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猫疲)-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新钱监也象征性的拉拢收买了几个工匠中的领头人物,好为自家生财有方,但其他人的境遇,反而在层层上下其手的苛拿卡要之下,变得更加糟糕了。毕竟身为司农少卿杜鸿渐,或许只是为自家的派系,把持住一个好位置,而孙钱监虽然捞钱,但是也多少想做点绩务,为自己的靠山捞点分,但是不代表底下的人也能这么想。自古很多上位者的意图,就在底下人层层的上行下效中被扭曲到一个难以接受的程度。
结果本来钱监大半的熟练工匠都已经跟军队走了,原本安家在地方犹豫不想走的,也终于认清现实,不得不找老关系,另奔前程去了。弄到最后,钱监里居然找不到一个资深的匠师,只能靠那些年轻的匠人学徒勉强凑合,开炉冶炼铸钱本来就是个精细的技术活,为了赶任务靠行政强令赶鸭子上阵,一直事故连连,还死了几个人,抚恤没有多少,还想被隐没过去,这下剩余的匠人不干了,闹腾起来。
本来这些匠人闹事也没什么,在古代社会只要主官手段够狠,背后靠山够硬,就可以压制下去,但他们多少还有龙武军内的其他关系,再加上他们与商州地方关系密切,这盖子就捂不住了,对龙武军来说,虽然钱监是交出去了,但不妨碍给对方找点麻烦,看点笑话。
于是一幕工匠家眷抬尸闹官的好戏开始上演了,孙钱监请地方团练镇压,地方团练以在外地操练为名,迟迟不出现,然后孙钱监还有些能量,马上跨州去借蓝田大营的驻军偷偷调了个团来弹压,结果在武关被商州义勇拦住,这官司直接被商州刺史捅到御前。
于是被连窝端的汇源监,就变成官营的一大反面典型,许多心思活泛,以为自己只要本分做事,凭自己学到的手艺在哪里都能混的年轻人,也终于认清楚了体制内体制外的现实差距,老实了下来,对外界的诱惑不再怎么热心。
。。。。。。。。。。。。。。。。。。。。。。。。。。。。。。。。。
海流拍案,白沫当空,万安州,现在南海附近最大的黑市,地下世界和灰色区域讨生活的人们,乐土和天堂,彻夜不眠的灯火和寻欢作乐的人群,一天到晚十二个时辰不歇业的大小海市,和穿流不息出入港口的船只。让这里继广州的灯海奇市夜景之外,被称为灯海新市。
水力打更的自转自鸣灯塔楼座下,贴满了各种来自南海会社下属机构,稀奇古怪任务的告示,既有官家布的探索、开拓、贩运、清理,捕奴、求购、攻占、追杀、消息之类的灰色任务,也有私人针对性的悬红。
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伤痕累累的船只,满载着整船还没洗干净血腥味的货物进港,拿着变价来的金银钱,吃喝嫖赌声色犬马狂欢作乐的挥霍上十天白个月,再用修膳一新的海船,载着满满的食粮饮水武器,和招募来补充的亡命之徒,重新出海讨生活。
从另一方面说,这里经营的规模,或许比不上老字号的千年海埠广州,或是后来居上盛极一时的琼州市,但货物种类甚至要它们更加种类繁多,
南海府辖区内特产的铁器、白盐、砂糖、牛、驴、羊、猪、皮毛、鲸肉、稻米、棉球、干果、南海诸国出产的金、银、铜、玉石、宝石、药材、香料、胡椒、琥珀、麻布、棉花、锡、铅、煤等,广州出口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纸张等传统唐货、乃至来自天竺、安息、大食,甚至是遥远的大秦,极远的昆仑列国的珍宝海货,在这里也能找到踪迹。
还有一些显然是违禁品的经营,整箱整筐的兵器,就这么光天化日的摆在高升的日头下,被擦拭打磨的闪闪光。而站在咫尺望楼上巡视的,穿藤甲跨弩弓蹬胶靴的巡检海战队,却是熟视无睹的模样。
“五百件白锭横刀,三百只曷铁枪头。。都是南海造”
“弩没有,不过有的是军中淘汰的木弓和角弓。。。可是八成新的军品啊”
“甲只有二十领山纹。。。。都是安东那边换下来的旧货,不过已经修补过了,量身改造的花费不就算了。。。”
“按照你的消费积分累加,可以附送刀枪潮护油一坛,及白药十五人份。。。。”
“就没有剑南货么。。。”
“剑南货可是军供的,顺带产些民用的货色,也被北边给抢光了,你的信用等级还差的老远,反正南海工房里也有大量剑南十七场退下来的老匠师,品质差不远的。。。”
