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逆天(本尊)-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潘璋精神一震,手提战刀,立即领军而去。
    潘璋的兵马一动,周瑜的中军,也就剩下了他自己本部的两千兵马,但这支两千人,却是周瑜多年来,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周瑜取名为破山营。
    “主公,江东中军又派出了援军,前往支援左翼的防御。”战场上的战况,再次送到了诸葛亮手中,得知这个情报,诸葛亮伸手拉了下肩上的大红锦袍,扬声道:“俊义,汝立即率领骑兵,突击敌军右翼,记住不可恋战,保存实力为主。”
    “主公放心,末将领命。”张颌自信的点了点头,飞奔跨上马背,率领着早就整装待发的骑兵,呐喊着飞奔而出。
    “报!大都督,新野的骑兵向我军右翼杀来。”听到这个回报,周瑜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江东虽然没有一支完整的骑兵,但作为一名饱读兵书的大将,他心里可是深知,在平原上作战,一支铁骑发挥出的威力,足可以一当十。
    “严令周泰陈武二位将军,严阵以待,用弓弩迎敌。”周瑜沉声嘱咐一声,随即把目光投向了右翼方阵。
    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沉声对吕岱道:“定公,率领重骑兵突击正面军阵。”
    “诺!”在亲兵的帮助下,吕岱迅速的穿上了重甲,跨上了马背,高举战刀,喊道:“弟兄们,随我突击破阵!”
    “突击破阵!”八百重装铁骑军士,高举手中铁枪,呐喊着纵马飞奔而出。
    重装骑兵的主将位置,原本是属于陈到的,但这次陈到不在,所以暂时只能交由吕岱统领。重装骑兵刚一出发,诸葛亮回首看了眼身后整装待发的三千陌刀军,拨出身上的佩剑,扬声喊道:“荣耀即吾命!陌刀军无敌!杀!”
    “荣耀即吾命!陌刀军无敌!随我杀啊!”作为诸葛亮亲兵卫队都伯,陈楚高举战刀,率先冲了出去。
    陌刀军是诸葛亮一手创立的,而且这几年来,他也一直见证着这支军队的成长,陌刀军的战法方阵,都是他亲手研究和琢磨出来的,所以由他亲率陌刀军出阵,无疑更能振奋士气,发挥出更大的战斗力。
    这一场决战,胜利的关键就是重装骑兵从正面战场突破敌阵,而陌刀军随后掩杀,直捣周瑜中军大帐,一举击溃江东兵马。
    这也是诸葛亮从开始就不计代价,用重兵攻击敌军左翼,又派骑兵突击敌军右翼,造成敌军中军空虚,然后乘势一举突破,当然这样的战法,同样有着出其不意,因为周瑜不知道诸葛亮手中有重装骑兵,更不清楚,诸葛亮手中还有陌刀军这样步战杀器。
    所以当重装骑兵出现在战场之上时,仅仅只用了一刻钟时间,就迅速的突破了黄盖守卫的正面军阵,然而不等黄盖组织好反抗,诸葛亮的三千陌刀军,随后掩杀而至,彻底的击溃了他所率的三千兵马。
    面对重骑兵的突击,周瑜虽及时的率领帐下的二千精锐士卒,支援起黄盖的作战,但在面对陌刀军强大的杀伤力下,他所率的两千军士,虽然拼死而战,但却最终还是被击溃,无奈之下的周瑜,只得下达撤退的军令。

第七十五章 糜竺兄弟
    第七十五章糜竺兄弟
