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也成为吐蕃经略青海的重要财赋来源和商市之一。不但供应国内,还通过通海道或是羌中道的商队,大宗出口到泥婆罗诸蕃,乃至天竺、西域各地。

    因此大青城既是吐蕃人国内八大市之也是扼守海东重镇,因此吐蕃王庭没有在当地为人城主或是,派了一个王室的总管和大弗卢主管财赋和贸易的岸本,连同两只千户驻守此地,大青城修的远比其他大多数城寨高大,连城基和墙面都是用盐块和盐谁浇筑的,

    控制了盐和铁,也就等于控制了这些青海部的经济命脉,人不可不吃盐,没有了铁器,再加上对外贸易的封锁。不要说作战,就是生产生活都得退化回石器时代。

    少年雍王紧随在我身后,继续某种请教为名的敏感话题,因为新近送来的邸报,朝中呼吁撤军的声音日渐高涨,连梁宰和颜真卿等重臣,都似乎开始转变态度。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少年雍王,按照惯例他现在已经是挂名的青唐都护,我是副都护。

    “为什么都要针对我,很简单,一个立场问题。。”

    我从一辆大车的盐堆抓了几簇,远处的工程军们,正在船上,用镐等工具凿开盐壳,然后用绳子将剥离的大块盐块,拖到岸上来装车。

    这些青盐将成为支付给那些青海部和随军商贩的报酬,也是日后青海驻军的军费,一条通往鄯州的道路也从这里开始修建。

    “这次大战之后,又有一大批人要因功受赏,获得迁调和提拔,身居要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一个偌大的国家,官位就那么多。。但是每天都有无数人削尖脑袋向往里面应钻。。”

    “而且有了官身,还想拼命往上爬,但是越往上,可以争夺的职位就越少。。”

    “但作为百姓可以供养和承当的俸禄,也有限度的。。达到一定限度,国家不堪重负就要出乱子。。”

    “我厚必然彼薄,这是政治资源分配的根本矛盾。。”

    “所以他们不会在乎将士的功名,是如何浴血奋战而来的,他们只会在乎,自己寒窗苦读了十数载,熬资历熬了多少年,却被你这群丘八分薄了门荫。。。”

    “到了我这个位子,固然可以不在乎,但是我手下的将士却不可以不在乎。。。他们的身家和将来,都指望朝廷维系一个赏罚分明的相对公正。。”

    “你老爹作为天子权衡天下,既要不让将士寒心,又要考虑广大臣子的意愿,不至于武人因功骄横专大,所以也很为难才是。。”

    “所以开疆拓土,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更多的土地和产出的进项,可以供养更多的军队,可以产生更多的职位来蓄养人才,可以更多的田土来生养孳息百姓黎庶,为国家缴纳赋税服事徭役,。。”

    “为什么有那么多穷兵黩武,丧身失国的例子,因为他们只是单纯的追逐胜利而已,或者说打胜战后,却没有能拿到足够的战争红利,而让战争本身的动机和初衷变得得不偿失而已。。”

    “朝廷用度不足,就想法子通过战争从外族抢来。。用外族的血泪,给我抄百姓创造活路,来铺就我朝兴盛的大计”

    “说到底,能够抢夺和挤压外族的生存空间,为我朝子民拓展出更多展的余地。。这个王朝当大兴方艾。。”

    当然,有些东西是不能像表面上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说道战争本身,还有一个利益推动的问题。

    作为宿卫宫禁的北军,北衙八军除了兵部支给的俸禄薪饷,因为是拱卫天子的近卫军,所以还从宫内省拿一份内用,天子出行还有仪仗拱卫的差遣钱,冬寒夏暑是加倍的绢米薪碳配用,年节例假都有来自皇帝的加恩和赐食,平时也有上方不定期的赏赐,军官和正常外官一样有职田和公廨田的收益,可以说中外军中优渥第一。

    而作为龙武军出身的将士收入来源就更多了,内部有名目繁多的职级、军种、专长的补贴、日常执事有相应的勤务津贴,战地有战地倍给的特饷,还有战利品和俘虏折价的分成。虽然同为北军,龙武系的待遇和收入远要比别人多出一大块,就算退役还有军屯庄来安置,享受合作社和互济会的补助,因此只要能活下来,做个衣食无忧的富之家是不用愁。

    除了这几个方面,士官和军官还有按照级别可以在,军队关系产业和下线的收益中获利,享受内部低廉的日常物资供应价,配偶可以在军属的产业中做事多拿一份钱,只要象征性的付出,就可以年幼的子女托付给军属保育院,并享受内部的初级教育,就算亲眷家人想经营创业,也有相应的优惠额贷款。

