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逆天(本尊)-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国之卧龙逆天的第二百七十章 黄忠斩夏侯

第二百七十三章 诸葛亮逆袭
    第二百七十三章诸葛亮逆袭
    接到夏侯渊战死的消息,引发了曹操身上多年的头风病,这里面固然有病因,但也触及了曹操内心痛楚,汉中与襄阳地位同等,如今他十五万大军,攻打襄阳三个月,却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相反荆州的兵马越打越凶悍,先是徐庶从江陵派来援军,接着张颌庞统又领军赶来,紧接着张飞又率军驰援而来
    如今襄阳城下,张飞张颌两员猛将,配合庞统这位智谋群的军师,在襄阳岘山与襄水边上,扎下两座大营,与守卫襄阳的魏延,形成相互驰援的犄角阵势,让襄阳这座坚城,守卫得像铁桶一般
    让曹操寸步难以挺进,如今汉中战事糜烂,谓之与左膀右臂的大将夏侯渊也步入夏侯惇,曹仁的后尘,接连死在了诸葛亮手中,这如何不让曹操恼恨
    虽然头痛欲裂,但曹操却依旧面对中蜀中方向,大吼道:“诸葛村夫,吾曹孟德与汝誓不两立,不死不休矣”
    “魏王,医官嘱托说,大王眼下宜当休养,切记不可动怒,否则病因势必加重”曹操帐下谋士华歆,从医官手中接过药汤,恭敬的劝说道
    “休养,吾征战沙场数十年,何曾休养过,传寡人军令,命徐晃领军攻打襄阳,命许褚率军抵御外围张飞张颌援军,十日之内,不惜一切代价,给寡人攻破襄阳,胆敢不前者,杀无赦”
    曹操冷眼大喝一声,神情充满狰狞之色,帐内的一干佐吏,吓得纷纷低头应诺
    “这,只怕……”华歆闻言,不由吃了一惊,刚要开口相劝却被曹操投来的严厉目光,给吓得把话头缩了回去
    “仲达,寡人任命你为上庸太守率军两万阻挡诸葛亮大军三个月,汝可有把握?”曹操接着把目光投向了司马懿,沉声询问道
    司马懿微低着头,不动神色的回道:“若吾抵达上庸半个月诸葛亮领军抵达,某可替魏王镇守四十天不失,若吾领军还未抵达上庸,诸葛亮的兵马却已经攻破上庸,下官最多只能在沿途拖延诸葛亮半个月的时间”
    “汝是说诸葛亮现今已经领军沿汉水下上庸来了?”曹操惊疑之下看了眼司马懿问道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诸葛亮攻打汉中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夺取汉中之地,巩固西川门户,但又何尝不是想与大王您会猎与襄阳,若吾猜测不错,诸葛亮此刻只怕已经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巩固占领汉中各城一路直驱上庸奔袭荆州而来”
    曹操伸手敲打了一下头颅,微闭着双目沉思了片刻,道:“仲达所言不无道理,汝立即率军出发,日夜兼程奔赴上庸,沿途尽量拖延住诸葛亮的行军步伐时间越长,吾大军攻破襄阳的机会越大一旦本王攻下襄阳,诸葛亮纵使赶到也只能是徒呼奈何”
    “能为魏王效力,纵死无怨矣,只是下官膝下有二子,现今尚且年幼,若下****死,希望大王看在下官用心效力的份上,能够照看一二,那下官虽死也无憾了”司马懿临别之时,俯首拜倒在地,声情并茂的垂泪告别道
    “仲达,汝乃吾之股肱,无需如此丧气,真有那么一天,本王必将待汝子,如吾子也”曹操向来欣赏和敬重重情重义之人,司马懿此法说辞,无疑加赢得曹操的信任与亲睐
    司马懿离营之后,曹操又对军祭酒王朗道:“景兴,劳烦汝去趟庐江,面见孙权,陈说利害,让他不要再犹豫,增派兵力,攻破江夏,若他能立此功劳,吾必奏请陛下,封其为吴国公”
