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题在于这些地方都是新征服的,要说在大唐的统治下不会有叛乱,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偏偏大唐在之前大食的地盘上做的有点过分,更是激起了不少民怨,这样的人对于大唐更加难以归心,反而还会时不时的给大唐搞一点乱子,以他们地头蛇的本事,绝对可以让大唐欲仙欲死。
所以,李贞必须想一个方法,收服这些人的心,否则未来大唐就算是占领了这里,也绝对会动荡不安,说不定一旦大唐虚弱了,这里可能就会立刻独立出去,这可不是李贞想要的。但是人心这种东西是最不好收服的,一时半会儿李贞也想不出太好的方法出来,只能暂时放在一边,先将大唐通往西亚的道路修好再说。
反正大唐现在实力强盛,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至少五十年内不会衰落下去,只要交通和通讯足够及时迅速,就算是真的发生叛乱,大唐也可以迅速扑灭,只要领土稳定,其余都不是事儿——实在不行咱就用时间慢慢磨,就不信不能将铁杵磨成绣花针。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将路修过去,好在大唐被的不多,奴隶却多的是,一直到现在,南洋的土著都还没有抓完呢,如今又有了这一次西征,更是收获了数之不尽的奴隶,劳动力完全充足,根本用不着征调劳役。
但即便如此,这条路也足足修建了两年多。
一直到李贞正武三年三月份,经过上百万万奴隶的拼死修筑,从大唐长安直通君士坦丁堡的驰道并沿途延伸周边各地的的二级公路彻底修成并且通车。整条驰道长将近三万公里,如果算上沿途的支线公路的话,总长度更是超越了十万公里,为此大唐国内建设暂停了两年的时间,所有水泥全部供应这条驰道,耗费更是可谓庞大,基本上大唐一年国库的收入都填进去了。
若是换做别的君主,修建这么庞大的工程,国内只怕早就民怨沸腾,甚至可能百姓都要造反了,就比如秦始皇和是隋炀帝,因为修建了长城和大运河,甚至导致了国家发生动乱,民不聊生,最终连国家都给覆灭了,白白便宜了后来的王朝。
可事情到了李贞这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在修建驰道的时候,大唐不但没有变的虚弱,反而经济连续两年增长比超过两位数,百姓安居乐业,gdp一年比一年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修建驰道的时候,也出现了大量的捞金机会,很多人因为修建驰道而抓住了机会,并因此大赚特赚,成为人人羡慕的土豪。更多的人虽然没有成为土豪,但也因为这条驰道而发了小财,将整个家庭都带入了小康之家,只要不败家,一辈子基本上衣食无忧了。
不过驰道的修建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一百万奴隶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一半,将近五十万人葬身在这条公路之下,如果有人将驰道上的水泥给刨开的话,就可以发现几乎每一公里的路基上,都有白森森的尸骨填充——可以说这条驰道之所以能够修成,靠的就是用累累尸骨给堆出来的,驰道不但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一条用奴隶尸体铺就的骸骨之路。
以至于到了后世,这条驰道已经成了某些卫道士和圣母女表们攻讦大唐独断专行,残忍霸道的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李贞可管不着他们,但光以目前来看,驰道的修建于大唐来说却是意义重大,正是因为有了这条公路的存在,大唐对于中亚和西亚以及欧洲部分的控制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无论是物资运输还是客商往来,都有极为重大的帮助。
第二百三十五章 征服之路之横扫欧洲
第二百三十五章征服之路之横扫欧洲
自从驰道修成以后,每天行走在上面的商队客旅络绎不绝,极大的刺激了大唐国内的经济环境,以至于贞观三年这一年的国库收入,几乎超过了了去年的两倍以上。高兴的满朝文武高呼圣上万岁,再也没有人对于李贞修路的举动表示反对了,反而还有人提议要不要再多修几条路,将突厥以北的广袤荒原也纳入大唐的领土范围之内……
这个提议当即就被李贞拒绝了回去,开什么玩笑?西伯利亚大荒原上连烟都没有,你修那么好的路干什么?再说了,那就是一块无人的荒地(室韦和靺鞨被他选择性忽视了),走上一百里也未必就能看到一个人影,这种大唐随时都可以取走的地方,根本就不值得在这种时候投入太大的资源,等灭掉了欧洲之后,再回头占领这里也不迟。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扫平欧洲,据说大唐三年前的举动将整个欧洲都吓坏了,在教廷的呼吁下,各大欧洲国家已经组成了一个反唐联盟,准备共同抵抗大唐的侵略。
只是对于这个联盟,李贞并不报以多大的期盼,欧洲各国之间连年征战不休,彼此之间的仇恨大了去了,他根本就不相信这样的一群国家会真的精诚合作,恐怕各怀心思才是他们的本质。甚至这样的联盟可能还不如之前世家的联盟牢靠呢。何况他们就算真的团结起来又能如何?连强大的大食都败亡在了大唐的长枪大炮跟前,这些都还在玩重骑兵冲锋的把戏的国家,又哪里会是大唐的对手?