    这部分支出,一部分来自众多直属府兵名下的军屯庄、工场,矿殖,一部分来自剑南会馆、山南会馆、荆南会馆、岭南会馆名下,与军队体系挂钩的诸多关系密切商业组织和行会的分成和定献。通过飞钱票号的运作,以直接到将士个人手中。

    此外,我家名下的领地和产业,还会通过一些内部项目,以实物的形式进行补贴一部分,可以说这支军队是有朝廷、,还有我个人三方一起供养的,因此才保持多个方向局部作战的强大支撑能力。

    试图进入这个利益集团或是托庇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收入多支出也大,本能的也促动这各地轮边的驻军,不断的从战争冲突中寻找更多的商机和进项来源,有时候敌人就是他们最好的财富。这已经演变成一种资本和军队结合的隐性扩张。

    在这支金钱和刀剑结合的庞大怪物面前,就算身为创始者的我,也没有办法让它停下脚步,只能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周密,亲手创立的制度来勒令、约束,控制和引导它前进的方向。

    这次进军青海也有类似的因素,河西道关内的一连串大战不断,几次大会战,差点就把龙武军多年积攒起来的家底贴光,人力物力都到了一个岌岌可危的水平,大量工厂矿山和项目停工的长期间接损失还不计在内,一些账目上的赤字已经退到大后年去了。

    好容易熬过这个坎,只有变本加厉的吧损失拿回来了。

    “青海境内查获的那些行商,已经送过来了。。”

    李益走上前来,低声道

    我哦的一声,对少年雍王道

    “这些人还真够要钱不要命,。。”

    我真不知道说他们是愚蠢还是勇敢,吐蕃与唐都开战这么久了居然还敢滞留在青海,被当做通敌资敌抓来也不能说是无辜的。

    现在吐蕃对外贸易的四大山门,有两个已经落入我的手中,另外四个山口也有一个为游击军所夺取,因为行军度够快,除了上层的头领外,当地那些吐蕃百姓和商人大都没有及时得到消息逃离,因此抄获财货人口牲畜还是颇为可观的。

    于是这么一大票俘虏的处置问题,丢到我的面前,我还没想好怎么处置他们。

    。。。。。。。。。。。。。。

    湟中,青马川,大批迁徙而来的安乐州慕容部的部众,已经曾经名为湟源军的城寨中,城外青马河水两岸落荒的土地,也被从新开垦出来,星星点点的,连靠进山边的砂土,也被用长鬃大牛一遍遍的犁过,掀开夹杂着砾石大块硬邦邦的表层,路出里头深色的沙壤,

    大车拉的牛粪和马尿被倾倒在水槽里,然后被稀释成肥水用漏壶浇洒一道,最后种下却不是惯常的黑麦或是雀麦,豆子或是糜子,赫然是一些圆滚滚的团块和带惠的棒子,这些低地带来做种的土豆和玉米。这也是特殊关系,才从军中争取来的新作物,

    扦插出一个个碗口坑然后,再按照低地军屯庄来农官们的吩咐,将切块泡水出芽的土豆埋进去,翻覆浇水一道就了事。

    更多慕容氏的部众,脸色却是混杂和好奇和期盼之类的表情,大声的议论纷纷。

    “这就是号称有土就能活的土豆?。。”

    “不用多少水也能长的玉米?”

    湟源寨上,几个骑在马上的也在远眺象被划出道道伤痕的大地,和散布在低矮山丘上的牛羊群落。

    “根据战时军管令,河西藩部每十帐出一帐,所部配给牲畜行帐等生计所需物料,随慕容氏戍青海,都护大人能做到这一步,我已经很感激了。不敢在奢求更多了。”

    横山军使慕容武道,他不再是军中的一身披挂,而是像一个牧人一样穿着裘衣,很难想象这就是长安担任宿卫时,意气风的摸样。

    “田土、牛羊、种子、奴户,把慕容家这些年在外经营的一点底子都拿出来。。。还贷好几笔大款子。。。”

    他身边一个带着毛边笠帽女人的声音,赫然是慕容。

    “你倒是破釜沉舟的很。。回到青海就这么要紧么。”

    “十九娘,我已经上表朝廷,请去青海国主号”

    青壮子弟多数从军在外,因此安乐州失陷,慕容氏的老一辈人几乎都丧于吐蕃刀口,这些重新回到青海的慕容氏子弟,都是出奇的年轻。因此这位前安乐州长史慕容顺德之子,也显得老成或者疲态了许多。

