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另一个地方,行宫内,历史中的那位大名鼎鼎的唐明皇却似老了许多,与杨太真相拥而泣,沉浸在一片生离死别惨淡中,缄默不语却哆哆嗦嗦的用筋骨毕凸的手,轻抚同样不再年轻却风华依旧爱人的秀发,还是下了那个痛苦的决定,看完玉人为自己最后的一舞后,相互搀扶来到马道口北墙,轻轻转身掩面,对那伴随多年低首哽咽不成声的高力士,默默的挥下那极是沉重的手,由高力士强忍泪,唤来身后两名身强力壮的小宦人牵了一条素绢缓缓而上,那杨太真声嘶泪竭,已哭不出来,唯断断续续轻泣“请。。。。。上保。。。重!妾确有负。。。。国恩,死也无。。。。。恨了!只求。。。让妾死。。。。。在佛前。。”

    明皇黯然,本已是枯竭的泪腺又滚热起来,却还是不敢回头,仅轻叹“愿卿。。。善地投生”这话毕,却似是耗尽了他全身的气力。

    遂由高力士领至佛堂前梨树下,忽然听到外头金鼓大作,将士骚动,还道乱军鼓躁,大惊失色却不知,此时行宫外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刚才还群情激昂的成千上万士兵,发生了骚动开始散去,然后忽然有人闻到肉香肚子“咕”了一声,然后是无数个肚子齐刷刷的腹鸣如雷,相视苦笑很有默契的象潮水一样轰然退的干干尽尽,只剩下几个声嘶力竭劝的口干舌燥收效甚微的文武官员,跟傻子一般还在那里面面相暌。半响才明白发生什么事却松了口气,几个文官体弱的已是支持不住,一屁股坐地上却是累的不想起来了。

    看着越来越近的白绫,杨太真心中倒是没有多少波澜了,对那个兄长的死,她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听到自己那些姐妹的死讯,也未太多悲伤的感觉,自己得到上天的眷顾已经足够多了,当那位至尊愿意用携带的所有宫中珍宝获取自己的一条性命的请求再次被那些烦躁不安的臣子们拒绝之后,她就对自己的命运早有了心理准备。

    心若死水踏上春凳,在两个年轻力壮的内侍扶持下,挽上梨树的素缄已套上玉颈,正待收紧,忽然一个小小的人影飞窜进来,泪汪汪的大喊一声“皇娘娘,不要死啊。”一把紧紧抱住她哭的跟泪人似的,众人惊呼“殿下”,竟是失踪的月月,大家总道她还在外头乱军中生死莫策,好生担心却无能为力。也顾不上什么一把抱这却也是痛哭起来。

正文 第三章、另类结局(改

    第三章、另类结局

    拣来的这个小丫头是个公主却是我没想到,当初带了一群部下象撵兔子一样,把零散的乱兵赶的到处跑,冷不防被一个草从中窜出来柔软的的小东西给缠住大腿,实在下了一大跳。却是个灰头土脸的小丫头,泪痕上还粘着土粒,小衣裳挂的一条条的,叫人好生怜惜,哀哀戚戚的叫了一声“哥哥,救我”。

    兵变一起,还好心惊胆战她机灵钻在草里躲过好几伙乱军,结果整天死缠着她的的杨喧就因为跑来不及在她面前被杀红眼的乱军活活刺死,“阿爹,我好痛,我不想死啊”杨喧垂死的掺呼尤在耳边。若不是本以死透的杨喧,血泪横流的爬起,奔了几步又被追砍成肉泥的耽搁,怕也难得幸免的。只是惊骇的六神无主,只敢躲了一角低泣。

    好不容易钻出来撞上了一队看起来不那么凶神恶煞的,本能抱住一个看起来最有无害安全感的人,却永远也忘不了那个人那时露出的最最温柔的笑容“小姐,你是不是认错了人”然后她一头栽在他肩上嚎淘大哭起来。那一瞬间他二十一岁,她十二岁。

