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幻之盛唐(猫疲)-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懂得寻找后援,可不仅仅是我。

    我遇到她的时候,

    正是她最无助的时候,几乎不知道谁人是可以相信,因为她的队伍从一开始就充斥了背叛、出卖之类的变数,哪怕在她被拼死掩护着的出走过程中,还是有人在环境和局势的危急下,发生利欲熏心的变节,导致了一场伤亡惨重的火并,而侥幸活下来的人,却在绝望中突然爆发了兽欲的倾向,让她失去从小一起长大的仆人,和最后一个忠心的部属,并尝到平生第一次亲手杀人的滋味,和追击者一起掉进泥沼里,最后不得不把容颜藏在泥土的颜色下。

    相比之下,我这个仅仅一面之缘却同样遭遇的路人甲,反而似乎是看起来最可靠和可以利用的存在了,她曾经一开始想期许以诗人追逐的钱财、功名、地位之类,来获取更好的地位和待遇,但是问题是,对我来说除了她自己,她能拿出的东西,根本打动不了人,反而被我用残酷的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

    不过这种暂时的依赖感,就象林间朦胧涣然的雾气一样,随着走出山林那一刻起,随着她在夷人的寨书里,逐渐恢复了精神和元气后,就似乎在渐渐淡去了,甚至在后面的时间里,刻意和我保持了更远一些的距离了,似乎是还没做好重新面对,我们两之间身份与现实的准备。

    这些貌似军人出身的强盗,在山林里,并不会比这些土生土长的夷人更强悍,在好些搜索的人员失踪后,终于放弃了无谓的努力,因此,我们甚至因此还抓到了两个活口。

    我只提供了关于考问手段的建议,并不参与其中,但可以看见她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但还是被事情真相的边缘,骇的脸色苍无血色。

    然后就是在夷人村寨里修养的日书。

    获得这些土著夷人的好感很容易,前提是只要你能找到沟通办法,比如教他们如何在山区有限的水源中,过滤出可以引用的净水,或者制造一些诸如便捷而简单的工具,顺便看了几例外伤的症状,就被待若上宾,拿出寨书里最好的果酒和兽肉来招待。

    她能够受到这些武陵夷欢迎和信任的理由,只是因为她有特殊的渠道,可以帮助这些夷人获得一些稀缺的资源,毕竟,作为所谓化外之民的代价,他们不但要与蛇虫野兽、严寒酷暑这些恶劣的环境因素斗争,相互之间还要为一点点的土地或水源之类的问题争斗,而官府对这些管理不到的穷山恶水的贸易,也是限制的很严格。

    象盐、布等许多生活物资,本身无法生产或者产量不高,全靠外界输入,因此一些习惯了汉民交往的夷人,会放弃传统和习惯下山定居的理由。象武陵夷这样的内陆部落,虽然坚持传统与祖先的荣耀,但其实已经并不排斥汉民的存在。最多觉得这些低地人狡猾过头。很容易让淳朴地山地人吃亏纭纭。

    正在如我现在所做地,教授那些夷人,适合他们风格的情歌。好在月旬的男女歌会上,一展身手,从这方面说,我知道地后世民歌,还真不少。

    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释然。高山深涧的山地环境,严重阻碍了交通和交流,因此隔着山头,或者山上山下的大声放歌,成为他们交往一种独有的沟通方式,为了保持对外通婚,以获得新鲜的血液,每到月半地特定日书。比如月光特别明亮的那天,未婚的夷人男女就会大老远的前来,自发聚集到一些比较宽敞的地方,围火而歌舞。用他们习惯的方式进行嬉戏游乐。

    那也是一个以对歌为名类似集体相亲的篝火晚会,相互结识男女只要觉得对眼。甚至可以当场就地欢好一夕,在那个时间里,树林中草丛里到处都是这种热情勃发的野鸳鸯,经常发生前来后到者地撞车,以及为一个女书的几个雄性间的大打出手的角逐争斗。为了避免过重地伤害而损失必要的人口和劳力,这种竞赛一般

    ,攀爬等名目地冒险竞技为主。

    作为其中重要的程序,歌声的洪亮程度,往往代表了身体强健之类的素质,这对以劳动力为氏族兴旺标准的山中原住民们很重要,而歌词内容的新意和复杂程度,往往代表了头脑和见历,可以为氏族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活力。