不过既然人家已经将招式亮出来了,那自己要是不回应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正好经过两年的修整,大唐的军事力量再一次达到了巅峰,而且更好的消息是通往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也已经挖通,海军也可以开进地中海以及大西洋了,有了海军的参战,海陆军合作的话,想来灭亡欧洲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事实也确实如同李贞所想的那样,当大唐五十万大军进兵欧洲之后,欧洲诸国并没有吃拜占庭和大食帝国灭亡的教训,依旧在边境线上陈列了十万重骑兵,然而大唐根本就不跟他们玩对冲的把戏,甚至连枪都懒得开,直接将大炮拉了上来。
万炮齐发之后,十万重骑兵全军覆没,就算侥幸没死的,也都被震成了傻子,再无一丁点的战斗力。
而这一战之后,欧洲的精锐尽毁,此时的欧洲就仿佛一个没有穿一件衣服的美女,就这么裸露在了大唐的跟前,已经再无一点反抗之力——没办法,这十万重骑兵就已经是欧洲各国全力搜集而来的,甚至就连教廷都贡献了自己将近九成的光明骑士,可以说这些重骑兵就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家底儿了,各国手里虽然可能还留了一点后手,但数量绝对多不到哪里去,面对如狼似虎的大唐军队,又能够支撑多久?再者说了,就连十万精锐重骑兵都不是大唐的一合之敌,他们的后手又哪里会是大唐的对手?
于是欧洲诸国这一次是真的慌了,面对继续前进的大唐军队,几乎用尽了手段,奈何根本毫无作用,只能用绝望的目光看着大唐军队越来越近,最终攻入自己的城市,杀掉一切反抗的人,并且拿走国库内所有的金银珠宝,他们自己也被套上俘虏的枷锁,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这其中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一句,那就是克里维被李贞封为将军,亲自带领大军杀入了巴伐利亚公国,亲手斩下了害的他有家不能回的,日思夜想都想要杀掉的敌人,如今已经是巴伐利亚公国大公的克拉·啊芝诺芬的脑袋,并且带着无尽的荣耀回到了自己的家族,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欧洲灭亡之战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之所以用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就算最后兵分多路,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打过去,也依然是太麻烦了。
而当一年半之后欧洲最后一个国家不列颠被大唐海军陆战队攻上岛屿之后,整个欧洲也只剩下斯拉夫人的地盘还存在着了,其余全都已经覆灭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欧洲可以说已经彻底的归顺了大唐的统治,就连教廷都宣布向大唐效忠,每一任的教皇加冕都需要大唐皇帝的承认。
而之所以留下斯拉夫人的地盘,倒不是大唐不愿意攻打这里,问题是斯拉夫人的老巢就是如今的俄罗斯,那地方几乎就是地球的冷极,尤其是冬天,根本就不可能行军,灭掉斯拉夫人其实很容易,但在那恶劣的天气里,冻死的人估计比战死的都要更多,还是等来年夏天之后再说吧。
在拿下了欧洲之后,尤其是打下了不列颠王国之后,李贞下达了他作为帝王的第一道命令,那就是宣布废除欧洲大陆上所有的文字,欧洲各地必须全部学习汉语,尤其是大唐任命的执政官,更是必须精通汉语,这是他们能当大唐官员的第一个条件——之所以下达这个命令,纯粹是因为他的怨念,要知道他上辈子可是学的机械设计,而机械设计就少不了英语,要知道普通的英语就已经够让人抓狂的了,而机械英语困难程度可是普通英语的好几倍,那更是让人欲仙欲死,李贞当初为了学习机械英语,可是足足熬了好几年,其中的艰难与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也(这点奔三可以作证,因为奔三就是学模具的,机械英语真的会将人逼疯的,那些专业术语完全需要靠的是生记硬背,其中的艰难根本不是学习普通英语的人所能体会的)。
以前李贞是没得选,只能按照外国人的标准来,但现在他有机会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了,他当然不会放过,也算是为前世报了仇了,从此以后就让欧洲人抱着汉语课本学习汉字去吧,让他们尝尝当年自己学习英语的痛苦吧——要知道汉语可比英语难学多了。
第1270章 大结局(上)
第二百三十六章大结局(上)