    “诺”王朗沉声而退,对于曹操的心意,他自是明白的,这三个月来,孙权虽然派周瑜领军攻打江夏,周瑜虽然用命,但孙权却并未尽全力,一来是因为长江水域,遭遇甘宁文聘侵扰,二来孙权眼见曹操久攻不下襄阳,而诸葛亮各路援军源源不断赶来,而鲁肃也劝谏孙权,切莫得罪死了诸葛亮,否则仇恨结下,必然难以解开,莫如坐看局势变化,等待襄阳战局变化,再做计较
    孙权意动之下,自是给在前线作战的周瑜,形成了掣肘,让周瑜在围困江夏三月,却也始终未能攻下夏口
    曹操对此心中虽然不满,但却无可奈何,此番派王朗以重爵相诱,也正是他希望孙权能够全力攻下江夏,如此就能打破江夏,襄阳、章陵这个三角防御阵势,也能打破眼下战局的平衡,可以震慑荆州守军,意义自是非凡
    眼下章陵治所城,因为有徐盛和马良二人镇守,加上城中拥有一万五千精兵,以及两万军户,外加三万壮丁和十几万百姓的拥护,张辽率领的三万大军,在城城下同样没有讨到丝毫便宜不说,这两个月来,已经折损了过半兵马,军心士气,已经低落到极点
    奉命出使庐江的王朗,抵达庐江城时,鲁肃与孙权早已经先一步接到汉中方面的消息,得知诸葛亮不但攻下了汉中,而且还斩了夏侯渊这个曹操最信赖的名将时,二人惊愣之余,却又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庆幸
    孙权庆幸自己没有与诸葛亮死磕,给两家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鲁肃庆幸的是,自己的担心,果然没有白费这一刻的鲁肃不由得不惊叹,诸葛亮确实有逆天行事的本领
    “主公,王朗此来,必然是说服主公出兵之事,肃以为主公暂时可先答应下来,只是是否照做,自然也就今后之事,如此也可以免遭曹操嫌忌”鲁肃得知王朗道来,当即开口进言道
    孙权思虑片刻,欣然道:“子敬所言有理,本侯自是明白”
    王朗此番出使,可谓是趁兴而来,趁兴而回,因为孙权满口答应了出兵一事,还当着他的面,检阅军队,表示大军即日即将开拔
    上庸地处荆州北部连接汉水巴山,北面是汉中,南面是襄阳山林耸立,山道崎岖难行,上庸豪族申耽,申仪兄弟纠集豪强部曲,五千人马驻守此城
    当二人得知诸葛亮率军抵达时,兄弟二人原本还想坚守,但得知汉中的夏侯渊都被斩杀时,二人商议一番后随即派出使者,投奔诸葛亮军中而来
    上庸城外三十里外诸葛亮大营
    “带使者上来”得知上庸守将申耽派来使者,诸葛亮欣喜之余,自是忙吩咐董允道
    “下官上庸主薄屈宏,奉我家将军之命,特来拜见楚侯,还望楚侯能够接纳”屈宏年约三十五六,身穿儒服头戴高冠长的斯文秀气,但话语气势,却又有别与腐儒书生
    诸葛亮看过屈宏呈上的降表,满意的笑道:“屈主薄与申将军归顺之意,亮深表欣慰,汝可暂歇吾整顿兵马,与汝一同进城”
    “诺”屈宏微微抬头看了眼上座的诸葛亮,不由暗赞一声此真人主之相也
    早一步接到消息的申耽、申仪兄弟二人,得知诸葛亮领军即将入城,忙整顿兵马,打开城门,亲自在城门口迎接
    进入上庸太守府,诸葛亮看罢申耽递上的府库竹简,随手丢在一旁,道:“上庸府库钱财,全部由申将军处置,汝只需给吾两万大军,准备三个月粮食即可”
    “诺”申耽闻言,欣喜的点头应道他开始还有些不舍得自己经营多年的钱财,就这么拱手让给诸葛亮的,但在屈宏的劝说下,他仍然私藏了三成,只把其中七成入库记册,送到诸葛亮面前
    “本侯现在任命申耽为上庸太守,平西将军,屈宏为长史,领上庸都指挥,申仪为建信中郎将,率领两千兵马,为我军中向导官,随军出征”诸葛亮接着又一脸平静的下达了人事任命,这样一来,就把申耽兄弟给分开了,即可防止这两兄弟继续弄权,二来又拉拢了屈宏,尤其是让屈宏担任都指挥,就相当于实际掌握了上庸军权
