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说吧,从先秦到现代,两千多年的历史,多少化瑰宝毁于战乱?乱世人连条狗都不如,你还惦记字画?

“老钱,你能说说为啥要我给指条路么?”陈燮笑眯眯的反问时,钱不多反倒后退两步,眼神戒备道:“神医,能不要这样说话么?每次您这样说话,总是有人要被您坑了还要说您好。就拿这次的马车来说吧,我到现在才想明白,感情大家伙都上了您的套。昨晚上您包下春香楼,花了五千两银,一辆马车差不多这银就抵上了。英娘玩了一把老牛吃嫩草,没准还等倒贴您几千两。”

神医的眼神立刻变的杀气腾腾,钱不多赶紧赔笑:“玩笑,玩笑。别动火。昨夜那些蠢货,让您敲打了一顿却不知收敛,今个就让您给摆了一道。大夏天的进了回蒸笼,出来澡都不用洗了。临走还得留下三千两银一位,每户还得搭进去十个八个匠人。”

说到这里,钱不多就不说了,陈燮收起凛然杀气,淡淡道:“老钱,你要不这么聪明,我们还能合作发财。”钱不多立刻露出标准的憨厚表情道:“神医,我是啥您还不知道么?在不是在登州养了个外室,还给我生了个儿,我惦记着给她留点家当。您放心,走出这个门,就当我没来过。”

“老钱,你来没来对在下而言,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这么说,老钱一定会明白的。不过嘛,看见石田老人的画上,事情也不是没商量。”陈燮说的是实话,只要美洲货品别人造不出来,就得乖乖的挨陈燮一刀。钱不多很清楚这一点,所以陪着笑道:“这话我信,要不,回头我给您再寻摸几幅前辈名家的大作?南直隶老家那位黄脸婆,一口气生了八个闺女,就这还不让我纳妾,这些年先后硬给我塞了两通房丫头,结果还是生了俩闺女。这几年,不管我怎么卖力,家里三个婆娘都没动静,要不是在登州遇见了您,吃了您的灵丹妙药重振雄风,我这个外室未必能生出儿。”

陈燮对这个家伙帽的颜色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既然家里的两个通房都生的闺女这几年都没动静,根据现代科学的理论,生男的生女的跟人家女人没关系。老钱的两年没搞出人命来,可见生育能力不行了,现在登州这位生了儿,能不让人怀疑么?

陈燮当然不会给钱不多科普,这可是明朝,搞不好就是一对母的给装麻袋丢大海里。

“行了,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给你个机会。来的时候看见那路了么?叫一个难走,我打算修条路,就拿那个水泥。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找银,去京城找些匠户来,要打铁的,烧窑的,还有木匠。总而言之,多多益善。回头烧水泥的窑口起来了,算你三成股份,怎么处理是你的事情,我不想看见任何尾巴。最后在提醒一句,别小看这个窑口,水泥、玻璃,我都打算烧。”

单单是水泥,还不足以打动老钱,毕竟现在这东西没看出好处来。但是玻璃就不一样了,现在大明烧的那叫琉璃,为啥?杂质多。能烧出玻璃,就能造出镜。这里头多少银,钱不多激动的脸都涨红了,呼吸更是难以平息。

“行了,别激动了。赶紧回去给你的外室报喜吧。”陈燮挥手打发了钱不多,这货总算是把底露出来了,家在南直隶,后台肯定是一群勋贵了。现在的勋贵不值钱了,但是这些人根基深势力大,将来混江南的时候,肯定有用的上的机会。

当然了,搞定钱不多,无非是构建一座桥梁,今后的有个机会继续发展而已。现在的陈燮,在登州看似混的很好,实际上根基并不牢固。张家虽然是地头蛇,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被银冲昏脑袋的红眼珠,哪里还顾的上一个张家。

欲壑难填啊!当一些人被**冲昏脑袋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滴。陈燮不得不防,所以今后的发展重心,就是军队,这是重之重。

怎么带兵,陈燮不会,怎么练兵,陈燮其实也会。陈燮会的是从网上下载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字后繁体化,打印成册,丢给王启年这个头号打手,还有他的那些兄弟们。

什么兵书战册,兵法之类的书籍,陈燮直接丢墙角让它发霉。那东西看多了没用,除了能用来跟人斗嘴之外,在陈燮的心目一点作用都没有。

陈燮心目的强兵,其实非常简单,严格的军纪,装备优势大到不是一个时代,最后加一条合适的战术。只要有这三条,今后管你是谁打过来,以不变应万变,我就跟你打阵地战。

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个意思,简单粗暴!一力降十会!管你流寇还是鞑,遇见了就一个战术,火炮轰击+排队枪毙!

