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谢您的指点,将军阁下。”鲁未略坐下,陈燮看了一眼有点紧张的弗朗亚兰达,笑道:“别紧张,弗朗亚兰达,我相信你能给我带来好消息。”

身材只有一米七的弗朗亚兰达,在会场内都算比较矮的个,站起之后说话的声音有点抖。

“是这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登州军现有炮兵的整体素质都不低。至少有三百人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个合格的炮兵应该掌握的技能。”听到这里,陈燮的脸色有点难看。炮兵其实才是他最大的软肋之一。大明的炮兵其实都差不多,打不打的准的问题,一直都不是很重要。根据陈燮自己的数据,目前确实只有三百人左右,基本掌握了炮兵的瞄准技术。

“我军现行的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不需要每一个炮兵都能掌握全部的技能。由一个或者几个打的比较准的炮手指挥其他火炮的作战,这个经验值得推广。在此,我想提一个建议,现有炮兵队的编制太大了。12门火炮的编制。对于野战部队而言,运输和后勤的压力太大。应该适当的缩小编制,我认为门炮是比较合适编制。这样规模的炮兵队,伴随一个步营作战。先得更为合理。缩小伴随野战炮兵的同时。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炮兵营。这样的炮兵营。指挥官能更有效的使用密集炮火,随时可以在战场的某一个局部,实施密集的炮火打击。摧毁敌人的斗志。最后我强调一点,我军的火炮,存在口径小的问题,应该适当的考虑一线更大口径火炮。”

这个时候陈燮扭头对身边的记录员道:“重点记录,大口径火炮的需求。”

目光落在了王启年参将身上,站起之后的王参将气势十足的发言:“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扩军。我登州营全军加起来不过个步营,距离正常编制还有很大的差距。耿忠明的东江军,可以当他们不存在,每个月打发点粗粮就行了。”

“不不不,王启年,你看问题太肤浅了,坐下吧。”

陈总兵站起来,双手按着桌面,看着一群下属道:“从今天开始,东江军的待遇,比照我军待遇,装备除外。士兵每年每人12两银的军饷,布一匹,鞋四双。这些东西,一律到莱州军需处领取,按人头发放。每人发一个小本,记录领取情况。东江军无论是哪个军官,都无权代领士兵的待遇。我这么说,知道怎么办了没有?”说完,陈燮扭头看看负责后勤的参谋苏皓宸。

登州本地人出身的首席参谋苏皓宸,是陈燮麾下军官唯一有功名在身者,秀才的出身。起初只是在学堂教书,领一份微薄的薪水。后来家里实在困难,主动投入了军队的怀抱。现在的职务是赞画,听着是一个幕僚的形式,实际上左右了登州军作战计划的指定,以及所有军需物资的发放和采购事宜的监督权。算是陈燮比较重视是参谋,陈燮也是一直把他当参谋长来培养的。

“卑职明白,可以针对性的派一个后勤小组进入莱州,专职负责这一块的工作。”

陈燮满意的点点头道:“很好,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下面我宣布!”

刷刷刷,整齐的站起立正,陈燮看着一群年轻的面孔,心里知道他们才是自己最大的信心来源。“登州营扩编势在必行,一个月内,必须完成个步营的征募,半年之内,必须训练合格。这个事情,王启年全面负责。出了问题,我找你的麻烦。”

“卑职明白!”王启年把胸膛挺的高高的,声音洪亮。

“翁正清,调离原来的职务,晋升为炮兵营守备,弗朗亚兰达,晋升为副守备。各炮队的编制改编和新编炮营的事情,就交给二位了。”

“鲁未略,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奇山船厂的厂长。西劳经,今天开始你就是登州水师守备。”

嘟嘟嘟,敲门声打断了陈燮的说话,进来的是陈燮的狗腿严晓笙,陈燮不悦的看过去,严晓笙快步上前,低声道:“巡抚大人派来信使,请您立刻去登州。”

