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系。

    还有战车的维修,需大量工业标准化生产的零配件和数量技术工人。不然是用一次少一次。而这些人,又需要一个能够扩大传承的教育体系,目不识丁的士兵和能够粗识几百个个常用字,熟记号令操条的士兵相比,在军队的传承建设上,也是天差地别的效果。

    缺少了这些因素,因此哪怕被原样缴获或者购买去,也不过是一个阉割版的乌龟阵,或者半吊子的瘸子。

    说到底,这一切的基础,还是技术和生产力。

    就像售卖给回纥人的那些铁制品,作为生活生产工具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回纥人想吧这些东西重回熔炼,打成兵器,就会觉他们劳心费力得到的只有一堆杯具。

    “你觉得回纥人得到这些东西后,会改变自己的传统去适应和效法么。。”

    “如果他们改变了,他们就已经不是纯粹的草原人,为了追求更好的东西,不得不作出更多的改变。。

    ”

    “如果他们不做任何改变,那得到这些东西,有多少意义么。。。”

    “那这不是有误导之嫌。。。”

    韦皋有些混乱和迷惑的摇摇头。

    “错了,我们是在引导回纥百姓,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秉大人。。。”

    这时,有人上来通报

    “汤水准备好了。。。”

    片刻后,我泡在洗澡桶里惬意的眯着眼睛,这次来回纥我还带来几套简易的抽水系统,只要通过畜力就可以运转,主要为军队汲取水源,经过简单的改造就可以变成淋浴系统,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善于利用水源,是行军在外保持清洁卫生,乃至体能和精神的基本手段,

    营地里挖出水池和水坑,还可以供牲畜饮用和防火。草原人视河流为神圣,平时到没什么,当着成千上万的回纥人,跳进河里污染他们的水源,就未免太打主人的额脸了。

    泡的全身轻松才起来,却听见再次有人传报。

    “西域来的歌舞团?来劳军”

    我愣了下,才想起什么。

    “让她们进来再说。。。”

    “是。。”

    这种和来自西域等地商队一起,游走在草原上的歌舞班子存在,其实不算稀奇,也是商团和护卫漫长的旅途消遣解闷,草原民族很少长久呆在一个地方,因此她们季节性的出现在某个草原的临时集市上,随某个大部落迁徙上一段时间,既有采风表演的性质也有流动娼ji的意味。

    草原地广人稀,平日难得有多少凑到一起的机会,相比中原人,那些部落中上层生活中的娱乐更是少的可怜,因此她们的存在,也多少适应了这种需求,歌舞团里的乐师,也会收集各地的民谣风俗什么的,将这段时间部落经历,编唱成故事传播出去。当然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庇护者,被一些部落杀死或者抓取生儿育女也不稀奇。

    既然是回纥可汗的会盟,聚集了大量草原上的人口,因此也少不了各色前来追逐利益和淘金的人,象这样随着会盟部落过来的队伍,也不止一只,都是。

    随着一队风尘仆仆的女子,鱼贯入了唐人的营地,其中一人被罩起来,秘密送到我的帐中,赫然就是改装后的小慕容。

    翻下外罩的斗篷,露出她穿了一身西域风格的两截式精美舞衣,露出大片的被太阳晒成小麦色,却一点儿不显得粗糙,象羊脂黄玉一般的光润,短短舞裙就像是一条围在腰上的布片,从胯以下就是隐约薄透的彩纱缀成的裙边,根本掩不住大腿到膝盖的美丽风情,金银线的纹绣,象抽象夸张的画风一般,蜿蜒蹒跚在暴凸曲线上,只能遮掩住那小半截的美妙凶器。手臂足腕上套着细碎的小金铃和玉片穿成的镯子,看起来有多了几分西域舞娘的风情。

    “大人看来憋了有些日子。。”

    小慕容抿着性感的唇儿,吃吃笑着,把手慢慢向下摸着一个突起。然后捧着自己的胸口,沉甸甸的压在我的大腿上,向上推了过来,竟然有几分让人窒息的感觉。

    我不由伸手去摸她的湛湛动人的宝贝,却被她一把躲开,象猫儿一样轻巧的倒退了几步。

    “团里可还有几个察事厅专门训练出来的宝贝。。有没兴趣叫她们一起来”

    “你知道我的性子。。。”

    我摇了摇头

    “不管之前如何,只要是我用过的,就不会再容许再接触别人。。”

