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崛起(天涯)-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张清心里越发的不安,微微前身拱手道:“不是不想问,而是不敢问。”
陈平听了这才收起笑容,叹息一声道:“张老板啊,你运气真不错。要不是你开了个铁厂,今天在下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带话的事情发生了。”这一番话,张清听了心里更加的不安了,直接站起道:“还请明示。”
“钢铁投资大,见效慢。你要不是为了想和军工集团拉上关系,估计是不会投资铁厂的。不能不说你是个聪明人,给自己找了一个护身符啊。”陈平多少有点感慨这个家伙的好运气,张清被人说到了心里去了,强忍换乱道:“陈总经理,给个准话吧。”
陈平这才道:“好了,不兜圈子了。因为你投资了铁厂,有人让我问你一句话,这都过去好几个小时了,张老板想好没有?”炸雷一般的,张清腾的站起来,惊恐不已的看着陈平,好一阵才连连作揖道:“陈兄,救我!”
陈平笑眯眯的看着他道:“我可救不了你,还得自救啊,张老板。”张清赶紧开口道:“陈兄,还请教我!”陈平叹息一声道:“身为辽东省议会的议长,你可是有发起动议的能力。眼下的辽东,枪支泛滥,枪击案频频发生,官府有心改变这个局面。”
张清闻声立刻明白了,连忙拱手道:“在下连夜联络各位议员,尽快发起动议,呼吁官府出台法案,限制强制泛滥,加强枪支管理。”
“聪明,附耳过来!”陈平很满意的表示,张清凑近了,陈平一番低语之后,张清一屁股就坐地板上了,惊的满脸煞白。不等他说话,陈平已经站起笑道:“注意看今天的晚报。”说着一拱手:“告辞!此事外漏一个字,灭族!”就这么扬长而去了,也不说把人拉起来。
坐在地上的张清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呆呆的坐了一会之后,突然爬起来,扯开嗓子喊:“来人,快拿今日的晚报来。”
陈平在马车里看着这个城市繁华地段的人流,暗暗感慨张清的命好啊。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次剪羊毛的行动,陈燮打算给张清一条活路走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张清投资建了一个生铁厂。这货的初衷,是因为他跟军队的关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另外想找一个靠山。赶上鞍山钢铁厂那边因为新厂区的即将建成,需要新的生铁来源,这才给了他一个机会。
整个大明没人不知道联合重工集团是谁的产业,旗下的鞍山钢铁厂,则是整个联合重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军工、联合铁路、这些大型的产业,都从鞍山钢铁采购所需钢材。联合重工是陈燮最大的产业集团,论名望甚至在大发银行之上,毕竟这里是造枪炮的,关系到陈燮基业的根本。这个集团,沿着从沈阳到旅顺的铁路布局,当今第一大的工业集团。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陈燮打算把联合重工旗下产业中的一部分产业推向民间资本,比如钢铁厂、铁路公司,机车公司,都将向民间资本开放。也就是说,陈燮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让民间资本去炼钢、修铁路、造船等等。
当然不是全部让出来,而是把一部分的市场随着技术转让而流向民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钢铁生产行列,不是觉得钱多了烧手,而是单纯的依赖一家企业,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张清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这个铁厂的缘故,陈燮才给他一个从期货市场脱身的机会,不然他不死也得脱一层皮。当然了,这里还有陈某人占了人家园子的一点愧疚,以及随后的一些布局,还需要张清的配合等因素,综合起来张清才有逃脱升天的机会。不然的话,单单这一次剪羊毛行动,就能让张清的资金链断裂,银行再上门逼债的落井下石等等加起来,最终张清就算能扛下来,资产缩水一半以上是可以预期。
晚报送来了,张清打开一看魂都吓掉了,头版的内容看完,就已经下了决心,明天一早就空仓,根本就不要抱任何期望了。那些军队的仓库里有多少物资,张清心里有一个大概预估值。比如说木材把,当初整顿军队产业的时候,库存多少张清是有数的,随后不停产的话,一次性砸进市场,能把现在的价格打下七成来都不是什么问题。更不要说,还提到了战略储备粮食,这玩意也一般的商人也没啥概念,张清是很明白的。所谓的战略储备粮,别说全部了,三分之一就够整个沈阳城的百姓吃半年的。
玉米、大豆,这两项占了储备粮的一半以上,打着处理旧粮食迎接新粮食入库的旗号,全部砸进市场的话,对玉米和大豆的价格来说,就是灾难。虽然张清可以肯定,一旦到了收获季节,官府肯定还会平价收购新粮食,但前提是你得抗的住啊。
第七百九十四章地区法案
第七百九十四章地区法案
“民以食为天!承恩要是能明白这点,我这个做母亲心里就知足了。”
