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担心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余的殖民地学中国兴起新的一轮反殖民革命的“高氵朝”,同样也必须坚决地尽快地处理“中国问题”。
更重要的是,迅速崛起的德国和站在边上一边“对队友呐喊助威”,一边却偷偷地背后下黑刀的美国人,他们都正不怀好意地看着日不落帝国在中国出丑。红军占领上海全境后。在美国人的纵容和鼓动下,数条打着人道救援的美国客货两用邮轮从旧金山出发,于开战前数日到达上海,除了随船夹带着大量的轮胎、机器等中国不能自产的军用物资外,还送来了数千名的美国华侨青年。
那个美国红脖子的加纳总统,非常高兴地将国内的华人“礼送”回国,美国国内的媒体也拐弯抹角地称赞这是一次“纯洁美国”的伟大行动。而在林汉的暗中操纵下。美国甚至又一次兴起了“礼送有色人种返乡”的运动,一些种族主义者主动地为送华人回国而捐款——而上一次类似的运动得追寻到上个世纪末,美国人将部分国内的黑人送回非洲老家,建立起利比里亚这个非洲国家的旧事了。
美国的种族主义者是就此“爽”了,但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却也大大增强红色中国手中的技术力量。更让英国人郁闷的是。这些从美国被送回来的,多是在美国接受过各种技术训练甚至是军事训练的青年人,美国人在这敏感时期送“华人返乡”,其用心可想而知。
英国政府虽然向德、美两国严正地抗议交涉过,但都被两国以“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公民的个人自由”为理由驳回。对于这两个不安好心的国家,英国人也只能干瞪眼。
比起美国人,德国人就做得更加露骨。
英国政府得到情报。希特勒已派出大量的所谓“志愿飞行员”进驻中国,前期的空战中给日本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甚至有传言说,如今在闽、浙、苏三省保卫中国上空的飞机,一大半都是德国和苏联的飞行员驾驶的,所以才能取得了前面“奇迹”般的战果。
当英国人在舟山岛上陷入空陆两个方位的游击作战时,急匆匆地赶到上海妄想“抢肉吃”的日本人,也在通往上海的路上碰得满头是包。
而在日本进攻上海的过程中,借口主力还需要修整,舟山基地还在巩固,大部队在台湾休整的英军,则暂时只是派出海军正面支援日本舰队。
上海本地的第二次攻略作战,照例是由红军飞机掀开序幕。
英国人出动了暴怒号航母和巴勒姆号战列舰为首的一干舰队,接近上海长江口。而这一回,有过上次教训的日本人,则将改造中的加贺号航母和抢修后的赤诚号航母全部派了出来。
加贺号航母今年才刚刚进入船坞进行大改,时至至今才四个月。第一次干涉失败后,意识到制空权重要性的日本船厂连夜加班加点,勉强将刚“做了大手术”的加贺号航母恢复到能起降飞机的状态。此时的加贺号航母改造还没有完成,不过却已拆除了舰上无用的八英寸炮塔,载机量有所增加。
而赤诚号航母在这一个月的紧急抢修中,除了修复好身上的炸伤外,同样也拆除了在海战中无用的八英寸炮,增大了载机量。
两艘航母虽然改进都不完全,只能说是半成品,但用于起降飞机作战,却已能胜任。经过福建的空战,日本人在心里已经承认现役飞机的质量不如对手,但是短时间内,他们哪里能找到可以对抗fw90的战斗机?就连英国,时速超过四百公里,能和fw90对抗的舰载机格斗士战斗机,现在还在本土进行试飞完善,要大量装备部队,再快也得是半年以后的事。现在的英国海军,正式装备使用的,依旧是带着浓重一战色彩的“手套式战斗机”(就是叫手套式,好古怪的名字),这是一款双翼战斗机,性能比不久前在上海上空惨遭屠杀的中岛90式好不到哪儿去。至于皇家空军,他们的主力飞机是斗牛犬战斗机,这款飞机时事虽然超过三百公里,但性能也就是和霍克II型相当而已。
英国人是不知情,但日本人却是因为“饿得慌”以及对自己的自信心过度。见到能拉得英国人一起下水,为了不错过目前“侵略中国最好的历史时机”,他们不待新式飞机装备部队,还是不顾一切地将大半的家当全部押到了上海这边来。日本人不但出动了赤诚,加贺两艘航母,金钢级三艘战巡,甚至连日本人的镇国之宝,长门号战列舰都出动了。
第185章大上海1935
