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则是把大明未来的规划,交给陈燮去做。这是何等的信任,相比之下,自己还在谋算陈燮,父子之间的认知,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回想陈燮那份奏折里的每一个字,朱由检的心里渐渐的有了一个成型的想法。

。。。R752

第六百一十八章开大明之先河

第六百一十八章开大明之先河

朱由检这个时候是不能去看女儿的,否则就是逼女儿去自杀。他能做的,就是去抱外孙,当着皇后、太子、近侍、一干臣子的面,朱由检抱着刚出生的孩子,笑眯眯的看着已经熟睡的孩子,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此大明兴海王也!”

现场就跟突然响起一个炸雷似得,所有人都傻掉了。这什么意思?异姓王?

能有这个反应,一点都不奇怪。看看大明见过一来,你见过一个异姓王么?英宗以后,别说王爷了,就算是爵位,也难的不能再难求封了。文臣不过三人,武将不过一人。

寻常的臣子,别说封王了,就算是封爵,也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王阳明、王越,这都是因为军功巨大才封的爵位,李成梁,那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才谋一个伯。陈燮的功劳是很大,说是挽狂澜于既倒都不过分,但不是已经封爵了么?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句,现场没有炸窝,那都是拜托在陈燮的凶名和赫赫武功之下。

哗啦啦啦,臣子们跪了一地,没有人说话。但是意思很明白,陛下,不能这么干啊。这可是异姓王啊!朱由检小心翼翼的抱着外孙,看着众位臣子,极为平淡的开口道:“各位**卿,都起来吧。听朕说一句话。”结果自然是一个都不起来,朱由检只好叹息道:“朕欠下的债,只能由太子来还了。”这句话说完,现场的大臣们都明白了,一个一个的都爬了起来,鞠躬之后齐声道:“陛下英明。”

都是人精呢,都是玩弄权术的好手。大明不封异姓王的规矩。今天已经因为朱由检一句话,打破了。而且朱由检这话里头,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陈燮是不会封王的,要封也是封他的儿子。朕是不会打破祖宗成例的,但是为太子打破这些规矩。留下了先决条件。

陈燮的功劳太大了,大到无法补偿他。那怎么办啊?荫子!这句话,就是给陈燮的一个承诺,你的儿子,将来就是兴海王了。你呢,就别惦记了。这一先河以开,今后大明朝的异姓王大家的子孙不去想,陈燮太特殊了。但是可以惦记一下别的,爵位什么的。肯定来的容易的多了。果然,朱由检对着朱慈烺道:“太子,你记住朕这句话,记住今后凡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的功臣,都不能轻慢了。千万不要吝啬封爵。”

朱慈烺正正经经的跪地回答:“儿臣记住了。”今天在这里说的这个话,根本就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这里头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冲着陈燮去的,第二层则是为太子的将来铺垫。你想想看。文臣武将只要能开疆拓土,就能封爵。大家还不都惦记上去为大明去抢地盘啊?

这里头,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在场的诸位,有的明白了,有的没有明白。意思就是,今后大明没有不可以改变的成例。不异姓封王都改了。还有啥不能改的?而且还明确的告诉诸位大臣,今后大明需要锐意进取来了,墨守成规不再是大明的需要。

这么说吧,朱由检的心里,总有一个大明万世一系的梦想。这个梦想。只有陈燮能帮助他和太子来实现,至于其他臣子,如果愿意在这个梦想的道路上添砖加瓦,不吝封爵。

大明的异姓不封王的先河,就由朱由检来决定,太子来实施吧。父子二人,承前启后,将大明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为此,朱由检不惜打破陈规。所有的黑锅,他来背。将来就算后人要骂,也是骂他。那么三百年后的历史学家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呢?