此时已经是正武五年了,李贞也已经当了五年多的皇帝,不过他的野心并没有随着征服已知人类世家而消散,而是在灭亡了欧洲之后,他又开始了未知之地的征服之旅。
贞观五年下半年,在将大军留下十几万镇守欧洲之外,剩下的全部被李贞派往了非洲大陆。此时的非洲还是以原始部落为主的原始社会,虽然也有自己的国家建立,但国家对于部落的统治往往并不牢靠。
更何况非洲大陆上面的黑叔叔虽然力气很大,但是战斗力却不怎么样,毕竟和本因那样善于总结,天资绝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大部分的黑叔叔都是十分的懒惰,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大唐军队,根本毫无抵抗之力。
只是半年时间,大唐帝国就打穿了非洲大陆,从最北部的突尼斯直接打到了南方的开普敦,唯一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本因的部落,毕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在逐水草而居的非洲草原上,想要寻找一个游移不定的部落实在是太难了。面对失落的本因,李贞也只能安慰他,并且我继续派人在草原上搜寻,希望能够得到一点线索。
李贞的另一个烦心事也和非洲有关,那是就是非洲大陆实在是太庞大了,而且上面都是懒惰的黑叔叔,连国家都没有,李贞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如果治理的话需要耗费的时间太久,但若是放弃的话,这毕竟是好不容易打下来的,而且上面资源充足,又实在是舍不得……
最后李贞忽然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儿子们,所有孩子自李晃以下,面对李贞不怀好意的目光,全都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冷颤……
最终李贞还是决定使用分封制,而且不光是自己的儿子,包括自己目前还活着的兄弟们,都在册封之列,并且封地全都在非洲(原本他们都各自选的有自己的地盘,但是李贞想了想了,还是让他们聚在一起吧,也热闹些),除了那些重要的地带之外,其余都被李贞分出去了。这样大唐获得了非洲的资源,他们得到了封地,两全其美,而且这里也成为了大唐分封王族的传统地盘,反正非洲那么大,至少一百年内是不会发愁没有地方册封皇族了。
至于一百年后该怎么样,那就不管自己的事情了,就让后世子孙自己头疼去吧,自己作为祖宗,总不能将所有事情都做了吧?
在统一了整个已知人类世界之后,李贞一方面开始修筑规模更大的公路网络,另一方面也开始大封群臣,当初一直跟随他的薛仁贵、房遗爱、杜荷、席君买、程处亮、尉迟宝庆等等心腹老人,分别因功被封为国公,其余群臣也大都得到了不等的赏赐,可谓皆大欢喜。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李贞居然真的开始给有功之臣分封封地,这让原本以为李贞不会分封的人顿时大喜过望。不过李贞的册封也不是没有条件的,那就是自己可以将封地分封给群臣,但是这封地并不是永远属于他们的,而就像是爵位一般,是会随着爵位的承袭而逐渐递减的。
也就是说你这一代是国公,但你下一代就只能是郡公,第三代就只是县公等等,一直到最后的男爵,再然后就只是有名无实的散官了,一直到最后连散官都没得做,成为一个普通的升斗小民——当然了,如果你在这过程中立下了功劳,那么朝廷也会酌情提升你的爵位等级。
封地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封地会很大,但是随着爵位的削减,封地的面积也会逐渐减小,当然封地不会完全给你取消,但剩到最后估计也就是一个小疹子那么一点地盘了,衣食无忧没问题,但想要搞事情却是根本不可能了。
而且封地的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执掌自己的封地几十年,却没有将封地发展起来,那么朝廷就会将封地收回,犯罪同样也是如此——不光群臣是这样,就连皇族的非洲封地也是如此,否则皇族人口越来越多,大唐就算是地盘再大,也终究会有封完的那一天的,最终大唐将会像明朝那样,皇帝执掌的地盘甚至可能都还不如王爷的多,这是李贞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但尽管封地有这样那样的限制,但群臣依然是群情涌动,这可是封地啊,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东西,居然自己就这么得到了。当初世家等势力联合起来拥护晋王和当今圣上做对,为的是什么?除了和陛下结仇之外,当初的晋王不就是用封地来诱惑他们的吗?