    “恩,话说回来。。。”

    这一打岔,我的冲动消退了许多。把她拉过抱住,没有多少抗拒的上下其手起来

    “你怎么会在这团里。。。”

    “还要感谢大人的抬爱。。。安乐州的本家,似乎突然现我身上,也有了投注的价值”

    她笑愔愔的说

    “于是家主做主,那些老头子也给了我不少嫁妆。。。”

    “这只歌舞团,也不是是其中一二而已。。。”

    “顺便他们还托我带来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

    我顿了一下,又继续。

    “吐蕃已经布金鹘箭令,调回了驻扎在附庸各国的人马。。。”

    她被我摸得媚眼如丝,声音颤颤的说。

    “哦,这可是个重要消息。。。”

    要说对吐蕃最上心的,除了大唐的君臣,就是位于安乐州的吐谷浑慕容遗族。能够容许他们想于滇国一样,保留主角的王号、部众和武装,以及相对的自治权,就是为了作为大唐的预警和缓冲。

    “难道马向想一口气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么。。”

    我想了想又道,顺手将她的胸围释放出来,用手掂量着分量。

    “那慕容家想要什么。。。”

    “那些人只是托我问大人一声,奴刺部覆灭后,他们的草场是做如何处置的。。。”

    奴刺部,我顿时明白了。奴刺部虽然覆灭,但是牵连数十个部落、他们留下的草场土地,除了少量可以经营的据点,其他都是大片只长草的荒地。

    “明白了,我可以让安乐州迁人过来,”

    我捻了捻突起的触点,让她娇吁吁的翻了个白眼。

    “不过只限两千户,而且族长由你指定好了。。。”

    “好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该办正事了,不然大人要生气了。。”

    小慕容如释重负的换了个表情,吃吃笑了起来,却起身将脱出胸口的舞衣重新穿好,用一根手指按住我的疑惑。

    “还是给大人看看我新学的天竺舞罢。。。”

    她突然用摆出一个曼妙的姿势,看起来如飞天神女一般的庄严肃穆,却又有一种无法遏制探究的**。

    “据说出自天竺某本圣典的诸色妙相。。。哦”

    随着她手中金铃一抖,我的身体某个部位也随之一动,有一种东西从灵魂深处燃烧起来。。。。。。

    最后,我只知记得她在我身上跳舞的模样,似乎连魂儿都要被吸出来了。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天色黑。却听说回纥王帐的人已经来问候了数次。

    却是回纥可敦(皇后)以询问国丈的消息为由,特地单独招宴大唐来使。

    可敦会宴的偏帐,虽然没有可汗的那么大,却也容得下上百人的会宴,各种陈设也主要以熟悉的绸、瓷为主,看起来精巧华美的多

    头顶月牙髻,将一个日纹金盘缠裹在其中,诸色表里曳地绸袍,这是回纥可敦的打扮,她就是云阳县主仆固氏,可汗后宫的女主人,有一种英姿飒爽的美丽,仅有的陪臣,只有仆固怀恩的族弟,现任仆固部的王帐官,仆固达干,也站在一旁会客。

    怀里抱着她最小的孩子,接受了朝廷册封新安公主,以及赏赐的大量丝织品、金银器皿和奴仆。讨论了一些故乡情形,仆固怀恩的现状

    等到用蜜酱和香料新烤的天鹅端上来,仆固可敦也开口正题。

    “可汗常言,回合与大唐,自古亲善,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

    这话说的是很好听。。

    “这次请大人来,还有一事相求。。。”

    “哦。。”

    “世人对圣教,颇有误解。。。”

    仆固可敦

    “圣教?。。。”

    我愣了一下

    她似乎看出我的惊讶,笑笑解释道

    “妾身未嫁前,也曾经是圣教的苏耶尔。。。”

    我很惊讶,这摩尼教果然不可小觑,不声不响的信徒都展到仆固怀恩家去了。

    苏耶尔就是摩尼教的圣女候补之类的,在经师中属于高层人员,虽然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圣女这个概念,但事实上象景教、沃教、摩尼教,甚至是早期的佛门,这类西域舶来的宗教,为了打开局面,降低本土人士的抵触和戒惧,会先用一些女性作为传教的突破口,再通过她们去影响别人,其中一些特别出色的女性,会成为教门刻意扶持的形象代言人,行走各方,讲解教义,扶危济困,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名气,扩大教派的影响。