“明圣祖”这是朱由检这个时空死后的谥号,历史学家用这么一句话来评价他“开天辟地的一代圣祖,大明引领世界的奠基人,大明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

这些,朱由检都看不到,朱慈烺也看不到。当着众位大臣的面,朱由检又道:“礼部拟一个条陈,内阁票拟之后,交司礼监披红。从即日起,陈燮为大明兴海公。朕,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还请诸位**卿理解。”

这一次没人说半个“不”字,整齐的大礼参拜:“陛下圣明!”可以这么说,大臣们都很清楚,朱由检这一手玩的叫一个漂亮!一举解决了大明最大的隐患——陈燮!国公,大明人臣的极致了,至少现在是极致。你儿子则是封王!那么,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陈燮现在是国公,在南洋那片地方,他跟王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没有称王立国的国王罢了。

现在有了这个承诺,陈燮就是大明的臣子,怎么都不会改变这个定性。如果他在闹腾,那就是谋逆。那就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大义和名分,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至少这帮臣子,就是这么想的。陈燮不想与天下为敌,就必然接受这个承诺。

历史学家称,这一举动,奠定了大明未来五百年的基业,甚至是更久,那就是后来的历史学家该总结的事情了。

崇祯十八年夏,一支舰队在大沽口停泊,在此,陈燮换船沿着海河入天津,这一路虽然辛苦,但是心情很好。困扰陈燮多时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这一次陈燮回来,可以甩开膀子在大明掀起一股工业化的浪潮了。

南洋的大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了,总督林雅坐镇兴海城,源源不断的财富变成强大的军队后盾。计划是五年之内,向南洋移民五百万,其中日裔一百万,华裔四万万。人口从哪里来呢?两广、福建、浙江这些省份,人口还是比较密集的。尤其是福建这个地方,女孩子生下来都要溺死的,为啥?养不活啊!

具体到如何执行,那就是流放和人口买卖相结合,管他合法不合法,先把人弄去再说。还有一个人口来源,就是欧洲。相比之下,欧洲人有更强烈的海洋意识,在兴海城这个地方,对欧洲人而言,无疑是个好地方,这里没有太强烈的歧视。大明人,还是比较温和的。成为这里的公民后,就会受法律的保护。

陈燮离开南洋之前,一支强大的舰队远征印度,这支舰队不是去打仗的,而是去吓唬人的。顺便呢,在印度的孟买抢一个地方,然后转向缅甸,在仰光海岸登陆。印度的情况太复杂,那就先占了缅甸吧。陈燮还许了个愿,谁要是能征服缅甸,就是大明的贵族中的一员。

这话不是乱说的,是接到了皇帝的圣旨才说的。兴海城的贵族跟大明的贵族,那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性质的东西。安排好一切之后,陈燮才往回赶,这一路都没有在华亭多呆,简单的看看女人们抱来的孩子,顺便给郑妥娘和叶纤云生的儿子取了陈拱、陈柱的名字。

船到天津登岸,等在码头上的是一脸风霜的王贲,这位虎将,在过去的日子里,深入漠北的不毛之地,将漠北不服的蒙古人和女真残部击败后,迫使他们臣服。就在年初,王贲自漠北班师,回到京师后,蒙古诸位王爷,跪在了京师的永定门外。朱由检在城门上,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后,册封王贲为塞北候,册封常时仁为辽东候。都是所谓的万户候了!

随行的何显,倒是没有封爵,不过他现在的职务可不简单,京营都督。总领新军之事,权利大的很。一贯低调的何显,平时深居简出,陈燮北归,他才出来迎接。

见到这两位,陈燮也颇为激动,上前使劲的拥抱了一下,呵呵笑道:“都出息了!”

