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崛起(天涯)-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嘴里叼着一支卷烟,张广德眯着眼睛,站在战舰的甲板上,指着海岸上的那座城市道:“看见没有,那就是伊斯坦布尔,欧洲人更愿意叫君士坦丁堡。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军事重镇,历史上这个城市发生过多次激战。十字军东征期间,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浸透了鲜血。”
陈平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看着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难怪父亲给非洲军团的指令很明确,占领这里,并且是长期占领。这一片海域,在大明出版的地理书上很明确的指出,黄金水道!
现在,这里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占领这里之后,两个国家之间就算结下死仇。这一点,陈平不介意,张广德也不介意,大明似乎也没人介意这个所谓的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现在的大明思维就是,好的地方就该抢过来。很奇葩的逻辑,但是人人都觉得应该这样。
战舰猛烈的颤抖,在甲板上捂着耳朵都难以承受巨响的轰鸣。明军对于作战的目的好不掩饰,土耳其军队的防御也非常的明确。就是坚守这个城市,让敌人的血流干。
“听说非洲军团下达了命令,城破之后的三天内,宪兵不会出现。”陈平很平静的一句话,张广德却非常沉重的点点头:“是啊,很残酷!但这也是没道理可讲的事情,为了守住这个城市,土军至少集结了三十万人。我军骑兵和步兵加起来,也就是十五万人。这么多兵力,后勤补给只能尽量就地解决了。”
炮火将登陆的海滩打成了一片火海,沿岸所有军事目标,都遭到了炮火的洗礼。为了这次战斗,明军投入了新式巡洋舰十六艘,老式风帆战舰五十艘,运输船只上千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最近在地中海地区各港口抢来的。
“不知道法国人知道我们在巴尔干登陆,会作何感想?”张广德多少有点郁闷,本来他更希望能先打法国的,但是经过仔细的站前谋划,还是决定先打伊斯坦布尔。占领这里之后,迫使奥斯曼土耳其投降,明年再收拾法国不迟。
总而言之,这一场战争,至少要持续两年。到时候整个欧洲都将在大明的刺刀面前卑躬屈膝,大明将迎来一个最辉煌的时期。
登陆的小船靠岸了,炮火停止了,突击的士兵背着装备,奋力的往岸上奔跑。轰轰轰,零星的炮火响了,这是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还在在战斗。可惜的是,这些军队的武器太落后了,残存的大炮很快被递进射击的风帆舰队用大炮敲掉。
登陆之后的部队,立刻向四周拓展,建立一个稳固的占线。海面上的运输船上,丢下来一块又一块的预制件,一条简单的栈桥在工兵熟练的忙碌中成形。这么多军队,单单是消耗的弹药,就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没有码头肯定不行。
“看来我们只要在船上呆三天的,等到城破之时,我们进皇宫痛饮。”
第九百零六章
第九百零六章
张广德的判断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对伊斯坦布尔的进攻难度,超出了战前的判断。出现错误的地方,主要是体现在对敌军战斗意志的理解错误。历史上的土耳其,能够以“欧洲病夫”之名存在,而且一直没有被殖民化,可见这个国家就算渣,军队的战斗意志还是很强。在英法的支持下,土耳其与俄国打了N次战争,也没见俄罗斯占领念兹在兹的君士坦丁堡。
非洲军团集中了十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的兵力,在南岸扫荡的是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这么多的兵力,运输是主要问题。好在有了埃及这么一块跳板,通过抢劫获得大量的船只,这个问题勉强算是解决了。
进攻的第二天,登陆作战就陷入了一个比较危险的境地,怎么说呢,地方太小,很难投入太多的兵力。一次投入一个步兵师,登上海岸后,土耳其军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排着队伍,跟着鼓点,端着滑膛枪的士兵,悍不畏死的向滩头阵地发起了冲锋。
尽管海面上的舰炮不停的开火,但是这些士兵似乎不知道畏惧,一波接一波的继续向前。登岸部队打的很艰难,凭借着临时拉起的铁丝网以及舰炮的掩护,激战整整一日,死伤无数的土耳其军队几度冲上阵地,天黑前的关键时刻,海军把一百多挺重机枪运上了岸。
