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南皇-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乃人之常情,倒是朕疏忽了。”李世民自无不可,含笑答应了下来。
    其实道理很简单,薛万彻他们此次的收获是从哪里来的?
    天竺。
    而且获取的方法非常的不光明,这些东西说的好听一点叫做战利品,说难听一点就是从天竺各国搜刮来的。
    而在场一共有八个国王,难保他们的战利品中就没有他们国家的东西,至少薛万彻就清楚的记得在此次所有的战利品中,其中有一样就出自狮子国,同时是此次战利品中最珍贵的宝物之一,绝对的价值连城,在天竺人的心中,其地位和汉人的传国玉玺相比也不差多少了。
    大唐可以折辱他们,也可以看他们的笑话,但是当着这些他们的面,将从他们手中抢夺过来的东西,得意洋洋的展示出来,这就有点太欺负人了。
    这不但会对这些国王的心灵会造成重大的伤害,而且以薛万彻和刘弘基的为人,也实在是做不出来当着东西主人的面,向别人展示抢来的东西的行为——说到底大唐终究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骨子里是含蓄是无法轻易消除的,这么不要脸的事情他们还做不出来。
    不像是欧洲人,受到的是强盗文化的洗礼,不但可以明目张胆的抢夺弱者的东西,还可以明目张胆的在敌人的地盘上搞拍卖(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就将抢夺得到的一部分宝物当场拍卖了出去),更可以将掠夺自敌人的东西光明正大的陈列在自己家的博物馆中,堂而皇之的将其列为自己的国宝,实在是无耻之尤。
    唐人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的话,非但不会得到别人的羡慕和钦佩,反而可能要遭受所有人的唾骂——汉文明讲究的是做事留一线,如此行为不但等于是将最后一根线给抽了,还在你脸上狠狠的踩上好几脚,彻底的将事情做绝,简直不为人子。
    “叽里咕噜……%¥@。……”
    “叽里咕噜……#@¥%……”
    “……”
    果不其然,在经过了一番沟通之后,所有的国王都面露悲色,仿佛被ooxx了一百遍一样,脸色要多难看看有多难看。只是形势比人强,现在自己在别人的地盘上,以后还要仰仗人家吃饭,因此心中固然不好受,但他们还是强颜欢笑的冲李世民行了大礼,一个个的退了出去。
    但是看他们的神态神情,就连大唐众人都觉得难受得慌,心中不免涌起了兔死狐悲之感——今日之天竺八国,未必就不是明日的大唐,国无恒强,再强的国家也有衰弱的时候,这点无可避免。作为前人他们看不到未来的事情,对此更是无计可施,只能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尽自己所能,只希望让大唐多强盛几年,尽可能的延续这种衰弱到来的时间吧。
    等将几人送出去之后,李世民才换了一副脸色:“好了,人走了,我们开始吧。”
    “是,因为东西太多,臣并没有全部带来,只带了几样最珍贵的,剩下的都记录在这个礼单上。”刘弘基薛万彻以及另外三名高级将领分别从怀中取出一个大小不同的盒子,首先由刘弘基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份厚厚的折子,应该就是他所说的礼单了。
    王亭初接过礼单递给李世民,李世民不经意的打开,但是第一行的字就让他瞳孔一缩,不由惊呼道:“一百吨黄金?此言当真?”
    “什么?一百吨黄金?这也太多了吧?”