    “今后就只有河源郡王家了。。”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你就不怕列祖列宗历代那些老前辈们气的爬出来和你算账。。”

    慕容眯着眼睛,嘴角轻轻挑起一线。

    “你觉得慕容家,现在还有曾受青海国主这个名号的实力么。。或是觉得朝廷会坐视自己的边蕃,重新出现一个与吐蕃相持不下的吐谷浑故国。。”

    慕容武牵动脸皮摊手笑了笑

    “不是自己本事和实力拿到的东西,吐谷浑的荣光,复国大计什么的,终究是前人的夙愿和后人的一腔情愿的迷梦。。”

    “我的打算,还不止这些。。。”

    慕容武面不改色道

    “今后慕容氏将分作上下两家。。大唐亲藩的河源郡王慕容氏和开府的家臣慕容氏”

    “这慕容下家和西北路的营生,就多多仰仗你了。。”

    也算是本家的陪嫁吧,慕容武在心中暗念道。

    虽然这位堂妹自对本家一直有怨念,但是血脉传下来的羁縻,还是让她义无反顾的来了,并付出相当的代价。

    “你到好,嘴皮一张,就把慕容家多年经营马帮、商队,抵店、肆铺的家当,甩出去了。。”

    慕容似乎并不怎么领情。

    “难不成你真想这里重兴家业。。”

    “你觉得如今的慕容家,现在还有能力守住这些么。。”

    慕容武也不生气

    “少不得得借助都护大人的虎皮了。。”

    。。。。。。。。。。。。。。。。。

    “滚开,贱种。。”

    机械的挥舞着马刀和皮鞭,再次将用堵在山道上的流人和乱民驱散后,一干护卫将士都已经麻木不仁,只剩下战士本能保持的警惕。

    除了开头的几天,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气力和功夫去追击这些不开眼的乱民,却也不敢丝毫松懈,落单的后果,就是有十几名善战的卫士,连人带马彻底失踪在道路旁边的山林中。

    队拄着这黑旗子的前哨探马,从山口外折转的露出身影,出安全的信号,大队人马这才簇拥上前去。

    “尊尚,度过了大水,前面就是江川热达孜了。。”

    探马的骑士,沙哑着声音回答道。

    “江川热达孜。。”

    听到这个回报,风尘仆仆满是辛劳颜色的众人,不由自主的稍稍松了口气。‘孜‘,其初为宫殿或城堡之意,这与古时吐蕃的建筑一般建在山头有关。

    既有视野开阔的防御效果,方便管领广大的地域,也建立起高高在上不可动摇的象征。

    江川热达孜也就是王室城堡为核心的直辖领地,想这样的“孜”,在吐蕃尚有数十处,既有为历代大王巡游、逐猎、会盟所需的行宫、庄园,同事也管理和庇翼着广大肥沃的田庄、牧围、山林和为数众多的庶人,同样亦是王室囤积士兵,粮草、兵器的重镇要塞,以应付地方出现的突状况,毕竟吐蕃的历史,就是充斥着历代赞普和大臣们的权力斗争,充满叛乱和阴谋记录的历史。

    到了这里也意味着进入王室的领地,也意味着可以进行较好的修养和补给,不用再在湿冷的帐篷里枕戈待旦,这一路马不停蹄的风餐露宿,哪怕是号称为王前驱的登比隆布,或是赞普铁壁的红牌近卫,也不免露出疲态。

    “附近是强域蕃主卓连氏的土地。。如果能顺利联系上的话,将会是一大助力啊。。”

    吐蕃内副相斯官则,对着队伍中最尊贵也是最年轻的一个人开口道

    本地的蕃主,卓连氏是上传七代的王臣家族,因为参与出兵平定弑杀老王的两大重臣的叛乱,才得到强域之类比邻王家的领地,更一跃成为强域众多就土封臣之的蕃主。哪怕在马向权势最熏天的时期,也坚守着自己的本分和原则,可称得上抵角之臣了。

    吐蕃虽然号称数千里大国,但是其实大部分国土都是气候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或是无人区,吐蕃主要财赋人口的精华,也主要集中在高原西南部以罗些川为中心的广大地域,按照前后左右分为五翼,又称伍茹,‘卫茹‘因处于整个吐蕃疆域之中央,故称‘卫‘。

