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臣之中自然有一些眼毒,号称纵横长安教坊行院,花中老蝶的,自是看出了卯端,见得阿蛮大家云芨未开,显然有些诧异,虽然嘴上充满恶意趣味品评。但对这位据说贪财好色的人物,却也多了几分异样的想法和评价。那里知道这个梁大人虽然没怎么动她,但预支的利息却收了十足回来。

    还发生了个小插曲,梁笑提审了昨夜绑下的小太监,居然是为了谢沅,假传杨太真口喻儿来的。不由哑然,这谢沅的魅力,连已经净身的阉人也不能幸免吗。

    “她已经是我的人了,你对她有什么见不不得人的别样心思,给我招来”这个叫果儿的小太监落他手中自认必死,满脸质疑有什么企图的死硬,却只是咬牙不语。

    可惜这难不倒他,仅以牵连谢沅安危的情由,狠狠恐吓威逼一顿。就试出了因由,原来他平日里较谢沅走的近,得到过恩惠照顾一直铭于心,虽然谢沅未必省得,但他潜意识怕是因此对谢沅怀有姐姐一般的感情和保护欲。眼见沦陷“贼人”之手,又身份太低,不明情由,闹出了此举。自知落这位风闻恐怖的梁大人手中不得好下场,只求速死不累他人。

    没想梁笑却立马解绑亲手扶起,方才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他这般身份卑微的人物,要灭多少有多少,实在懒得计较了。不过感于他一心维护的心意,大可以向谢沅陈明,认他个弟弟。

    楞把这个家伙整大悲大喜的死去活来,毕竟还是未成年的小太监,也非完全不怕死的人,最后被说项的痛哭流涕的对梁笑发誓,一定看护好谢沅纭纭。惹梁笑窃笑不已,这不又一只有潜力的忠犬间接诞生了。

    余下在汉中休整的日子,梁笑也不寂寞,白日里整列布伍,拿韦韬那些部属讨教兵书,熟练行军布阵之道,熟练军略政要,顺便编列调度流民,有充足的供给用度,选其中精壮的,武技有长的,充入行伍,再把那些新军操练的要死要活,也算忙碌。那位汉中王殿下也合作的很,军器甲杖一应所需,连藩库都贡献出来了。

    还在军中选了些凶厉勇狠的老成精卒,充入亲军,补了缺额。程十力那帮弟兄打战固然不要命的狠,但几战下来伤亡也厉害,毕竟千军万马中被人家一骑当千杀的满山跑的糗事,自然越少越好。

    直到第七日,闻报高力士回来了,随他同来的还有剑南节度副使兼蜀郡长史崔圆,以及剑南节度直辖成都大营的兵马。

    作为节度使直辖的劲旅牙军果然是兵强马壮,陈列城外分驻三大营,老皇帝当场校阅之下,明光如雪,刀枪齐林,精神面貌也与汉中王的那些承平日久的地方军队大是不同,隐然而发只有战场才能淬炼出来,杀惯敌见惯血而又整齐划一的斗气冲煞。君心甚慰,把手勉为忠良干臣。

    接着当夜便有山南道加急军报而来,只是这非常之时,信使缺少相应的邮驿、官铭、印信,被拦在了城外干着急,正巧这位梁大人别出心裁的正在操练夜战之道,当作奸细逮个正着,严讯之,有感事态,直接递报了老皇帝。帝召群臣,宣之

    却是历史产生了分支。首报商州大捷,全称为《商州军民上下通力戳贼报上洛城大捷扎》,

    重挫于大散关的那路贼军,原是避州过县急追而来的,粮草有限,败走向西陷了黄花县、梁泉县以资给用,由于皆是两皆小县又得清野坚壁之令,士民逃走大半,所获有限。北至尚未沦陷的商州境内,洛南、安业两县,所属相继闻风而逃,接连告失,原商州刺史、主薄以下亦闻贼势大弃城而走,唯州司马于敬亭临危于州府上洛城内举旗,矫发上令,收拢各县民壮、健勇、士卒共御,集四野之众伏于州府上洛城内,而尽大开门防以待贼。