“没有公爷的栽培,哪有我们的今天。”王贲笑着回答,眼睛里泪水克制不住的涌出来。当初一个在国公府内的对手,现在也是侯爵了。当初跟着北上,怎么会想到有今天。可以说,大明来自北面的威胁,现在已经平定了。两大功臣都封爵了。朱由检兑现了承诺,陈燮也接受了他的安排,安心的回京师来面圣。

“国公爷,奴婢在此等候多时了,给您请安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吴直,这会从后面冒出头来,曹化淳老了,皇帝放他回家养老,吴直顶了上来,主动放弃了东厂太监的位置。派他来迎接陈燮,也是一种皇帝的姿态。

“吴公公,有心了,一向可好?”陈燮也客气的很,对于太监,他可没轻视过。这些人,成事的本事没有,坏事的本事绝对一流。

“好好,托您的福,如今在司礼监坐了末把交椅。奴婢老了,您可是一点都没变啊。”吴直感慨不已,陈燮跟以前来说,真的没有太大的变化,看上去顶多就是三十岁的样子。

一番寒暄之后,陈燮的车马沿着新修的通衢大道北上,这一路水泥道路,都是陈燮走后,朱由检从内帑里出资,在各地的商户主动捐助下修起来的道路。别说商户们钱多的没地方花,因为这条路修好之后,大明还要修从辽东到天津的路,这条路,则是分段收费的。

。。。R752

第六百一十九章新貌

第六百一十九章新貌

沿着官道北上,运河上依旧有船帆点点,海运兴起之后,运河天津至通州段,反倒变得的兴旺了起来。官道上车流如龙,昔日荒凉的北直隶,短短两年就恢复了繁华甚至大大超过了以前。指着官道边一支停车让路的车队,吴直颇为感慨道:“这是来自辽东的车队,装的都是羊毛呢子、皮毛这一类轻便的货,重一点的都走水路。遥寄当年有人拿运河来说事,咱家就奇怪了,这运河离开了漕运,就此衰落了?如今看来,全是扯淡。货物从南京出发,走水路至瓜州,转入运河北上的,多了去了。还是要在于鼓励工商,就算收点商税,也是用在疏浚河道,修建管道上。阁部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太监进了司礼监,基本上就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了。对这个机构,陈燮是很不喜欢的,但是皇帝肯定不会这么认为,至少朱由检不会。君权这个东西太过于敏感,不是哪个皇帝都有气魄放弃手里的权利。朱由检已经做了不少让步了,对外廷的控制已经不如开始那么严了。

其实陈燮以为,皇帝只要管该管的事情就行了。比如吏治,这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稳固的大事,还有就是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再有就是军队,管好这几样,就已经很不错了。可惜,明朝这帮皇帝都是极端分子,要不就是怠工很彻底。要不就是什么都要管,什么权都要抓。而且这帮孙子都聪明,有偏才的真不少。什么木匠高手。什么修道能人。总之看看明朝这些中后期的皇帝,不务正业的好几个。

兴海公回京,这一路上地方官府自然是要封路的,不过陈燮提前打了招呼,让在路边就行了,不要耽误了别人的营生。就这么着,一路到了广渠门。遥遥看见城门的时候,迎接的队伍出现了。别的国公当然是没这份待遇的。陈燮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内阁诸位大佬全部出动,周延儒站在最前面,拱手致意:“思华,你倒是一点都没变。不像我等,都老了。”说着还捋一下白胡子,周延儒真是老了,不过脸色很好,红光满面的。这个跟他的境遇有关,这一回主政内阁,受到内廷掣肘的地方少了很多。以前内阁掌握了披红权利,外廷的票拟进来被拖着不批的事情很多。现在不一样了,披红是有时限的。内阁送来的票拟,最多两天,必须给个说法。行不行。都得说明白。再牛逼的司礼监太监,遇见解决不了的事情,也只能上报到王承恩那里,然后再转皇帝定夺。

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什么事情都能最快的速度解决。烦心的事情也少了。在一个就是朝廷的财政收入,从以前的年入四百万银圆。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万银圆。

