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本尊)-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僭饺司妥耆肷钌剑静桓颐墙徽剑晌颐谴缶煌耍蔷退拇俾樱翟诳珊拗!
“主公,下官最近得到到一个消息,说是诸葛亮仅仅派一万五千人马,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盘踞在武陵和零陵百年的五溪蛮部落,因此下官特意研究了诸葛亮的战略方法,发现他那一套,虽然简单,但却十分管用,现今我们江东最大的内患,就是盘踞在境内的百越人,若我们能用诸葛亮那套方法,拉拢重赏越人部落首领,以越治越,再善待归顺的越民,实行招抚并用的办法,当可一劳永逸解决境内的百越人。”正如鲁肃自己所说,他对于诸葛亮那套平蛮战略,确实仔细研究过,也觉得是较为妥当的办法。
“哦,子敬快快道来听听,究竟是何策略。”孙权大喜的问道。
“其实这套策略,说来并不难,首要制定一套封赏安置制度,然后施行剿抚并用的策略,对于投降归顺的越人,让他们迁入城中,安置他们住宿的房屋户籍,分发田地耕牛,对于部落首领则厚加赏赐,而对于那些反抗者,则严酷镇压屠杀,如此当可收到奇效。”鲁肃从容的把诸葛亮那套策略,给孙权叙述了一遍。
听完鲁肃的策略,孙权不由点了点头,道:“诸葛亮这套策略,虽然运用起来并不复杂,但要实行,却还是需要一定胸怀的,毕竟汉人和越人,可谓是世仇,若安置不当,依旧会引发内乱,不过相对于来说,越人只要下山入城的话,就算有叛乱,剿灭起来,也会轻松的多;子敬,吾现在任命你为典军校尉,负责讨伐百越人一事。”
“诺!”鲁肃欣然应诺道。
孙权的这个决策,虽然让他丢掉了交州,但却使得他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平定了他们兄弟二人,用了十年时间,都未能平定的山越人,彻底得以平定。
从而使得江东境内的六十余万山越人下山投降,为了安置山越人,孙权特意在闽越地区,建立了建安郡和汉兴郡,两郡辖制十四县,这也使得孙权实力大增,光兵员就增加五万余。
建安十二年的二月初旬,士燮的另一拨使者,来到了巴陵城。
得知交州的使者来了,诸葛亮并没有急着见他们,而是派贾诩去驿馆款待了他们一番,以试探对方的诚意。
不过没有出乎诸葛亮预料的是,贾诩回来之后,就对诸葛亮说道:“士燮派来的使者,没有任何诚意,不见也罢。”
对于贾诩的意见,诸葛亮自是丝毫不会怀疑,当下他把目光投到站立一旁的陈楚身上,沉声道:“子扬,你去告诉交州的使者,若他士燮真愿意归顺,就把儿子送来巴陵为质子,另外把合浦郡太守的印绶送到巴陵来,若如此,吾可以封他为交州刺史,若他不愿意,那就准备等死吧。”
“诺!”对于诸葛亮如此强硬的态度,陈楚虽然愣了一下,还是立即传令而去。
“主公,士燮此次派使者出行,只怕不单单是这一路,吾所料不差,江东必然也会有士燮的使者,不过如今孙权虽然有心染指交州,只怕也有心无力,所以孙权吾到不担心,只是主公许诺士燮交州刺史一职,难道还有后着?”贾诩到没有对诸葛亮的态度,感觉到奇怪,因为他心里清楚,诸葛亮现今有这个实力。
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自然可以主宰别人的生死,现今的诸葛亮在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分别布置了一万兵马,足可对士燮展开攻势,至于没有主动出兵的原因,不过是因为现今不是最好的时机罢了。
对于贾诩的这个疑问,诸葛亮也并没有藏着,当下他淡淡一笑,道:“交州虽然名为九郡,人口百万,然真正具备实力的郡县,不过郁林、苍梧、南海、合浦、交趾五郡而已,现今我已得到其中三郡,若再得合浦郡,实则占据了交州大半,所以我准备以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为基础,设立广州,另外五郡以交趾为中心,设立交州,至于这广州刺史嘛,依旧由谷任担任,交州刺史则给士燮,你说这样安排妥当否?”
