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之盛唐(猫疲)-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也有办法能让它说话”。
这一番大道理,楞是唬的他们是人五人六的,一片顿然叹服。连那些旁从的公人也不由“大人果然见闻广博,我辈万万那不及”高赞连连。
“不知大人所言那先辈怎得称呼”又有人小心问起,“自然是本朝一代刑狱大家,狄相怀英公狄仁杰了”,再说起一些生平事故,一片悚然,众不由大惊而敬,就没想道我乃是狄仁杰断案系列小说看的多了,信口所言。
正这些言语间,又虞侯通传,却是城外的解思所部竟有意外所获,拿到了两名活口。却说是昨夜有人是在流民中煽动变乱时,被那些流民头目察觉卯端,报了官军来拿,围住杀了十数人,其中两人被骑兵冲踏撞飞出去,却侥幸留了性命,昏死中才活的拿住的。自觉事滋重大,不敢擅专,故待天明诸事甫定才解送了过来。
待我处理公务妥当,再到临时刑房,却听见程十力和吕希用那两个家伙,正对那两名犯人,严词灼灼的讨论自己的上官是如何吃人的,尤其是喜欢精壮的男子身上哪个部分,
听了我大骂“混帐”一把揣开门,“尔等身受皇恩怎么能行此之事”,惊的他们赶忙鞠身行礼,大气不敢出口中连连称是,我见那人犯虽遍体鳞伤面容憔悴,却一个是面无表情,另一个是惊疑不定,心中有了些计较。
顿时正色道“尔等怎么能行如此血腥野蛮之事”这话让那另一有些惊乱人的犯不由眼光一振,然后又被我的话打入地狱“生吃也太不卫生了,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起码要洗干净了,乘活找最肥美的部位速割而烹之方保鲜嫩”,楞骇的他一片眼神涣散,张口欲吐,原本表情坚决强硬的那位却也难掩一闪儿过的惊惧之色,我心中暗道有戏,
却兀自强横一口血吐的老远“狗官,吓谁那,吾等既来就未想回去,什么手段尽管使来”却将边旁那位惊过来,我不由叹而摇头,如此冥顽不灵,
对程十力他们说“你知道江南有一道名菜叫蚂蚁上树吗”听的他们一片摇头不明所以,小心翼翼说“莫不成老大想教属下等学做菜不成”
“正是”我一把拍在他头上,“去取一罐糖稀来,再寻一窝蚂蚁,要那种又大又黑的”指着最强硬的家伙“那糖稀把他身上仔仔细细的给我刷上一便,记的一个伤处也不要遗漏,拖出去放在蚁窝旁,今个儿就那他做道蚂蚁上树的好菜”,
“得令”闻言满面兴奋的军士,一拥而上把哪个骇的面色大变家伙摁倒,破口大骂中象死狗一样的拖出去如法炮制了。
然后剩下一个面无人色的家伙,他的表现就差的多了,当我我不过给他讲了韦小宝同志的“关于生切人棍的故事”,列举了水银剥皮法、铁板烧几种的详细过程尚未说完,就闻一股异味,这个家伙吓连屎尿都迸出来了,然后几度醒来,有几度听了昏死过去后,剩下事情就很简单了。不得不再次醒来之后,彻底崩溃的他,用他们的话说连老婆怎么偷人的事情都给问了出来。
而另一个家伙用了我的方法后,经过一个下午隐约不断的鬼叫狼叫的哀号,一脸异色好象吐了多次的吕希用,来向我报告那个家伙也招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构陷
第六十一章构陷
因此看了这份口录,不由想起方才的情形,象这般出身外族怀着刻骨铭心的仇恨,从小被阉割送进宫,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多少,但至少引进宫廷的有关人等是罪责难逃了,还有那些素与之亲近的。更糟糕的据称是这个家伙在宫中隐忍潜藏了多年,过去人缘一向很广,许多人都担心他一心求死,若是胡乱攀咬一气,只怕好些人都得沾上干系。因此午膳时,却就有人托转向我暗暗示好兼陈情撇清厉害,不外是担心“此逆贼心怀死志而间惑君臣上下”纭纭。