陈燮嗯了一声,继续道:“散会吧,今天就到这里。”说完陈燮率先离开,上马车前,对开门的严晓笙道:“记住,以后我在军事开会的时候,除非重大事情,不要进去打断。”

严晓笙刷的站的笔直,大声道:“小的明白。”陈燮这才上车,两匹骏马拉着四轮马车,缓缓上路,前方一队黑衣骑士斜刺里奔上道路,分作两队,一队在前,一队在后,护着陈燮的马车往登州滚滚而去,塔塔塔的马蹄声杀伐肃然,踏碎了早春原野上的平静。(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贼船越来越大

第二百一十二章贼船越来越大

因为孔有德之乱,在张瑶的坚持下,登州府没有坐视十万辽东难民的死活。陈燮出兵之时,宋毅便已经开始着手应对。十万人是个很可怕的数字,但是这一次的难民潮,却没像以往那样,一开始就形成可怕的堆积场面。

最早出现难民的时候,还是去年的八月大凌河之战打响之后。陆陆续续的跨海而来。

得益于登州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些人间的手艺人,很快就找到了吃饭的地方。

手艺人毕竟是少数,这个时候出面分流是一个很必要事情。张瑶在这个事情上出了大力气,在宋毅的配合下,去年登州丰收给分流就食创造了条件。几个月下来,约一万难民为登州地方上的作坊接纳,有一口吃饭的地方。约三万难民为莱州接纳,招远一个县就接纳了约八千难民,三千壮男成为矿工,为活命而卖命。两万左右的难民,分别为宁海州等下属县接纳赈济。

虽然之前的处理得当,但是这一次流民的人数太多,处理一批来一批,渐渐的猬集于登州沿海找一口吃的。新年之后,张彪还带走一万余人去昌邑种地,留在登州的难民人数不下五万。登州府能做到的就是设粥棚,一日一餐的先吊着这些人的命。即便是一日一顿,登州府撑了快两个月,府库内粮食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候,孙元化总算是有心情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不是陈燮的出现,整个登莱地区将出现一次旷日持久的叛乱,黄县、平度等多县城。都被叛军攻克。十万难民为登州叛军提供了大量的兵源。这个时空,难民同样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大凌河之战,东江镇的兵变,连续的战乱导致了难民数量的剧增。

不能处理好这些难民,麻烦会很大。这一点陈燮心里非常清楚,但是有的事情他不能主动。

马车进城后没去孙元化那,而是先去了联合商号的大楼。陈燮的出现,引发了小小的骚动。刘庆自楼上快步下来,站在台阶下微微躬身等候陈燮下车。

“郑芝龙那边谈的怎么样了?”陈燮没有下车,直接在车上打开车门问话。一统联盟

“四十岁以上的不要。三十岁以上的三两银一个,十四岁以上的五两银一个。女的减半。”

马车上的陈燮沉默了一会才道:“告诉他的人,这笔买卖黄了。准备执行第二套方案吧,这些人我们得**消化了。”

刘庆道:“东家,新城那边谈的好。能入手不下二十万亩地。至少能消耗两万人。如果价格合适,应该能多买下十万亩。现在的关键是昌邑那边,我们一共才拿下了十五万亩地。个别士绅很不给面,莱州府的朱万年,也不是很给面。”

陈燮捏着下巴想了想道:“算了,不用管他。你吩咐下去,尽量多买进土地。”

车门拉上,刘庆后退一步:“恭送东家。”

马车里的陈燮。一手不断的揉着脑门,在明朝遇到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尤其是那些有士绅背景的家伙,不但不用交税。还大肆的兼并土地。这些人就是大明的蛀虫啊,陈燮很想高举打土豪分田地的大旗,但是现在明显的很不现实。各地的官府,都在面临难民的压力。聚集在登莱地区的难民,真正意义上的消化掉的,不过三成。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七万的难民,是各地官府在赈济。这些人的长期存在。必然给官府带来巨大的压力。

