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皆为史实)——当然,这只是海军狮子大开口发出的提案,历史上的美国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也不过开工建造了五艘而已。
不过这个位面,受到挪威海海战的刺激以及欧洲战局的急剧变化,美国政府在建造新舰方面,不再象历史上一般在刚开始时慢慢吞吞,而是决定加快进度。造成这一因素的另一原因,正是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
加纳总统收到的情报,在1939年欧洲开战前一年,也就是1938年的最后两月,“穷得几乎要讨饭”的日本政府,在砸锅卖铁开建“大和号战列舰”的同时,还掏出真金白银在美国大肆收购大型万吨轮。
从1938年十月到1939年十月欧洲战争爆发前,日本在英美两国这儿总共买下了足足十五艘单艘吨位过两万吨的商船,四十条万吨级的商船。此外在1939年九月时,还紧急签订了四十条商船的购买协议并附加了巨额的违约条款。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英美市场上的流动商船交易市场几乎全日本人一扫而空。
最初全世界都认为日本人发疯了。
然而1939年十月,欧洲开战后,随着德国海军开始破交作战,商船国际市场上的成为抢手货,英美两国政府这才恍然大悟。为了得到被日本人提前买走和已经下了预付款的商船,英国人不得不掏出钞票向日本人要求转手,忍痛被日本人狠宰了一刀。
加纳总统从情报部门报上来的数据得知,光是利用战争爆发前后的时间差,玩低买高卖充当倒爷的把戏,日本政府就从中赚到了超过一亿美元的净利润,这些空手套白狼得到的利润,事后都被日本人投进海军建设中。
一亿多美元暴利,对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不过是三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造价而已,本没有什么。真正让加纳总统警惕的,却是海军部门送来的一份情报。
被日本人买走的这批商船中,有整整十艘都是最大航速超过二十四节的高速邮轮,而且船型都极适合改造成护航航母。日本人玩空手套白狼,当国际倒爷,左手换右手将大量从英美购得的商船再卖回给英国人时,这批很适合改造成护航航母伴随旧式战列舰一起行动的商船,却一条都没有卖出去。
虽然这些最大速度只有二十四节的商船改造成的航母后,其最大速度也会在二十三四节左右,但配合伴随老式战列舰作战却不成问题。
考虑到如此太平洋西岸一带奥妙的局面,美国海军不能不在这一点上有所提防,因为这一点,也导致了加纳总统决定加快埃塞克斯级航母建造的进度。
虽然在上个月,日本国内的亲美派发出了献媚一般的讨好声音,高喊美利坚合众国应当为维护亚洲的稳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日本驻美大使,也送来日本官方上层的意见:希望和美国政府一起维护环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而日本国内的亲美派井上成美。甚至还将在这个月来到华盛顿对美进行“友好访问”,讨论所谓的“太平洋新秩序”问题。
而美国情报部门通过监听、破译日本驻美大使馆的无线电通讯电文,破译出来的内容,也全是讨好献媚美国的“好消息”。
日本这条在西太平洋一直和美国人不对付的恶狗,在中国事变后,突然变得如此老实听话了,让美国人也是“惊喜交加”。
国内的“日本问题专家”对此的看法是,日本人是想在英国没落之后,在这场“快乐的牛肉大餐”中也能分一杯羹,但又考虑到自己的国力有限,生怕被美国排挤踢出局,所以才会有这种献媚一般的作法。
日本人的低头低调让美国政府到民间都非常地满意,但是并没有让美国政府完全放松警惕和减慢军备的步伐。随着欧洲的战势愈演愈烈,海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加纳总统现在正在考虑,不等国会那帮人慢慢吞吞地讨论,浪费时间通过造舰议案了,他决定现在就通过动用总统的权力,直接下指令要求国内的两家船厂提前开始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龙骨铺设工作。
当然,加纳总统这样做会承担不小的政治风险,但他认为这个风险值得冒。一旦美国参战,前线需要大量航母时,他的这个越过国会直接下令的作法,不但不会成为政敌攻击的借口,反而会成为自己“果断勇于承担责任”的证明。此外这样的作法,还可以极大地讨好美国国内和造船、钢铁、制造行业有关的工业巨头们,可谓是一石二鸟。
第299章十字路口