“此计大妙,如此一来,士燮虽然坐上了交州刺史一职,可实际上,他无论是实力还是势力都大大减弱,而我们则实际控制了四个大郡,徐徐发展巩固实力,然后再步步紧逼,逼迫士燮就范,若他忍受不住,必然反叛,到时主公再下令大军出击,则交州一战可定。”贾诩欣然的点头附和道。
“哈哈,知我者文和也。”诸葛亮朗声大笑道。
(求收藏,求一个收藏,谢谢了。第二更完毕。)
第一百三十七章 刘表病逝
第一百三十七章刘表病逝
交趾郡守府。
当士燮(xie)得知自己的两路使者,都无功而返时,他不由瘫坐在了席子上,长长的叹了气,道:“此乃天意,吾为之奈何?”
时士燮数子皆在座,听闻父亲之言,三子士微沉声道:“父亲,吾交州尚有战兵五万,粮草足可支三年所用,何必仰他人鼻息,请父亲下令,孩儿愿领兵出战,讨伐诸葛亮。”
时年已经七十的士燮,两鬓已经白发丛生,虽然精气神不错,但却早没有了雄心壮志,对于他来说,能够保全家族荣耀,足以自慰,出兵作战,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下下之策。
士燮有五个儿子,士微排行第三,也是士燮最为看重的儿子,今年三十出头的士微,长相威武不凡,而且有胆有识,对于这个儿子,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在士燮心中,士微无疑是他们士家传承的希望。
“兵者,大凶之兆也,万万不可。”对于儿子要求出兵的愿望,士燮当场摇头给予否决了,因为他知道,一旦挑起战火,那只能是不死不休,这样的代价太大了,他在交州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经营到这个地步,他实在不愿就此拼个精光。
“父亲,孩儿愿意北上巴陵,前往为质。”士燮的长子士廞(xin),今年已经五十岁,个性温和懦弱的他,向来不讨士燮喜欢,对于父亲的心思,他心里也明白,刚才他听到士燮拒绝了出兵,就知道这个人质,自己是当定了,心想与其让父亲点名,还不如自己主动请愿。
果然士燮看了眼儿子,眼神闪过一丝犹豫,道:“吾儿既然主动要求,那为父就成全你,你有什么要求,也只管告诉为父。”
“孩儿没有要求,只希望能够一家人一起北上。”士廞见父亲为了保全家族,竟然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心伤之下,对于这个家,他再也没有了一分留恋。
虽然个性懦弱,但士廞却不是个愚笨的人,这两年来,他其实一直有收集关于诸葛亮的资料,从得到的情报中,他得知一个结论,诸葛亮对于真诚归顺的人,格外仁厚,但对于反抗者,却又丝毫不手软,所以在士廞想来,与其留在这个没有感情的家中,不如跳出去,谋求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唉。”士燮叹了口气,道:“明日你就出发吧,我会安排人为你准备好文书和贡品上路。”
“多谢父亲。”士廞心头虽然悲戚,但脸上还是平静的说道,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父亲竟然让他明日就走,事情真迫切到了这个地步吗?