    这也是公主,我案自郁闷中,我带了这一班人亲自上阵,我不是没有想过英雄救美什么,救个的公主成就一段佳话。可救了个看起来还要十几年才能有结果的小丫头,着实失望的很。不过聊胜于无就是了,老鼠虽小总也是肉,不知道能换得多少好处。“没事了,没事了”我努力挤出金鱼佬骗小女孩的笑脸唧唧呱呱的摸着脑袋安慰下来,又取了干脯份子,哄喂的她不再惊惶,把头埋在我怀里抽泣着。

    周围的喧闹慢慢稀疏了下来,还有灰头土脸的乱兵拔除了衣甲陆续被押送出去,事情看来差不多了,我抱着小丫头,带了一群抗猪带羊的军官,赶紧靖见皇帝去了,顺便也见见我想象中的那位。

    才到行宫就感到一股悲呛的气氛,还有隐隐饮泣嚎哭声,小丫头似乎感到什么跳下来像兔子飞似的窜进去,然后里面惊呼尖叫哭成一片,我们的进来又让里面的惊呼尖叫乱成一片,可以看到许多太监模样的人吓的到处乱跑一边还喊“乱军冲进来拉”又有摔倒抱头的,哭喊慌乱成一片。

    此时临时行宫林外远处的空地却是人山人海,先前被打的到处跑的文武百官也夹挤在饿了好几天的士兵中争抢饭食的场景巍为壮观,什么朝廷礼数,官家体面都丢到一边去了,衣冠绶带也扯的挤的七零八落,可是哪抢的过身强力壮的士兵,还好事先交代了往锅里添水熬成薄粥,避免了这些饿昏头的人饥不择食,没有节制的撑死,显然全军的炊具都出来煮还不够用,还有等不及的就干脆领了粮食用自己头盔盾牌之类的家伙另煮去了,更可笑的是有人把庙里的香炉也给抄出来。

    于是另一项奇景诞生了……草地上几千只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锅”摆开阵形,炊烟滚滚好不壮观,还好留守的副将韦韬尊照吩咐,留出几大锅粥才让那些挤不动抢不到的王公大臣勉强裹腹一番。

    当我看见这群女人后,第一个想法就是暴蔹天物啊,要么那些天杀的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古人画技太糟糕了,不然流传后世的仕女图怎么把一个个风华绝代的绝色佳人硬是给画成所谓的头尖足小臀大腰粗身的所谓梭子型富态美人。

    特别是攀在那个的老皇帝肩上的依稀隐有泪迹非常有韵味存在,尽管风尘仆仆,衣裙素简,浅袖明黄绣衫沾上不少尘土,身上的珠环缀饰也断的断掉的掉的差不多,但美人就是美人,无论是岁月还是风尘,也却难掩却那冠绝后宫三千佳丽的绝世容姿,眉如春山,巧盼巧兮,丰润无暇、你一切可以想象到的最好的形容词,动人心魄的让人无法呼吸的美,绝对是那种让男人一见忍不住拼命打破头也抢到手,深藏起来,用一辈子看也看不够,嘶守不够,宁愿奉上一切最好的东西换取她一个笑容的女人中的女人,什么叫做倾国倾城,一个轻微的表情就让人热血沸腾赴汤蹈火或失魂落魄的极品尤物,才知道为什么号称开元盛世的玄宗皇帝会死心塌地的恋其一生。

    胜景当前,不禁想起后人评述的种种,他们的之间毫无疑问是难得的患难真情的,又极为难得的有共同对音律的爱好,本来可以成为一段佳话,的只不过但是这种故事发生在帝王家就变成了最大悲剧,甚至是以整个天下兴亡做为代价,何况纠缠的是天下第一人哪。

    自古越伟大的皇帝也是往往越是最无情的人,当感情延伸到对国家的政治决断上,就变成了一种灾难。

    历史中感情丰富的君王好象都是没有什么好结果,不是昏君就是亡国之君(如南唐后主李缢和小周后)。纵然唐明皇年轻天纵奇才英武盖世,文治武功创造一代盛世,到老来也难逃为情丝纠缠,疯狂的爱上自己的儿媳,“春宵帐暖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进而就这样断送了一代盛世江山。。。。