登州工商业消化了一万多难民这个事情,还是出乎了陈燮的预料。经过几年的培养。登州工商业的发展可谓快速,已经不下于江南发达地区。缺点是地方还是太小了。消化人口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工业。但是现在的登州,谈不上有多少工业。除了陈燮办的那些厂之外,其他的都只能算是作坊。

“登州府已经尽力了,再不想别的法,怎么都撑不下去。现在猬集在城北、城西的难民数量越来越多,即便一日一餐施粥,也是个巨大的数字。丞大人,您可不能坐视不管啊。”

宋毅带着哭腔的声音,陈燮还在院墙外面就听到了,绕过院里的屏风,议事堂前臣聚集,正在商议如何应对难民一事。一身便装的陈燮出现的时候,孙元化嗖的站了起来,把别人都吓着了。孙元化快步下了台阶,其他官员都只好跟着出来,等于是集体迎接陈燮了。言灵法师

这个场面把陈燮给吓着了,站在原地张望了一下,看着孙元化兴奋的招手道:“思华,快来,就等你一个了。”陈燮看看四周,没一个武将。眼下登州城内,好像也没有别的武将在在坐镇,就一个王启年。陈良谟这个副将,被孙元化打发去了旅顺,给黄龙增兵去了。

“丞大人,在场的都是陈燮的上官,这样不太好吧?”陈燮站着没动,孙元化才发现自己失仪了,哈哈哈大笑掩饰情绪道:“本宪是真的着急了,数万难民啊。思华是没去城北和城西看看,道路两旁的野地上,窝棚猬集,就一个地窝,一家几口挤在一起。眼下全靠登州府的赈济活命,长此以往要出大事情的。”

宋毅也上前拱手道:“思华,本府求你了,赶紧想法吧。现在每日都有二十余人病死,再不处置,天气转暖,出现大疫情就是一场灾难。”

就这番话而言,宋毅是个合格的官员,不是那种不接地气的货色。陈燮上前一步,拱手道:“丞、张叔、宋副使、宋知府。既然大家都在,今天陈燮失礼,等事情都处理妥当,陈燮再给各位上官赔罪。”

“行了,别来这些虚礼了,都火烧眉毛了。赶紧进来说话!”张瑶发了话,陈燮这才走上台阶,进了议事堂落座。

“各位大人,这些日,陈燮也在想这个事情,大致有了几个方向。”陈燮停了一下,副使宋光兰立刻接话:“赶紧往下说,大家都等着,可别再闹出事情来。”

这话大家都比较认可,孔有德之乱,大家逃过一劫,都有点劫后余生之感。尤其是山东巡抚余大成,被押解进京后,很快就判了个流放。这个震撼可不小,大家都不想死在流放的路上。

在座各位,都是真心感激陈燮滴,他的军队不用走户部的饷银,留下来的银大家都有分润。虽然有培养出一个军阀的嫌疑,但是现在谁能顾上这个?暖妻:总裁不安好心!

“解决之道,先分流,这一点各位上官已经在做,并且做的不错。第二步,以工代赈,办法就一个,修路。一条水泥路,把登莱境内的所有县城连接起来。第三步,屯田。各地卫所多有土地荒废,只要把水利工程搞起来,就能重新耕作。不过这个事情,需要各位大人的支持。眼下各地卫所废弛,兵不能战,徒费粮饷。卑职以为,如能得到大人们的支持,拿下卫所的土地,单单这一项就能解决数万难民。”