从1940年三月起,英伦三国的英国平民,很快就从餐桌上食物的变化,感受到了皇家海军全军覆灭后引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过去的三月份,对英国的航运业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一个月。包括被击沉,俘获的,英国人足足损失了总吨位超过六十万吨的商船,这一个月的损失,几乎和去年开战后三个月的损失相当。
由于外来物资的输入渠道受到严重的阻塞,英国国内平民的生活物资供应遭到了更加严苛的限制。
比起英国平民每况愈下的生活水平,和英伦三岛一海相隔的荷兰人,在二月份皇家海军全覆没后,其三月份的海外物资输入情况反而大有改善。
在1939年战争爆发时,荷兰的对外政策却始终不变:这个已经经历了一百年和平的国家,决心实行“坚决的、不言而喻的中立政策”,它虽然是国际联盟的成员,但已明确表示不受强制维护集体安全决议的约束。它的国民情感是偏向英国的,但是并不介意与德国做生意(和一战时期一样)。
荷兰对德国的入侵可能高度警惕,并做了一些初步的准备,但同时它对英国的海上封锁措施持续地表达着不满,认为这妨碍了中立国正常的贸易往来;荷兰国内的党派不少,但是无论是在政治光谱最左端的共产党还是最右端的纳粹主义,都处于基本无足轻重的地位。
1940年三月前,由于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政策,荷兰的航运同样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为了阻止德国通过荷兰进行转口贸易获得战争物资,荷兰的对外海运业遭受严格检查,由于是从海外运入荷兰的物资。大量对英国有用的战争物资,被英人打着“违禁品”、“军用物资”的名义直接征收,强买而走。虽然在这过程英国人出的价钱还算公道,却严重影响荷兰国内平民的民生。
不过自从皇家海军覆灭后,荷兰人在三月份的海外物资输入情况反而大有好转,原因是从前无处不在,到处玩“拦截检查”和“半路抢货”的英国海军完蛋了,大西洋上的荷兰商船遭遇检查的次数下降了七成。
出于争取荷兰的目的,三月份后,德国海军在取得了大西洋里的制海权后,有意地对进出荷兰的商船放其一马,基本没有进行严格的物资输入限制。主要原因是西欧战场的陆地战争即将全面打响,如今德国的战略形势一片大好,英法两国败局已现,汉娜和林汉都想试着利用这个时机,将荷兰拉到德国的战车上来——不需要荷兰对英法宣战,只需法国战役开始时,荷兰人能在“中立”的基础上,象瑞典那样,允许德国军队过境即可。
目前德国上层和荷兰高层间的秘密谈判一直在进行中。在这个位面,由于苏德同盟的出现,英国海军的过早败亡,现在的荷兰政府对德国的态度开始变得暖日未起来。想到一战时夹在德法之间的比利时凄惨的下场,想到不久前刚刚完蛋的挪威政府,荷兰人也不得不有所考虑。
荷兰人由轻微倾向英法的态度,转向在英法和苏德间摇摆不定,让英法两国的战略形势变得更加不利。
1940年三月时,欧洲战局的另一个变数,则是先前一直保持“中立”的意大利。
随皇家海军的覆灭,地中海的制海权,一夜之间大半落入意大利之手——唯一能和其争锋的是法国海军。不过此时意大利海军最大的优势,拥有一艘从德国手上“没收”的“汉堡号”训练航母。
汉堡号训练航母,其机库可以装载飞机三十架,不过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澡盆”里,通过甲板系留的方式,载机可增加到四十架以上。
汉堡号航母是德国人开战前有意进入地中海,故意停在意大利让“中立”的意大利海军“扣押”的。意大利人得到这艘航母,立刻就派出水兵接收了他。
随着英国海军的覆灭,意大利人从前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心,却在这时又骚动了起来。
早在1939年二月,因为利比亚的石油收益,而比历史上同期更“富裕”的意大利,就比历史上要早两个月吞并了阿尔巴尼亚。
这一回意大利人把目光投向了北非,也就是埃及以及北非最有价值的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
不知道自己重几斤几两,身上了长了二两肌肉,就到处惹事生非,偏偏却又是“面条”一般的身架,这就是意大利,猪一般的队友存在。
当丘吉尔坐着大西洋客机,飞到美国向加纳总统求助的时候,位于罗马的墨索里尼,也忙不迭地坐着火车来前奥地利和意大利的边境线上,和希特勒进行秘密的见面会。
当时林汉和汉娜正在大西洋上展开破交作战,会面墨索里尼的事就交由他们的“女儿”阿道夫·汉娜自行处理。
那次会面“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到底谈了什么,外人都不知晓,只是意大利方面后来传出消息,墨索里尼回到罗马后,愤怒地在房间里猛摔东西,声称要切断德国的石油供应,还要对德宣战。
当然,这只是墨索里尼一人的咆哮而已。待林汉和汉娜完成了破交作战,返回德国后,问起此事时,伪装成希特勒的小汉娜对他们道:“我只是对墨索里尼说了实话。”
“什么实话?”