    五大茹按照方位,即卫茹(中翼)、夭茹(左翼)、叶茹(右翼)、茹拉(分支茹)和苏毗茹(孙波茹)。‘苏毗茹‘,是以苏毗部落为基础整编的军队单位。也是前翼和屏障。‘茹‘是吐蕃军队编制最大的单位。

    介于五茹和六十一东岱之间,又有十八域藩臣,每域由若干大封臣构成,众领拥有各自辖区内的权力。茹、区、东岱,其规模大抵近似与唐的道、州府、县。五茹六十一东岱与其说是行政编制,不如说是军事色彩浓重的战备屯守编制,十八域的王臣、藩属,才是吐蕃治理百姓真正意义上的统治结构。

    这十八个地方势力虽然也属于‘五大茹‘的范围。但其是赞普和众臣等诸君分割一方的十八个行政单位。众领拥有各自辖区内大不等的权力,故称域界。因此它实际上是吐蕃时期的一级行政区域,它低于‘五大茹‘而高于众多“东岱”。

    其中卫茹的乃钦、雪钦两个大“域”,是直属于赞普和众大臣的直辖区,仅因他们的王宫和城堡等在那里,所以也就称为‘势力范围‘,其后的十六个行政区属于各地方使臣的势力范围。在十八个势力范围中,除前两个外的其余十六个行政区划,相当于唐王朝的‘州‘级行政区划。

    每一域,都是众多大封臣领地构成的,多者数十家,少者十数家,按照吐蕃法度,所有的土地都属于赞普所有,这些宗贵封臣不过是世袭的管理者。按照土地的大、人口的多寡,出产的多少,承当贡赋和兵役,并在需要的时候响应赞普的号召,亲自带兵为国家作战。

    相对一路兵荒马乱,王室的领地内宁静的多,到处是参天的巨木和如翠的山峦,江川热达孜行宫是一座修筑在两条河谷之间山丘上的长条城堡,城上插的是代表王权的黑幡和铁枪,然众人多少有些安慰。

    但是城堡山下庄院的大门洞开,满地的垃圾和秽物,看到的只有空荡荡的建筑,连田地之间奴隶娃子的棚窝,也不见一个人影。

    像老鼠一样的轻微的声音,冲进这些荒废不久建筑里抓出几个人来,都是蓬头垢面的奴隶娃子。

    山下的动静,也惊动了山腰上的城堡,有人探头探脑,稀稀拉拉的射来几只箭后,由登比笼布的骑士上前喊话喊了半天,又将镶满玛瑙的大金章告身,绑在箭上射进去后,终于放下了大门的搭板,十几名谨慎和警惕的士兵,簇拥着一个老人迎上前来。

    “臣奴见过尊尚大人。。”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对王家的军队,动用武器。。”

    同行中的理事大相伦力徐,出面呵斥到

    “回贵人的话。。”

    老人战战兢兢的道。

    “北边的孙波茹反了。。。”

    “八牦牛部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抢光了地面上所有的东西,牛羊,财帛,粮食、铁具,连刚抽芽的青苗也没有放过。。”

    “那蔡邦家呢。。”

    “已经没有蔡邦家了。。城达巴蔡,已经是一片废墟。。”

    “那些追随牦牛部的暴民,还冲进上种贵人们的庄地里,吧剩下的男人和女人都带走。。只剩下嗷嗷待哺的老人和孩童。”

    “到处居心叵测的谣言和诅咒,他们甚至说,赞普和大弗卢的贵人们都死在了低地。。吐蕃的百姓已经没有主人了。。”

    老人目光浑浊的囔声道

    “那本地的种巴结(总管)呢。。。”

    理事大相伦力徐不死心的又追问道,这些王室总管,同时也是王室直属军队的统领。

    “还有城中的军队都到哪里去了。。”

    “本茹的噶西嘉尼和那些刺面人(庸奴)也起来作乱。。仲巴大人带兵去征剿,还没有音讯回来”

    “当地的二十六家藩臣呢。。。”

    “十天前卓连藩主和大部分留守的贵人,都赶去罗些川参加会盟。。”

    “会什么盟。。”

    “麻羊来的彭波王,已经罗些川立帐,邀约各地域王臣、城主、守将,前往共商国事。。”

    “彭波王,。。”

    听到这个名字,众人的心里再次蒙上一层阴霭。彭波是一个王,在十四只王中,算是距离王室比较近的宗亲。

    这一路尽是坏消息,

    “立刻准备出,肉干酥油糌粑能带多少。。”

