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这两位之外,还有半个理财能手。。”

    “虽无计相之名,天子却屡屡问财于斯。。所得甚多”

    “难道是。。。”

    “没错,就是内枢密使梁瀛洲啊。。。”

    “相比传统沿袭的在国中调剂,改良善政,以开源节流之法,他主张的是外取啊。。”

    “外取。。。”

    “此公自创诸门政治经济之说,主张就财于敌国、外藩,常施以兵戈,威凌以军势,遂多得人口财赋以补国用。。”

    “这次主张增兵备西,少不得又是类似的主张。。所以大伙儿都在看着。。这位究竟能整出什么花样来。。”

    同一个时间,大内内苑中轴的御道上,神色匆匆或是哭哭啼啼由人搀扶而过的盛装女子,老少皆有,却宁愿绕远路刻意避过了某些建筑,不由引得门前候命的内官,窃窃私语。

    “这些是什么人啊。。”

    “都是进来问安的命妇。。”

    “现在又不是朝礼的日子。。”

    “还不是检点闹的,上下不知道牵涉到多少,都是进来给自己的父兄子辈,哭秦廷的啊。。”

    “哭秦廷。。。”

    “这儿不是有正主儿么。。”

    雕梁画栋的内殿之中,

    “因为我嘱咐过,哪个敢不识趣的凑过来,就给我耳刮子侍候,送到宗正寺去训诫。。”

    一身宫装的小丫头,对着苦笑不已沈惠妃如此轻描淡写道

    “哭闹撒泼什么的最讨厌了。。”

    罢朝后的麟德殿内,

    “触目惊心啊。。。”

    换上一身常服的皇帝小白,冷笑着看着自己的近臣,他们主要是秘书监、殿中监诸学士、侍御,以及相关省部寺的主官,属于泰兴朝提举起来的新进。

    “南北衙诸军,殿前五府三卫,东宫三府三卫,宫衙苑厩杂属各营,除勋授、寄禄官等,在京七万六千员额的名册,只有不到一半的实数啊”

    “风闻朝廷检点,京中诸营中,顿时跑了一小半在员,第二天检点,又有无数告假告病,请出外务的,甚至还有未及中年,就要求告老的。。。”

    “这就是朕亲近宿卫啊。。。”

    “天子脚下,京畿防要,什么时候滥浮到如斯。。。”

    到这里,他也有些头疼,本来只是让这位稍稍整顿军务,敲打一些松殆的人和作风,毕竟有些积弊是好几代沿袭下来的,但是没想到这位一口气能纠出这么多东西来。结果无论是天子,还是宰臣,都变得骑虎难下,如果没有足够得力的处分措施,是无益朝廷威信的。

    “内枢密已经上书自请责处了。。。”

    想到这里皇帝小白顿了顿,又道

    “你们也要拿出个章程来啊。。”

    这话听得底下众人却是一阵腹诽,这位内枢密使名义上总领畿内军马,但大多数时候不是告假,就是引兵在外,要追责,也追不到多少身上。况且这位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让他乖乖背黑锅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

    “臣以为。。”

    后还是现任兵部右侍郎李涵,硬着头皮开声道。

    由于兵部尚书梁宰年事渐高,又兼领枢密院和东南路军务,实际上部务都是两位侍郎在署理。

    “缺额过半者,减职事一等,营任团事,团任队属。。以此类推”

    “不足三成者,主官去职,所部就地撤编,待另选编补。。。”

    “存额七成者,概不追究。。。”

    “八成九成者为优异,给军赏,赐食,”

    “具体章程,你们再议。。。”

    皇帝小白皱了皱眉头,还是不甚满意。

    。。。。。。。

    水汽蒸腾中,我舒服的吐出一口气,现在我家应该是门庭若市了吧。

    带着一干部属亲军和少年亲事驰骋秋猎之后,大汗淋漓的冒泡在温泉里,顺带处理公务实在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虽然我的弓马功夫还是一如既往的烂。

    检点实额,最不好过的是那些习惯在军中混日子的勋贵子弟,自找强壮家丁,补足缺员。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缺额。于是他们背后的家人长辈,为了保住这个出身,不得不上蹿下跳的四处活动了。

    龙武军里也留有有一成的空额,不过主要是留给那些花钱来军队中镀金的门荫子弟,并通过军队中的生活,从他们身上创收。

    检点到最后,还是以老龙武部曲,军容最为鼎盛。左右龙武军,在编两万三千人,都已经配齐了一人双马,这事一个难得成就。要知道,多养一马之费,一家六口之食。

    “前日悟空上人来府上拜谢。。”