“现在的沿海各省,都在吵吵着要开海,浙江、两广,奏折都堆成山了。报给陛下,迟迟没有决断。思华,你这趟回来的很及时,要说服陛下,还得是你啊。”周延儒抓紧时间提这个事情,陈燮听了哭笑不得,这事情还要我去跟皇帝说?内阁大佬们,真能给我找事。

“各省的奏报都是怎么说的?”陈燮不动声色,先问了一句,一遍继续跟其他人见面。周延儒也不嫌麻烦,跟在陈燮边上不紧不慢的继续道:“还能怎么说,列举开海的好处,让后奏请陛下核准呗。”陈燮陡然站住,笑道:“就这么做事,还指望我去跟陛下说?开海是嘴巴说说那么简单的么?船舶司的选址,稽查队的简历,基础建设的投入。事情多了,千头万绪的,一个明确的规划都没有,开什么海?难怪陛下不同意,当初我要开海,奏报写了三十几页纸,从新区的选定开始说,这个地方怎么好,怎么便利运输,便于稽查。再说新区的建设,怎么规划的,哪来的资金投入,将来这些钱怎么收回,最后才是船舶司的组建。他们倒好,一张纸,不到五百个字,晚了。您说,陛下英明如此,能答应这么荒唐的奏报么?”

周延儒被噎住了,陈燮正对上杨廷麟,笑着拱手道:“亲家,这次回来可要找你的麻烦了。”杨廷麟哈哈哈大笑道:“思华,你能给我找什么麻烦?你就是送财童子,还能管我花钱的?我可不信。”陈燮笑道:“不信,那就等着瞧吧,有你麻烦的。”

说着又跟卢象升打招呼,不理他了。杨廷麟被说的一愣,觉得他一本正经的样子,不像在扯淡,赶紧抓住陈燮的衣袖:“你等等,说完嘛,不能说话说一半。”陈燮回头笑道:“这话我跟你说不着,我跟陛下说去。别拽着我啊,我跟建斗这说话呢。”

卢象升在一边笑而不语,崇祯十七年,对于他这个兵部尚书来说,也是比较轻松的一年。在皇帝坚定的意志之下,在强大的军事依托之下,京营的整编进行的非常顺利,之前有成熟的方案在那边,南京那边干过。套过来就是,直接裁撤不好,那就保留编制,军官们都留着,给一份饷银不用他们带兵就是了,先养你三十年,等你老了就没话个说了。接下来就是搞一个城管衙门,京营的士兵都去那呆着吧,保证京师的卫生环境,其实也很重要。上了岁数的老卒,你去扫大街吧,每个月有一份薪水。年轻力壮的,维护京师秩序,修几个市场,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都去那呆着。道路上的建筑,都给拆了,你把路给挡住了。反正事情很多,不怕没一口饭吃。

不到一年,京师大变样了,地上干净了,过去污水横流的场面很少见了,城市建设也开始启动,修沟渠,修路等等,事情多的做不完啊。当然,那是顺天府尹的事情了,不该他操心。他的心思,全在下一步,如何整顿各地的军队。裁撤卫所,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个东西存在一天,就会多浪费一天的饷银。还有就是各地总兵官的军队,也要进行整顿。卢象升事情办的顺利,工作也很充实,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操心什么时候清军打进来。自然的,精神愉快,身体健康,脸色很好看。

有人脸色难看,或者说是尴尬,看见陈燮,拱手多少有点勉强,这人自然是魏藻德,要不是朱由检护着他,早就在内阁呆不下去了。即便如此,如今的魏家在老家的地界上,就安心的种地吧,做买卖?呵呵!别说他了,其他跟他一党的人,家里从商的,都没啥好落下。

一个人没有好处给别人就算了,还会连累其他人,这个人自然招人嫌恶了。魏藻德如今在朝廷就是这个状态,昔日的朋党,纷纷转投其他阵营,撇清关系,一边被殃及。要不是朱由检一直没松口,他早就滚蛋回家了。一个内阁大臣,混成这样也是够惨的。

陈燮对他,当然没啥好脸色,皮笑肉不笑的拱手,立刻就往前走去,擦肩而过的瞬间,不忘记给他一道阴森的眼神。居然敢惦记陈燮的银行,这尼玛是化解不开的死结了。

洪承畴倒是意外的坦然,他跟陈燮之间没有解不开的死仇,只要他放下了,陈燮自然也会放下。拱手一笑,洪承畴道:“万里海疆手中握,扬大明之威于异域,思华,了不起!”