一个月之后,士燮虽然得到了交州刺史的职位,但却是缩水了一半的交州刺史,面对诸葛亮把交州一分为二的做法,他虽然咆哮不满,可却又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然而更让士燮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随后又任命了他的长子士廞为合浦太守,当得知这个事实时,他完全充满了错愕,别说是他,就是士廞自己,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会让他出任合浦太守,对于这个意外之喜,他在临别上任,向诸葛亮辞行之时,纳头拜道:“请主公放心,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承蒙主公知遇之恩,下官定当不辱使命,为主公治理好合浦郡。”
其实促使诸葛亮这个任命的,却是贾诩提议的,因为士廞前来纳降,是贾诩接见的,而贾诩在与士廞的相处深谈中,却发现这个人虽然是士燮的长子,但却对父亲充满了怨恨之情,虽说个性有几分懦弱,但却有几分才能,当下贾诩灵机一动,向诸葛亮举荐了此人为合浦太守。
这么做安排的好处,自然不少,一来可以用士廞这个士燮长子的身份,拉拢和安抚交州一些心向士家的民心,二来也可以刺激恶心士燮,让交州的士族百姓知道,他士燮不看好的儿子,他诸葛亮却依旧能够重用,以此来宣扬他对归顺之人的仁德和胸怀。
当然士廞这个合浦太守,只是负责政事,因为诸葛亮同时还任命了向宠的三弟向平为合浦郡尉,黄忠的徒弟刘郎为合浦城防营都尉,习家的习竺为合浦长史,这样一来,只要士廞安心办事,自然也就政令通畅,若他有异心,向平三人足以对他产生制衡。
事实证明诸葛亮这一招棋走的很妙,士廞出任合浦郡太守后,新成立的广州各郡,尤其是南海郡内的一些对诸葛亮有些抵触的士族豪绅,立即偃旗息鼓,从而使得吕岱迅速的稳定了南海郡的局势。
苍梧、郁林、南海、合浦四郡户籍人口,总计六十七万人,若加上荆南四郡,以及江夏和章陵,诸葛亮治下的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万,整体实力,远胜刘表不说,而且还超越了江东的孙权。
春去秋来,又是一年过去,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的春天悄悄来临(公元208年)。
这三年来,诸葛亮控制的境内,虽然偶有战事,但总体来说,却并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从而使得各郡,得以休养生息,尤其是荆南四郡,无论是经济还是农耕,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使得诸葛亮的库存,也日渐殷实了起来,尤其是宜春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人口增加了近两倍,每天都有大量的煤,铁、铜都重要战略储备出产。
为了刺激经济和使货币流通更便捷,诸葛亮接受了零陵长史刘巴的建议,用宜春出产的上好黄铜,铸造发行了一种新钱币,新的货币与五铢钱款式差不多,但比原先的五铢钱大一圈,不过重量却仅仅重一克,但每枚大钱却值一百枚小钱,这样一来,既使货币得以更好的流通,也方便了百姓的携带,也大大的增加了各郡的赋税。
二月初旬,正准备前往江夏视察的诸葛亮,却接到工曹从事严畯从夏口传来的消息,说他已经建造完了五十艘狼牙战舰,请诸葛亮前往视察。
得知这个消息,诸葛亮立即命甘宁,率领锦帆右军和亲卫队的士兵,踏上前往夏口的路程。
不过诸葛亮人刚到夏口,却又接到另外一个消息,获悉襄阳的刘表病重,根据暗卫打探到的消息,只怕刘表熬不了三个月了。
在夏口与吕蒙会面后,诸葛亮随即分配了三十艘五牙战舰给甘宁,二十艘五牙战舰给吕蒙,并且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熟悉战舰所有的战法和习性。
安排好这事后,诸葛亮在夏口没有多做停留,便率领亲兵卫队,前往章陵郡而去。
诸葛亮担心刘表一旦病逝,会触动刘琦,而且他听说刘琦最近身体也不太好,这个纨绔子,现今也不过三十出头,却病弱到这个地步,着实让诸葛亮颇为无奈。
襄阳州牧府。
原本以为只能活一个月的刘表,却硬撑着活了三个月,一直到五月初旬,预感到命不久矣的刘表,弥留之际,把刚年满十三岁的幼子刘琮,单独叫到了病榻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拉着刘琮的手,喘着粗气道:“琮儿,荆州四面临敌,非栖身之地,这副重担,为父实在不想给你,可你母和舅一心让你挑着,为父也只能遂他们的愿,吾死之后,若曹军南下,汝就降了吧,这封书函交给你兄长刘琦,让他就任荆州刺史一职……”
“父亲,父亲……”刘琮接过刘表从怀中掏出的书函时,却发现刘表已然去世。
刘表刚去世,蔡瑁随即扶持刘琮继任荆州牧,同时调动各地军队,严防诸葛亮和刘琦渡江,接着他又和蒯越进行了一番商议,二人都一致认为,目前的襄阳,已经无法坚守,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曹操投降,计议已定,二人在为刘表发丧之后,随即安排使者前往许昌拜见曹操而去。
(第三卷开始,新的一周,求一个收藏,收藏,点击,推荐票,都点一下吧,让数据好看一些,感激不尽,拜谢。)
第一百三十八章 曹操南征
第一百三十八章曹操南征
建安十三年六月中旬,曹操上奏天子,罢免三公,设立丞相,是月下旬,汉献帝下诏,任命曹操为大汉丞相。
接任丞相之职的曹操,正准备商议趁刘表病逝,发兵南下时,却接到奏报,说是襄阳使者宋忠,已经来到了许昌驿馆,请求拜见。
正在丞相府商议发兵之事的曹操,环视了一眼下首的一干文武官员,笑道:“诸位以为这使者此来,究竟是何之意啊?”