    我头也没抬,只是哦了一声。

    “朝中差遣往天竺的僧团和护法队,已经出发了。。”

    悟空和尚,这家伙是个倒霉孩子,之前并不是僧人,而是十五年前前往宾国的使臣随从,在该国东都犍陀罗城病倒后,出家为沙门,游历诸国十数载,前年方才还国。

    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某个传奇小说西游记里的化身。人家一听到他的法号,就不免想起的某只猴子。

    因为安西方面请求国中派遣高僧大德协助宏兴佛法,像他这样熟悉吐火罗诸国当地的僧人,就成了抢手货,经过一番大义劝说后,他被授予五品衔的僧官后就带了一帮梦想着能复兴佛门发源地的大唐僧众,重新出发了。

    “魏长史呈文。。”

    “城傍诸胡踊跃报投。。。旬日既募得逾万弓马健儿,尚有不断来投者,请示是否增选。。。”

    我看了下奏名的,其中不乏一些附藩小首领和有名有姓的贵族子弟,带着扈从和家将来投军的。

    “这是怎么回事。。二十万段财帛,还没用完。就已经补满了。。。”

    “还不是灾荒闹的,这些年塞外白灾连绵,牛羊多死,各部饥而相掠。。”

    来人解释道。

    “室韦、靺鞨、契丹、奚族皆有部众大举南下求内附乞食朝廷,乃至回纥、渤海、新罗等外藩,都有人逃奔国朝,天子择其良键,于故州重置城傍,遂得健儿数万。。”

    “本军在河西、云中、北原一线,有大量附藩杂胡,世牧为业专供军中牛马羊畜。。。亦受其害,只是所幸有本军扶持,输粮代工,尚得一时安稳。。”

    “因此这次总府招募良键,饥遂不得食者趋之若鹜尔。。”

    “只要给安家口粮,就能开拔。。。”

    “这么说回纥也也在灾患中?。。。。”

    我心中一动,让人找来四方院这些年的贡表,光是回纥请求以马匹和财物,换取粮草的回易请求,就多达十七次,涉及内外九姓十一氏族的大部分首领。

    不由想起后世论坛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关于唐代胡化的因果说,因为史学界有研究说。

    唐代所处的七至八世纪,据说是中国古代最温暖湿润的时期之一,梅树、柑桔、荔枝、竹类,生活在长安和洛阳的驯象,都是侧面的记录。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竟达十九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

    温暖的气候也代表着作物收获期缩短,而湿润气候带来的是降水的充沛和产量的的增长曲线,养活更多的人口和国家储备,适宜耕作的农耕区逐渐向北推移,作为农业国家的势力范围也随着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扩张。诸如后世高坡黄土的西北之地,在唐代却是‘闾阎相望,桑麻翳野‘的沃野万里。

    作为一个王朝国力强盛的标准之一,灾害频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相对充足的国家储备和较少的灾荒频率,让政权可以从容对应各种突发状况,于是盛世自然而然诞生了。

    按照后世某些学术研究的说法。

    世纪中叶以来,北方游牧地区环境压力十分大,战乱和内迁频率增大。也是因为气候的逐渐转冷,在严冬和寒灾的影响下,草原部落政权,不断的发生内乱,自发的国力大损。

    诸如晚唐以后,回纥成为草原霸主后,也因为灾荒很快陷入内乱而土崩瓦解。而更晚一些崛起的契丹人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让契丹人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南下炉火人口和物资,来熬过草原上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燕云十六州的农业人口,让契丹获得稳定的产出来源,来维持游牧政权的稳定。

    等到中原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契丹也形成半游牧半封建国家的基本雏形,檀渊之盟的年年岁币,更是把契丹养肥成一个真正的封建王朝。

    特别在安史之乱后,北方游牧民族的内乱和南迁频率进一步加大,而唐朝经过内乱无力维持足够的边防,所谓的中原胡化就无法遏制了。为了求生存而拼命南下的游牧狂潮,让藩镇割据的中原更加混乱不堪。

    这些年我所经历的事情,从某些方面也刻意说在印证这个研究的方向。不过既然这个时空的大唐已经挺过最艰难的时期,成功的重新建立边防的壁垒,等待这些南下胡族的命运,就只有被羁縻和汉化的结果。