海南依靠露天搞品质铁矿,和来自交州优质无烟煤,现在变成南海最大的铁制品冶炼和集散地,崖州铁的名气,甚至取代了天竺钢的传统地位。向东一直卖到了登州,向西卖到了狮子国,迦淩国。。顺带的,也变成南海最大的幕后军火和战争贩子批上家。
不过既然是南海造,依靠南海府名下的矿业,讨营生的大小工坊无数,数量虽然极大,但是品质也不,参差不齐,象南海府治所崖州,南海巡检治所琼州,当然是头一等,其中又分为官办和民铸。
官办的当然是最好的,但某些大工坊虽然是民铸的,但是偶尔也承接官方外包的任务,品质与官方的无异,然后是那些中小作坊,因为有高品质原料的渠道,比如能弄到一些流出的精铁锭,虽然品质不太稳定,但是偶尔还是能出一些精品的,然后才是那些外州的工坊。。。。层层下来,象广南的雷州、桂州等地,也拿本地产品的自称南海造的,不过品质就要看人品了。
“这不是为难么。。。”
“那些土人太麻烦了,啥也杀不光,不知道什么旮旯角里又给你腾出一群。。。”
“没办法,最近好多大点的船帮船团,都跑到小昆仑海更远的地方去讨生活了。。。”
“自从赤虎、阿菩、十四郎那些个称雄海上的大把头,在南天竺占地开国后,。。婆罗洲到狮子国这一线,贩奴开荒的人手一下变的紧缺起来,”
“这些虎国、菩国什么的,虽说是大不过一城一地,户口不过数千,万把的小地方,但也好歹是个可以传给子顿的基业啊。。。”
“现在,连那些海路庄子里的土生唐人青壮,都被招募了许多去西进了。。。现在巴打丹到狮子港、佛庄的田地、果园、蔗场里,都是些倭人、新罗人在监工那些土人,”
“这么兴师动众,难道是要对注撵国下手,。。。。”
“说什么笑话,注撵国年前就已经向朝廷请藩了,开放国内自由往来经营,要动用这么多人手的,当然是更西边的地方,据说南海府的飞鱼船队,在安息人的地盘边上,有些麻烦。。。”
“哪个飞鱼船队。。。”
“听说是地字号的。。。。”
顿时一片失声。
南海特产的飞鱼船,虽然载重比不上那些动则三千料、五千料的传统海船,却以操纵灵活简便,度著称,只要十几个人,就可以把船操的飞跑,因此是那些吃海上刀口饭的汉子们,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哪怕是民售的简易版,也是要凭在南海社内部的贡献信用等级,才能有限提供的抢手货。
而且作为一千料以上飞鱼船,是绝对不对外售卖的,这些大型的飞鱼船工艺难度更大,材料要求更复杂,造价更高昂,按照用途分为天地玄黄各级,十数支巡海船团,配备和搭载也有所不同。
黄字号的主要是探险和开拓船,在若干的大型传统唐船,中搭配一两只飞鱼快船,作为探索前哨和警戒;玄字号的主要是大型运输和迁徙船团,配备三到五只飞鱼船,为武装护卫;地字号的则是典型的武装巡游船团,搭载足够的食量饮水可以在海上漂泊数月,甚至还有攻坚用的弩炮火器,以及船属的海战队;还有神龙见不见尾的天字号,据说其中还有三千料的飞鱼船为舰,但一直没有人见过真面目。。。
这还不算那些跑长短海贸的,载人客的定期航线的中小型飞鱼船。。。。如果他们遇到麻烦,这么麻烦,绝对不小的。
(小 说章节内容结束 ……》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三章 四 T
正文 第四百六十四章 捡括与悟空
(手机访问 第四百六十四章捡括与悟空
空置的东宫。(翰林全文字小说熟悉的景物,满庭的草木霜斑,泰兴天子轻衣简冠,静静的坐在当庭中,脸上有些疲惫又有些兴许之类的颜色,即位没有多久,很短的时间,就让他变成深沉厚重起来。
在他面前站着一个人,却是曾经的大内供奉,现任詹事府丞木野狐。
“朗月,李逆还没找到么。。。”
他看着这位和闻季,一内一外,掌握着天子身边重组后的眼线和爪牙的人,仍然有些复杂的感触。
作为多年暗中辅佐的回报,他却敬谢了出来做官,而是领了詹事府这样的闲职,继续退居幕后挥自己的作用。
“臣下无能。。。”
木野狐低头道
“算了,要收拢那些残局,也难为你了。。。”
皇帝小白当然知道御下的张弛之道。
“不过是一些丧家犬尔,只是在朕的手底,就这么消匿无踪了。朕还有些不甘心而已。。。”
木野狐又递上一张薄纸
“稻麦、布帛、耕牛,农具。。。”
小白扫了眼,楞了一下。
“都是城中的淮扬、登莱、明泉会馆。。。自愿为朝廷筹办的?”