    诸葛亮亲率三千陌刀军,跟随着重装骑兵对周瑜的中军,发动了正面突击,一举击溃了周瑜所率的两千精锐部曲,虽然周瑜殊死顽抗,但并没有挽回败局,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随着江东大军撤退的号角声吹起,战场上激战正酣的江东军士,顿时全线崩溃,眼见敌军败退,新野军自是士气高昂,随后一路掩杀而去,一直追出二十余里,斩杀江东兵马近五千人,俘虏了四千余人,缴获器械甲胄无数,并且一举攻占了江东城外的大营,周瑜率领残部数千人,狼狈逃往夏口而去。
    攻下江东兵马在城外的大营,诸葛亮正准备率领骑兵,继续追杀江东兵马,留守江夏的贾诩,派人给他传来一条消息,说黄祖被驻守在竟陵的吕蒙甘宁所擒,赵云和陈到已经把黄祖押回了安陆城,但被张飞给斩下了头颅,另外荆州的蔡瑁率领大军,正驻扎的汉津一线,动向不明。
    如果只是这个消息,诸葛亮还并不会太在意,然而让他惊恐的是,贾诩派来的人还说了另外一番话,那就是义阳的关羽,在得知刘备战死的消息当日,就领着儿子关平,周仓、简雍、孙乾等刘备帐下的一干部下,领着义阳一千五百军士,投奔汝南而去。
    关羽竟然领着人马,投奔汝南而去,那显然是去投靠曹操了,这条消息,着实让诸葛亮有些手足无措,他千想万想,怎么也没有想到,关羽竟然会领着人马,北上投靠曹操。
    而眼下张飞、赵云、陈到、糜芳四人还在安陆,安陆城中只有刘封领着五百军士把守,另外还有张飞部约一千五百从江夏打败的军士,若张飞他们跟关羽一样,北上投靠曹操的话,那诸葛亮这两年的谋划,无疑将前功尽弃,更重要的是,若是张飞、赵云、陈到等人投降曹操的话,那对于他来说,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如今关羽北上,已经成为事实,而张飞、赵云、陈到还在安陆,纵使诸葛亮不能得到他们的效力,他也绝对不会放他们三人北上的,若是他们一意孤行,他将会忍痛下毒手。
    虽然眼下正是追击杀敌的好机会,但诸葛亮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对于他来说,目前拦住张飞、赵云等人的北上,比追杀江东军士更重要。
    所以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沉声道:“元直,现今江东兵马大败,相信他们定会就此退去,但汉津一线,蔡瑁大军云集,不可不妨,你和文和先生小心从事,我快则十天,慢则一月,定会返回江夏。”
    “俊义,立即集合骑兵,遂我返回安陆。”诸葛亮说完,便往大帐外走去,看到诸葛亮神情这般焦急,徐庶惊讶之余,不由追问道:“主公,发生什么大事了,为何这般急匆匆回安陆。”
    诸葛亮边走边说:“义阳的刘备兵马,在关羽的率领下,北上投降曹操了,安陆的张飞、赵云将军皆无双猛将,若不能为我所用,大事去矣。”
    虽然大战了一天,但诸葛亮却还是强撑着,率领着疲惫的骑兵,连夜飞奔赶路,当翌日中午赶到安陆城时,一路被累死战马多达三百二十匹。
    入城之时,诸葛亮从城门校尉口中,获悉张飞他们仍然在城中时,他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只要人还在,他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们留下。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当他赶到营地,却看到了刘备的大舅子糜竺,糜子仲。
    “子仲先生,你何时到此的?”诸葛亮惊讶之余,赶忙迎了上去,关切的询问道。
    身穿丧服的糜竺,一脸愁容的叹了口气,道:“昨日刚刚到此,可怜我家主公中道崩卒,关将军连丧都未奔,就领着一干老臣,北投曹操而去,某与妹子,实在不忍就此离去,故特来安陆奔丧,打扰诸葛将军之处,还望见谅。”