    这或许是一个契机,组织这些饥荒中的游牧部族向西迁徙,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的契机。

    “本军还有多少陈化粮和过期罐头。。。”

    我重新开口道

    “不够的话,我还可以从南海调集。。。”

    呼罗珊首府木鹿城,豪华的总督官邸中

    继任的胡迈达卡赫塔,从等待处理的文件卷轴堆中抬起头来,深深吸了一口点燃的香草,觉得消退的精力像是潮水一样,从四肢百骸中重新涌出来。

    作为王朝起家的发源地,呼罗珊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他有些心力憔悴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当他还是发现自己接手的烂摊子,并想象中的更严重。

    席大臣给予了他及其宽大的自由处断的权势,甚至让王国的邮驿和情报大臣,警备治安大臣麾下的力量来支援他。也让他深刻了解到,他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有多棘手。

    众多的民族和宗教信仰,让这片地区从倭马亚王朝开始,就是反叛不断的动乱根源,阿巴斯王朝也是借助这一连串的动乱,最终崛起,打败一干竞争者,成为这个帝国的主人。

    但是当这些人重新把诉求转向新王朝的时候,迎来的只有残酷的镇压,于是反抗和动乱的根子就埋下了。

    现在,活跃在呼罗珊境内的十几只暴民武装中,有大有小,成分和背景也各不相同,但最大最麻烦,无疑所谓蒙面先知率领的武装集团。

    属于拜火教末裔的胡拉米德教派的蒙面先知暴动,居然有穆斯林的贫民追随,这事一个相当严重的事态征兆,撒马尔罕、布哈拉那些一贯不安分的栗特人也就算了,皈依不久的突厥部众或是那些信仰浅薄的农牧民,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作为真主的子民穆斯林平民,也受到异教的蛊惑而加入暴民武装,什么时候,帝国在穆斯林社会的底层,已经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

    不断受到鼓励的对外拓展战争,让将军们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贵族子弟们得到荣誉和,却也让从军的贫民大批的破产。因此战争的失利,只有部分人得到足够的战利品补偿,更多的人则发现接解除服役后,面对的是荒芜的家园和饥荒中妻儿。

    动荡不止暴乱频繁,就只有召集和维持更多的军队进行封锁和镇压,战乱的结果是让更多的人逃离家园流离失所,为了维持军队,又不得不抽取更多的税负,结果就是将那些存在观望的富人们心生不满,而那些籍着平叛的行动,饱掠地方的将军们,也成为进一步推波助澜的黑手。

    繁重的赋税徭役,流离失所的百姓,高昂的军事维持费用,混乱的局面,这一切让局势好像陷入了一个泥沼一般的恶性死循环。

    目前在布哈拉到伊斯法罕之间,已经聚集将近四五万名武装暴徒,并表现出不同寻常暴乱分子的军事组织性。

    他们截断道路,设卡对商队抽取重税,并拦截了东方诸省和新征服地区输送的赋税,避开重兵防护的城市,攻陷一处处庄园和堡垒,夺取武器和补给,烧毁地契和释放奴婢,然后把带不走的财物和粮食分给附近的穷人,来招募更多的人。

    想想到这里,卡赫塔觉得自己的头,又有些涨疼起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宗教或者民族的诉求,而是一只叛乱政权的雏形。

    可他需要时间,聚集军队所需财物和粮食,各地城镇招募的义务兵和部族战士,也需要时间来磨合。因为王朝的军队大规模的西调,聚集在叙利亚备战,让东方的军事力量变得相对薄弱。

    虽然北方的可萨人刚刚受到了重创,短期内倒是无力作为,泰伯里斯坦的安息遗民,反而成为呼罗珊北部行省的主要麻烦。

    南方来自信德地区的印度王公们,已经在觐见年贡的名单里缺席了,同样消失的还有大量帝国所需的贸易产品,铁锭、棉花、香料、宝石、木材、奴隶等这些大宗货物和贩卖他们的商队,正在市场上消失,根据远方传来的消息是,他们之中的某些人遭受了吐火罗人的进攻,正在寻求调停和介入的力量。

    东方的局势同样令人担忧,更遥远的河外草原上,黑黄两姓突骑施突厥,正在进攻顿河下游新崛起的同胞,葛逻禄突厥三大氏族之一的领地,而附属于帝国的乌古斯突厥,也在受到塞里斯人边防军,和另外一只被称为回纥人的东方游牧部族的围攻。