“他们想要什么。。。在商言利”
小白嘴角勾起一线玩味的笑容。
“请求朝廷缓办官椎三年。。。”
“他们还真是消息灵通啊。。”
小白不可置否的点点头,木野狐却忽然觉得,这才或许是这位陛下真正的目地吧。
“北运一百三十一万石啊。。。老大。。。恩容若,可又给我一个意外的惊喜的”
他又看了眼纸上,笑了起来。手中多了这些许的钱粮物资,朝廷的政令和权威,才能更好的施行。
“这多出来的数目,据说乃是广州那些海商自愿效纳。。。”
木野狐笑笑道。
“无怪先朝那些逆臣,处心积虑阴图毁之,侵夺其产了,据说好抵朝廷十数年之赋。。。”
“你这是在试探朕么。。”
小白突然盯住这位臣僚,天子喜怒无形的威仪,却在这一刻流露出来,仿若置身洋流暴风之中,然人有些举而无措。然后才缓色下来。
“天子既富有四海,却不至于还要打臣下身家的主意。。”
“他虽然善敛财,却不是盘剥百姓,贪墨国库而来的。。。别人可没这个本事啊”
“再说,海上之利,固然能使人一夜暴富,但是风浪倾覆之险,也是动则许多家破人亡的前例,朕可不会去做着杀鸡取卵的勾当。。。”
。。。。。。。。。。。。。。。。。。。。。。
悟空来了,
我愣了一些,有一种荒谬的感觉。小说里的人物。在现实中还真的就活生生的存在我的眼前。
“是啊,大人,您不是一直让我们寻找一个熟悉五方天竺的人,最好是僧人之类。。。”
掌书记杜佑不明里就,小心看着我脸色,说道
“他是青莲居士,特地推荐回来的。(翰林全文字小说有什么不妥么”
“恩你继续。。。”
我很快调整过情绪来,对他挥了挥手
“这位悟空大师,俗姓车名奉朝,法号法界,原藉系京兆云阳人(今陕西泾阳县西北)。。。。。”
原来,按照他的说法,这位悟空和尚也是个奇人,其祖上为魏拓拔氏贵姓分支的余裔之一。原本是本朝一名下级军官。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奉旨随中使张韬光等四十人出使罽宾(现在阿富汗喀布尔河北卡菲里斯坦)。当他完成了出使任务后,因身患重病,不能随使团回国,遂留居于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地区)。
他在病中愿“如得病愈,愿落为僧”,病愈后为实现其诺言,遂在健陀罗拜那烂陀寺出身的三藏法师。舍利越魔为师,正式剃度为僧,取法号达摩驮都(意为法界),时年方二十七岁,不久即遍游北天竺、中天竺(即古印度国)等地,访佛求道,学习梵文(即古印度文)。
用后世的话说,这位悟空和尚,是继玄奘之后在印度、西域乃至中国都广有声誉与影响的一位唐朝和尚、旅行家、翻译家云云
由于他离国日久,再三提出回国,他的师父哀怜其心,准其所求,在临行时送给他三部梵本佛经、一枚牙舍利,取道葱岭(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经瓦谷罕地进入西域,与当地译出了《十力经》一卷,声明远扬,后来转赴北庭都护府讲经传法。正巧在疏勒故地迦师佶黎城**,与巡游西域的李酒鬼一众人相遇,颇有些相见恨晚相谈甚欢,遂被荐回国效力。
“那他本人的意愿又是如何。。。”
“据说这位大师,行游西域间,见大食势大,夷教东渐,屡屡毁弃佛寺,颇有些忧心。。。大人有意护法,正是求之不得。。。”
“这就是所著《悟空入竺记》的样书。。。据说是他以先人玄奘三藏为偶像,遍访天竺列国,所作的游记,青莲居士特地举荐入绝域风物录。。。”
“这是今天藩供的名录。。”
正在说话间。已经出任礼部主客司郎中的岑参,也送来他职分内的东西。
唐朝对周边关系有入蕃与绝域之分,把中原以外地区为蕃部与绝域。所谓入藩,就是可以入朝为藩的地邻之国,《新唐书。西域传》载:“东至高句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靺鞨,并为入番,以外为绝域。”唐太宗曾有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因此,本朝对抵接的入藩,采取威服侵并的手段,扩大版图和影响。而对绝域之国,主要采取了互通友好的手段。因此随着本朝历代天子的作为,入蕃与绝域的范围,也在展着伸缩变化。