“想必丞相已经知道宋忠来意,何不请告知我等,以免吾能胡乱猜测。”谋士程昱虽然心中已经猜到,宋忠此来,必然是来求和投降的,但善于揣摩曹操心意的他,深知这个风头,自己不能抢,所以忙笑着恭维道。
“哈哈!”曹操大笑一声,道:“宋忠此来,必是来献表纳降的。”
正在众将疑惑之余,宋忠匆匆而来,双手捧着文书,跪在大堂之内,喊道:“下官奉吾主之命,前来向曹丞相请降。”
“丞相英明。”众将闻言,纷纷作揖喊道。
曹操摆摆手,笑道:“来人,给宋仲子看座。”
“谢丞相。”宋忠字仲子,汉末荆州大儒,可谓是有名的文士。
“吾刚欲起兵南征,刘琮举州来降,此乃天命所归,众将听令。”曹操长身而起,双目威严的扫过堂下众将,沉声喝道。
“末将在!”众将轰然应道。
“元让(夏侯惇),吾现在任命汝为先锋都督,于禁、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立即点兵五万,与南阳太守曹仁会合,即刻出兵襄阳,接收城池。”曹操目光扫过夏侯惇,扬声道。
“末将领命。”夏侯惇等人纷纷出列道。
“文远(张辽),吾任命汝为寿春太守,领横江将军,乐进为副将,即刻领军三万,出镇合肥,威慑江东兵马。”
“末将领命。”张辽乐进应声而去。
“妙才(夏侯渊),汝为东路军主将,李典满宠为副将,领三万大军,由汝阳一线南下,进攻章陵一线。”
“末将领命。”夏侯渊等人起身出列,领命而去。
“公明,仲康,汝二人整备中军,做好出征准备。”曹操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徐晃和许褚二人。
“末将领命。”徐晃和许褚慨然应道。
数日之后,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良将数十名,以及一干谋士,奔赴襄阳而去,此次出征,曹操各路兵马共计二十万人。
八月初旬,曹操大军抵达襄阳,收编了荆州降兵四万五千余人,得战船千艘。
五月中旬,刘表病逝的消息传到章陵时,诸葛亮正在章陵郡,安排布防之事,得知刘表病逝后,诸葛亮随即推举刘琦担任荆州刺史一职,并且说服他往巴陵暂住。
同时诸葛亮任命了徐庶为章陵郡太守,兼左军师中郎将一职,负责统率章陵郡内的魏延和徐盛所部的飞虎飞豹两支军队,由三人负责章陵郡的军伍,新城令诸葛瑾负责军需供应。
五月下旬,诸葛亮返回夏口之际,与锦帆左军都督吕蒙会面,让他督导汉水一线防务。
这日,诸葛亮正准备乘船离开夏口,返回巴陵之时,码头边上,一名头戴斗笠,手持钓竿的男子,扬声道:“孔明贤弟,欲以何往啊?”