改变战局的不是密集的炮火,那玩意只能阻断射击,敌人逼近了阵地,舰炮也只能干瞪眼。但是重机枪就不一样了,关键时刻喷射火舌,一片又一片的士兵在这种杀人利器面前倒下。汹涌如海啸一般的进攻被打退了,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的战斗,土军付出了近五万人的伤亡。元气大伤的土军,在这一天的战斗后。没有再次发起进攻,转入了防御。
这一天的战斗,率先登陆的步兵第三十师,一万两千多人先后登陆。次第投入战斗,付出了近三千人的伤亡为代价,守住了这一片登陆场。
打退土军之后,激战一日的登陆部队来不及休息,连夜清理阵地前的尸体。加固阵地,不断的向前拓展登陆场。工兵更是彻夜不眠的工作,扩建码头,修更多新的临时栈桥。伊斯坦布尔有港口,但那是土军重兵把守的地方,并不适合作为登陆场。
入夜,登陆场灯火通明,阵地前的枪声依旧在零星的响,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但是土军却不屈不挠的进行小规模的骚扰。登陆部队一边小心的工作。一边还要应付这些骚扰。
天明时分,战场上突然恢复了安静。土耳其军队没有再继续动作,明军总算是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一艘接一艘的船不断的逼近海岸,用小船,或者进入港口,将人员和物资运上岸。这一日,明军的进攻由新登陆的部队发起,意在扩大这一片区域。
整整一日忙碌之后,三个步兵师次第登岸,并向四周扩张。登陆场距离城市还有几公里。完成登陆之后的部队,必须立刻投入战斗,向四周扩展空间。
张广德和陈平登岸的时候,已经是战斗的第六天。临时码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货场。到处都是露天堆放的物资,简单的盖上雨布就算是有防护了。登陆场一片杂乱,血腥的气息呛鼻。这时候还有船只在不断的靠岸,八个步兵师分两批运抵,这批船队必须尽快的完成任务,离开这一片水域。免得挡了下一批船只的航线。
跟着两人一起上岸的还有伊布拉欣,他的作用自然是劝降了。连续一周的战斗,一万多土军被俘。伊布拉欣要去把这些人拯救下来,从大明恶魔的手里,将这些人拯救下来,成为他今后军队的班底,然后带着这些人登船,回到南岸,拉起一个新的政权。
怎么说呢,总是会有人愿意改变初衷的。对于伊布拉欣来说,尽管剧本和阿卜杜拉说的不太一样,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无法选择,做和不做的结果截然不同。他可以选择不做,这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明帝国的那个贵使,不会留着一个浪费粮食的土耳其贵族的。既然不想死,那就只好做,捏着鼻子也要做下去。尤其是看见堆积如山的尸体,在烈火中熊熊燃烧的一幕,恶臭的味道让他这一辈子都决定不再吃肉的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道理很简单,要么自己死,要么陪着大家一起死。
选择题太简单了,一点都不难做。伊布拉欣投入了工作,在俘虏中找到了一些故旧,跟他们触膝谈心,忙活了三天下来,成果是三千多人的军人愿意投入他的麾下。伊布拉欣说服这些人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看见了,由于当今苏丹的愚蠢,帝国招惹了不该招惹的敌人。大家看看吧,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正在地狱一般的烈焰中挣扎。
这个现实的问题,大明陆军登陆部队中有一个**炮兵团,24门105大炮正在不停的轰击远端的城市。还有更多这样的大炮陆续登岸中不说,之前的战斗,这些勇敢的人们,勇气已经被打掉了,斗志被磨灭了。不错,确实还有很多狂热的战士坚持自己的信念,但不等于每一个人都可以没有任何顾虑的去牺牲。
一场冬雨落下来,增加了战争的难度。城外的一个庄园内,张广德和陈平在此悄悄的等候。一个留着胡子的男子,带着一个年轻人策马进入庄园,下马之后含蓄的点点头,向接过缰绳的士兵致意。
“一路辛苦,罗曼诺夫先生。”张广德很客气的上前招呼,陈平安静的站在一边,审视着这两位来自大明北部的客人。按照陈燮的分析,未来这个国家将成为大明的威胁。理由很简单,这是个战斗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导致了这个国家几乎不可能从外部消灭它。俄罗斯人主动联系大明使团,要求进行一次秘密会晤。
“这是我的同伴,米哈伊洛夫。”罗曼诺夫介绍了身边的年轻人,从表面上看来,这两个人以罗曼诺夫为主,但是直觉告诉陈平,这个年轻人才是这一次会晤的话事人。
“好了,客气话就不要多说了。”张广德直接进入了主题,示意两位落座,喝一杯热茶之后开口:“表面上看起来,两国合作有助于这一次战争的尽快结束。但是客观的说,我们暂时不需要贵国的帮助。根据我个人的了解,贵国对于君士坦丁堡有着浓重的情节。而我国内阁制定的策略,则是留下一部分人手长期驻扎在此。当然,我们不是占领这里,而是向奥斯曼帝国的新政府提出租借一块地方,作为留守人员的驻地。”
话是这么说,但是后面的意思很明确,合作是双方互利的行为,但是现在的俄罗斯,并不能拿出足够的利益来满足大明。
