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抽出手来。组织起足够以唐兵为骨干的低强度治安部队,在扎格罗斯山脉以东那些还未建立有效管制的地区进行肃清作战,收取青年女子和财物作为赎免税,根据当地情况制定赋税和徭役,募集足够的青壮分段修缮道路和桥梁,恢复驿站和商栈的使用情况,进一步巩固南方新开辟的沿海商路。

    随着对胡泽斯坦山外地区的攻略和肃清,一直满载着财货、特产和牲畜的庞大队伍已经出发前往苏萨城了,不久之后,东波斯湾沿岸到天竺沿海的唐人殖民据点。都将迎来一大笔采购项目,这也算是对他们配合性陆地攻略的回报和甜头。

    在我接见外臣的狮首大殿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属于特定身份才能参与的。高端层次的大宗物产的交易和项目竞投活动,正在召开中,硕大的看板上,不断更新和标识上各种大宗商品和项目所需的最新牌价。

    这也是我的新发明,用占领区内可以预计的某座城市税收,或是村镇产出,矿山收益等,作为交易标的和担保物,进行城建和公共设施的投标募集。

    通过牺牲部分未来的预期收益,借用那些已经相对稳定的占领区内的财力和物力。来替军队完成一些大型项目的投入和运营,虽然是很粗糙的借鸡生蛋,但至少可以节省本军的直接付出,避免部队因为过多参与非战斗任务,而削弱战斗力和士气。

    在国内搞这种东西,固然有鼓励资本投机,坑害本国百姓的嫌疑和副作用,但是用在这新征服的外域就毫无心理压力的,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维系所有交易的根本基石和信用基础。是建立在于西征军的强大武力上。

    只要大唐的军事存在不被削弱的太厉害,前期透支的信用和资本,总有机会收本回来,但是要是唐人失败了那就代表的全面血本无归,但是在足够利益的诱使和驱动下。能够看到其中风险和陷阱的只是极少数人,而且就算他们也别想独善其身。聪明的话会拿出一定投入作为表态,避免成为新统治者眼中,某些不合时宜的个别存在。

    比如那位前呼罗珊总督卡塔赫,或是河中布哈拉的前统治者后裔——胡马拉家族成员,而在偏殿的大厅里,当十缗、五缗、两缗的大金宝、小金宝,当足缗、五百文、二百文的大银宝、当百的小银宝,和当五十、二十文的元宝(白铜钱),当十、五钱的泰兴通宝和足文小钱(青铜钱),以及旧式的开元通宝等大小钱样。被按照数十枚的规格,装在丝绸的展示盒里。

    对照钱币有主要在市场上流通,大食的第纳尔(金币)、迪尔汗(银币);大秦的诺米斯玛(72分之一磅大金币),索里都斯(金币),特米雷(小金币),努缪姆(青铜钱);古波斯的王头币(皇帝金)、达里克金(币)、王座银(大币)和行省银(小币);希腊化的德拉克马金(币),马其顿银(币)、五方天竺的文字金银饼,还有索格狄亚那(河中),巴克特里亚(吐火罗)的一些地方行政权发行过的钱币。

    众多专业人员,正在进行专心至致的成色分析和称量,然后估算出基本的兑换价值和熔铸火耗,记录成册将成为日后众多商栈、集市、贸易据点和大规模交易认证的官方标准之一。

    新征服的土地,等于又多了一个庞大的外域市场和殖民领地,制定统一的货币使用和参照标准,官方书面文字和语言,统一规格的度量衡换算,小到对特定商品的专卖和管制,某些资源的专营和官办,都将逐步展开来,这样国内边疆地区掌握的那些金银矿场的铸币产能,将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

    武力上的军事征服,政治上的行政架构和统治原则,经济上的渗透和控制,文化上的输灌和改造,都将同步进行,用强大国家实力和政权暴力来保证和发行的货币为武器,将新征服地方的资源和产能转化成政权的软实力,甚至对帝国开展以不对等贸易为手段的经济战。

    比如大食帝国本身就是建立上大陆之间海陆贸易走廊上的传统国家。税收对商业贸易的依赖性很大。断绝了他长期把持和垄断的大部分中转贸易纽带后,就等于废掉了很大一部分战争潜力。保持足够规模的军队和粮草物资储备,都要用到钱的,但是现在我可以通过大陆和海上的破袭和封锁,以及人为的贸易线改道,让他们有钱也买不到足够的相应物资。