    随着一声令下,这些护卫和士兵再次计费狗跳的忙碌起来。

    。。。。。。。。。。。。。。。。。。

    唐如木桑,站在一群衣裳褴褛的人中,还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他们唯一的共同点都拿着武器,或是削尖的木杆,或是前粗后窄的猎刀,还有几个人拿着士兵用的厚背战剑,但只有唐如木桑身上,有一席锁子甲,他也是这群人的头领。

    他能走到这一步,简直是老天在做弄人,莫名其妙的被裹挟进少王复辟的军队,然后轻易的被镇压,虽然因为工匠的收益,逃过了石滩上被集体斩的命运,但却被刺上努力的印记,成为王室的的下奴。

    本以为一辈子就要沉沦在偏远的不毛之地,谁知道事情又出现了新的转机,先是马向下达举国的征召令,连这些原本要被流放的,被暂时被留在当地为前方输送劳役,然后传来吐蕃在低地战事不利的消息,更多的军队和百姓被集结起来,派遣到前方。他们也被从叶如转移到更加富庶更靠近前方的茹拉充事劳役。

    直到前方零零碎碎的将领和士兵逃回来,关于吐蕃军队在唐国的土地上大败亏输损兵折将的消息,再也无法掩盖,孙波茹的苏毗人乘机作乱,被隔断了前方的消息和交通后,

    吐蕃靠近吐蕃通知核心的茹拉和叶茹境内也生了国人暴动,因为饥荒和过度劳役民力的后遗症,推波助澜的让混乱从吐蕃统治的核心开始爆。

    大批饥肠辘辘的百姓,成群结队冲进那些贵人的田庄领地内,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事物,一些人群被留守的士兵,残酷的镇压并处死在道路旁,但是更多的人洗劫了那些因为主人出征在外,而变得空虚庄园,然后在相互争斗和抢夺中,从乱民变成有组织和武装的暴民,另外一些暂时填报肚子的,则聚居在道路上抢劫过往的行人和难民,客串起临时的盗匪来。

    追随唐如木桑的这一千多人人,就是其中之与别人不同,他的团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吐蕃曾经的佛徒,

    马向灭佛之后,那些摩柯衍那被杀,他们的弟子和信徒也受到株连,直接被贬为奴,分配各地监管劳役,当他攻破某个庄园后,这些人主动加入了他的队伍。

    更让人庆幸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同伴,一个负有相同使命的前佛门弟子。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在暴*的流民中拉起一支队伍,把吐蕃国内搅的越乱越好。

    与那些奴隶和贫民的团伙不同,这些前佛徒中很多是部族出身的青壮,甚至有出身吐蕃王军的前士兵和部族头目。这些人的存在,让他的团体越窑比别人精锐强悍的多,每次总能抢到最多的东西,打破防守严密的庄子,用佛们信仰做号召,通过战利品召集同伴的手段,这只抢掠的范围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壮大。

    他甚至打出了自己护法军的旗号,声称因为马向为的执政贵人,残忍的灭佛行为,触怒了天神,所以给吐蕃不断降下天灾**的惩罚。因此奉神明的旨意,兴起虔诚者的军队,讨伐那些执迷不悟的苯教贵人。

正文 第五百七十二章军纪

    第五百七十二章军纪

    自你离开以后,从此就丢了温柔。

    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听寒风呼啸依旧。

    一眼望不到边,风似刀割我的脸。

    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无言着苍茫的高原。

    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

    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

    爱像风筝断了线,拉不住你许下的诺言。

    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巅温暖的春天,

    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

    爱再难以续情缘,回不到我们的从前。

    “西海情歌。。”

    夏季蝉鸣习习的宫殿之内,皇帝白单手放在案子上,轻轻印着节拍。这是那位大人在西海边新做的词子曲,大抵还没有在当地传唱开来,就已经被快马加鞭的层层转递送到洛阳大内。

    作为统治者的,对臣下监察和刺探手段,自古以来就一直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着,从大汉的“直指绣衣使者”,到乾元朝的赫赫一时的察事厅,泰兴朝后废改旧弊,取缔察事厅,却暗中保留了部分职能和人员,重新建立的五房判事以分其职权,除了直接向皇帝汇报之外,相应的监管权力,也分散到政事堂、枢密院、御史台手中。。

    虽然心底本能的厌恶这些东西,但是身在其位,其实又少不得这些东西,上位者的统治手段,自古就是权谋与胸怀气概,互为阴阳表里的。就如某人所说的,这东西就是一个溺壶,难登大雅之堂,却也少不得。