重甲长矛兵,刀盾兵,这些兵种一律不要。有了线膛米尼步枪+刺刀这个组合,我还要那些东西干啥?

第七十章排队枪毙是唯一的选择

第七十章排队枪毙是唯一的选择

课堂很大,三十名新学员背着手坐在位置上。家丁学堂第一期,1班的门打开。

所有学生在历时三个月的残酷训练之后,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班长丁雄一声喝:“起立!”所有学员整齐如一人起立!这个现象,不是想当然的,是过去的两个月,这些三十个人朝夕相处,一个人犯错,全班跟着受处罚培养培养出来的默契。

在这个地方,学员们对于抽鞭打军棍,已经基本麻木了。小黑屋才是大家最害怕的地方。一个人犯错,关小黑屋,一关就是一天。其他同学都得在外面陪着站队列,一站就是一天一夜,没饭吃是必须。

当大家知道这些惩罚规定是谁制定的时候,暗地里给这人起了个外号:阎王!

现在,这个人走进了一班的教室,站在台上的时候目光给人如春风拂面之感。但是大家显得更加的小心,胸膛挺的更高,腰杆笔直。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就是“阎王”!

“坐下!”陈燮轻轻抬手,整齐的落在,除了动作发出的生意,地上掉根针都能听到。

“不错,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你们终于有点军人的样了。没错,你们没听错,我说的是军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你们肩上的责任,需要你们成为军人,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人。我不想给你们讲什么大道理,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不少辽东难民跨海逃亡而来,你们之就有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离开家园逃到这里,很简单,大明的军队打不过建州女真鞑。我希望大家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和你们的家人现在过的日,需要你们来保卫。原因我已经讲过了,大明的军队打不了胜仗。

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那就得按照我说的去做。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能打胜仗,无论对手是谁,都将被你们踩在脚下。好了,就说这么多了,下面全体起立,成三个纵队,目标正北,带上你们的装备,五公里急行军。”

说完话的陈燮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的看着这些学员。今天是一堂很关键的课,不是什么识字课。所以陈燮必须亲自出马!

背包就在脚下,所有人没有多余的动作,熟练的背上背包,带上头盔,以组为单位,有序的出门。一组出去,在门口站立成纵队,接着第二组,第三组。

三行队伍站好,报数,然后班长丁雄跑陈燮跟前汇报。这些程序,连续三个月的不断重复之后,已经做到丝毫不差。

“报告长官,一班应到30人,实到30人,请指示!”台词有点熟悉,没法,受过短暂军训的陈燮,只会这个。“出发!”陈燮面无表情的下令,一班整齐转向迈步。

机动车辆就不要惦记了,在明朝陈燮能选择的只有马。现在的陈燮,马术只能算一般,比起以前要好了很多而已,能够骑着马跑起来而不会掉下来的程度。

跟在队伍后面,陈燮慢慢的策马而行,检测这两个月的训练成果。

应该说王启年他们还是很凶残很坚定的执行了陈燮的训练方案,这些学员从开始那些什么都不会的菜鸟,具备了一个军人的基本素质。但是现在还早。

正常人步行五公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这些学员急行军的速度不算太快,但是比起明朝的士兵而言,算是非常快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做到了五公里急行军三十分钟。这个成绩,陈燮都感觉到吃惊,要知道他们的背包里,可是装了五公斤砖头的。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足够的食物和正确的训练之后,明朝人也能变成合格的士兵。

目的地在海边,海滩上已经竖起了靶。一群菜鸟,隐隐觉得要出点什么新鲜花样了。过去的两个月,单调枯燥的训练可以说周而复始。训练之余的娱乐活动也有,由教官组织大家玩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拔河,投弹,优胜者可以享受一顿美餐。再有就是,本地的一个戏班,给大家演出过一场。

总算有新花样了,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看着“阎王”从马背上下来,从王启年手里接过一支看上去很古怪的鸟铳。

举起步枪,走到学员面前,陈燮大声道:“都看清楚了,这叫步枪,不是大明军的鸟铳那种破烂货色可以比的。这是一支前镗燧发枪,枪的主要构成有如下:枪管,火门,扳机……。”陈燮的讲解可谓仔细,每一个零件都介绍的很清楚。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步枪组装了一遍。