    还有现在正是夏末,那些薄薄的春袖外面的浅露出来象明玉一样的部分,更引人浮想联翩那浸润在温滑清澈的水泉中的那番风情形。。。。的不由让不由我直楞楞盯了半天,正在胡思乱想的当儿,感觉有人使劲拉我的手指,原来是小丫头洗梳换了件湖黄裙衫,腰束的细细的,在脑后挽了两对小小的双环芫又是另一番韵味,两只大大的眼睛正扑哒扑哒瞪着,似乎对我死瞪着的表情很不高兴的样子。

    “咦你流血拉”我才注意到自己鼻子酸酸,热热,居然让我YY的流鼻血啦,真是失态,还好皇帝现在胃口正好,没空注意,而杨太真似乎对初次见到她而失态见的多了,没见过这么大胆的,却也不以为意,浅浅一笑,却也让人顿时如沐春风,不可避免的感到揣着个小兔儿似心跳蹦哒过速,乖乖好厉害。

    此时,外面又是另一番情景,千军万马煮食吃变成了千军万马如厕去,这些天来只进少的可怜水煮麦皮豆梗只类,吞的太猛,可怜的肠胃一沾荤腥不来稀才怪。最惨的还是那些王公大臣和他们的眷属跑的没军兵快,风水宝地都让人给占了,只好舍近求远,好不容易找片林子,却是蹲满熟人,实在急不可耐了,也只有把那些仪态行止规矩都扔到爪哇去了,用衣围住,连面目都省的掩,权做相互不知,就地解决。还有来不及的找就一泻千里的,只好半途折返偷偷溜往河边去。一时间树林草丛间扑哧不断,臭屁如雷,硬是将好好的一大片地面弄的流浆满地,臭不可闻。

正文 第四章 意外收获改

    第四章、意外收获

    先前我们闯进来,确是让内侍们鸡飞狗跳的慌乱不已,连老皇帝也勃然失色,放出皇帝的威严,正欲怒斥我们,“尔等便如此刻也不。。。。。”可是肚子却不争气,一闻到抬进来的烤羊的香味还是腹滚如雷狠狠抗议一场,让抬羊的军士想笑不敢笑,硬憋了一张奇怪的表情,我却没有顾忌忍不住痛痛快快的放声大笑,结果引的其他人再也忍不过,笑成一片。这一笑倒是让什么哀伤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

    这位大名鼎鼎的唐明皇狠狠啃了一大快烤羊排,又啖了两大陶碗羊羹玉黍浓粥才意犹未尽的缓过气来,而我低头守侯,一边用眼角偷偷瞟着躲在屏风后面那群娉婷婀娜的丽人,没有任何餐具,那么小的嘴,那么细的腰身,不发出一点声响硬是把两只烤羊啃的干干净净,真让我好生佩服。

    在这期间老皇帝也听完了头还包着纱布韦见素的汇报,出饱喝足恢复了精神与气势的玄宗皇帝和先前后园那个生死别离哀伤欲绝的垂暮老人简直判若两人,这位就是史书中号称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的唐明皇。

    和我想象中天庭饱满方面大耳大的福址之相大不一样,相当清瘦俊朗颇有几分传说中修道者的风范。倒是他的太子李亨略微富态的福相中又透出几分年少时英姿颖发,仪表非常。

    也就是这位倒爬灰爬的轰轰烈烈倾城倾国,最后连江山都差点丢掉的天下第一人。显然真的是爱极了杨太真,才让我不小心看到这个一代天子可能是唯一的一次真情流露的柔情一面。不过这未必是好事,据说越强势的上位者,越是忌讳让人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