如果让他们知道陛下居然也会分封诸侯,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气得从地底下蹦出来?
而划分给群臣的封地,李贞也已经确定了,那就是西伯利亚大荒原上,这里人烟罕至,冰天雪地,和非洲大陆差不多,甚至还不如非洲大陆呢,毕竟非洲大陆上的气候不会冻死人,这里却是真的可以冻死人的。
如今这里荒芜一片,朝廷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开发(主要是人口严重不足),正好交给群臣去打理,等过个几代之后,这里也该发展起来了,朝廷再将这里收回来,这样群臣得到了封地,朝廷也将西伯利亚开发出来了,堪称两全其美。
而且有了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粮食,再有南洋那数之不尽的粮食,几代过后大唐的人口至少得是以亿来计算的,甚至可能都要突破十亿了,到那时候,大唐有了充足的人口,正好可以将非洲和西伯利亚占领了。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西伯利亚这里距离大唐也很近,就算是哪个臣子的后代有了不该有的心思,大唐的军队也可以快速抵达镇压。
正武六年,香料群岛传来消息,他们的舰队发现了一座庞大的大陆,上面奇珍异宝无数,但同样宝物众多,金银铜铁矿藏无数,然而这样的宝地却只有一些土著占据,实在是暴殄天物。李贞得知消息之后大喜,将这座庞大的大陆命名为澳洲,并且派遣规模更大的舰队登陆占领。
经过初步勘探,发现澳洲大陆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上面矿产无数,尤其是铁矿,无论是储量还是品位都远超大唐本土的铁矿石,除了铁矿之外,澳洲的铜矿和金银矿储量都十分的丰富,就目前勘探出来的储量,就足以支撑大唐的建设了——而这还只是初步勘探,勘探的还只是澳洲的边缘地带,大陆内部还没有人进去过。相信如果进行更加精细的勘探的话,那么这些矿产的数量数据至少还得翻十倍以上。
这则消息出来之后,顿时就是举国沸腾,大唐的铁矿石品味并不高,这是众所周知的,连这样品味不高的铁矿石,冶炼出来的兵器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如果换上澳洲这样高品位和高品质的铁矿石的话,那大唐的兵器岂不是更加的可怕,大唐的战斗力将会更进一步的提升。
而且澳洲的发现不光是对大唐本身有利,对于大唐的百姓更是一个天大的机遇。要知道这可是一块完整的大陆啊,上面除了一些土著之外并没有什么文明,偏偏这块大陆还是一块宝地,资源丰富,如果能够提前定居上去的话,那么绝对可以发大财的,别的不说,万一自己居住的地方发现了大铁矿,那么自己就会成为万恶的有矿一族,直接飞黄腾达,成为人上人。
以至于当澳洲被发现以后,无数人都开始对朝廷的政策翘首以盼起来,希望朝廷能够尽快的下达澳洲移民政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其实短时间内并没有移民澳洲的计划,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大唐没人了……
确切的说是人口不够了,要知道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大唐的人口也就两千多万,虽然这二十多年来,大唐内部一片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二十年也就只能增长一代人,四千万人已经是往多了算的,真实数字未必就有这么多。
四千万人看起来很多,但不要忘了大唐此时的面积,那可是已经征服了整个已知人类世界啊,整个亚欧大陆都是大唐的地盘,亚欧大陆有多大?五千多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四千万人扔进去也就只是听个响,平均一平方公里都分不到一个人。
连老巢一样的亚欧大陆都还没有治理好呢,无主之地一般的澳洲就更不用说了,还是先放一放吧,反正至少往下数五百年,应该是不会有人是大唐的对手的,澳洲在这样的地方还是慢慢开发来的更合适,初期最多也就是在矿山附近建设几座城市,供给开矿的工人居住罢了。
另外,既然澳洲已经被发现了,那么美洲也就不用隐藏了,反正都是无主的之地,慢慢的开发着就是了,省得自己万一哪天驾崩了,后世子孙却不知道美洲的存在,那可就不好玩儿了。因此在发现了澳洲的同一年,李贞另外组织了一支精锐舰队,以郈国公薛仁贵为主帅,以印第安族人赛群雄赛猛虎等人为向导,开始出海寻找美洲大陆。
正武七年,李贞开始了大唐的税法改革,免除了农业税,以后但凡大唐子民,种地都不再缴纳税收,非但如此,朝廷还会酌情对农业生产进行补助。此法一出,顿时民间沸腾,无数百姓高呼万岁,李贞的人望达到了顶峰。