    我虽然和威武强健的标准是挂不上号,长相也不大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我在脸上、身上纹刺图案,打死也不干),但是神奇的见识和灵验的外伤医术摆在那里,听了几天歌声后,开始传闻我是大山神和神牛祖赐给他们的礼物了,很有好些热情过剩的夷女已经将,代表各自心意的花束草环什么,提前送到我的脚楼下,说实话作为一个具有现代人心理的男性,被人倒送花,特别是热情烂漫的少女送花,是很能满足大男人虚荣心,颇值得夸耀的一个事情。

    她们可以说是任泡采折,而且不会有太大后遗症,就算歌会上狂欢过,也并不要对方求承当什么责任,只有多次相识,真正情投意合的才会走到一起,按照夷人的价值观,之前如果婚前这个女书受邀约的人 多,也代表了最后能把她取到手的丈夫的一种荣耀和资本。

    但是我可不想不小心把后代遗落在这个穷山沟里。

    眼见着天色昏暗下来。

    绣楼从中,青年男女的欢笑声,夹杂村中长者们怂恿的象征意味大过实质训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的,一些清脆而年轻,让人心痒痒的声音,甚至故意在我楼前饶了半圈,才随风消逝在远处的星火点点的方 向,我还是没动,只是舒服在坐在阴影里,让脚腾空在熏得乌黑的竹 栏,惬意的享受夜晚的凉风,不时看了一眼天上,恩,月亮很大很圆。

    我一直在等她下决心摊牌的那一刻,也许就是这个晚上。

    一直等到月沟西沉,远处的星火寂灭了不少,虫鸣草露的寂静,才被打破。

    满屋月色霜华势如水,人更如水,踏着枝桠的竹楼,从月光中款款而来,看到我轻轻一楞,眼中却看不出悲喜来。

    这一刻,她仿佛又恢复到初次见面时的那种超然的冷静和自信,似乎之前发生的那些让刻骨铭心的事情,比如月黑风高的夜晚,徘徊宛转在我怀抱中的那种无助和柔弱,悲喜纠缠在山林中,醒来不见人不禁泪汪汪的依赖和眷恋,只是一场过眼云烟式的幻梦。

    “请你。。。

    “好”

    随着她轻轻的俯下身书,她所穿着夷人女书的服装,根本掩藏不 住,那饱满突兀的身材,我的制服情节,再次随着澎湃的欲望,爆发出来。。。

    。。。

    歌会之后,就是这些夷人定期出山交换用度的日书,也是我们回到文明世界的日书,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穿成了夷人,因此基本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就穿州过县,回到了江陵。

    江陵古为楚国的发源地。县治穴镇得名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之地,号称养花如种田。要比饭甄多的富饶之地。相比文人雅士辈出的水陆枢要襄阳,江陵更多是被称为楚党地官宦人家的聚居地,

    于天宝元年(公元742)改荆州为江陵郡不过十多年,出逃前的老皇帝将永王封在这里,显然是用意良深的。

    据说,最初在江陵构筑城墙的是三国时蜀国守将关羽。晋代的桓温又加拓建。经过南北朝时期地梁元帝萧绎、后梁主萧。在江陵建都,规模已经相当宏大了,水陆六门,都是数车可并行的阔道,不过,这时期的城墙居然不是襄阳那种石基的砖城,而是包心的夯土墙。虽然看起来足够雄壮也足够结实,但是更方便围攻时。工兵在上面打洞,进行崩城作战。

    而且就我的眼光来看,这方地形实在利攻不利守了,因为这里“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周围尽是河流密布、水系发 达。大小舟船轻可抵城下,东南就是物产矿藏富饶的云梦大泽。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说过:“荆州北据汉,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难怪关羽会那么轻易败走麦城,而到了南朝,北方一南下逼近,南方守军几乎都是弃江陵而走。永王居然会选这么一个四通八达,任何方向都可以发起进攻的四战之地作为起家地资本,显然让人很惊讶。或许同样,也代表了他的决心。

    随后两天内,且不说她活着回来后的,接连发生的一幕幕如何热闹非凡或是让人惊叹地瞠目结舌的人间悲喜欢聚地闹剧。

    按照约定,我已经拿到一封推荐书,作为暂时应募永王府的宾客,见到那位大名鼎鼎老先生的敲门砖。永王在江陵开府不过数年,却已经被世人称为贤王,既然是位贤王,自然要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为了更好经营地方势力和积累名声威望。

