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崛起(天涯)-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陈燮有个特点,跟你讲一个道理,肯定不是空讲,有很多例子来作为依据,用事实说话。这些事情,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或者是在最近,你能看的到。就拿朱由检来说吧,国库没钱,内库也没钱,大臣们给出的解决方式千篇一里,就一招“加赋”。即不告诉你为什么,又不告诉你还有别的方式能受到钱。陈燮就不一样了,他很明确的告诉朱由检,大明有钱,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钱。这些钱在哪,这些钱该怎么收,一条一条的去实施,事情还给他做成了。这样一来,什么道理都干不过他。

朱慈烺现在就是这个状态,陈燮跟他讲的东西呢,都是他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一个堂堂县令,居然会被下面的人架空,真是匪夷所思。但是这样的事情,知道道理说明白了,他就明白了。这种事情不但会发生,而且还可能会经常发生。

遇见个牛一点的人,在任期内还能挽回这个局面,遇见个书呆子,成天就知道享受,对政务不上心的那种官员,历史上可没少写啊。当今大明,也不少这样的官员吧?朱慈烺可是经常看邸报的,知道一些官员是怎么对待工作的。

第五百五十九章放榜

第五百五十九章放榜

几千份卷子,不是一天就能改完的,晚上这些考官还得留下来过夜,朱慈烺是不用留下来过夜的。回去之后,继续研究关于咨议局的文件。

陈燮这边也得留下来,因为改卷的最后阶段要来了,他得留下来决定榜单。最终送到陈燮案前的十份卷子,陈燮其实就没打算好好看,原则上是要照顾这些考官们的面子的。但是也不能一点都不动,最后看看名单上有个顾继坤排在第三名,抬手给他的名字后面加一个“一”,徇私了一下之后,陈燮就把名单还给朱大典道:“要说文章,我是怎么都比不了各位先生的,所以就不看了。这个顾继坤,我是知道的,就当我徇私了。”

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一帮考官心里很舒坦,陈总督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霸道嘛。具体接触之后,大家对陈燮的了解也加深了。这个人虽然混蛋了一点,但是规矩定下来了,他就会遵守,而且比任何人都遵守。说到徇私,这第三名和第一名,文章其实差的不多,就是看个人的口味,十一个改卷的考官们投票产生的名次,陈燮弄到第一,真不算徇私了。

气氛有所缓和,朱大典挠挠头道:“那就放榜吧,开龙门!”陈燮拱手朝众人笑道:“大家都辛苦了,这些天估计觉都没睡好。这天气又犯冲,秋老虎比三伏天都要命。回去好好洗个澡,睡一觉。对了,走之前,都去总务处,签名领一份补贴。乡试以来的这些天,都算加班。不论官吏,每人都有一份。”

这一招出来,所有人都没脾气了。就算是有脾气,估计也消了。尤其是秦教谕,这老先生倒是很负责的人,被气走之后,最后时刻又回来了,参与了投票决定前十名的排名。今天在场的这些官员,都是国子监和太学的教谕为主,这些人都是清水官,没什么油水的。听说有加班费,心情绝对好很多。

等到领加班费的时候,大家的心情更好了,一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里面是银票。秦教谕飞快的扫了一眼数字,小心的贴身放好,这几天加班就敢发一百个银圆,也就是陈总督才有这个大手笔吧?朱大典倒是没看,回到家老婆丢给夫人,结果那边一声惊呼:“五百银圆?哪来的这么多钱?”朱大典听了也很吃惊,心道这个陈思华,真是好大的气魄。次日再以打听,最差的小吏,都能领到十个银圆的加班费,朱大典就知道南京官场下面这些办事的人,对陈燮算是没脾气了。谁来都白给,不能给大家带来好处,你说什么都白瞎。

放榜的前夜,顾继坤也是很紧张的没睡好,能不能中举,差别太大了。老乡归庄兴更紧张,天没亮就来敲门,顾继坤本来就睡的晚,被吵醒了顾继坤只好起来。梳洗一番,归庄兴在边上念叨:“贡院对面的登云楼,我十天前就订下了位置。我们也别去那边挤了,就在楼上喝茶等待,回头让小厮去看榜。”

每逢乡试,南京客栈都是满的,都是来考试的秀才。这俩以为自己起的够早的,没曾想带着各自的书童出来,客栈里一堆人都在往外走。好多都是认识的,一边走一边招呼,拱手致意,大清早的天还没完全亮,打着灯笼的一群书生,往贡院而去。