    “莫不是记错了不成?不应该啊。”
    “我记得上一次灭吐蕃的时候,从吐蕃运来的黄金也不过才区区三十吨而已吧?这就已经轰动了整个长安了啊。”
    “我的天,难道天竺都是用金子做成的吗?”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震惊~
    第三百九十一章震惊~
    不光是李世民吃惊,群臣听到这个数字,同样也都失态了,这可是整整一百吨黄金啊——如果这个数字不是记错的话,光凭着这么多黄金,大唐就相当于多增加了一年半的国库收入啊(大唐去年一年收入是两千万贯,一百吨大概相当于三百二十万两,一两黄金兑白银十两,就是三千两百万两白银),而且这还是纯粹按照金价来计算的,要知道黄金可是硬通货,流通能力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非强大的,没有谁会傻到直接拿黄金花出去的。
    何况,虽然说黄金兑白银汇率差不多是1:10,但那只是小规模的兑换,如果黄金的数量够大,没有谁会遵循这个规律的,一百吨黄金如果真的要一起兑换,就算汇率增长到1:15甚至1:20都不是不可能,具体情况就要看银行能让多大的利润了。
    这可是一百吨黄金啊,要知道李贞联合他几个兄弟弄的那个王者银行,号称小国库,其实储备的黄金也不过才三十多吨而已。
    李贞虽然号称富可敌国,一年的收入甚至超越了国库的税收,这些年积攒下来,手中的黄金也不过才不到十吨。
    不是他不愿意买更多,实在是没有门路——国库肯定是不可能的,王者银行李贞只是参股人之一,并不是不是决策者,只有从散户手中收购这一条路罢了……
    只是别人也不是傻子,都知道黄金的好处,除非是不得已,谁也不会卖黄金的,就算是卖也更多会卖或者当给银行,因为银行的黄金还可能在未来取回去,而黄金落到李贞手里就真的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李贞倒也不是没有想过溢价购买,但他又不是黄金收集癖,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有这个闲钱他倒不如多投资一点实业更划算。
    可以说一百吨黄金真的是一个大数字,再举一个例子吧,大唐的国库黄金储备是多少?别看大唐家大业大,其实朕要是论黄金储备,其实也不过才不到三百吨罢了,这是固定资产,也是国本,绝对不能轻易动用的——当然了,除了黄金之外大唐还有白银储备,这些就不说了。就连大唐都只有三百吨的储备量,可见黄金在这个年代世人眼中的地位,甚至比后世都要更加强烈。
    而如今一次天竺之战,就为大唐国库增加了三分之一黄金储备,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大唐的国力几乎是瞬间就增加了足足三成。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就冲着这些黄金,原定的五年修养生息计划就可以彻底作废了,有这批黄金在,大唐最多三年,就能彻底从战争中的损失中走出来,甚至经济还能再次进行一次腾飞,五年之后国库收入翻一番不成问题。
    当然,该修养五年的还是要修养五年的,不为别的,就因为大唐近些年来一直对外作战,在屡屡获胜的同时,也消耗着大唐自身的元气,百姓们更是厌战情绪严重等等,这些损失都不是经济增长所能弥补的,唯一能治疗元气损失的就只有时间,因此无论如何,五年的修养生息是必须的,并不以外力所转移。
    总而言之这一百吨黄金的注入,对于大唐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至少原定的五年后作战计划貌似就可以做出改变了,毕竟五年后的经济实力比预料中的更强,战争计划因此而更改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因为这些黄金并不纯。”薛万彻见大家惊异,心中非常的得意,略带谦虚的说道:“因为这些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于神庙的神像以及各种金质器皿,为了让神像看起来更加豪华端庄,工匠们在铸造神像的时候我往里面加入了一些铜,因此虽然名义上是一百吨黄金,实际上金的含量最多只有八成,剩下的都是铜(可能还掺的有别的金属,否则百分之二十的铜含量,黄金的颜色已经是接近玫瑰金的粉色了,这种颜色用来铸造神像就不好看了)。”
    “那也不少了。”程咬金依旧一脸兴奋道:“如果全部提纯出来,那也足足八十吨呢,算成银子也能抵得上我们大唐一年的国库税收了。”
    “是啊,八九十吨黄金,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啊。”
    “而且不要忘了,里面含的铜可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啊。”
    “这一战看来真的是打对了,亏我以前还以为这是个赔本的买卖呢。”
    “谁说不是呢?谁能知道天竺那种穷乡僻壤,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黄金呢?”
    “亏大发了我,早知道我也去天竺了,这得捞多少战利品啊?”
    “呵呵,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羡慕不来啊。”
    “……”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有懊悔,有羡慕,有嫉妒,众人语气不一,但其中大部分人都对于天竺这一战纷纷持支持态度——废话,打了一战就得到了这么多的黄金,这样的战争要是能多来几次就好了,大唐光是靠打仗就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了。
    唯有几个佛门出身的官员质非常的不满,或者对薛万彻与刘弘基有所误会,因此厉声质问道:“金子多这是好事,但是你如此亵渎神佛,难道就不怕上天天谴吗?”
    “这些当然不算。”刘弘基看了几人一眼,这帮吃人饭不干人事的混蛋,光给我们拆台。
    心中将这个仇记下,口中则解释道:“根据陛下的圣意,婆罗门教已经被我们宣布为邪教,梵天、毗湿努以及湿婆等邪教神明也被贬为伪神,我们砸的是伪神的庙宇,拆的是邪教的神像,融的是敌人的黄金,请问这有错吗?”