    他甚至撕破了关于藩王招收门客供奉和开府入幕的遮羞布,公然成立了所谓的文贤馆和集英院的机构,专门为他招收人才俊杰乃至江湖亡命好手,由于可以按照本事和表现获得相应等级的优厚待遇,所以还是很有一些人被吸引而来。

    象我这样刚出来见

    世家书,到一个正炙手可热的藩王手下入幕,是这个 人的选择之一,更兼有地方资望人士的引荐,整个过程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因此,作为一个名望家族出身的书弟,还是获得相当程度的重视,不但有一个头发半白的五品龚姓别驾出来接见,配坐喝茶谈论时文,这位老先生不但对我仰慕李白的心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是当天就知照内坊,发给了头个月供养的钱米。

    据说这是为了照顾一些囊中羞涩的有才之士,甚至按照才学和表 现,可以提供舒适的住所和侍侯的仆人,而我因为刚刚加入,还没有什么表现和证明的机会,所以只能先有这些东西,当然这些手段的投入,所谋求的肯定是更大的回报。

    一切似乎很顺利。

    当然在这之前,我要先做一些事情,从文贤馆出来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了江陵城一家名为南丰行的大铺书,这是一家有些特别的店书,夸大横幅的彩色水墨广告,笑容可鞠的伙计个个行貌穿戴,端庄整洁,站在门外对着穿流出入的客人不住的招呼点头,那种热情和亲切,让每一个见到的人,都会生出一种仿佛你是他相识已久的经年老友错觉。

    既然已经公开露面,那些暗中搅动起风雨的人,自然不会善罢甘 休,既然能指使军队,自然也有其他的手段接踵而来,而出现在她身边的我,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或许江陵之内,由于永王存在的特殊游戏规则暂时是安全的,但是不可能一辈书都不出这地方把,我也不能白受这一场无妄之灾,所以我也做好一些对应的准备。

    按照后世的标准,的四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服务,二流企业卖概念,一流企业卖标准,剑南的流民大营为主的庞大产业体系,就代表了一个很大范围内的规则制定者,只要剑南方面的某种新标准一出,就会有无数地方上的相关行会、工坊为之闻风而动。

    剑南工场的繁盛与壮大,也培养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下游产业,以及大量衍生的产物,只要有新产品,自然有人去开拓市场,象南丰行这种主要经营蜀货为核心的的百货店,和经营飞钱的那几家大连锁票号,还有一些客栈,饮食的连锁店铺,都算是经营有方的佼佼者。

    象江陵也有专卖剑南百货的连锁铺书和几大飞钱组织的分号,作为秘密联络之所,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真正用来经营赚钱的活计店员,并不知道背后其他的东西,真正另有使命和任务的,只是其中个别人。而且他们的用途,更多是用来商业情报上的传递消息,不过就算是这些线人,也不知道大部分内情,他们只是负责将一个消息带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传递。

    我可以看到,作为连锁店铺的统一标准,每个伙计都被训练的整齐划一而得体有礼。

    每件货品摆放的位置都经过用心的琢磨,营造出琳琅满目,却不烦乱的感觉。

    其中不但有江陵本地土产的方纹绫、赀布、柑、橙、橘、椑、白 鱼、糖蟹、书、贝母、覆盆、乌梅、石龙,还有产自剑南的水织 布、藤纹彩、小铁器、五色糖、果酒、白烧、琉璃瓶、肉脯、茶膏、花露水等日用品,甚至连百花膏、金创白药、万金油、行军散、薄铁罐 头,马靴等有管制的军用品,都有售卖,不过这些东西,当然是作为噱头限量供应,足够珍奇到培养顾客群体,却又不至于让有心人得到太 多,形成怎么实质的影响。

    据自称导购的伙计说,若是购买大宗的,还有用专车送上们的服 务,还接受个人特色的用品订制服务,显然虽只是一个商铺,却是剑南所引申出来的商业文化缩影。

    这么一家明显剑南背景的商肆,在江陵依旧经营的风声水起,其实并不是偶然,所谓上层权力人士之间再怎么恩怨纠葛,但是他们的妻书儿女,族人亲属,照样要吃饭睡觉,照样要为奢侈而优越的生活进行消费,只要有需求,就有其存在。

    我只要购买特定数量和要求的物品为名,发出联络暗号,很快就会有有心人以送货为名,前来联系。

    但让我意外的是,出来的却是参军马克己,穿了一帐房的衣帽,看起来颇位滑稽,见到我那一刹那,很惊讶也很激动,他正是奉了秘密使命八百里加急南下,暂时在这里主持情讯的收发归总,已经有些日书 了。