    而叛军中有一个恶劣的传统,就是遭遇大败后,会觅地,纵兵大掠抓丁,以恢复士气和损失,谓之洗城。商州是个上等望州,州城近十七万口,地方富庶。贼军临见城开无防,不疑同前,乃入内四散劫掠,竟轻视了防要,不想城内一声炮号,诸门突闭,伏兵四起,那商州治下商洛、上洛、洛南、安业、丰阳、上津等,也是出名的民风膘悍之地,改废府兵前就置有直隶左右卫军的军府数座,更兼是保卫乡里,军民同仇敌忾十二分的士气和精神,又有熟悉地形的优势,依托高墙密巷。(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唐朝特有的里坊制度了,所谓的城内有城,城内有坊,坊内有里,里内有街,街内有巷,这里坊就相当于大小居民区,其间有高墙隔开,日出闻鼓而开日落闻鼓而闭,平日防盗安民,战时也有阻敌的功效)。

    虽然损失了许多房屋器物,那叛贼散做各处,各自为战彼消此长之下,竟未能讨得好去。许多皆是三两堵在街巷中,倒在城民的柴刀棍棒砖石滚木之下,战马冲刺又被各色街垒,分割阻隔开来,反倒被陷杀了许多,若不是主将见势不妙下令亲军放火烧屋,累得许多民军当心家里而回身救火,方才杀散一头,冲的出城来,十停人马却不得三停,余皆都陷于城中,那主将在追逐中断后时,更中了流矢为亲军抢护着,如丧家犬奔上津去了。

    收拾残局,自俘虏方闻,圣驾已西幸汉中,使人报大捷。来使献了旗帜甲仗,才知那日袭夜散关的人马,正是首夺长安的叛军南路大将阿史那承庆率下号称狼骑的燕北番兵,(由于其兵员多自太宗平突厥时羁縻在幽北的突厥绛户,士卒军将沿袭了祖上拜狼为祖的旧俗,并流于军中,先后在张守硅、安禄山节下且战功赫赫,得朝廷特授狼旗、军号)。也是安贼的另一只劲旅,(当时幽州、营州界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契丹、奚、突厥、靺鞨、室韦及其他九番胡、柳城胡、松、漠胡、昭武九姓别胡、鲜卑遗种等等的胡人。光幽州境内便有二十余所羁縻侨治的番州)领军的讨击使正是那天宝年间,方举部归唐的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家族中宿将,大番头阿史那从礼。

    只是这冲锋陷阵野战无匹的铁骑,显然到了巷战的高墙拒垒中显然是没有多少优势。损兵折将,军旗器物辎重缴获无数

    要说也是偶然,这支人马本是负责追剿残军,侍机进讨山南诸道的,临时接到追回熊雷所部曳落河命令,派轻骑执令一路觅踪寻迹,直追至梅岭,方见全军覆灭的惨状大惊,晓遇劲敌,遂请援,收拢游骑人马万余,阿史那承庆还随军增派了许多安氏招揽的江湖亡命、外番好手,为前哨探由。举部快马兼程,竟得避开侦探追至大散关下,方才突然发动。

    只是这报捷,还有求援的意思,撕杀下来,这城中残破,军民伤亡绝对不会小的。朝议之上老皇帝问事于左右,皆言当下诏令商州司马于敬亭安民保境有功,权商州刺史同防御使。当即以剑南节度使发兵五千,由剑南节度副使左厢马军都知宋运节领下,星夜弛援商州去了。

    另一个捷报,却是随商州来使一同带来的关于那支靖难游击军的消息。

    虚构历史太辛苦了。特别是完全不在历史轨迹中的情节,却要穿插些历史中真实事物。猫的学习也总算暂告一段落,前一章,猫实在被非议的惨,所以请大家,闭上眼睛,当六十四章不存在,直接跳过去把读。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游击战(改