英日联合入侵中国的军事行动,对英国人来说是先战后宣的行为。先前和红军在谈判桌上的谈判,本来就是为了迷惑对手释放的烟雾弹。尽管在这之前,双方已经在长江上大打出手,英国人还死了一个舰队司令,两个将军外加一堆的水手大兵,甚至还有一艘巡洋舰被俘,但是阴险的英国人为了迷惑红军,还是装模作样地在谈判桌上进行表演。
英国人和日本人是偷偷摸摸地将海军调到上海外海,战前七月三十号这天,英日两国还趁机大发迷惑气球:明明干涉军已经派出行驶在海上,但日本天皇却在三十号这天高调地前去长崎军营慰问即将出征中国的将士,并通过报纸刊登这一消息,而英国政府在三十号这一天,还装模作样地突然降低了“索赔”的条件以显示诚意。
但英国人的这种表演从一开始就是成了“拿片树叶遮住身体就自以为能够隐形的搞笑行为”。深知大英帝国是什么德性的红军高层从来就没有对他们抱有任何幻想,出于同样拖延时间的目的,双方在谈判桌上继续着虚伪的表演。至于日本人,红军和日军早就处于互相宣战状态,此次战争更是没有任何意外的感觉。
两国政府为迷惑红军进行的表演在红军高层眼中全成了可笑的滑稽戏,表演过后红军领导李润石在第一时间就命令前线部队作好一级战备状态。而林汉和李华梅这对不科学的存在,更在英日舰队驶到距上海两百公里外时,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提前预警。
所以,当英日舰队猛烈地炮击舟山岛和上海沿海时,除了摧毁一些建筑和在地上炸出一堆的巨坑外,什么人都没有伤到。
红军并没有应付敌方在舰炮轰击掩护下攻击的反登陆作战经验,他们没有,但有人有。
“亲身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汉娜,就是这个世界上反登陆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人,安齐奥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琉磺岛、冲绳岛登陆战等等一系列的登陆战,“经历”过的她对这方面相关的经验都十分地丰富。在林汉的要求下,汉娜动手写了几十万字的军事文现,同时还派人前往土尔其,和经历过一战达达尼亚海峡战役的土尔其军官讨论反登陆作战的军事话题。而后根据这些资料照例叫人拍了一部反登陆作战的军事电影科教片,送给红军高层观看。
在电影里,模拟战列舰舰炮榴弹爆炸的场面给红军领导印象极其深刻,一发十四英寸以上的舰炮榴弹落下,地上一个泳池大的巨坑,周围百米内一切生物生机全无,观看完这部军事科教片扫盲后,给红军高层领导造成的影响是极其震憾。
上海周围的地形,和诺曼底、安齐奥或硫磺冲绳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是长江的冲积平原,一马平川,易攻而难守。比起丘陵地形,开发不足的舟山岛,已被国人开发数百年的上海地区更是无险可守。
林汉和红军领导谈起过历史上的淞沪会战,当年在常凯申愚蠢的指挥下,炮党的三个德械师,就是在他的胡乱指挥下,一批批地被送上前线遭受日本舰炮的屠杀,毫无意义地死去。
但李润石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从一开始的红军制定的大战略里,就做好了将沿海二十公里范围舰炮射程范围内的地区全部放弃的打算。
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林汉曾和李润石等红军高层领导长时间的密谈,讨论过军事和政治的关系。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会严重影响军人对战事的判断指挥,甚至会干扰军事家的指挥。
上海,这块中国最箐华的地区,对红军来说意义实在太大了。但在林汉看来,这不过是一块鸡肋。
上海的繁华,是建立在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殖民的基础上。这是他们经济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也是物资的集散地。上海之于中国,就好象改开前的香港之于中国,他们的繁荣都是畸形的。
日本人的第一次干涉行动惨败后,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一个半月的消化时间,在这一个半月里,上海大量的工厂和机器设备全部被转移到湖北的汉阳工业带。
