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政局稳定下来后,林汉和李华梅就告别了大和抚子离开日本返回中国。在中国,他和李润石主主席谈起日本的变化后,林汉举了后世的泰国为例子。

这个新日本的政权结构,很象二十一世纪的泰国。

日本新政府就好象泰国的执政党,做事管事的人是他们,下层不满被骂的是他们,上层军方不爽时,挨操的还是他们。

海军、海军陆战队这些“革命武装”,现在就象是泰国的军方。平时不管事,想管事时,挥舞一下刀枪就可以让执政党随时下台。

大和抚子就象是泰国国王,表面不管事,但她因为威望太高,只要动动嘴日本政坛就会天翻地覆。

“这是一个怪胎。不过以日本国内的反动势力和进步势力的实力对比,也只能是这样了。”

李润石主席也同意他的意见道:“是啊,毕竟日本国内的进步势力,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还不足以承担起改变日本的责任。”

“德修、印修,还有日本的日修,说不定将来还会再诞生苏修和所谓的中修……马叔和恩叔若是泉下有知,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会看待我们弄出来的这些怪胎。”

主席道:“龙生九子,其态各异。即使是资本主义制度,也有美式的,英式,法式,沙俄式、德式以及日本式的各类产物。各国的国情皆不相同,革命的过程也不同,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去分析,这是很正常的,唯一的问题仅在于,他们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地步。”

日本变色之后,另一个问题很快摆在了日本和中国之间,并且连苏联也被牵扯了进来。

那就是朝鲜问题。

背后控制日本的大和抚子知道,日本先天体量太小,在这个历史被严重粉碎的时代,日本在不能抱美国大腿的情况下,如果自个单干的话,几十年后,其国计民生是难以象原时空般,成长为GDP世界第二、第三的经济大国的。

后世的日本能成长成那样,离不开美国的相助,更离不开朝战、越战。当然,后来日本长肥后,美国人靠着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手段,吸日本的血吸得十分快乐。知道未来的历史的大和抚子,既憎恨后世日本被美国人当猪养殖民占领的局面,又向往那时日本经济世界第二、第三的地位——虽然为了这种地位日本付出的代价很大,但毕竟日本那时还是发达国家。

在各国的舰灵中,其实大和抚子的压力是最大的。

对于喀秋莎,在这个历史,不管未来怎么变化,逃过了二战的苏联,未来的情况都不会比历史上更坏,说不定还有可能躲过将来解体的危机。

对于英国舰灵阿尔托利娅来说,英国在后世已经破落成那个惨样了。这个位面的历史再怎么变化,这个位面英国将来也不会比后世的那个英国更惨,所以她也“压力不大”。

德国、中国的情况皆很相似。

唯有日本,在和美国依旧敌对的情况下,要其发展到后世那样的水平,对大和抚子来说,真的压力很大。

她能想到的出路,唯有中日合作,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嗯,是亚洲经济共同体。

但朝鲜问题,是中日双方都绕不过去的坎。

在1935年~1937年的新中国建国之战中,也有不少来自朝鲜的“革命志士”加入中共参予了那场建国之战。这些人在新中国建国后无时无刻地都在想着解放朝鲜。而对于新中国来说,反对日本殖民主义,这也是“政治正确”的事。

而日本的这种“红不红,白不白”的变色方式,同样也影响了苏联的亚洲政策。

日本变色后,远东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了。如何建立新的平衡点,同样也是现在的斯大林要考虑的问题。

虽然苏联逃过了二战大劫,但苏联在东边,却多了一个提前崛起,日渐强大的中国。对于继承了沙俄遗产的苏联来说,从中国身上吞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苏联,一直有着心结。昔日解放东北时,助战的苏联红军故意不攻入朝鲜,本就有借助日本压制中国的因素。

而一旦朝鲜复国成功,日本势力被逐出大陆,远东的中苏日三角平衡,就要被打破了。

第523章中日友好靠棒子

1948年一月一日,第二任新中国的领导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一天,进入天安门广场,组成装甲兵方阵的,是整整48辆47式坦克——因为其是1947年定型量产而得名。

该型坦克,是德国现役的主战坦克E50的中国版,其标准重量为36吨,五对负重轮,扭杆悬挂,主炮为一门105毫米/50倍线膛炮,其一出场,就让应邀观摩的苏联军方代表瞪圆了眼睛。