“担心胡乱攀咬吗”我心中一动,却想起大学时网上盛唐研究论坛的一个师兄的论文,
说这唐代的宦官弄权之祸,始于肃宗(太子亨),兴起于代宗(小白),而最初一切的根源,却是来自这位大名鼎鼎的玄宗皇帝陛下。这几位人物我都领教了。从前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但黄衣廪食,守门传命。即宦官的地位还相当低下,主要只是负责生活起居杂秩:内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内侍为之长,官阶第四,不任以事,惟门阁守御、廷内扫除、禀食而已。武后时,稍增其人。中宗时,七品以上已有千余人,至玄宗超擢力士为将军,竟列三品以上,于是宦官逐渐增多,且逐渐显赫,这也是玄宗朝的一大弊政。为后来宦官祸国埋下了伏笔。
而玄宗皇帝对宦官的信赖,大概因为是早年还是旁支郡王时,在继储拥立,中宗睿宗两朝历次宫变廷争中,都得到过那些宦官寺人通声传气,所出助力甚多,登基后便和后世那位明成祖朱棣一般,开始提升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即所谓的“玄宗承平,财用富足,志大事奢,不爱惜赏赐爵位。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宦官黄衣以上三千员,衣硃紫千馀人。其称旨者辄拜三品将军,列戟于门。其在殿头供奉,委任华重,持节传命,光焰殷殷动四方。所至郡县奔走,献遗至万计。修功德,市禽鸟,一为之使,犹且数千缗。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中人即宦官,至明改称太监)
其中荣华恩宠之盛者,前所未有,先后就有黎敬仁、林昭隐、尹凤翔、韩庄、牛仙童、刘奉廷、王承恩、张道斌、李大宜、硃光辉、郭全、边令诚等寺人获宠于上,并内供奉,或外监节度军,所获无不动巨万计,京师甲第池园、良田美产,宠与高力士略等。
而如高力士等还身具了左监门卫大将军,虽然只是个挂衔,而且在玄宗一朝尚称英断有为的环境之下,这些宦官荣耀恩宠也罢,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尚无多少大作为,但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属拱卫京畿内四卫,兼掌京师城要门禁之则,高力士出任此职,实际上为后世的宦官权阉以军中尉、枢密使身份把持控制军队,进而挟制皇帝把持朝政,开了个很糟糕的先河。
而且据说后世那诟病甚多的宦官监军制度,也是出自这位玄宗皇帝之手笔,开元之前,历朝历代虽然已有监军出现,但偶尔为之,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所派的也主要是监察御史、宣慰安抚使之类的文官充当,但到了本朝,这玄宗喜用宦官,不但连带监军全派上宦官,还在开元二十二年亲自下诏,将其变成了后世固定的制度,实在大有成也玄宗,败也玄宗的意味。
所以摆在我眼前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虽然我早前并非没有动过冒点风险把某些人干掉了事的想法,但只要皇帝的宠信还在,那些小人杀了一个未必能保证就没有第二个,还不如因势利导制造一些有利的条件,这件事情运用的好的话,就是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当下有了初步想法,“传左司马,口录尚不够详尽,我要亲自再审”,又传另一名虞侯“有请宪台韦大相公一会”。