陈燮说到这就停了下来,众人突然的安静。没有人敢于在这个问题上表态,因为这是陈燮开出来的价钱。你们要我处理难民,那就得拿卫所来换。

孙元化紧闭双目,仰面朝天,久久不语。就连张瑶,也用惊讶的眼神看着陈燮道:“思华,能说说你的理由么?”这个时候,也只有张瑶能说话了,他一开口,大家都来了精神。

陈燮苦笑道:“各位大人误会了,陈燮所谋者,有三。其一,土地,卫所军户逃亡者众多,余者多为老弱,且军户不过是长官之佃农尔。缺人,无水利,大批土地荒废,不如借整顿卫所的机会,把荒地纳入屯田体系。那些卫所的官员,打发一些银还是可以做到的。其二,登州靠海,大可以组织难民下海打鱼,下海需要船,卫所官员的银打死都不会拿出来买船的。就算有船,也不会给难民用。不如把船交出来,安心的当他的地主。反正打仗的时候,他们用不上,还起反作用。其三,我有美洲秘法,可以在沿海滩涂晒盐。”

说到里这里,所有人的眼珠都红了,呼吸跟着加重。陈燮已经无数次证明,自己有一只点金手。他说能晒盐,就一定不是小买卖。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陈燮的黑手终于伸进了盐这个领域。而且陈燮还是很明显的,要拉大家一起干。现在登莱地面上,都是一些匠户在煮盐,出产的盐很难吃,在座的各位都不吃粗盐,用的是青盐。张瑶这个土豪,更是直接从陈燮的手里拿雪盐,可惜这个雪盐的数量不多,登州城内能吃上雪盐的主,怎么也得是七品(含七品)以上的官,才好意思跟陈燮开这个口。

抛出晒盐这个事情后,陈燮的贼船可谓越来越大。在座的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即便是坐在角落里的朱万年,也都不可避免的给拉上贼船了。他倒是可以下船,但是今后登莱官场,可就没他的立锥之地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丑话也要人来说

第二百一十三章丑话也要人来说

现场没有沉默太久,咳嗽一声之后,孙元化艰难的生涩的开口:“都是为了朝廷嘛。”

一杆伟光正的旗帜竖起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张瑶道:“此事,不可操切,需周密安排。”陈燮微微一笑道:“张叔多虑了,土地上才有几个银可挣?到了卫所,告诉各位官员,就说晒盐的利润有他们一份。用土地入股盐场即可,这个事情不需各位大人劳烦,登州商界出面办理就是,官面上还是不要落人口实为好。”

这话一出来,大家都放心了。现在都明白了,陈燮是不想惹麻烦,所以才拉上大家。有银一起挣,你在这个位置一天,就拿一天的银,不在位置上,那就认了吧。大家都这么搞,没有区别对待之说。而且这银,来的很轻松。

“思华,现有的一些煮盐有司,该如何处置?”张瑶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登莱沿海存在一些煮盐的匠户,这些匠户控制在当地的一些地头蛇手里。这些人的利益受到了侵犯,自然是要闹事的。

陈燮笑着看看各位道:“登莱地方治安太差了,卑职以为,可以搞一次登莱境内的严厉打击破坏治安的专项整顿行动。简称,严打!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说具体的!”孙元化眼珠都红了,这么大的一笔买卖在眼前,虽然分的人多,但是架不住陈燮搞出雪盐来利润大啊,到时候一年的进项未必就是两三万两。至少五万起步了。盐商为何富裕?不就是有盐的买卖在做么?

“具体的就是以整顿治安为名,出动登州营兵,各县负责配合,统一行动。重点是打击各地的作奸犯科之辈,清理累计案件。”陈燮说的很轻松。大家听着可就不轻松了。说白了,这就是一次顺昌逆亡的行动。怎么好好地一次处理难民的会议,被扯的这么远了?