    “子仲先生客气了,刘皇叔乃是汉室宗亲,本将身为大汉臣子,自当料理皇叔的一应后事。”诸葛亮回话之余,随往营地中的灵堂走去,如今已经过了六日,刘备的葬礼张飞已经决定,在明日举行,墓地也已经选好,就在安陆城外的玉峰山下。
    走进灵堂,诸葛亮见刘封身穿孝服,与张飞、赵云、陈到、糜芳四人跪在堂下,人人一脸悲戚,眼神之中更是充满血丝,显然这些时日来,他们一直都在守夜。
    “皇叔,皇叔啊……”诸葛亮想起在义阳初见刘备的情景,再想起如今阴阳两隔,感伤之余,不由痛呼一声,扑倒在灵堂之前,悲切的痛哭了起来。
    诸葛亮这一番撕心裂肺的痛哭之声,自是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一时之间灵堂之内,几个大男人哭成一团,场景感伤之极,要不是后来张颌赶到,让军士们诸葛亮扶了起来,诸葛亮正打算跪哭到天黑,也算是他送刘备一程的心意。
    不过诸葛亮这番态度,还是赢得了张飞、赵云等人的好感的,尤其是诸葛亮起身之际,下达全军缟素,为刘备送行的命令,让张飞和赵云对诸葛亮更是多了几分感激。
    次日,安陆城的数千军士,为刘备披麻戴孝,诸葛亮亲自在坟前诵读祭文,为刘备填土,给刘备举行了风光厚葬。
    黄祖的头颅,也被摆在了刘备墓碑前,当成了祭祀品,为了宽慰张飞等人,诸葛亮还承诺,来日定会重修陵墓,待上报朝廷之后,将以王侯之礼,为刘备重新造墓。
    安葬完刘备的三天后,诸葛亮把刘封、张飞、赵云、陈到、糜竺、糜芳召集到了大帐,直言不讳的问:“诸位将军,如今刘皇叔身死,然刘皇叔的匡护汉室的志向,却并非完成,奸贼曹操,仍旧把持朝廷,胁迫天子,号令天下,亮不才,愿效仿皇叔为匡护大汉而努力,希望诸位将军,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请主公放心,属下誓死追随主公。”刘封作为诸葛亮的属下,自然不会含糊,当下第一个就拜倒在地。
    糜竺这次借奔丧来安陆,除了他不想随关羽投靠曹操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刘备竟然瞒着他兄妹,新纳的两房小妾给他生了一儿一女的消息,要不是关羽临走前告诉他,他竟然仍然还不知道这个消息,这条消息,让他感觉到了不满,以及刘备对他的不信任。
    来安陆之时,糜竺也没有想过,要投靠诸葛亮的,但这几日与诸葛亮私下接触,他却发现诸葛亮虽然年纪轻轻,却满腹韬略,而且胸怀大志,这让他顿时起了投靠之心,这会他在诸葛亮的招揽下,随即作揖拜道:“愿为主公效力。”
    糜芳见兄长做出了决定,抬头看了眼张飞,犹豫了下,也作揖道:“末将愿意追随主公。”陈到跟随诸葛亮帐下,已经有一年,虽然名义上是借调,但这一年来,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他其实都看在眼里,要不是碍于信义,他早就想跟随诸葛亮的了。
    所以这会他见刘封这个刘备名义上的嗣子,已经做出了决定,当下也作揖道:“末将愿意为主公效力。”
    “子龙将军,翼德将军,亮知道二位与皇叔感情深厚,所以并不想逼迫二位将军做出决定,吾只希望二位将军暂时留下,时间为一年,若到时你们仍然觉得我诸葛亮,并不值得你们效力,可以随时走人,亮绝不强求,若有违背,犹如此箭。”诸葛亮眼看二人迟迟不吭声,就明白二人一时难以决断,当下起身对二人说道之余,随即抽出一支羽箭,一折两段,当众向众人表达了自己的承诺道。