    两河内外的诸国的态度也暧昧而扑朔迷离,虽然他们还保持对帝国的朝贡,但是规格和规模,都缩水了许多,借助呼罗珊动乱的理由,他们干脆推迟了例行觐见。

    。。。。。。。。。。。。。。。。

    哈拉城西北,沙布尔附近的山谷中,一名当负有特殊使命的信使,也被蒙上眼睛,骑着骡子,引进来山中的秘密营地。

    他是呼罗珊总督大人的代表,也是胡迈达家族家生奴的后代,现任的侍从长,在点满火把的山洞里,他故作镇定的对着带着金边面巾的所谓叛军首领——蒙面先知道

    “奉呼罗珊地区的统治者,哈里发的代行人。。带来宽恕、怜悯和恩德”

    “并以至大之名,给予你们宽大的条件。。。”

    虽然经过全面的动员,呼罗珊地区可以用来镇压的军队,并没能形成足够压倒性的规模,这也是不争的现实,在这段时间内,安抚乃至招降这一只最大隐患,就变得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金钱,权势,地位,土地或是地方贵族的身份,也不是问题。。”

    他的主人如此授意道。

    “只要他们愿意暂时放下武器。。并来觐见我”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三章彼方

    晨风微拂,海水荡漾,在一个阴郁的早上,我们终于从金角湾出发了,除了例行的官员、翻译、学者、书记官、贸易代表、教士、仆人和侍从之外,皇帝和君士坦丁堡的元老贵族们,都对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也让这支出发的使团的随员,多出了一大堆商人、诗人、工匠、画家和乐手,膨胀到了数百人之多。

    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因为拉比亚人的扩张和威胁,帝国的使团借道可萨汗国前往东方的代价和风险变得越来越高,最近一次也是在二十多年前,利奥皇帝统治时期的事情了。

    在历代王朝付出了多次努力后,我们终于从塞里斯宫廷得到正式的回应,这让君士坦丁人鼓舞雀跃,也让我们的皇帝获得巨大的声誉和荣耀,君士坦丁上下无比隆重的对待这次回访。

    因此,我们首次尝试从海上出发前往遥远的东方,因为皇帝陛下说,既然塞里斯人的贸易船队能够来到君士坦丁,那自然也可以让罗马人前往,君士坦丁附近的中央舰队为我们护航,数十只战船浆帆如林,拍浪如雪,一路送到地中海。

    但是相比我们乘坐的塞里斯人的大海船,一切似乎就黯然失色了,这是一只何等壮观的庞然大物,就算装下我的的大部分随员也绰绰有余。就算是皇帝派来的一小队仪仗卫士和他们的坐骑,也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处。

    我是怀着无比憧憬和坎坷的心情,踏上旅途的,虽然我年少的时候,就随着家族的需要居住和出使过很多地方,但是作为帝国的代表,渡过万里海洋,前往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却还是第一次。愿上帝保佑它的臣民。

    我们出发的时候,在另两条船上载满了帝国送出的珍宝和礼物,而作为私人物品的货物,也堆满了宽敞幽暗的底舱。

    数量众多华美而舒适的舱室,是用绸缎和皮毛、驼绒装饰起来的,昼夜不熄的灯火,罐装的水果和肉食,就算是最卑贱的马夫和仆人,也有自己的房间。他们甚至还在船尾为我们准备了一间刻意容纳十几人同时进行礼拜仪式的小教堂。

    据说塞里斯人专门给皇帝进献了一艘精美的游艇,但是我们的皇帝显然对海水敬谢不敏,于是这条船成为了他情人们争风吃醋的小玩具,以及金角湾内常见的一道风景。

    然后几天我很快失眠了,我虽然之前多次乘坐帝国出使过一些地区,但是海军狭小而潮湿的船舱,无所不在的臭虫和虱子,硬邦邦的铺位,给我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因此一换了新的环境,我竟然有些不适应了,请上帝原谅我贪慕享受的念头。

    漫长而枯燥的海上航行,我很快被思乡的愁绪所笼罩,我只向上帝祈祷,只有在港口停靠的时候,成为我们做好的消遣,沿着地中海东岸航行,无论是伊兹密尔,还是瑟凯,或是罗德岛,或是塞浦路斯,或是安塔利亚,都充斥着这些黑发黄肤的塞里斯商人,他们不但插手各大港口的航运事业,甚至承包了帝国舰队的部分后勤,以及小亚细亚诸行省军区的海上输送业务。