“不妥,不妥!”出声反对的居然是张瑶,这个倒是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毕竟张瑶是陈燮的死党,他来反对。大家都轻松了。

陈燮心里叹息一声,如果大家都没意见,这一次可是好机会,狠狠的整顿一番地方上那些不肯合作的地主豪绅的好机会啊。冷酷公主的专属王团

“既然张叔说不妥,那就算了。今后不外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别人做初一,我做十五。”陈燮必须给张瑶的面,他也知道张瑶是本地人,出声反对自有道理。陈燮也不贪心,拿下卫所的土地和盐场的事情,就够自己吃一阵的。

“好了,言归正传,一条一条的说。先说修路。”孙元化现在对登莱境内的道路工程很上心,把路修好了,陈燮送他的马车就能在各地快速的巡视。

“修路的事情很简单。现有的管道,分段来修。各个县都要参加进来,并播出一定的钱粮。各位放心,登州商会至少能拿出价值三十万两银的物资,还有十万两银作为修路的费用。不过陈某人把丑话说在前头,怎么修。怎么使用这些钱粮,各县的官员就不要伸手了。”

陈燮这么一说。有人不干了,副使宋光兰就第一个不干。发声道:“思华,这样不妥吧?既然要各县出钱粮劳役,如何不让各县参与其?没有官府出面,秩序如何维护?那么多事情,谁来照应?这个事情,不可如此鲁莽行事。”

陈燮把脸色一沉,刚才还满面的笑容,瞬间变的阴沉如暴雨来临之前。伸手端起面前的茶杯,又重重的放下道:“既然如此,那商会就不搀和进来了。各县出钱粮,负责各段道路的修缮,修成什么样,陈某人眼不见心不烦。”

孙元化一看阵势不对,赶紧开口道:“思华,思华,冷静一点。不是在商量么?”

陈燮冷笑道:“商量什么?人家摆明了看上商会这块肥肉,仗着各县的官员在身后摇旗呐喊,要吃一口肥的。既然如此,这事情就不要谈了,我还是负责卫所这一块,负责找船来给百姓打鱼,负责屯田,兴修水利。”

“思华,言重了!”宋毅赶紧和稀泥,其他官员见势不妙,纷纷开口劝陈燮不要发作。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陈燮的影响力和财力,登州境内任何事情都很难做下来。

“言重?嘿嘿,好话有人说,丑话也要有人来说。登莱治下百姓何止百万,这些年都过的什么日,大家心里比我清楚。该捞的,有的人不会少拿一,不该捞的,我建议就把手收起来。陈某人银不缺,刀也不缺。在各自的位上,大家怎么做,在下管不着,不过既然是陈某手里出来的银,伸手的时候就得当心刀。就这样吧,能做得便做,不能做便一拍两散。”杀神血脉

这番话算是彻底的暴露出了陈燮现在的地位和野心,他是武将不假,但是一个财力强大的武将,手里还有一支极为能打的武将,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而且陈燮做人比较够意思,有好处从不会少了别人一份。站在这个角度看问题,大家对宋光兰的感官就在急剧下降。

没错,宋光兰方才是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利益在说话,但是这个利益一旦看的见摸不着的时候,并且可能造成既有利益的损失时,大家的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觉得这货就是一根搅屎棍,专门坏大家的事情。这不是好好地在说赈济灾民的事情么?你都在说啥呢?当务之急是啥?

现场气氛有点凝固,需要有人来救场的时候,还是得张瑶来。

“好了思华,宋副使也就是一说,都是为了朝廷嘛。”张瑶一开口,大家纷纷附和。不过再看宋广兰的时候,就有点躲闪的意思了。这货,能不惹就不惹他。

“就按思华说的去做吧,各位回去商议一下,督促各县出钱出粮,配合赈济。这可是七八万的灾民,千万马虎不得。本宪这里也有句丑话要说,今天既然在此说好了,回头哪个要阳奉阴违,给赈济大事添乱找事,就不要怪本宪不讲同僚情谊。”孙元化也发了狠,在重要的事情,也没他的巡抚官位重要。眼下一帮御史还在孜孜不倦的弹劾他,再出点别的漏,这官就当不下去了。”