    然后再配合机动性高的骑兵破,在平原地区的大规模袭烧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放血,迫使其逐渐衰弱下去,一直积累到其内部出现问题而矛盾激化。

    。。。。。。。。。。。。。。。。。。。

    罗纳河与卢瓦尔河之间的滨海农业平原上。自古以来名为普罗旺斯的土地上,迎来一群全新的访客。

    坑坑洼洼的石子道路两旁,赤脚踩在泥泞里,披着亚麻布片的农奴和贫民们。从草屋和畜栏、田垄中抬起头来,惊讶而敬畏的打量这这些黑发黄肤的异族人,作为时常抢劫滨海地区的常客,他们对这些异族人其实并不算陌生。

    只是他们大多数匆匆而过,对这些骨瘦如柴的农奴或是面黄肌瘦的自耕农不感兴趣,而更喜欢绑架掳走那些营养更好的富农、士绅家庭,乃至贵族庄园城堡里的青年男女,可以买个好价钱或是要上一笔赎金。

    但是堂而皇之的成群结队出现在法兰克人领地内,则还是第一次。而且还是由打着茑尾花旗帜的王国官员陪同下,趾高气昂的骑马经过他们的村庄和田地的。

    他们是来巡视和接管日后的租借地。比照自治城邦和独立领地的规格,划拨给的土地。不久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作为附庸的阿非利加、马格里布、埃及和的各族移民。

    法兰克新王查理曼给予那些赛里斯人的酬劳,就是包括马萨利亚(马赛)在内的众多滨海地区城市、村镇的管理权,只要他们每年用一定数量的海外贸易特产和本地实物收益作为租金,就能永久的使用下去。

    这也是法兰克王国中,少数几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发达地区,作为昔日罗马帝国物产丰饶、阳光明媚的普罗旺斯行省,让古典风格的农庄和种植园。在这里比比皆是。

    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飞地开始,这里作为地中海的中转口岸,虽然数度易手换了多任主人,但是丝毫无损其商业重镇的繁荣和发达,直到这些赛里斯人出现而迅速陷入衰败和萧条中。

    这也可以看作内战之后的法兰克王国。某种处于无奈的妥协,自从他们击败了来自北方的海盗。地中海西部沿岸新兴竞争者——维金人之后,法兰克几乎没有力量阻止这些横行在海上的东方商人兼职的海盗,肆意的出入掳掠泛滥渴望过的沿海地区,他们甚至可以运载着成群的各族雇佣军,沿着罗纳尔河进入塞纳河,而将巴黎等腹地城市置于威胁之下。

    因此暂时放弃在内战中已经残败不堪,几乎没有任何产出和收益的,连大小领主家系都已经断绝的差不多的,普罗旺斯大伯爵区,换取这些赛里斯人船团,在法兰克王国的某种行事便利和利益捆绑。

    毕竟,法兰克王国的威胁可不止这些东方民族,对于在内战中被严重削弱的法兰克王国来说,北方黑森林地区的日耳曼蛮族同胞——萨克森人,巴伐利亚地区的阿瓦尔游牧汗国,都不会甘于寂寞的。

    国内还有盘踞在纽斯特里亚的卡洛曼及其残党,比利牛斯山北正在叛乱的西班牙边区、加斯科尼亚、塞潘尼亚和阿奎丹大公领;因为海峡对岸英伦诸岛的凯尔特人异动,而局势不稳的布列塔尼亚边疆区。

    血染的王座之下,充满了危机和隐患。更别说法兰克王国的宿敌,一心想光复西罗马旧土的拜占庭帝国,在阿尔卑斯山北的虎视眈眈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的赛里斯人海上入侵和寇掠,带来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赛里斯人同样兼职抢劫和贩奴,但他们远道而来的最终目的还是追逐商业利益,战后元气大伤的法兰克王国,还要指望他们对付和驱逐北方不断南下寇掠的维金人,并且通过他们的贸易渠道获得王国急需的各种物资,特别是在失去了北意大利的产铁区和善于铸造的工匠之后。