    第六十六章游击战

    忆起当时奉旨晓谕的太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严实,面色实不是很好,连日来连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部分士卒多有想法,为百姓裹胁着一同遮道乞留,提出“规复宫殿陵寝宗庙”的口号,且越劝,集得越多,且齐声哗然道:“至尊既不肯留,小民等愿率子弟,从殿下东行破贼,若殿下与至尊,一同西去,试问偌大中原,何人作主?”无不泣流满面,竟连太子虽声撕力竭也无法可想。

    奉命救驾的我不免也被围了进去,自是心中暗骂这些被百姓遮道乞留感动的热血冲头的白痴,背后定有人挑唆。这半道没有补给没有后援的,要能回头再图规复的话,也不用带大队人马逃命逃的这么辛苦了,再说好不容易脱身出来,那些君臣又怎肯托付安危让那么去冒险。

    只是我也不愿使军士强行趋散,要是被人利用了民情,挑拨起冲突来造成死伤,弄不好留下残民的口实,不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那留后之军也是顺水推舟,反正有人肯替去送死,留下抗阻滞后头的贼军又何乐不为,遂拨出千人份的敌军衣甲装备和一个月的干粮,又讨了游击将军的头衔,连骆谷之战缴获的千余战马也拨付给他们。

    甚至还留下为他们开了一个简短的游击军命名授衔加鼓励送死的誓师会,不但拉上太子当场见证勉慰,还教他们高唱一曲《送战友》,把那些傻瓜感动的一塌糊涂。皆口口声声誓戳力国难,不敢忘公。

    当然官面上对大部分将士们是另一番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目前暂时的撤退,为的是长远的将来,必须护送国家的命脉和关键到达安全地方是更重要的任务,一定要打回来的,目前要一支奇兵长期潜伏的敌后,需要有牺牲精神义勇之士,而且特别说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没有任何支援的孤军奋战,结果还是有好些热血沸腾的傻瓜上当,又借口补充军官力量不足,又把那些那些叫的最厉害的家伙,当成碍眼的石头也一并踢到游击军中去,虽然有些看起来不怎么情愿的家伙,看人的眼神不那么舒服,但等一切他们有命回来再说。

    因为那些容易热血冲头的傻瓜和猪头,分兵时都派出去了。余下的是那些中途收拢和投奔外军占了大多数,对西进抵触并不是很大。越权委派游击军的事情,我事后报请,自老皇帝得到了“如此。。甚好”的默许。或因现在观众广大地区,为叛贼所肃清。或许这只逆向孤军的存在,至少也可以转移一下那些有意紧追不放叛军的视线。

    本以为追兵如潮,他们孤军在后难得保全,哪知那留守的游击军将军罗冼,率领那群骑马的步兵。过州走县而不入,幸运的错开了敌军阿史那从礼的大队人马。已达渭水以南一带楼观山区。

    并且照搬了我面授机宜的诸如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那套敌后作战的说辞,藏兵山林,以山区为托,展开活动。在金明、丰林等县袭杀了新任的伪官和举城投降的县令,抄了好些据说“从逆为恶”的大户,取得淄粮财货大散于民,得从者众。又收拢些各州县逃还乡里的散卒,一时声势大振。

    好在还谨记所嘱游击之要义,只募了些自备马的或自身善骑的健勇,依所长,编列若干,以地方士人为前驱向导,轮流分兵四出。轻骑快马,接连袭取了关内道、京畿道,散落叛军小股人马和粮队,对运输队往往只烧不抢,即战即走,贼军援之不及,竟被引出,反又平了几处驻军薄弱的据点。

    这罗先祖籍幽州,据说将门之后,也有些手段,编练号令严明军纪,严防奸细做的不错。虽然多是乌合之众,却被整治的有声有色。那些游击理论被发挥的甚好,散置多处营地,经常变换,以乡民为耳目声息,各队所出任务,互不了解,防备走漏。而且每有行动,也只取少数从贼的开刀,那些沦陷敌后县乡,被抄杀的多了,附逆之官属、大户始人心惶惶,也见打开了些局面。