“德国无法承受意大利作为盟友存在的沉重!”
“天啊!”
然后,那个傲娇的“德国元首”对林汉说出了后世著名的网络评价意大利军队的名言。
“天啊,你这是赤裸裸地打墨索里尼的脸,简直就是污辱了。”
小汉娜无奈地道:“没办法,那个不知自己轻重的家伙,当时在火车上一再地对我宣称,意大利海陆两军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在北非动手。我只能警告他,如果意大利未经德国同意就和英法宣战,那么,一旦英法和德国停战后,德国将直接站到英法这一边去,在战后帮助英法两国收复北非的失地。”
林汉笑道:“好女儿,你说的虽然是实话,但实在太打人脸了。”
“德国需要利比亚的石油!意大利一旦参战,利比亚的油田就会彻底完蛋,而到时候,我们就只能象历史上一般过度依赖罗马尼亚的油田了。现在虽然苏联也在给我们供应石油,但这个国家,你明白的,我不可能把第三帝国的石油安全全押在苏联这个所谓的‘盟友’身上。”
所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意大利对加入德国一方,针对英法落井下石,面条国过度的热情,是林汉和汉娜这一家子最头痛的问题。
靠着近乎撕破脸的威胁和事后安抚,最后德国方面再次向意大利做出保证:只要意大利继续严守中立,一直中立到西欧战争结束,德国会在战后和谈时,给意大利争取最大的利益。
不过由意大利这个“盟友”引发的烦恼,在1940年四月三日这天,却被另一个比“烦恼”更严重的让人“头痛”的威胁,给“治愈”了。
1940年四月三日这一天,在美国的纽约港彩旗飘飘,人头涌涌,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停泊在这儿,即将横渡大西洋到达战火中的英伦三岛。
停泊在纽约港内的战舰,除了已被出售给英国人的两艘俄怀明级战列舰和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外,还另有四艘用商船改造成的护航航母。
去年12月,第一次挪威海海战时,英国人感受到了航空母舰在海战中巨大的威力,第二年一月就向美国船厂发出订单,要求将数艘商船改造成航母,到了三月初时就已改造完毕,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后大批乘座玛丽女王号的英国人水手到达美国,很快接收了这批战舰。
以上这八艘战舰,仅仅只是纽约港内现存战舰的一部分而已。此次横渡大西洋之行,两艘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一艘“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也将参予此次横渡大西之旅。除此之外,伴随这支庞大舰队行动的,还有从美国东海岸各地开来在此聚集组团的数量高达六十五艘的庞大商船船队。
在上个月,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大西洋航运,由于遭受水面舰只和水下潜艇的双重攻击而损失极其惨重,大西洋航线几乎被德国海军完全切断。已被逼到绝路上的丘吉尔,几乎每天都朝白宫发电报求助。
加纳总统心知,在这个英国最虚弱的时刻,美国政府如果再不能拿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表态。英国很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德国“体面停战”——毕竟德国人高调提出的“和平协议”一点也不过份。
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此番出行,不光是那批卖给英国的军舰会踏上大西洋之旅,以萨拉托加号航母和两艘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为主力的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二十余条战舰,也将和英国军舰一起横渡大西洋。
美国政府把这次行动称为“武装护航”,保证美国“自由贸易”的安全。继查封中苏德驻美办事处之后,美国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道路上,通过这种大规模的海军调动以及充满威胁意义的军事行动,更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美国海军此时如此高调地对英国海军和船队进行护航,正是美国人要介入战争前所放出的一个试探气球:借此试探民间对这种行动的反应,以及试探德国人的反应。
