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崛起(天涯)-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都能绣上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飞鹰骑属于精锐中的精锐,现在还在南苑驻扎,只要陈燮在京师一天,这支部队就不会调走。但是飞鹰骑的士兵不够格绣这个图案,只有陈燮的贴身侍卫,才有这个资格在袖口处弄这么一个图案。
开始的时候,陈燮身边的近卫都出自军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战场上那些猛士在保卫要员方面的不足,于是改成一个影子下面的培训机构负责。
“我是上尉周鸣,两位将军跟我走吧,马车在那边等着。”周鸣的态度很冷淡,似乎对任何人都热情不起来的样子。搞的这两位心里不免忐忑,指着自己的随员,李恒道:“我们的随从怎么办?”周鸣看了一眼,淡淡道:“让他们自己去的海军俱乐部先安顿下来吧。”
两人赶紧交代几句,根本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跟着周鸣一路疾走,半句废话都不敢有。临上马车之前,周鸣突然回头来了一句:“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从欧洲回来的,居然连证件都不知道看一眼,就敢跟着我走。”
这俩脸臊的通红,这不是紧张么?别看他们都是将军了,除了这一趟出去之前,近距离的见过一次陈燮,以前都是远远的看一眼。海外联盟的军队体系内部,陈燮的地位就是一个在世的神。这俩一看是陈燮的近卫来接,紧张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被挖苦了一句。两人心里发苦,还没法解释,也不敢狡辩,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上了马车。离开码头,车子奔着附近的一个军用小车站去了。大沽口是京师海上门户,自然少不了驻军。以前是卫所,现在是新军的一个团。有心人不难发现,整个京师实际上都在陈燮的武装力量的威胁之下,不过这个现实就算看见了,大家也都会装聋作哑。皇帝如此,内阁如此。大家都在等待陈燮说好的离开,五年的时间忍一下就过去了。
车站附近的戒备等级明显高了许多,两人一看这阵势,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果然。一辆列车安静的停在车站内,短短五百米的距离,居然要过三个哨卡。扬州刺杀后,陈燮的保卫等级提高了一倍都不止,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就算陈燮觉得没必要,下面的人也都不会答应的,皇帝和内阁都不会答应。万一真有个不怕死的来刺杀,谁来承受陈燮的怒火。
登上专列。两人反而淡定了,既然都到这里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顶多就是被撸了军装,回家去当老百姓。因为这点事情,能够当面汇报,这一辈子不亏。不难看出。陈燮对这个事情的重视,所以这两位在做了最坏的打算后,心里的看法倾向于好的一面。
车厢门口,一名女子拦住两人,个子看着不高。目光却极为严厉:“交出武器!”周鸣在一边略带不满的笑道:“我已经收缴过了。”女子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来自周鸣的不满情绪,上前搜了又一遍,这才敲了敲里面的门。里头打开门,出来的还是一个女子,同样的看谁都不是好人的眼神。
这份待遇一直到出来一个文职打扮的女子才算结束,她的装扮有点特殊,不是大明女子的服饰,反正以前没见过就对了,用时下的观点,轻浮且离经叛道的装束。不过这俩不会有任何歧视,甚至在大明的一些港口城市,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已经很强悍了。
车窗的帘子是挂上的,从外面看不到里面,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李恒和张广德都非常熟悉的人。进门之后,两人立刻啪的立正,报上自己的名字和部队。
陈燮正在看的就是李恒和张广德呈上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看的人不超过三个。
“你们的报告我看过了,现在我就一个问题,明知道没有接到的任务,为什么要去做?这里面的风险,你们考量过没有?”陈燮站了起来,信步走到两人的面前,尽管语气平和,这俩依旧觉得亚历山大。都站的笔直,视线平视,脑子里竭力的转动,想着怎么回答。
之前准备无数的腹稿,到了这里发现一个都用不上,公爷的问题别出蹊径,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或者说,他们就没想过陈燮会从这个角度来提问。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回答,他们想都没想过,这话就不是能在陈燮面前说的。
最终还是张广德上前一步,立正之后大声回答:“回公爷,卑职以为,海上贸易的利益太大了,绝对不能错过这么一个机会,而且我们也没有消耗太多的资源。将来就算是不可为,那些在欧洲的棋子无法生存,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陈燮听了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向李恒道:“你呢,身为舰队司令,你有什么解释?”