登云楼早早就开了门,这里的位置三天前就预定完毕,归庄兴砸了二十个银圆,才拿下的这个位置,二楼靠窗,正好对着贡院大门,五十米之外就是贴榜的告示栏。

得知两人有位置,另外四个同乡也都一起上来坐下喝茶等待。一般有钱人才这么干,穷秀才都在榜前站着,跟大家一起挤,那真不是滋味。

叫了茶水早点,这几位也没什么心思吃喝,各自的书童都派出去了,都在榜下挤着。

眼看龙门打开,出来一队威严的士兵,挤在榜下的人群自觉让道。一名官员出来,拱手四下道:“各位,这就要开榜单了,不管中没中,都悠着点,别整出事情来。”一句笑话,真是一点都不好笑,这帮秀才哪有心思听他这个,自然无人附和。

自觉没趣,官员下令开始帖榜,一个一个名字,大红榜上一出现,人群中有人在嚎哭:“中了,我中了,我中了。”众人立刻注视过去,这是最后一名啊,问题是就算最后一名,也是举人了,不然那叫名落孙山。下一个名字贴出来的时候,这位仁兄瞬间被大家遗忘了。

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在盯着榜单看,突然听到一声大笑:“哈哈哈,我中了!哈哈哈!”这笑声里充满了得意,瞬间整个人都变的有了光彩,仔细一看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如在云端一般,脸上满是红光。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就知道,里面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一个穷秀才,屠户的岳父都敢欺负他,看他不起。觉得他几十岁的人了,一直不中举,当初的投资算是打了水漂。待他中了举,岳父大人一个巴掌打醒了发癫的范进,看着自己的手掌都后怕,觉得打了文曲星,是要遭报应的。仅仅是中举而已,个人地位瞬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清两朝差不多都这个路数,法律严格规定了这些有功名的人拥有人上人的社会地位。朱元璋搞的这套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平,最大的坏处就是把读书人都约束在四书五经之内。学这玩意你想造反是不可能的,皇帝也就安心了。这样一来的后果,往往是官员的实际办事能力低下。但是最为统治者,最关心的还是王朝的延续,自然是什么对他有利怎么来。

“恭喜太仓XX老爷高中乙榜第二百六十一名……。”报喜的人一路喊着往楼下跑过,奔向一个幸运者,下一个幸运者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但肯定希望自己是其中一个。这一次的乡试,进行了不少改动,规则上的变化,秀才们倒是欢迎的。不用那么辛苦了,不像以前那样,你得一个人在贡院里生活三天。运气不好的,考棚在厕所边上的,你都能熏的死。这一次不一样了,不用在这里头呆三天。而且里面的设施也改进了很多,厕所也重新修了一个,带水来冲的,不用像以前那样,对着一个茅坑。这些,都是陈老爷的善政,据说这笔钱都是陈老爷向商人募捐来的。指望其他官老爷,那是不现实的。这些人都是从科举里出来的,怎么会让他们的后辈在考试的时候轻松快活?

一个又一个报喜的人过去了,楼上不断听到有人在喊:“我中了,是我,在这呢。”这一座六个人,都绷着一张脸在等待下一个。可惜,都过去五六十个报喜的,就是没有点到他们的名字。大家的心都揪着呢,谁的脸上都没笑容。就算是大大咧咧的归庄兴,也都很安静。

“恭喜昆山归庄兴老爷,高中乙榜第一百九十八名……。”报喜的嗓门很大,现在还有喇叭这个新装备,声音更是穿的很远。远端安坐如山的归庄兴,就跟听到鬼叫他似得,身子一晃,往后一倒,啪的一下屁股坐在楼板上了。

但是瞬间他就跃起,冲到窗前,在一桌人的羡慕之中,大声冲报喜的喊:“这里,这里,归庄兴在这里。”整个人身子都在发抖,声音也是颤抖的,声嘶力竭。巨大的喜悦之下,人的过激反应,在座的诸位,三年前都经历过了,有的甚至不止经历一次。

“恭喜归兄……。”一干同乡纷纷拱手说话,从此大家就是两个级别的人了。从秀才到举人,可以说是一步登天的差别。理由嘛很简单,中举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官了,虽然只能做小官,但是也有举人做官做的很大的,典型的代表例子就是海瑞。

辛苦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么?所以,举人和秀才的区别就在这里了。报喜的人上来,归庄兴把准备好的银圆丢了五块过去,赏钱给的算很重了。消息到了昆山老家,还能热闹一番,到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砸他家的大门,这叫改换门庭。