    把申仪安排随军,也让其成为了人质,申耽若有什么歪心,首先得担心其弟申仪的小命
    “诺”面对诸葛亮的任命,申耽兄弟虽然有些不情愿,但现在却也是骑虎难下,不答应也得答应
    诸葛亮启用屈宏,这里面自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屈宏同属上庸望族,其先祖是春秋时楚国有名的诗人屈原,虽然如今家道中落,但屈家在上庸,却也算是显赫一方的大族
    在上庸补充好军中所需的粮草,以及损害的马匹甲胄,诸葛亮随即率军离开上庸,继续朝襄阳进发
    这日大军抵达上庸治下另一座重镇房陵县时,前方探路斥候来报:主公,前方大道三十里外,发现一支曹军人马,大约有两万余人,旗号打的是‘司马’二字
    “司马,难道会是司马懿?”诸葛亮闻报,不由蹙眉自语了一句,寻思片刻,他立即道:“召集军中诸将,立即到议事堂来”
    趁这会功夫,诸葛亮研究了一下房陵附近的地形图,并且从中寻获到一处伏兵之地
    一刻钟后,军中的赵云、陈到、刘封、于圭、陈楚、李信、冷苞、申仪等将领,陆续从各营中赶到了议事堂
    诸葛亮环视众将一眼,见人都到齐了,遂道:“刚刚接到军情,曹军一支两万人马的军队,已经进入房陵境内,预计今晚将会抵达房陵,这支曹军来此,必然是为了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为了能够战决,吾决议主动出击,一举击垮这支曹军兵马”
    “请主公下令,末将愿为先锋”赵云越众而出,率先请缨道)

第二百七十四章 设伏司马
    第二百七十四章设伏司马
    诸葛亮挥了挥手中的羽扇,笑道:“司马懿不是一般人,此人将兵犹如汉初韩信,非力敌可取,今日对阵此人,还需以奇兵胜之,刚才吾看过房陵的地形图,距离此城十五里外,有座叫鹰狼峡山脉,是进入房陵的必经之路,吾料司马懿领军到此,得知我军已经占领房陵,必然会在此山安营扎寨,利用险要地形,阻碍我军前行的道路。
    “我军若想用计战胜司马懿,就必须预先在此座山脉之中,设下一支奇兵,蛰伏在司马懿的眼皮底下,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与司马懿致命的一击。”。
    “所以此次伏兵,兵力不能太多,否则难以逃脱敌军斥候探查,吾看就从陌刀军中挑选一千五百军士出来,子义,子忠汝二人可有信心,担当此番隐伏的重任?”诸葛亮神情严肃的注视着刘封和于圭二人,这一次重任,对于他们二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刘封与于圭合作多年,早已经有了足够的默契,此刻二人对视一眼,起身出列道:“请主公放心,末将绝不辜负主公所托,定当完成设伏重任。”
    诸葛亮郑重的点了点头,嘱托道:“全营将士,全部身穿软甲,带足五天的水和干粮,以及桐油火把,隐伏在山林之内,等待大军进攻之时,吾会点燃烽火狼烟,到时尔等看火号升起,趁势出击,利用火攻,直捣司马懿中军,来个擒贼先擒王,若能斩杀司马懿,封侯赏万金。”
    封侯赏万金这样的承诺,是诸葛亮从征多年来,第一次许下的承诺,这样让帐内众将。闻言无不是心头一震,也让众将看出他对于司马懿这个人的重视程度。
    刘封于圭二人率兵离去后,诸葛亮命赵云统率各部兵马。命陈到统率骁骑军,陈楚统率神武军,申仪、冷苞受赵云节制,整兵备战。
    司马懿率领的两万曹军。由曹军宿将朱灵担任先锋,建武将军王凌担任副将,司马懿为主帅。
    朱灵王凌皆是军中老将,已经年过五十的朱灵,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功无数,自是因其性格骄横,加上又曾是袁绍部将,因此并不为曹操所喜,屡屡遭遇排挤。