第一课没有实弹射击,就是单纯的熟悉枪支。陈燮讲解完毕后,每人都领到了一支步枪,还有一把**。军刺是大明工匠出品,唯一的技术难点是卡槽,但是这个问题在现代解决了。大明的工匠也被要求仿制,从最简单的做起,能做一样算一样。

拿到的步枪上还有黄油,按照陈燮要求,每人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擦枪。海边的棚里,有水泥台,10个一个台,开始擦枪。把枪擦干净了,每人发一本说明书。要求大家全部背下来,一个字都不能少,7天之后检查,一个人背不出来,个人关小黑屋,全班罚站一天,不给吃饭。

对于大明人而言,在吃过陈燮提供的伙食之后,让他们回去吃糠咽菜,那跟要命没啥区别。为了吃上饭,这些人爆发出来的主观能动是难以想象的。

7天的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短。7天之后,每一个人都能背诵步枪操作手册,都能熟练的拆卸自己的枪支之后,全体成员再次五公里急行军,来到海边。这一次,大家又领到了一件新装备,一个皮盒,盒上有卡槽,可以挂在武装带上。

还是阎王亲自示范,定装药,米尼弹,通条,装弹结束后,采用一个半蹲的姿势,瞄准前方五十米的固定靶,扣动扳机。陈燮认为,只要在五十米的距离内能击目标,就可以算枪法合格了。这是排队枪毙的时代,排枪才是王道。指望枪枪咬肉是白日做梦,能做到一顿排枪过去,有一半的弹击密集队形的敌人,那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10天后!海边靶场。

砰砰砰砰……!枪声整齐,刺鼻的硝烟味道还未散去,丁雄已经机械的下令后退,然后换上另外一排士兵,退下的士兵多少有点生疏的装弹,毕竟是第一次实弹射击。开始的时候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几个士兵连通条一起打了出去。被拉到一边,脱下裤,打10下军棍!一天下来,120人里头,有44个人吃了军棍。万幸的是,教官没有关小黑屋的处罚。

陈燮安静的站在场边观看训练,三段射击在明朝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据某些历史研究者的结论,明朝的火器已经很发达了,打不赢女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问题。严重的**,导致了军工生产的质量严重下降,拿着劣质火器上战场,真的还不如拿着冷兵器。

对于这个结论,陈燮持谨慎怀疑态度。

参阅了大量的现代研究结果之后,陈燮放弃了三段射击,采取的是近代各国普遍采用的两段射击。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发生换位混乱的,坏处是火力的连续性不足。米尼步枪良好的性能很独特的设计,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经过反复试验,陈燮发现区别不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近代军队采取两段射击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是滑膛枪。有效射程非常可怜,所以在排队枪毙时代,龙虾兵在风笛和鼓声之,几乎走到对手面前顶着面门开枪,打完两轮就刺刀冲锋的战术,实属迫不得已。也就是说,滑膛枪这个东西,三十米之外,能不能击你瞄准的目标,得看上帝的意思。

陈燮是线膛枪,远了不敢说,两百米之内给打,皮甲肯定没用。一百米之内,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能挡住这种步枪弹的盔甲。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这些穿着防弹马甲(口袋里塞薄钢板)的士兵们,可以从容的在200开枪,然后用持续不断的火力击溃任何对手。这还没算上火炮!

装备了大量火炮,以线膛枪为主要装备的近代军队,对阵冷兵器为主的军队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陈燮在历史上找到了一个经典战例。这个战例发生在国,时间是1860年。交战双方是三万清军,对阵八千英法联军。

这一仗的结果,英军2人死亡(一人为英军,一人为印度兵),29人受伤(11名英军,18名印度兵)。法军法军死亡3人,伤18人。据法军记载,清军战死1000余人。

不能不提的是,当时的清军和现在的建州女真,就战斗意志而言,毫无可比性。

看着自己的士官们虽然显得有点笨拙,但是已经能面前的做到连续射击而不会太乱的时候,陈燮笑着转身离开。还有别的事情等他去做。

第七十一章结业仪式及随后

第七十一章结业仪式及随后

元年七月十四,袁崇焕赴任陛见,崇祯询以平辽方略:“建部(建州女真)跳梁,十载于兹,封疆沦陷,辽民涂炭。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

崇祯做事认真,喜欢臣说实话,不喜欢弄虚作假。但是袁崇焕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这么回答:“所有方略,已具疏。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建州可凭。全辽可复!”