陈燮笑道:“过誉了,说起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天竺和木邦吧?这两个国家可是好地方,一个盛产铜矿和翡翠,一个可谓遍地黄金。走之前,一支舰队去了天竺,顺便走一趟木邦。这海上的事情,没有把稳的,我就不给大家打包票了。愿意一起去冒险发财的家人族人,都可以去找刘总管。”

这番话,说的众人心里砰砰跳,大明的文官,家家户户都经商是常态。如今要说挣钱最快的,还有比跑海商还快的么?听说遍地黄金,又是铜矿又是翡翠的,大明可真缺这个。陈燮挑头,大家一起发财就是了。回头就让家里人去华亭找刘总管。

一番寒暄,继续往前,走到广渠门前,陈燮又得停车下来了。因为太子朱慈烺站在这等着呢,不下来不行。按说朱慈烺也可以去前面等着,不过他不想让大臣们难受,就一个人在这等着。毕竟他现在还是太子嘛,呵呵,该避讳的不能少。

“先生回来了!姐姐在这等了有一会了。”说完这话,朱慈烺让开身子,后面的马车帘子打开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少妇下来,一身盛装,分外妖娆,看见陈燮,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陈燮迎上前,朱媺娖忍着眼泪道:“你看看孩子,等你等的都睡着了。”陈燮没有去接孩子,而是连孩子带夫人一起搂着,然后才低头看孩子,这小子睡的很像,吮着大拇指。(未完待续)R466

第六百二十章财政预算制度

ps:ps:今天就两更吧,有点疲倦,想早点休息。

第六百二十章财政预算制度

一直以来,陈燮对孩子的事情都不太关心,一个是对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归属感,一个是他的出身,导致他对后代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艰涩心态。自己的父母不是好父母,轮到自己来做父亲了,陈燮真的怕自己做不好。再有一个,就是真的很忙,没时间陪孩子。

现在陈燮把孩子抱在怀里的时候,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坚硬的内心突然软化,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就是生命延续的意义么?这就是血脉相连的感悟么?还是因为这个孩子,未来将是兴海王的缘故呢?只有他才能继承自己的事业的缘故么?

“走吧,回家!”陈燮笑着把孩子交给朱媺娖,转身朝众位大臣行礼:“各位,不好意思,今天就算是陛下来圣旨,我也不离开老婆孩子半步,先走了!”

众人不约而同的笑了,朱媺娖脸上泛起激动的红光,跟着陈燮上了马车,一路回家。

跟屁虫朱慈烺真是撵都撵不走,到了门口,陈燮给他拦下来道:“今天就算天塌下来了,也不要来烦我。”说着一手牵着一个女人,信步往里去。朱慈烺站在门口,哭笑不得,最后哈哈大笑,转身走人。

孩子醒来就哭,声音异常洪亮,奶妈进来接过孩子。熟练的解开衣襟,这小子张嘴就**,然后安静了。陈燮在一边看着傻笑。回头时迎上一双幽怨的眼神,抱歉的回了一个眼神时,朱媺娖笑道:“如是帮了我不少忙,孩子能顺利的诞下,多亏她平时监督我运动。”

这公主倒是心地善良,没有为难柳如是这种身份低的小妾,可能是因为她对公主不构成威胁吧。陈燮一直以为。女人的对另外一个女人的善良,也是有前提的。

巨大的热水池内泡着。带走一路风尘,一个窈窕的身影进来时,陈燮笑了笑,换来一个白眼珠子。还有一句抱怨:“你倒是还知道要回来。这一走就是那么久,信也就是区区百字。”

