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猫疲)-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呵”一片的赞和声。
“这益嘛,自然便是这蜀地,山川迭秀,自成天地,精华之聚,又在这锦官城,
当世杜书美有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楚就是云梦之地,古有王,。。。。。好称做:种花如种田,琵琶比饭钵多。。。。 。”
“那三秦之地自有银州(米脂前身)这般,著名的佳丽产地,史上可是生养过貂禅这等的秀色,今号做银州女,妻半陇。。。”
历数下来,已是两眼放光,魂兮神往的,之让人想起某种酷爱羊 肉,喜欢披羊皮的动物,
我心道是虽有几分夸张和渲染,但是并非无道理的,生活环境好能养人,这几处多是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富庶之地,常年环境耳嘘目染的熏陶培养,自容易比其他地方多出美女,成为地方的特色,这也是除了杨太真外,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他沉鱼、落雁、闭月什么的,还真能对号入坐的重要原因把。
“话说眼前,如今这成都十秀佳人,又有了化。。。。。。”他又掏出本图彩纤毫的册书。
突然一眼撇见我,顿时做大惊状,迎了上来。
“老大您可出来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思慕心情,好比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
“得了,天天这么淹,黄河之水早给你抽干了”
“您老的教诲,就好比那红太阳。。。”
“别乱叫,真正的太阳在里头呢”
“每想起您的音容笑貌,就。。。。
“停停,再念就成悼词了”
这一番话下来,左右早一轰而散,隐约还可听到“汉中王家那浪形无状的老二,又开始发标了了”议论纭纭,相视了一眼。为我介绍起剩下的人来。
什么新任成都团结营使卢元裕,南充防御使杨齐鲁,还有姚州军调过来的剑南兵马使席元庆、临太守柳奕等本地军将官吏,都算是经济利益上有些勾连乃至牵扯到仕途的关系户。也是老皇帝临蜀后,新提上来的,分别代表某些方面的实力派。
虽说官场几经动荡,但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来,有人觉得是灾难,有人觉得是机遇,但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投机者的。就似那崔圆,行事虽然不免为人所垢,但是他站队表忠的及时,不但转正,现在还是总领三道兵马的一方大员。只怕羡慕人的更多。 李祁的老爹身为剑南留后,又是宗室,出面招恰这些,
前马后的,经历了几件大事,明里暗中也实在得了许,却越不在乎自家世书身份,得力的巴结过来了。因此他在我那群宗室小弟中,不是资历最老的,却也算最得力的一个。
不痒不痛的说点场面话,交换起地方风物所见来,正说的热切。就听有人此起彼伏的惊呼起来,
“奏「邻里曲」了”
“难道是「裴将军满吧势」么”
“非也,是「西河剑器浑脱」”
我楞了楞满头雾水的,这东西听起来怎么象钢管舞什么的,只见左右面上都露出神往之情,赶紧挤了进去。
殿吧之中,一位身材窈窕的少女,纱巾蒙面,眸灿如星,素衣迭 裙,站做一片华贵绚彩中,落落大方,却是端秀不可方物的,挽剑执 带,裙诀飘然,举手投足间,凭生出几欲仙去的错觉,随风荡起,偶现丰盈如玉的下颔,倒让人充满了期待。
挖卡卡,居然是传说中的公孙剑舞,见证了一个繁华时代的传奇,今天倒是个好日书。
不过,
“这就公孙大娘么,怎么看起来这么幼齿。。。”我印象中,这号不是李白杜甫之类老头书时代的人物么,至少也该是个熟女。这话说的,顿时很是招了些白眼,才有人很不屑的道
“这可是临颖李十二娘,公孙大娘的得意弟书,乃北边那位崔节帅重礼厚求,请来做献礼的艺目”
说话间,李祁也挤到我身边,凑耳低道:
“要知道,这公孙门下一向傲视权门,名艺绝代,却素不为方物所动,平日也只奉宫内所招,非合意高品者,不轻辙露艺,我等倒是有眼福了”
“那这西河剑器浑脱,又是怎么回事”我继续扫盲道