    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正在爆发阿拉比亚人内战,安达卢西亚德统治者对,艾穆哈人的新王朝发动了反攻,所以我们没有太过靠近海岸,因为战争的缘故,地中海东岸地区的各种商船几乎绝迹,倒是频繁的遭遇载满人和货物的塞里斯船队。

    我们终于进入红海了,曾经的地中海面包篮,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埃及现在是异教徒的土地,好在他们与东方的阿巴斯王朝是敌对的,并在贸易上与帝国达成了默契。每天都有大量运输粮食和油料的海船,前往塞浦路斯和安纳托利亚的军区。

    所以我们并没有受到刻意的为难,甚至是更多的检查,就进入了法老运河,由于过往的船只太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塞里斯船,我们不得不走走停停,每当我们停留下来的时候,就会有当地人蜂拥而至,站在岸边热忱的向吗这些挂着十字架的基督徒兜售货物和当地的特产。

    运河被拓宽并加深了,一段段的水渠延伸进沙漠边缘的村庄中,一些明显是栽种不久的植物,像是斑点一样点缀在运河两岸。偶尔会有一些打着绿色旗帜的阿拉比亚人骑兵,在沙丘上远远的眺望我们,他们没有更进一步举动。

    我们还多次晕倒可怕的风浪,巨*排空,如高耸的城墙一般,上帝惩罚索多玛人的怒火,也不过是如此,所能做的只有在船上的教士率领下,进行虔诚祈祷和告解。

    仿佛是主聆听到了他信徒的声音,此后我们经历了多次更大规模的风浪,但都有惊无险的度过了,真正的伤亡,是由几个没能固定好自己的傻蛋,把自己摔得头破血流,

    在这期间,我们的一些人得了风湿和皮肤病,但是没有人因此死亡,因为据说这是那些塞里斯人的功劳,他们擅长通过特殊搭配的饮食方式来治疗这种被成为上帝惩罚的航海病。

    进入更为广大的阿拉伯海后,深沉无垠的海水,成群结队如云朵一般环绕在船队周围的海鸟,紧随船尾的海豚,我们甚至看见了灰白颜色的鲸鱼,伟大的造物主这种无比巨大的生物。

    我们的食谱也变得丰富起来,那些塞里斯水手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航程,并擅长在其中寻找乐趣,他们吊起一条条奇形怪状的鱼类和海洋生物,然后把它们烹制成美味佳肴。

    虽然使团的教士极力阻止我们的冒险行为,但是还是有人厌倦了硬邦邦的面包干和咸死人的询火腿,偷偷去尝试。好吧,其实我也喜欢用胡椒和洋葱调味而成章鱼须的串烧,但出于典范的作用,我的贴身仆人背上这个不敬的名声。

    过了安息东南的海岸后,我们所遭遇的船只开始变得密集起来,穿梭在海岸边上的帆影,变成一道司空见惯的风景,但是无论他们来自非洲还是来自亚洲,不管哪个国家那个民族的船只,他们似乎对塞里斯人海船上的旗帜,充满了敬畏和遵从的意味。

    这些塞里斯人甚至已经在印度西北沿海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当地半岛上的三个小王国,除了沉迷于宗教修行的国王外,大部分官职都是塞里斯人担任。

    他们在沿岸的国家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参与大部分行业的经营,并拥有受保护的大片土地和产业,当地的贵族和君主们,也热衷与他们结亲,并从他们的商业活动中谋取利益。。

    在南印度沿海,甚至有塞里斯人建立的城邦国家,他们通过发动对内陆的掠夺战争,以获得财富和奴隶。

    我们在当地停泊的时候,当地的统治者或是首领,都会慕名派人送来一些特产和礼物。于是进入印度地区后,我们停泊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我很高兴,罗马的威名在如此遥远的异乡,也被人传颂。

    然后我见到了比我们坐船,更大的更多的塞里斯船只,它们就这样优雅而威仪的航行在海面上,任何一艘看起来比君士坦丁的中央舰队最引以为豪的五排战舰都更加巨大。

    随后我们在那个以狮子为标志,盛产宝石的国度,见怪不怪的麻木,被新的发现所震撼和打破,那是一艘停在岸边的船,用人类的想象力,难以形容的巨大船只,一座海上的宫殿?或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要塞。