    “这么说,梁卿平乱救驾功在社稷,又救了皇家的人,要什么封赏,朕许你两个要求”,恩,我这才回过神,在场众人一片哗然惊诧不一,这随意的要求,可是天大的恩遇,而且还是两个,连照壁后面的美女们都探出头,想看看是何许人物,目光交错间让我不由的心痒痒的,若是要一个来应该皇帝不会拒绝的,不过马上又打消这个主意,现在好象不是时候,连自己都没着落,还想带着养一个。

    再说这些君王最喜欢玩高深,嘴上说的和心里希望的未必一回事,还是不要随便的好。而一时间所有人更不约而同的竖起耳朵来想听听我的打算。

    “仅仅救个小丫头就可以抵上一个要求,这公主还真有分量啊,不会是老皇帝的XXXX把”我尽管心里嘀咕归嘀咕却对这落难中皇帝的许诺并不抱太大期望,不得不学影视里的套路结节巴巴说了一通什么护君侍驾是臣子应尽的责任不需要恩赏云云的话,然后推让再三做出实在被推脱不过的样子,想了半天才提了两个与自己无关紧要的要求。

    一个是请求恩准赦免所有兵变士兵,这倒是出乎皇帝意料,却正合其意,参加兵变的太多根本没法追究,还不如借机下台安定人心,倒是马上就准。

    另一个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为据说在潼关陷敌的哥舒翰元帅平反正名,让皇帝颇感惊讶,但经我信誓旦旦的保证和哥舒翰元帅的恩遇(天晓的他在那里),踌躇再三,皇帝还有几分嘉赏,似乎留下此人好象挺忠义的,知恩图报的印象,最后意味深长的说“卿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那,就准你所奏吧”

    最后虽然准了我的要求,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并从随身携带的珠宝中捡出金花一对,给随身配剑作为赏赐,虽然结果令在场诸人大失所望之余亦大叹可惜了。

    不过花是沉甸甸镶宝石心的真金,而这把剑做工的确烤究,镶金嵌玉,连流苏也是紫缨金烙,抽出来青光凛凛,明可鉴人,见过的人都说是把宝器,我也偷偷找了几枚铜钱,果然一切就断的好用。赶紧收好,日后没得干了,还可以卖个好价钱。也算不无收获。

    “哥舒翰。。。靖节果勇,入忠烈祠,镒忠正,追授太傅、成国公。。”同时嘉奖全军诛贼无罪有功,两道诏书一出上下反响强烈,欢声如雷,兵变士兵上下感激那不用说了,还有许多同情哥舒翰遭遇的将官也心生敬意,毕竟能舍弃功名利禄的诱惑为故帅陈情正名的壮举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其实最后一个要求是我穷极无聊才想出来的,对于哥舒翰我也只是听说个这个名字,不过看来我这一着到是做对了,已经获得相当将士(其中就包括哥舒翰元帅的旧部)的尊敬,日后要指挥这些兵士就顺当的多了,其他幸免于乱得以保全的大臣也自然也顺应形势,好评如潮,连可能从中煽动兵变的太子诸人也表示出对我及时解决了兵变保全宗室(因为兵变最后失控,殃及与杨氏无关的王公大臣,连皇室宗亲不免受累,连公主也查点遭殃,幸为他所救,)的感谢,而切真切客气的很,颇有拢络之意。反正知道日后的皇帝是这家伙,我也客客气气的应承下来,一时间似乎成了最吃香的人。

    (后来才知道其实我做了一件大大的傻事,事实上当时他们先前从逃回来的大将王思礼得到的消息,是关于哥舒翰被俘没有死还不光彩的投降安禄山,封做了司空的传闻,只是担心动摇军心而隐而不宣,虽然这可能是敌军的策略,也未经证实,但我的误打误撞的提议给了朝廷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解决方法,而且默认他已死亡并追赠,未尝不是一个安定人心好办法。起码在日后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哥舒翰投敌这个消息传扬后对天下大局的影响)