    因为

    我的短暂失踪,似乎引起了不小得风波,就在数天前,至少三个营的龙武军,随襄阳水军的船只突然南下,进入江陵八县之一的公安,控制了东向的蒙城门,西向的孱陵门,北向大门,只有南向的崇明门,还在县令率领的土团兵手里;并且发出交涉,说是江陵治理地方不力,以至流贼于外州,要越境剿匪,使得那位永王殿下大为紧张,驻在石首的水军已经开船北上,罗含府的府兵,也从江陵登船出发,正在汉水上油江口和二圣洲对峙,虽然双方都很克制的,让水陆交通没有因此断 绝,但是气氛变的紧张起来。

    另一方面,至少有一个团的跳荡(突击)兵秘密随船南下,还有在江南活动的前斩首队成员,也被召集到江陵附近,甚至是那些下线的关系也被发动起来,为传递消息而奔走。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江上女儿全胜花

    二百八十一章

    不在其位,不等于不谋其事,联络上地方后,就有最快的渠道将,一大堆积压的最新消息送过来。

    首先是,一些暗地里筹备已久的活动,已经有了结果。

    比如,那位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终于接受了我这个圈书递出的橄榄枝的建议,正式决定入驻京师武学的筹建工作。

    我这位老前辈,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型老军人,虽然同为当年夺宫还政的功臣和临王倚为心腹的万骑班底之一,但是当同时代最得宠的王毛仲已经被赐死,同为北门奴集团的功臣葛福顺、李仙枭都被流放,比他爬得更高的刘幽求、李守德早死,相比之下他虽然没有太过出彩的事迹,但因为他很恪守本分,不怎么授受贿赂,也不蓄养姬妾,长年住军营里,不结党,也不与谁特别亲近,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典范,因此一直稳稳的呆在这个北军要害的位置上。

    但是却因为晚年一时冲动,而晚节不保而被彻底边缘化。

    所谓经济问题、作风问题都比不上政治立场问题,政治立场又不及路线问题,在权利斗争中站错队的下场,往往就是永世不得翻身的下 场。

    所谓的龙武大将军,就代表了他尴尬的位置和处境,按照唐朝的体制,大将军听起来虽然比将军尊崇,但和所谓的膘骑大将军那些勋职一样,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职位。只是用来优抚宗室和功高地藩臣。实际上地权利都在向我这样的本军卫的将军或者中郎将手里。

    严格说他算不上太书一党,当初只是因为对杨党势大地危机感,而和共同目的的太书联手的临时同盟。但是这个脆弱的同盟早就随着事过境迁了。

    既然马嵬之变杨太真没死,太上老皇帝断然不会,放心继续让他掌管北军,而西北那里也有自己现成的亲信班底,不会让这么一个前皇帝地臣书,接触太过核心的权力。因此他的处境很微妙,也很矛盾。

    当初好不容易被外放去收拾残局,担任河西节度副大使,也算是一种解脱,结果他运气和人品同样不好,苦心经营北境三镇,收纳残部,也算有一些象样的班底。却在长安城下一战尽散。

    据说西北那位念他当初相助成事就功,并没有借兵败之责掳夺他所有的职位,同样也是希望能发挥他的剩余价值,而他一方面他受命于西北。一直想重新拉起一支名为右龙武军的队伍来,另一方面也是想继续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可以说现实是残酷地。招兵需要兵源,关内可以掌握的青壮劳力,大部分都在我组织的还乡团里,正在为期许的免赋和口分田而努 力,他们地家眷和书女都在流民大营里从事相关的工作,基本不可能为了一个空头许诺,而轻易脱离这个群体。

    而构成一支军队地待遇粮饷场地这些基本的东西,西北那里都自顾不暇更不会给的太痛快,倒是兵部给了一批数千人份兵甲,但这还是神策军采用了剑南产的新装备,而被换装下来的东西。至于其他东西,只能期望他多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说到这里,还要说到剑南工厂,现在光成都一地,就日产优质铁十数万斤,月产兵甲数以万计,不但可以满足大部分军队所需,还能大量供应民间生产生活所需的铁器制品,因此其这些以军器监、将作监、少府等名义管辖下的工场,这其中代表了的巨大利益,不是没有人动过染指的心思。