上海的工厂机器设备被大量迁走的同时,红军查封了当地所有的外国银行以及买空卖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所,上海的金融价值也就失去了大半,唯一剩下的也就是进出口物资重要的吞吐港口这一地位。
但红军现在已和英日两大海军强国开战,对外的海运已于七月底被基本封锁,港口的作用已消失。
“现在的上海,其实已是一块鸡肋,就算是打烂他,损失的也不过是一堆不能产生价值的洋房而已。”
当林汉对着红军上层领导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李润石主席笑着戳了戳他的胸口道:“你这话真是富日子过得太久了,崽卖爷田,不知心疼啊。”
对于林汉想把上海市区变成第二个凡尔登,在这里大打城市巷战的疯狂设想,红军上层都不是太赞同。
但是,在存地失人和存人失地这两个问题上,他们却比林汉看得更远。
在李润石主席的眼里,为了全局大战略,就算是上海这个全中国最箐华的地区,也是可以放弃的。他的想法比林汉更有魄力,如果有必要,那就是放弃一大片土地,让英日干涉军散开来,然后腾出空间一口一口地耗掉他们,哪怕是将江浙两省全部打烂都可以——和他的想法相比,林汉只想打烂上海的设想,反而显得更小家子气了。
当然,李润石主席的这份设想,是建立在上海周边舰炮射程外的战斗对红军不利。英日联手,派出更多的军队入侵中国,这种情况最恶劣的前提下。
不过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英国政府除非发了疯,不顾欧洲正在强势崛起的德国的威胁,将海量的军队不断地投进中国这个泥潭来。否则就目前这点人马,洒在江浙两省,也不过是洒胡椒粉一般。
七月三十一日这一天,江浙这一带的天气受到南方吹往广东方向的台风影响,上海周边地区普遍雷雨不断,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地的空军无法出动。
虽然气候恶劣,但是日本侵略军却还是趁着恶劣的天气在长江口南边的沿海地区强行登陆。
为了此次行动,日本人准备了数艘即将送进拆船厂拆毁的旧船,搭载满步兵和轻装备,在海上舰炮的掩护下,在上海市东部靠海的滨海镇一带强行冲滩登陆。
恶劣的气候是极好的掩护,冲滩部队免去了遭受空袭的威胁,四艘经过特殊改装,减轻重量,提高了浮力的几百吨级别的货轮,利用涨潮的机会冲到离海岸线极近的位置抢滩成功。
日本人抢滩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正是当地海水水位最高的时期。四艘抢滩的货轮硬塞了两千名鬼子兵,乘船开足马力一举冲滩成功,将船搁浅在距陆地海岸线只有几十米远的海滩上。而在同一时期,一直游戈在外海的英日联合舰队,开始用舰炮猛地轰击红军建造在海岸线边上的伪装阵地。
和舟山岛发生过的事情相同,红军从一开始就从没打算过要在英日海军舰炮的射程范围内和对手的登陆部队强拼。设置在海岸线边上的防护阵地,大部分都是用来扰人眼球吸引炮火的伪装。在英日舰队炮火最强的第一线,他们只在那儿拥有反斜面不惧舰炮的安全地形地带布置了少许前线观察哨。
在打掉了上万发炮弹后,日本人的抢滩部队,以无伤的代价占领了滨海镇一带的滩头,下午七点,他们更进入了看似毫无防备的滨海镇。
滨海镇里,此时已空无一人。
比起英国人在舟山岛上大大咧咧,结果一头栽进红军给他们精心准备的地雷和定时炸弹陷阱里,在东北吃过抗联游击战苦头的日本人在滨海镇一带还算谨慎。在前期进镇的部队不断地触雷遭受人员伤亡后,日本人并没有鲁莽地进入镇内的民居居住,而是在镇外扎营。上海地区毕竟不比舟山是个孤立的小岛,红军可以事前疯狂地在岛上埋雷,镇内的人员都是这两天才临时撤离,加上周边是人口密集区,布雷时也更要慎重。
在取得了前进据点后,日本人在海上的部队开始通过小船冒险将更多的军队转移到岸上来,只是由于缺少合适的港口,人员和物资的卸载非常地缓慢,一个晚上过去,也不过运了两千人和少量的轻型火炮上岸。
按日本人的设想,这些前期登陆部队将北进数公里,抵达长江边上,然后顺着长江逆流攻击,破坏沿岸的岸防炮台,夺取适合船只卸载的港口。
