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卧龙逆天(本尊)-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就算刘备得到了陌刀,但他一时半会的,也打造不出来,因为打造陌刀工艺,可不是简单的活,所以他也不担心刘备得到陌刀后,会对自己产生不利。
在起身之时,刘备看到诸葛亮脸上的微笑时,老脸不由一阵发烫,他知道今天这样做法,难免会寒了赵云和陈到的心,但他实在没有办法。
如今他只有三百残兵,若是不答应诸葛亮的条件,他心底很明白,诸葛亮绝对不会为他补充兵马,弄不好还会把他赶出武阳关,让他彻底成为无家可归,无地可居的流浪军。
现今跟诸葛亮合作,他将会补充到四千五百人,加上自己的三百残兵,他的兵力将会达到五千人,虽然不多,但只要给他时间,他自信能够以义阳为据点,往北向汝南发展,夺取到土地人口,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因为他在汝南多少还有点人望。
与刘备达成了交易,诸葛亮留下魏延率领飞熊军,驻守在武阳关,一来监视刘备的动向,二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支援下刘备,
他自己则率领飞虎军,押解着剩下的三千多曹军俘虏,返回新野而去。
这一战下来,诸葛亮在荆州的名声算是真正的打开了,六千兵马,歼灭曹军一万五千人,如此战绩,荆州从未有人建立过,甚至连刘表接到捷报之时,都激动的连连赞赏诸葛亮,乃是荆襄第一名将。
刘表虽然欣喜诸葛亮能够打败曹军,但在冷静过来后,却对诸葛亮的猜忌越发重了,因为诸葛亮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他感到了害怕,他担心诸葛亮有朝一日,会发兵拿下他二十年来,辛辛苦苦创立下来的基业。
有了这份猜忌之心的刘表,随之也打消了封赏诸葛亮官职的心态,只是象征性的派人送给诸葛亮一万钱作为奖赏,这区区一万钱,对于诸葛亮立下的这份功劳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刘表这番作为,对于蔡瑁和蒯越来说,自是好消息,但对于荆襄有志之士,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也让他们看到了,刘表的短视和寡恩。
南郡主薄庞季府邸。
坐在首席的庞季,望着下首的蒋琬廖立二人,笑道:“二位来意,某已知也,吾兄庞德公有言,时机未到,诸位安心读书,静观时机变化,到时局势自会明朗。”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人氏,曾拜庞德公为师,乃是荆南地区有名的名士,有南楚士子之冠的称号,此人在历史上被称之为蜀汉四英相之一。
廖立,字公渊,武陵郡沅江人氏,以才学闻名,历史上诸葛亮称其为楚之良才,与庞统齐名。
此二人来见庞季,就是因为看到诸葛亮崛起,心中有所异动,但因为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特来拜见庞季,希望得到指点。
不过庞季的话,却让二人不由更加迷茫了起来,当下蒋琬问道:“莫非诸葛亮非当世英杰?”
“非也,非也。”庞季摇头一笑,并未多言。
“某听闻庞士元,正在庞兄处任官,不知这是否德公先生安排的呢?”廖立见他不肯正面回答,遂沉声追问道。
“不错,二位若没事,可以先回了,某还有公务,就不奉陪了。”庞季淡淡一笑,起身下达了逐客令。
出了庞府,廖立抱怨道:“庞季竟然如此无礼,真是气煞我也,如今他叔侄二人,出仕刘表,莫非有意扶持刘琦?”
蒋琬淡淡一笑,并不理会廖立,稍稍作揖道:“公琰兄,告辞。”
二人离去之后,庞季听完门房管事回话,得知二人态度之时,笑道:“廖立有才无德,此人不足以论道也,蒋琬大度雍容,有君子之风,它日前途不可限量也。”
许昌司徒府曹操府邸。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氏,现官居大汉三公之首的司徒,领镇东将军、兖州牧等职,其帐下更是人才济济,文武官员,皆为当时赫赫之名的名士猛将。
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人兵败之后,自知罪过不小,遂身负荆棘,前往司空府请罪。
曹操得知三人全军覆没,还折了张郃高览二将时,心下着实有些震怒,但得知整个战斗结果后,不由眉头紧皱,顾左右问道:“尔等可知诸葛亮是何许人也?”