陈燮抓住柳如是在背后擦背的小手,如若无骨依旧,口中却在叹息道:“我倒是想呆在家里,陪着你们过日子,但是不行啊。老天爷既然给我丢这里来了,我就必须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不然对不起老天,也对不起自己。”

“知道你是做大事的,我们女人生来就是这个命。”柳如是也没能超出这个时代的舒服。身子渐渐的软了,趴在背上低声道:“这回说什么,我都得要个孩子。”

陈燮笑道:“这一次回来。估计有日子要在京师呆着,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

柳如是惊呼一声,坐起道:“怎么,陛下要留你下来?”这话里的意思,陈燮很明白。这女人聪明着呢,伸手拍拍她的手背:“不是你想的那样。继业既然是定下来的兴海王,我留不留都没什么。关键是我自己要留,很多事情以前不能做,现在能做了。”

继业是儿子的名字,朱由检给起的。意思很明白,陈燮能理解皇帝的想法。

朱媺娖捧着衣服来到门口,听到帘子后面的动静,忍不住脸红了一下,看看两位丫鬟跟雕塑似得,掀起帘子往里去,放下衣服时看见玻璃屏风后面一副观音坐莲的景象,腿有点软,差点一个踉跄,赶紧的从里头出来。

皇宫里面一切都没啥变化,朱由检正在听吴直汇报,听说他要找杨廷麟的麻烦,忍不住笑道:“朕就知道,思华要对内阁做手脚。以前就听他说过,吏治是一个皇朝最要紧的事情,当时没机会去改变,现在思华回来了,朕想听听他怎么说。”

王承恩在边上笑道:“万岁爷,奴婢觉得,思华大人来做这个首辅,再也恰当不过了。”

朱由检摇摇头:“他不会做的,朕倒是想啊。你啊,还是不了解他,心在外面呢。”

王承恩道:“万岁爷,思华大人说了,派舰队去什么天竺,这是多远的地方?”

朱由检笑道:“取舆图来。”地图拿来,指着地图道:“这就是天竺,这里是木邦。走路上过不去,山太高林太密。走海路,就没这个麻烦了,唐朝的时候,王玄策倒是借了吐蕃的兵,打了过去,最终也没能占下这片地方,就是因为道路难行,根本就不能叫路。如今走海上过去,顺风顺水的话,比走陆地上要轻松多了。这就是思华要开拓海疆的原因啊!”

王承恩见朱由检志得意满的走到书桌前,赶紧过来磨墨,朱由检摊开一份奏折看了便笑道:“内阁又有好消息来了,漠北平定之后,哈密卫那边也有了畏惧之心,提出要恢复哈密卫,让朝廷派员去管理。呵呵,这些人,说到底还是怕刀子。一份请求,就想朕放过他们,真当朕的虎贲累了么?”说完刷刷的批了字道:“让他们先来京师谢罪,再提恢复之事。”

王承恩在边上看了一眼,叹息道:“这要是思华大人,早就提兵打过去了。”

朱由检心情好,笑着瞪他一眼道:“你这老奴,少说阁臣的坏话,他们怎么跟思华比?大明最精锐的骑兵,都在京师拱卫着。边地哪来钱粮?哪来的领兵大将?宁夏那边,早就打烂了,地方上穷的连人都看不到几个。卢建斗提议,让察哈尔一部去河套,朕还没想好。”

晨起,换上一身朝服,陈燮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自嘲道:“就算是公爷了,也还是衣冠禽兽。”朱媺娖在一边,抬手轻轻打他一下道:“哪有人这么说自己的。”柳如是掩着嘴笑,收拾停当,陈燮出来,挥别送行的两位女人,上了马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马车咿咿呀呀的动了起来。塔塔塔的马蹄声,在这个清晨响起,打碎了黎明的宁静。