    但是有一点是赞同的,耳目就是耳目,只要把所见所闻,忠实的反馈给上位者就足够了,不要妄想变成什么爪牙或是,更绝不容许有直接的想法和立场,

    察事厅的教训已经证明,为了省事和便利,让耳目兼同爪牙的后果是,在加强皇权的表皮下迅膨胀的畸形组织,无节制的滥权和破坏朝廷的正常体制,最后居然插手到皇统继立,动宫闱之乱妄图改朝。

    此外,他还保留了群牧监和五坊儿这两条线。群牧监依旧对外分置各地,以朝廷官属的围牧厩场为基础,于军队和地方官府都有一定交集,既有足够的资源,也有一定的武装,定期反馈地方民情和军队动向,只是主管的内官变成内官与内臣协理。

    五坊儿主要对内近畿,以市井民间的角度进行刺察。人员规模大大缩水,清除寄名的亢员和无赖泼皮,以户之家充任眼线,部分宫中大宗旧物的处置,也落在他们头上,作为经费来源。

    每个领军在外的将帅身边,都有若干个相互不知道的汇报渠道。当然,鉴于过去的教训和得失,除了正当的职务和身份外,也只有定期汇报的义务。

    关于臣下们反复暗示强调的朝廷十数万精锐中军,数万边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的不安定因素,至少皇帝能够理解,但也觉得还在可以掌握的范畴之中,在青唐的苦寒之地,裹挟十余万大军自立一方,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

    以那位的个性,不拼命的搜刮和开源,把损失补回来,倒是一件怪事了。

    “羽林、神策军中,有什么反应么。。”

    想到这里,他突然开口对枢密签事乔献德道

    “军中。。军中都在感叹,没能赶上这最后一战”

    乔献德有些讨好的说道

    “错过了这桩大功名。。再等下一遭不知道是何年月了。。”

    听到这个回答,他莞尔一笑忽然觉得,短时间让那位内枢密大人在外,也不是一件坏事。

    自从朝廷的财政逐渐好转,河北边境的安定,关于西北继续用兵的质疑和非议,也日渐高涨。但谁又能明白,这背后皇帝的布局和安排的用心良苦呢。

    就如那人曾说的,有时候臣子功劳大了,也是一件十分让人为难的事情。

    。。。。。。。。。。。。。。

    伏远城,这座位于青海湖西端的青唐第一雄城,在一片烟火和哀鸣之中,迎来它的第三次的浩劫,

    作为青海仅存的吐蕃人聚守的要点之不论男女老幼都拿起了武器,试图抵抗到最后,但是也只是把惨烈的攻城战,拖进了更加惨烈的巷战而已,在开山辟石的火器面前,无论是高耸的土墙还是坚固的石围,都是几声巨响之下的崩口,然后是汹涌而入的屠戮者。

    在夺回昔日吐谷浑王都的巨大诱惑面前,不要说横山军,断水军为的河西蕃军,或是苏毗为的皇协军,或是吐蕃俘虏改造而来的敢死效节军,哪怕是被裹挟而来,往往需要刀枪的驱使才能奋勇向前的本地青海部,也爆出令人意外而难以形容的战斗热忱,或者说是对抢劫和屠戮的热忱。

    因此,踩着脚下的瓦砾,都会觉得软绵绵的,因为那是土地吸饱了鲜血或是人类的肢体被埋在下面。

    此起彼伏人类哀嚎的声音,不是有衣衫不整的女人从坍塌了半截的房屋里跑出来,然后被一群同样衣衫不整的士兵,怒吼或是笑嘻嘻的追逐上,七手八脚的按倒在起,揪着头拖回去。

    “我们不是王师么,严禁惩欲惨暴之举的。。”

    一队刚刚轮换进城维持秩序的学兵队,嗅着空气中的浓重的焦臭和血腥味,领头的学长不由皱起眉头。

    “就算是事眼前,也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你是刚到军中见习的新生吧。。。”

    面对质疑,负责交接的校尉,满不在乎的应声道,他是个孔武有力的大胡子,臂膀上上裹着厚厚的纱布。

    “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可是。。”

    大胡子校尉有些不客气的打断他

    “没有什么可是。。”

    “王师,我们可是大唐的王师,不是吐蕃的王师。。。吐蕃百姓的死活干我们鸟事”

    “他们给大唐纳粮服役了么,对大唐有丝毫的贡献么。。”

    “供养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大唐的子民,,不是这些化外之人,从来没有无辜的敌国百姓,”

    “就算他们没有亲自上战场,正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