对于商税也进行了改革,大唐的商税5再也不是一刀切了,而是被划分了等级,收入越多,缴纳税收越多,收入越少则缴纳税收越少。
正武八年,整个亚洲唯一还存在的西域诸国发生叛乱,以昭武九姓为首的西域三十六国突袭了西域大都护府,杀害了西域大都护,阻断了丝绸之路,致使无数商人不得以留在葱岭以西不得东归。
李贞l立刻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席君买为帅,率兵三万平复西域,历时三个月,席君买灭掉了喜意三十六国,昭武九姓被他屠灭全族,西域正式成为大唐的国土,以天山为界被划分为两个州,并且任命刺史。
正武九年,经过数年时间以及数十万人的辛苦,澳洲得以初步开发,沿着澳洲边缘地带,建立了九座城市,都是沿着矿山分布而建设的,全部加起来大概二十万人左右,里面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矿工,另外还有一部分驻军,但这已经是大唐目前能做到的极致了,接下来至少五年之内,澳洲是别想进行大规模的扩张了。
同年,一直被李贞派遣寻找美洲大陆的船队终于回来了,他们真的找到了美洲大陆,并且带来了当地的特产,无数的矿产标本和动植物标本,此外还有和当地土著换来的各种货物,尤其是橡胶树种子,更是装了整整一船,割下来的橡胶数量更多,足足有二十艘大货船,这些橡胶再加上大唐已经培育出来的,已经足以大规模制造蒸汽机了。
只是船队在路上遇到了大风暴,沉没了不少船,原本三百多艘的商船,回来的时候已经只剩下不到两百五十艘了,李贞亲自犒劳重赏了参与此次行动的官兵,作为带队都督,薛仁贵更是被李贞重重赏赐。
正武十年,大唐第一列蒸汽机车在长安郊外通车试行,当看到这辆火车头拉着足足十几节车厢,却跑的依旧比马车还要快,围观的人们都沸腾了,开始疯狂的庆祝起来。因为他们很清楚,当这种不吃不喝的机器遍布大唐各地的那一刻,就是大唐彻底崛起的时候,不论是遥远的欧洲,还是近在咫尺的西伯利亚,都将彻底被大唐掌握在是手中,成为大唐永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正武十一年,越州造船厂成功的制作出了纯钢铁打造的战舰,这艘战舰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取代了风帆动力,原本桅杆的地方寻找成了又黑又粗的烟囱,风帆这种自从船只出现就紧随其后的东船只动力,第一次被从船上摘去。
不过虽然有了钢铁战舰的制造技术,但是以大唐目前的实力,还做不到将大唐所有舰队全部换装成钢铁战舰的程度,最多也就是每支舰队分配一两艘而已,在增强战斗力的同时,也让海军提前适应钢铁战舰,为将来的大规模换装积累经验。
第1271章 大结局(下)
第二百三十七章大结局(下)
正武十二年,大唐太上皇李世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于养心殿内驾崩,李贞悲痛万分,命令举国大丧,九日不朝,最终李世民被安葬在皇家陵园,起名昭陵。更让李贞伤心的是,皇太后燕氏紧随李世民而去,李贞更加伤心,这辈子最疼爱自己的两个人终于离自己而去了,为此李贞三日没有吃喝,之后在群臣的劝谏下,再次宣布举国斋戒九日,七日不朝,燕皇后陪葬昭陵。
正武十五年,在守完丧之后,李贞宣布留太子李晃监国,自己则巡视天下,一方面是为了换个心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看看自己的万里江山,话说将整个天下打下来之后,他都还没有好好的看过呢。
这一次巡视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无论是遥远的欧洲和非洲,还是更加偏僻荒芜的澳洲和美洲,又或者是他以前执掌的岭南和南洋以及南洋诸岛,都被他给看了一个遍,甚至他还去了一趟格陵兰岛。
而跟着他一起出巡的群臣也被这片广袤的天地所震撼,他们以前知道大唐本土之外的地盘面积很大,但光是看纸面上的数字,却很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一次跟随李贞巡视,他们才终于明白这片天下到底有多大,大唐的地盘到底有多么广袤。
而且此次李贞出巡还完成了一个成就,那就是环球旅行,要知道他当初出巡是乘坐赤道,从大唐一直到欧洲的,又从欧洲乘坐军舰出航,登上了美洲大陆,又横穿美洲,从美洲东海岸到西海岸,最后又从西海岸登船前往澳洲,在饶澳洲了一圈之后,又巡视了南洋诸岛,最后从南洋半岛登陆,乘坐已经修好的铁路,直接回到了长安,同可以说他的环球旅行是水路陆路都经过了,比麦哲伦的只是在海上漂了一圈还要更加彻底。