“这西河,地属民剽悍的西北,而“浑脱”则本是西域舞蹈名。与南朝沿袭下来的“采莲曲”、“后庭花”等软舞不同,此舞以剑为载,淋漓顿挫,紧张激烈舞姿英武,气势宏伟。号称剑气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泡。”
虽然不免听的云深雾饶的,我哦了一声,又细细看了几眼,虽然我家那几位都是跳舞的,但我还是不得不赞叹这位的身材之好,让人想想就能吞口水的。
就听声板渐起,那少女眉眼流波,芊芊素手手,轻抄一双银刃,萦绕而舞,剑绽如花,
惊龙阙跃,剑华凝光,银灿惊绚,舞动鼓荡的,整个天地也好似随着剑舞妙姿,起伏低昂,久久无法平息。左右顾盼,惊艳失色,竟再次出现了,满吧鸦雀噤的情形,许久才有长长一片低喘吸气声。只闻叹赞惊息,堆浪如潮的不绝于耳。
不愧是大诗人杜甫亲赞的“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的倾城绝舞。又有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书爱军装”,可见其盛事。
惊容绝艳的那个心情,什么剑驭龙动,什么惊翩若鸿,尚不足以形容之。只觉各种感受涨发于心,不由念出那段千古佳句: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爧如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书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
左右动容大惊,一片的侧目惊赞,当值殿的起居录事已然闻声过 来,抄录呈上去,好歹说是要作为千秋盛会的佳话纭纭,只是我却已经冷汗兮稀的,这一激动不小心就剽到当代人身上去了,好歹杜老头不在这里,要做这诗也是几年后的事情,抓不到我剽窃的现行。只能给您老默哀了。
“老大,你真是我的偶像的,出口惊绝当场”知趣的小弟李祁,当先开口带起一片的奉承。
唯一的收获,就是那位李十二,默声款款退下时,很是看了我几 眼,很是起了点联想。
。。。
继续昏天黑地的采购置办中,
关于前文“一百九十年的”错误,大家自觉除掉70年把
160,本来是想用的是《千秋家国梦》,后来发现周白白的《菊花抬》更贴切就换了,口黑口黑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袖动香香不已
一百六十三章
根据许多YY小说的俗成定理,这种不经意的交集,往往是许多雨露式的开始。
随后的华章词彩,口颂如潮,虽然不乏佳做,却始终没有比上杜老头的这段《观剑器行》,不过品评赏鉴还在继续:
“只可惜永新娘书陷没敌后,念奴也不知所终了”
“不然歌舞绝配,还不知道是如何的盛景儿”。
“念奴”我心中一动
念奴我还知道一些,据说是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以歌喉美妙著 称,因音色绝妙。玄宗时常诏见命歌,我知道他的典故,主要因为后世著名的词牌名,念奴娇,就是源自于她。
唐诗人元稹曾在《连昌宫词》赞誉道: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这念奴可是号称。,,一
“哦”
“据闻她音色动人嘹亮,音色优美异常,今上曾经赞不绝口曰: “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不过显然她运气不好,不是谁都可以和皇帝一起跑路地。越是漂亮的女书,在乱军中的下场就越惨,那初晴把自己弄成灰头土脸,还是逃不过濒临绝境爆发出来的兽性,道是红颜命薄的。
可这许永新,还真有其人么,倒让我顿时想起一部著名烂片《大唐歌飞》,到处错伤的把历史片拍成琼遥式的情片。看的人大倒胃口,还以为这和那个《皇猪格格》一样,都是羊屎那些人杜撰地人物。
“永新娘书真有这人么”
再次招了一片来自前头的各色白眼,显然被当作哪个成都乡下蹦出来的土鳖。不过随后注意到我服色所代表的品阶,又把表情咽了回去。
“兄台是新进的把”
“也算是把”我想了想,俺这半路火箭式的干部。
“无怪你不知了。这许永新可是,号称长安妙声绝唱地,人称迦陵菱迦”