院落里很安静,炭炉上架的红泥小炉蒸汽四溢,纤手起落,沸水在玻璃里荡了一圈,倒掉后再加入沸水,稍稍等候一会,茶叶一根一根的跳进去,沉底之后慢慢的站直浮起。
能够让李英姬亲自动手泡茶的人只有陈燮,这个女人很聪明,丢下王太后的位子和听证的权利,跟着一道来了沈阳,住进这个安静的院落内。一方面在陈燮面前增加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给儿子一个发挥的空间。她可不是东瀛那些女子可比的,有个儿子是朝鲜王,丢下听证的位置对她来说,影响不大,关键还是看陈燮对她的态度。
树荫下摇摆躺椅的陈燮,眯着眼睛似乎什么都没听到,身边的茶几上摆着刚才送来的一份来自平壤的报告,还是陈承恩亲笔书写的。怎么说呢,算是陈燮布置的作业。
任何一次革命或者改朝换代的过程,必将是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动乱。这个过程中,肯定会给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分地可以让广大的农村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那么城市呢?小城市还罢了,平壤这样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百姓的生活是很难恢复正常的。如果按照过去那种改朝换代的模式,百姓自生自灭的话,还有什么意义呢?
新王登基之后不久,城市居民的救济就开始了。但是救济不可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否则国家承受不起。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增加就业机会。有工作,有收入,才能让一个又一个的家庭安定下来。这就是明知道亏本,平壤城市改建也在进行的缘故。
道理就这么简单,陈燮更希望陈承恩能自己想明白,可惜的是陈承恩交上来的作业。并不能让人满意。这小子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政务汇报上,这小子关心的重点是内阁的专权和王室被架空的担忧。看完之后陈燮才想起来,朝鲜的议会就是个空架子,法律层面都是照搬的大明那一套。还是过去的那一套。这么说吧,这个王国的体制缺了一个口子。造成议会是一个空架子的原因是立国之初,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和树立不必要的障碍。
归根结底,陈燮在最初没有在朝鲜确立一个民主(哪怕是个假民主)的政权。
对于陈承恩的表现,陈燮谈不上失望。但是肯定也不会太高兴,人性本如此。
高墙阻挡了外界的纷扰,这个园子从陈燮入住之后,附近的五十米之内生人勿进,百米之内不得有制高点的存在。好在这个园子的地点比较偏,没有太多的麻烦要处理。
电话铃声打断了陈燮的清闲,起身看了看,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话筒的阿喜跟着柳如是一道过来,接过电话的陈燮嗯了一声道:“是我!”习惯了高清晰度声音的现代人。对这种杂音很多的老式电话的适应很难,不过这地界就这条件,电话暂时也只有军队才能装备。
电话是门卫打来的,张清这货不去期货市场自我抢救,跑到这里来求见。门卫汇报,接电话的阿喜不敢擅专,柳如是更是当着没听到。
“让他进来吧!”陈燮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张清这种人要是不这么干,那他早就完蛋了。中国从来都不是个商业主导的社会,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商人跟权利之间的关系照样纠缠不清。欧美国家其实也一个情况,区别是权利占上风还是资本占上风而已。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没有扯清楚过。
接见很正式,既然是正式求见。打着重商旗号的陈某人,就必须做给别人看。
走近大门,看见屏风后微笑站立的陈燮,张清摇晃了一下身子,浑身的血都涌上了脑袋。商人骨子里还是谦卑的,在高官面前自觉的做一条狗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现在呢?实际上的大明臣子中的第一人陈燮。站在一进的屏风前,一身正装相迎。
骨子里的本能驱使张清要跪下,却被陈燮抢先一步,托住他的手臂淡淡道:“张议长,不可如此!”为什么不可如此呢?这个跟陈燮闹出来的那套体制有关了,不能一面说提高商人地位,另一面让人见面下跪吧?那个太假了,没人看见就算了,有人的时候还是按规矩来。
张清不是一个人,其后还跟着两个商人,也是辽东议会的首领。亲眼目睹这一切跟传闻那是两个概念,这两位听张清忽悠后,决定跟着一起来求见陈燮,混一颗定心丸吃一下。整个辽东谁不知道,有了公爷的承诺,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
后面两位也想跪下,都被陈燮一一伸手拦住了,演戏自然是要做全套的。陈燮拱手笑道:“三位先生都在议会,章程自然是清楚地。议员除了陛见圣上,其余人等见面一律不跪。”既然这么说了,大家就算是不安心,也只好按照陈燮说的来说。
前厅落座,看差之后陈燮直接开问:“三位来此,不知有何见教?”