奋武将军,兖州东郡东阿人氏程昱,字仲德,出列道:“诸葛亮乃汉司隶校尉琅邪郡诸葛丰后人也,早年丧父,随叔父诸葛玄移居荆州,三年前娶荆州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后举孝廉,出任新野令,近年来此子在荆州声名鹊起,灭张绣,破张允,皆是以少胜多,实乃当世名将也。”
“张绣竟是此子所杀?”曹操惊讶的站了起来,他先前是听闻张绣被荆州军歼灭了,但当时他正在徐州征刘备,所以并没有太过注意这事,如今回想起来,不由觉得自己太过大意了。
“正是此人。”程昱点了点头,接着又说了一些诸葛亮在荆州的典故。
听罢诸葛亮的故事,曹操抚掌笑道:“此子有些意思,只怕非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刘备入荆州,遇上此子,日子只怕好过不了,哈哈……”
“尔等起来吧,今日之战,你们败在轻敌,今后一定谨记,领军作战,切不可大意,若再犯此错误,吾必严惩。”曹操大笑之余,遂板起脸训斥了夏侯惇等人一顿。
“谨记主公教诲。”夏侯惇等人听到曹操这番话,自是明白罪责已免,心底都不由松了口气。
“李典,此战你功大于过,即刻起升任镇南校尉领汝南太守,领军一万,前往汝南镇守。”曹操看了三人一眼,随点了李典的将,因为此战李典表现出的谨慎,让他看到了李典谨慎的个性,这样人领兵镇守一方,自是最合适不过。
既然得知刘备有诸葛亮这个对手,曹操自是心知刘备在荆州难有作为,去了这块心病,他暂时也就不在担心荆州方面的问题。
因为北方的袁绍虽然大败,但却并没有彻底剿灭,他现在的重心,仍然要以北方为主,只有彻底的歼灭袁绍父子,真正把冀州,并州、幽州控制在手中,他才能腾出手,向南方用兵。
(发现自己真废柴,稍微用脑过度,心口就会疼,本来还想花心思多写点呢,唉,悲剧了。。。。。。。第二更完毕,偶只能去躺尸了。。。。有的时候,真担心会不会一躺就起不来了,哈哈哈。。。。)
第六十一章 计降张合(一)
第六十一章计降张合(一)
被关押在新野大营监牢的张合,高览二人,这些日子来,倒也算是衣食无忧,一日三餐有肉也有酒,并且还有医师为他们治好了伤。
这样的日子,若是在外面,二人自然不会有任何不满,可是关押在监牢之中,这就不得不让两人憋闷了。这都一个月过去了,却从来没有人来问过他们情况,要不是每天吃喝不愁,他们几乎都以为被人彻底遗忘了。
起初二人还以为,每天这样的大鱼大肉照顾他们,肯定是新野有招降他的意思,二人开始还计议,宁死不降,绝对不再做个投降的孬种,可这时间一长,二人心下也疑惑了,难道新野根本就没打算招降?