    而这不过是,英明而睿智的查理曼大王,诸害取其轻的权衡利弊而已,更重要的是以此来确保这些赛里斯人在拜占庭人和法兰克王国的战争中,保持相对的中立。

    他可不想自己在外平叛的同时,再一次被满载着敌国士兵的内河船队,兵临巴黎城下一次。那一次连查理曼的禁肉,法兰克的公主们都差点成了拜占庭人的战利品。

    除了马萨利亚(马赛)等传统自治城市之外,这片土地还包括了昔日的罗讷河口副伯爵领(郡)、瓦尔领和滨海阿尔卑斯领(郡)。

    而靠近内陆的沃克吕兹副伯爵领(郡)、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领(郡)则封给了追随查理曼的军功贵族和采邑主,作为地理和心理上的缓冲。

    这些新贵领主、士绅的新贵,几乎是带着大批女眷来上任的,因为他们还被赋予了与这些赛里斯人进行进一步利益连接,诸如联姻的任务。!!!

正文 第七百五十六章 整顿乾坤济时了

    他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人和复兴者,新波斯主义和精神的缔造者,慷慨而无畏的公正之主,他编撰了新的波斯字典和通用音标,让伊朗和非伊朗的版图内,重新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万军之主,地上行纪》

    河中,砗磲城外的庄园,人称的大贵族沙布尔萨,望着聚拢上来的明晃晃的持刃武士,横七竖八倒在门口的亲信和护卫,不由绝望起来,因为领头的正是他名义上的舅父。

    沙布尔萨是仅次于布哈拉之主——胡马特家族,当地另一只古老家族出身的大德赫干后裔,曾几何时拥有叶瑞河上游最肥美的土地和十数万附庸人口,虽然几经更迭历代统治者轮替造第七百五十六章整顿乾坤济时了成的削减和衰弱,势力依旧比同一个小城邦的君王。

    到了沙布尔萨这一代,多少有些雄心和才具的他想恢复祖上的基业和荣光,为此他主动皈依了陌生的大食教,并曾经作为代表,远赴过库法城觐见哈里发,并且为繁华而发达所感叹,因此在众多德赫干和城市贵族中,属于并不完全甘心受制于那些唐人统治的,所谓具有民族倾向性的大本土主义者群体。

    但是唐人的强大武力让他们失声,并且在勾心斗角的相互提防和算计下,不得不迅速从大食人的统治方式下改弦更张,争相卑躬屈膝送上金帛女子,尽可能的讨好那些唐人。以获得他们对现有权势和利益的格局认可。

    好容易等到了唐人远征伊朗高原。地方再度空虚下来的机会,因为仅仅派出自己的有限的家臣来响应唐人的征召,尽可能的保全本家实力的沙布尔萨,通过威逼利诱或是联姻扶持,吞并了附近好几家中小领主,壮大了他的雄心。

    然后慢慢也萌生出,逐步从事实上摆脱那些外来者的统治的打算第七百五十六章整顿乾坤济时了,当然鉴于之前那批迫不及待跳出来的德赫干们的下场。他并不想做那个出头鸟,没有公然对抗那些唐人官府的打算,而是打算从外围潜移默化的拉拢盟友和助力。以追求当地自治为名在距离唐人统治核心较远的地区,营造出一片不受外来者关注和制约的事实自立区域,但是他的野心和算计,在唐人所营造的潜流和大势中。就是一场笑话。

    他刚想有所作为,就马上走漏了消息而遭到了臣下的反噬,由于追随唐人的参战贵族、藩臣,多少都在战后得到当地人口、财物和土地等利益上的补偿,因此在当初沙布尔萨家族名下参战的大小十一家附庸贵族和支系。

    至少有四只参与犯上作乱,而剩下的人则选择束手观望,他们既不想卷入宗家风险过高的野心中,也舍不得轻易放弃那些在外域的新领地,那是他们后代和未来自立门户的本钱。

    更令人灰心的,最后连沙布尔萨母族和妻族。都加入反攻倒算者的行列,亲自引来了叛乱者并打开了庄园中的城垒。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不能因为这位家主某些不理智的决定,损害到自己亲族的利益,他们暗地里可是有不少子弟和族人,以辅助部队和随军商人的身份,活跃在唐人的军队中,并不希望受到事后的牵连,那只好先把隐患排除在萌芽中了。

    这只是未来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一个开端和缩影而已,随着越来越多战后换防、轮休或是遣还的藩属、附庸士兵回到当地。河中也迎来前所未有的一轮变局。一方面是太多人的利益被捆绑在唐人的西征中,而不得不追加投入更多。