只坐了半个屁股的张清跟电击似得跳起来,拱手道:“好叫公爷知晓,一年来辽东地面上枪击案频频发生,伤了好些无辜。我等有心提起动议,又恐不合规矩,故而来此求见公爷,讨个说法也好安心。”
“此事陈某倒也有所耳闻,今非昔比,枪支管理不严,的确造成了一些不安定因素。此事完全可以照章办理,由辽东议会发起动议,拿出一个方案来,全省议员大会上过半人数通过,辽东总督府自然会执行审议通过的法案。”陈燮露出诧异的表情,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正常有人提案,十有**通过不了。原因很简单,这个提案涉及到省财政拨款,不然你怎么去执行新的法案呢?宣传、强制执行,都是需要花钱的。以商人为主要成分的议会,宁愿把财政花在建桥梁和道路上,都不会在这问题上多费精力的。很简单的道理,没好处!
站在陈燮的立场,他是可以用强制的手段来推动法案出台,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问题是这样做的后果明显达不到真正的目的,陈燮真正想要世人看见的一面,是议会在法案方面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一个事情,抬高议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不是单纯的在宪法层面确定了议会的地位,实际名存实亡。
同时陈燮还要通过这个事情告诉天下,一个省议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地区性的法案,这个事情是写在大明宪法内的。这是议会的权利,不是虚名。现实情况就是,各省各地的议会,在地方法案上毫无作为。辽东议会固然有对省财政的支出和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手里的权利有多大。
两位副议长在张清说话的时候,表情不安,内心更加不安。都觉得今天来的有点冒失,陈公爷到此没几个人知道,张清带着大家过来求见,唐突是必然的。还要提什么法案的事情,万一陈燮因此勃然大怒的话,大家估计是没好日子过了。但是这俩又不肯放过一个近距离见到陈燮的机会,所以跟着来了,还是想赌一把。
结果陈燮的语气和态度告诉大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存在什么必须陈燮首肯才能去做的时候,两位副议长的心思就跟开锅的油里头撒上一瓢水。如果说议员的身份和辽东的环境确实让大家感受到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那么现在陈燮的话告诉大家,随着而来的权利也是真是的。议会确实有立法权,而不是过去那样,官府说啥就是啥,至少在辽东如此!
张清还好一点,两位副议长已经激动的不行了,浑身哆嗦着站都站不住了,身子摇晃的厉害,赶紧伸手扶着椅子背才站稳当。实际上张清也快不行了,他跟两个副议长的想法不一样,他是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抱住了一条粗大腿。
这时候门口阿悦进来,在陈燮耳边低语一番,三人识趣的提出告辞,陈燮笑着送出来,这一幕看见的人可见多了,三位都有关系不错的议员在远端偷窥,这可不是什么私密的事情,大家可以装着不知道陈燮在沈阳,但是不能不亲眼目睹一下,三人真的能走近这个园子。
新法案还在酝酿的时候,沈阳城里跌宕起伏的一幕出现了。证券市场的期货价格,就跟高台跳水似得,短短一天时间,木材、大豆、玉米的价格,再次下跌百分之十。先得到通知的张清,自然是逃过一劫平仓了,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跌的一个生不如死。
张清这一次做的不错,没有告诉任何人,做到了绝对的保密。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了,拼着再亏几十万元,快速的找到了垫背的。
第七百九十五章寻找旧金山
第七百九十五章寻找旧金山
市场上从来不缺心怀侥幸的投机者,这些人无一例外的被第二天军方和官府发布的消息打的落花流水。军方的态度比较生硬,简单的向媒体通报了一下,多少个战略仓库的物资要清理,大概有多少物资要投放市场,大概是什么价格等等。官府比较温和,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因为连续的粮食价格上涨,给畜牧业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等等,官府决定把储备粮中的一部分旧粮食,提前投放市场。
如果是昨日的晚报只是一个消息,没有实际的数字,今天的两个消息则是很明确的告诉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期货市场的跳水一发不可收拾,资本纷纷逃离,但是这种事情不是你想逃就能逃掉的。你(想脱手,即便很低的价格,也未必有人敢接盘。
期货也好,股市也罢,有人挣钱就有人赔钱。而且挣钱的人,永远是少数,偏偏他们还是世人关注的目标,这就导致更多不知道底细的人,前赴后继的学习榜样,跳进这个坑。如果这个坑的规则是严密的,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规则的时候,这个坑里头的人还是可以愉快的玩耍,如果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破坏坑里的游戏规则,这就是个火坑。
人性中的侥幸心理占据了主流,都觉得会有比自己蠢的人最后留在坑里。实际上这个坑里头,墨菲定律才是真相。如果掉坑了,肯定是你不希望看见的最坏的结果。
炒股变成股东,抄期货最后变成货主,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坑外观众喜闻乐见的主流。
茫茫大海上露出地平线的轮廓时,桅杆上的瞭望哨发出了尖叫声:“看见了。陆地!”