宫门之外已经来了不少人,尽管内阁制度变化了,朝会还是正常进行。陈燮心说,什么时候皇帝不用上朝了,这官和皇帝都当的舒服了。马车还没挺稳,几个人就围上来,杨廷麟大声道:“思华来的正好,你给评评理。”

陈燮下来一脸笑容道:“什么这么要紧,大清早的在这里就争上了。”

杨廷麟道:“还不是卢建斗么?开口就要二百万银圆,说什么各省的卫所裁撤安置之用。”

陈燮看看这家伙一脸的激动,立刻一拱手道:“这事情,跟我挨不上,你还是找别人吧。”

杨廷麟一看陈燮不上套,急了,抓着他的衣袖道:“别啊,这事情我就赖着你了。建斗,一起上,非要这小子拿出点真金白银来,不能他整天在海外快活,你们在朝中累死累活的。”

陈燮笑眯眯的看着这家伙表演,卢象升不好意思这么干,站一边笑着拱手,没上来说话。倒是周延儒从马车上下来了,看看陈燮便道:“思华也到了,今天的早朝,你可以不上嘛,那么老远的回来,也不多休息休息。”

陈燮笑道:“周相,我这是来给各位找麻烦来了,回头大殿上别怪我心黑手辣就行。”

提起这个,周延儒来了精神,立刻便道:“你说说看,怎么个麻烦法?我们也好想法子应对,这会距离早朝还有一刻的时间,正好大家都来说说这个事情。”

陈燮见内阁的大佬们都围了上来,六部、六科的官员也都饶有兴致的样子,便笑道:“其实这个事情说起来呢,一点都不复杂。我把这个叫做财政预算制度。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各位都知道,每年各部、各省,各个衙门,官员都是拿的死俸禄。想办点什么事情,就得给内阁打报告,过了才票拟、披红,非常的麻烦,很容易耽误事情。这要是换以前,每年两税,加上盐课、铁课,也没多少事情可做。如今不同了,自打开了商税,增加了城市管理,大家有没有觉得,工商业兴起之后,不单单是税收增加了,要做的事情也多了?京师还好一点,在一省巡抚的位置上,在知府的位置上,具体的事情多了很多很多。在地方上,还能灵活的掌握财政,做必须做的事情,但是在京师,这就办不到了。为啥,手里没银子啊。”

陈燮一通说,大家听得似乎有点明白了,这个所谓的预算制度,似乎是一个全国性的体系。怎么说呢?就是提前一年,拿出一个明年的预算,交给京师的户部核算。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什么钱,你的能通过审核。然后每年的两税和商业税,你还不能擅自截留了,你得由中央政府统一调配。预算通过之后,各省可以根据预算,留下相应的款子,作为明年的开支。

这个制度,对于大家来说,都很新鲜,但是又都觉得吧,这制度由好处,因为他很灵活。京师的各个部门,各省的各级衙门,都有一笔可以灵活调动的款子。陈燮现在说的就是一个大概,但是也提到了官员的俸禄太低,可以适当的提高一点。这个预算的款子怎么使用,必须是在监督之下,至于怎么来监督,陈燮没在这里说,留了一个话尾。(未完待续)R580

第六百二十一章预防+严刑峻法

第六百二十一章预防+严刑峻法

早朝开始了,三呼万岁的节奏后,众臣各自落位。陈燮的位置,就在五位阁臣之后,这不是他想站这,而是只能站这。今非昔比,陈燮这个不在内阁的内阁大臣,谁敢跟他抢位子。

朱由检一眼就看见了人高马大的陈燮,立刻主动招呼道:“思华,你站前面来,待会有话要跟你说。”就这一下,陈燮只好苦笑着上前来,拱手长揖:“陛下抬**!”

众位大臣看陈燮的眼神都不对了,这份圣眷!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别看陈燮顶着一个大学士的名号,其实大家都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