凡是对唐朝有朝贡关系的部族或国家.都被给12枚雌鱼符,上面刻有蕃国的名字。该国使节来朝,必须携带鱼符,正月来朝,带第一枚,二月带第二枚。依次类推。唐朝内部另有雄鱼符12,以相勘合。使者进京,有典客署安排馆舍与资粮供给。
蕃国进贡给朝廷的物品,入境时州县要具箱封印送京,具名数报于鸿胪寺。寺司验收后知会少府监及市司,由他们聘请“识物人”(专家)辨别物品,是否值得奏送朝廷,并确定其价格,以便作为出售或朝廷回赠的参考。使者回蕃,皇帝赐物于朝堂,也由典客佐其受领。并教其拜谢的礼节。
安息亡国后,大食也从绝域,变成了入藩的一部分,而随着可萨突厥的入朝,朝廷入藩的名单和项目上,又多了不少新成员,虽然这个藩国足够遥远。自从乾元改制,朝贡和赐还,也变成朝廷操持的国家贸易的一部分,常常会由朝廷派外使常驻其国,考察物产风情,然后指定一些朝贡的名目和具项,然后与之沟通,选择一些天朝特有的物产赐还。
作为兼职礼部侍郎的主官特权和福利,我可以在里面挑选出一些看起来具有潜力的项目来,然后报送给朝廷由官方进行经营,或者直接标给某些具有实力的关系户,以竞投代理权。
处理完这些,我伸伸懒腰站起活动下有些僵硬的腿脚。
由于今天薛景仙临时请了假,于是我不得不“抱病”在家坐署办公,处理了一早上的事务,才把那些跑我家来汇报工作,夹带着少许与主官套近乎心思的,来自邑司、幕府、军衙、枢密院、各部等系统的部下文僚官属们,打的七七八八,说实话老子不喜欢被围观,特别是一大群普遍年纪比你大,站在堂下秉气息声,用恭敬、殷切,热忱之类的眼神,等你拿主意的时候。。。。
眼看天色已经靠近正午,堂下也没剩几个人了,我正想初晴叫进来揉揉肩膀和脖子,问问今天中午安排吃些什么,好好补一补耗费掉的脑力,是天麻猪脑子汤,还是茯苓炒龟胶。或者是椒灸乌鱼蛋。。。
随后就听见门厅通报。
通政司派人送来今天朝报和批转的奏事,五房判事官送来宰相枢密们的近期通详。还有起翰林学士院来的御书揽要,匦使院(源自武周的举告法,类似信访举报机构)集贴等等,却都算不太紧要的事情了,我不得不重新坐下来。
“捡括令。。。”
我看着手中的朝报,不由会心一笑,这算是来自宰相们的反击吧,捡括令就是检地括户令。
战后重新统计出来,只有九百多万户,约四五千万,比开元年间足足少了两成多,而且比例很不均衡,青壮大量集中在一些较大的城邑中,而许多地方普遍缺少足够的劳力,导致土地大量落荒。
因此朝廷很早就开始土断检户,李泌在河北主持时,光是中都太原附近,就6续搜出荫包户、寄户三万多口,又放宽户婚律里通婚、归化、入户等限制,将一些归化多年的熟藩户,也进行就地落籍,以补充赋税徭役人口的不足。
只是这次新刊的捡括令又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流往外地的匿户,又称补亡录入令,宣布匿亡他乡的百姓,只愿意回到原籍进行登记,就由官府租给田亩、耕牛、农具,若入客籍为奴而主家不报者,只要肯到官府出,自动解籍释为良人百姓。
当然了,作为缓冲,要求各地六等以上的郡望大户等,在明年春耕前,申报名下的奴婢、佃客、部曲之数,以备朝廷。逾期匿报者,以后就没必要再申报了,反正这些不在申报中的人口一经现,不但主家要受到重罚,而且这些匿户将视同无主,缔约直接废止,官府另行处置。
最关键的一条,鼓励乡人举告,以罚没的财物重赏之,这简直是挖那些大户的根子,要知道一个宗族豪强,再怎么把持地方,也不能封住所有人的口风,总有一些穷困潦倒已经满不在乎的破落户。
“然后呢。。。。。。。这好像不关我什么事吧”
我疑惑的看了眼特地跑过来一趟的皇甫曾,他现在已经是通政司左台。
“相公们只是希望能获得大人的谅解,此事并非针对门下的而已。。。”