喊声惊动了正在甲板上晒太阳打瞌睡的李恒,这一次试航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太平洋航线,从长崎出发到夏威夷,再到北美洲,今天是出发的第五十日。这支舰队除了必要的航海人员。还有一个营的陆战队以及二百人的随军日本女子服务队。
站起身子,李恒懒洋洋的走到扶栏边,一伸手接过身边女仆递过来的望远镜,一条漫长的地平线,似乎没有尽头。回头再看看整个舰队,一共十条船,其中三级战舰五艘,武装商船五艘。这支舰队有远航欧洲的经验,横跨太平洋却是另外一种体验。没有遇上风暴的话,那就是走运,不走运的话遭遇飓风,能不能活下来就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李恒的运气不错,这一路遭遇了只一次风暴,舰队顺利的扛下来了,一条船都没损失。
“根据计算,我们的航线没走错。从经度和纬度上看,我们应该在这个地段。”一张巨大的地图摊开。摆在李恒面前时,探险舰队参谋长戴志远用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李恒仔细的看了看,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好,按照地图上的标注,这一代就是盛产黄金的旧金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李恒也不知道。因为他拿到的地图上就是这么标注的。至于这地方盛产黄金的说法,来自出发前大家领到的一本《北美简介》上的内容。
靠近海岸时,天已经是黄昏,舰队沿着海岸线航向,寻找合适的登陆点。测量员再次报来了海水深度。李恒决定在此下锚过夜,明天一早再继续登陆。
夕阳下的晚饭在甲板上进行,对坐的两位自然是舰队的最高指挥官。餐桌上一共三个搪瓷盘子,罐头青豆炖午餐肉,清炒豆芽,还有一盘红烧鱼。酒是瓷瓶装的茅台,军官才有资格享受。士兵们喝的酒则是放在底舱里大坛子装的高粱烧。
上尉以上的军官可以携带一个女仆,其他人需要解决问题,只能去找那些随军女子服务队,还是要给钱的。
“你的老搭档张广德,现在也应该到欧洲了吧?他可比我们早走了三个月。”戴志远和李恒碰了一下茶缸子,干掉了里头的酒后,看着海岸线问了一句。
李恒点点头道:“应该到了,不过他这一趟也不好走,如果要登陆北美洲,北大西洋的风浪比太平洋凶狠多了。想到我们这里只有两天路,陆地上横穿北美洲,这个不现实。走海路的话,要绕一个大圈,经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看地图上,南边的墨西哥距离我们这里最近,我们迟早要跟他们打交道的。”
“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几十万大明百姓和日裔蜂拥而去。如果这里也能发现金矿,你说能吸引多少人来?”戴志远突然换了一个话题,李恒听了颇为不屑的笑道:“要我是一般的百姓,我就不去挖什么金矿,直接去找铁矿好了,然后开个工具作坊,保准挣大钱。”
“说的也是啊,高总督在檀香山卖木头榨蔗糖都发了大财了,当地土著为了一点便宜的生活用品和铁制工具,屁颠屁颠的跟在他后面卖苦力,还打了一场内战,抓了很多奴隶。”戴志远提到的自然是夏威夷总督高强,这货发现了夏威夷后,被任命为当地总督。这个总督一开始可不好当,手底下就几百号人,用一船的砍刀和锄头换得珍珠港,然后才慢慢的发展起来。现在的珍珠港附近的殖民地,各国移民加起来也不过五千来人,比起本地土著少的可怜。伐木制作檀香和甘蔗榨糖是当地的主业,檀香主要销往国内,榨糖的则销售给欧洲人。
“我们既然到了这里,就安心留下发展吧。留下一艘战船保护身后的海面就行了,其他的船只满载黄金回去,你觉得大明会有什么反响?”李恒充满了期望的问,戴志远却犹豫了一下道:“真的如《北美简介上》说的那样,旧金山这一代随便都能从河里捞到黄金的话,怎么也能吸引个五六十万的移民吧?”