    王凌本是汉司徒王允侄子,历任地方太守要职,追随乐进张辽多次征战,若论功绩名声。完全在司马懿之上。
    此番出征。对于让司马懿这样一个谋士挂帅,而且还是一个从未领过兵的书生,朱灵和王凌心中,多少有些不满的。
    虽然这一路走来,司马懿软硬兼施的手段,震慑住了二人。但二人心中,却还是颇为不满的。
    尤其是朱灵。他连曹操都顶撞过,又岂会服从司马懿这样一个世家子弟出身的书生。此刻他率领的五千前锋兵马,在前开路搭桥,远远的把司马懿的大军甩在了后面。
    朱灵率部一路飞奔,穿过鹰狼峡山谷,前方斥候回报,得知房陵已经失守时,他才率部在鹰狼峡谷口屯营扎寨。
    入夜时分,司马懿率领后军抵达,与朱灵所部会合时,司马懿传令朱灵来到大帐,颇为亲切赞道:“朱将军选择在此扎营,而没有继续前行,不愧为大将之才也。”
    “司马将军过誉了,此次出征,战略意图吾自是明白,拖延诸葛亮前行步伐,给魏王攻破襄阳,赢取时间而已,这点本将军还是知道的,此处距离房陵近在咫尺,地理位置重要,屯兵此处驻守,深合兵法要旨,某岂能不知?”朱灵对于司马懿的热脸,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好感,显得颇为冷淡讥讽道。
    王凌在旁也是暗自冷笑一声,司马懿却并不以为意,对于他来说,这点挫折根本就不算什么,当下他继续的笑问道:“朱将军屯营之后,可有派斥候,对周边十五里内外的地形情况,进行摸查打探?”
    “此时屯兵扎营常识,本将十八岁从军,至今三十多年,此番情况,还需汝来提醒?汝何欺人太甚?”朱灵确实早派出的斥候打探过周边情况,但却只深入五里山地,就因为鹰狼峡地形险要,山高林密而折返回来了,这点朱灵并不知道,不过他的斥候营,回报却说是十五里的。
    面对朱灵的逼问,司马懿表现的依旧足够淡定的笑道:“朱将军休要误会,吾并没有怀疑朱将军治军的能力,只是例行询问,朱将军行军劳累一天,莫如留下,一起用餐如何?”
    “司马将军乃高门子弟,末将攀附不起,若无它事,末将告辞。”朱灵冷淡的一笑,作揖而退。
    “今晚本将当值,就不留下陪司马将军了。”王凌也借故而退。
    帐内留下两员司马懿家族中心腹校尉,殷署蹙眉道:“主帅,朱灵老儿如此不识抬举,实在可恨,何不借故贬去后营?”
    “殷兄所言甚是,朱灵向来傲慢,这样的人最不听使唤,留在军前,冲撞主帅,岂不是折损主帅威严?”另一名校尉刘柱,皱眉附和道。
    “哈哈,汝二人此言差矣,尔等可知,朱灵粗莽,虽然屡遭魏王训斥贬谪,却又屡遭启用的原因吗?”司马懿扬声一笑,看了一脸不解的二人一眼,接着道:“那是因为魏王知道,朱灵是将才,而且没有太多歪心思,虽然莽撞,但却不失忠心。”
    “对于这样的人,办事可以放心,也无需担心他动歪心思,虽然他冲撞本将,让吾心中不快,但吾却不用担心此人会东歪脑筋,正所谓坦荡君子就是如此,若对方是个阴险小人,他表面恭敬,暗地里使绊子,吾反而防不胜防,汝等可明白?”
    殷署刘柱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敬服的作揖道:“主帅智慧,吾等不及也。”
    司马懿这份自信,以及对朱灵统军能力的信任,让他忽略了派斥候出营打探,从而让刘封和于圭隐藏在鹰狼峡的兵力,得以安全蛰伏了下来。
    翌日午后。诸葛亮任命冷苞为房陵都尉,董允代房陵令,率领三千兵马。留守县城,他与赵云,陈到亲率骁骑军,神武军。陌刀军与各部兵马,共两万人马,抵达鹰狼峡谷口搦战。
    屯兵半山的司马懿,亲临寨前,观望着山下列阵摆开的蜀中兵马。顾左右众将笑道:“诸葛亮想必也没有想到,我军会来的这般快,不然他岂会不派兵扼守此处山谷,阻挡我军进入此处关隘,穿过此处峡谷,前往襄阳一线,可谓是一马平川,再无险要可守矣。”
    “报!”