在1947年时,苏联红军也开始了下一代新式坦克量产换装工作,该型坦克正是历史上著名的T54坦克,使用10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标准重量差不多也3吨左右。苏联人郁闷的发现,东方的“中国小弟”,其主战坦克的主炮口径居然超过了苏联坦克。

虽然苏联红军自己,还拥有使用122毫米坦克炮的IS斯大林重型坦克系列,但是主战坦克的火炮口径居然输给了中国人,这让苏联军方心里很是不爽。

47式坦克是由德国方面的开发的E50坦克的简化版,德国陆军自己装备的E50坦克,标准全重高达四十三吨,使用相同的坦克炮,安装有垂直稳定瞄准仪,备弹42发。之所以吨位比中国的多出七吨之多,主要原因是E50是47式的改进升级版。

E50的前身,德国的4号坦克,使用截短炮管的,88毫米/52倍坦克炮,其战斗全重34吨。不过该型坦克只是过渡产品,只生产了五百多辆就被更先进的E50取代。

所以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一是德国在战后迅速和英国修好,加上与苏联的紧张关系改善,德国在东西线战略形势“从来没有象现在这般好”。二则是汉娜只是把三十吨级别的四号坦克视为开发下一代四十吨级坦克的“过渡产品”,原本就没有想大批量生产。三则是四号坦克的开发过程中,在汉娜的强力干涉下,完全是按苏联人开发坦克的思路开发的。四号坦克坦克虽然纸面上的性能极出色,但人机工程很不佳,车内空间狭窄,人高马大的德国坦克兵坐进去实在难受异常,很受坦克兵的诟病。

1943年后,新中国开始大量地引进行德国技术和设备尝试生产三十吨级的坦克。在德国坦克兵眼中诟病连连的四号坦克,在中方这儿却好评如潮,东方人相对矮小的体型很适合该型坦克,而后决定引进其生产线。

当时林汉更看中的是E50,不过E50属于40吨级坦克范畴,生产难度更大,就连德国自己也才是新产品,不可能当时就卖给中国。本着先谈有,再谈精的原则,最后还是引进了这款四号坦克的改进型,名为E36的坦克。

1944年后,汉娜期待E战车计划开始实施。这时,随着英德关系改善,和英国进行了技术交换后,尤其是得到了让德国人眼馋不已的制炮技术后,坦克设计师成功地开发出了新一代使用105毫米坦克炮E50坦克。E50坦克是在四号坦克的基础上再开发的,其零件和四号坦克的通用度高达百分六十。和四号坦克相比,主要的改进是加大车内空间以改善乘座舒适性,而车体长度稍有放大,同坦克炮口径也放大,其车内备弹43发。

而在此之前,在林汉要求下,德国设计师将旧有的四号坦克进行改进,体重增加到36吨,重新设计炮塔座圈以便能使用和E50相同的坦克炮。

德国方面把这款改进后的四号坦克称为E36,但实际上德国陆军并没有大量装备,只是将一个坦克加强营约十二辆的四号坦克按这个标准进行了改进用于测试。但其生产图纸和生产线以及模具,却全部打包卖到了中国,交由中国马鞍山的东方红坦克厂生产。

在德国技术师相助下,1947年后,中国方面用两年多的时间消化吃透了全部的技术,终于可以自己自行生产。

和德国装备的E50坦克相比,47式坦克的优势在于机动性更好一些,缺点是人机工程不如E50对坦克兵友好,以及备弹量不如,仅有炮弹34发——不过作为36吨级的坦克,34发炮弹也已是极限,苏联的T54/55坦克也都是这个数量,而斯大林式坦克系列,通常炮弹更少,只在30发左右(其中IS2只有28发)。

历史上T54坦克的34发左右的存弹量,对坦克来说稍少了一些。不过对玩坦克海的苏联来说,他们在战场总能聚集足够多的坦克形成数量上的大优势,34发的弹药足矣。而新中国也是有能力在未来和苏联一般玩坦克海的国家,所以这个弹数倒也适合。而德国方面,34发就明显不足了。所以造价相对于便宜很多的E36在德国最后被更厚重,弹药更多的E50所取代。