    把她们称为圣女,也不稀奇。

    “请恕我直言,摩尼教不容于中土,并非偶然。。。”

    “于公说来,这教祖摩尼,僭称佛陀、天主、之后的圣人,这是各大宗门都无法容许的。。。”

    “于私说白了,摩尼教对我有什么用处。。。”

    我摊摊手,现在在我手下混饭吃的什么人都有,佛门,道宗、景教、拜火教,还有希伯来人。

    “多弄一个教门平白分好处么。”

    我故作宿醉微醒,醉眼朦胧的说

    “摩尼教可是开元天子布的教禁,只许胡人自祭。。。”

    “哪怕是其他那些夷教,自立自足自养,宣誓遵守大唐的律令,拥护朝廷的治理,尊重唐人的风俗和传统。。。”

    “这是起码的教条。。。”

    。。。。。。。。。。。。。。。。

    王庭的另一处,回纥的大亦斤之一,郭卓底里也在为唐人的到来烦恼。

    在回纥那些贵姓中,算是德高望重,又比较倾向大唐的人物,不过他这种倾向,却不是简单的个人感情上,虽然他曾作为前代质子的陪臣,在长安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所见到的强盛和繁华,的确也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但是,对这些草原部众来说,唐人那种所谓夷夏之类的民族归属感,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部,郭卓部臣服突厥的时候他们就是突厥人,臣服薛延陀时,他们就是铁勒人,随着回纥强盛起来,他们就是不折不扣的回纥人。,

    只是出于简单的生存则学,附从强者而已,然后借助攀附强者所获得力量,不断壮大自己,或许有一天会变成别人攀附的强者。

    他的倾向性,也不过是来自相对那些动不动把突厥、薛延陀时代的荣光,挂在嘴巴上的年轻贵人们,更加理智和现实而已,

    自大唐建立以来,作为大唐长期并相对稳定的藩属,回纥人付出了很多,但也得到了更多,就是依靠不断的与大唐结好,打击那些草原上的霸主,回纥才能在几次被征服有几次自立,逐渐强大起来的。

    回纥的强大确需要无数的资源,但是在大唐这只庞然大物,没有露出要咽下最后一口气的迹象前,任何过于刺激和触怒的行为,都有得不偿失的风险,

    自以为不可一世的突厥人,以城下之盟逼迫虚弱的新王朝称臣纳贡,结果呢,不出数十年,东西突厥就变成了历史名词,那位订立盟约的可汗,也变成陪站在唐人皇帝陵墓前耻辱的俘虏,

    最近的例子是数年前,同罗人和阿思布家族的悲剧,已经敲响了警钟,从这点,他也是回纥贵姓保守派中,最稳健派的那类人。

    毕竟,

    南下的土地虽然富饶,但却不是适合放羊牧马的地方,北塞的草原,也不适合耕作生产,为了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可以去抢,但是为此长期占据,就是一个灾难。

    那些唐人的生活,会迅服侍和消磨掉,草原健儿的勇气和精神,甚至忘却了祖先的荣光,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那些被讥笑为大唐第一走狗的阿史那氏王姓的后裔,这些头狼的后裔,已经堕落成只会向陌生人毗牙的家犬。

    他也不止一次看到那些同为草原的不足贵姓,在唐人创造的繁华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也忘却了自己的部众和使命,为了更多的权利富贵,为了更好生活和享受,对大唐的君臣底下高傲的头颅,返身凶狠撕咬那些同族,从这一点来说,仆固部的那个重视自己军人身份,更甚于部落职责的领仆固怀恩,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从这方面说,他又是个固守传统的保守派。

    既然抢劫的风险太大,那在互利保障下相对平等交易,也不是不可以的选择。相对草原有更丰富的物产和选择,这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

    类似的想法,在其他人中多少有一些。因此对这次大唐的来使,从满了好奇和探究的心态。因此他也成为这次临时会议的召集人。

    草原上的血缘关系及其混乱,常常我抢你的妻子,你抢我的妹妹,两个世仇部落,也是同样的血亲。郭卓底里出身的卓罗罗部,就是这么一个产物,几乎与附近的大多数部落都有亲缘关系。

    因此,他既是卓罗罗部的领,也是远近十几部的大亦斤,亦斤者,裁断者的意思,虽然是可汗任命,但是要想让这些桀骜不驯的部落信服,不但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段,必须拥有相当崇高的人望和资历。