    “多谢诸葛将军体谅,云遵从将军此诺。”赵云见此,遂开口说道
    “唉,也罢,某就暂居此处,为大哥守墓一年。”张飞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也是直性子的人,也是耿直爽快的人,他如今这般难决定,主要是因为关羽的北上,给他带来很大的刺激,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何重情义,守信诺的二哥,竟然会连大哥的丧都不来奔,就直接投降了大哥一直痛恨的曹操,这着实让他想不通,也让他充满了困惑。
    此刻已经抵达汝南的关羽,对于无法去祭拜刘备,内心也是充满痛苦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因为此次出征之前,刘备特意叮嘱过他,如果他发生意外,那肯定跟诸葛亮有直接关系,但也说明天意如此。
    不过刘备却并没有嘱咐他报仇,而是希望他能够为了他家小的安全,离开义阳,北上投奔曹操,保护好他这次出征前夕,刚刚出世的儿子,安稳的过一辈子,为他们刘家延续一脉香火。

第七十六章 江夏太守
    第七十六章江夏太守
    日前刚亲率大军,攻下袁绍老巢邺城的曹操,正处在欣喜之余,忽然接到汝南李典送来的消息,得知刘备战死,关羽带家眷来投的他,感慨之余,不觉又大笑道:“云长来投,真乃天助吾也。”
    “立即上报天子,追封刘备为中山仁王,以王侯之礼下葬。”曹操高兴过后,随即下达了对他的追封,刘备既然被天子呼为皇叔,自称中山靖王之外,如今中道而死,曹操想了想,为了更好的拉拢关羽,遂决定优待已经身死的刘备。
    “主公,如今河北局势已定,袁绍崩卒,袁谭兄弟,皆已投降,而主公你担心的刘备,业已经身死,天下大敌,已尽去,主公当可无忧矣。”司空府长史,颍川许昌人氏陈群,字长文为曹操起草完奏折,随上前恭贺道。
    曹操点了点头,笑道:“长文,你在起草一份任命书,上报天子任命关羽为镇北将军,河东亭侯,着其前来邺城。”
    “诺!”陈群重新落座,提笔在竹简上写了起来。
    现任司空府祭酒的郭嘉,字奉孝,接连咳嗽了几声,喘气作揖道:“主公,刘备之死,怕是不同寻常,如今新野诸葛亮崛起迅速,此人只怕比刘备更难对付,如今河北局势即将平稳,主公可着手,把注意力集中到荆州方面才是。”
    “奉孝,你身体不要紧吧?”曹操看了眼脸色苍白的郭嘉,关怀的询问了一句。
    “主公放心,老毛病了,吃些药就好。”郭嘉露出一丝笑容,接着道:“江东孙权,虽然年幼,名声不显,但依我看来,却比其兄孙策更有远见,主公若想一统天下,这两人必然会是心腹大患,还请主公切莫大意。”
    曹操傲然一笑,道:“袁谭兄弟已经归降,黄河两岸尽在我掌握之中,来年吾当亲领大军,拿下荆州,踏平江东。”
    “主公,这几年连年征战,我军已经疲惫不堪,来年用兵,只怕操之过急,为今之计,理应休养生息,操练水军,待三五年之后,一举南征,方为上策。”郭嘉摇了摇头,表达了对来年用兵的反对。
    曹操这么说,其实也是一时兴起,如今虽然河北袁绍一族被打败,但河北的士族,却并没有归心,正如郭嘉所说,要是急于用兵,显然是操之过急,而且无论是南征荆州还是江东,都需要发展水军,建造战船,这些都需要时间。
    想到这些,曹操暗自感叹时不我待之余,看了眼郭嘉,道:“大军南征荆州暂时无望,但南阳郡与我许昌接壤,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拿下此地,吾认为十分必要,不知奉孝以为何人可以担任此次重任?”