我这才想起来,要说收留荫蔽人口的大户,我家的门下好像也有不少。
“叫初晴一下。。。”
片刻后蕾丝头花白兜缎裙的她出现在我面前,
“阿晴,我们家名下现在有多少人口。。。。”
“直接在大人和殿下名下的大约有两万多口,主要是分布在各地的田庄、山林、肆铺、邸店中。。。”
“靠。。。我们家什么时候已经有这么多人”
“回主人的话,这些年增加的人口,主要是那些家里培养成年的孤儿,还有一些是境外送回来的归化人和奴人。。。”
“那我有什么好处没有。。。”
我转头反问道。
“这是好大一笔钱啊。。。”
“省上今天刚刚恩准了大人奏请的归化制置令。。。”
皇甫曾丝毫不见意外的笑笑,拿出一份朱批黄绢的制书。
“哦。。。”
“凡入藩之属,绝域之民,并土户居十载,身家钱十万者,转籍良人;。。。。。藩户女子婚土户,生子十载,自落地籍。。。藩户纳土户女,所生子女,亦入地籍。。”
就是一份关于外族归化的移民政策,从置产,通婚、经营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估,以对大唐的贡献程度,决定他们入籍的可能性。主要是参考了后世一些移民条例,从血统、婚姻、商业投资、特长、职业等多方面,提供了多种形式归化大唐的可能性。
最后哪怕是你无钱无势,也没有背景和来历,只是一个逃奴,只要肯接受官府组织的编管劳役,十年可为归化人,再考察五年为客户,再居地方五年无作奸犯科事,则入土户。
不要小看这个百姓身份的吸引力,按照本朝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恩,不是,是一等皇族二等官,三等小民四等蕃的区分。胡人藩户,在本朝是最低等的存在,除了一些朝廷特别优抚的王姓、贵族之外,哪怕他们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算在在正常百姓之属,官府夺之有名,而诉之无门,而大唐百姓行走周边大多数藩国境内,则有不摇、不赋乃至置于法外的诸多特权,地位始终高人一等。
这本来是提供给南海附属的那些海外飞地招徕人口的特殊政策,显然被朝中的某些大人当做换取谅解和支持的交换调件,给广而泛之了,当然也不排除是某些有识之士,看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利益和收益。
在几个1o1I的环绕下,磨磨蹭蹭的吃午饭,我想了想做点什么午后,有益消化的热身运动,
在枢密院值日的参军马克己,已经站在了厅下。
“前方八百里鸽书,静边城已经失陷,鄯州油厂,也被叛番烧毁,军户、匠人、工艺无一幸免。”
。。。。。。。。。。。。。。。。。。。。。。。。。
小太监梧桐紧步行走在宫径的小道上,他本来个孤儿,不知道父母是谁,自小就被阉割入宫,归到某个末流退休老公公的门下当养子,赐名疏影儿,属于宦官这个群体庞大的金字塔下,最底层的一员,连被称为内官的资格都没有,也许一辈子大内某个院落里,就是终其一生的一方小天地,一个穿无品青衣的执事公公,就能将他折腾的死去活来,要知道每年宫中补进多少人来,又因为“暴疾”“瘟症”等诸多原因,无声无息的消失掉多少人。
但是一夜之间,一切仿佛变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公公们死的死逃的逃,连看守宫门的,也换成了生面孔的外班公公,因为人手不
足,连他这样的庭阶洒扫,也因为在公众呆的年头足够长,认识的人够多,被拔举为带领一群小公公的领班。专门在入夜后到御道上掌灯火,总算也能隔的老远,偷偷看上几眼新天子的模样。
他还有个被一起收养的兄长吴穆,早早就是鱼大公公出河北,现在在安东讨击军的长生营中随军,却比他要逍遥自在的多,
自从那场乱事之后,宫中对内侍的监管也严格了许多,也只有他这些底层的小太监限制少一些,可以接着采买的名头,偷偷的溜出宫门去,在宫内班、外仗班、羽林禁兵、金吾卫士的签房里,层层验过木牌,又换了一副行头,拐了几个辟巷,才进入一家小酒楼。