    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在场和担保,某些相互恩怨纠结的部落,死也不会踏入对方箭射的距离之内。

    隔着厚厚的皮帐,就听见一片乱哄哄的声音。

    “可敦正在会见那些唐人。。。”

    “那有如何。。。。”

    “这些唐人可是个大变数。。。”

    “仆固部已经全面倒向唐人,不过分成云中、金微、松漠三部,尚且自顾无暇。。。”

    “倒是那位唐人大臣,带了这么多人马来会盟,可汗也居然准许他入境。。。简直是居心叵测”

    “上次叶护之乱,我们在王庭的人,折损不小,以至于各部都没能及时反应过来。。。。若不是如此怎么会有移地健的机会。。。。。”

    “他居然还想把摩尼法定位国教,让大云光明法和沃法、长生天法进行辩法。。。这是想断我们的根子么”

    “据说唐人的枢密来草原上,带了大量的火器。。。还有上千名各色匠人啊。。”

    “这位天朝大人,似乎来者不善啊。。。这些天怎么试探,都没探出他们的底子。。。。”

    七嘴八舌的声音,随着他掀起的帘门,闹哄哄的一涌而出。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 ……》

正文 四百九十章 积蓄

    (手机访问    别宴回来的时候。(翰林全文字小说我心中还在存想。

    此时的摩尼教还只是一个外来色彩浓重,的夷教,象佛门一样,有所谓的三印十诫的教条。

    口印即不妄语等戒律,手印即不杀生等戒律,胸印即不奸yin等戒律。十戒为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奸yin,不偷盗,不欺诈,不行巫术,不二见(怀疑宗教),不怠惰等。

    在回纥也只有一些耨沙,也称为“一切净信听者”(俗信者),乃是最底层的信徒。大部分教义,也主张节欲,安于清贫,忍耐痛苦,守望互助等。带有穷人互助组织的色彩。与佛门的节欲戒忍,有共通之处。

    要说真正开始走上歧路,还是三武一宗的法难,武宗灭佛之后,以传统士大夫为背景的道门得势后,虽然没能把夷教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佛门给灭绝掉,但是却殃及池鱼,把景教、沃教、摩尼教这些外来的新生宗教,给扫荡掉。

    摩尼教也是由此转入地下,为了生存与本土神话合流,吸收乡野愚民巫祀yin祝的手段,变成一个漫天神佛无所不包的泛信教门。

    不过大凡邪教横行之世,基本都是社会矛盾激烈,人心动荡,精神缺失的特殊年代,残酷的现实,让普通百姓,没有可以寄托的心灵家园,于是才有这些邪门歪道乘虚而入,形成大势的机会。如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南北朝的五斗米道,北宋末年的明教方腊,元末清初的白莲教、天理教,清末的太平天国拜上帝会。

    如果是太平盛世,这些邪教的能量也相当有限,不过是骗财骗色,糊弄愚民的勾当。只要暴力机器一声令下,顿时烟消云散。只有在百姓生活在生身火热中,对官府彻底失望,才是邪教自生做大的最合适土壤。流毒与世的邪教并不可怕,通过统治者的缺失,扎根人心的邪教,才是最可怕的破坏者。

    就如隋唐盛世,很难形成像样规模的邪教,因为相对富足的生活,安定的环境,以及开放的精神,乃至身为汉人的民族自豪感,自然而然成为抵御歪理邪说的屏障。

    不过对我来说,这些东西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让我举棋不定的,最后仆固可敦给我透露的一个消息,这些年随着大量栗末人进入回纥,一直有人试图在回纥的部落中传播大食教,在乌古斯人中已经长生了一些影响。。这就足够了,虽然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渠道得知我对大食教的态度。但是有些东西的立场,基本没有什么好妥协的。

    回纥早年信的是草原萨满教,一种认为万物有灵的原始自然崇拜。不过撒满叫本身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宗教体系,也没有具体的教义,只有一个大致共同的崇拜对象,各部落根据居住环境的轨仪和风俗也不尽相同,基本是各自为政,因此随着回纥势力的扩大,逐渐被其他宗教所渗透,象靠近西域的一些部落,近水楼台的接受佛教信仰,拜火教教东传,成为突厥上层的信仰后,又有接受拜火教的,也有随着弗林(东罗马)学者和商人的常驻,而接受景教的。。。