    不过队伍壮大了,管理和后勤压力也大了。曾在上洛拿龙武将军调遣的手令,于商州军民征调过粮草和马匹,打了交道,顺便也派人传了消息过来,却已经迟了好些日子了。

    而这些便是商州来使同行的校尉,向我详细呈报的具体内容。当时虽然早前把某些不安定因素给放了出去,但我还是在靖难军中做了一些准备,都是些这兵荒马乱中承了他的好处,或者家人得到周顾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协助罗先“自行处断”掉一些碍事的东西,而这位新进的校尉便正是其中一员,所以我不用当心可信度的问题。并在我指导下适当修辞加工了般说法。

    故而,以上种种虽仅是些小胜,引见了老皇帝却大为嘉许,眼见得这只孤军敌后侍机颇有些反攻京师的味道。鼓舞军民的政治意义远高于军事作用,自是钱粮人马一应所需,酌情供给。

    皇恩浩荡之下,靖难军所属皆升一级,连带龙武军将属也叙功各有赏赐。而这诸事筹办,便尽落在我这位直属主官头上。

    作为个现代人,我耳濡目染的,也熟知游击战中优劣成败的一些典故。针对伴随靖难军游击战的扩大,将可能逐渐暴露出的,带兵士官不足,新卒不乏豪勇血性却缺乏合格的训练,行动保密越加困难等诸多问题,自是召开军议后,付诸各将群策群力大讨论后,做了些布置,议定派些精干人手去支援,其中包括些程十力手下的多年山贼落草经营经验的,和解思手下的番兵游骑出身的军士,以及一些专事训练的人手,贵精不贵多的约二百员,连同大量兵器甲仗钱粮,由剑南军前锋,一并先发往楼观山区最近的商州,侍机日后输给。

    不过连日来筹办军务输给,把这汉中的郡库、藩库都被我这些龙武军给搬的差不多,我便拿了上谕,名正言顺亲自的找上如今本钱最厚的节度副使崔圆,去要钱要物要人,听说他们这出来就带足了三个月的用度。把注意打上了他们。这剑南可是个富庶的大道。

    唐代的道为后世行省之原形,按自然地理走势而划分的,所辖范围极广大,象河北道就是指的是真正黄河以北地区,最远的可以延伸到外兴安岭、库页岛、贝加尔湖地区,包括了今天的整个东北和华北大片地区,而所谓的河南道自然就包括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所有广大地域。

    因此,这唐时的剑南道也是个大道,根据当时地理图志,包括了现今的四川、重庆、以及陕西、湖北、云南、西藏的广大地区。治下有,一府,一都护府,三十八州,一百八十九县。另有数十羁縻州、侨治州不定。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拥有号称天府之国的大粮仓和众多矿产,相当的富庶。也是唯一设立节度大使的南方道。

    剑南节度使,西据吐蕃,南镇抚百蛮诸獠,节制有松、维、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边军和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澄川军、南江军等六大军镇。羊灌田等守捉十五,新安等城三十二,犍为等镇三十八,(唐制,兵之戍边者,分军,守捉,城,镇四级,此镇非彼镇,同寨同据点)

    剑南节度使的治所,就在号称天下五大富庶繁华之地的益州地区,成都平原的中心首府…成都府,直辖兵三万九百人,年供马二千匹,衣赐八十万段,军粮七十万石。(节度使辖下,另有成都团结营,在成都府城内,管兵万四千人,年供马千八百疋。由成都尹兼领,现今节度的成都行营北上后,成都城内防务便由这团结营负责)出名的本钱雄厚,富的流油的存在。

    说起这节度使,便要说到唐朝特有的差遣官制度,所谓差遣,就是正常行政体制以外,特派、专员性质的官员,换做后世一个使用频率教高的名词,就类似于钦差的角色,没有固定的任期,但时间普遍要长的多。