“梧桐公公来了。。。”
精致的菜肴和筵席上,几个豪商模样的满脸堆笑的巴结上来,除了手下人的一点微薄的孝敬和讨好,他们这些小太监班头,也就靠在办差的过程中,卖点似是而非的消息,赚点外快儿。
“
。。。。。。。。。。。。。。。。。。
“还有多远。。。”
安东道,一小群行走在山地里,易装成马帮的军人,有人出低抑的抱怨声。,这些天除了山还是山,爬上爬下的皮套子里手脚都磨破了。
却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名为女直的小部落群,这个位于长白山的支脉新罗和渤海之间的林地中的渔猎部落,常常受到来自新罗或是渤海的驱逐,而游移迁徙不定。
他们刚刚攻破了那些高句丽遗民聚集的一个屯点,缴获不少财物和人口,甚至还有一些来自新罗的工匠,却突然接到这个任务。
。。。。。。。。。。。。。。。。。。。。。。。。。。。。。。。。。。
弥顿国乃是中南大藩——骠国的十八附国之一,所谓的国都,不过是比那些中土中小县城,略大一点的城寨围子,围绕在土木的城围之外,是沿着朱龙河几条水系分布的,众多木屋窝棚区,聚居着这个部落国家小半的族口,但此刻已经大半化作了焦土和残垣。
校尉张彪手提长刀,面无表情的站在巨木搭建成高尖顶的王宫面前,心中却没有多少报复的残酷快意。
作为南平探险队最后的幸存者之一,他献上的记录和图志,让他在南海府的体系中,积累可观的贡献度和信用度。
优厚的赏赐,给予了他众多的选择,也可以选择从政或者从军,到南海巡检的某处卫所,当任一地的主官,或者加入南海团练的外岛屯垦军,或是继续探险测绘的事业,加入南海船团做一个分属领队,或者在海事学堂里谋一个不错的教习职位,或者那些南海府每年保举的那些名额,进入京学继续深造。。。。
就算他不想在官家效力,或者对这些不感兴趣,也有其他的门路。这些探险后的幸存者,都变的炙手可热,那些各种背景的势力,早早通过各种关系,托转进来,表达了接收的意愿,广州巡海营、市舶司、海济会、南海社、义从总社、船务会,东山团,婆罗洲会馆、狮子国会馆。。。甚至连武学南海分校的水军学堂,都愿意要人。
也可以接受那些商家厚资延聘,做一个待遇优厚的拓荒顾问,或是让他买船出海,做一位冒险求财的船商,或是干脆在海南附近的岛屿上获得一大片熟地,做一个优裕的大田主,
可惜他选择从军来这里,一个为同伴复仇的誓言而已。
里面的人,还在进行最后的抵抗,一路上躺倒了死状各异,文面彩身赤膊羽冠,这个国家最精锐的卫士,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前赴后继的抵挡他的脚步,只可惜这些山林驰骋如飞的勇士,再怎么悍不畏死,在强弩箭阵之前,也不过是纸糊的防线。
在他的身后,是众多带着藤盔和轻便短甲的士兵,手中擎弩,背着刀剑或成排的短枪,他们在安南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白弩兵
隶属于循州太守,安南大都护衙前讨击使哥舒晃,在安南之地,乃至中南列国,也是威名远扬的劲旅。
这些年,安南和南海的关系,越密切,来自南海的商人几乎踏遍了安南都护府的治内,从开田治矿到贩卖土人,经营的产业无所不包。安南的驻军,也频繁的参加南海主持各种武装活动,以赚钱外快。
还有另一些梭镖藤牌短枪播刀,行色甲服杂乱的多的军队,则是安南本地宁氏家族的私兵,他们正在废墟里进行搜掠,不时拖出哀呼惨叫的男女老少,并把他们用绳子穿起来,赶进飘着血沫的河水里冲洗干净。
自从年前他们在南海团练的协助下,攻陷管南三城十一寨,从土人手中,夺回祖上之地,建立宁州之后,就成为那位公主殿下的封臣,一直以南海马是瞻,这次也是主动请缨,参加了南海府这次远征。
还有一些更小的武装团体,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