站在船头的诸葛亮,举目望去,见到对方面目之时,不由欣喜的奔下船只,冲到对方跟前,抚其手笑道:“士元兄此来,必有教我之策,走,我们船舱再叙。”说罢,诸葛亮随即挥了挥手中的羽扇,让陈楚下令开船。
“知我者,孔明也。”来人正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庞士元,当今之世,会称呼诸葛亮为孔明贤弟的人,也只有庞统了。
“阔别多年,士元兄风采更胜往昔,愚弟欣慰之极啊。”在船舱入座,诸葛亮为庞统倒了杯茶水,一脸喜悦的笑道。
“为兄不过蹉跎过日罢了,不比贤弟,一飞冲天。”庞统虽然自谦,但却没有半分妒忌或羡慕,对于他来说,诸葛亮有这番成绩,并不觉得奇怪,有着‘卧龙’称号的诸葛亮,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士元兄过谦了,如今刘荆州已死,荆州的号角已然响起,曹军不日即将南下,还望士元助亮一臂之力。”诸葛亮知道庞统来这里见自己,必然不是来闲谈的,当下他也没有藏着,直言恳求道。
庞统正色道:“敢问孔明,现今可用之兵多少,对阵曹操有几分胜算?”
诸葛亮没有隐瞒,沉声道:“集结众军,能用之兵不超过五万人,若正面与曹军步战,毫无胜算,若与曹军决战大江之上,有三成胜算?”
“五万之兵虽少,但却可堪一战,吾料曹军此番南下,大军不会超过二十万,若加上襄阳投降之军,也不过二十五六人马,正面决战,确实难以一争长短,但水上交战,兵马再多,若没有舟楫代步,也不过如雄鸡下水,折腾不出几多浪花。”庞统淡淡一笑,伸手抚着下颚的几缕黄须,傲然的笑道。
庞统虽然与诸葛亮齐名,但两人的长相,确实天差地别,诸葛亮身高八尺,长相英俊,而庞统身形短小,浓眉掀鼻,面黑黄须,长相怪异之极,这幅尊容,若不是相熟之人,只怕第一眼都对他难以产生好感。
“士元兄,看了信心十足,莫非有了应对之策?”诸葛亮惊异的问道。
“孔明,现在我有两条策略,供你选择,一是回到巴陵,立即整军,吾助你拿下江陵城,把江陵的粮草军械据为所有,二是放弃江陵,待曹军抵达之时,吾与城中众官员,一起投入曹军营中,帮你寻找破敌机会,不过这两点,都有缺陷,若你选第一条,虽然最后无法守住江陵城,但却可以得到大批粮草军械金钱,足够你支撑一年所需,不过我也无法投往曹营,选第二条的话,不但会白白错失江陵城中的大批物资,很可能即使我投入曹营,最后也许什么忙也帮不上。”庞统举杯抿了口茶,淡然的说道。
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便笑道:“吾若打败曹军,江陵城迟早也是我的,粮草军械曹军一时半会也搬不走,迟早也会属于我的,而且我坚信士元兄若入曹营,必可助我一臂之力。”
“好,孔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过要向对付曹操,光凭你一人之力,还不足以成事,江东的孙权不妨拉拢结盟在一起,虽然不一定能成为臂助,但起码不会拖后腿,兄言尽于此,后会有期。”庞统长身而起,与诸葛亮走出船舱之时,随即让船夫在码头靠岸后,飘然而去。
望着庞统远去的背影,诸葛亮轻摇手中的羽扇,不由笑道:“庞士元归心,吾大事成矣。”
回到巴陵之后,诸葛亮立即命刘封,持自己的将令,率两队亲兵,分别去了顺平营、顺忠营,把这两部兵马,调回巴陵,同时又命苍梧的步骘,让廖化率领平越军和顺义营两部一万军士回调巴陵。
这几部兵马加起来共有两万一千士兵,目前巴陵城中的锦帆右军有六千人马,黄忠的飞羽军有六千人马,陌刀军有三千人马,骁骑军有四千人马,亲卫军目前扩编至三千兵马,全部兵马加起来,共有四万三千兵马。
虽然章陵和江夏还有兵马,但却都是不能动的,若兵马一调动,诸葛亮的整个防御体系就会瓦解,所以诸葛亮对抗曹军的主力,也就是巴陵城中的四万三千兵马。
当诸葛亮各部兵马集结道巴陵之时,号称八十万大军南征的曹军,兵锋也已抵达了襄阳城下。
(求一个收藏。。。。。求收藏,谢谢!!!)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兵抗曹
第一百三十九章出兵抗曹(求一个收藏。谢谢!)