“我军可以从高加索地区发起进攻,牵制……。”罗曼诺夫开口解释,但是却被张广德很不礼貌的打断道:“贵国发起进攻,得到好处的是贵国。跟我国没有任何关系。现实情况是,由于我军队这个城市的进攻,贵国可以轻松的打败高加索方向的土军。你们是占了便宜的,既然占了便宜,就不要来我这里卖乖。”
双方的通译都很利索,麻溜的翻译了整个过程。这时候那个叫米哈伊洛夫的年轻人开口道:“您说的没错,请原谅我只能说法语。我国沙皇希望能够得到贵国的一些帮助,大明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文明的国家,文明希望派一个代表团访问大明,并且向贵国派遣留学生。”
张广德看了一眼罗曼诺夫,那意思这话就是要求么?罗曼诺夫果断的为年轻人背书:“没错,我们来此的目的就是这个,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友好合作的协定。”
一直没有开口的陈平开口道:“别着急说这些,我希望在正式确定两国关系之前,划分一下两国之间的势力范围的问题。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汉朝的时候,我国的疆域就包括了北海地区。”说着拿出地图来,指着地图上的贝尔加湖:“也就是这里。最近十年,我们的探险队一路向北,沿途不断的设标志。尽管你们未必承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帝国的疆域,与贵国已经很接近了。我们的人带回来的消息称,贵国不断往东南方向发展,几次与我们的人发生了并不友好的接触。”
“阁下,能不能暂时搁置这些争议,我想我们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谈。”罗曼诺夫赶紧打断这个话,俄罗斯人对土地的渴求,似乎没有尽头。这个时候别说他了,就算整个俄罗斯,都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吧。跟大明划分各自的疆域么?看看这幅世界地图上的点,可见在大明的东北、西北、这两个方向上,大明帝国的脚步远远的超出了俄罗斯的脚步。
“这么说来,我们这次会晤,注定无法达成任何结果了。对此,我不得不表示遗憾!”张广德耸肩,表示不想继续谈下去。米哈伊洛夫开口道:“阁下,俄罗斯希望向大明学习先进的文明,难道这点要求都无法满足么?”
陈平开口道:“法兰西人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大明得到的是背叛。我想是价值观念的问题,在大明传统的道德体系中,信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是在欧洲各国,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背叛的,只要利益足够。可惜,法兰西人看错了大明,欧洲看错了大明,当他们以为我们会善罢甘休的时候,我们的战舰开来了,舰炮在整个欧洲的海岸线怒吼。”
第九百零七章斩断熊爪
第九百零七章斩断熊爪
拒绝的态度很明确,大明没有义务帮助俄罗斯。会晤现场陷入了沉默,年轻的米哈伊洛夫面色凝重,盯着自己的沾满泥泞来不及擦拭的鞋子看。
“俄罗斯需要付出什么?”米哈伊洛夫终于抬头了,目光坚定的看着同样是副手的陈平。两人之间的目光相撞的瞬间,陈平看见的是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在大发银行总裁的位置上,陈平什么人没有见过呢?这一次的欧洲之旅,类似的场景没少发生。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很好,这才是谈判的态度。大明可以承诺帮助俄罗斯,战船,军火,都可以卖。留学生也可以接收,前提就是疆域的确定。北面,以乌拉尔山脉中间线为界限,西面,以里海为公海。准确的说,俄罗斯的发展方向是欧洲,而不是亚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大明对俄罗斯都不会存在领土上的要求。一直都是俄罗斯在不断的南下扩张,我们一直没有动作,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大明从来都是先礼后兵。”
“我想,我们可以开启正式的谈判,时间可能会比较长。”罗曼诺夫试图挽回一点什么,但是遭到张广德的无情打击:“不要心存幻想,这就是大明的底线。任何人试图挑战大明的底线,都将遭到无情的打击。我们可以把战舰开到欧洲,就能把战舰开到黑海和波罗的海。”
“谈判还是有必要的,俄罗斯需要权衡利弊。”米哈伊洛夫开口助攻,陈平不咸不淡的来了一句:“在未来,大明帝国将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不是要成立一支黑海舰队。或者波罗的海舰队。不客气的说,大明内阁总理阁下,对于俄罗斯的行为,一直很不满。”
米哈伊洛夫怒火中烧,但是他毫无办法,而且还必须忍耐。这是实力说话的世界。大明的海军和陆军,把整个欧洲的打的满地找牙,区区俄罗斯,关起门来在北边装逼,大明一时半会是奈何不得。问题是,俄罗斯的发展梦想就算彻底泡汤了。大明的舰队开进波罗的海是个什么概念?舰炮对着圣彼得堡一顿乱轰,俄罗斯还谈什么发展?