“现在说这个还早,我们需要找到金门海峡,然后登陆南岸。”李恒结束了这个话题,戴志远也不很配合的继续喝酒,这一趟美洲之行,找到旧金山建立居民点之后,李恒肯定是要留下来的,总督这个位置肯定是他的。戴志远要想有所作为,就得等这一趟回去之后,带上另外一批人,往南航行,在一个叫洛杉矶的地方开辟另外一个殖民地,然后才有机会混也总督当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开辟一个海外殖民地在海外联盟将获得极高的荣誉和爵位。就总督而言,在当地的权力最大,就是一个土皇帝不说,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夏威夷的高强为例子,当地贸易税收的三成归他个人所有,三成用于本地发展,四成上交兴海城总部。
当然了,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冒险出海打拼的,家底丰厚李恒就是其中一个。不过他就算不想来也不行,因为欧洲之行犯了错误,美洲之行是对他的惩罚。同时他的家族也需要一个人在海外联盟内部,能够不断的往上爬的人物存在,确保家族的兴旺。所以呢,这一次美洲之行,五条战舰属于海军,武装商船则是李家私人船队,算是对李恒的投资。
武装商船上的人也很杂,除了必要的船员之外,还有一些很李家关系不错的海商派出的探险人员,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五条船除掉船员之外,带来了六百多探险队员。如果找到了旧金山,留下来的人员除了李恒和一条战舰的官兵之外,还有五百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六百多人的探险队员、二百人的日本女子服务人员。
清晨,昨夜抱着女仆消耗了巨大精力的李恒还在沉睡之中,战舰上的官兵们已经都起来了,开始每天的忙碌。新式舰炮的出现,大大的缓解了过去那种舰炮占据大量空间和吨位的处境。这条排水量一千八百吨的“张骞”号,由兴海造船厂生产,前年三月正式服役。装备有四门105退架炮,十二门75山炮,火力在当今世界战舰中绝对一流,联盟海军三级战舰的标准配置火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了钢铁龙骨,而且这种船一共才造了五艘,为了这次北美之行,全都派出来了。
战舰起锚的时候,李恒也起来了,在女仆拉娜的伺候下梳洗。说是女仆,实际上是女奴,上一次欧洲之行,西班牙某个贵族赠送的奥斯曼帝国的女奴。
早餐之后李恒习惯性的捧着一杯柠檬水在甲板上散步,看着排成一个“一”字的船队,沿着海岸线航行,李恒不由想起了家乡绍兴的老酒。这种酒在海军不受欢迎,不是不好喝,而是用途太少。不像烧酒那么给力,用海军的话来说,海军就该喝烈酒。
海上航行,除了携带压缩饼干和午餐肉之外,还有大量的黄豆和柠檬。黄豆做豆芽吃,柠檬则是切片,军官可以加糖泡水喝,士兵一般都直接咽下去,条例规定不吃不行。(未完待续……)
请假一天,有事耽误了。
RT,特此请假一天,后补上。
第七百九十六章来发财的
第七百九十六章来发财的
南下航行不过半日,金门海峡出现在视线中,对照手里的地图,计算经纬度之后,“张骞”号上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终于找到了遍地是黄金的地方。
最开心的还是武装商船上的冒险队员们,李琢就是其中一员。余杭李家在浙江名声不显,比不了那些诗书传家的大家族。早年间做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买卖,一直到李家的某位大佬攀附上了登州参将参将陈燮,李家才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李家的外围成员的庶出男丁,如果不想发大财,在商铺里当一个伙计,李琢的日子也还算过的去。二十三岁的李琢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十六岁进李家商号帮忙至今,算不得出人头地,勉强混个温饱。去年儿子进学,条脩都得借钱置办,媳妇没少抱怨这个事情,搞的李琢很恼火。赶上李家要扶持李恒这个海军中的少将,征募冒险队员,李琢一看有伍佰元的安家费,脑子一热就报了名。