一月一日的阅兵式上,除了47式坦克外,还有二十四架歼1(即TA183)编队和同样的数量的歼2战斗机(即ME262)编队飞过主席台上空。

这一年多来苏联人自己虽然也弄出了米格9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但由于发动机技术不过关,生产出来的喷气机全成了机库皇后,发动机使用寿命很低,飞行事故更是屡出不穷。而中方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这两款战斗机,都在北海道上空通过实战证明了自己。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让心里有鬼的苏联也感到了不安。而1947八月,日本变色,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后,当时朝鲜在苏在华人员,都看到了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统治独立的希望。

于是朝共人员趁向中苏两方提出请求,要求两国共同联手向日本施加压力,帮助朝鲜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

而苏联人在朝鲜问题上,其心态同样也是矛盾的。

因为地理交通的原因,苏联在远东地区能投入的力量很有限。虽然目前的情况看,苏军在远东的力量还在中国之上,但斯大林很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继续,双方的实力对比迟早会发生逆转性的变化。虽然目前中苏友好,双方的边境基本都是处于表面上不设防的“互相信任”的友好状态。但斯大林怎么可能将远东的安危全押在所谓的“中苏友好”之上?

过去的故意不进入朝鲜赶走日本人,本就是苏联人为了给中国添堵留下来的尾巴。面对朝共高层向苏联提出的复国请求时,斯大林很是头痛。斯大林很清楚,真地将日本人赶走,朝鲜建国成功,苏联在远东的压力就大增。可是“帮助社会主义阵营兄弟复国”的事,这是政治正确的事,不能不做。

最后斯大林了耍了个把戏,声称朝鲜问题需要询问中国同志的意见。

面中国方面,主要的阻碍来自于林汉。

对于朝鲜的那些事,林汉本人对金氏一家极其反感,反感程度甚至胜于南边的越南猴子。穿越至今,林汉对日本的厌恶,在他杀掉天皇全家,又借助女儿之手,杀光了日本财阀的高层后,其恨意已所余不多。而奇葩的北棒金家人,他却极其厌恶。

历史上,朝鲜在1946年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建国后,其领袖对高层的清洗就持续不断,从1946年起,其组织中的国内派、延安派、抗联派,以及最后的亲苏派,都被金家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斗手段不断地清洗掉——下场基本都是被枪决。而这种清洗甚至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而后来朝鲜对中国的不断“伸手”,给得少就耍无赖的作风,就更不必多说了。

所谓的中日友好靠棒子,在这问题上,林汉由于收受了大和抚子送过来的不少贿赂,所谓“帮亲不帮外”,在这事上,毫无节操的他联合喀秋莎,更是给朝鲜人狂下套子。

于是将林汉将历史上和朝鲜有关的黑历史,向中方上层交待得很清楚。所以当斯大林把皮球踢过来的时,中国方面也变得很头痛。

同样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中方也不得不支持朝共的“请求”。

于是中苏两国最后于1948年三月,和日本方面就朝鲜问题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大和抚子和林汉、汉娜一样,都是实用主义者。她学苏联和中国进行“革命”,只是为了将财富从旧财阀手中夺过来,以便收买属于她自己的势力基本盘。而英灵、舰灵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民族主义情绪聚集融合的产物,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而不是什么国际主义者。

大和抚子会同意将台湾归还中国,是因为这是国家利益需要,甚至在加里曼丹岛日占部分问题上也同意做出让步,则是为了收买“父亲”林汉的需要。而朝鲜,日本每年在朝鲜都有大量的殖民利益。现在财富被她从财阀手中收回来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也完全受大和抚子支配,要她将朝鲜交出去,这怎么可能?

对于朝鲜问题,日本方面除了有些“国际主义思想”的部分日共成员同意吐出这块肉外,绝大部分人都是死不松口,这个问题甚至导致日共内也发生了很大的分歧。

社会主义者,在面临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间的矛盾时的立场冲突,在这一刻变得如此鲜明。

日本人采取的态度,是拖字诀,决定用漫长的谈判将这个话题无限制地拖延下去。此外大和抚子得到林汉的指点,开始朝鲜人中寻找代理人,准备将来万一拖不下去时,就推出个傀儡出来“顶事”。

苏联人在这个问题上,骨子里是并不热心的,他们能接受的底线,是将朝鲜一分为二,一部分归朝共,一部分照旧扔给日本去统治——这是喀秋莎依林汉的意思向斯大林出的坏主意,斯大林觉得很对他的胃口。