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同桌的六位,除了归庄兴,都没有被点到名。派出去的书童,也迟迟没有回来,这就不存在什么看错的话了,肯定是没有自己。等待是最难熬的,中了举人的归庄兴也没有刻意的张扬,这个时候他是很高兴,但是这个高兴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最后十名了!”回来一名书童带来了一个消息,对在座的其他五位,基本都是重创。乡试的秀才小四千人,前十名哪是那么好考的?就算是再有信心的人,在这个时候也不敢保证自己就在前十里头。别的名次还好一点,不太看考官的口味,文章做的好,也许就能中。但是这前十位,主考的口味就很重要了。那个总督陈燮,他的口味谁能知道啊。

一个接一个的报喜人跑过去了,顾继坤的心沉到了最底下。

第五百六十章病号解元公

第五百六十章病号解元公

昨夜肚子就疼的厉害,因为要看榜,强大的精神力让顾继坤忍受了下来,这会近乎绝望的时候,原本因为紧张而感觉不到疼的肚子,在绝望带来的松弛之下,变得疼痛难忍。顾继坤忍不住“唉哟”一声,捂着肚子身子委顿。一阵接一阵的巨疼,如同波涛一般涌来。

“怎么了?这是?要不要去看看大夫?”一同乡说,边上的归庄兴见他满头疼的都是冷汗,立刻道:“送去看大夫。”顾继坤抬手道:“不要去看郎中,去新医院看大夫。”

顾继坤在明报的时候,生病也是有的,都是《明报》护卫队的卫生院随便给点药吃就好了,所以对新医院比较信任。说完话的顾继坤,捂着肚子疼的打滚,众人哪有心思在等最后的看榜结果,七手八脚的给他抬起来,往已经血吸虫病专治医院送。

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医院,什么病都敢治。在明朝,做医闹可不容易,你得有身份和地位。寻常人做医闹,那是要看成刁民的。所以这个时代培养医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实际操作的危险性比较低。登州医院的一批年轻医生,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至于病人嘛,在明朝就这些,看不到是阎王爷不给医生面子,跟大夫的医术无关。

血吸虫病专治医院。已经更名为南京医院,治病什么的还是很靠谱的。至少一般的小毛病是有把握的。接着特效药治理血吸虫病这个噱头,医院在南京很快站住了脚。开始接一些寻常的病人,比如发烧感冒之类,磕磕碰碰的外伤发炎感染等等。现在这个医院还不能跟登州的医院相比。开肠破肚这种外科手术,登州只有一两个医生能做,还都是陈燮亲手带出来的学生。

顾继坤被送到了南京医院,值班的老汉给叫起正在睡觉的值班医生,一检查就慌了,这个跟传说中的急性阑尾炎很像。这地界。也没能做手术的大夫啊?怎么破?只好去找院长,被叫起来的刘院长,匆匆来到后,亲自上手检查才发现,很大的可能性是急性阑尾炎。

问题是。他也不行啊,只能先吊水,消炎,然后再看变化吧。就是所谓的保守治疗。这个病,换成这个时候的中医,基本上就让你等死了。不是说中医没有治疗这些病的水平,人家华佗早就这干过,关键还是失传了。刘院长只能实话实说。这是肠痈,保守治疗吧。

这个之后,值班大夫突然冒出一句话:“阁部大人。不是神医么?”

一群读书人在边上都听的清楚,心说谁尼玛敢去打扰阁部大人?怎么可能请的动啊?

众人腹诽不已,觉得这个是废话的时候,刘院长道:“对,一说我想起来了,登州那边的医院。还有两个大夫能治疗这个病,就是阁部大人亲手带出来的徒弟。救人的大事。不能顾上那么多了,我这就去求见阁部大人。”

一帮读书人平时嘴炮都是很厉害的。这会看见刘院长如此的冒失,意外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在事情吧,想拦阻肯定不合适,那就试试看吧?十有*,要给阁部大人的护卫打一顿,然后丢死狗一样的丢出来。

这时候归庄兴站出来道:“我是新科举人,在明报干过,见过阁部大人,我跟你一起去,给阁部大人磕头,求他来治疗继坤。”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激动了起来,这是个在阁部大人面前露脸的机会啊,一起都跟着道:“同去同去,给阁部大人磕头,求他救继坤的命最大。”

一群摆出一副英勇就义的模样,跟着刘院长一道,上了马车往总督府。这大清早的,陈燮倒是起来了,正在院子里活动筋骨。门口的近卫拦住一群人,倒是没有给脸色看,问清楚缘由后,近卫道:“这事情,我给你们传话,老爷能不能出来见你们,不打包票。”