    “朱灵将军请示。是否前往接战?”这会屯兵谷口的朱灵派哨兵。飞奔来到司马懿面前请示道。
    司马懿思虑了片刻,道:“诸葛亮大军一路杀奔到此,连战连捷,士气正盛,不宜交战,坚守数日。待敌军疲惫,再战不迟。”
    屯兵山谷外的诸葛亮。派赵云、陈到、陈楚、申仪等将,连番搦战。曹军始终坚守不出,这不由让众将颇为无奈,诸葛亮却并不着急,而是让李信率军安营扎寨。
    鹰狼峡山脉,连绵百里,山谷中的路途,是通过房陵的唯一途径,此刻司马懿屯兵半山,朱灵屯军山脚,扼守水源,进退有据,而且军中粮食充足,纵使坚守一月,显然也不用担心。
    傍晚,赵云等将回到营地,诸葛亮召集众将道:“入夜之后,尔等每人率一千军士,每隔半个时辰,轮番擂鼓攻山,记住,不是佯攻,而是硬战,吾要把司马懿的大军,拖垮拖累,让敌军彻底陷入疲惫态势。”
    “末将领命!”赵云陈到等人,自是欣然领命道。
    是夜,赵云率领一千兵马,高举火把,擂鼓呐喊着,对谷口的朱灵大营,发动了攻击。
    两军一番交战,因为朱灵防备甚严,赵云自是没能讨到便宜,随后领兵而退,接着陈到又领军发动攻击,如此闹腾一夜,曹军虽然死伤不大,但朱灵所部军士,却也折腾的够呛。
    然而天刚刚亮,诸葛亮又亲自指挥一万兵马,分成十个批次,对朱灵谷口的营寨,连番发动攻势,面对此番疲劳攻势,司马懿轻笑之余,随即命王凌率中军一万兵马,屯与朱灵大寨,协助防守。
    诸葛亮与司马懿兵力相当,为了使自己疲军之计成功,诸葛亮不惜代价,连续三天四夜,对朱灵的大营,展开了轮番的猛烈攻击,每日的伤亡都在千人以上。
    虽然如此,诸葛亮却依旧咬牙坚持,不为所动的继续发动着攻势,虽然朱灵占据有利地形,但面对诸葛亮兵马悍不畏死的攻击,他的营寨有几次都差点都被攻破,全营将士,几乎是每一次战斗结束,倒头便睡了过去。
    司马懿也万万没有想到,诸葛亮会采取这样两败俱伤的战法,但也坚定了他坚守的决心,现今他已经被中军所有的兵力,都投入了战斗,只留下千余人马,占据着半山,护卫着他的中军大帐。
    居高临下的俯瞰着诸葛亮大营动向,像白天的战斗,几乎诸葛亮兵马一动,负责监视军士,立即就会擂鼓,命军士做好防御准备。
    第四天的深夜,诸葛亮接到斥候营将军黄同回报,证实了司马懿中军人马,只有千余人马之时,诸葛亮绷着的脸庞,重要露出了一丝冷笑,道:“传令,各营发动攻击,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后退一步。”
    传令的亲兵离去之后,诸葛亮又对韩隆,道:“汝带一什军士,半个时辰之后,点燃烽火狼烟,不得有误。”
    夜里初更时分,春寒陡峭,蛰伏在鹰狼峡山脉中一座无名山谷内,当刘封和于圭接到放哨的军士汇报,得知狼烟升起时,二人不由精神一震,立即从藏身的参天大树上滑落了下来。
    “传令,各部靠拢,立即奔袭司马懿营地。”刘封脸上画满了图彩,让人根本看不清脸庞,给人一种冷峭的寒意,此刻他望着面前列队整齐的军士,一挥手中的点钢枪,沉声低喝道。
    刘封军中的斥候,此刻早已经摸清了司马懿营地路线,此处山谷距离司马懿大营,不过五六里山路,虽然山道崎岖,但对于陌刀军这支精锐的军卒来说,这段山路也不过是个把时辰的时间而已。
    夜里二更,朱灵营寨前的攻防战斗,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状态,赵云更会亲临敌军寨前百步,亲自指挥着战斗。
    震天的战鼓声,撕裂的呐喊声,以及战场上惨叫声,声震原野,方圆十里之外,也清晰可听闻。
    睡在大帐的司马懿,翻来覆去的,却怎么也睡不着,今夜山下惨烈的战斗,让司马懿隐隐产生了一种不安感,也让他意识到,此番采取死守的策略,过于轻率了。
    现今他手中兵力不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且战且走,保存实力之余,牵着敌军的鼻子游走,方才是最好拖延的战略之法,像现在这样向一个活靶子一样,立于此处,等待着敌军攻击,显然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现在是几更了?”心绪不宁的司马懿,最终还是坐了起来,对着帐外值守的军士询问道。
    “回禀将军,已经过了二更。”军士看了下帐外的沙漏,扬声回了一句。
    “去,叫殷署和刘柱两位校尉到来大帐来,吾要亲自去谷口督战。”司马懿起身一边穿着衣袍,一边朗声吩咐道。
    “活捉司马懿!”