    唐朝虽然已经出现了后世行省的原形——道的行政区划,却没有固定的官员建制体系,而是按照地方实际需要,由中央派出各种名目的,若名干以“使”为名的特派官专员负责道一级的某方面的职责或特定的事务,职权范围和期限也不固定,依需要随派随召。

    就象我,授左金吾卫中郎,等于是我的俸禄的本官和职衔(相当于军衔,禁卫各军统帅,皆领衔于金吾卫),而官拜龙武将军则是我目前的职位和差使,即所谓职事官。有另行职事薪俸。而行军都部署总宿卫事,就是属于差遣官,算临时加授的职权范围。另外还有东内供奉、散骑常侍其他一些都可领月例的兼职。以及司膳、司乘等无薪水临时的权知官等等。

正文 第六十七章 羌

    节度使就属于这种差遣管体系里的军事长官,前身是都督、大都督、大都护、行军总管等种种称呼,本来是作为常设的军事统帅,领本部长驻防一个地域,负责相应方面的的军事攻略,但由于战争的需要和权限的扩大,逐渐演变成无元帅之名,有元帅之实的,行省级别的一方大军区总长。

    不过此时的节度使,还只是纯粹军事上的统帅,对直属本军以外的部队,所谓的节制,也只有军事上指挥权,而没有日常军队管理权,即节度使可以号令某个军队去攻打防御特定对象,但在其他人事、迁调、武备、后勤、庶务等方面皆归朝廷委派,兵部提调管理。

    当然安禄山绝对是个大例外,这人外表粗鄙却心机深沉,极会打战用兵,又擅长邀宠媚上,最后一人身领北方三大道都节度使,爵至东平郡王,兼有尚书左仆射、闲厩群牧等数十职,权势之盛,举天下无出其右,可以公然利用身兼各种职权,培养心腹调集精兵甲马为己所用。

    而朝野上下,够分量与之抗衡的也就剩下那个死鬼宰相杨国忠。不过安禄山本人极度蔑视杨国忠,杨国忠遂与他有隙,始亦言他威权太盛,必为国患,每事必反之。安禄山的多职集权,实质为后世的藩镇割据开了个可以效法先例。

    即便如此,但在朝廷体制之下,哪怕权倾天下如安禄山者,号称五百将军二千郎将之众,将要造反前,也得通过举荐报请朝廷批准,将自己的亲信逐一安插在要害关键位置,才敢发动。

    现任的这位剑南节度副使崔圆也不是个等闲人物。为官四十出头的鼎盛年龄,外表健朗爽利,糅合了出身行伍的强干和淫浸老于事故的气质,明明是武人,却象文官一般爱留个小须短茬,也没有一般武夫的粗悍骁勇,反有儒将之风,文词亦当出色,初召对于老皇帝,剑南军务政略种种,奏对应答都相当得体,印象甚好。

    要说他也是真正的科班甲第出身,杨国忠一手提拔起来的少数正统行伍出身的实务派人物。据说少年时孤贫,却志向卓迈,喜学兵家。开元中,诏举遗逸(临时特开的科举),以钤谋对策甲科(武举兵科策对考试),恩授京兆府参军,累绩为当时京兆府尹萧炅欣赏,荐之出放会昌丞。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时,引他为左司马,颇有建树,属于那种既能做事又会逢源上下的人。因此天宝战争后的,改知留后、副大使。收拾历次次大败留下烂摊子,经营剑南有年,边防稳固,连平日权利欲极重的杨国忠,以宰相兼职了剑南节度大使,但近年来实际剑南诸事皆委决与他。

    并且直到出逃前,杨国忠还向皇帝信誓旦旦保证过“臣尝兼职剑南节度使,早令副使崔图,练兵储粮,防备不测,目下远水难救近火,且由车驾暂幸西蜀,有恃无恐,然后征集各道将帅,四面蹙贼,管保能转危为安呢。”