    “……”那几个人不说话了,当然没有错,这可是李世民亲自钦定的,何况他们是佛门弟子,和婆罗门教八竿子打不到一个边上去,他们没有道理替婆罗门教喊冤,之所以和刘弘基作对是因为他们以为唐军抢夺的是佛门寺庙里的黄金罢了,现在误会解释清楚,只要唐军没有动佛门的财产,他们才不管你的黄金是哪里来的呢——虽然他们也非常的眼红这批黄金,也就是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戏与计划
    第三百九十二章演戏与计划
    何况婆罗门教是种姓制度的最坚定支持者,而大唐能获得天竺人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废除了种姓制度,相对实现了人人平等,可以说两者根本就是天生的敌人,是阶级敌人,他们作为大唐这一方的人,虽然未必会忠心于大唐,但也绝对不会站在婆罗门的立场上去。再说了,种姓制度的立意是人有高低之分,这本身就与佛门众生平等的教育完全相悖,他们更没有道理和婆罗门站在一边了。
    “想不到只是区区一个婆罗门教,居然就搜刮了三百多吨黄金,听说他们的很多神像根本就是用纯金铸造的,简直就是穷奢极欲。”李世民也为这件事一锤定音:“看来朕将婆罗门定义为邪教是对的,这样不教人向善的宗教留着只会害人,还是灭了的好。”
    其实这些黄金的当然都不只是从婆罗门庙中抢来的,虽然其中一大半的确是来自庙宇,但其中也有将近四成是来自于各国的国库之中——虽然种姓制度中婆罗门才是最高级,但婆罗门都是僧侣等神的仆人,刹帝利才是国家的掌控者,他们各自的黄金虽然没有寺庙多,但所有藏金加起来还是要稍微高于寺庙的。
    只是李世民出于某种原因,才故意误导了大家,将所有的黄金都安在了婆罗门教的头上,反正双方是敌人,而且婆罗门的藏金确实多的可怕,也不算是污蔑他们了。
    “陛下,可不只是一百吨黄金啊。”刘弘基忽然开口纠正道:“臣等因为太过匆忙,因此只是搜刮了主要庙宇的陈列,那些小一点的婆罗门寺庙只是匆匆略过,根本没有仔细搜索。根据我们随军军师的测算,这些小庙宇中的黄金虽然没有大庙多,但因为他们的数量更多,再加上民间藏下的黄金我们也没有动,因此整体黄金数量未必就比我们现在的收获少,甚至可能比我们的更多。”
    “什么?”
    “嘶~”
    “天呐~”
    所有人都是一片震惊,而在震惊的同时,眼中也闪过一丝贪婪的心动——那可是黄金啊,那可是至少一百吨黄金啊,自己不求全部得到,但即便只弄到一吨也足够了啊,一吨黄金就算是全部换成银子,也足足三十多万两银子呢。虽然说大家都是大唐的高官,俸禄不少,但谁还会嫌自己的钱多的吗?何况三十多万两银子,这个数目已经足以比天下九成九的人的财富更多了。
    看到众人的神情,李世民轻轻的看了李贞一眼,对于李贞这一招非常的佩服,只是区区几句话,就让所有人都升起了开发天竺的想法,简直是太厉害了——没错,这一切其实都是李贞和李世民布好的局,此时大唐连南洋和婆罗洲都还没有占领,因此对于天竺这块更远的地方其实很多人都不感兴趣。不光是百官是这么想的,就连天下的百姓们也都是这么想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连家门口的肉都还没有消化掉呢,谁管你远处的东西呢?如果任由民间这种思想蔓延,恐怕至少五年之后,大家的注意力才会放到天竺上去。
    作为天竺之战的主要推动者,李贞当然不愿意看到打下了一块地,却白白扔在那里浪费着,这不但不符合大唐的切身利益,对于那些为了打下天竺而牺牲的将士们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辛辛苦苦,死了不少人打下来一块地盘,结果居然没有一个人稀罕,这简直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因此在和李世民商量了一下之后,李贞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计策——既然你们看不上天竺,不愿意去天竺发展,那我就用红果果的利益将你们吸引过去,而在所有的利益中,再也没有比金灿灿的黄金更吸引人的了,正好凯旋的唐军带回来了大批量的黄金,李贞于是就想到了这一招。
    连夜和薛万彻以及刘弘基沟通好了之后,四个人就联手演了今天这么一场戏,目前看来效果很不错,可以想象等今天的事情传出去之后,只怕天竺就要迎来一次疯狂的淘金热潮了。
    当然,虽然是将他们吸引过去的,但李贞也的确没有骗他们,在天竺的确有很多小型的婆罗门寺庙没有被唐军光顾,还有那些中小型贵族也都没有被掠夺,以天竺人喜欢用黄金装饰神像的习惯来看(这好像是天竺人的通性,不论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又或者后来的阴毒教,都是这样的,尤其是佛教传播最为广泛,以至于华夏和东南亚地区都喜欢用金子装饰佛像),那里有黄金是肯定的,而是数量绝对不少。
    只是整个这个数量究竟有没有超过一百吨,这个就很难说得清楚了,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这些黄金也不可能被一个人得到,根本无从统计,李贞说是,那自然就是了,谁还能印证一下不成?