怀着这样的疑惑,二人心下不由有有了些忐忑,虽然他们不怕死,可要是一辈子就在这监牢中过活,这对于一心想建功立业的张合高览二人来说,无疑比杀了他们更让他们难受。
“俊义,今天是第四十一天了吧?”透过监牢高墙上的天窗,计算着日出日落时间的高览,叹了口气问道。
“是啊,这样下去,咱们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关系?”张合也长叹一声,平生向来自负的他,却没有想到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年少之时,跟着冀州牧韩馥,好不容易闯出点名头,韩馥却主动投降了袁绍,从而让他摇身一变,成为袁绍的部将。
这几年来他和高览,为了出人头地,施展平身所学,在袁绍对公孙瓒的多次战役中,那都是身先士卒,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得了人人羡慕的将军爵号,成为河北赫赫有名的战将,而且还娶妻生子,过上了梦想中的幸福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官渡一战,他一直认为英主的袁绍,不但表现昏庸,还听信谗言,把他的家人杀了不说,还要对他赶尽杀绝,无奈之下,他只得投降曹操,这对于忠义为先的二人来说,投降,无疑代表的是耻辱。
起先跟韩馥一起归顺袁绍,他多少有些心安理得,可投降曹操,虽说是形势所逼,但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背主行为,所以二人这大半年来,心里压力一直很大,尤其是受到曹军武将的排挤时,二人往往都是有苦难言,只得暗暗感叹。
这也是当日在武阳关外大战之时,赵云骂他张合乃是三姓家奴,他愤怒羞愧,却无言抗辩的原因。
“都是袁绍那个匹夫,要是当初在官渡之战时,他听信你的建议,派兵围剿前来烧粮的曹操,咱们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可怜我那三岁的儿子,都被袁绍下令杀了。”高览想起今日落魄的田地,握拳狠狠的砸在了墙壁之上,以此来发泄着心中的苦闷。
听高览说起儿子,张合脸上也闪过一丝痛苦之色,当初出征之时,他的女儿刚刚学会说话,他还清晰的记得,他离开家门之时,女儿一口一顿喊他爹爹的情景,还有妻子倚门而立,双目满含深情的喊着他的名字,让他早日归来的场景,想起这些往事,自诩为铁汉的他,眼眶之中也不由储满了泪光。
“唉,没有想到我张合,满腹文韬武略,却也落到终老囚室的命运,真是可悲可叹。”苦笑一声的张合,忍不住叹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整个人充满颓废之感。
张合高览在监牢中的一举一动,自然都瞒不过诸葛亮的耳目,这日得到汇报的诸葛亮,得知二人发泄情绪的消息,不由笑道:“给他们送个棋盘,再去选套韩信卫青霍去病列传书简过去,让他们打发时间。”
“诺!”典狱功曹领命而去。
“主公,这张合高览二人,莫非有什么过人之处?”贾诩见诸葛亮对二人如此上心,不由好奇的问道。
“张俊义此人,乃河北虎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次他被我们所擒,实乃天赐与我。”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一脸笑意的回道。
“主公,既然你有心招降二人,为何切又让他们蹲在大狱呢?这难道也是主公之计?”贾诩颇为有些不解,在他看来,既然将来要重用这两人,现在应该礼遇有加,以收对方之心才是。
“文和先生,对人对事,理应分别对待,张合高览,皆为一代俊杰,更是忠贞之士,如今他们应形势所迫,背叛袁绍投降曹操,心理本就承受很大的谴责,若我这个时候,礼遇二人,他们不但不会感激,反而只会求速死,以成全自己忠义之名。”