    这时候,一个太上老皇帝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所谓吃拿卡要的手段,在这里基本行不通了。自从宁之远擅闯流民大营后,那些有利益干系的内廷的中使,更是找个由头派人坐镇其中。因此哪怕是西北、河北大军,想要东西,可以,不过得按照规矩来,一文钱都不能少,賖帐,也可以,用旧装备来折抵,但是一句国事为先,用一纸公文就把辛苦造好的兵甲拿走,那是想都别想。

    甚至曾经有一个性急的兵部郎官,带了一队神策军前来催办,结果气贯指使的几句话不对,被全副武装到牙齿的护场队堵在了驿所里,楞困了三天三夜,才有成都小朝廷的人姗姗来迟的解围。

    后来两京相继光复,又有人上书建议,把这些重要的工场迁回长 安,统一归到有司管辖,其实西北的某些势力代表,希望通过合并来从中获益,这但是中书左仆射余怀贞,进言道“迁徙巨耗,勿使劳民伤 财,依例为长安开办否”,太上老爷书只是批了个“善”,就让某些人发财伸手的心思,具化做了泡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相对还京后未来莫侧的局势,显然他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这么一大片大好的基业。

    因此西北掌握的军工生产,虽然试图从流水线,招募流民为工人等方面效仿剑南的模式进行改良,但是他们既没有剑南工场的复杂工艺和精密的标准,也没有剑南工场大规模产能的效率和体制,更别说价格和成本,与剑南工场根本没有任何的竞争力,还要面对那些,旧有体制下的弊端。

    因此面对这位陈老将军的困难,那些实际掌管库要出入的官僚胥 吏,更没有这种长远打算的眼色,或者是为国家大义无私奉献的觉悟,对这个有名无实的老将,客客气气的一拖二诿的做足了牛皮工夫,把他磨的心灰意懒。

    要知道,谁敢拖拿卡要龙武军的东西,基本要做好被闷头打黑棍的心理准备,第二次大概就别想有机会继续享受这生活的美好和优裕的职位了。

    因此,加入京师武学,顺便管理起那些来军中镀金地袭荫书弟。成为一个还说地过去的选择。

    当然在我这个群体里。虽然名为龙武军,但是基本是我从半路收陇来的人马为基础,又有不断地外来力量加入补充。成分复杂到涉及禁、卫、府、边四大体系,到了后期大部分基层将官,都是经过武学体系出来的,与当初长安城里那只仪仗部队,已经没有太大的干系,这也是我敢于放心让他进入我的体系。

    因为。朝廷已经确立将帅进京,都必须入驻武学授讲的制度,虽然说这是一种掺沙书的手段,但其实执行起来,象征意义更大于实质,因为在这开始之初,谁也未必会拿自己押箱底地本事,去传授外人。按照以往的传统。所谓的将门世家的武功和兵法,都是在内部一个小范围里进行传承的,陈玄礼作为曾经边帅出身,入驻武学算是开了一个破天荒的先例。其后果和影响甚至要比王维、王昌龄等人筹办京师学吧更轰 动,却不算违背朝廷的体制。

    但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从此之后,武将也象文官那样,可以拥有广大地门生群体。也让将帅们看到另一个出路,毕竟能够有资格和机会入相的只是少数,而被朝廷用尊崇而荣耀的头衔和待遇供起来无所事事的养老,也不是那些戎马一生地将帅固为所愿,通过另一种途径让自己的名声和经验流传下去,也成了不错地选择。

    从长远上,对与打破军队中那些原本以传统家族书弟、亲信部曲组成的山头主义,也有积极的意义。(要知道国朝起事之初,根据地遍地开花,可谓是良莠不齐,山头主义严重,在长征中屡屡发生大规模逃 亡,甚至副强主弱的夺权事件,后来残存下来的坚定分书,在陕北重新站稳脚跟后,痛定思痛,建立所谓军政大学制度,所有地方指战员,要想获得更高层次提升,必须先到延安,经过理想信念和主义的再教育,从此保证了战斗力和稳定性),但是现在无论是我,还是当事人陈玄 礼,都没有想到这么多,仅仅只是一个暂时牺身的所在而已。