    “好了,黄金的事情就暂时这么吧,以后再议论。”李世民挥挥手将此事揭过,继续看起了礼单,仿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下面某些人眼中闪烁着的贪婪之光。
    “白银居然只有三百吨?莫不是天竺不产白银?”看到礼单的第二排,李世民有些不满意了,黄金都有一百吨,按照金银比例,白银的数量至少是黄金的五倍才算合理,大唐国库的白银储量甚至是黄金的十倍。可是现在白银的数量甚至没有超过黄金的两倍,这简直是太不科学了。
    薛万彻怪异的看了眼李贞,心中有些腹诽,但是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他的吩咐解释,同时也是给群臣再补上一次重击:“启禀陛下,事情是这样的,天竺的白银产量其实也不少,问题也正是数量太多了,再加上船队船只数量不够,因此我们只带了三百吨,其实在天竺的军营中,还有将近六百多吨白银堆放着呢,总体算起来白银总量就算没有破千吨,只怕也差不多了。”

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连震撼……(三千字)
    第三百九十三章接连震撼……(三千字)
    “什么?还有六百多吨白银?这简直太疯狂了。”群臣再次倒抽了一口凉气,白银的价值虽然比之黄金相差十倍,但银同样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贵金属,在金属中的价值仅在黄金之下。
    尤其是在黄金的收藏性太高,市场交易之中极为罕见,铜钱又太过泛滥,价值太低,大宗交易的交易携带非常不方便,于是白银就成了两者之间的过渡货币,成为大宗贸易交易的最主要使用货币,市场流通性非常的强,更是被所有人所接受。
    何况虽然价值不如黄金,但产量却更高,就比如现在数量可是黄金的好几倍——那可是六百多吨白银啊,如果再加上这三百吨,那就是一千吨,整整三千两百万两银子(唐朝一斤合十六两),是个人都会对这笔钱感到震惊的。
    震惊过后同样是无尽的贪婪——既然黄金都没有搜刮干净,那想来价格更加低廉的白银应该也不会少到哪里去了,如果能第一时间去往天竺,虽然不至于独吞所有白银,但肯定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抢夺机会。
    “原来如此,却是朕误会了爱卿。”李世民同样是怪异的看了眼李贞,你为了发展天竺,还真是煞费苦心啊。
    “臣不敢当。”
    “咳咳,继续。”李世民继续往下看:“各类珍宝珠玉古董共计三船……三船?”
    “哗!”
    现场再次哗然,所有人平常一年所经历的震惊次数可能都不如今天来的多——什么时候珠宝是能用船作为单位来衡量了吗?
    三船珠宝啊,哪怕使用的是装载量最小的百吨级的商船来运载,那也是足足三百吨了啊……
    要知道珠宝的价值同样也是非常珍贵的,有的珠宝或许没有黄金价值高昂,但哪怕是最劣质的珠宝首饰,也足以换好几两银子了,何况珠宝之中也是有精品的,最顶级的珠宝可比黄金珍贵的多了,哪怕一件珠宝换即便是换一千两黄金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李贞在婆罗洲的时候,不就用相当于几千两黄金的银子换了一个翡翠珍珠吗?
    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只是一个小小的天竺啊,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宝物?
    我们是只是去打仗的啊,在那里苦战了两年多,我们都已经做好了赔本的准备了,甚至有的御史连弹劾的奏折都准备好了。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们,我们这一战不但没有赔本,反而赚了个盆满钵满?