“相反我让二人蹲大狱,而且对他们采取冷处理,让他们处在焦虑与惶恐之中,他们就会萌发求生的本能,这样时间一长,他们就不会轻易言死,到时候我再以形式逼迫,加上大义晓之,此二人必将归顺。”对于人心的把握,诸葛亮自是掌握的更透,这也是他一直晾着张合高览二人的原因。
听完诸葛亮这席话,贾诩思虑之下,不由连连点头,心下对于诸葛亮将人心把握的如此透彻,也是暗自钦佩。
转眼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建安七年的新年之日(汉献帝公元202年),随着县府钟声的敲响来临了。
随着钟声的响起,新野大小街巷,到处都响起了爆竹的声响,整个新野陷入一片新年的喜庆热闹之中。
监牢中的张合高览,仰头看着头顶的天窗,听着外面爆竹之声,赫然发现新的一年到了。
就在二人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再出去,享受着这欢庆的一刻之时,诸葛亮领着陈楚刘封,带着一伍军士,提着丰盛的食物篮,踏入了监牢之中。
诸葛亮一行的到来,立即吸引了张合高览的目光,这些日子来,他们虽然未见过诸葛亮,但却从每天送饭的狱卒口中,获悉新野领军的大将叫诸葛亮,是一名年轻的书生。
身披着白灰色锦袍的诸葛亮,身穿着一身绣着团花的白色长衫,头裹着布巾,手中轻摇着羽扇,整个人尽显山野隐士的飘逸之感。
“在下诸葛亮,现领振威将军,章陵郡司马、新野令,今日临别之日,特来看望二位将军。”走进牢房,诸葛亮一脸微笑的率先向二人作揖一拜,自我介绍了一下。
在诸葛亮开口时,刘封和陈楚二人,随即让军士,把带来的食物,陆续的摆放在了牢房里案几之上。
张合高览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绝望的神情,显然二人以为,今天诸葛亮是来送他们上路的。
第六十二章 计降张合(二)
第六十二章计降张合(二)
“二位将军请坐,今天可是新年除夕,理应好好喝上一盅,这样再上路的话,也多一份力气。”诸葛亮亲切的笑语,却让张合高览二人,再次印证了诸葛亮是来杀他们的猜想。
“喝就喝,做个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强。”心里长叹一口的张合,大笑一声,昂首踏步走到了案几前,拿就酒坛,自顾自的倒酒喝了起来。
“不错,能在新年这个欢庆的日子去死,也算是件幸事。”高览同样放声一笑,拿起另一个酒坛直接就猛灌了起来。
诸葛亮见到二人这般情绪,就知道这些日子来,自己的计策无疑生效了,不过这会他见二人误以为自己来杀他们时,他不由笑道:“二将军误会了,亮今日来,是专程来为二位将军饯行的,喝过这顿酒,二位将军去留自便。”
前一刻还以为必死无疑的二人,这会听到诸葛亮的话,双双注目瞪着诸葛亮,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得到诸葛亮再次确认时,二人一时都有些懵了。
“二位将军无需怀疑,亮这些时日来,一直关押着二位将军,主要是因为敬重二位将军,不想二位将军一回许昌,就被处死。”诸葛亮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日前皇帝陛下下诏,新年之日将大赦天下,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人,皆可免死,得到此番旨意,亮自知二位将军,再无生命之忧,故特意前来,放二位将军自由。”
张合高览二人,听完诸葛亮的解释,感激之余,慌忙拜倒在地,道:“多谢诸葛将军不杀之恩,尔等感激不尽。”
“二位将军快快请起,我已经在门外准备好了马匹,以及二位将军的铠甲兵器,还有二位的百余名亲兵部众都在,二位将军吃饱肚子,就可以领着他们上路了。”诸葛亮扶起二人,亲自为他们倒了杯酒,举盅道:“这第一盅酒,为我们不打不相识而饮。”
“诸葛将军请。”张合高览对望一眼,忙举盅一饮而尽。
接着诸葛亮又为二人倒了盅酒,感慨的举盅道:“能与二位将军认识一场,实乃平生幸事,遗憾的是不能早日识得二位将军,致使亮与二位失之交臂,实乃人生一大憾事,请!”