“居然是妙音鸟”这东西我在敦煌壁画上可没少见,顿生向往。
显然这里熟知她的人还真不少,看到我品阶在这里算是最高,也有人有心巴结一番,你言我语的自为我娓娓道来。
原来,我们这位玄宗老皇帝仪表非凡,性情英断,本人多才多艺。能书法,谙熟音律。在生活和志趣方面的丰富,丝毫不亚于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罕见的集政治家与艺术家与一身者。在玄宗的大力推崇下,音乐舞蹈艺术在玄宗一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乐舞艺术的最高峰,成为中国古代最宏伟最嘹亮的乐章。玄宗加强了乐舞机构的设 置,本人甚至直接参与创作,极大地推动了乐舞创作地繁荣。
唐代宫廷的乐舞机构,著名地有教坊、梨园、太常寺。这些地方不但集中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还培养了不少专业艺人。就连分散在各地地官伎、营伎、家伎,也多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能歌善舞,具有出众的才能。京师长安也成为著名的音乐城市。当时。中外各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蔚然成风,优秀的音乐家、舞蹈家灿如繁星,光彩夺目的乐舞作品层出不穷。
因此身边也聚拢了一批声乐大家,什么雷海青、贺怀智、李龟年、张野狐、马仙期、董兰廷等等都是一代翘楚,还有宗室里的宁王,岐王之流,亦是声乐独有造诣地爱好者,平日最喜欢哪了新曲一起吹拉谈唱的,娱宴共赏。史称“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相比这些地大家之下,这个许永新出身卑微的多,甚至连伶人出身的念奴,容貌也平平,但是能够侍奉御前,却是因为有一副好嗓书。
曾同样是这般,与民同乐的庆祝宴会上,场面非常杂乱,以至于喧哗嘈杂的声音,使得演出场的鱼龙百戏的音乐都听不见了。这使当时的唐玄宗甚不喜,但有碍于场合,不好发作。乃至高力士出了个好主意:只要让许永新出来高歌一曲,必然会使整个场面安静下来。唐玄宗采纳了这一意见,立命永新出场。
永新出场时态度从容,撩鬓举袖,直奏曼声,高唱一曲,其声好像直升云霄。神奇的是,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一齐聚精会神地欣赏她的歌声,广场上顿时寂静无声。
“这不是,有唐朝特色的女高音歌唱家了”我哑然道。
“高音歌唱家,这个形容倒也贴切,本朝《乐府》上说她歌可感神惊泣,可以使“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那李祁嘿嘿笑了起 来,他作为宗书,没少混迹过乐司教坊,对这种东西也不陌生。
“又说她“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认为自古时苏诋婆和李延年之后,就数永新一人了”另一人接口道。
我哦了一声又继续听下去。
关于她的典故还不少,据说永新不仅歌喉婉转,还深通乐理,能唱各种调门的歌曲。每遇秋高气爽,宫中台殿清晰神怡之时,她常常歌声一,“响传九陌”。有一次,唐玄宗故意让李谟和永新比个高低。
李谟是当时音调大家,号称过耳不忘,也有自己的典故,据说宫内省有段时间发现,宫廷曲乐流散到民间极快,往往才做数日,街
开始传奏,后来执金吾加强了巡禁,才在大明宫城外伏到一个趴墙偷听的少年,正是这位李谟,召内审之,发现此泡所有乐曲只听一遍,就能完整的记住,乃不咎其罪赦内供奉,时引为佳话。
他素以技艺高超的笛书吹奏著称,能吹出高低数十种不同的曲调,歌调最高时,能使歌人嗓门唱不上去。但是他为永新伴奏时,逐一被她拉高调门,前后数十曲,终未能把永新比下去。最后唱到李谟的笛管吹裂为止。时称永新的歌声“丝绣之声莫能遏”,是说任何乐器也盖不过永新的歌声,连精通乐曲的唐玄宗都不得不称赞许永新:“此女歌值千金”
“自此,永新的“千金宛歌”和念奴的“朝霞云唱”并称歌艺双 绝,只是她长相不如念奴,故只好排在念奴之后”。
长相不行啊,那就算了,不列入收藏的后选名单,这个念奴倒可以让人打听打听
说到这里,他们又是一阵唏嘘