    看看这收获……
    这那里是去打仗?这根本就是赚钱去了啊,而且还是大赚特赚的那种赚啊。
    一百吨黄金,三百吨白银,再加上三船的珠宝,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刘弘基和薛万彻两人在天竺打了两年仗,耗费了一丁点物资(相对于收获来说),却给大唐带来了至少超过三年税收的钱……
    拦路抢劫都没有这么快吧?哪怕是直接挖金矿,也没有这么来钱更快的吧?
    和这天竺相比,之前引得举事震惊的所谓的银岛银矿简直就是弱爆了,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好吧?
    “呼呼呼~”
    一时间,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红了,甚至整个大厅都满是粗重的呼吸声,连房玄龄这等位高权重的宰相都被李世民一波又一波抛出的消息刺激的双目通红——当真是惊人的利润啊,看来天竺不但不能放弃,反而要加大投资才对,从今天开始,谁敢说轻易放弃天竺,谁就是全大唐的敌人。
    “好,很好,非常好。”李世民同样非常的激动,珠宝的流通性虽然比不上黄金,但珠宝同样属于硬通货,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当成货币使用,三船的珠宝价值几乎可一点都不比一百吨黄金差了。
    其实李世民倒是误会了,珠宝这种东西在天竺其实不值钱,因为天竺本身就是珠宝的产地之一,蓝宝石、钻石、红宝石、黄晶、茶晶、太阳石、月光石等等都有盛产。
    尤其是钻石和蓝宝石,前者世界十大传奇钻石排行榜(是按照其传奇的故事性,不是按照价格来排的)上有六个钻石都是出自天竺的(被诅咒的光明之山、黑色奥洛夫、清澈的神像之眼、最大的粉色红钻光明之海、最美的传奇钻石摄政王、黄钻仙希),而蓝宝石就更不用说了,在克什米尔地区,可是拥有着世界上最顶级的矢车菊蓝宝石矿的,光是这一点就说明了一切。
    所以在天竺宝石真的不值钱,而如今天竺又是大唐的殖民地,可以想象未来大唐境内绝对会涌入各种各样的宝石,这些宝石绝对会冲击的过呢宝石价格大减——所以如果李世民不想让他这三船宝石缩水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抛售出去,否则一旦别人知道了天竺的情况,虽然不至于烂在手里,但也绝对会缩水一大半的。
    “诸位爱卿,你们辛苦了,朕替大唐再次谢过你们的辛苦。”李世民大喜,这一次的道谢他是真心实意的,实在是这一仗大唐的收获太大了,可以说是为大唐狠狠的不了一口奶,让大唐瞬间就恢复了精神,光是这点功劳就值得李世民亲自感谢了。
    至于折子后面的东西他并没有看,因为接下来的东西其实都是对这些黄金白银珠宝的详细描述,只是对其更详细的介绍,这些可以等以后有时间了慢慢看就是了。
    “多谢陛下,臣愧不敢当。”xn。
    刘弘基又道:“对了,陛下,除了这些之外,臣等在天竺还寻到了另外几样珍宝,其价值丝毫不下于以上的黄金白银,其代表的意义更是非凡。”
    “哦?快快给朕见识见识。”李世民方才想起来,刘弘基和他手下一共拿出了五个盒子,其中一个装的是礼单已经被打开,还剩下四个显然里面装的就是他口中的绝世珍宝了。
    “第一个,是一千年前统一了天竺大陆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书写的诏令原本。”刘弘基首先打开的是岭南道行军副总管李君羡(大唐名将,千古第一倒霉蛋,因为一个小名而丢掉了性命,没有比他更冤枉的人了,还是让他出场一次吧)手中的盒子。
    “咚!”