在加纳总统的如意算盘里,一旦这支庞大的船队在大西洋上遭遇德国海军的攻击,他就得到了让美国更深地涉入欧洲战争的借口。
加纳总统的作法其实很拙劣,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但是这种掩耳盗铃,皇帝的新衣一般的作法,在美国政府开始强力地介入媒体领域,操纵民意民心的大前提下,无数的美国人,在心里大骂总统是战争贩子和军工联合体的走狗之余,却还是以“被沉默”的方式接受了。
随着三声汽笛响,伴随着岸上礼炮的送行声,以极高调的方式聚集在纽约港外的近百条舰只,次第徐徐地离开港口,驶向东边的英伦三岛。
“美国的民主精神,正在死去。”
站在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顶层的一间房间里,透过窗户玻璃看着窗外港内“百船离港般”宏大的场面,纽约时报的“前总编”路易斯,冷冷地叹了口气。
这一个月来,由于她本人多次在纽约时报的时事专拦上发文抨击加纳总统的欧洲外交政治,声称加纳总统正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他的作法正在将数百万美国大兵送进欧洲这个血肉绞肉机中。
由于其“发贴”内容过于地激进激烈,同时对总统也多有攻击,很快新闻管理局的人就盯上了她。三月底的一天,路易斯得到通知,她被解除了纽约时报内一切的职务。
她对和她一起被免职的副手道:
“美国政府正在犯蠢!为了少数军火资本家的利益,加纳总统正千方百计地想把美国引入战争之中。到时候,成百上千的美国青年,将因为他和那些军工财团们贪婪的胃口,而一个个被拖进战争的绞肉机中,然后毫无意义地死去。”
路易斯知道,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控制力度会越来越强,直到这个国家以后只会按一个意志发出一种声音为止。
路易斯想起了从前和林汉上床时,他对她说过的话:“在战争中,以战争为借口,被财团财阀控制下的美利坚合众国,将会变得越来越法西斯化。”
由于美国政府高调地对英国做出了“支持”的举动,原本蠢蠢欲动想要撇开德国人自己单干的意大利人,也被美国人的作法吓坏了。
墨索里尼虽然狂妄,却也知道美国可怕的战争潜力,加上希特勒露骨的“威胁”,他再度缩了回去。而原本在英德间摇摆不定的荷兰人,也因为美国政府的高调作法,好不容易想做出“亲德”的选择,却在这个关键点上同样退缩了。
而德国方面,早在美国政府高调地将大量的军舰聚集在纽约作秀前的几天,就通过美国海军异样的举动,推断美国政府极有可能提前开始为英国的大西洋商船队护航的作法。毕竟这个位面的英国,他们此历史上同一时间要凄惨百倍,美国人在这个关键点上若再不“拉拉兄弟”一把,英国人真的会被逼得和德国和谈。
只是美国的举动,其反应速度和强度,都出乎林汉和汉娜的意料之外却也在两人意料之内。两人原以为美国政府会象历史上一般派出舰队对英国商船进行“半程”护航,不过在皇家海军主力舰全灭的现在,美国海军进行全程护航也不出人意料。两人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在这事上竟会做得如此高调,而第一批次的护航舰队的规模,更会是如此地庞大。
此时的德国海军,就算没有美国海军在中间搅事,也没有能力拦截这批从美国购买,将要返回英国的军舰。
1941年四月份,其实是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控制力相对较弱的“虚弱期”。
完成了破交作战,以两艘齐柏林级航母为主力的德国特混舰队的舰只,现在都必须回到船坞进行保养。这些舰船从第三次挪威海一直战斗到现在已有近五十天,船体内部许多零件磨损严重,都需要返回船坞维护和保养,至少一个月内是不可能再度出击。
至于先前返回德国的两艘沙恩级战列舰,他们在第三次挪威海海战中同样也受创不轻,经过抢修后虽然可以在四月份出击进入大西洋,但时间再快也要是在四月十日以后的事。而皇家海军覆灭已经证明,在没有航空兵护航的情况下,哪怕是气候恶劣的大西洋,战列舰在气候逐渐好转的四月份进入大西洋实行破交作战也是很危险的事。