朱由检同志很高兴,因为他要的是“具实奏来”,答案是如何的美妙。于是便许诺:“朕不吝封侯之赏。”好吧,这就是“平台召对”的上半场。场休息(间休息一下,上个厕所啥的),给事许誉卿找到袁崇焕,问他“五年平辽”怎么回事,袁崇焕来了一句:“聊慰圣心尔!”许誉卿当时就说,当今圣上非常精明,“岂可浪对?”将来到期你做不到,怎么办?

下半场的时候袁崇焕做了一些补救,但是基调已经定下,改也是小打小闹。

这是一次成功的召!这是一次胜利的召对!这是一次……作死的召对!

八月初十,登州,东海某海岸,又一次实弹射击训练结束后。回到新建的军营,收拾步枪,擦拭完毕,等候教官的检查。丁雄和他的同学们,态度认真的完成了这些后,教官来了,没有像往日那样每一把步枪都检查保养情况,抽查了两支之后就过去了。

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现象,丁雄不敢相信这是教官在偷懒,只能认为他良心发现。要知道这个叫王启年的教官,是所有教官最为严格的一个。丁雄就被他关过两次小黑屋,下令打过三次军棍。当然,这个班长的职务,也是他任命的。凭据是一种积分制度!

“全体注意,十分钟之后,食堂开会。”丢下一句话,王启年匆匆而去,留下一屋不敢相信的眼神,平时检查,哪有这样随便看看就完事的,拆开枪检查那都不稀奇。

步枪放在枪架上,丁雄动作很快,冲出宿舍。还没到十分钟,120人全部到场。

“阎王”一改往日的黑脸,笑眯眯的走到活动奖台上(就是木头的凸字型),站在最高处,陈燮满意的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只要吃的好,穿的好,就能练出好兵来。这样的年轻人,登州很多,全国更多。当然了,这些人是军官,跟以后的士兵不一样。

“同学们,今天我要恭喜你们,经过近四个月的紧张训练和学习,你们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我宣布,张家庄团练讲武堂第一期,全体学员通过了所有考核,顺利结业!”

这就结业了?所有人都楞了一下,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长官讲话要鼓掌,以前是被逼的,因为是纪律。这一次嘛,大家真是发自内心的鼓掌。总算是结束了非人的生活!

四个月一期的讲武堂,好吧,明朝没那么多讲究。这些人现在站一起,在明朝都是合格的军人,基本军事素质都有了。就差上战场去见见血了。

接下来进行的一个毕业授刀仪式,直接把这帮明朝土鳖给震晕乎了。现代社会出品的花梨木唐刀,零售价282,买的多还送货上门。陈神医一口气订了5000把,差点没给人吓着,直接打全款要求尽快供货,然后拿到200把现货。这种现在社会出品的高碳钢制作的复古唐刀,在明朝就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

每一把刀柄都让明朝工匠刻了名字,作为一期学员的结业礼物,绝对是高大上的象征。

丁雄拿到这把刀的时候,浑身血都在燃烧,保持最标准的站姿,看着面前这个让自己脱胎换骨的神医,双手捧着刀,声嘶力竭的喊:“愿为老师效死!”

作为第一个被点名上台的丁雄,给后面的人开了一个好头。120人依次被点名上前,都是陈燮亲手授刀,都喊一声:“愿为老师效死。”从今往后,台下的这些人,都是陈燮的学生,上了战场有一半人说到做到,在陈燮看来那就很赚了。

授刀仪式之后,陈燮宣布放假7天,整个会场短暂的沉寂之后,有人喊了一嗓:嗷呜!可以回家过节了!临时会场……沸腾了!军纪什么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管了,拼着等下挨军棍,也要先嗷嗷嗷的叫几嗓。

有趣的是,这一次陈燮也好,手下那帮草台班教官也罢,都笑眯眯的看着这些年轻人发泄过去四个月积压的抑郁。

五分钟之后,台上的陈燮轻轻的咳嗽一声,现场在五秒之后恢复安静。看着这些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年轻人,脸上还在激动的神情。陈燮笑了,语气温和道:“现在我宣布,结业典礼结束。”

陈燮走了,教官们没动,学员们也都条件反射的以班为单位,成四个方阵。

王启年走到众人前,掏出口袋里的一本军人手册道:“大家都看好了,当初发给你们的小册,后面记录了你们最近四个月的积分情况,现在以班为单位,去后勤处领取各自的过节福利以及积分奖励。”