现在的俄罗斯,还是个落后的国家,别说大明了。欧洲的英法都可以收拾它。
“俄罗斯的军队如果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呢?”米哈伊洛夫打算找回一点利息,陈平耸肩:“什么时候明土战争结束,什么时候俄罗斯停止进攻。到时候,两国的领土问题,你们自己去谈。大明对这些东西没兴趣。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接到通知就得停战。”
这个当然可以答应他,不就是格鲁吉亚么?让他们去打好了。陈平作为这次谈判的一个实际话事人,有些主还是能做的。离开大明时从陈燮那里。他得到的信号很明确,有机会的话。斩断北极熊南下和东进的爪子。至于土耳其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不在他任务范围内。
实际上这一次秘密会晤,大明一方确实没有太多准备。或者说,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俄罗斯会主动要求会晤。
夜幕降临,庄园内灯火依稀,晚饭之后喝茶对坐的两人。话题自然的围绕着这一次会晤。
“没想到老兄对俄罗斯了解那么多?”这个问题,张广德憋了很久了。会晤过程中,他也发现了米哈伊洛夫的不寻常。俄罗斯这个国家,在这个时期存在感并不强烈,大明就整体战略而言。一直没有将它当一回事。
陈平摇头笑道:“非也,只是再次验证了父亲大人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你我之辈这一生,为一时人杰不难,父亲大人则是一千年都未必能出一个的旷世奇才。”
这马屁很肉麻,但是张广德却小鸡啄米似得点头道:“没错,陈相之才,旷古绝今,不见古人,不见来者。区区数十年,奠定了大明千秋不易的霸业。五十年前,谁能想到,大明的战舰能在世界各地的海面游弋,又有谁能想到,这些战舰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将士们的赫赫武功,还有无尽的财富。掌握了大海,就掌握了世界,至今还记得陈相的谆谆教诲。”
陈平指着黑暗中的灯火,伊斯坦布尔这个城市,如同猛兽一般窝在黑影中:“看见了么?这个城市一旦为我所据,俄罗斯人通往大西洋的爪子就被斩断了。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与奥斯曼土耳其签约,租借这个城市五百年的协议,就看阁下的了。”
张广德笑道:“这个国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新苏丹,带着他们摆脱战争,走向和平。”
“轰!”话音刚落,一声巨响隐隐如雷,张广德低头看表:“12点,整点炮击。”
进入夜晚之后,攻城战是停止了,但是炮兵却没闲着。没次整点一到,准备来一轮炮弹,谁挨着谁倒霉,反正就是让这个城市鸡犬不宁的意思。大口径的炮弹是很贵的,但是大明陆军现在不差钱,海运的成本低,是当今最合适的运输手段。从大明到苏伊士的航线,每天都有几千条船在来回的跑。唯一遗憾的是,苏伊士运河还没有修通,现在只能用十万苦力来做这个事情,这些人有战俘,也有来自草原深处的黑人奴隶。大明不允许蓄奴,这些黑人在工地上做一些苦力活,每天都有饱饭吃,就是不能跑而已。等到运河完工,还能活下来的,估计也未必愿意离开了。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大地再次颤抖。雷鸣一般的炮声响起,土军的阵地上升起一片烟柱。这是城外的最后一片阵地,守在这里的土军极为顽强,每个阵地上几乎都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围城之战打到今天,对这个要塞一般的城市已经形成了两面合围之势。土军就算想逃离这个城市,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渡过海峡,一个是下黑海。毫无疑问,这两条路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海峡尽管不宽,但是南岸已经被明军占领,逃过去没有意义。下黑海就更不要说了,大明的战舰在附近游弋,下来一艘打沉一艘。
这个城市的几十万人口和守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退路。土军最精锐的部队,全部被包围在这个城市内。巴尔干地区,不可能有增援,海峡对岸也不可能有增援了。
整个奥斯曼帝国在站前就没有人能想到,大明会来的如此之迅猛。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大明做到了不说,并且在战斗中消灭了十万土军精锐。最终完成了对这个城市的围困,而这个时候,整个土耳其的高层都在这个城市,还没有来得及跑路。