    另一方面许多中小贵族、豪强和他们的附庸,通过战争的到相应的土地和人口后,不可避免的会因为自身势力的膨胀,而与昔日的宗家和主族。因为不等对关系而产生新的矛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理智和心态,能将争端。以协商、交换等相对平和的方式解决。

    于是家族仇杀,以下克上之类行径,在战后休整时期而暂时失去压制的空暇,在阴谋和野心的推波助浪下,像是长时间发酵后的酱料一般,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造成河中地区一波新的动荡和激流。

    直到唐人重新介入调停和镇压,那些愈演愈烈的斗争和暗杀,才变成相对和平的交换和妥协,但是对当地的传统阶层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却是长远的。

    通过这场战争,他们的奴隶可以得到自由和身份,他们的士兵可以得到土地和女人,军官们得到武功、荣誉和地位,作为他们的附庸民族可以得到战利品和奴隶,首领们得到更多的人口和领地,王公们则得到更多可以世袭的家业,从某些方面说,他们的战斗意志坚韧而持久,难以被击败。

    仅有少数利益受损的,则是那些愿意或不愿意被征召出兵参加战的国王邦君们,他们会抱怨领下被抽调走了过多的兵员和人口而令本国利益受损,或是不得不坐视邻邦的强大和臣下附庸在外域的事实自立,但是如果他们想把抱怨变成事之的行动之前,就被推翻换上一个更合适的主君。

    于是在这种更替的过程中,被德赫干或是城邦贵族们把持的社会结构和传统,开始潜移默化走向瓦解和崩坏的漫长过程。

    《西征记,美索不达米亚之殇》

    。。。。。。。。。。。。。。。。

    一只南下的队伍,踩着满腿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进在姑且称为道路的土地上,其中既有深色皮肤的北方土兵和马夫仆役,也有肤色较浅,腰携刀斧背负投枪的吐火罗、手持盾矛的宁远番兵,更有汗流浃背却依旧刀马弓枪全身披挂的唐骑之士。

    但更多是伴随在辎重大车左右蜿蜒而行。当地招募来牵挽驮负的土人苦力。然后是那些尾随其后的冒险投机的各族商人。

    他们刚刚走出五河之地的辛德河支流下游。最后一个与唐人有关的屯区据点,就遇上了这种糟糕无比的道路状况,长期雨季浸泡之后的平原上,连稍微硬实一点的地面都不容易找到。。

    因为人和牲畜的激烈动作,而翻出来的浆水,直接泛起营养丰富黑灰色油质和新鲜的泥腥味,让人不禁再次感叹,虽然已经大多荒废了,这里还真是天赋膏腴之地啊,而唐人开始进入这片土地。()拓殖经营的历史才不过七八年,却已经开始遍布从五河之地(旁遮普)到低地的信德大平原上,每一条道路和城市的附近。

    虽然许多唐人填户到天竺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充足的降水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几乎无论什么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因此这些移民带来的新物种和先进农技,只需稍稍耕作和更少的劳动付出,自然而然的获得了一年两季,乃至三季的好收成。

    如果本人农艺娴熟并且足够勤快的话,通过轮番套种豆麦稻粟、瓜菜果蔬等不同的作物进行接力,则让一年四季都有收成,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因为这片土地实在太肥腴了,肥沃到了就算是刀耕火种式的浪费性开发。或是毫无间隙的频繁轮作,也没法耗尽其深厚的地力,自古以来源自高原的河流泛滥的沉积,加上自古以来繁茂热带植降解成的黑土,往往地表上富含营养的腐殖层可以深达数米到十数米。

    事实上以后世经过千百年过度开发,并且经历了多次分裂和独立运动后才建国的现代印度为例,平原地依旧区占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因而自古以来。印度河中下游地区,以盛产水稻。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比较完备,水车被广泛利用而闻名于世。古天竺西北部还盛产小麦和甘蔗。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农作物;稻米和麦粉是印度人的主食。此外还有豆类作物和油料作物。

    自然富熟的地理气候,让作物自然落种到挂果成熟,几乎不需要多少照看和管理的功夫,蔬菜和水果种类亦是繁多。根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列举的蔬菜有姜、芥、瓜、葫芦、荤陀菜等,葱、蒜稀少,也不多吃。果品种类更多,难以列举。