被诸葛亮这份深情厚意所感,张合高览不觉有些感伤,纷纷举头饮下。
“这第三盅酒,祝二位将军早日建功立业,扬名青史。”诸葛亮说完,再次一饮而尽。
听到诸葛亮的祝词,二人心头苦笑一声,暗忖道:如今天大地大,只怕再难有栖身之所了,建功立业,扬名青史,更是无从谈起了。
监牢门口,诸葛亮拉着二人的手,感叹道:“亮素知二位将军忠义,然亮心下实在不舍,故厚颜恳请二位将军,若是回许昌待的不顺心,一定记得要来新野,亮定然扫榻相迎。”
“诸葛将军厚恩,某等铭记肺腑。”张合高览感怀的作揖一拜,跨上了马背,虽然他们对诸葛亮的荣恩,心下颇为感动,但心底却依旧没有想过,要向诸葛亮投降。
“保重!”目送二人领着百余名亲兵离去的背影,诸葛亮不由感慨道:“张合高览,真乃忠义之士。”
“主公,就这样放他们走了?”一旁的陈楚,见诸葛亮做了这么多,二人还是离去了,有些不甘的问道。
“忠义之士不可强求,若并非真心来投,要之又有何用?”诸葛亮轻摇羽扇,看了一眼陈楚刘封一眼,趋步登上了马车。
汝南郡郡守府。
李典自从上任以来,旦夕不敢荒废,日夜署理军政要务,把汝南治理的仅仅有条。
眼见新年到来,李典也总算松了口气,春节期间,正在府邸陪着家人的李典,忽接到密探消息,说是先前被俘的张合高览二将,已经秘密投靠了新野诸葛亮,但二人为了邀功,却领着数百部众,假装刚逃跑出来,正往汝阳而来,企图骗取城门,帮诸葛亮攻下汝阳城。
得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的李典,当即道:“传令各县,张贴告示,宣布此则消息,并且告知各县,凡是见到此二人,格杀勿论。”
手持诸葛亮军令的张合高览,一路通过各县,这日他们一行,刚抵达了汝阳境内,就遭遇到了兵马伏击。
原来现今驻守汝阳城的都尉,乃是李典族弟李楷,早在三天前就接到李典军令的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率领一千兵马,在进入汝阳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所以张合高览二人,刚一出现,就遭遇到了他们的伏击。
不等二人辩解,纵马横刀的李楷,扬声指责道:“张合高览,汝等叛逆之事,曹司空已经知晓,特命吾在此等候,取尔等首级,以儆效尤。”
“杀!”随着李楷的一声令下,身后的上千军士蜂拥而出,向张合和高览掩杀了过去。
面对自家军士的进攻,张合高览部下百余名军士,都不由有些慌了心神,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也就这短短的眨眼功夫,张合高览周围的百名军士,就死伤了大半,惊恐悲愤的张合,刚要扬声辩解,他身后忽然扬起一片尘烟,转眼之间,一将飞马而来,远远喊道:“张将军勿慌,魏延来也!”
“杀啊!”随着魏延率领的两千兵马杀到,汝阳兵马不敌之下,落荒而走,往汝阳城败退而去。
这会还搞不清头绪的张合高览,在迎着魏延之时,不由疑惑的问:“魏将军,为何你会出现在这里?”
魏延在马上作揖拱手之余,叹了口气道:“自从二位将军走后,我家主公因心下着实挂念,故特意派人送书信,让某无论如何护送二位将军到汝阳境内,以确保二位将军的安全,然而某接到书信之时,二位将军已经离去半日,但某身为下属,自当遵从主公之命,故随后领军赶来,送二位将军一程,不料刚抵达此地,就见到二位将军遇到伏击,为了保护二位将军安全,某自当领军救援。”
事情真是这样吗?张合和高览都觉得有些过于凑巧了,可面对救下了他们性命的魏延,二人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的呢?
这会让他们真正纠结的事情,却是他们明明是曹军的人马,可却遭遇曹军的伏击,而明明是敌方的新野兵马,却又救了自己,这样复杂的情景,让二人都不由有些头大。
先前他们还抱着侥幸的心态,希望回到许昌,能够得到曹操的原谅,但经过刚才的一战,他们也已经彻底绝望,心下更是知道,现在别说去许昌,只怕连汝阳城他们都进不去,面对这般境地,张合高览再次的感觉到前路的迷惘。
“二位将军,此地不是安全之所,万一曹军大军杀来,某可抵挡不住,二位若是没有地方可去,不妨随我返回武阳关,我想我家主公要是知道二位将军回来,必然会欣喜之极。”魏延看了一眼二人,见他们踌躇不语,自是明白他们心中所忧,遂开口劝说道。
张合与高览对视一眼,再看了一眼周围死伤大半的亲兵,苦笑一声,只得点头应允了下来。
回到武阳关之时,魏延安顿两人休息了一晚,遂派兵护送他们再次返回了新野。早一步接到魏延消息的诸葛亮,数日之后,当张合高览二将到达之时,亲自出城十里迎接。
二人见诸葛亮如此荣恩,感激之余,只能作揖长拜,道:“穷途末路之人,将军如此礼遇,吾等心中实在惶恐。”
“二位将军乃当世豪杰,亮岂能怠慢。”诸葛亮手握羽扇,作揖回礼之余,再次道:“亮如今正缺张将军和高将军这样的良将,二位若不嫌弃,不知可否愿意留下,助亮一臂之力?”