    “曹仁将军,足以担此重任。”郭嘉毫不犹豫的举荐了曹仁,曹仁治军严整,又深的曹操信任,攻取南阳一事,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曹操思虑之下,点头道:“传令,着曹仁由豫州、兖州调兵三万,进驻叶城,着乐进、韩浩为副将,吕旷、吕翔为从将,前往军中听用。”
    “父亲,孩儿愿意追随叔父,前往叶城,跟随叔父学习作战之道,以便将来为父亲分忧解难。”曹操现今长子曹丕,虽然年仅十七岁,但却在曹操军中已有两年,一直跟随在曹操左右,负责一些文书事宜。
    曹操看了眼比自己还略高的儿子,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子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为父就给你这个机会,明日你前往昆阳担任县令,负责协助粮草一事。”
    昆阳和叶城毗邻,两城又和南阳接壤,皆是目前曹操位于荆州一线的重镇,叶城紧邻宛城,昆阳紧邻胡阳*县,各有驻军两千。
    “诺!”曹丕欣喜的点头应道,能够前往前线担任县令,可比在军中要好的多,起码在军中他无法携带家眷,但要是前往地方上任,那就无所顾忌了。
    前几天攻进邺城,曹丕领军率先冲进了袁绍的府邸,正好让他见到了袁绍的儿媳妇,也就袁熙之妻甄宓,第一眼看到甄宓的他,就惊为天人,心痒之下,随即把她抢到了自己军中,但这几天由于刚攻下城池,他忙于整理城中的文书,加上军中有规定,不得随意让女眷出入,所以他也只得暂时把甄宓安置在府邸后院,到现在他甚至还没来及与对方见上第二面。
    若是这次有机会回许昌,前往昆阳上任的话,他就可以把此女带去昆阳,到时候再娶对方过门,让她正式成为自己的夫人,想到那个艳丽绝伦,宛若神女般的女子,即将成为自己的夫人,曹丕在欣喜之余,心里不由多了几分期待。
    在安陆待了九天,诸葛亮随即领军返回了江夏,因为答应了张飞守陵一年的承诺,所以这次返回江夏,张飞并没有同行。
    虽说张飞没有同行,但诸葛亮最期望的赵云、陈到答应留下来,已经然诸葛亮颇为心满意足了,再说还有糜竺、糜芳兄弟,以及这次护送糜竺来安陆的义阳的军曹傅肜,这个人虽然诸葛亮没有听过,但经过糜竺的推荐,诸葛亮抽空与对方交谈过,发现这人确实有些本领,相信让他锻炼几年,将来做个中等职位的将军,丝毫没有问题。
    糜芳这个人,诸葛亮对他到没有太大的好感,这主要源于历史上,糜芳吕蒙攻荆州时,他不战而降,致使关羽后方失守,虽说这里面关羽也有错,但作为一员守将,诸葛亮最看重的,并不是对方的能力,而是绝对的忠诚,一名再有能力的战将,若是缺乏忠诚,留之又有何用?
    所以诸葛亮现在已经为糜芳做好了安排,那就是可以小用,不可重用,相反其兄糜竺,虽然武艺平平,但却精于政略,而且忠诚不二,这样的人,留在中枢,负责政务一事,足以让人放心。
    想到糜竺兄弟,诸葛亮不由还想起了另外一人,那就是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也就是刘备的夫人,此女在张飞眼中,显然还有些分量,因为张飞对这位嫂子特别敬重,虽然这次糜夫人也留在了安陆,但诸葛亮却在思虑着,是否通过糜竺兄弟,让这位糜夫人,好好劝说一下张飞,争取让他早日归顺自己。
    回到江夏,诸葛亮让赵云等人去营地驻扎,他则带着亲兵卫队,往江夏郡守府而回,早就接到消息的贾诩,早早的就在郡守府等候,待见到诸葛亮到来时,他忙笑着迎了上来,在走进大厅的路上,贾诩道:“主公,吕蒙将军昨日攻占了夏口,徐军师今晨领兵前往接应去了。”
    “哦,快说说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欣喜的问道。
    原来周瑜从江夏败退回夏口,与孙权两军会合,在撤回柴桑之时,驻扎在汉津一线的蔡瑁,得知江东兵马大败,以为有机可趁,亲率大军前往攻击,不料却中了周瑜之计,反而损兵折将,在败退途中,又遇到吕蒙和甘宁的水军。
    面对着荆州的残军败将,甘宁亲领本部八百锦帆儿郎,驾驶着艨艟快船,来了个乘火打劫,俘虏了三千余荆州水军,缴获大小战船一百多艘,并且趁江东水军撤出夏口之际,攻占了夏口。
    得知事情经过,诸葛亮点头道:“夏口乃是江夏东南方向的门户,掌握夏口,江夏周边十县,当可无忧,江夏城可谓尽入我们之手了。”