李恒上前道:“卑职不想解释,单纯的认为,此举对国家有利。此次出访欧洲,我们在海上遇敌后,深切的感受到了海上存在的风险和利益。在英雄港,我们收获巨大,报告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葡萄牙人被迫同意租借了一块地皮,为此我们只要留下一个排的兵力,就能在这个地面上立足,就长远来看,将来往美洲运输补给,欧洲航线的距离更近。”
陈燮还是没有表态,而是转向了张广德道:“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在欧洲的布局将来不受控制?”张广德道:“回公爷,留下的都是日裔的归化民,而且只有一个排的兵力。最后决定谁留下之前,卑职有过仔细的调查,留下的不是孤儿,就是一些家里男丁三个以上的士兵。而且我给了龟田连长最大的自有权限,只要能生存,可以不择手段。”
“嗯,我仔细的看了你们的计划。培训欧洲人,前往美洲去开拓发展,以英雄港为必要的补给点。先期带去的物资足够他们支撑至少一年,同时还派去了五个教官。在英雄港还有一个秘密的暗中情报站作为补给点,想法是很好的,准备的也很周密。”说着话陈燮已经转身,回到椅子上坐下道:“站在你们的角度和立场,当是的条件下,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你们唯一的错误,就是留下的兵力太少了。一个排的兵力能干啥?我们既然对欧洲没有任何领土上的野心,那又何必遮遮掩掩?”说着话,陈燮丢过来一份文件道:“看!”
张广德接过来打开一看,当时就傻掉了,上面写的很清楚,英雄港的租借将作为一个常驻欧洲的机构,任务是对欧洲各国的联系,关注欧洲各国的时局发展。具体到执行者,外事部门派一个团队过去,负责接洽欧洲各国的贸易关系。现阶段,民间的贸易不考虑往欧洲发展,主要是以军售为主。
“公爷,为何不考虑民间贸易?”张广德颇为吃惊,下意识的就问了。陈燮听了笑着打量他一番,看的这货脸都红了,头也低下了,这才淡淡的解释道:“不能逼的太紧了。眼下的欧洲是一盘散沙,一旦我们的过于紧逼,整个欧洲都会将我们视作公敌。不要忘记了,你们是带着友谊去欧洲访问的。”
张广德若有所思的时候,陈燮继续道:“苏皓宸那边,已经在着手联系欧洲各国的代表。签署一个海上贸易协定,确立各自的势力范围,原则上南中国海是我们的禁脔,印度洋可以共存。现在唯一的障碍,就是吕宋的西班牙人。”
李恒听到这里,立刻上前一步道:“公爷,卑职请准率部前往吕宋,驱逐西班牙人。”
陈燮摇摇头:“现在还不顾上他们,大明的内部事务太多了,还没有理顺,无暇分身啊。你们俩个先休假吧,三个月的假期结束后,直接去旅顺报道。行了,没什么事情了,出去之后你们跟欧洲那边就没关系了,具体怎么交割,周鸣会跟你们联系。”
张广德听到这里,立刻主动请缨:“公爷,卑职希望能去欧洲常驻。”听到这话,陈燮露出玩味的笑容,看看他道:“怎么会有这个想法?”张广德道:“卑职是这么想啊,既然欧洲人能到我们这里做买卖,把船都开过来了,我们也应该保持在欧洲的存在。不用太多,英、法、荷、葡、西,这些主要的海上国家,我们都应该派船去常驻。”
陈燮笑着摇摇头道:“你这个想法很好,不过不是派船,派军舰吧。嗯,以英雄港为核心,有十条战舰就差不多了,对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点力量小的可怜。看来你小子贼心不死啊,是不是在欧洲有相好的?呵呵,你是登州人,回到张家庄,想好怎么跟家里的媳妇和父母解释了么?”
陈燮居然开起了玩笑,这年月的大明女子,管不到这些在海上的男人在外面作甚。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张广德觉得自己的一个机会来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莫尔斯是哪的人?
第七百四十二章莫尔斯是哪的人?