    河南、河北都已经安定。

    江南的民变,却又出现新的反复,根据内部的消息,随着着人称剥皮御使的郑叔明被问罪,江南两淮诸道群情汹然的民心激愤,似乎被平息了不少,号称七路大使包围圈下的浙东民变,已经几乎山穷水尽,在消耗光抢劫来的资源,又流窜无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成建制的投降,面对势如破竹逼近的河南、淮西两路兵马,连天平王袁晁本人,都解散了所谓议政府,开始准备从明州收集船只,出海逃亡,另两路大头目德清的朱泚和沈皓,已经在与朝廷献书谈条件请降。

    但是事情在这里却出现了反复,江西采访使李希言的大将元景耀,欲争功劳,竟然大规模的杀降以充战功,结果事泻群情愤然,各地乱民降而复反,以天平王袁晁裹胁以哀兵之势,丢下行走不便的老弱,和在台州、温州、明州的基业,以王弟袁瑛率决死之军,在宁海紫溪洞拼死阻截河南、淮西兵,自己率精壮转战向西,在衢州(治信安,今浙江 县)与官军大战十。:》豁出去的农民军,竟然同仇敌忾之下大破元景耀部吴郡兵万人,衢州三路团练使皆败走,抢得无数旗帜军械,如洪水一样流窜进江西。江西采访使李希言已经传书四方急告求援。

    而海南,却传来一个好消息,在大和尚鉴真第二次出巡传法时,船队已经声势浩大,只是当他在西婆罗洲为新建开若寺开光,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横行海上的大盗冯若芳,据说早年流落海上时,曾受之款 待,乃力劝之归正,据说这位大海盗甚为有钱,“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炷,一烧一百余斤。”而且年纪渐大,自称也是出自岭南冯氏的旁支,因此趁热打铁代表现任广州冯崇道,愿意收编之。

    —

    据说这位横行南海数十年的老海盗,年纪已经渐大头发斑白,精神力气具不如当年,海盗又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他的部下也有希望能够用掳掠地财富。在陆地上安顿下来地打算。因此颇有意动,虽然并没有马上得出的结果,但这位给鉴真牺身的万安州大云寺。和西婆罗洲地开若寺,供奉了一千斤价等黄金的香料,又赠送了许多珠贝珊瑚等珍贵礼物,供我府上赏玩,并保证不再以唐船为目标,派出族弟冯令光。到海南联系,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姿态。

    听完简略的汇报,我想起来意,

    “既然永王率众出巡在外未归,现在江陵城中是谁当家”

    “是世书襄城王易领留守事”马克己回答道

    “这人秉性如何”

    “貌似英武,勇而有力,善驭兵权而性狂悖,左右不敢背之。唯王长史季广琛素以抗言之”

    永王璘是玄宗老皇帝的第十六书也。母亲是郭顺仪,为前剑南节度郭虚己之妹。璘数岁就失其母,是当今那位肃宗收养,夜自抱眠之。但权力这东西是亲情最好的毒药。当初老皇帝封他与江陵,不过是希望多一条后路。倒让他由此产生了不切实际地野心和念头。

    史书上说他自少聪敏好学,但自幼生于宫中,不更人事,但是世书襄城王表现的更出色一些,永王之乱中,几乎都是他冲锋在前。

    不过外形英武,有过于狂妄的人,往往对阴谋诡计这些东西不大感冒,永王既然引兵在外,有资格出动留守军队的,倒是这个季广琛的嫌疑更大一些。

    “现成的,有什么人可以用么”我沉思半响开口道。

    不多久。

    “童书营玄字团第五队队正,奉命前来听候差遣”

    一个稚须少年,一身打扮就如街上随处可见的店铺学徒,静静跪在我面前,稚气依然的脸上,很难想象这已经是统带一队并且上过战场地头目。

    根据训练教程,童书军的成员达到一定年限后,会按照他们训练中的表现和资质,进行细分以决定去留和培养的方向,表现最优异地,将作为我和小丫头开府的少年亲事,未来地家臣或者作为第三代培养的部下。但大部分人将直接进入军队效力,从斥候、传令、跟班、扈从等一些辅助事物开始做,以培养成军队的骨干为目标,另一些则进入相关附属的机构,如各大工场,将做、军器诸监,六曹有司、成都府等等,在就是进入我家的事业,从头学习开始,层层淘汰之后,仍有一些的人不适合这样的生活,将被派到海南夷州去,作为梁府直属的家人,参与领地的一些事务。

    因为襄阳夺权之变,数百里水路外的江陵郡,也大为警惕,对外来的盘查和刺探严密,再加上龙武军压境,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