八月中旬,曹操大军抵达襄阳,刘琮投降的消息传到巴陵时,城中的一干文官,都不由慌了神,吏曹从事杨仪和礼曹从事习祯,在面见诸葛亮时,公然提出了投降的建议。
对于二人的言论,诸葛亮虽然大是不满,但他却并没有责怪二人,毕竟他们是荆襄大族出身,面对曹操几十万大军,直指荆南的势头,心生恐惧也是正常的。
文人虽然怯战,但武将却纷纷请战,尤其是张颌和甘宁二人,听到曹操大军南征的消息,二人立即就来到诸葛亮府邸,表示愿意担任先锋。
当天午后,诸葛亮就召集了一众文武将官来到议事堂。今天的诸葛亮,特意换了一身黄金锁子甲,头戴金兜鍪,肩上披着深红色的锦袍,双手按着剑柄,昂首立于主位之上。
进来的一干文武官员,看到诸葛亮一改往日的装扮,心中都预感到了事情的不同寻常,待众将官到齐后,诸葛亮环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曹贼南下,吾意已决,率兵迎战,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想离开的,现在我可以发放盘缠路引,任他离去,但一旦选择留下的,胆敢乱我军心,心怀鬼胎者,定斩不饶。”
诸葛亮目光平静的扫过大堂的众人一眼,微微闭上了双眼,等了了一刻钟时间,见没有人开口要离开,他这次睁开双目,道:“好,既然大家愿意留下来,与我同甘共苦,那我们就团结一心,共抗曹贼。”
“共抗曹贼!”众将官轰然应道。
诸葛亮满意的点了点头,扬声喊道:“子仲(糜竺),你负责筹备粮草和征募徭役,伯苗(邓芝),你负责训练新兵,督导荆南各郡军事,威公(杨仪),你负责运护送粮草军械补给。”
“谨遵主公军令。”三人出列作揖拜道。
月初之时,诸葛亮就下了一道军令,让荆南四郡,各自征召两千新兵,前往巴陵城中集训,而这事交给邓芝来负责,无疑是最适合的,这批新兵不一定会参战,但起码可以负责留守和运输粮草,以及补充前方的兵员之用。
“兴霸,汝立刻去准备渡江船只,供我大军明日渡江之用。”诸葛亮点了甘宁的将,扬声吩咐道。
“末将领命。”甘宁长身而起,出列喊道。
“汉升将军,汝率飞羽军,立即立刻出发,前往蒲圻南岸的赤壁扎下营寨,设立鹿角栅栏,等候军令。”
“末将领命。”黄忠沉声接令而去。
诸葛亮接着目光扫过众将,扬声道:“子龙,俊义,汝等立即回营,整备兵马,明日随我渡江,并发乌林。”
“其余各部官员,各司其责,不得有误,退下吧。”诸葛亮挥手让众人离开之时,独自让贾诩留了下来。
“主公,沔阳东南的乌林,地势狭窄,到是个适合迎敌的地方,只是以我军这数万人马,要想一战破敌,只怕未必能胜,吾以为,我们应该联合东吴,共同出兵抵抗曹贼,这样方有胜算。?”贾诩走到地形图前,看着诸葛亮在乌林二字上画下的圆圈,显得迟疑的说道。
“文和所言甚是,吾屯兵乌林,不过是为了吸引曹军注意罢了,我们破敌的关键,仍然是水军,而最佳的迎战之地,就是蒲圻的赤壁,刚才我让黄忠领军前往扎营,目的在于此,乌林在蒲圻北岸,待曹军抵达之时,吾会立即率军退往赤壁南岸。”诸葛亮淡淡一笑,接着道:“至于东吴方面,若我所料不差,半月之内,必有使者前来打探虚实,到时我们在与东吴商讨联盟一事不迟。”
“原来一切皆在主公掌握之中,看来使吾多虑了。”贾诩见诸葛亮胸有成竹,原本的担忧,也随之抛之脑后,欣然的点头笑道。