归庄兴一摞银圆递过去道:“拜托了。”近卫抬手挡住道:“别,我认得你,在明报干过好几年的编辑对吧?你知道我们这里的规矩,不要害我。”

门*代一声,近卫匆匆进去,陈燮正在院子里打一套军体拳,练习多年了,打起来杀气腾腾。听到脚步声,韩山看了一眼,拦住近卫道:“出什么急事了?”近卫急忙解释,韩山一听人命关天,立刻上前汇报。这就是陈燮喜欢作秀带来的好处了,韩山在事关人命的时候,不会有半点犹豫,立刻来汇报。

陈燮一听是救人,没仔细问便出来,看见归庄兴在里头,立刻上前问:“怎么回事?哪个得了急病?”刘院长说话,归庄兴等人跪地拱手道:“求阁部大人出手,救一救顾继坤。待继坤痊愈,必定给大人立牌位,此生不忘阁部救命之恩。”

陈燮听着都别扭,赶紧上前伸手道:“都起来吧,来人,备车,算了,时间宝贵,备马。”陈燮的马牵来后,也不等其他近卫,翻身上马就飞奔而走。其余人等看着陈燮的背影,呆了好一阵,刘院长招呼之后,这才忙不迭的上车往回赶。

到了医院,陈燮二话不说,奔着治疗室就来了,看见在那躺着吊水的顾继坤,上前笑道:“我们的新科解元公,肠痈不是什么大病,本阁部亲自出手诊治,包你无碍。”

顾继坤看见陈燮还打算起来行礼呢,被这话说的当时就呆住了,下意识的问:“我是新科解元?”陈燮点点头道:“怎么,没看榜么?我还当你是喜极而病呢。大悲大喜之余,受到了刺激,因此引发了急病,难不成,你真的没看榜吧?”

顾继坤这才一脸兴奋道:“哎呀,看看没几个名字了,在下还以为自己又落榜了。”这一高兴,似乎就不那么疼了,陈燮笑着挽起袖子道:“我给你检查检查,看看是否需要手术。”

阁部大人亲自检查,把顾继坤给紧张的,浑身都紧绷着。陈燮一再要他放松,这才稍稍缓解一些。仔细的检查之后,确定了各种症状,陈燮也判断是急性阑尾炎,决定要做手术。于是对顾继坤道:“这是肠痈,就是肚子里的一段肠子发炎化脓了,需要手术治疗。你放心,我亲自来给你做这个手术,保证你一点事情都没有。”

“大人,什么是手术?”顾继坤还不懂这个,陈燮耐心的解释道:“就是在这里开个口气,把里面花掉的肠子取出来。当年华佗就这么干过,我这是继承的华佗的医术。你放心,这病不是什么大病,来的快,去的也快。”

有陈燮打包票,顾继坤自然就安心了,虽然还疼,但也没觉得那么厉害了。陈燮先去洗澡,然后准备手术,换了一身行头,这些年没怎么上手术台了,手艺不知道有没有退步。不过有一点陈燮可以肯定,就是自己对力量的把握更为精准了,下刀子的手绝对是稳如山。

麻醉之后,顾继坤不省人事了,一群读书人站在外面焦急的等待,听说顾继坤是解元,都为他高兴之余,多少有点羡慕,阁部大人亲自动手治疗,这是多少辈子积德的福缘啊。经过这个事情,顾继坤的名字,想不被大人记住都很难了。这么一想,大家的心里都在转心思,得抓住机会,在阁部大人面前露脸啊。

手术很顺利,就算是有点手生,仗着对力量的精准把握,陈燮还是很稳当的完成了手术。边上的刘远在做助手,心里暗暗叹息,自己就是手不稳当啊,所以才没能学会这个。这样的病,今后还是会有的,得让大人抓紧培养一些学徒才行了。不能像登州那样了,那么多年才出了两个能动手术的大夫。

做手术,你得对人体熟悉,但是明朝人对死人非常之敬畏,解剖尸体这种事情,是没几个人敢做的。登州那两个外科大夫,那是当年陈燮带着上战场,拿建奴的尸体练出来的手艺。登州别的医生,根本就没去过战场做这个事情,好的外科医生都在军中。

顾继坤醒来后,陈燮已经走了。腹内的巨疼已经没那么厉害了,轻微的疼痛,完全能忍过去。穿着白大褂,带着口罩的护士进来时,顾继坤脸红了,想起**被刮的干净的过程,当是居然意外的硬了,真是太丢人了。

好在这个护士是上过战场的,见他的模样便知道心里想的啥,笑道:“你害羞个甚?当年在辽东,好些个比你还小的小伙子,都是我照顾好的。给他们擦身子,什么没见过?”