目前德国海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主力战斗舰的数量严重不足,缺少轮换舰只。一次大规模的出击后,全部舰队回港进行维护修理时,就找不出象样的“换班”的船。两艘沙恩级战列舰的后续舰,也就是其改进型卑斯麦级战列舰,即卑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历史上著名的德国战列舰,如今还在船坞里建造,再快也要1941年后才能进入海军服役,此外另外两艘战斗型的航空母舰,同样也要等到1941年后才能服役。由于积累不足,看似强大的德国海军,其实家底并不丰厚。
面对美国海军高调的作法,为了不在法国战役发动前的关键时间点引发额外的变数。当这支庞大的船团舰队从纽约港出发后,汉娜在柏林通过无线电报发出指示,要求大西洋上所有的德国潜艇避开这支船队,不得发动任何的攻击。
最终,这支由近百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团,沿途没有遭受任何的攻击,于当月底顺利到达英国,不但运来数十万吨英国政府急需军火补给物资,也送来了极珍贵的四艘战列舰,总算让皇家海军的家当不至于败落得太难看。
而在同一个月,惨遭重创的英国海军,在这个月也得到了一艘期待许久的航空母舰的补充:即光辉号航空母舰。
这是一艘装甲航母,设计排水量23;000吨;满载排水量29;100…29;700吨。载机38~45架。这款航母是装甲航母,历史上在地中海海战时,曾于一场战斗中尽吞德国施图卡轰炸机投下的十发五百公斤级别的航弹,不但没有沉没,反而靠着自己的动力撤出战场。虽然这中间也有运气的成份,但其防御之强还是令人惊叹的。
为了对付这种装甲航母,德国海军特地开发出了穿甲航弹,同时海军即将装备的FW190TF型战斗轰炸机,更是为对付这种航母准备了一款一吨重的重型航弹。
当美国海军高调地加入到大西洋护航作战,做出对德国敌意的举动时,这种作法顿时在美国国内引发喧然大波。
虽然加纳总统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新闻管制,但是他在美国还是不能做到只手遮天。
左派力量,工会力量,反战力量,还有他的政敌,都在这一刻站出指责他的这种作法。哪怕是同为财团财阀控制的共和党,他们虽然在心里也主张美国要参予欧洲的战争,但是谁来指导这场战争却是要争夺的大话题。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共和党的人照样站出来指责仙人掌加纳在护航问题上不妥的作法,声称这种危险的举动会让美国“过早”地参予战争——说白了,即使是共和党上台,美国还是会参战。
本来美国舰队参予全程护航,是做出来对英国表示支持的一种政治表态和一次试探。由于德国人不上道没主动攻击,这次试探美国人没有获得参战借口,没有达到这个最大的政治目的,但是美国政府从中透出来的态度,却让在首相位置上坐得摇摇晃晃的丘吉尔,总算坐实了屁股。
五月二日,在英国休整了数天之后,远道而来的美国海军拍拍屁股,护送着近百条清空的货船,驶回美国,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依旧一路顺风,没有遭受任何攻击。
美国海军的行动,让德国人计划在四月底发动的西线攻击,推迟了一星期之多,直到美国海军离开英伦三岛后的第四天,通过一艘在大西洋上游戈的德国潜艇确认美国军舰已远离英国本土后,五月六日,德国陆军在空军的配合下,于这一天发动了准备了一个冬天的,由曼斯坦因制定“挥镰闪击”方案。
持续了半年多的“静坐战争”结束了,西欧战场的大规模的地面战争就此暴发。
此时的西线战场,由于英国人“保卫本土优先”的作战思想,法国陆军在这儿得到的支持比历史上少了足足七个师。而荷兰人出于蛇鼠两端的自保心态,哪怕是美国露脸打了一记强心针,同样也没有下定决心加入英法的阵营。荷兰人拒绝派出军队加入英法联军,打定了主意决心继续“中立观望”。
此时法军和英军在西线总共只有95个师,比历史上少了八个师,拥有的坦克也只有三千辆出头,比历史上少了近四百辆,空军实力同样也是缩水了不少。
法国国内的备战情况一如历史上一般一塌糊涂,前线吃紧的时候,国内的反战声音还在响个不停。而他们盟友因为海军全灭,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到处冒火,此时同样也正处于应接不瑕之中。
而对面的德国陆军,他们实力是历史上的一倍还有多出,更得到了一个苏联空军师的支持——虽然小气的斯大林只派出一个空军师参予西线作战,而且还只是帮助德国进行本土防空作战,但给德国人帮助意义和作用仍然不小。
