里如一。

“好你个徐文向,我若是连你都信不过,这天下我又能相信谁?”

徐盛谦虚不言。

这时候,在战场上收敛伤卒、搬运尸首的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

青州军大胜袁术兵马,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了。

身为战胜方,青州军需要收敛尸首,清点武器、甲胄,这样才好论功行赏。

李贤与徐盛打马回转的时候,周东昌快步而来:“拜见主公,参见徐将军”。

徐盛应了一声,跟在李贤身边亦步亦趋。

李贤倒是好脸相迎:“此役过后,收缴多少财货?”

周东昌大大地吸了一口气,道:“不算武器盔甲,起码有五千多财货,多是军卒随身所带”。

李贤心情愉悦:“真是件喜事,嗯,传我军令,论功行赏之后,没能上战场的文吏每人可以得到一贯钱的赏赐”。

周东昌愕然失‘色’:“主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呀,军士上阵杀敌,立功受赏这是规矩,可文吏们不能上阵杀敌,贸然赏赐,只怕会引起他人不满”。

李贤仔细一琢磨,好像确实是这个道理。

军卒之所以肯卖力厮杀,只是因为李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可若是连寸功未立的文吏们都得到好处,那岂不是会寒了寻常子弟之人?

“你的意思是,这些钱,不用分发给文吏?”

周东昌连连颌首,他掌管库房,一向有进无出,长此以来,却也博了个周公‘鸡’的外号!

徐盛这时候听不下去了:“东昌此言差矣”。

“喔,文向有什么建议?”

“文吏虽不能上阵厮杀,可军情舆图,分发犒赏,哪一样离得了他们?军卒需要厮杀才能体现出价值,可文吏们无时无刻都在辛苦劳作,不赏他们,着实让人非议”

徐盛的地位远远地高过周东昌,他作出这番表态,顿时让周东昌闭口不言,否则的话,那就是同时与李贤、徐盛‘交’恶,这可不是美事!

沉默的周东昌让李贤作出了决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