日本人虽然吃了红军空军的苦头,但是他们在心里仍然不愿意接受红军是一支拥有强大作战意志军队的现实,仍然固执地把第一次干涉的失败推到“德国空军”和“苏联空军”的头上。关东军在东北一万多人追着二十几万东北军打的“奇迹”仍然强烈地影响着陆军的“马鹿”们,他们妄想能在上海再次复制一次东北奇迹。
从七月三十一日下午到八月一日凌晨,日本人在滨海镇这一带的遭遇,就和英国人在舟山的遭遇很类似:开始时十分地顺利,进入内陆城镇后,部队开始受到冷枪冷炮的不断袭击,然后就是无处不在地雷的干扰。
比起舟山地区可以事前在住房里装好定时火弹,然后砌进墙内,只留个启动引信在外。在上海这个人口密集区红军没法这么做,所以日本人在滨海镇的民居里只是遭遇了各种诡雷,最后只能在野外露宿。
到了晚上,随着部队开始夜宿,红军事前一直隐藏没有发作火炮开始发音。在这一个月里,红军派出大量的测绘人员,对上海周围地区作了精心地测绘标注。不过由于沿海地区是在舰炮的射程范围内,夜袭使用冷炮战术时,红军依旧象在舟山岛上玩过的那般,使用轻型迫击炮和107毫米火箭炮进行袭扰作战。
而随着晚上天气转好,上海周边的几座前线机场也起飞了大量的波2改夜间轰炸机,在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指引下,对正在登陆海滩的登陆部队投下大量的汽油燃烧弓单。
和舟山不同的是,日本人在上海滩周边的登陆点近在眼前,加上有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指引。从八月一日凌晨十二点,天气转好,适合飞机出动时开始,上海周边的四座野战机场,超过一百架次的波2改夜间轰炸机就不断地频繁出动,对海滩上的日本登陆部队轮番轰炸。
红军这一炸就是一整个晚上,几个机场的飞机轮番出动,一直到天色将明时才停止轰炸。有林汉这个人形雷达的监视,红军也不怕日本飞机会摸进来空袭。为了方便本方的飞行员在轰炸完毕后返航找对方向,红军这边的几个野战机场的跑道上都有意地点亮大灯照明指示。
波2改虽然速度慢,但最大的优势就是驾驶性极佳,失速速度极低,几乎无法进入危险的尾旋状态,驾驶时就象“开汽车一般简单”,玩夜间轰炸时极为合适。一夜轰炸下来,加上冷枪冷炮的袭击,日本人在沙滩上伤亡了百余人,更大的损失却是在海上,其中一波攻击的波2改加挂的全是小炸弓单,在林汉的引导下,四十余架波2改在海上进行了轰炸,空袭了正趁着夜色通过小船冒险登陆的日本部队。
四十余架波2改先是在林汉的引导下,在海上投下照明弹,照亮了海面上数十条正朝海滩行进的日本登陆用的小船,然后趁着照明弹提供的光明,低空掠过海面,投下四十枚一百公斤重的炸弓单。
虽然直接命中的只有一发,但其余的近失弹掀起的巨浪却浪翻了两条小船,加上飞机的胡乱扫射造成的损失,当晚的登陆行动,日本人在海上却足足阵亡了一百五十多人,大部分人都是淹死在海里的。
也因为这一波轰炸,日本人最终停止了趁着夜色冒险登陆的行动。
第186章最憋屈的战争
日本人的登陆地点,是上海浦东地区的南部。
这里的西面与上海的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面与崇明岛隔长江相望。
从七月三十一日抢滩登陆开始,到八月一日凌晨,一夜之间,日本人通过冒险行动,先后将四千人的部队送上岸,其间遭遇红军的夜间轰炸和冷枪冷炮以及地雷的袭击,前后损失了四百多人。
1935年的浦东地区,完全是一片落后农村。与一江之隔的租界相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蚊虫和蚂蟥,湿地,水墉,烂水田,就是浦东地区的乡间特色。当日本登陆军离开海岸线一公里,开始深入内陆时,立刻就感受到了南方中国和东北平原干燥土地的不同之处。浦东地区的路,全是人类用脚踩出来的泥土路,昨天的大雨过后,一脚踩下,运气不佳时,甚至整个小腿都会深陷其中。
登陆浦东的日本侵略军,凑成了一个步兵联队的编制。他们随身携带的重武器,只是几门九二式轻步兵炮,至于坦克什么的,在取得一个可以卸载重型装备的码头前,这是想都别想的事。1935年的日本,并没有开发出专门的登陆舰,他们想在上海地区有所作为,脑子正常点的人,都不会指望靠这点部队去和红军重点防护的码头地区的守军血拼。
但是,甲午战争时的轻易获胜,东北事变时东北军比猪还要无能的丢脸表现,由此产生的思维惯性,让日本陆军从上到下都对中国轻视到了极点,始终不肯从过度的心理优越感中清醒过来。
我们只有四千人算什么?