    不过这为藩镇一方的节副大人,也是久经宦海,习有后世闻名的川中大变脸的绝活。“剑南节度副大使崔圆为吾心腹,当无忧”

    就是这位“你办事,我放心”的剑南节度副大使大人,听说杨党覆灭后,汉中事情有变,马上变脸“相率倡义”,将近来杨国忠派在剑南准备后路的余党鲜于嵩、章尤敬等以下收禁,献名册从旨处断。

    早前他也不是不来,而是来不了了,因为那位汉中王殿下以圣驾到来,防止杨党逆贼作乱为名于剑门一带实行戒严,封锁消息,被延迟了许久,连听说变故派遣的使者,都一度被挡在了剑门关下,改引大军前来。因此这两位同殿为臣时,虽相视而语笑彦彦,却总让人感觉到底下还有些什么。总之城府深沉的很。

    对于我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半路出家,做火箭蹭上来的新贵,也如一般同殿为臣的那种热忱有加,没显出其他什么别样的颜色。虽然是一方封疆大吏,官秩品级俱高于我,却也相当的客套,有所要求一律应承了下来。

    连带那些这节度副大使帐下的那些孔目官、节度押衙、左右厢马、步军使,各军兵马使、都知,衙前将等,更不敢怠慢,一应所需。

    所以北军中郎(我自兼)以下三部五军二十余营,除了留守的新进龙武军中郎将韦韬以及诸长史参军书记留内外,如今便领了新进右郎将卫伯玉、新进左郎将高达夫,骑部别将兼骑曹事解思、仓曹尉尚均常、兵曹尉陆少裔、胄曹尉卢延凯、法曹尉言勋、功曹刘瑭、代司薄薛景仙、押衙都司程十力、五军别将之闻少名、吕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珲等、二十四营都尉、校尉温疡、余宏、范佐,他们一班将属,来成都军大营里任意挑人,这些天领了他们象一班蝗虫席卷了节度使军,下领的:前、后、左、右、中五军兵马司、奇兵队、跳荡营,左右厢虞侯兵等等。每次来回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均可以看见守营值日官的苦脸。

    只要除队正、伙长以下军卒,无须报备,皆随挑随走,底下抵触也不是甚大,毕竟入选禁军,那待遇和地位都非同类可遇的,只是我要求甚是严格,光为从军十年以上经历五次以上战事的老兵这条就裁汰了大多数,那些部属又有各自的风格,就费了老大的工夫,才凑足约千人。加上那些部属也按配额挑了自己看上眼的人也不过千余,其中一半要支援游击军,我不选军籍高的,最好是底层兵卒,也是便于控驭的考虑。

    只是自从骆谷之战后,几乎是一路变着花样操练过来的,足郁闷了半多月,又没有了对头,闲暇下来,那些底层的军士,讨教过了那些汉中地方军后,有些人不免又新找那些剑南军的同袍,交流交流身为军人的一些“特殊”感情。

    当然只要不闹出人命来,那些军将反是乐见其成作为一种选拔对方和检验战力的手段,甚至据传有不良长官,操纵暗中的赌局,盘剥军士资财云云。当然不免依隔日稀鼻青面肿的成果,军中跌打伤药用量暴增的后遗症,以及军营中一些财物损毁的报备。

    好在上位大人不伤性命、不牵连他人,不聚众行事的令行禁止,法曹的值日参军也盯着紧,对于这种暗流,因而仅限于偏僻地点,小范围内的有节制交流水平。

    今天却是新军到来的缘故。

    由于剑南节度使移师的同时,也缴发了勤王诏。因此伴随着不断汇集的剑南道属各路边州、军镇派赴的勤王之师,如今的汉中变成一个大兵营,目前,除了最偏远的云南、昆宁两镇外,皆都得信出兵,最晚的也在路上了。所以我们可选的范围也扩大了许多。

    负责接洽兼调度的,为我们介绍各营番号编属,连营重寨,

    实际是检点各军为名的挑人。

    今达汉中的便是来自吐蕃高原,常年镇守唐吐边境的松州兵二千,兵虽不多却甚精悍。

    我检点诸军时,远远就瞟见了,旌旗林立中,尤为显眼的羊头旌和各色造型古拙的黄羊旗,顿时一楞,想起个一个崇拜羊图腾著称的古老少数民族——羌族,便唤了负责接洽调度的掌书记,

    “这是羌人吗”

    “回大人,这正是潘州的山羌”

    “山羌?”