此时的德国陆军,主力坦克并不是历史上那般使用37毫米“敲门环”的三号坦克或捷克的38t,而且是拥有了接近一千辆的安装了75毫米/42倍炮的25吨级的三号坦克,这种坦克的主炮可以在五百米内轻易地撕开任何一款英法坦克的装甲。
即使是性能相对较差的二号坦克,其装备的40毫米的坦克炮,其威力也比历史上的德国的37毫米“敲门环”要大一些。
而空军方面,由于在第三次挪威海战中因为高层愚蠢的指示,皇家空军损失了太多的飞机和飞行员,以至英国人能派到法国参予作战的飞机的数量少了不少——虽然英国人在这两个月里靠进口和本土自产造出了足够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合格的飞行员却不是这么容易补充上的。
在挪威海海战中吃够了飞机性能不如对手的苦头后,英国人终于意识到飓风战斗机的落后,1940年四月份时,英国下达死命令,要求加大加快喷火战斗机的生产速度以替换明显落后的飓风战斗机。
然而喷火战斗机优美的曲线体型却成了加快生产最大的敌人,四月份才想到加大喷火产量,哪里赶得上战争?加上英国人“优先保卫本土”的思想,整个法国战役,西欧战场上空一架喷火战斗机的踪影都没有出现过。
整体实力,尤其是装备比历史上要强了近一倍的德国陆军,加上更强的德国空军,面对的对手是实力缩水过的英法联军。
而曼斯坦因制定的挥镰闪击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如历史上一般地顺利,甚至更顺利——例如在这场战役中,当德国陆军兵临城下之时,荷兰人终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同意了德国政府提出的“友好中立”的要求,放任德国陆军过境通过。
西线法国战役的结果,没有出乎任何意料的意外发生。英法比三国联军在西欧战场上的损失,更是远胜历史同期。
第300章燃烧的敦刻尔克
1940年五月十九日,敦刻尔克港正在燃烧。
如今控制这个意义重大的海边湾港城市的是德国人。
早在十八日凌晨两点,这座城市就被德国海军通过海路冒险抢滩的党卫军海军陆战第一师抢攻拿下。而在十八日下午,其更和陆上快速突进的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集群顺利会师。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个位面的法国战役暴发时,德国海军已拥有了一定的制海权,不象是原历史那般,被英法海军压制得不敢出头。
法国战役开始时,已修理维护完毕的两艘沙恩级战列舰为首的海军特混舰队再度出击。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逼近敦刻尔克时,德国海军也通过军舰冲滩的方式,强行将六千多人的登陆部队冲滩到敦刻尔克的海滩上。
冲滩的军舰为石勒苏益格号和西里西亚号这两艘一战前留下来的前无畏舰,早就破旧不堪。这两艘老舰在法国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最后的作用。战前两舰经过船厂改造,拆除了大量无用的部分减重,然后装满人员,于十八日凌晨利用涨潮时机强行冲滩。除了这两艘老舰外,和他一起冲滩的还有另外三艘特制的浅底船。
当时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仅有不到一营的部队,根本无法抵挡抢滩部队激烈的炮火,这座法国北部的港口城市轻易地落入德军之手。
到十七日这天,英法联军因为被从阿登山区杀出的德国A集团军群抄了后路,已面临全线溃败的局面。
整整十八个英军师,二十个法国师,共计近四十万人马,一起撒腿向大海飞奔。然而由于荷兰人在关键时刻迫于德国的压力,默许了德国陆军“中立通过”的请求,从北线进攻的德国B集团军群比历史上的进展速度更快。
深知二战历史的汉娜和林汉,并没有阻止古德里安的进攻速度,他们交给古德里安的指令只有一条:进攻,前进,再进攻,看到大海还不够,还要把海边的港口城市和海岸线全部给我占领!
此时的英法联军,自身早已溃不成军,挡在古德里安装甲突击群面前最大的敌人,是后勤补给以及步兵和装甲部队脱节的问题。(其实历史上敦刻尔克战役时,古德里安的坦克师因为进攻速度速度太快,已经和步兵脱节严重,任何一个指挥官面临这种局面时,要求其停下脚步避免孤军深入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个位面,由于古德里安手中的坦克师实力更强,其突进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