“文和,吾虽然已有计较,但来犯之敌,不是刘表蔡瑁之流,不到最后一刻,吾实在不敢言有必胜的把握,但此战我军若败,吾将近十年的心血,将毁之一旦。”诸葛亮摇了头,在贾诩面前,他不需要强撑着,也不怕表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一刻的贾诩,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毫不保留的信任,他在感动之余,当即沉声道:“主公放心,曹军虽然势众,但在北方征战多年,军马早已疲惫,刘表之众,与我军屡战屡败,对我军也是心存畏惧,现今主公布置妥当,我军将士用心,此战必可一战而胜。”
“对,此战我军必胜。”诸葛亮郑重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贾诩的肩膀,道:“文和先生,你也回去休息吧。”
入夜之时,诸葛亮回到后院,黄月英、邹欣儿、甄宓三女,早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在等候他的归来。
“哟呵,今天是什么日子,这么丰盛啊。”诸葛亮走到圆桌前,看着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等菜肴,而三女脸上却挂着忧愁,显然是她们知道了,诸葛亮即将出征的消息,所以才特意准备了这么多好吃的美味佳肴。
诸葛亮家的圆桌,是诸葛亮特意命人打造的,因为他嫌一家人吃饭,却各自坐在自己案几前吃,不够热闹,所以才打造了这一张圆桌,并且还做了一些凳子,以便一家人可以围在一起吃饭。
见自己话语,并没有得到众人的应答,诸葛亮苦笑一声,走到儿子诸葛陵跟前,伸手把他抱了起来,笑道:“儿子,是不是你惹大娘他们生气啦?”
刚会说话的诸葛陵,好奇的看着诸葛亮,奶声奶气的道:“爹爹,我可听话了,姐姐刚才看我尿尿,我都没生气。”
“哈哈,你这个淘气鬼。”诸葛亮不由放声笑了起来,一旁的女儿诸葛宜,却辩解道:“爹爹,明明是他故意尿我身上,还赖我偷看他呢。”
眼见一对儿女笑闹,黄月英三女板着的脸色,也不由露出一丝温柔的笑容,当下遂笑道:“好啦,今天我们一家好好吃个团圆饭,你们就别板着脸了。”
邹欣儿起身给诸葛亮舀了碗鸡汤,担忧的道:“夫君,我听说曹贼南征,足有八十万大军,此战能够打胜吗?”
“你也,道听途说,曹贼虽然号称八十万大军,充其量不过二十万人,我巴陵有百战精兵五万,足可一战,为夫向你们承诺,快则一月,迟则半年,吾定当凯旋而归。”诸葛亮端起瓷碗,轻松的笑道。
三女当中,邹欣儿对于这方面,是最不了解的,所以诸葛亮这么一说,她几乎就全信了,黄月英却是听到半信半疑,只有甄宓这两年来,读了一些兵书,以及对诸葛亮的实力,最为了解,所以在她这会听诸葛亮说的轻巧,心里自是明白,诸葛亮这是安慰他们姐妹,但她却知道,自己不但不能反驳诸葛亮,而且还能替她掩盖事实真相。
“夫君说的是,曹贼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我早就说了吧,夫君肯定能战胜曹贼的。”甄宓强颜欢笑一声,举筷夹了只鸡腿给给诸葛亮,道:“夫君,这只鸡,可是月英姐姐,用了半月的月俸,花了百钱买的,用来给你补身体的。”
“是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