    而留在回纥王庭里供奉长生天的那些祭祀和长老,与其说是宗教人士,不如说是部落轨仪和风俗的传承者。

    相比沃教、景教、佛教那些动辄成百上千年,积累下来的基础、资源和理论体系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无意要根基浅薄的多,比它更年轻的,只有两百多年前穆罕默德创造的伊斯兰教。但是相比伊斯兰教,摩尼教在中国历史上的种种恶名,就简直纯洁的像个婴儿。

    至少在伊斯兰教之前,没有这一种宗教会把杀戮和征服直接写在教义里,多少还要假惺惺的披上一层拯救、赎罪之类的遮羞布。这是一种诞生在沙漠的极端恶劣环境中,提倡杀掠来维持自己生存展的宗教。因此在他们名为生存的教义面前,各种古老宗教都不得不纷纷败退。

    历史上摩尼教虽然很早就传入中土,但是正式建立寺院公开活动却很晚,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在长安、洛阳建立寺院的要求。还是由入唐作战的回纥人提出来的,只要我放任不管,按照往常的惯例,为了笼络回纥,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

    第二天,我换了装束在前呼后拥的簇拥下,在普通回纥人自组成的临时市场里瞎逛。

    人很多,范围也很大,不过简而概之就是,脏乱差三个字,肮脏的泥地上铺块皮子就算是一个摊位,立个四面通风的小帐就算是店铺,所谓的酒肆,就是两三根杠子支起的凉棚下,一群人坐在脏兮兮的毡毯上,直接用皮囊喝酒,喝的醉醺醺,把啃得狼藉的骨头,到处乱丢。。。

    时不时还有人一言不合打起架,然后围上一群吆喝叫喊的酱油众,然后很容易因为看的过于投入而被波及,如入过程空中飞人。砸倒若干摊位,被摊主饱以老拳,很快演变成一场混战,然后在维持秩序的士兵驱赶下,一哄而散。

    “他们是苏夷部的族人。。据说祖上是北海牧羊的汉家天子使苏武的后裔。。”

    今天陪同我的人,已经换成了来自王帐的仆固达干,他指着一叠雪白的绒毯介绍道

    我嘿然,无独有偶啊,游牧民族也有喜欢攀附祖宗的,还傍的是汉朝的名人。前有李陵,后有是苏武。这算不算是汉朝价值观,文化输出的一种成果。

    “。。。最擅长的是织绒,苏夷绒柔至绵密,可是享誉一方的珍品。。。”

    草原虽然贫瘠,物产不丰,但相对回纥这么大个国家,除了传统的羊马牲畜外,还是有一些玉料、金沙、皮草什么的特色产出。很快那些随从的手中,就抱上一堆淘来的货物,其中水青油亮的老狼皮,也有青白皮的仔玉原矿,大大小的玛瑙卵石,火红的狐尾围脖什么的。

    在这里最常见是满地叫卖的牛马牲畜和皮货毛毡,最受欢迎的是各式金属器皿夹杂着部分来自西域风格的金银器,最热闹的是酒肆和叮叮当当忙个不停铁器作坊,还有一串串用绳子套住手脚,供人评头论足的奴隶。

    草原上也有人市,大都是部落战争中的失败者,也有过不下去自己卖身的牧人,只要草原上的纷争和灾害不止,这些东西就永远没法绝迹,当然最好卖的还是女人和工匠。前者可以生育人口,后者可以创造财富。不过质量好的就很稀少了。

    作为可汗的驻地就更不缺少这东西了,甚至还有少量罕见的西域奴,

    “他们是什么人。。。”

    我指着一些,正在牛羊的粪堆劳作,看起来相当精壮的人。(翰林全文字小说    “这些贱奴是不卖的。。。”

    “为什么。。。”

    “他们都是当日老汗的帐中当值鹘卫,按理应该殉死的,但是新汗开恩,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在这里劳役致死。,以赎其国。。”

    迎接酒宴上,老汗身体不适,提前退席,随后被王子叶护的贴身卫士所刺杀,凶手数人当场被擒,另一位王子以复仇为名。策动左护军,当场攻杀宴席上的叶护等人,大索亲贵,拷问凌逼,死者累累。