“边令城”听说此名的老皇帝深眉紧锁,铁青的面色令左右无不噤若寒颤。半响吐出一句“好贼子”,声音不大,却字字杀意浸骨,如坠寒渊。
同样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那些有资格同列左右十数名近臣,闪过一片包含了震撼、惊乱、不知所措的表情,惟有那位韦大相爷表情微妙,眯足了眼睛,若有所思,余下左司宪韦鄂、侍郎余怀贞等心有所怀,眉头微动,目光一抖,斜瞟齐望向那面色苍白汗颤如斗的高力士。
余有满面恭顺垂手不语的,有心中愕然,暗道这姓梁还真有办法,怎么就扯出这般人物来。不过大都晓得了,这些刺君犯上的事情,既然与自己这些外臣无干,自然还是沉默是金的好。只有那汉中王嘴唇微微动了动,似是想说什么,却终于不敢说话。
然后的发生的事情就与我没有太大干系了,韦韬的兄长,左司宪韦鄂早年出身秘书省,对内三省的人和事已经不会陌生,先前我不过找他请教了有关禁内一些人事情,虽然有些话七拉八扯的始终没有说出来,但这么一个机会摆在前面,北门学士和内廷中官的心节由来以久了,他如果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了,那就不配站在这里了。
也无怪皇帝陛下震怒异常了,这长安留守边令城可是大来头的人物,老皇帝出走前亲许的留守忠臣,潼关保卫战时,做过哥舒元帅的监军观察,最早向朝廷弹奏哥舒翰挟大军以自重的也是他,在内廷也是仅次于高力士的几大中官之一,官拜内侍省少监,几次拟旨宣喻传诏他多少都有份,如果他出了问题,那朝廷的军国大事,就很难有多少机密可言了。历次讨贼大军接连一败涂地,也就有了合理的情由了。
因此我倒也不完全是陷害他,而是他所做的事情太糟糕了,问题可大了。先前有杨国忠在,替他消停,现在杨国忠已经死无全尸,。。。。
而且我也没有直接说他是内贼,考问那两人犯,知道的东西其实不会太多,所以到后面为了一个痛快,可以说是我要他说什么都行。其中正有一个正是潜伏在流民中奸细,负责临时召集那些人,一路追随而来,也他一直把我们的行踪送出去。招来了袭关的叛军。我呈上的口录,只不过是稍微强调了一下他们的供述中,只说道接洽隐约提到某个在长安身居禁内的中贵人而已。他们要怎么对号入座,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观那位老皇帝陛下如此的表情,却是早信了几分,竟未想到我有他用心。直闻扑咚一声,一把拜倒却是高力士,猛磕头如捣“老奴有罪啊,竟使贼子近天颜,万死不足以辞啊。。。”那韦大相爷也微不可见的叹了口气,饱含不胜惋惜和同情,却是有些卸了万般重负的意思。我心中暗大叫好,这高力士这一出,却省了我大事。
本来这种事情我就没有蠢到,想把高力士也构陷进来,就算能够牵扯到他,多年的随侍的感情加上他的资历,也未必彻底搬的倒他,最多算是被贼人蒙蔽,误用奸人之过,因为那众所周知的理由,他已经位极内臣,就算投靠叛贼,也未必能得到比现在更高的权位了。所以相反我还尽量要为他开脱,这样的话,他不会为了自保和别人联成一气,对我计划构成影响。
至于其他人,要对皇帝有足够的触动又不至于牵连过大无法让我自圆其说的人。而同样够的上分量,地位相近的监正袁思艺已随太子去了西北,要动什么手脚已经不太方便,剩下的张承、姚盛之流,不是分量不够,就是与小丫头的关系非浅,不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到我自己。
所以剩下那个留在长安据说已经投敌的边令城就是最好的目标,投身敌营的他,是绝对没有办法辩白的,况且就算他不承认,作为一个叛臣贼子的话,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理会的,这也算是帮那尚未蒙面却沾了老大的光,哥舒元帅的冤死出口气。