积分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大家一直都不明白,但是军人手册这个东西可是很吓人的。上面规定的每一条纪律,只要有违法,都会被收拾的很惨。训练期间不是没人想过逃跑,舍不得这里的伙食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里人会被牵连的很伤。好在大家的忍耐性都不错,吃不抱穿不暖的日都忍受下来了,这点苦也就是咬咬牙的事情了。

丁雄作为班长,带着1班列队来到后勤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没人去较真。负责后勤处事务的可不是什么军人,而是联合商号派来的一个掌柜,肥头大耳的一看就是奸商。

为了给大家省时间,三个账房先生坐在桌后面,手里算盘打的啪啪响。

轮到丁雄上前的时候,看了一眼他的军人手册后面的总计,眼珠立刻就亮了。

“小伙,你有三百三十个积分,领了过节福利之后,记得去隔壁光顾军人服务站。”

丁雄一愣道:“没听说过啊!”账房道:“今天才开张的,你去了就知道。”

过节的福利就是一个礼包,还有在账房那里签字按手印,领取四个月的饷银,八两银。礼包就是一个双肩背袋,跟平时在讲武堂里用的背袋差不多,就是小一点,布料看着也没那么结实就是了。

出了后勤处,打开背袋一看,丁雄的眼睛就有点不太会转了。一个木盒装的月饼,数一数,只有八块拳头大的月饼,这个是可以想到的。一个鱼罐头,一个午餐肉罐头,一个橘罐头,一个糖水梨罐头,这些是想不到的事情了。哦,最下面还有一身新制服,外面的人都叫神医家丁服。一双新靴,不是平时训练穿的那种,而是皮鞋(大头皮鞋)。

丁雄已经看见家里人兴高采烈的样,还有两个妹妹跟在自己后面流口水场面。想到这个,心里一酸。收拾背袋,转弯之后看见了一个砖瓦房。门口有牌,军人服务站。

走进去一看,这里跟别的地方果然大不相同,已经有不少同学在里面转了。四面都是柜台,间是空的,柜台用玻璃镶嵌,里头摆满了各色商品。丁雄很快就看见,一堆学员在一边墙边唉声叹气,有的喜笑颜开。

“几分兑换规则?”这是什么东西?丁雄下意识走过去,看了一阵激动的浑身一颤,就像有时候做梦,抱着村里头号美女蓝蓝,吭哧吭哧的那种感觉,虽然醒来之后要换**,但是当时在梦里真的很爽的感觉。

200分换一匹布,50分换十斤猪肉,10分换一听香烟,长长一溜的兑换细则,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突然间发现自己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丁雄醉了。

一匹布是肯定要的,一家人过年的新衣服有着落了。剩下的130分,就需要精打细算了。先来一听香烟,再来5分一盒的那种香烟,放在口袋里很有感觉。打火机有点贵,要20个积分,但是有一个会很有面,所以也来一个。这积分花起来真快啊,一看就没剩下多少了。还在口袋里还有八两银,打听一下可以用银买东西,价格比外面卖的便宜一半,这个消息听明白后,丁雄就停不下来了。

一斤雪糖是必须的,孝敬父母专用,给俩妹妹买一些糕点,给姐姐们各卖一瓶雪花膏。给哥哥买双鞋,再来三十斤面粉,五十斤小米,十斤猪肉……。

花了四两银的以后,丁雄总算冷静了下来,止住了购买的**。这四两银,够家人吃到过年还有富裕的。农村人每天吃两顿,吃糠咽菜都是寻常事。想起以前吃的猪食,丁雄又狠狠心,花了一辆银,买了一袋高级面粉。哦,上面是这么印的字。

等他把东西都买齐了,才发现怎么带走啊?堆了一地的东西。这时候,一个黝黑的汉走过来,笑道:“军爷,需要车么?”

第七十二章回家

第七十二章回家

车,独轮车!

因为装了轴承,依依呀呀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在广大的农村土路之上,这是一种简便实用到极致的运输工具。从军营到丁雄家不算太远,走路也就是二十里地。归心似箭的丁雄,也顾不上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要了一辆车就上路。

车夫要的运费不高,管一顿饭,再来2斤小米就成。这真心是良心价!