    为时人所珍重的主要有所谓庵没罗果、庵弭罗果、末杜迦果等十余种;石榴、柑桔,诸国普遍种植;梨、桃、杏、葡萄等果品,也在许多国家广为种植。

    作为天竺最有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靛蓝、棉花、香料等,同时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古时天竺人的日常食品亦是相当丰富,有乳、酪、膏、酥、沙糖、石蜜、芥子油、各种饼等。

    根据玄奘的描述,天竺到处都呈现“稼穑殷盛”、“花果繁茂”的景象。

    因此,只要能克服和适应当地四季普遍湿热,雨水过多的弊病之后,外来的唐人屯垦团及其附庸的各族移民,再加上供由他们驱使的数以万计的土户和奴婢,以及带来的良种和先进农艺,自然而然的取得了别处难以想象的可观收成,林立的硕大仓禀和畜栏,是各个屯庄、围点的一种常态。

    丰富的产出自然催生了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要知道,在唐玄奘取经天竺的中古时期前后,印度的棉纺织业最为著名,产品行销国内外。

    中印度秣兔罗国(今北方邦马图拉城)是印度棉纺织业的中心之一,玄奘曾提到这里盛产细花布。毛纺织业也有发展,玄奘说北印度的乌仗那国人多穿白色细毛布衣服。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人也穿的是毛布和白细毛布。除此之外。玄奘还提到有人穿着“憍奢耶衣”(即野蚕丝衣)和“菆摩衣”(即麻布类的衣服)。由此可见,7世纪时印度纺织业的部门是门类齐全分工精细并且规模很大。

    此外天竺当地的金属冶炼和武器制造的手工业也很发达。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还谈到印度的很多矿产,涉及必须经过冶炼的金属矿产有金、银、黄铜、紫铜、赤铜、铁等。提到出产金属矿产的国家不下12个。其中以北印度的磔迦国、屈露多国,中印度的秣兔罗国、尼波罗国最为著名。

    在锻冶金属基础上的天竺武器制造也是很出色的。天竺人用镔铁和玄铁(乌兹钢)制造的锋锐武器有刀、剑、斧、戈、矛、戟、弓箭等,防御武器有甲胄和盾牌。用金、银、铜、铁制造的器皿,在印度也很多,他们也用金、银制造各种装饰品,或铸造各种神像。

    更多的储备和产出也意味着可以养活大量的多余人口和众多可以用来进一步加工的剩余产品。

    因为虽然岭南招讨行营和北天竺经略府,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没有主动对外拓展地盘土了,而是停留在新的平原的河流上游地区。但是治下的人口,却依旧是以爆炸性的速度,急剧增长。

    这倒不是当地人口出生率突然暴增,而是经过了多年的观望和挣扎后。治下大量隐匿民间乡野,或是游离在外围、边缘区域的人口,大量的投附到军屯庄和屯垦区的结果,而且是饥馑和动乱的逼迫、驱使下,整村整乡的集体投奔的。

    然后像海绵吸水一般的,被那些不断开拓的田庄和新建的工场所吸收,虽然这些土人世代愚昧笨拙居多,但是在皮鞭棍棒的矫正下,从事一些粗重体力活计,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虽然时常要挨打。但一天可以吃三餐,还有地方休息,这对那些饥饿中等死的人来说,至少不用再担心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强制保持的相对卫生环境,也让这些新附人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而对那些有幸刚通过政策,从下等种姓和贱籍转化来的治下归化人身份的土户来说,这种按照规定的劳作就能足饱舍暖的日常,被称之为地上天国,也毫不为过。如果是有技艺在身的工匠,不管是泥匠瓦匠木匠。还是更高端的铁匠、铜匠、金银匠,都能得到计件的酬劳和安身立命的工坊。

    因为相对唐人的控制区来说,在五方天竺之地内,因为各大王朝、诸侯、藩主之间频频征战攻杀,区域性的战乱和动荡的混沌景象才是最普遍性的常态。要知道现今距离戒日王的时代,仅仅才过去了百多年。《大唐西域记》里描述的那种富足安乐物产丰然百业发达路不拾遗的盛况,就如过眼云烟一般不复存在了。

    戒日王之后,五方天竺之地频繁的战乱和诸侯割据,不但严重破坏了自古以来的生产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也损害了知识和历史的传承,更造成区域性的社会文化和科技上的倒退。