    “活捉司马懿!”
    ……
    司马懿的中军大帐外围,突然响起一阵喊叫之声,紧接着升起一片火光,下一刻刘封和于圭率领的陌刀军军士,分成十几个方队,把沾满桐油的火把,朝四面八方扔进了司马懿的大营之内。
    一时之间大营各处营帐,纷纷被火焰点燃,迅速的蔓延了开来,尤其是当火星点燃了中军堆放的粮草时,熊熊燃烧的大火,瞬间冲上云霄,把天空映得一片通红。
    “杀!”刘封一挥手中的点钢枪,率先冲入了司马懿的大营,一名逃窜而出的曹军士兵,狭路相逢之下,直接被刘封一枪刺穿躯体,倒地身亡。
    “杀啊!”在火光的照耀下,陌刀军的一千五百军士,以三五人为队形,呈散兵阵势,冲入了大营,对曹军将士,展开了残酷的杀戮。
    刚刚披上甲胄的司马懿,挥剑冲出大帐时,校尉殷署率领一队军士,迎了上来,喊道:“主帅,敌军从四面八方杀来了,不知有多少人马,根本无法抵挡,请主帅立即随某撤吧。”
    司马懿举目望着满营的大火,以及耳畔传来的一阵阵喊杀声,皱眉道:“集合军士,往南山方向撤!”

第二百七十五章 会师襄阳
    第二百七十五章会师襄阳
    “往南山撤?”司马懿帐下的心腹校尉刘柱,愣了一下,有些不解的问道。
    司马懿神情坚定的道:“败局已定,再不走,吾等皆要死在此地,吾前日就派斥候打探过,南山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临沮县,我们由此撤往临沮再做打算。”
    殷署和刘柱闻言,各自召集本部三百军士,护卫着司马懿,沿着南山小路,夺路而逃。
    刘封于圭率领军士,杀入司马懿大营,寻找了一圈,不见司马懿踪迹,还以为司马懿去了山下敌寨,随即领军从半山杀出,直捣朱灵,王凌后方大营。
    正在营寨前方指挥军队作战的朱灵,王凌二将,忽然发现后方大营火光冲天,喊杀之声传来时,惊疑之下的二人,还没明白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刘封和于圭率领的军士,从后营直接杀进了营地。
    朱灵大营的曹军将士,连番战斗之下,虽然疲惫不堪,但却始终坚强的顽抗坚守大营,曹军如此顽强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中军大寨在,他们不愁没有粮食吃,坚守才有活命的机会,可现今中军大寨被焚毁,也就说明他们不但吃的没了,而且随时有覆亡的可能。
    就在曹军军心慌乱之际,赵云飞马而出,亲冒箭矢,持枪高喊道:“将士们,敌军败了,随我杀进曹营,建功立业!”