顾继坤略微舒服了一些,小心翼翼的问:“这位大姐,你们为何要做这个营生?”

护士被这个问题问的沉吟一番才道:“当年建奴入关,我被掳走。不是阁部大人带兵来救,怕是还在建奴那里当牛做马,跟畜生一般的过活。兄弟们当兵打仗伤了,都是为了我们,我们又如何不能为了他们做点什么呢?阁部大人说过,救死扶伤是人类最高尚的职业。”(未完待续)R466

第五百六十一章格物致知

第五百六十一章格物致知

解元公是谁,长什么样子,大家都很好奇,可惜就是没见着他的人。朱大典主持的鹿鸣宴,也没看见解元公的长相,只好问左右的人:“如何不见解元公?”

本该是人生最风光的时候,居然没有出现,真是让人费解。左右的人都不知道,好在筵席上有人站起来道:“回恩师,顾继坤犯了肠痈急病,榜都没看完便送去救治。本以为难逃一死,不想阁部陈大人闻讯,亲自赶往医院,动手给他做了手术,取出肚子内坏掉的肠子,现在已经好了,就等着伤口愈合。我等同乡,当时就在外面等着,据说这是华佗留下的绝技。谁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目睹这样的神乎其技,更没想到,阁部陈大人如此急公好义。”

满座的举人顿时哗然,这是兵部尚书、三省总督、内阁大学士陈大人啊,说的严格一点,这一科的举人,都是他的学生来着。就这么一个身份崇高的大人物,居然能放下身段,亲自去给新科解元公做手术,不是归庄兴说出来,谁敢相信?

“肃静,肃静!”朱大典一看场面乱了,立刻出声控制,等安静下来才道:“你说仔细一点,到底是怎么回事。”归庄兴这才一五一十的细细道来,说道顾继坤被确诊为肠痈之后,众人都为他捏一把汗,这病在一般的大夫那里,就是不治之症了。没曾想,一个大夫提到了阁部大人,说他是神医,继承了华佗绝技。这才峰回路转,听到众人要去给陈燮下跪之时,也都觉得很兴奋,为了同乡情谊,放下读书人的身段去跪地磕头,可谓情深意重也。等到大家听说陈燮二话不说,还为了赶时间骑马出动时,纷纷发出惊呼声。

朱大典待归庄兴说完后,站起朝总督府的方向拱手道:“阁部大人妙手仁心,本宪不如也。各位,既然解元公安然无恙,就应该高兴一。今日阁部大人有事,不能来此,本宪提议,为阁部大人的高尚情操干一杯。”

众人纷纷举杯,一起干了这杯酒,鹿鸣宴还要继续。

陈燮因为什么不能来鹿鸣宴呢?无他,带着朱慈烺出了城,去了城外的钢铁厂。南京周边多有铁矿,故而多有民间铁铺,所产苏刚一度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钢铁。不过现在民间的小铁铺很少了,都改为生铁厂了,专门为联合钢铁厂生产炼钢用的生铁。、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钢铁就是国家的筋骨。钢铁产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军事潜力有多大。可能殿下会问,大明钢铁产量远远超过建奴,官兵为何打不过建奴?臣要告诉殿下,这是因为靖难之后,历代大明帝皇,过于追求文治造成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矫枉过正。一个国家,文臣治国没错,武将守卫疆域也没错。但是这两者之间,不该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更不该存在武将见了文臣要下跪的现象,这不是在文治了,这是在打断大明的脊梁骨。北宋年间,韩琦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斩了为国出生入死的猛将焦用,还留下一句话: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男儿。北宋的下场,史书上有记载,臣想太子殿下一定知道。为什么后来人不吸取这个教训呢?”

陈燮把问题摆出来了,朱慈烺听了呆住了,刚刚从钢铁厂的炼钢车间里出来,还没从那种壮观的场面里走出来呢。被这个问题直接问住了,为什么?