且不论后来老皇帝是如何的震怒异常,几乎是把供书摔到高力士脑袋上,高力士又是如何磕头泣血口口声声万死莫辞。这件事的结局,就是在那些大小韦相公察言观色,有意无意的一边辩白一边扣帽子之下,成功的使龙颜大怒的老皇帝对身边宦官的怀疑升级和扩大化。
本拟下诏,将当夜值侍的,那员内侍下属的,还有平素与之交好的相关人等,不管有过无干一律仗死,还经那韦相极力缓颊,说如今国难之时,正缺忠贞之士,这内官诸人一路随驾,忠坚可嘉无过有功,不宜一律株连,还是改交有司,以堪别甄鉴忠奸为宜,以彰圣上之宽怀。卖了一个老大的人情。
只是我看,这正是他微妙之处,言辞中只说不好株连,却也不为他们做任何实质辩白,如果让皇帝的盛怒一口气仗杀了那么多人,日后平心静气之后,不免念起其中某些人的好处,留些后悔和遗憾,成为再起用另些人的契机。不如现在刑狱里过了一便再出来,多少留下些嫌疑什么的,那些人今后就绝难再得那般宠信了。
又因为早前长安就有内侍辅璆琳处,搜得安禄山通交的逆书,约为内应的先例,现在又出了内外勾连的刺客案,连皇帝自己也不敢太确认身边有多少值得信任的阉人,又有多少似如他一般早年怀特殊的心思自残入宫有所图谋的家伙。要说他这么多年潜伏在宫廷中没有发展党羽为之呼应,是决难让人相信的,因此不惜明令不惜酷法刑求那些中官内侍。连高力士也不免受了牵连,被责免左监门卫大将军衔,俸一年。
但出呼意料的,所有的刑求再次指定我秘密主持,因此老皇帝下了大决心,把全权的付我,整个过程却将御史台、大理寺系统的人,还有随汉中王而来的推官判事,那些地方刑名体系的人统统排除在外,任我放手所为,对皇帝身边的宦官进行一次大清洗。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大有宁抓错,勿放过的意图。
一气拘拿了三十多人。对这些养尊处优的家伙,就不好再用对付亡命的那一套了,起码要保持个体面,便用上了程十力那些前山贼从前对付肉票割要赎金的法子,分开逐个审问,再反复对照,反复审讯,不过端了一架炭烧牛肉摆上场,用那两个人犯制造一点音响效果,并不能保证这上面烤的不是牛肉,而其他什么东西的肉之后,基本上这些身娇肉贵的家伙就涕泪横流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当然绝大多数都与叛贼无关,(最大的罪状,也不过是某年某月收受了当时还是炙手可热的藩镇大员安禄山的好处,为他好话陈情的陈年旧事)。反供出了从前种种贪贿徇情舞弊不法的事由。当然还有大量自己和其他人密闻,让我大开眼界。
不满意,很不满意,找不到那种酣畅淋漓了感觉了,有谁能够提供以下这个时期比较出色的女性资料,这个名人太多了,掩盖了许多人的风采,象李十二娘之类的。
正文 第六十二章 胁迫
第六十二章胁迫
有选择的报上去,又一番鸡飞狗跳后,再度起程时,陛下身边已少了一些熟面孔,听说到岭南去开发边疆了。
在那朝议发落之后,却有那韦老相爷与中书门下等数人,抚须相视而笑,方有言道。
“这班内官也有今天,今是方寸大乱了,那周中使也急昏头了,正是关心则乱啊,只听了些言语,就诉他所事苛严酷急的罪名,在这危乱之际,不苛严酷急,陛下怎肯用他,自然不惜稍减曲直,也要厘清左右。况且这话不是谁人能说的的,若是御史、言官也几罢了,今时今地,那由他所言,那就不由陛下疑有私心了。念在故情上斥发岭南算是好了。”
“那是老相爷的周到了”
“非也,那位梁某人有意无意也出了大力了,有人说他挟嫌私报吗,这个情由就蠢了。虽然说他乃是哥舒的旧属,有些心意在里面陛下未必不明白,但哪怕是有所不尽不数,陛下也会信他的,毕竟此君至多是个外来的新人,与那些朝党故旧派系干系最少,自是不易有所偏倚。”