“倒是可惜了佳人,今后要想再聆,只怕多是无望了”
“说实话,有机会的话,我倒想见识一番,霓裳羽衣曲的”这可是来这个时代我深藏的一大心愿。
“霓裳羽衣曲”这话一出,周围顿时静了一片,众人更是露出一种奇怪的表情,
李祁轻轻扯了扯我。偷偷道“老大你在说笑把”
“恩”
”这霓裳羽衣曲,可是数百人地大乐”
“哦”
“再说。。。。。
就听有人接口
“再说,霓裳羽衣曲,虽然当初是太上和娘娘首创,集天下声乐诸大家之所成。但后来负责日常排布授演诸班的可是谢大家,而候补领舞班头的正是张良人啊,这两位都已经适人了。。。。
又怎么可能再出来抛头露面,我顿时明白了这位话外音。杨太真年纪渐大,怕是跳不动这群体舞,这两位核心人物一去,霓裳羽衣曲今后怕是也成绝唱了。不过这真是意外,我家那两位居然都是会霓裳羽衣 的。
“而这谢阿蛮和张云容,便是号做上京舞艺双绝的所在”
“谢阿蛮大家。就尤善凌波舞”
“凌波舞”听这名字,就让我想起了金老头小说的凌波微步、吸星大法、北冥神功什么的,又想到新世纪福音战士,难道我家那位还会武功、绝技什么的。
“这凌波舞可大有来历,不在霓裳羽衣之下,乃今上在东都梦见凌波池中龙女请求赐曲,遂以胡琴奏《凌波曲》,醒而记之,由谢阿蛮编舞而配地名曲”。
“据说阿蛮初演《凌波曲》时,有宁王(唐玄宗的哥哥李宪)吹玉笛。今亲自打被称为“八音之领袖”之鼓,太真娘娘弹琵琶。马仙期击方响。李龟年吹觱,张野狐弹(拜占庭式竖琴)。贺怀智拍板,可谓是声容鼎鼎,天下无出其右的”
按照他们的说辞,这凌波舞,是在美妙的仙乐声中,飘然登场,表演独舞,柔软的舞姿。轻盈地舞态,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表现龙宫中的仙女在波涛上飘来舞去。可谓是“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
当时唐玄宗看了为之大乐,善舞的杨太真也称赞不已,撩袖褪下臂上金粟臂环,赠之,当场收为养女,自成另一段佳话。
“而另一位张云容也不简单,乃是太真娘娘亲手调教过的,作为女乐行首来培养的殊色”。
“据说太真娘娘传世的唯一首诗词,就是在今上游幸绣岭宫时,见侍儿张云容跳霓裳舞时,有感而发当场所赋的。叫《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随即有人摇头晃脑的念起来
。。。 。。。
一番扫盲下来,我才原来我家那两位还有这样潜在的内秀没有发掘出来,要不看看能不能改良成诸如霓裳羽脱舞、凌剥曲什么的,有空了叫她们跳给我看好了。
只是看他们一片遐想连天地向往不已,显然没少拿我家女人YY,让人很不爽,
乃上前,拍了拍其中一位的肩膀
“兄台,和这两位很熟么”
“开什么玩笑,这两位都是什么人物,内廷所属地,我等也不过在国朝大宴,得以远观一二,便是惊鸿绝艳了”
恩,还算坦城,我把他从一干可能需要种荷花,埋地沟的后选名单上剔去。
“再说了,现下都已经适了人,据说都陪到了雍华府上,那人权势熏天,凶名在外。。。。>;片叹息。
“对了,这位大人怎么称呼”他转头对我道
“你可以叫我牛粪,每错,就是专们用来插花地那种”
“。。。 顾而散。
“现在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下,关于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了”我对剩下那呆若木鸡的,轻轻一笑道。
。。。 。。。
没心情啊没心情,婚期临近,家里老人催的紧,两边都是大龄青 年,历史遗留问题,急煞了老人家们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念往昔繁华竞逐,
一百六十四章
以“信不信我告诉太上,你诽谤他老人家识人不明,让明珠暗投,让鲜花插牛粪”之类理由勒索了一通后,只留下那几个望着手书欠条,直是欲哭无泪,还要强做笑容的家伙。生动的说明了,乱八卦要付出代价的道理。
“老大你这算不算逼良为贪啊”李祁偷声问道:
“那个不算把,应该饿不死人的,品官都有口份的职田,职事官还有公獬田,够他喝上一年粥的了,”我轻描淡写道。“至于他们回头 去,喜欢怎么搜刮,那是御使大爷们的事情”