积重难返这个词用在大明的身上太合适了,过去的一年,陈燮深切的体会到了这点。尽管他努力的去改变,甚至不惜用暴力胁迫整个国家走上他希望的方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大明明显的两极分化,一边东部沿海的各省,在海上贸易的刺激下,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一边是内陆省份,即便是政体改革,也很难让这些省份去改变什么。即便是沿海的省份,也分是否沿海,越往内陆,越发的暮气。
真正变化巨大的是闽浙粤三省,越是山多地少的地方,那里的人越是敢于出来冒险求变。整体来看,海洋政策的收益者还是那些大户和官绅,普通百姓只不过多了一些谋生的机会,还有冒险出海下南洋的选择。对于国家而言,税收增加是最大的好处。
正是因为看见了这个局面,陈燮才有深深的无奈之感,一个大国的改革,根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正如民国,满清被推翻了,社会结构却没变化,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因为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集权中央,军阀割据的局面不可避免,由此走向了二十多年的内战不休。
既然大明的现状决定了难以在短期内发生太大的变化,不妨丢一边,任其自行发展。没有束缚的海外联盟甩开膀子自己干的自己,抓住这二百年的机遇。这是陈燮最新的一个构想,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深谋远虑适用的是一个固定模式下的没太大变化的时代。
“公爷圣明,此万世之谋也,窃以为……。”张广德一听有戏,马屁滚滚而来。陈燮一抬手,笑着打断道:“打住,跟谁学的这个?你是不是还想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以域。”
你还真别说,陈燮接的这句,让这俩真心给跪了。这真是高度总结了。看着两人目瞪口呆的样子,陈燮反应过来了,这话是清朝本家陈澹然的话,这会说出来就是抄袭。
“呵呵,这话你们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什么万世之谋,不过是故作高深而已。一个人,别说谋万世了,谋个十年八载的就不得了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那不过是一个战略构想,成不成的他根本就没把握。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是把各种已知的情况都考虑进去,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拿出一个可行性的目标。谁都没前后眼。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实际上还是一个短期利益的权衡。”陈燮赶紧给他们解释一下,太装了没意思。
两人反应过来之后,相互之间交换了眼神,觉得公爷这个解释吧,对普通人是对的,对公爷就未必了。按照他们的理解,公爷真的是能某万世的。陈燮一看他们的反应便乐了,笑骂道:“又在胡思乱想,打尧舜禹算起。华夏传承才多少年?我就算五千年吧,距离万世的差距还远的很呢,谁能想到万世之后会有多少变化?别说万世了,就算这五千年的变化。三皇五帝能想的到当初黄河流域的九州,能演变成现在疆域的大明?一个人能看个十年八年的,那就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了。”
陈燮赶紧把这个话题给结束了,不过这俩也没耽误,心里把那段话给记住了。怎么说呢?回去之后用来装逼,绝对唬人啊!“好了。这是你小子自找的辛苦,回去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看看需要在欧洲投入多大。嗯,尽量与红海发展呼应起来,现在的欧洲大陆还很乱,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先说好啊,你的工作计划不行的话,这事情就作罢。”摆摆手,陈燮示意这两可以撤了。
李香给送到门口,转身回来道:“自打上了火车,侍卫都不能靠近这节车厢了。”
陈燮明白她的意思,淡淡道:“此去辽东,主要的目标还是东瀛,这些东瀛忍者,对东瀛的情况熟悉,让她们在我身边担任保卫任务的用心,你能不知道?”
李香悻悻的转身道:“老爷可得注意身子!”陈燮一听这话就乐了,这是打翻了醋坛子啊。一伸手给要走的李香拽住,往怀里一抱,在耳边低声道:“最近冷淡你了,是我的不是。”一句话就给李香说的面红耳赤的,妆模作样的扭了几下身子,顿足低声道:“这些东瀛女子,最是会讨男人欢心,哪是我们这些大明的本分女子能比的。”
陈燮笑道:“你放心,她们自小练习奇术,很难有子嗣。不会抢在你前头的!”
李香这才收起脸色,挣脱陈燮道:“我还不是为了老爷好么?那么多地,就您一头牛。”
陈燮听了哈哈大笑,说起这个身体,大概是穿越的福利吧,反正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都很强壮,火力也保持的很好。“等太黑了,让你知道什么叫力大如牛。”一番调笑,两人这才分开。李香出去没一会,门口阿喜开门,陈子龙夹着一个本子进来了。
“公爷,二公子到了。”陈燮一听这话,立刻就占起来道:“让他进来吧。”自打明白陈燮要在海外自立的心思,而不是盘桓大明之后,陈子龙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人能力出众,办公室里头的事情现在就是他在负责。
门口进来的陈凡看着表情有点木讷,也没有其他孩子单独面对陈燮时的紧张。礼数上倒是一点都不缺,恭敬的行礼后站直道:“父亲,一切都准备好,您看下一步何时进行?”