猛烈的炮火就像在翻地,土军从法国教官那里学会了挖战壕,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也仅仅是这样,在猛烈的炮火面前,就算躲在战壕内,也会有相当的伤亡。明军发起进攻之后,一种曲射炮能够把炮弹打进战壕就算了,步枪的射速和射程也不是土军的滑膛枪能比的。
天黑之前,城外的最后一块阵地丢失了,一万八千土军战死,万余土军放下了武器。战斗到最后的时刻,土军士兵勇猛的跳出战壕,试图用手里的弯刀击退敌人。但是他们的对手太狡猾了,每个班都配了一把霰弹枪,还有大量的手榴弹。基本上土军没有近战肉搏的机会。即便是有机会肉搏,土军的弯刀在刺刀面前,也占不到任何便宜。一旦被明军的刺刀捅上了,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很多俘虏,都是在肉搏战之中负伤,然后感染死去。
大明的军人有医生治疗,万里之外运来的药物,不可能浪费在这些土军的身上,负伤之后死不死就看神的意思了。
高大的城墙,坚固的要塞,这就是君士坦丁堡的本钱。不过这些本钱,在攻城战打响的第一天就变得一文不值。天气放晴了,巨大的热气球光临城市上空,指引炮兵精准的射击。
大口径火炮对准城墙的某一段,进行密集的覆盖。105加农炮甚至都推到了一千米附近,对着城墙进行猛轰。两个步兵师从非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发起猛烈的攻击,海峡附近的战舰,无视炮台的要塞炮,抵进炮击,猛轰要塞和炮台。清理干净之后,用炮火猛轰城内。
笨重的钢铸舰炮,尽管只有150口径,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要塞而言,已经是一种能够毁灭的武器了。激战进行了整整一天,大段城墙被轰塌,无数无辜死于炮火之中。明军沿着坍塌的城墙杀进了城内,城市巷战开始了。
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在城市巷战之中,优势也大打折扣。不过明军打过多次巷战了,经验积累的比较丰富。没有任何对平民的心慈手软,什么伤及无辜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问题。按照非洲军团的指令,进城之后宪兵三日之内不会出现。尽管巷战进行的颇为艰难,但是进入城内的部队,并没有太多的伤亡。
第九百零八章
第九百零八章
明军的伤亡小,意味着土军和市民的伤亡大。这与战斗手段有直接关系,明军在进城之后的战斗方式如出一辙,一旦遭遇抵抗立刻停下,朝建筑内喊话,放下武器出来的就押走,不出来的直接往里丢手榴弹,然后才往里冲。至于里面的人听的懂还是不懂,根本没人关心。
这样一来,战争造成的伤亡急剧增加,任何一片区域,一旦有抵抗,立刻进入这种模式。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王城,抵抗自然非常的激烈。虽然没有家家户户都在抵抗,但是那些大户人家肯定是有抵抗的。从两个方向进程的明军,行动速度因此放慢了许多。
城内的战斗持续了三天,最终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派出了使者,提出停火。明军的态度很明确,无条件投降,否则不介意杀光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贵族。
十万土军在苏丹的命令下投降,这场灾难就此结束。俘虏经过伊布拉欣的筛选之后,愿意跟着他混的就地释放,顽抗到底的被押到码头干活,该装船运走的东西运完后,战俘也得运走,这一辈子估计都得在工地上干到死。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苏伊士运河动工的同时,还有一条铁路连接亚历山大港和苏伊士。还有公路建设等等,干活的地方多了。
从战斗发起到结束,整个战役历时21天,明军伤亡不足一万,土军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为三十万。平民伤亡无法统计,战争的残酷性再次暴露出来。
入夜,整个城市并不安静,断断续续的能听到零星的枪声,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惨叫声。类似的夜晚,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慢慢的平静下来。
张广德的这一次旅途结束了。登场离开这个城市,前往下一站。陈平暂时走不了,这个城市值得运走的东西太多了。这些要运走的东西,不是什么贵重金属。而是各种文物。非洲军团对这些东西不在意,论堆的打包卖给了大发银行。军队更在意的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普通百姓还算运气,大户人家是一个都不放过,抢劫一空之后。交给银行换成钱。