钱拿回家里,媳妇没高兴一会就知道了真相,当时就慌了神了,哭哭啼啼的闹腾了一夜。悔叫夫君觅封侯之类的话,媳妇说了好多,李琢也有些后悔,但是签了约按了手印的,想反悔是不可能的。在海边接受了一个多月的行船和军事训练之后,李琢还是挥别媳妇和孩子,登上了武装商船“飞扬”号,排水量一千五百吨,李家花了五十万元定制。
一路出发,先到了长崎,在这里休息了七天。东瀛女子真温柔啊,前后花了二十元和一些午餐肉罐头,那个叫花子的农村女子,把李琢当做丈夫一般的伺候。
“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带队的李家掌柜李进贤的扯开嗓子怒吼一声,检查每个人的装备,谁要是没有准备好的地方,一脚踹了过来。这货在登州营里混过两年。打过流贼,伤了一条胳膊后退役。“兄弟们是来发财的,别因为一点小处没做好断送了性命,家里的老婆还在都在等着你们回去呢。”
李进贤说话难听。喜欢打骂李家这些冒险队员,李琢却一点都不恨他,因为知道这家伙教给大家的都是保命的经验。至于别人,李琢管不了。首先登岸的不是冒险队,而是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一百五十的官兵奋力的划船,登岸后立刻散开,寻找制高点布置一道防线后,天空中升起信号弹,李进贤的破锣嗓子又吼了起来:“上小船,动作都快一点。XX,你没吃饭么?”有个家伙动作慢了点,屁股上被狠狠的踹了一下,引发众人的笑声,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消失了一些。沉重的背包和步枪也没那么压人了。
登陆点在海峡的南端,一片平坦的海滩上,舰队中则在海峡附近游弋,派出了几条小船在海峡附近探测水文情况。
李家的探险队员一共有两队,一队是一百零三人,正副队长三人,其余分成十个小队。每队十人,含队长一人。别看这是民间的队伍,装备却都是花大价钱从军队采购的制式武器,除了没有大口径的火炮。别的全都跟军队一样。
前后花了三个小时,探险队全部登岸完毕,陆战队只有一个连,负责警戒。探险队则要放下背包,武器架在一起,拿上手里的工具去砍木头修营地。营地的选择点距离海滩二百米左右,暂时只能先挖一道堑壕,然后搭建两个瞭望哨,天色已经晚了。只能住在帐篷里。
李琢的任务是带着他的小队寻找水源,他这个队长是在训练时表现优秀得到的。航行万里之外,自然不可能携带太多的水管之类的物资,花了一个小时,水源在一个小山脚下找到了,但却找不到竹子。就在李琢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陆战队的军官带着两个人走来,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蠢货,没有阅读《美洲简介》和《冒险生存指南》么?”
找水源后找竹子是生活习惯了,浙江山区用竹管引山泉水入家用是常态。被骂之后李琢才想起来,自己确实读过那边《冒险生存指南》,赶紧立正报告:“我们带了打井的设备,不是想省着用么?”军官又骂道:“天色不早了,再不打井晚上就没水用不说,你看看这水源距离营地足足有一公里,你觉得安全么?有这时间浪费,打井都出水了。”
知道犯了错误的李琢没有狡辩,赶紧往回跑,天色已近黄昏了,运去的是在运上岸的物资中,发现了压水井和管子。
一周的时间在忙碌之中过的很慢,每天累的像条死狗一样,回到帐篷里还得逼着那帮躺地上不想动的队员起来烧水洗澡。用李进贤这个混蛋的话来说,保证卫生是确保非战斗减员的必要措施,不想水土不服死在这里的,就得乖乖的执行条例。
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别说黄金了,探险队连人影都没找到一个。殖民点的位置倒是确立了,就在距离海边两公里左右的一个小山脚下,这里也是李琢发现水源的地方。山头上陆战队用沙袋修了一个简易炮台,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