而后苏联方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方面透露出自己的这层意思。当然,苏联的说法很好听:至少先让朝鲜的同志收回一半的领土,有个立足之地。而苏联的意见和中方的底线也相差无几。

于是,朝鲜半岛象历史上一般,被一分为二的命运,就此被定下了。

关于朝鲜问题的谈判,从1948年三月开始,一直谈到第二年年初,最后日本人勉强同意,先归还朝鲜西北龟城市以西到新义洲、盐川这“一小角”地区供朝共“立足”用,余下的部分,依旧是“慢慢再谈”。

但是要让日本人吐出吃下多年的朝鲜,哪是这么容易的事。大和抚子采用“无限期谈判”的拖字诀。苏联人不热心,中国人不急,朝鲜人要想复国并且统一,依旧漫漫无期。

最终的结果,这场谈判,从1948年开始谈,一直谈到了1960年,都还没有见个终结,日本人象拉羊屎一般,一点一点不甘不愿地吐出北朝鲜的土地,甚至到1970年时,日本人仍然占据着朝鲜三分二以上的土地,汉江以北,北纬四十度线的大片地区,仍然在日本人的控制下。而这时大和抚子已成功地培养出了听命于日本的傀儡政权,加上中国的国力日强,苏联在远东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让日本继续留在朝鲜半岛给中国在东北添个堵,以及喀秋莎不停地在背后出坏主意,苏联在这事上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漠。到最后,所谓的远东朝鲜共和国,其面积大概也只有历史四分之一左右。

除此之外,在1978年时,日本人还做了一件让朝鲜人和苏联人都很想骂娘的事,就是将朝鲜东北的从罗津到会宁的这一小片土地,有意地“归还”给了中国,声称是作为过去日本侵略中国的赔偿。这一决定让中国成功地获得了进入日本海的出海口,而当时收了“女儿”送上来的好处李华梅,在朝鲜问题和“中日友好”二选一的问题上,很理智地选择了后者,母女俩一起共建大东亚共荣圈。

第524章印度攻略

从194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7年这整整五年的时间,世界几大强国全都联起手来猛坑美国人。面对被全世界猛坑的美国,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做。

在美国人看来,偷袭他们的日本人故然该死一百次,勾结日本,在背后狂捅美国黑刀的英国人,更是罪该万死。

为了给英国人添堵,这五年来美国人也是不断地在全世界想方设法地给英国佬找麻烦。

英国人为了维护自己在世界各地殖民统治,借助神圣冲击和阿尔托利娅神使的身份,在各殖民地培养亲英的势力。有得就有失,靠着阿尔托利娅在全世界跳大神,英国人在增强了对各殖民地统治力度的同时,同样也加大了旧有的土著宗教势力的极度不安。

当时的美国政府利用这种局面,中情局的势力也趁机在全世界活动,通过各种手段在世界各地资助殖民地里的反英势力。

在中东地区的沙特和埃及,那些拿了美元和美国暗中走私过来武器的本土宗教狂热份子,一边叫嚷着艾拉胡克巴,一边挥舞着美国暗中资助的军火到处袭击英国人在此地传教点和殖民政府部门。虽然这些狂热份子很快被英国殖民部队以血腥的手段镇压下去,但有了美国人在暗中不断地输血,中东地区始终没有安宁过。

为了给英国人添最多的堵,美国人还特地开发出了一款名为“解放者”的手枪。

这是一种非常简陋的单发滑膛手枪,这种手枪是历史上曾是二战期间美国的OSS(战略情报局,是CIA的前身)散发给被轴心国占领地区的抵抗组织所使用的简易武器。“解放者”手枪的正式名称是FP…45,即“。45口径信号枪”(FlareProjectorCaliber。45)的缩写,“信号枪”这个名称估计也是来用迷惑敌方情报机构的。

该枪最初是用于支援被日本占领菲律宾地区的抵抗运动,美国陆军在1943年秘密研制了这种被称为FP…45的所谓“信号枪”,然后交由俄亥俄州代顿(Dayton)的通用汽车的大陆制造分公司(InlandManufacturingDivision)生产(另一种说法是通用汽车的导航灯公司),开始时工人们并不知道是生产手枪,只知道这份订单是生产许多小的金属片,而粗糙的枪管是在代顿的电冰箱厂生产的。