    无比庞大的体积和重量,让我们之中的某些人很怀疑它是否能够在海面上航行,或许这只是那些塞里斯人

    然后我变得忧心忡忡,塞里斯人在海上变现出来的实力,让我对他们接近帝国的动机和胃口,产生了怀疑,足够差距的力量对等对帝国的海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过目前正在遭受麻烦的是阿拉比亚人,我是否因为漫长的航行变得有些敏感和多疑。

    因为有人告诉我这些塞里斯人在千百年来,一贯追逐的是商业贸易利益,对其他的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他们在东方的土地已经足够大了,无法兼顾更远的事情,但是阿拉比亚人的垄断,严重妨碍了他们向西方的自由贸易,于是海上争端就不可避免了。

    星罗棋布的海岛上,都是塞里斯殖民者留下的痕迹,从那里运出数量不菲的的农产品,牲畜、奴隶,矿石和初步加工过的原料,他们在航道附近所建立的灯塔,在夜幕中格外的显眼。有些航线是禁忌的,只有得到特殊许可的船才允许进入。

    我们终于抵达了广州,我几乎以为又是一个君士坦丁,一个没有城墙的君士坦丁,各种肤色的人群和他们从事的行业,充斥在这座巨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甚至在这里听到了熟悉的拉丁语腔调。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任何一座城市中能够聚集如此之多的民族和人种,外来者和本地人之间通婚的混血后代,试着做城市最大的活力所在。有各自的社区和宗教场所,并相安无事的近在咫尺各行其是。

    无数人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与财富,其中部分人成功了,但是也有更多人破产流落街头,构成这座城市种类繁多的乞丐。

    当地主持国家贸易事务的长官,是一名叫做野狐木的大臣,他据说也是皇帝的亲信,和来首都的宦官一起,热忱的接待了我们。他们用成色和品相都十分精美的金银币,买下了我们大多人的私人货品,并安排人装运和护送我们进呈的礼物。

    重新估算了这些货币的价值后,于是一些原本因为海上浸损而愁眉苦脸的人,也重新喜笑颜开。

    因为据说塞里斯人的皇帝喜欢长相奇异的动物,并将之视为吉祥的征兆,所以我们从君士坦丁出发时就带上了一些动物,在沿途又收集了一些颜色和斑纹鲜艳的活物,到达广州的时候还有一小部分活着。

    这些动物果然成功引起了塞利斯官员的重视和关注,他们甚至派出数量庞大的专职人员来照料这些因为长途旅行,而萎靡不振的生物。甚至因为当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而获得一笔不菲的分成。天主在上,这果然是一个充斥商业化的城市。

    当地的涅波利斯派信徒的长老团找上门来,殷勤的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宗教和社交活动活动,并给我们引荐当地强有力或是据有足够影响的人士。

    虽然在来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涅波利斯的信徒,在东方国度传教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亲眼见到了我觉得还是低估了他们的影响和成就,通过在塞里斯宫廷的服务和**活动,他们是塞里斯官方认可并允许传播的国教之一。

    以至于无论是罗马派,还是君士坦丁派,或是阿里乌斯教派、马其顿尼教派、一性论教派、一志论教派、保罗教派、鲍格美尔教派,甚至希伯来人,都需要假托他们的名义,才能确保自己正常的宗教活动。

    因此

    虽然他们的教堂充满了异域风格,虽然他们在教堂里供奉塞里斯君主的画像,并和主一起祈祷的行为,足以让他们被列为异端,但是我是奉凯撒之命前来增进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而不是来纠正这些东方教派这些旁枝末节。

    能获得同样是上帝信徒的同胞的协助,在美妙不过了,因此,虽然我们使团随行的教士,很是愤慨,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当地同胞的招待和邀请。

    似乎是上帝再次给予了我们考验,随后我们就遇到当地的台风呼啸的季节,通往内陆的航道暂时被关闭,当地官员劝说我们等待合适的天气在出发,于是我被滞留在这座城市中。

    在等候的时间内我们见到了更多的基督徒,很多甚至在塞里斯定居了好几代。这是一座充满面体验的城市,无论是哪个国家那种信仰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但或许又是上帝的旨意,使团的成员们历经了风浪波涛和航海病的考验后,终于安全的抵达陆地后,却在当地因为饮食的问题,重新陷入该死的麻烦之中。

    在我们随行使团成员中,原有几位曾经来过塞里斯的代表,他们没有被航行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