东北事变时,关东军只出动了一万多人的军队,就将二十几万东北军象赶羊一般赶出了东北。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勇士,每一个人都是可以以一当百地击倒百倍的支那人。
登陆部队的指挥山田仁和大佐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他手下那些军国主义思想洗脑的日本士兵同样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在轻松地抢滩成功后十二小时的经历,就让山田仁和大佐开始意识到了对手的与众不同。
红军事前埋在通往滨海镇路上的地雷,先后炸伤炸残了二十余位日本兵,这一结果导致日本人后来的前进速度大大减慢。一路上他的先头部队总是不停地触雷,逼得日本人不得不避开大道,专走没人走过的小道。四点登陆,到了傍晚七点才到达滨海镇。
红军使用的地雷十分地缺德,装药都是有意地减弱,务求将人炸残而不是炸死。在通往滨海镇的路上,山田仁和大佐永久性地损失了二十一个步兵,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排雷的工兵。他们的伤势全都相似:全部伤在脚掌部分,有的士兵失去了半个脚掌,有的被炸飞了几个脚趾头,有的被炸掉了脚后跟。伤势全部不致命,却足以让那些伤兵永久性地伤残退役。
满怀建功立业信心的山田仁和大佐,在遭遇了这种“缺德到冒泡”的地雷袭击,已隐隐地意识到,他所遭遇的将是一支和中国所有军阀部队都不相同的军队。
有了前面的教训,在进入滨海镇前,他的部队行进的速度变得十分地小心翼翼。很快搜索前进的步兵发现了少量埋好的地雷。工兵起出来后,他们郁闷地发现,这些地雷都是金属探测器难以发觉的陶制地雷和石雷,而且装药出奇地少。
在这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里,日本陆军也不是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作。东京那边就收拢了大量从上海逃出来的前炮党军官。询问过他们和红军的做战经历,借此了解红军的战术手段。而过去日本军事顾问长期在中国给予南京政府进行过军事指导,那些军官对红军的战斗力有相当的了解。遗憾的是,这些军官由于多是统制派的官员,他们在了解到红军战斗力后,都理性地反对在这个时候对南中国用兵——有趣的是,这些理性派们在1935年六月的大骤变前,却是最激进的全面侵华派。
当时他们的看法是,如果大日本帝国不能在红军彻底击败南京政府前就全面入侵中国,那就将会失去最后的侵华的机会。因为一旦红军取得了南京政府的地盘后,实力将再度有一个质的飞跃,那时的他们就不是现在的这种“小打小闹”所能对付得了的。
六月攻势后,南京国民政府在不到二十天内就彻底完蛋,中国形势剧烈变化的速度之大,完全超出了所有日本军官的想象之外(其实也超出红军领导自己的预测)。
日本军部中极少数真正了解红军战力,并能视为平等对手重视的理性派,其实在心里已经隐隐地意识到,妄想蚕食或鲸吞中国的时机就已经失去了。
然而这个时代的日本国内,鼓吹侵华是绝对政治正确的事情,一切反对者都会被认为是国贼而被天诛。而东北事变后,在那些激进的少壮派军官眼中,甚至连“蚕食”这种相对稳妥的“理性”的作法,都被认为是无法接受的懦夫行为。于是,日本军部中这些真正了解红军战力的理性者,他们的反对意见根本连个泡都无法冒起来。而他们对红军战力的高评价,同样也没有得到军部太多的重视。
“南方支那的红色布尔会维克的军队,应当是支那人中最能打的吧……”
在战前,参战的山田仁和大佐,对即将面对的对手战力的评价,也就是“应当是”这种打了折的“高度评价”而已。
参战前,山田仁和从逃过来的炮党官员那儿,了解红军在游击战时期曾经大量地使用过地雷战术,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然而在登陆浦东之后,亲身感受到地雷的威力后,山田仁和才发觉,从前被他视为“懦夫”武器的地雷,竟能发出如此“猥琐”的威力。
从登陆点到滨海镇,只有两公里的距离,山田仁和大佐率领的先头部队,所以拖到七点钟才到达滨海镇,另一个因素就是从道路两旁的树林或远处的民房建筑里时不时打过来的冷枪冷炮的袭击。