    “主公说的是,不过经过这次战乱,江夏元气大损,全郡五万余户,存之不过六七,大部田地荒芜,加上黄祖这几年的苛捐杂税,致使江夏民怨沸腾,当务之急,主公应该确认名分,担任江夏太守一职,然后颁布新的律例,以稳定江夏民心。”贾诩这些时日,通过查访和暗影密探汇报的情况,已经基本把江夏各县的情况,以及百姓的心声,基本掌握清楚了。
    “文和你说的不错,明日布告全城,就说我诸葛亮从即日起为新任江夏太守,并且将免除江夏今年赋税,凡是在未来十五天之内,前来各县府登记户籍的,一律发放粮种和田亩。”既然江夏在握,诸葛亮自是美誉哦交出去的道理,所以这江夏太守,不管刘表承不承认,他都准备自领了。
    (努力更新中,虽然没有推荐,被放弃了,偶还是想坚持下去。。。。。)

第七十七章 缺乏人才
    第七十七章缺乏人才
    翌日一早,江夏城中的数万民众,得知诸葛亮成了新太守,本来对于谁来做太守,百姓并不会过于关心的,但诸葛亮在布告中,承诺免除全郡百姓一年赋税,以及登记户籍能够领取粮种和分派土地一事,彻底让全城的百姓沸腾了起来,尤其是各城流落到江夏的流民,得知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的挤到郡守,希望能够领取到粮种和土地。
    诸葛亮在自领江夏太守的同时,随即任命糜竺为江夏郡户曹从事,糜芳和傅肜二人为江夏都尉,各领三百衙兵,负责全城治安。
    任命赵云为鹰扬将军,陈到为裨将军,邓芝为参军,负责统率骁骑军,让这三人搭配,自领一军,一直是诸葛亮的梦想,他相信着凭借着三人的能力,相辅相成,定可成为他手下的最为犀利的一张王牌,而骁骑军更是以骑兵为主,一等一的将领,配上最精锐的铁骑,他们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战果,诸葛亮自己都充满了期待。
    除了任命这些新人外,诸葛亮还升任徐庶为左军师,贾诩为江夏长史,诸葛瑾为别驾,领新城令,步骘为新野令,卫旌为新城县丞,严畯为江夏工曹从事,负责水利、建设等事务。
    吕蒙为水军都督,甘宁为副都督,正式在夏口设立军港,并且水军编制,扩编为五千人,其余徐盛、吕岱、魏延、张颌、高览等新老诸将,一一得以封赏。
    颁布了封赏事宜,诸葛亮把江夏郡的事务,暂时交给了贾诩负责,政务由糜竺负责协助,军事统归张郃、赵云署理,他则领着陈楚、刘封二人,领着亲卫赶赴夏口而去。
    夏口作为江夏东南方向的屏障,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位于汉水下游,长江口的夏口城,拥有便捷的水上交通,更是汉水上游襄阳的重要交通枢纽站,往来商户不绝。
    经过这次战乱,夏口周边四县,民众流离失所,加上江东军劫掠,致使夏口五县七万五千余口,仅剩三万五千余人,人口失去一半。
    诸葛亮匆匆赶来夏口,一是为了设立军港,二是为了加强夏口城市规模而来,以前的夏口作为一座城镇,在防御方面,明显偏弱,丝毫起不到大的作用,所以诸葛亮决定采用新城模式,把周边各县的民众,尽数迁入夏口,充实这座城池的规模,然后利用夏口水上交通优势,让这座城池,迅速的成为第二座新城。
    “主公,黄祖原先的夏口军港,在这次战乱中,并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造船作坊和大部分工匠也都还在,他们在战前就跑掉了,最近这几天听说我们打败了江东军,又陆续跑回来的。”在视察夏口军港时,徐庶指着码头的军港为诸葛亮解释道。
    “工匠一定要善待,尤其好的大匠师,一定要优待,可以依照新野匠师的待遇安置。”诸葛亮看着浩瀚的江面上,那些残差不齐的战船,摇头之余,不由暗自思量着,把明代郑和下西洋时代的海船图纸画出来,看能否建造成功。
    作为一名考古出身的行家,他有幸研究过郑和下西洋的战船,所以对那些战船的结构,他有着很深的了解,也深知那些战船行船速度和战斗力,若是能够建造出那样的战船,那他的水军,无疑将领先这个时代所有的战船,那么江东凭仗的水军,也将会在他的水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徐庶苦笑一声,道:“工匠方面的事务,属于政务,现今吕蒙和甘宁正在编制降兵,修缮军港,编排军阵,我这个左军师,每天既然要管军务,还要管政务,着实有些忙不过来,你看是不是安排一个县令,来帮我分担一下?”