此时已经是正武十七年了,李贞也已经四十岁整,从生理的角度上来说,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最巅峰的时候,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智都已经成熟,正是该为事业拼搏的时候。然而在回到长安之后,李贞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球的决定,他居然是要禅位,令太子李晃继承皇位。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顿时满朝哗然,一时间所有人都上表请求,请求李贞不要退位,然而李贞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自觉自己已经做到了巅峰,现在全球都已经是大唐的地盘了,再也没有了可以征服的地方,大唐也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在他的引导下,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诞生,接下来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大唐至少可以提前八百年发展到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水平去。他自认为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好,他将自己的前半生奉献给了大唐,接下来他觉得要为自己活一活了。
换句话说的意思就是李贞自觉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已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大唐想要继续发展,就只有往外太空发展了,但这注定是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及时放下一切,舒舒服服的过完下半生。
而且一旦诞生人生失去目标这种想法,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也是十分危险的,比如秦始皇,他在一统六国之后,就一下子失去了奋斗的目标,然后整个人都飘了,又是炼仙丹又是修长城的,劳民伤财不说,将国家折腾的也是苦不堪言,最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秦朝在他的儿子手中被推翻。
如果当时有人能给他一个世界地图的话……
说不定他能打到天涯海角去,所取得的成就未必就不如李贞。
此外还有汉武帝,晚年更是飘的厉害,不但亲自干掉了自己培养了许久的继承人,更是将国家都给打空了,民不聊生,差一点就被沸腾的民怨给掀下了皇位。
还有历史上的李世民,在晚期的时候都同样做过各种昏庸的事情,炼制仙丹,求仙问道,几乎将一个昏君该做的事情给做了一个遍,还好他的继承人不像是胡亥那么坑爹,总算是帮助他兜了老底,没有将江山给败坏了。
连历史上有名的三大帝王都在晚年做出过各种糊涂事,可见没有人生目标的皇帝究竟有多危险。相反那些有奋斗目标的皇帝虽然成就不如三人,但却很少做出过糊涂事。
李贞自觉自己在心态上面是比不上以上三位的,他担心自己飘了之后会做出什么后悔的事情出来。好在他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却很懂得舍得,既然自己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么索性舍弃了皇位,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再说了,他操劳国事十几年,早已经是疲惫不堪,若是不好好休息的话,估计也要步上别的君王的后尘了,要么就是被活活累死,要么就是被病痛折磨而死,而无论这两种任何一种死法,都是李贞不愿意看到的,他更希望的还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才是最好的。
而且李晃如今也已经长大,在自己的操练下,他处理事务起来已经不比自己差了,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储君。又有之前两年的监国经历,在朝臣们心中也留下了不少的印象,建立了不小的威望,继承大统之后也不会有人欺他年少了——或者说这本就是李贞巡视天下的第三个目的。
禅位的这一天终于是来了,群臣眼见李贞意志坚定,便不再劝谏,而是收起了心中的悲伤,将禅位仪式做的尽善尽美。
当传国玉玺被李贞亲自交给李晃之后,他顿时觉得浑身一阵轻松,这种轻松不单单指的是身体上的,而是从身体到灵魂全方位的轻松,仿佛卸下了千钧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