    “所谓之山羌。。。”

    而所谓的山羌就是相对生活在平原低地“逐水草而居牧猎”的平成羌而言,高原升降区缓冲山地“依山居之,垒石为室、耕猎为生”的羌部。诸如效力于青、塘之地的振武军、龙城军中,就有属于平成(原)羌的乌头羌、白河羌等,则是出色的马军。这些都属于内附唐朝治下,受汉化影响的东羌。

    另有藩附唐的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所谓的域外羌,又称做西羌。

    那掌书记姓魏见阅丰富,颇是健谈,见喜于上,另言一些羌族典故。

    果不出所料,那是来自潘州的羌兵赤斗营,士卒高大健硕,高原常年日照特有的古铜色,从头盔后露出异样的发式。小辩纠结的发髻,那掌书记说,这支是属于潘州境内山羌诸部中的赤斗羌,善攀越而长于崎岖,顶出色的山兵。

    据说这些山羌兵与大唐另一支同样出色的山地兵——高丽营的绵密善守相比,更擅长于短战突击。不由我心下凛然,这不就是最传统的山地步兵了。

    “这么说来,这效力我朝的羌军还不少了”我心中计较起来。

    这羌族可是中国最古老的,和汉族共存的历史最悠久,而被同化却没有被消灭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了,分支和氐族繁多,据说是高原藏人和彝族的祖先之一。最远可以考证到轩辕黄帝时代。

    “正是,据说汉时便马伏波平羌,收其部为兵,为时已久了”

    (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光武中兴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马革裹尸的典故便由他而来)

    “我朝亦以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置有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

    他瞄了我身后一眼,又小声的说,“便是如马军别将解大人,亦属祖上羌裔,这解姓,就来自北朝时,河湟马兰羌众大姓之一的獬律氏,分姓变音为解。”。我看了解思一眼,听了这言语平静无容,也没否认。

    便呼唤了领军的都尉过来,一身铁铛星天甲,看发式也是个羌人。

    “松州军文川城三镇果毅都尉潘柘失,参见军上大人”他的汉话说的很好。

    今年中秋过的郁闷,学校通知猫英语考试没过,就得了那么59分,刚好不及格,需补考中。起点管理员再次联系猫VIP的事情,为了弄点补考费用,猫正考虑要不要进VIP中。

正文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八章

    这潘柘失据他自己说已四代以上的归化羌了。与汉家无异了(长期以来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用都是汉字,因此他们的姓氏为了方便,也多简化成汉姓。那河西、陇右的巩、姜、薄、金等羌氏大姓皆源自此)这潘姓亦如此。

    “军上尽管吩咐”

    看着他恭谨尊顺的表情,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另一处大帐中,分坐数人,花案明几,只因这简单的陈置,却少了军中贯有森严肃杀,反多了几分雅风。

    座上首锦蹲虎靠的剑南节度副使崔圆,此刻自是心情甚好,虽然被汉中王抢了先手,以剑南留后共署联议,但自己同来的宗弟,巴西太守崔涣,却召对得当,体合上意,表为同中书平章事,入阁为表里呼应。

    一身新授紫衣锦袍腰跨犀带金鱼袋的崔涣,素与他相近,此刻举茗对坐,相视而笑。

    “子度,这便是闽中特产岩上露茶之上品——晚甘喉,是友僚江南东道福州经略使任上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