    李君羡手中的盒子并不是最大的,只有二十五厘米左右的长宽高,但随着盒子被放下,地面传来一声明显的闷响,同时李君羡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很显然这个盒子的分量并不轻。
    刘弘基指着盒子介绍道:“昔年阿育王统一天竺大陆,于是根据佛教的典章为他的臣民制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为了严明戒律,公诸世人并使之永久保留,阿育王下令把诏令戒律刻在全国各地带有狮头的石柱上。而这个箱子里面装的据说就是阿育王亲手篆刻的诏令原本——对了,阿育王也是佛教的护教法王,关于这一点,信仰佛教的同僚应该很清楚才是。”
    “诸位爱卿也都上来看看吧。”李世民看到大家都将脖子伸的老长,眼巴巴的看着盒子的样子,不由微微一笑,看来这好奇心也不只是自己独有的啊。
    “多谢陛下。”百官也不推诿了,纷纷起身围拢了上来,看看这传说中阿育王留下的宝物究竟是什么样的。
    随着盒子被打开,大家注意到里面的东西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长宽高大概在二十厘米左右,其余的都是稻草填充物。
    随着内侍拨开稻草,一个两头背向而立的狮子雕像映入所有人的眼中,雕像整体呈紫灰色,看起来灰扑扑的一点都不起眼,但知道黄金特性的人都知道这是黄金氧化之后的颜色。因为黄金是惰性金属,没有千年时间根本不可能氧化到这种程度,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尊雕像的年代——也难怪席君买那么累,二十厘米黄金的体积可是足足有三百多斤呢,也得亏他是席君买,如果换做一般人的话,别说是将其平举那么长时间了,估计抬都抬不起来。
    如果凑近了仔细看的话,还能从上面依稀看到一种类似于梵文的铭刻布满了整个雕像全身,只是遗憾的是,虽然在场不乏有精通梵文的佛门信徒,但让他们逐一上前辨认,却一个也认不出上面的字来。
    不过结合实际想想,这其实也应该算是正常的,哪怕梵文的传承再稳定,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呢,文字有所演化也是正常的——没看到一千年前华夏都还在用小篆呢吗?可是到了现在,这年头除非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否则谁会认识几个小篆的?
    “好东西,果然是好东西。”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烁,他当然知道这东西有多珍贵,说实话这雕像不值钱,说白了这就是一坨金子,李世民虽然喜欢黄金,但国库中黄金多的是,今天又得了这么多,却也不缺这么一点。真正珍贵的是上面的梵文诏令以及这是阿育王亲手篆刻的意义——这可是佛教护教法王留下的遗物啊,这对佛门来说该是何等珍贵的宝物?这对整个天竺的意义又该有多么的不凡?

第三百九十四章 镇国金狮、光明之山以及怪异的第三件宝物
    第三百九十四章镇国金狮、光明之山以及怪异的第三件宝物
    李世民既然这么说了,当然明白此物的珍贵性,不过他也没有说错,这金狮子的确也非常珍贵——这可是是戒日帝国的镇国至宝,名字叫做镇国金狮,是刘弘基从戒日帝国神庙中找出来的,当时被发现的时候,它被供奉在整个神庙最尊贵的地方,地位仅次于神像,可见在戒日帝国的眼中,这狮子有多珍贵。
    据说这份原本是当年戒日王在没有当上王位的时候无意中得到的,戒日王后来当上了国王,又统一了北天竺,成就了无上的伟业。他坚定的认为正是有了镇国金狮的祝福,自己才有了今天这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因此哪怕他在贵族们的影响下奉婆罗门教为国教,却也没有放弃对佛教的扶持,甚至曾经多次主持召开无遮大会(当年玄奘就经历过这个,所以这是褒义词,想歪的主动去面壁去),这等待遇即便连婆罗门教都没有享受过——当然,人家的地位比戒日王都高,估计也不稀罕这个。
    “陛下……”正当所有人都聚拢在一起围观镇国金狮的时候,其中一个佛门出身的弟子终于坐不住了:“请问陛下,这镇国金狮如此珍贵,却不知道陛下该如何处置?”
    “这……爱卿就不用管了。”李世民随口给他糊弄了过去,李贞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嘲讽——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见到好处就想要,你们也就这种程度了。
    “这……”那人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却被旁边人拉住了,谁都看出来了李世民此时的打算——他明显是打算将这宝物放入国库中的,你此时想和他抢,你是活腻歪了吧?
    再说你着什么急啊?金狮子在在那里,还怕丢了不成?等这则消息传出去,佛门自然不容许这宝物流落到皇家手中,到时候有整个佛门一起向皇帝施压,就不信他敢李世民不妥协?
    “果然是宝贝,就先放在朕这里吧。”待所有人都观赏完毕,将金狮放在自己桌前,李世民非常的高兴,又端详了一会儿,才将目光抬起,道:“几位爱卿为大唐迎回如此重宝,当真是辛苦了,都还有什么宝物,快都拿出来吧,朕已经迫不及待了。”
    “陛下放心,剩下的三件宝物一点都不比那金狮差。”薛万彻一脸自信,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了他们的手的,他们很清楚这四样宝物都有什么样的价值,甚至在所有的宝物里,这金狮都算不上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