朱慈烺摇摇头,陈燮叹息一声道:“殿下,这个问题就是今天布置的作业,你慢慢的回去想想清楚。作为日后大明江山之主,你必须自己想明白,否则今后还会发生类似建奴入寇,官兵却不能战的悲剧。”

朱慈烺想不明白,又没个人问,只好在心里默默的记下这个问题,回去自己慢慢的想。出了钢铁厂,又跟着陈燮去了下关码头上,这一次也是微服出巡,陈燮带着他在前面溜达,后面跟着几个近卫。马车自然是停的远远地,被人看见了还叫什么微服出巡?

多次扩建的下关码头,如今规模很大。能够让眼下最大的船只停靠,就算是登州海军的舰队开过来,也能逐一靠岸,快速补给。码头上最醒目的就是巨大的吊臂,然后才是在码头上停靠,正在装船的货船。再往远一点看,江面上有战舰在游弋,检查过往船只。

看见这一幕,朱慈烺不是很明白,自然要问:“姐夫,江上的战船,为何要拦阻过往船只呢?您不是说要鼓励工商么?这些商船,为什么要拦下来?”

陈燮解释道:“当然是为了收税,还有就是检查有没有违法商人,为了利益把大明的技术往外流。有的东西,是大明独有的。比如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每年为大明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不能排除一些个人,为了私人的利益,把茶树运到海外栽培。这是其一,其二,大明的海军疏浚了长江水道,清剿了江上的匪徒,确保了商人的安全。这活不能白干把?所以在江上行走的商船,就得交一笔费用,不多,就是货物价值的一成而已,而且只要交一次,不管是在哪叫的,只要拿着凭证,就能在长江上随意航行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了乱收费,重复收费等不法的现象。如果在江上的商人遭遇了乱收费的现象,可以到南京的工商厅举报,违纪者将受到严惩。但是如果被查出携带了违禁物品,第一次警告,扣留货物。第二次严重警告,扣留货物,并处于高额罚款。第三次被发现,那就要抓人了。”

朱慈烺若有所思,跟着陈燮在码头上四处走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各种事情都很好奇。看见巨大的吊臂,将货物吊起来的时候,朱慈烺嘴都合不上了。无法想象,这是怎么做到的?陈燮见他如此,立刻来了一句:“殿下,这就是格物的力量。”

“格物致知?”朱慈烺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这是先生教过他的道理,但是很明显不该用在这里啊。陈燮点点头,很确定的告诉他:“没错,就是格物致知。不过,应该知道一些什么呢?这个道理,很多读书人啊,完全搞错了,并且还将这种错误的理论发扬光大了。殿下一定要记住,格物致知,只的是通过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找到其背后的道理。不是什么天人感应,不是什么天人合一。万物的运转,都是有其规律的,我们就是要发现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这叫格物致知,而不是什么奇巧**技。登州营为什么能打胜仗,两个原因,一个是微臣带兵,强调上下一心,公平公正。第二个,就是格物致知,通过格物,发现了火器威力如何更大的道理,制造了更好的火器,在战场上将敌人杀死在敌人靠近自己之前。建奴如此,流寇如此,将来的外敌,还是会如此。这就是格物致知带来的威力,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几千年,真正发挥作用的力量,不是什么代圣人言的八股文,而是圣人留下的道理。圣人的道理,很早以前就被后人读歪了。”

陈燮不能告诉朱慈烺,孔子孟子那一套不能作为治国的金科玉律,只好在解释上做文章。不然说的太直接,怕会吓到这个小子。

朱慈烺真是被雷的一个晕头脑胀,从他接受正式的太子教育开始,那帮先生交给他的道理,居然是被前人歪曲过的。这个怎么能接受嘛?老子一直被你们骗了!

陈燮的声音就跟魔音似得,在耳边继续道:“殿下,不要激动,其实他们也是被前人带歪了。臣以为,现在改还来得及,所以臣要在江南兴办一所格物学院,用事实证明,以前很多东西,前人都搞错了。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臣打算把这个新的学问,命名为格物学。”

朱慈烺整个人都不好了,迷迷糊糊的跟着陈燮回到了府中,稀里糊涂的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等到他回过神来时,天已经黄昏了。陈燮说的一切,再次在耳边响起,真如洪钟大吕一般,把他从一个混沌世界里叫醒了。

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的朱慈烺,迫不及待的冲进陈燮的书房,看见陈燮便道:“姐夫,你不是继承了华佗的绝技,而是通过格物,反过来推断出了华佗的绝技,是不是这个道理?”

陈燮真是服了这小子了,自己都没想到的说法,他居然先想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加以鼓励的,陈燮微笑着点头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但是不要着急把这个道理告诉天下。几千年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要破旧迎新,就应该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