陈燮是最近回登州时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简单,在电磁领域居然是个天才,完全是靠着陈燮留下的教科书,自学成才的搞懂了电话和电报的原理。然后亲自动手,从登州到张家庄,拉了一条线,尝试鼓捣有线电报,还真被他弄成了。知道这个事情后,陈燮赶紧让他带着电报机到天津,从大沽口的海军基地到这个军营拉了一条线,搞个短途的电报实验。
陈凡是玉竹的儿子,从小就比较喜欢鼓捣各种东西,五岁的时候就给家里的座钟拆了,然后一一的装回去,居然给他还原了。陈燮不鼓励孩子走科举的道路,两个女人也都忙着家业,孩子的教育上主要还是走的陈燮的模式。先生的水平不高,只能看天赋和自学能力了。陈燮自己的水平也就那样了,知道儿子搞出有线电报后,便明白这小子的物理水平比自己都高不少,所以也没有去卖弄他的知识。
“先不着急,说说你的原理!”陈燮笑眯眯的看这个科学家儿子,亲自动手给他泡了一杯茶端过来。开始还不怎么紧张的娃娃,给这个举动给吓着,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怎么做。陈燮放下茶杯笑道:“坐下慢慢说,父子之间不必拘束。”
陈凡平静了一下才道:“父亲常年在外,母亲时常念叨,一年半载的才有一封信回来。听的多了,心里就琢磨,能不能从父亲留下的书本里头,找到解决长途快速通讯的办法。一开始我也不太懂,就是囫囵吞枣的学习。后来父亲让人带回来电话机,装好之后发现距离长了杂音会很大。我就琢磨,是不是还有别的法子,擅自去了父亲的书房里头,寻摸了一些格物学的书来看。这不,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原本跟电报有关的书,于是便去学习原理,接着照着去做。弄懂之后才明白,那个叫莫尔斯的人真是太了不起了,他是哪的人?”
陈燮听着脸上都是笑容,心里却是黑线不断。当初从现代拷贝的资料,莫尔斯密码的名字都没改,直接照搬了。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能从书房里找到备份资料,自学成才的掌握了这个技术,又自己动手造出电报机,并且实际运用了一下。
“莫尔斯啊,我也不知道他是哪的人。那些书来路很杂,当初看见就收集,没注意来路。不过这都不是重点,你学会了他的知识,就等于是他的传人了。”陈燮只能瞎扯一通,陈凡不免遗憾道:“还想当面向他请教的!”
不能在继续说下去了,陈燮赶紧转移话题道:“东西来带了,线都布好了么?”
“都布好了,只要接上机器,就能尝试发报。”陈凡一听这个,立刻进入了状态。陈燮站起道:“那就好,去看看你的机器。”父子二人起身出门来,到了隔壁的一个车厢,这里还有两个人是陈凡的助手,他带着一起搞研究的。
看见电报机的时候,陈燮也很好奇,这小子是怎么知道长这样子的?陈凡及时的在一旁解释道:“那本书里头有插图,我是照着样子做的。”听到这句,陈燮不免自豪了一下,当初在网上收集科技资料的时候,那真是做的细致啊。
“嗯,很好,接上线,开始试验吧。”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陈燮立刻下令开始。两个助手一直低头等待,听到这句立刻各自上了椅子,做好一切准备,就等陈凡说开始。
第七百四十三章东瀛局面
第七百四十三章东瀛局面
滴滴滴……!声音很脆,悦耳的让人有醉酒的眩晕感。陈凡的研究走了捷径,交上来的报告装了好几个箱子,很简单的东西,花了近两年才完成的复制。技术原理上完全吃透了,不是单纯的会用,要知道吴琪带来了手摇电话,却没有带来电报机。
一份抄报送到桌上,阿拉伯数字对应的是《说文解字》上的一个一个字。因为要一个字一个字去翻找,翻译的过程有点慢,这个细节陈燮主意到了,不动声色的等着他们翻译出来。陈凡拿着翻译好的电文递过来:“译完了,是一首唐诗中的两句。”陈燮接过来一看,两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给那边发报,祝贺成功,你们开创了一个时代!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创举,辉耀着中华民族科技发展的历史,必将被铭记史册!陈燮致权利研究人员!”陈凡听了这话,轰的一下,浑身血液都涌上了脑门。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得到父亲如此高度的认可!