最后,在印第安纳州安德森的导航灯公司(GuideLamp)的工人们用这些零件装配了一百万把“解放者”手枪。生产这一百万把手枪前后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有300个工人参与生产,但并不是6个多月不停地干,事实上真正用于生产这一百万把手枪的时间只用了11个星期,这就意味着那300个工人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连续11个星期内,平均生产一把“解放者”手枪的23个零件每把枪只用6。6秒。当然这只是平均数,因为这种手枪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例如装配一把“解放者”手枪的实际时间就需要10秒,不过这个时间已经可能是有史以来装配速度最快的手枪了。这种手枪不仅制造速度极快,制造费用也极低,摊分开来每把为2。10美元。

这批手枪造好后,美国人情报机构通过潜艇,偷运进菲律滨海域,用于支援当地的抵抗组织。日本人在菲律宾横征暴敛,更大肆杀戮,早就逼得当地人奋起反抗。当时的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被日本人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潜艇部队更是因为伤亡巨大而难以和对手正面对抗。那几年的战争中,美国潜艇干得最多的活,就是充当军火走私船这样的任务。

当时美国海军还不知道舰灵的存在,最初有数艘美国潜艇成功地将军火运到菲律滨海岸给日本人“添堵”,但不久之后,日方通过和反抗军冲突中意识到了这条水下军火运输线的存在,而后大和抚子请来汉娜和林汉帮忙“清扫”,多次击沉、俘获美军潜艇,掐断了这条水下军火走私线。

很快美国方面就因为成本高昂代价巨大而效果很差,放弃了在菲律宾援助反抗组织的行为。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数十万把解放者手枪,中情局的人灵机一动,在得到总统杜威批准的情况下,就将这款手枪大量地送往中东地区,一百万把解放者手枪,有超过五十万把解放者手枪被美国人通过各种手段流进了中东,并在中东地区的教派冲突中被本土宗教的狂热者们大量使用。

而另一个被美国人重点支持的对象,就是印度国内的分离主义势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牵制一直在暗中给日本输血相助的英国人,美国中情局同样在印度大撒美元,支持以甘地为首的印度国大党的“印独运动”。除了甘地外,印度地区的其他几个派别的势力,也没有少拿美国人的美元。后来英国所以会同意阿尔托利娅的计划,在太平洋爆发后的前两年,阿尔托利娅诞生前,印度局势日渐恶化的情况局面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虽然当时美国方面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往国大党送钱送枪,但在这事上,甘地的脑子还很清醒,他非常明白“美国很远,英国很近”的道理,更看出了当时“世界联手坑美国”的局面,始终用他的威望压制着国大党不让其做蠢事充当美国的炮灰。

以印度教为基本盘的国大党是老实了,但印度地区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党派教派,这些势力在拿了美国人送来的钱和枪后,就渐渐地“不老实起来”。

枪是如何送到印度的?

答案是美国人通过中国和印北共和国送过来的,是杜威“访华”的成果之一。

中国方面因为知道美国才是未来中国的第一大敌,本着矛盾有先后的原则,并不想做这种“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事。所以美国人最后只能通过和印度有接壤的印北共和国入手。但印北共和国没有出海口,被英属印度大部分包围,其余地边境则和中国联接,美国人要想借助印北共和国搅事,还是要向中国借道。

于是在中方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许下,印北共和国的人收了美国人送来的好处后,向边上的中国开出订单,于是中方收集库存的英制武器,卖给印北共和国。钱,是美国人通过印北共和国转手交给中国的,美方代表在两国的国境线上接收时负责清点结帐。

在这过程中,由于印北共和国的人将美方代表当成送上门来的凯子,他们收下武器后,和中方暗地里商量,将部分的武器转回中国,然后“再卖”一次,事后双方分成。在这过程中,德国人甚至也暗中插了一把,将库存的缴获英制武器也通过中国卖了一回。而负责清点接收的美方代表,有人也收受了印北共和国的贿赂,在这事上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三家虽然在这事上联手狠坑了中情局不少钱,但毕竟还是有大量的武器流入印度,尤其是在印度东北七省中剩下的两个未被解放的省份:即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是被印北共和国的革命输出最严重的省份。为了减轻自己压力,美国方面也算是无所不用其极致,连帮助社会主义阵营输出革命的事都做出来了。