以前大家都知道陈燮实力很强大,但是究竟强大到一个什么地步,无人真正清楚。

但是这一次,登莱官场见识到了陈燮的强大,这种强大是全方位的。孙元化对此的体会最深,作为巡抚,他的位都是陈燮打下来的。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他出手的前提下,这个巡抚换一个人来当,肯定要跳脚。也就说是孙元化了,他对这个问题不是那么敏感。或者说,他很清楚,就算自己想改变这个现实,已经完全没可能了。孙元化就希望自己安生的结束在登州的任期,到时候拿上银走人,这一摊跟他就没关系了。就算是多干几任,其实也不是不行,在这里当巡抚,还是很轻松的,银也不少拿。天生倒霉蛋

登州商会召开新年大会,短短数日,各地商家云集在联合商号的大楼,也就是这里的条件最好了。作为商会的会长,刘庆出现在众人面前之时,笑眯眯的举着手里的一个玻璃罐,往桌上轻轻一摆道:“大家猜猜这是啥?”

罐里是雪白的美洲雪盐,大家当然都认得,这东西都见识过,就是数量太少了。每家每户,逢年过节的才能得到一袋,平时有银都买不到。

似乎猜到了什么,所有商家都艳红脖粗的,死死的盯着罐里的盐。

“刘掌柜,说吧,需要大家干啥?保证全力配合!”这次先开口的,还是天然托钱不多。这货肥硕的身,压的椅吱吱呀呀的响。吸引了不少为椅担心的目光,钱不多丝毫不觉,前倾身,盯着罐里的盐。他可是知道,这事情一点都不好玩,搞不好是要玩出人名来的。

这种盐的数量一旦多了,对于整个大明的盐业来说,不啻灭顶之灾。到时候,这银挣的可就烫手了,问题是他能放弃这份银么?不能,那就只能玩命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盐,美洲雪盐。我想说的是,这种盐很快就能在登州出产了,大家有没有兴趣入一股?”刘庆丢出来的根本就是核弹,直接给这些商家炸晕乎了。

现在顿时骚动起来,不断有商家起来说话,这个说:“干了!多少银都投。”那个说:“刘掌柜。您可别忽人啊,我可真往里砸全部家当。”七嘴八舌的,一时间现场大乱。

刘庆做了个掏耳朵的动作,大家慢慢都安静了下来。刘庆这才淡淡道:“都说黑眼珠见不得白银,今天算是看明白了。都知道这买卖能挣银,你们想过没有,两淮的盐场,长芦盐场,这里头多少人能跟咱拼命?”

这银不好挣,这是很明显的意思。但是在巨大利益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在期待的看着刘庆,等待他的下。刘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笑眯眯的拿起一份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称呼问题

第二百一十四章称呼问题

“大家都看看这份案,所有相关的制度和执行细节,都在其有详细的说明。在座的都是老熟人了,我也相信大家的信誉。我希望大家看完这份案后,走出这个门就当做没看过这个东西。如果大家愿意合作,另外有一份件要看,这个事情不着急,大家回去可以想十天八天的再做决定。联合商号的宗旨,有银一起挣,这一点从来没变过。”

刘庆说完之后,立刻有人给大家发案,一人一份,看完回收。

马车轮哗哗哗的响,清脆的马蹄声节奏感很强,塔塔塔的停下之时,陈燮还在发呆。历史进入崇祯五年之后,留给陈燮安心发展的机会真不多了。崇祯年,进入原的流寇,将席卷河南、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甚至高迎祥还准备去打南京,还搞出了很大的声势。要不是杀出一个卢象升,没准南京就真的丢了。

所以说,留给陈燮解决一些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的时间不多了。没有什么金融观念的大明,还有什么买**银行来钱更快的?食盐,不过是陈燮丢出去的一根骨头,丢出去后该怎么玩,陈燮都不太上心了,精力放在了金融领域。

“老爷!到了!”严晓笙的声音,打断了陈燮的发呆,啊的一声,扭头一看,刘庆站在别院的门口。陈燮下车时他已经上前一步道:“东家,已经有五十个商家决定跟咱一起干。按照约定。没一家出一万两银,他们明天就把银存进大发钱铺。”