“况且,他所报这些贪弊之事,虽多是陈年故旧,无关眼前,但积少成多,陛下也不会无动于衷的。他越是查究的琐细,越使人觉得有关人等办事认真,不苟丝毫。哪怕用了些手段,那些仗着旧恩的,对陛下哭诉种种遭遇,相关人等却无甚伤出,这便足够了,纵有人劾他滥刑失当,在这般情形下,只怕陛下反越觉得他得力果干。那高力士显是晓的这一节,方才一言不发的”
“不过这个容若倒也是个妙人啊,居然让那些人相互投举倒报,一场下来,该死的死、该流的流,余下的纵使有侥幸脱的身去,也难作为了。因为举告了他人,多少有些把柄被人家拿捏在手里,又能有多少底气呢。经此事后,知道了自己的旧事被人举发,却不知道到具体是谁。那些宦臣同旁旧从相处间,又不知道会留下多少暗嫌微隙。余下的也应该知道了他的手段,自是不会轻易惹他。只怕连高力士也要对他另眼相看了。。。。。”。
又语重心长对韦鄂言:
“如今御史一台三院上缺,唯我儿长,正是当谨慎,宪台司要,为天子拾遗补漏尔,一味的谄佞上意,未必大佳,人云亦云,就得不到皇上的注意。但是也不能为了些清流直名,老和别人对着干,累嫌生隙,总之有个度,这个度掌握得好,大义上把住了,小节就不必太计较了。不过,尔今次承了别人老大的人情,日后当是有所表示。。。”
待到上路,身后大队人马仪仗已是面貌一新,由于汉中王准备的齐全,进汉中城时各式黄罗伞盖、玉牌团扇、紫幡朱旌、朱车华舆,憧憧影影,各色步骑执戟擎旗开道,那些手捧熏炉香饼宝瓶的宫监女史簇拥中的皇驾,还隐隐有丝竹女乐传出,无数百姓在官员带领下迎出数里夹道跪伏。我打首前呼后拥在衣甲一新毫光崭亮骑仗甲卫中,那种俯瞰纭纭藐视众生感觉,真是豪情勃发。
只是为了威仪,勉为其难的这一身披挂,是光亮威武无匹了,但实在太难受了,为了这一身零零碎碎几十斤,先要宽松的麻布束衣,套上柔韧耐磨皮内忖,然后才胸腹肩背腿脚腰跨的一片片结合扣锁。上兜下挡前披后挂的叮当作响,穿在身上着实重厚闷沉,还要在马上保持平衡和形象别提多麻烦了,为了昭示武功,还要在马身前扣刀挂枪的,后夹大弓、箭壶,前后动动就顶的紧,蹭的人很不舒服。才两刻走下来,我就大汗淋漓了。
我身上的衣服也十多天没换过,热的时候和那些士卒一样在河水里泡泡,现在大概什么味都有了,在河池的时候,因为有所提防而彻夜衣甲不解没能好好歇息。而且睡了那么久的门板草堆,此刻格外渴望清冽的热水和柔软的床铺,所以安营立帐之后,就马上行使了主讲的特权,征用了一干房屋器物
因此我现在惬意的没在大半人高曾经是马饮水的大木槽里,任那热力将我的疲惫和劳累从每个毛孔中逼出来,充分享受肌肉血脉松弛膨张的舒适感。却有点后悔死要面子把汉中王特地派来侍侯的两个使女赶了出去了,不然来推拿那么两节的也不错。
秋天下午的阳光琐碎班驳,透过雕花纸格的窗楹,飘忽落在荡漾的水面上,令人舒坦的直想昏昏睡去。升腾翻涌的水气幻做种种奇丽的形象。恍然回到了幼时随老爹去泡澡,拿大澡堂当泳池欢快扑腾的水花四溅情形。
一丝轻轻的笑声,惊的我一机灵睁眼,小丫头笑盈盈的脸蛋赫然近在咫尺。
骇的我不禁“啊”一声惨呼起来,本能立起又猛扎入水中,用毛巾捂了严实,心中呻吟不已,狂念“亏大了”“亏大了”,不知道被个小丫头给看了多少去“,哪知那小丫头眼睛瞪的大大的,似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然后张大了小嘴。。。
刹那间院落中,爆发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拼命拍打声,还有某人栽进水中老大一声扑通声,然后是强行被抑住的,隐约传出“有蛇”,“好可怕”,“我打我打”“不要看”“怎么还会动”,“放手啊”“救命”“我妈呀”“喂喂。。。不是蛇啊”“不能打呀”,“完蛋了”,种种惊呼、哀求、惨叫,闻者不由大惊失色,再听楞能凭空生出无数揣测的声音。