这一路走来,张合高览早已经想明白,彼此孑然一身,难得诸葛亮如此礼遇,若能够蒙对方收留,他们决心就此归顺,再无二心。
“多谢主公收留,某等定当效犬马之劳。”二人欣喜之下,慌忙下马拜道。
“二位将军请起。”诸葛亮高兴的托着二人之手,三人相视一眼,不觉放声大笑。
在回新野的路上,诸葛亮也没隐瞒,随即把自己故意派人去汝南放谣言,说他们归顺了新野的消息透露了出去,从而引得他们遭遇曹军伏击,得知这个消息,二人苦笑之余,对于诸葛亮用心良苦,一心招揽他们的知遇之恩,也是更加心折。
此刻远在许昌过春节的曹操,在得到李典的汇报,说张合高览秘密投降新野,却企图领军骗取汝南城门这条消息时,他在沉思之余,心痛的捂着胸口,叹气道:“李典中敌反间计矣,可惜张合高览不复返矣。”
(奇怪,我明明写的张合的合字,是合带耳字旁的,更新之后,却变成了合字。。。。。汗!!!!)
第六十三章 黄月英的决定
第六十三章黄月英的决定
如愿以偿的把张合高览招揽到帐下,这对于诸葛亮来说,自是开年来最值得庆贺的一件大喜事,当日他就在县府客厅,举行了隆重的欢庆酒宴,把在新野的贾诩,徐盛、吕蒙、邓芝、步骘、吕凯、诸葛均、张仲景等新野文武官员招到一起,共同为张郃高览的到来,举行了见面宴会。
在酒宴开席前,诸葛亮首先任命了张合为牙门将军,高览为裨将军,统率新成立的飞豹军,飞豹军目前在编三千人,都是投诚的曹军俘虏军士组成,这批人大多数其实都是冀州人氏,原属于袁绍的兵马,所以由张合和高览统率,自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诸葛亮这般信任,张合高览二人,在感动之余,也唯有暗自下地决心,誓死报答诸葛亮这份知遇之恩。
心情大好的诸葛亮,当晚自是连连畅饮,喝的几乎酩酊大醉,这场酒宴一直喝到深夜才散场,散席之后,诸葛亮在亲兵的搀扶下,交到了黄月英手中,喝的醉眼朦胧的他,搂着黄月英腰,仍旧高喊着:“痛快,好久没有这么痛快了……”
虽说是老夫老妻了,可当着邹欣儿的面,黄月英仍旧有些放不开,这会她苦笑之余,轻推着诸葛亮的身躯,边对邹欣儿喊道:“欣姐姐,你赶紧搭把手啦,帮我把他扶进屋去。”
“夫人,老爷他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竟然喝成这样?”邹欣儿上前搀着诸葛亮的手臂,也是一脸好奇之色,平时诸葛亮虽然会喝点酒,但却从不喝醉,节制能力特别强,向今天这样喝的大醉,她在府中两年了,也还是第一次见到。
黄月英扶着诸葛亮半边身躯,道:“听说夫君刚刚招降了两名大将,今晚在前厅宴请,想必也是些了不得的人物,不然夫君也不会喝成这样,我记得夫君第一次大醉,还是几年前,徐庶军师来隆中拜访,一时高兴之下,他们两人喝了一个下午,整整喝了四坛酒,醉的几乎不省人事,也就是那时候起,夫君每次喝酒都会节制,他说大醉容易伤身,也会做出荒唐之事。”
“月英,今晚你身上真香。”诸葛亮歪着头,在黄月英耳鬓边嗅了一下,开口赞了一句,接着又看了眼邹欣儿,道:“欣姐,也越来越漂亮了。”
听到诸葛亮的话语,二女还以为他酒醒了,故意在调戏她们,自是分别白了他一眼,然而她们却发现,诸葛亮依旧是醉眼迷离的样子,显然他这说的不过是醉话。