一身神医家丁服的丁雄,走在路上很醒目,别说是登州了,整个大明穿这种款式衣服,也就是神医家丁这么一家。奇装异服什么的,最讨厌了!但是在登州,如今没人觉得讨厌,反而很羡慕,甚至用尊敬的眼神看着这些人。

这身衣服穿着叫一个精神,头上的帽有点特别(参照物为八路帽),武装带上挂一把精致的刀,一看就是精锐家丁。

如今登州城早就传开了,神医家丁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只要能混进队伍,不要两月就能满脸红润的出来。

四个月的训练,四个月机械的重复,怎么走路都已经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一身戎装的丁雄,走在路上不时遇到路人,吸引了无数的羡慕的目光。尤其是一些在地里忙活的大姑娘小媳妇,目光火辣辣的一闪即走,让人心跳加速,腰板下意识的挺直了。

夕阳还剩下最后一抹红霞之时,丁雄看见了自家所在的村,泥湾村。曾经绕村而过的泥湾河已经断流干涸,河里的淤泥露出,阳光暴晒后干裂。

弯弯窄窄的小路上,两个抬着装满猪草的竹篓,缓缓移动的背影,看着有点眼熟。丁雄下意识的喊了一嗓:“妹、幺妹!”两个背影迟疑了一下,缓缓的停住脚步,转身回头看来,两张相似的脸没有太多血色的脸。

咚!竹筐落地,两个妹妹很默契的一起松手,丢下手里的扁担,小步跌跌撞撞,哭腔喊:“五哥!我饿!”丁雄赶紧蹲下,张开双臂,一手一个,这俩妹是双胞胎,都只有十一岁,七八岁的时候就得跟着下地干活,每天一大筐猪草都得她们打。

抱着最疼她们的五哥,两个妹妹哇哇的哭。鼻涕眼泪全都抹在新军装上,丁雄也没顾上这个了,忙不迭的一顿哄,想起背包里有糕点,赶紧拿出来一人一块才算哄住。

独轮车上,一边坐一个小妹,操起拉绳,丁雄走在前面。两个妹手都没洗,抓起糕点往嘴里塞,眼泪鼻涕都没顾上。脸上的泪痕未干,一脸的欢笑,不时回头的丁雄突然觉得,过去的四个月的艰苦,烟消云散。车夫吊着烟在后面推,也没有任何的不满,这军爷可是神医的家丁,作为张家庄的一员,手里这独轮车差不多就是神医白送的。感激神医都来不及,为俩小丫头生气,不值当。再说了,嘴上叼的烟那是军爷刚给散的,还给点了火。

车进了村,三三两两的村民扛着锄头,迈着劳累一天的步在往回挣扎着走,听到笑声都停步看来,走在前面的丁雄一下就被认出来了。

“这不是丁家老五么?”不断的有人打招呼,两个小妹识趣的下车,抬着猪草回去报信。丁雄得一个一个的给人回礼,都是一个村里的长辈,怠慢了谁都不好。褂下面的口袋里,摸出最便宜的卷烟(5个积分一条),见了长辈就散烟,还给点上火,客气的不行。

一片恭维声,丁雄的父母急急忙忙的跑了,身后还跟着一个嫁在村里的姐姐,怀里抱着个孩。两个小妹落在后面一点,跑的叫一个欢实。

四个食堂里买的馒头,加上2斤小米,谢过了着急抹黑回家的车夫。一群村民在篱笆墙外围观,丁雄正儿八经的跪下,给父母磕头,这才算完成了进门的最后一步。

一片恭维声和羡慕的眼神,丁雄谢过了四邻,一家人在堂前聚会,母亲带着姐姐在厨房里忙活,父亲则陪着丁雄说话。

“上个月,你大伯家里的唯一的男丁老病了,连夜往张家庄的医院送,人家说不是张家庄的人不收,多亏了报上你的名字,说是神医家丁学堂的,人家才收下了。你猜怎么?一晚上就退了烧,第二天一早就给人打发出来了。说什么这笔账记你头上了,回头扣积分。这个积分是啥哩?”

老爹说起积分,丁雄就有点肉疼道:“积分是在学堂里表现好的时候,作为一种奖励。早先也不知道能干啥,今个才晓得这积分能当银用,买东西还便宜不少。”

丁老爹大腿一拍,心疼不已:“哎,亏了!也不知道扣了几个积分?”

丁雄摸出军人手册,看看最后几页,牙根疼的厉害。默默的收起来道:“不提这个了,怎么没见大哥一家?不是嫂又在闹吧?”

这时候丁老妈进来了,听到这句便得意洋洋的接过话道:“她敢闹!不是你去给神医当了家丁么?刚走两天,里长抹黑上家来了,跟你爹说,你哥一个,他家小儿一个,因为你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