闻声而来的卫士,自知不好,第一时间就轰的一声撞开门,立马被所见所闻惊的面无人色,又以加倍的速度忙不殊飞似的狂退出去,拉着同僚做鸟兽飞散,只是口中尚狂念叨着,“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看见”,又偷偷叹气,不过大人也忒等不及了把。。。。这些日子来真难为了。。。纭纭。
一边抹鼻血,拼命告诉自己“没事”“没事”,猛想着四大皆空,宇宙,银河系、外星人,那倒插在浴池里的衣架,全身湿头透的小丫头刚开始发育的轮廓,砸的坑坑洼洼的铜盆,一切都是幻象。
可费了一翻口舌补课,好容易才让小丫头重新明白她看见的东西与蛇这种恶心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威胁,是和日月星辰一样很正常事物。却发现经过这一番折腾,我自己已经处在一个欲发不可收拾难堪境地了。直到泡的全身发白,也无法平心静气下来。无奈中,频繁交织着邪恶的想法和由衷的罪恶感,才狠下心安慰自己这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一种教育的补充手段。哄着她帮助我做了件舒解身心的事情,才敢叫人送了衣服进来。
只是我一身清爽的领着出来的时候,那些监守不力的从卫被我痛骂了一场,罚做清厕洗马半月不说,所见者虽然不敢说什么,那满脸同情和怜惜的表情,暗自纷纷摇头不已的动作。就足够知道后果了。那守在外面的老太监张承等人更是面无人色的,老泪横流,一把抱紧莫名其妙的小丫头,狂喊着老奴无能、老奴该死,头也不敢回拥着就走。让我很是郁闷,却也不差这一着了。
回到临时住所,却有人早侯着了,见我一拱手“军上,所瞩足下以置办妥当了”却是我那记室薛景仙,挥手使人抬了一堆东西进来,既有二十两五十两一封散装碇装的银条,也有西北流通的成串穿的银饼,堆了老大的一堆,就是银币,其实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法定货币主要朝廷钦定的铜钱,金银由于产量有限,无法成为法定的货币,而政府对铜钱的铸造也远不能满足社会财富增长的需要,屡屡发生通货紧缩的钱荒,造成私钱泛滥,因此不但还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罗马等的外来金银钱币流通,连绢、茶、盐等昂贵物资可以作为代通货直接使用,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这位玄宗特定下诏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安定下来,我便使了当过一方父母官熟悉薛景仙,把那用车载几百件彩织,换成便携的硬通货。
我拣了最大的怕有三四十根银条的几封,使人给高力士等人送去,连那张承都有一份,这些寺人在长安都有不小的家当,豪宅田庄,还有对食的妻妾和假子,自一出走,各个都是身无分文的,又在失势中,人在倒霉的时候,偶尔雪中送炭一下,也是不无好处的,说不定还有以外的收获。特别是象我一般同在禁前行走的人。
毕竟现在没有理由好收拾他们,要在一起相处很长段时间,也没有必要敬而远之或是拒之千里。小人有时也需要结好,未必没有用处,关键是个把握的尺度,皇帝身边的这些人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虽然眼前与你的职权虽然没有直接干系,好事给你锦上添花,坏你好事时添油加醋,也就是那么一两句话。同样他们可以说是内部消息最灵通的人,关键的时候给你通个声气,或者暗中使绊制造障碍,乃至落井下石的却也是这些人拿手好戏。