    以至于逃出来的各部领,在很短的时间内召集部众,公推另立老汗次子移地健,重新杀入王庭,才有了现在这位牟羽可汗。

    我轻轻摇摇头,随即又看见大饼脸塌鼻子的矮个子,穿了一身袍子混杂在叫卖的人群中很显眼。

    “他是新罗人。。。叫郑大世,出身拱卫新罗王家的黄狮子队”

    仆固达干撇了一眼道

    “当年的渤海龙泉京马球赛,输给了宿敌倭国,而新罗王金成庆颜面无光,那些球手全部被流放全罗道去挖矿。。。他逃了出来,跑到草原来避祸,最终投奔了回纥”

    “难道来回纥就不挖矿么。。。”

    “如果他输了,我们可没有矿给他挖,我们会把他拖到马后朝着太阳的方向,一路拖着暴晒到死。。。”

    我嘿然。

    其中夹杂着几个衣不蔽体的白皮肤胡姬,在此起彼伏的哄笑声中,麻木的扭动着身体,不由我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

    “尊贵的唐使大人,她们是刚刚从西边拔那汗那儿,给贩过来的,据说那儿来了个不得了的豪商。。。”

    正在拍卖的商人,似乎认出我的身份,突然屈身小跑着凑了过来。

    “唐使大人。。”

    听到这个字眼,原本围着轰然吼叫,衣袍华美的人群,顿时散了开来。

    他们看我的表情有些奇怪,熟悉,亲切,敬畏,还有难以察觉的提防和抗拒什么的,一些人还有些类似闻风色变,一下子退得远远的举动。

    “他们这么表情是什么意思。。。我有那么而可怕么”

    我摸摸脸转头问随行的杜佑。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匍匐在你面前的痛哭声。。。。”

    他低声道。

    “嚒。。。”

    “这是大人你前天喝醉时,对他们说的。。。人生极大最得意的事情啊”

    我暴汗、瀑布汗、成吉思汗,果然是莫装13啊,一装就被雷劈啊。

    “你是栗末人。。。”

    我皱着眉头打断拍卖商人的喋喋不休。

    回纥汗国虽然是由游牧部落联盟组成的国家,但是因为某些缘故,其中还是混杂着形形色色的其他地域的人种。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来自中亚的栗末人,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主要从事商业,某些商人干脆和部落一起迁徙,沿途进行贸易,为各大草原势力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关系和资源,也相当可观,某些实力强大的栗末人,可以作为中间人,调停部落间的纷争,或是成为连接数十个部落贸易的经济纽带,乃至依靠自己的贡献,直接在王庭中任官,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某些人,作为可汗的税官已经是好几代了,据说摩尼教,就是他们从河中带回来的,

    因为这些年,他们与全力开拓商路的唐人商团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关系相当微妙。安史之乱后,大唐很多地方掀起了排胡的风潮,而与安禄山为同族的栗末人正是当其冲,因此许多栗末人为了自保,纷纷找门路托庇于权贵,或是改姓改籍努力改头换面变成汉人,还有一些,则通过草原上同族的关系,获得回纥人的身份。

    但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天生的商业民族,无论受到何种打击,无论变幻何多种身份,追逐利益的本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像我手下就有不少出自康、何、安三姓的栗末人,作为我庞大家业的分支,天南地北的到处奔走。无论是戈壁大漠草原冻土雪山高原,都有他们的行迹。

    但是他们各自有代表不同部落背景的利益,唐人重视开拓商路,对他们亦是各有利弊,多了许多竞争对手,同时市场和商路规模也增加了。但既然他们无法与唐朝官府主导的国家贸易这个庞然大物对抗,那就有目的的合作,利用自身优势,稍稍分一杯羹,也是一种选择。

    因此,虽然按照最短距离的商路,需要从回纥借道过境,但是具体从哪个部落的领地上通行,并且如何保证这跳线路上的利益,不受那些流动性很大的部落迁徙所影响。。。就值得详细的讲究和商榷的。

    有些部落打得到好处,肯定有另外一些得不到好处的部落会眼红,游牧民族又是定期迁徙的。。。。

    他们就相当与回纥王庭内部权贵关系密切的利益游说团,既能够拉近关系,反之也能够推波助澜。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后,这些栗末人就为了更大的利益,多次鼓动过回纥南下,抢劫腹地空虚的唐朝州县,而长期对唐朝强买强卖,一匹马换四十绢的暴利贸易,也大都操持在他们手中。

    但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