但就是这句话,却让黄月英心头一动,这几年来,她其实早看出来了,诸葛亮对邹欣儿并非没有好感,而邹欣儿对诸葛亮,也是份外倾心,只是彼此都碍于情面,都没有多走出一步,一直保持着这份距离。
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尊敬,黄月英心中是清楚的,本来她也是抗拒邹欣儿,但这几年相处下来,早就情同姐妹,她内心其实早就不排斥邹欣儿了,只是苦于难以开口,才一直没有破而已。
扶诸葛亮进入内屋躺下时,黄月英见邹欣儿要出去,心头犹豫一下,最终道:“欣姐,今天我身体有些不适,夜里只怕难以服侍夫君,要不就你留下来吧。”
邹欣儿抬头看了一眼黄月英,见她目光中充满真诚,心头不由紧张的跳了起来,好一会才低头道:“夫人放心,妾身会衣不解带,照顾好老爷的。”
“欣姐,机会只有一次,你可别怪我没给你机会,错过今晚,今后我不一定还会下这个决心哦。”黄月英微微一笑,飘然离开了房间,转身那瞬间,她眼眶之中,却不由涌出了一滴泪珠。
把自己夫君,送到另一个女人怀中,这个决定真的很难,可她却不得不做,其中缘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们夫妻结婚四年了,可她却始终没有生出过一男半女,这已经成了黄月英的一块心病。
作为一个主母,若不能诞下子嗣,纵使诸葛亮再怎么疼爱她,也会随着诸葛亮的地位的变化,成为整个阵营的大事。若是自己能诞下子嗣,还阻扰诸葛亮娶妾室延续香火,那她将会成为唾弃的妒妇,这样的结果,作为一个聪明女人,黄月英自然是不希望发生的。
而且她心中也希望,诸葛亮能够早日生下子女,延续香火,因为这事关孝道和大局,是谁也不能忽视的大事。
与其让别人找女的进献给诸葛亮,不如自己找个知根知底的人,而邹欣儿无疑就是黄月英相中的人选,其实早在一年前,她就隐晦的跟诸葛亮提过,但却被诸葛亮拒绝了,如今好不容易遇到诸葛亮大醉的机会,所以她才下定决心,成全诸葛亮和邹欣儿。
当黄月英关上房门出去的那一刻,邹欣儿望着诸葛亮俊朗的面孔,脸上不由一阵发烫,心头更是跳的厉害,虽然她已经不是少女,可她却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心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
这一晚对于邹欣儿来说,比任何时候都还让她紧张,好不容易鼓足勇气,伸手抚摸上诸葛亮那张面孔之时,她整个人却早已经悸动的几乎颤抖了起来。
“月英,今天你这地方,怎么变大了不少……”在邹欣儿的挑拨下,欲念顿生的诸葛亮,伸手搂着邹欣儿的细腰,右手熟练的伸进了对方的衣服之中,抚摸着对方光滑的平坦的小腹,攀上了那对傲人的山峰之时,捏了捏那对肉包,有些迷糊的调笑了一句。
“嗯……”被诸葛亮怎么一捏,邹欣儿整个人彻底软在了诸葛亮怀中,微闭着双眼轻哼了起来。
……(和谐。。。。。。。)
黎明之时,清醒过来的诸葛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