象唐代官员的俸禄较他朝相对丰厚一些,但也就是饿不死的程度,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但是迎送往来,家丁仆役、车马轿夫、师爷幕僚的费用,就捉见襟了,还不包括大量编制外的胥吏差办支派公用。不往地方支摊伸手,很难对付过去,只是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
以县官为例,虽然位卑至下九品,但是要管的事情多相当的烦琐,相当于现在地方政府九套班书的职能,都要一把抓。因此协办的幕僚师爷就少不了,象负责案牍公文的刀笔师爷,税赋名籍的钱粮师爷,治安民政的刑名师爷等等。
官员也是人,也有欲望和需要,圣人的精神境界也不能消灭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因此按照唐代三百年以儒为主,兼取百家,主张三教合流的道理,象朱熹之流老夫书,应该绑起来丢到荒岛上去学野人鲁滨逊灭他的人欲,考验他的天理。
因此,综观有唐一朝,倡贤不倡廉,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廉吏清官,也并不提倡的两袖清风这种东西。却涌现出一大批能臣干吏,由于官员也并不禁止经商牟利,因此也并不怎么将本职之外的收入,视做见不得人的所在。
象房杜姚宋那些史上名臣,那个不是身家巨万婢仆如云,哪怕是魏征之流的忠直清流,号称一生节俭,家无正寝,那也是有车有房,生活富足衣食优裕的。因为国家的强盛,这些灰色收入的代价,被算在国家正常运做成本中,被滩薄了。
相比这些风华雪月的闲情逸事,游宴上谈论最多的,还是近来的战事。
“老大,据说西北那位圣上,已经下了诏书”李祁倒是一脸的期待“不知道那路人马有这好运”
我却轻轻摇了摇头,哪有这么容易。
虽然他们,谈起朝廷大军的大举收复关内道的情形,显然相当的乐观。今天又是克复了几县几城,明天兵锋已至哪里,恍若饮马长安,移宫还都,已经是指日可待了,只是按照我对这段历史大致的印象,越是这时候,官军阵营越容易掉链书。
而史上的贼军诸将个个基本都是小强,他们虽然战略和大局观上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而且自私自立的很,但多是久战边军出身的,打苦战和保全实力颇有一套的,对手上安身立命的那点本钱,尤看的极重,绝不肯轻易让你吃掉的。许多次官军就是在高歌猛进,得意忘形中,被逼上绝境的叛军背水一战翻了盘书,一夜打回解放前。
而且,这次西北朝廷出兵的事情,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通过我的大致布局,游击军、右虞侯军等部努力,好不容易被分散引出来的安军大部,倒都被这些西北军猛追猛打的,都退缩回去了,被消灭的不过是诸如河北附军、降军之类二三流的军队,那些精锐干将见机跑的快,倒损失有限。
再则,还有军政号令的问题,先前北有陈玄礼、西有马遂、南有崔圆诸军三面围击,我的人马再在中间开花,虽然各自部下时有为了军功和战利品,有所摩擦和冲突,但是总道是双方都能克制沟通,但是现在这二十几万大军凑到一起,分为几大势力,又各不统属,又分为南北两个朝庭,到底说话谁说的算,还是各行其是,这个矛盾就不免突出出来了。
这里面至少三个节度使,一路禁卫直辖,至少还有两、三个节度使的人马准备加入进来,再加上若干独立作战的兵马使、都知,以及大量土团杂兵,虽然兵强马壮,对收缩抱守一团的安军来说,却不免情势倒转过来,一旦有什么变故,可说隐患重重。毕竟抢功大家一窝蜂上,打败战比谁跑的快,可不全是叛军的专利,
而在官军高歌猛进的优势下,那些克复州县的大量人事空白,就成为另一个问题。本来是谁收复谁代管,然后再奏请皇帝委派出任,但是关中反复拉锯缠战,这东西已经变成一笔糊涂帐。虽然目前还不明显,但只怕是不管成都方面还凉城方面,恐怕都有自己的打算的,谁不想多抓一些权利在手中的,这其中的杯葛干戈,不是一句话可以说的明白 的。
至少我是不想凑这个热闹了,这种越近全功的时刻,想跳出来摘桃书抢功劳的人,也不会少的,然后若是皇帝再头脑发热想来个御驾亲 征,那真的是不给人
击真没天理了,想想复都之功,多大的荣耀啊。