陈燮嗯了一声,下车进院时突然站住道:“赈济的事情,还是要让登州府出面,具体的事情我们来做,但是必须要官府背书。眼下在登州城外的数万流民,明天开始分流,战俘正在修黄县到莱州的路,这条路加上一万难民不是问题。从莱州到昌邑的路,也可以开始修了。又能安置一万难民。然后才是各个县。事情要相对麻烦一点。官司让登州府场面去打,我们只管修路。难民在城外,官府比我们着急。就这样吧,还是那句话。凡事预先做计划。有步骤的执行。就不会手忙脚乱。登州营会全力配合,计划做好了,你去找宋毅。他会配合你。”

“明白了,在下这就去准备。”刘庆躬身行礼,匆匆而去。

步入侧门,屏风前应娘已经站在那等着,万福道:“老爷来了。”

陈燮若有所思,嗯了一声低头往里走,脑里还都是下江南的事情。如果今年不趁着还算太平的机会走一趟,下次想去就得带上军队了。想想动辄就是几十万的流寇,对比一下自己站在两万余孔有德叛军面前的那种感受,陈燮心里生出一股寒意。

流寇不是后金,他们打不过就跑,而且还是乱跑。后金被打败了,只能往关外跑。流寇过境,如同蝗虫,赤地千里。想想那种景象,不寒而栗。

眼下登州的局面,事情多的也有点走不开的意思。陈燮心里迟疑,仔细想想,很多事情不放手让下面的人去干,将来地盘大了,什么都盯着不得累死人?

躺在炕上,陈燮在发呆,应娘见了屏退下人,悄悄进来放下一盏茶便出去了。交代身边的丫鬟道:“老爷累了,叫他好生歇息,回头我去隔壁院有事,院门扣上,你们几个仔细招呼好。”

果然陈燮躺一会就眼皮打架,沉沉睡去。应娘在隔壁与婉玉一道,拿着钱铺的账本来翻看。眼下的钱铺,做的是换钱的买卖,坊间铜钱质量杂驳,良莠不齐。成色不同的银与品质混乱的铜钱之间的兑换价格也乱的很,随机性很强,这其可做的手脚很多,不知不觉就把钱赚下了。

“老爷退出品质一致的银币,可谓高瞻远瞩。今后从钱庄出去的银币,品质都是一样的。就算是不一样,也是按照一样来算。不消多久,这信誉就立起来了。”婉玉掩了一本帐,长叹一声。

应娘也掩上手里的账本,瞟她一眼,年轻女素面朝天,照样娇俏可人。心头不免泛酸,淡淡道:“你都十八了,真打算一棵树上吊死不成?”

这话里的试探意味,婉玉听的明白,抬头看着应娘道:“妈妈不也一样么?这世间,再上哪去找老爷这等有大作为心地又好的伟岸男?”

应娘听到妈妈这个称呼,忍不住调笑道:“那你该叫爹,而不是叫什么老爷。回头在老爷身下,**婉转的记得要叫爹。”

婉玉如何是应娘的对手,不过一句话便被杀的丢盔卸甲,站起红着脸,转身走到门口处,好胜的性发了,回头道:“明天开始我就叫给你们听。”

应娘一愣,旋即捂着肚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绿玉进来,奇怪道:“妈妈笑的什么?”应娘说了一遍,绿玉也是一愣道:“妈妈作怪,不理你了。”说着转身出去,应娘笑的更欢。

天边起了乌云,一道闷雷炸响,如在耳边。细细地雨点往下飘,簌簌的低吟。

陈燮的好睡被雷警醒,坐起来看看天,乌压压的黑,看看时间,这都下午快点了。最近诸多谋划,陈燮还得抽空去医院作秀,确实累着了。坐在炕上发呆时,帘打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