虽然印北共和国的那帮人在林汉的眼里全是“战五渣”,但是在他们和美国人的联手下,这两个城邦在这几年也是风云变幻,事变不断,不停地给英国人找些“小麻烦”。当地的农民和底层不断地得到了印北共和国的武器和人员的支持,不时地发生起义,打死当地地主甚至是土邦领主。

好在印北共和国的人也是战五渣,中国方面在这事上并没有过多插手,加上英军弹压力得力,该地区就象是一块牛皮癣,虽然让英国人恶心无比,情况却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有阿尔托利娅的存在,通过她和林汉的勾通,英国人也算了解到中方在这事上的态度,方才维持了当时那个“反美联盟”的继续存在。

印北共和国的那帮废材,能力没有,胃口却不小,在建国后不久,就成天地往莫斯科和北京跑,寻求中苏两方的支持,除了向两家要钱要物当伸手党外,还妄想中苏两家出兵帮他们“统一印度”。

当时本着建立“反美统一战线”的原则,中苏两家没有答应他们,后来美国中情局愿意当冤大头,掏钱向中方买枪帮印北共和国“输出革命”,中方才勉为其难地帮了对方一把,但程度也很有限。

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美国筋疲力尽地缩回北美后,这个本就松垮无比的反美联盟,立刻就以最快的速度解体。

首先动起坏脑子的,是苏联人。

为了在南边给中国添个堵,好分散中国在远东的精力,1947年后,斯大林对印北共和国的扩张行动突然热心起来,对印北共和国代表的请求,斯大林不再推托,开始点头。

而中国方面,中方考虑到未来的南亚的次大陆的局势,也意识到自己必须在这儿建立一个缓冲区以保证藏南地区的安全。

印北共和国的建立就是保证藏南安全的大战略布局的一部分,但在上层看来和印度次大陆庞大的身躯相比,印北共和国还是太小太弱,如果能把“东北七姐妹”中余下的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也收入囊中,中方在藏南的压力就彻底解决了。当然,中方的底线也仅止于此。帮助印北共和国统一整个印度?有过越南猴子的教训后,中国方面是怎么也不会再冒这个风险的——历史上美越战争结束,日内瓦停战协议时,当时中国的态度其实是主张北越南越南北分治的。只是南越政权实在太渣,美军一走,就被北越政权一波流带走。

知道了“未来”的这个教训后,在这事上中方也变得很谨慎起来。

而这个时代,印北共和国虽然是战五渣,他们面对也不是后世越南人面对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军,而是陆地上战力不高的英军。

1948年后,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这两地开始“多事”。

从印北共和国边境不断渗透过来的印共游击队,不断地鼓动当地的平民造反,反抗地主,反抗土邦领主、反抗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

这两个地区的当地人叫嚷着和印北共和国同文同种,要求脱离英联邦和印北共和国合并。

英国人知道这事和中国有关,印北共和国和米佐拉姆邦都紧挨着中国的大理省——新中国把一年战争中占领的缅北地区命名为大理省。英国如果想强行用武力解决这里的问题,很容易就和印北共和国发生冲突,而和印北共和国发生冲突,弄不好就引来站在他们背后的中国甚至是苏联。

此时的大英帝国,虽然在太平洋战争中付出不大的代价就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但是在心里面实在不想在短期内再打一次战争了。

不想战争,那就用谈判解决问题。

所以1948年后,新中国一方面在和日本谈朝鲜问题,另一方面则和英国谈印度的东北七省问题。

作为老牌帝国,世界的搅屎棍,英国的政治家们除了丘吉尔这个“英奸”外,大部分时候的眼光都是很毒辣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两个城邦已经无药可救,脱离大英帝国是迟早的事。

关于这两个城邦的谈判,是在边打边谈中进行着。

英国人很清楚,只要和印度东北七省有领土接壤的中国不停地往这里输血,这场战争就会是没完没了的无底洞,直到最后将大英国帝国本就不多的髓血耗尽。在私底下,英国政府已经决定壮士断腕,抛弃这两个会带来无数麻烦的城邦。但怎么个抛弃法,这是一个技术性的大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就变成联锁反应,让南亚次大陆的其他英国殖民地也有样学样地叫嚷着脱离宗主国独立自治。

这时候,中英双方都能有说上话的“高人”,暗中透露彼此谈判底限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