颤抖着手,记录下这段文字,陈凡亲自上前,让发报员起来,自己坐上去,深呼吸之后平静下来,先将文字编成数码,然后颤抖的手一下的击打。电报发完,等了不到十分钟,回电来了,翻译完毕之后,陈凡用颤抖的语气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万岁!”
就这么一段话,陈燮知道那边至少有一个人是复兴社的成员。实验成功了,陈燮面带微笑,抬手鼓掌。现在众人纷纷跟随。掌声雷动!少顷,掌声停止!陈燮走到中间,众人屏住呼吸,等待他的讲话。
“从大沽口的军用码头到这里,大概是三十里地。用最快的马来跑。也得半个时辰才能拿到消息。就在刚才,我亲眼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刻,转瞬之间,完成了消息的传递。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恭喜陈凡和他的同伴们!你们创造了历史,开启了科技之光取代神迹的征途!……。”
海风拂面。父子二人难得并肩而行,铁路边上的硬地,缓缓而行。铁道延伸处是视线的尽头,站定之后,陈燮突然回头笑道:“儿子。我为你感到自豪!”陈凡的反应就像一个醉汉,呆呆的笑了起来。陈燮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准备大干一场吧,从辽东开始,把电报线路铺起来。你要带出一个团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十几个人的小打小闹。对了,书房里还有更先进的电报技术资料,我希望你能在有线电报的基础上。研究出无线电报。”
陈凡使劲的点点头:“这是儿子毕生的奋斗目标!”陈燮笑了,背着手继续往前走了一段才道:“我刚才主意到,你们在翻译电码的时候。需要用到《说文解字》。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不妨把一些常用字选出来,编成一个专用的电码本,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电文的速度。”
陈凡再次使劲的点点头,甚至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本子,飞快的记录下来。看了一眼繁体字。陈燮微微皱眉,心说是不是搞一个简体字出来。然后在海外联盟推广呢?
就在此时,陈子龙匆匆而至。一番低语后,陈燮点点头道:“我知道了,这就来。”
陈子龙走了,陈燮回头对陈凡道:“你看,想跟你多聊一会都不行,事情太多了。回去之后,先别着急铺线路。做一个计划,统筹安排好整个发展的路线。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同时可以启动规划线路和资金的筹备。我建议你啊,沿着铁路铺设线路为最佳方式,这样一来铁路集团有点急事,就得照顾你的生意。资金的问题,你去找你大哥。其次才是具体的工作和如何经营的问题。最后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送走满怀激荡的陈凡,陈燮回到专列跟前时,德川的特使保科正之已经等在这里,看见陈燮走来,快步上前,三步之外便跪地伏身,口称:“保科正之见过上国陈公爷、议长阁下!”