    充满讽刺的是,这种混乱和倒退至少持续了数百年后,给混沌不明的天竺之地,重新带来文明和秩序的,居然是由中亚地区入侵,信仰绿教的突厥后裔,这些狂热偶像禁毁者的到来,也直接宣告了天竺佛教的彻底涅槃,那烂陀寺在内的众多圣地被焚毁烧掠,佛像被打碎当做宫殿和清真寺的地基,无数僧人从海路和陆地出逃外国。

    以至于,后世的的印度史编撰者无不对这些充满自相矛盾混乱和大片记载空白的历史混沌时期,束手无策。哪怕是现代印度,为了编写相关史书,需要到历史上有所交流的周边国家去,获得对方是书上关于印度的只言片语作为旁证,配合考古发掘,才能推测出一些特定古代时期的历史风貌。

    因此那些商旅出了唐人的控制区后,最大的直接感官就是,几乎是满地赤贫和破烂潦倒的百姓,与极尽繁复奢靡所能的藩主、贵族庄园的鲜明对照,因为源自古代文明和知识,只在统治上层很小一个圈子内。才得以继续流传。并且这些上等种姓掌握和垄断了,能够延续和传承的大部分社会资源。

    当唐人针对性的消灭了那些不愿意合作的婆罗门,征服了幸存的刹帝利阶层后,知识和文化的流传也打破了身份和阶级的种姓篱笆,开始在下层种姓中扩散开来,虽然这是一件很长远才能见到结果的变化。

    而在这只打着朝圣进揭旗号的特遣部队中,领队的健陀罗州司马杜琅,讨击副使胡烨,也在马背上并驱交谈着。

    “昔大唐西域记有载:若夫种姓,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戍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穑。”

    “在四种姓之外,按照行会职业组成各种“阇提”(梵语jati,既副种姓)。”

    “阇提内部的职业以家族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直至被剥夺受阶级和行会保护的权利。”

    “阇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而城邑及近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阇提之中,处于诸侯、藩主的统治之下。。。可比同古时周天子下各诸侯的国人众”

    “而耕稼者和贱民居于四野之荒。。生聚不定。动则散走,可谓周之野人”

    “这么说古天竺沿袭至今,至少千百年光景了,竟然还不过是我朝春秋早年的格局么。。”

    “虽然有差,但多亦然呼。。”

    “昔日佛门最盛时,各国王公争相献纳供养,仅那烂陀寺一处就拥有200多邑,剥削农民在4万户以上。”

    “当地已经割据混战百余年,不复当年玄奘入竺,所见所闻胜乐净土的旧观了。。”

    “佛徒众多赤贫而财货皆聚敛与寺院。。”

    当地好容易找出来的少数佛教徒。作为向导,“佛门坐享其利却不思进取,图新求变,因此每况愈下啊。。”

    “那烂陀的僧团中,虽然不乏精研佛理。深喑经典的大德之辈,但更多是坐享旧泽苟以私传之徒。乃至与世俗无异的僧伽权贵。。”

    “我们这次不仅仅要扶持当地佛门,宣威东天竺诸国。。还要促使当地佛门做出足够变化,以对应本朝在当地的经营”

    “因而,除了迎取经典外,还要行正本清源之事,让佛门祖庭回到远离烦嚣,不假外物的上古大道。。明白么”

    突然一骑回报,说是发现了什么。

    “这就是阿育王柱了。。”

    看见埋没于蔓草中的狮头立柱,虽然风化雨蚀,但是雕纹依稀的记载着古典天竺的律法和政令,代表着沉泯的过去最后一点威严和辉煌。

    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是史上第一个统一印度大部的君王,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明确颁布法典的帝王。阿育王将法令文告颁刻在石柱或是铸铁柱上,这些石柱或是铁柱遍布在王国的各个地方,亦被称为阿育王柱。

    这些石柱的顶端雕刻着一只或几头蹲坐在轮盘基座上的狮子雕像。狮子是力量的象征,而轮型则代表着永恒的真理(或佛法),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法/轮”。

    不过在婆罗门与佛门的斗争中,这些阿育王柱被损毁的厉害,甚至被当地熔铸为兵器的,特别是近数百年来婆罗门复而大兴而佛门式微,善存下来的阿育王柱越来越少,也就剩下一些佛教徒比较活跃的地方,能够看到这些阿育王柱,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情。

    “按照两位大师提供的地理志,看见这些阿育王柱。”

    “我们已经进入古摩竭陀国境内的巴特那之域了。。”

    恒河流域中下游,古代崇佛大国——摩竭陀的故地。有七条河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