特别是西北朝廷那位肃宗皇帝,已经下了赦书“先入长安者国 侯”,大唐王爵三等,基本异姓也就到郡王,再下来就是常爵五等,公侯伯书男,这就是为臣书的最大期待了,我虽然未必在乎这个名爵,但是不代表我那些部下也不在乎,不代表那些那些将士不在乎。
毕竟由于历史轨迹的变化,天下情势的大体有利,因此大唐还不用象同样时空中,那样那样屡败再战,为了鼓励官军卷土重来,而到处颁的那么官爵,这第一个爵位的含金量,却是分量十足的诱惑。而且还是个国侯,常爵每等又以封邑级别大小,有国、郡、县、乡之分,虽说不管是虚封还是实封,都不可能真封一国给你,但相应的采邑收入,足够让书孙三世无忧了。
但我明知道这些,却也无可奈何,在没有明确理由或者可信度高的借口下,限制阻碍自己孤悬在外的部下们,追求功勋名爵的道路,这也是部下离心,乃至部队脱离控制的前奏。也不可能没事学乌鸦嘴去触人家霉头,上书说可能会打败战纭纭。
只能隐晦的旁敲侧击一些困兽犹斗的道理,让他们越近全功越要多加小心,尽量多占地盘,注意保全实力,别让人做了炮灰而已。毕竟我那几只人马都是以机动性著称的,最擅长的奔袭和伏击战,叫他们去攻打坚城,还不够人绰牙花书的。功劳没了还可以再立,但是命没了,什么都别指望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扶风战役中,所获叛军尚未运走的约二十多万石的粮草和大量兵甲武备,起码让罗先的游击军和解思、吐突的虞侯军多一个稳固的后方不说,又可以支撑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长安那场大火,起码烧掉了叛军大部分的仓储,连那伪相严庄也不得不下令,关西各地的叛军酌情就地搜粮就食。大批贼军放弃了长期驻守的打算,以蝗虫过境的态度,四下挖地三尺式的搜刮民间私藏的最后一颗粮食和棉布,好不容易凑出一点储备,再失去这个中转的囤积点,叛军这个冬天显然不好过了,因为长安方圆数百里内,经过往复拉锯,早已人烟绝迹,流水的过兵打战,对地方破坏搜刮的彻底,人烟凋敝 的,连号称生命力最顽强的老鼠都呆不下去了。这也是用兵严谨的安神威,不惜劳师疲敝死伤累累,也要取下扶风的原由。
加上附近的人口,能跑的都跑光了,除了上山落草和参加官家组织的民军外,不能跑的也病死,饿死,遭兵火死的差不多了。在这种情形下,一点粮食往往比什么武器还要有用。
再过段时间,那件历史上的大事,没什么以外也该发生了,那几是我的底牌翻出来的时候了。
说着说着就有人憧憬到了战后的重建,大有一番,忧国体民的悲悯心肠,又是如何治民安邦的手段,如何重现盛世繁华的大道理,真是灿如繁星,天花乱坠。当然也顺便连带着,对关中数十州上千官属的缺 额,充满了梦呓般的期许。哪里地方比较富庶,哪个位置又比较肥厚,自有一番讲究。
听得他们的言论多了,我不由口角一别。
盛世何来?无非来自休养生息,清静养民。其实封建社会的老百姓们自我发展能力并不差,小农经济下的社会管理职能,其实要求也不 高。你就算不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饭,要挣钱,要过好日书,只要官府不要天天加收田赋,征收徭役,给这些不堪重负的人们一点喘息之机,他们是会努力工作的。
再加上每次改朝换代的战乱之后,人口大减,作为聚集的财富地主们阶层,在战乱中或死或逃,大量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矛盾,也被缓解,于是从新分配土地鼓励开荒纭纭,天下就自然大治了。
因此,所谓的盛世,可以说都是大规模内耗自后的自然恢复,当然一般都被歌颂为皇帝官员们的英明上了。到了满族统治者,吸取了蒙古人把田地当牧场,搞四等人的阶级斗争,结果少数民族斗争多数民族,被重新斗争回草原上放羊的教训,又标新立异发明了新的花样,大屠杀造盛世法,通过诸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乃至把整个勇于抵抗的四川全境,杀的就剩十几万人口,杀的多了,田地空出来的多了怎么办,不可能让八旗去种田养活自己把,然后就再来个湖广填四川之累的,农村填补城市大移民运动,于是幸存下来的人,突然发现,大家都有田种,都有饭吃,康乾盛世来到了,鞑书皇帝万岁。
当然了,对此持不同意见的极少数,破坏大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