尤其这高力士,在历史充其量就属于那种地道的宠臣、弄臣,侍奉多年阅人无数,很有头脑和眼光,虽然贪财好利,逢上媚主,争权夺利也很有一套,但还算有分寸的了,很少表现出过与身份不相称的野心。所谓的“善揣时事势候相上下,虽亲昵,至当覆败,不肯为救力,故生平无显显大过”的评价。能够谏死王毛仲也是他擅长把握机会因势利导,但相比后来那些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让皇帝称阿父,宰相小心行子侄礼的那些权阉,简直就象出生的婴儿一样善良了。所以只要能够你表现足以让人忌惮的力量,又有足够的好处,是没有人会不知死活的来招惹你。有了其中的助力,将来总有不在皇帝身边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过被动。
这章会不会有点太过分,大家评说一下,猫可以改的,可能觉的自己的书人物形象的描述,太少了些,要出现的人又多,还正在酝酿,只好日后在补充丰满化了,还有那几位热心读者老兄给我的群都试过了,不过个个都要验证啊,而且验证的时候老不在线上,汗,大家干脆发我邮箱好了,maopi007@
正文 第六十三章 胁迫2
第六十三章胁迫2
晚上查点了厨营,正逢早上进城,汉中太守献了时节的河鲜上来,装了几大缸,我嘱咐人挑了一坛子活虾出来,用烈酒醉了半死,在加了辣子、石蜜、姜料,吃足了阉了一下午,剥出来,就是生啖甘甜鲜美的醉甜虾,一份拿小签子穿了刷椒油烤,一份加枸橘生闷,一份拌了酱料翻炒,一份生浇了卤水做冷盘,还有三花三脆三丝的名目,就是爆肝花,腰花、肚花,炒藕片、椒块、菱角,煎鱼丝、羊糜、鸡丁,最后用河蚌文火熬出来的汤底,鲜蘑生茸炖的三鲜粉汤。这御膳就算齐备了,都是家常的菜色。
然后是主食,这要说到唐代的饮食习惯,当时北方的主食是“汤饼”,即用汤就面食,这汤料面食的种类自然繁多了,其中所谓的蒸饼,就按有心的和无心,如同后世的馒头、包子,夹料的煮饼更象是特大号的饺子,只不过形状更多。逢节日祭典还会做成三禽六畜花鸟动物的形态,而宫中常做的胡饼,既有阿拉伯式的小薄饼,也有形似盖的新疆式大饼—馕,还有叫汤饼的东西,就是现代羊肉泡馍的老祖宗了。至于其他佐餐的菜色倒是与如今无异。民间普通贫户就是菜粥辍面疙瘩就能顶一餐,而更穷的也会搞点粮食掺着打碗糊糊,也能果腹。
这杨太真食不惯粗面大饼,我特地用米浆摊了薄烧,有咸甜淡三种口味,咸的加了蛋清,烤的雪白,甜的打了蛋黄,金黄的发亮,淡的是用来卷裹肉菜汤汁的。
最后还有炸好的糖糕,秋节败火的豆泥莲心汤,甚至还有时令的鲜果做了一大拼盘。那是饭后的甜点。
有了充足的下手,每样足做了十人份,其中两人份照例恩加特给小丫头和妹妹雨儿。剩余的分一份由我尝过了,才奉到御前。
那些宦官满脸泛着真金白银带来的光泽和欣喜,办起差来格外的的热情和干净利落,全没有早前惶然不胜的情态。打探一些前情事故,也是知无不言的热切,却也没听到什么不好的说法。那个老太监张承哭归哭了一场,倒也谨慎知道因由,皇帝和那位那里也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只是高力士巧了不在,说是和寿王一道南下打前站,先行到蜀中去了。陪同我说话的是当值的新任庭掖司姚恩,此刻对我满面恭顺,陪笑的有点特别的淫贱。
他的前任因为话说的太多了点,突然发了急火症,(其实是用被人用蛛丝漆树汁浸过的面巾抹了嘴),口鼻肿的老高,活脱一三牲大祭的猪头,痛的不食难言,那些太医也看不出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