这就是陈平为何要留下来的原因了,银行的人员忙活着给军队和士兵折算成华元,然后一船一船的金银运走。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城市被抢劫走的贵重金属,折算之后价值三千万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白银三千万两的黄金和白银被抢走了。
除了贵重金属和文物的损失,还有人口。大约十万年轻女子在今后的一年时间内,被贩卖到大明所属的时节各地。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侵略者。这个城市的抵抗一直没停止过,尽管在这场战役结束后的一周后,“解救”了大批贵族的伊布拉欣宣布出任新苏丹。并且与大明签署了明土合约。抵抗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没有给明军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是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士兵伤亡。
根据合约,这个城市靠码头附近的三分之一的范围,成为了大明的租借。其余部分交还给伊布拉欣,两国宣布战争就此结束。随着两国之间战争的停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内战却爆发了。伊布拉欣尽管得到了大量贵族和军队的效忠,但还是有在外的贵族和军队不买账。于是,一场“平叛”的内战爆发。靠着一些贵族的支持,伊布拉欣向大明采购了大批二手装备。武装了十万军队,镇压那些不服他的贵族和军队。
这个时候,陈平又发挥作用了,采购军火的款子。都是从陈平这里借出去的。年利息四分的良心价。一口气借了五百万,当然不是白银,是大明的华元。你还别说这钱的信誉绝对靠谱,拿到在码头开设的分行去,别说用了,直接都可以换成白银和黄金。
因为这个银行的存在。大明的华元在这个国家的信誉,一下就站住了。印刷精美的华元,使用和携带都非常方便,半年不到就成为了这个城市最坚挺的货币。不能不说这是个神奇的事情,实际上说穿了很简单,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总归是要继续的。不论仇恨有多深,穿衣吃饭,养家糊口,都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合约签署后,明军非常合作,陆陆续续的退出了这个城市的重要建筑。转而盘踞在码头附近,今后的三年内,陆续撤军是必然的,最终留下的军队不过是一个步兵师,镇守这个重要的城市,堵住黑海的出海口。北方的那头熊想南下的爪子被斩断,发展方向只能是朝着波罗的海或者更北面。
合约规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大明赔偿三千万华元,单方面最惠国待遇,等等,一份标准的不平等条约。这是站在后人的角度看问题,但是站在当下的奥斯曼贵族们看这个问题,则不这么想。他们是失败者,能够保住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还有国家的完整性以及税收,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新苏丹在即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什么安民,而是向政敌会晤屠刀,内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权利。
尽管得到了大明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伊布拉欣的统一之路不算太顺利,内战陆陆续续的持续了五年之久,最终才算是平定了所有叛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失去了三分之二个阿拉伯半岛,这其中有**的土著,也有割让给大明的土地。
不管怎么说,作为战败的一方,首都都丢掉的奥斯曼帝国,神奇的保住了一个大帝国,还能继续存在下去。至于靠近俄罗斯方向丢失的土地,将来再谋求夺回来就是了。这俩个国家之间的相爱相杀,绵延几十年是很正常的事情。
早春的严寒湿冷入骨,尽管有一个冬天的准备期,路易十四依旧无法安心。大明拒绝了谈判,理由是没有谈判的先决条件,路易十四不退位,大明就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同样尴尬的还有英国,大明开出的条件很高,而且不还价。
两国想联合却又没有那个条件,英吉利海峡保卫了大英帝国,也阻断了两国之间的联系。作为一个海岛国家,英国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大明的舰队在欧洲四处横行,只要看见挂着英法旗号的船只,一律击沉。就算没有挂着英法的旗号,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