正文 第五章 残局 (改

    第五章残局

    事后收拾残局清点人数,约有数百人死亡或失踪,查了死的活的伤的,除了诸如吏部郎中郑昂、翰林学士张渐之流杨氏亲信余党被杀的差不多,连御史大夫魏方这样的和杨国忠不是一路的老臣,也在出来劝阻时被乱军不分青红皂白给砍了好些人,素有贤名的左辅韦见素若不是运气好,遇上了我们,也老命不保。

    还有一些人下落不明,其中包括贵妃他姐姐滹国夫人,查问多人之后才在前队有人言曾见过,原来她见机不好溜的快,在兵变前已跑到前头去。现在兵变虽平息,然士卒中对杨氏心存不满大有人在,派其他人她不放心,非要指我亲自去找,没办法美女软言相求我是没有免疫力的,更何况是个皇帝在一边盯着你不说话。

    我带人直追了十几里,觅着行踪,在一个叫陈仓县的小城外一片竹林子里,发现了一大伙气汹汹的人,男女老少皆有的,却是带衙役、百姓从陈仓县官店一路追杀虞国夫人一行过来想痛打落水狗县令薛景仙一干人。见了官军来也不跑,还有欢呼,想拦下问话的。

    我当然不会那么客气的,一个冲锋过去,惊的他们四散,也不想闹出任命,只是用了刀鞘拍打,总算驱散人群,才把围在中间,身边的从人早死的死逃的逃,只把脖子抹了一半的虞国夫人,和一对哭哭啼啼的小儿女给抢了出来,虽然除了杨太真我对这一家子都没有好感。

    只剩半口气的她还问我们是官军,还是叛贼,我索性答都算是,结果她惊的就这么一口血梗在喉咙断气了,没办法我只好把剩下那个带头的薛景仙抓回去交差,倒是那些百姓什么又有返回来的,求我们不要带走这个小官,说他是如何如何的爱民如子纭纭。。。。

    那一对小家伙也吓的只哭不止,被我和部下一人挟一个带回到行宫后,也不会说话,急的杨太真把那些太医们使唤的手忙脚乱,也无济于事,还是我懂小时候的偏方,毫不顾及他们的脸色,每人来一个耳光就打醒过来。

    于是经过以上种种,现在我从一个冒牌校尉一口气蹿到左金吾卫中郎将,为龙武将军陈玄礼副佐,分节右羽林军,加上前次的数日内一气连升四级,而且作为禁军军职侧卫帝非同小可,可谓是异数了。

    不过我心理也多少有数,这次主要是六军哗变,陈玄礼不能约束部下,已不足以信任了,故找了一个颇得军心又解决哗变有功的我,分其权而治,连帝驾近身值宿都换成我带回来的军兵。

    而且,事后皇帝老儿虽下诏不追究,但那只是针对士兵而言,禁军大将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不管有无在背后煽动的嫌疑,都难逃治下不力的干系,所以过些日子给个空头的节度副使就把陈玄礼,连同一些旧属十多人打发到河西去收拾残部去了,我还客客气气特别的礼送了他一程。

    然后刚连跳两级的升授左金吾卫中郎将的我,就顺理成章的以副手的名义代署宿卫行军事,接管行在事务行程。

    带了这些人,又算运气好的吃掉了好几路的小规模的追兵,一路陆续也收拢了许多散军,积聚起相当规模的队伍。有提拔任用了些新部下,按照亲疏远近的,那些跟我一起跑路过来的,自然优先了。那位老皇帝似乎也默许了这样的事情。

    没有太多等级观念的我也和那些半路出家的部下混的七熟八烂,打成一片,虽然有人批评我上下不分有失上官体面风范,我的回答是“只要这批兔崽子在战场乖乖听话,平日里要个风范有个鸟用”(没办法和那些阿兵哥混的熟了不免染上了粗口)把他们噎回去。

    趁这期间我拼命找借口向那些部下恶补有关这个时代的军事常识,结果弄了一个不耻下问亲近部署的谦逊美名的同时,也逐渐弄清楚当时的军事制度和体系,以及安史之乱的一些前后事。