    “杀……啊!”正在猛攻曹军营寨的将士,怒吼一声,纷纷高举盾牌,手持兵刃,冲进曹军大寨。
    “王将军,汝带一支人马,前往后营迎敌,某坐镇营门。”朱灵眼见蜀中兵马,已经杀到跟前,心头一震。当即跨上马背,手举战刀喊道。
    “弟兄们,随我上。”王凌点了点头。挥枪扬声大喝一声,率领左右军士,朝后方营寨冲杀了过去。
    “撞开寨门,杀进敌营!”赵云率领的进攻军士。冲到营寨大门下,一队百余军士推动的巨大冲车,狠狠的撞击在营门之上,发出一声剧烈的声响。
    “嘭!嘭!嘭!”
    一连三次猛烈的撞击,牢固的营寨大门。最终被冲车撞倒在地,上百名手持长枪立于营寨大门后防御的曹军,被倒塌的营门,给压伤压死在在营门之下。
    “杀!”赵云一马当先,持枪冲入了朱灵大寨,迎面冲杀来的数名曹军将士,手中的兵器还未近身,就被赵云一枪横扫而出。连刺带劈斩杀当场。
    “将士们。今日唯死而已,随我杀啊!”朱灵远远见赵云杀了大营,当即挥刀拍马率军奋勇的迎了上来。
    “杀!”两骑相交,二人几乎同时爆发出一声冷喝,刀枪交挥,在夜空之下。碰撞出一片火星。
    “朱文博,下马投降。吾可饶汝一命。”赵云早年在河北之时,就与朱灵照过面。虽然并不熟悉,但二人却也算是老相识了。
    “赵子龙,汝虽然勇武,但吾又岂是背主求荣之辈,休要多言,今日能够死在阁下手中,吾纵死也无憾矣!”朱灵大笑一声,豪气的调转马头,挥刀再次冲向了赵云。
    “壮哉,河北名将序列,汝朱文博当之无愧也。”赵云欣赏的大笑一声,飞马挺枪如离弦之箭,迎面刺向了朱灵。
    “吼!”快若闪电的银枪,透甲而入,直接穿透朱灵胸甲,仰天喷出一口血雾的朱灵,爆发出一声怒吼,跌落马背而亡。
    横枪立马傲然立于战场上的赵云,回首看了眼朱灵的尸体,感慨的叹道:“将军百战死,也许马革裹尸,就是彼此最好的归宿吧。”
    “朱灵已死,投降者免死,顽抗者杀无赦!”赵云一声长啸,响彻大营上空,几乎盖过战场所有的喊杀声。
    此刻率领一支兵马,刚杀到后营的王凌,听到赵云的喊声时,神情一震,正在犹豫,是不是突围时,刘封率领的兵马,已经杀到他的跟前。
    “杀!”刘封于圭振臂高呼一声,率领陌刀军的军士,直接冲杀进了王凌的阵营。
    骑虎难下的王凌,无奈之下,也只得挥枪应战了起来,骑在马背上,身穿铠甲的王凌,很自然的成为刘封首选的目标,擒贼先擒王,这已经是诸葛亮作战主导思想,刘封跟随诸葛亮多年,自然也是深受这个思想的熏陶。
    “敌将通名,某刘封不杀无名之辈。”刘封手中点钢枪横扫而出,直取王凌坐下战马的马蹄,预感到危险的战马,嘶鸣一声,人立而起,前蹄敏捷的踢向了站在面前的刘封。
    “虐畜找死!”刘封闪身一避,双手紧握钢枪,闪电般刺入战马颈脖下的咽喉不会,随着钢铁的拨出,高立而起的战马,猛地一个抽搐,喷射而出的鲜血,溅了刘封一身。
    战马之上的王凌,在战马倒下之际,也被战马甩下了马背,狼狈的他刚要起身,却被刘封一枪刺穿后背,当场就被刺死。
    刘封上前一步,直接割下王凌头颅,用钢枪高举在手吼道:“敌将首级在此,投降者免死!”
    “投降者免死!”
    ……
    一夜的激战,黎明的曙光升起之时,留下只剩下满目的疮痍,以及遍地的尸体和燃烧的灰烬。
    清理完战场,诸葛亮得以证实司马懿逃脱,他不由苦笑的自忖道:“司马懿果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杀死之人啊!”
    “主公,这一战,我军战死三千六百五十三人,重伤两千二百人,减员将近三成,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