陈燮不动声色的站在原地,也不说扶起他来,安静的盯着看了一会才信步上了车,显得很无礼。保科正之不敢有任何动作,保持伏地的姿势,等到陈燮上了车,才敢微微抬头。陈子龙在一边看的清楚,心道思华先生不是无礼之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说么?对这些外藩小臣,不用给他们好脸色?历数前朝之事,东瀛也好,高丽也罢,都是表情恭敬而求偏安一隅,所谓朝贡也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回去。
过去的对外政策一直是陈燮反对的重点,以前要虚名的时代,到了陈燮这里就变成了重实际利益。过去那种拿国家的钱,换一些外藩的吹捧的做法,现在已经不会再出现了。经历过崇祯年国家穷的揭不开锅的岁月,大明官员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变得非常务实。
当然了,保科正之是不会去京师见那些文臣的,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来求陈燮。
作为日本内乱的幕后黑手,陈燮怎么可能不知道日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陈子龙把保科正之扶起来,带着埋怨的语气道:“幕府太不争气了,这十年的光景,前前后后借款百万银圆,采购军械无数,居然还不能平定内乱。还有日本那个狗屁的天皇,巴掌大的地方,也敢称天皇,真是井底之蛙。大明有自己的事情,不好过多的干涉东瀛的内政,本指望德川将军能解决那个盗名欺世之辈,没曾想现在搞成这样。”
日本这些年一直处在内战之中,这是陈燮的既定方针。炮轰江户之后,陈燮判断解决日本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毕竟是一个长期封闭的国家,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对外来事物,总是会有一定的排斥,如果当时用武力解决日本的问题,必将导致大量的精力消耗在元气充足的日本国内。这样做无疑拖慢了陈燮拓展海外的步伐,所以才采用了一个消耗日本元气的策略。日本天皇在长州藩、萨摩藩为首的强藩支持下,逃出江户,打出旗号要剿灭不臣。
德川出兵镇压,两军多次激战,互有胜负,都奈何不得对方,形成了一个僵持的局面。这样一来,幕府就不是历史上那个强大的足以控制全国的力量,萨摩藩夺取长崎后,对大明开户贸易,由此得到资金和军火。内乱导致大量的日本平民家破人亡,纷纷逃离家园,踏上了前往南洋求生的道路。资源贫瘠的日本两派,幕府不断的借款,不断的抵押,不断的采购军火,结果是驼子背包袱,越背越重。长洲、萨摩二藩,则是什么来钱做什么,能卖的都卖,其中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不是什么物产,而是人口。人口从哪里来,自然是去抢幕府地盘内的人口,还有逃难的百姓也都被卖了许多。
因为长期内战,日本国内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平民的负担沉重。结果是双方越打越穷,人口越打越少。最近两年,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幕府军队在战场上连续吃了败仗后,丢失了大片的领土。说起来天皇在日本民间,还算是有市场的,打着天皇的旗号,长洲、萨摩二藩为首的各路豪强,不断的进逼,现在已经打到了江户附近。
德川家光一点都不傻,知道大明扮演的角色不怀好意,所以迟迟不肯求大明出兵干涉。可惜现在他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江户城外的一百里地,就是各藩联军的先锋。所以紧急派保科正之来大明,求见陈燮,请求大明出兵干涉日本内战。
看见门口的女忍,保科正之的心情缓和了一些,说明陈燮对幕府还是有扶持的意思。不然怎么会把幕府送的这些女忍放在身边呢?说起来德川这个将军当的窝囊,这些年为了借款镇压国内的叛军,能抵押的都抵押了,人口买卖也做到了不干继续的地步,不然日本人口都能给他卖完了。这些年,单单幕府,就卖出去二百万人口,都是青壮男女。日本一共才多少人口?其中青壮男女才多少比例?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人多地少了,是很多地方都荒芜了。
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地荒芜,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逃离了这个国家,而且这些逃离的人口,大半是青壮,剩下的就是小孩,老人占的比例很少。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可以说日本现在就是一个癌症晚期了。
陈某人给日本祸害的不轻,还摆出一副怒其不争的嘴脸。保科正之心知肚明,但是只能捏着鼻子低头弯腰,见了陈燮还得跪下来恳求:“阁下,请一定答应在下的要求,否则不能完成任务,在下只好剖腹谢罪。”(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四章掩耳盗铃
第七百四十四章掩耳盗铃
日本人一些特殊的文化,陈燮自然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日本也有儒学,不过都是朱子、阳明之儒。中国之儒讲究的是舍生取义,跟日本的耻文化是两个概念。钱钟书有一句话,外国的好东西到了国内,没有不走样的。中国的东西到了日本,也是一个德行。
儒家讲教化,对日本的教化属于一个失败的典型。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教化这个东西,就得有实力做后盾。没实力也唧唧歪歪,结果必然是被人抽脸,抽的老妈都不认得。汉家文化在东亚影响深远,根子就在于中国一直是这一地区的老大。没有历朝历代汉民族强大的实力专治各种不服,哪有疆域的拓展和文化的传播。
现在的日本,已经被折腾的就剩下一口气了,瓜熟蒂落,自然要伸手去干涉一下。至于借口,美帝收拾那些小国的时候,需要借口么?需要,但是借口一个比一个烂!跟不用借口没太大的区别,总之就是要收拾你,有借口没借口都一个结果。
“起来说话吧!”陈燮似乎很生气,也确实很生气,跟陈凡聊天的机会不多,被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