    首先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哥舒元帅之败,不在于外而在于内,

    哥舒翰手下本是将帅云集,很有些人马的,依潼关“堑高连天”天险,稳扎稳打几却贼兵,斩获颇盛,功勋日著,但是与当时的权臣杨国忠的关系不怎么好,加上看不起太监,对朝廷派的那些中使也是不假颜色的,招至不少人的怨恨,只是因他武勋正隆,又手握重兵的,不好下手。

    当时有副使王思礼密语翰道:“禄山造反,以诛杨国忠为名,若公留兵三万人守关,自率精锐还长安,入清君侧,这也是汉挫七国的秘计呢。”指意汉诛晁错事。翰摇首道:“若照汝言,是翰造反,并不是禄山造反呢。”。只是这话不怎么保密,也被泄了出来,流言四处。

    当时又户部尚书安思顺,与禄山同宗,前曾奏言禄山必反,所以免坐。此人曾做过朔方节度使,与哥舒翰任内有些摩擦,是时有人获贼书,献诸阙下。书中系结思顺为内应,不由玄宗不惧,且因翰疏陈思顺七罪,也不论真伪,即令赐死。

    安思顺这人是杨国忠的一条重要臂膀,极欲营救,正苦无法,又闻王思礼密谋流言,益加恟惧,遂以宰相管辖的内军府名义募万人屯要害灞上,令亲信杜乾运为将,托名御贼,实是防哥舒翰哪天突然想不开,或者看他不顺眼,想起王的建议,派兵来个清君侧什么,京中人马都被他抽调走了。

    哥舒翰也知国忠私意,上表请灞上军拨隶潼关,并诱乾运议事,枭首以徇。竟也无人敢说的。只是关于哥舒的擅专不轨的毁言欲发猖獗有市场。

    于是国忠愈加怨恨,遂日促翰出关讨贼。翰上书言:“禄山为逆,未得人心,应持重相待,不出数月,贼势瓦解,一鼓可擒”云云。玄宗颇以为然。偏杨国忠日进谗言,但说翰逗留不进,坐误军机,贼军不日可平。

    玄宗乃遣使四出,诇敌虚实,有中使边令城返报,贼将崔乾祐,在陕兵不满四千人,又皆羸弱无备,应急击勿失。想来多是于国忠授意有关。于是玄宗遂疑及哥舒翰久留不出动的动机,促他出兵。

    哥舒翰再上书道:“禄山用兵已久,岂肯无备?臣料他是羸师诱我,我若往击,正堕贼计。况贼兵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利在坚守,总教灭贼有期,何必遽求速效?现在诸道征兵,尚多未集,不如少安毋躁,待贼有变,再行出兵。”这书达到唐廷,又有河北郭子仪李光弼联名奏陈,亦请自率部军,北取范阳,捣贼巢穴,令贼内溃,潼关大军,但应固守敝贼,不宜轻出等语。郭李所见更是妥当。只是这武人联结,正是上位者的大忌。

    玄宗迭览两疏,意存犹豫。杨国忠独进言道:“翰拥兵二十万,不谓不众,就使不能复洛,亦当复陕,难道四五千贼兵都畏如蛇蝎么?若今日不出,明日不战,老师费财,坐待贼敝,臣恐贼势反将日盛,官军且将自敝呢。”这一席话,又把玄宗哄动,一日三使,催翰出关。

    哥舒翰迫无计,只好对西大哭一场,引军东出。

    大军行至灵宝西原,望见前面已扎贼军,南倚山,北控河,据险待着。翰令王思礼率兵五万,充作前锋。别将庞忠等,引兵十万接应,自率亲兵三万,登河北高阜,扬旗擂鼓,算做助威。那贼将崔乾祐,带着羸卒万人,前来挑战,东一簇,西一群,三三五五,散如列星,忽合忽离,忽前忽却,官军见他行伍不齐,全无军法,都不禁冷笑起来。先哭后笑,都是无谓。当下麾军齐进,甫及贼阵,乾祐即偃旗退去。