    “佐官我已经安排人,从新野抽调过来了,相信不出几日,就可以抵达夏口,至于县令,暂时还得委屈你这个军师兼任,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发下了招贤令,一旦有合格的贤士来投,我第一个安排他来夏口上任。”面对徐庶的抱怨,诸葛亮也只能爱莫能助,现在江夏百废待兴,以前大部分的官员佐官,不是被杀就是逃亡,别说夏口,就是江夏,要不是有糜竺在,诸葛亮别说来夏口视察,只怕那一大堆的政务,就会把他忙个半死。
    “孔明,上月孟建和石韬给我写了一封书信,约我去水镜先生处拜访,此二人皆你我挚友,又才华甚重,莫如你亲自去趟襄阳,请他们二人来我江夏任职?”徐庶犹豫了一下,开口询问道。其实徐庶心中一直有些疑问,那就是诸葛亮为何明知荆州士族中,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可他却始终视而不见,相反这几年来,陆续加入新野的将军,都是他极力招揽而来的,就好比吕蒙、张合、高览、甘宁、魏延等将领,皆是诸葛亮结识与微末。
    这些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经过岁月的考验,皆显示出了非凡的能力,无论是最初的吕蒙,还是新晋的甘宁,皆是大将之才。
    诸葛亮何尝不知道,荆州这片大地上,拥有多少有才之士,光他知道的庞统、蒋琬、马良、马谡、向朗、向宠、刘巴、潘睿、李严等皆是一代名士,但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点,那就是都是士族弟子,士族豪门弟子,心多向与家族,虽然有才,却对国家缺乏忠诚,而且诸葛亮要是以前去请,凭他一个县令的身份,人家根本就不会瞧得起他。
    要知道这些士族弟子,他们只要愿意出仕,那个出来不来不能谋得一官半职,还需要到他诸葛亮一介县令帐下为官吗?
    就好比徐庶提到的孟建,石韬,还有崔钧,这三人皆是诸葛亮好友,但这三人的心智,诸葛亮早摸得一清二楚。
    首先这三人都是中原人士,而且都是世家弟子,虽然有才华,但他们却缺乏拼搏的斗志,对于他们来说,混个名士的名声,安稳回中原做官,要比寻找一个明主,伸展抱负,更适合他们志向。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诸葛亮从出仕以来,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找他们来帮忙,至于徐庶,首先他是寒门出身,其次徐庶才略出众,其能力也就比诸葛亮稍逊一筹而已,加上为人重信诺,有大局观,更有长远的目光,这点尤为让诸葛亮看重。
    “孟建和石韬,他们志不在荆州,去也白去,何必强求?若是他们真有心的话,这几年来,就算我们不去请,他们也会来拜访我们的,可自从我出仕以来,他们就再没有登过我的家门,这不是很明显,他们怕我开口招揽,而他们又不好拒绝,所以故意避而不见吗?”诸葛亮淡然一笑,不以为意的回了徐庶一句,对于这几个所谓的朋友,他还真没怎么放在心上。
    相反诸葛亮现在还真有心,去拜访一下司马徽和庞德公,希望他们二人出面,替自己引荐几个弟子,作为庞德公的弟子,诸葛亮自是明白,庞德公在荆州的分量,也知道只要他出面说句话,荆州的士子,必然会望风投奔江夏而来。
    “唉,我这就是天生劳累命,活该我上了你的贼船。”这会左右军士离得较远,徐庶感叹一声,忍不住开起了诸葛亮的玩笑。
    “哈哈……”诸葛亮大笑之余,道:“看你辛苦的份上,我决定过几日去趟襄阳,拜访下庞德公先生,顺便去见下水镜先生,这几年忙于政务,没有前去拜访,也该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