袭击者射击的距离通常都在五百米到六百米之外,山田仁和大佐的听觉更敏锐地听出,那些枪声是由毛瑟子弹的声音。十三毫米口径反坦克狙击枪虽然能将目标打碎,威力和震憾性十足,但最大的缺点是过于笨重,并不适合野外狙击作战。所以重量较轻,精确度却奇高的莫辛那甘步枪就成了红军最好的选择。
不过上海红军使用的莫辛那甘步枪却是德国版的毛瑟口径,而且是正宗德国原产的。莫辛那甘步枪是二战栓动步枪中射击精度最高的步枪,甚至在八十年代,中国的某支部队参加国际射击大赛时,使用这种二战时代的老枪和一堆现代步枪同台比武,还取得了极优秀的成绩。身为实用主义者的汉娜根本就没有使用苏式设计的辱耻感,在德国基尔的兵工厂,仗着自己开发出来的高精度机床,同样也开始秘密地制造毛瑟口径的莫辛那甘狙击枪。这两年来总共缓慢地生产了超过万条,其中超过两千条德版莫辛那甘打上苏联制造的标记送给红军“试用”。
因为德国人追求完美的天性,这批德版的莫辛那甘步枪制造精度高,加工精美,红军用了都说好,配上2。5倍或4倍数的瞄准镜后,简直就是完美的杀人工具。
在浦东地区,红军布置了数十个狙击小组,他们通常为一个班十二人的编制,分散在浦东各处。
这些狙小组完全是按照林汉提供的“特种作战”的理念组建的,其规模人数视作战目标有别而大小不等,而他们装备的武器则是十分地先进。
一个班组十二人中,拥有三到四把的德版莫辛那甘狙击枪,四把从捷克进口的ZH…29半自动步枪,两到三把MP18花机关枪,此外还配备了步兵用电台等通讯装备。之所以林汉特地花钱从捷克进口半自动步枪而不是使用德版的G32(也就是仿SKS)半自动步枪,完全是汉娜防备苏联的原因,她不愿意苏联人过早地得到SKS步枪的设计。
虽然只有一个班的兵力,但这样的火力配制,他们完全可以和一个排的对手进行正面对抗。
日本人在进入滨海镇之前,就遭遇了附近一个狙击小组的袭击。他们仗着熟悉地形的主场作战的地主之便,直接用狙击枪干掉派出探路的日本侦察兵,然后再用狙击枪射杀行进队伍中看似军官模样的人——而同样的情形,这时也正在舟山岛上上演。
这些狙击小队并不恋战,打上几枪后就迅速地撤退。如果日本人大部队顺着他们离开的行进路线追击,就会遭遇事前埋在路线上的地雷。如果绕路避开地雷,则根本就追不上熟悉本地地形的狙击小队。
在滨海镇的路上,山田仁和派出先头搜索小队百余人,总共只挨了十枪,死伤六人,在鲁莽的追击过程中又触了对手布下的跳雷,死伤数人后什么都没有获得。
在遭遇地雷加冷枪的组合袭击后,山田仁和虽然“损失不大”,却已经惊醒过来,开始真正地全神贯注地重视起面前的对手来。
早在来中国之前,山田仁和通过国内军方的情报系统得知,红军军中拥有一支强大的“神枪队”,据说他们的精英王牌还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在国内的战争中,这支神枪队总是频频地出现在各个战场上,执行射杀对手军官的“斩首”任务。据说其最震憾的战果,就是在南昌射杀了前南京政府的最高首脑常凯申。
此次来华作战,“早有准备”的山田仁和也带来了一些精锐射手,在遭遇狙击手后,他立刻命令手下的精锐射手寻找目标。
只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光靠会精准射击是远远不够的,伪装和观察,还有对环境变化的强化记忆能力,甚至比精准地射击更重要。由于战争才刚刚开始,前线的红军还是采取简单的麻雀战,打了就跑的战术,双方射手正面对抗并没有发生。
也正是受到了这些狙击小组的不断骚扰,加上地雷阻碍,两公里的距离,山田仁和的部队却足足走了近三个小时才走完。好在现在是夏季,到七点钟时,天色仍然未暗。
有过前面的教训,山田仁和的先头部队在进入滨海镇后变得更加小心。很快他们在镇内遭遇了精心布置的诡雷,两个倒霉的士兵被炸身亡。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大陷阱后,同时天色已暗,山口仁和下令部队停止前进,放弃了进入民房居住的诱人想法,而是让先头部队在野外露宿。
第二天事后,工兵进入镇内的建筑内仔细检查,几乎在每个房子里都发现各式各样的诡雷。而在排雷过程中,又有一名工兵不慎触雷受伤。当然,象英国人在舟山岛上遭遇的那般,这个夜晚红军的骚扰也是持续不断,从天上飞过的波2夜间轰炸机到地面步兵小股部队的渗透袭击都有。而山田仁和更郁闷地发现,在当地的村庄里,他们没有获得任何的补给,所有的农户家中找不到一粒粮食和有用的物资。而在七月三十一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