    王思礼督军力追,庞忠继进,渐渐的走入隘道,两旁都是峭壁,不由的胆战心惊,正观望间,只听连珠炮响,左右山下,统竖起贼旗,木头石块,一齐抛下,官军多头破血流,相率伤亡。思礼亟令倒退,偏庞忠的后军,陆续进来,一退一进,顿致前后相挤,变成了一团糟。这崔乾祐煞是厉害,又从山南绕至河北,来击哥舒翰军。翰在山阜遥望,见思礼庞忠两军,未曾退归,那贼兵又鼓噪而至,料知前军失手,忙用毡车数十乘,作为前驱,自率军从高阜杀下,拦截乾祐来路。

    乾祐见翰军前拥毡车,不宜发矢,竟用草车相抵,乘风纵火。看官试想!毡是引火的物件,一经燃着,哪里还能扑灭?并且贼军据着上风,翰军碰着逆风,风猛火烈,烟焰飞腾,霎时间天黑如晦,翰军目被烟迷,自相斗杀,及至惊悟,又被贼军捣入,阵势大乱,尸血模糊。一半弃甲入山,一半抛戈投河。

    翰率麾下百余骑,西奔入关,关外本有三堑,阔二丈,深一丈,专防贼兵冲突,自官军陆续奔回,时已昏夜,黑暗中不辨高低,多半陷入堑中,须臾填满,后来的败兵,践尸而过,几似平地。翰检点兵士,只剩得八千多人,不禁大恸,忽由火拔归仁入报道:“贼兵将到关下了。”

    哥舒翰急道:“现在兵败势孤,不堪再战,我只有到关西驿,收集散卒,再来保关,君且留此御贼,待我重来协守。”言毕即行。归仁留居关上,竟通使乾祐,愿执翰出降。乾祐乃进屯关下,专待归仁出来。归仁竟率百余骑,至关西驿,入语翰道:“贼兵到了,请公上马!”翰上马出驿,归仁率众叩头道:“公率二十万众出征,一战尽覆,尚何面目再见天子?且公不闻高仙芝封常清故事么?今为公计,只有东行一策,还可自全。”哥舒翰叹道:“我身为大帅,岂可降贼?”说至此,便欲下马。归仁喝令随骑,竟将其足系住马腹,策鞭拥去。余众不肯从降,亦被缚住,驱出关外,往降乾祐。

    历史会改变,但改的越多往下下的难度越大,毕竟主角是人不是神,有时候,历史也会发生修正作用的。

正文 第六章 背景一9改

    第六章背景一

    盛唐之所以强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连年对外战争的需要与沿袭了北朝游牧民族的传统,民间尚武,游侠成风不无干系,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主要是为了守边防要的需要。

    特别自从武则天开创武科举以来,国家号称天朝上国坐拥百万雄师不是夸口的,(就算到了晚唐宪宗元和二年为例,光在籍军丁有八十三万,而且还不包括各地藩镇违制私募的兵员和地方豪强的家兵团练。)

    早期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实行出为兵,入为民的耕战一体藏兵于民的制度,士兵是来自建立在班田制上自耕农、富裕农户,以定期的服役代替赋税,平时于家藏兵器铠甲,国家有需要则马上可以大量批挂上阵。

    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为折冲都尉(正五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以营为基本单位。

    按军种的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等。其部属官依次为:别驾、长史、六曹尉、参军。主管各地戊军及军户,军府依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约为800…1500人,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

    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除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督京师兵马外其他各卫还兼领关中三百多府府兵。

    最高上将军基本不设、以大将军总领诸卫、十六卫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中郎、中郎将、左右郎将、以及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等名目。

    每卫维持卫军25000…40000人,所领为常备军。卫军基层营编制略高于府兵,习惯统称为鹰扬卫,营官上多一级旅帅,长官为鹰扬郎将,品级高于府兵果毅都尉。其中本部都驻于长安,约常备兵马二三十万左右。(前身为长从宿卫又称纩骑)

    长安内城皇城另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