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就在这风平浪静之中,长安城忽然就传出了一阵风声——颜家老祖宗颜之推居然还健在,而且再有几天就是他的一百一十二岁大寿,颜家准备大办一次,请帖已经送到了长安城各大家族手中。
这股风声就仿佛一颗深水炸弹,在刚刚回复了一点平静的长安城中,猛然掀起了滔天骇浪。
“颜之推老爷子居然还活着?这太不可思议了。”
“是啊,一百一十多岁啊,居然还健在,太厉害了。”
“好想去给颜老爷子贺寿,好想亲自看看颜老爷子的贵颜啊。”
“就是啊,一百一十多岁的老寿星,绝对是洪福齐天啊。”
“别想了,颜家请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大唐顶尖权贵,咱们哪有资格给老爷子贺寿?”
“……”
针对这个说法,一个知道一点内情的人却道:“那还真不一定,咱们还真有这个可能祝寿。”
“什么意思?这话从何说起?”旁人连忙问:“今次赴宴的肯定都是达官显贵,咱们算什么?难道颜老爷子也准备接受我们的贺寿吗?”
“哎呀,这说了半天,这有点渴了。”这人看这面前的茶壶,笑嘻嘻的说道。
旁边一个公子打扮的人立刻就知趣道:“小二,给这位爷上壶好茶,算我账上。”
这也是茶馆酒楼的规矩,酒楼饭馆这些地方的确是情报的集中地,但是天下白吃的午餐,情报自然也不是免费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要付出相对应的代价。
“多谢这位公子。”这人笑着道了一声谢,才继续道:“诸位有所不知,我家嫂嫂是颜家的厨娘,据说这一次寿,最开始的时候,颜家的确是没有接受咱们这些普通百姓们祝贺的意思,甚至估计他们连的都没有想到。但是后来还是颜家老祖宗,也就是颜之推颜老爷子主动提出来,说是要与民同庆,但凡祝寿需来者不拒,不许拒之门外,责令颜家之人专门在一处别院中给咱们开了一场席,据说到时候颜老爷子也会到场呢……”
“真的?这可太好了,我一定到场。”
“不行,我得去挑选几样好的礼物去。”
“对,这一次我怎么也得沾沾颜老爷子的喜气,说不定我儿子就能考上状元了呢。”
“是啊,我娘今年也已经八十了,说不定被这喜气一冲,也能长命百岁呢。”
“对对对,同去同去……”
“……”
百姓们这么热情倒不是说颜之推有多么高的威望(就算他的威望再高,十几年没有出世,别人也早就将他忘的一干二净了),而是……就想之前那两个人说的那样,颜之推是大儒,又是老寿星,古人迷信,认为颜之推是那种福寿双全之人,他们之所以乐意为他贺寿,为的就是沾沾老寿星和大儒的福气和文气,为家人增寿为子女添福。
也就是说,百姓们之所以这么热情,其实都是有目的的,他们都是想从颜之推这里得到好处的。
这也符合华夏百姓最基本的价值观——就好像神仙,在华夏之所以百姓们拜神仙,是因为神仙可以给他们好处,不能给他们好处的神仙,是没有人拜祭的(最有名的是福禄寿三星被万世崇拜,但是瘟神、衰神、霉神以及穷神却没有一个人供奉的)。
这一点在西方不同,西方的宗教相信的是无私奉献——你供奉上帝,那是你应该的,你得了病,上帝却没有帮你缓解痛苦,这不能说明上帝无能,而是你不够虔诚,上帝不会给不虔诚的信徒赐福的,想要上帝赐福,那你就必须更加虔诚的供奉。
这一点在华夏行不通,在华夏如果这个神仙不能给你好处,百姓绝对会第一时间将起抛弃,改为相信别的神仙,这点毋庸置疑——老百姓们见神就拜这个传统,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只是百姓们高兴了,但是颜家就要疯了……
“老祖宗到底要干什么啊?”负责接待平民的是颜昭甫(颜之推的曾孙,颜敬的儿子,另外纠正一点错误,颜敬的名字中敬是他的字,勤礼才是他的名字,颜师古同样如此),他今天快要忙疯了,光是接待的客人就至少有两千人,尽管有人帮助的,但是他还是累的不轻。
到了晚上一家人碰头交流情况后,颜昭甫不由的开始哀嚎起来:“您们知道您的消息传出去后,究竟掀起了多大的轰动吗?光是今天,我就至少接待了两千人,这还是消息没有传开的缘故,我估计到了明天,人数至少能飙升到五千人,后天应该会更多……这要是等到真正开宴的时候……七天的流水宴啊……我觉得我能给活活累死。”
“放肆,有这么说老祖宗说的吗?”颜敬呵斥了颜昭甫一句:“老祖宗这么安排,自然有他的道理,哪里轮得到你质疑的?”
“也不能这么说。”颜师古摆手道:“昭甫今天的确很累,这我是看在眼里的,只是昭甫啊,你这几天多受点累,等寿宴过后,伯父给你封一个大红包。”
“红包不红包的,我倒是不在乎,但是我是真的累啊。”颜昭甫诉苦道:“大伯,您再给侄儿多派几个人吧,不然侄儿真的会累死的。”
“人是没有了。”颜师古连忙摇头:“现在咱们一家已经彻底的忙开了,所有人都是忙的脚不沾地,我哪里有人派给你的?你还是多辛苦辛苦吧,只要你的任务完成了,老祖宗说不定都要奖赏你的。”
“不……”
第七十八章 贺寿
第七十八章贺寿
经过颜家上下几天的辛苦筹备,以及越王府厨师们的努力,一切准备事宜终于在宴会来临之前准备好了,寿诞之日终于到来。
“殿下,车马已经备好,已经可以出发了。”越王府,李贞刚刚穿戴整齐,小福子正好进来提醒道。
“走吧。”李贞带着武媚娘以及两个刚刚接出来的萌娃,走出了王府。
王府之外,车马已经备好——其实从王府到颜家一共也没有几步路,之所以还要坐车,纯粹是礼节罢了,不光是车马,还有太子仪仗(之前忘记改正了,李贞已经被册立为太子,虽然还没有搬进东宫,那主要是因为他还没有经过最后一道关节,但是在仪仗上,已经可以用太子的规格了,之前忘记了),连护卫带马夫以及敲锣打鼓的,林林总总加起来足足有好几千人,估计这边队伍的头都到颜家门口了,说不定尾巴还在王府没有动呢——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不光是李贞,今天所有参加宴会的人,应该都是正装打扮,车驾仪从一个不少,为的就是给颜之推面子——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没有赴宴的原因之一了,否则他要是来了,不说百官战战兢兢,无心贺寿,就他那天子仪仗,估计都能站满一条街,这还让不让别人做生意了?
所以李世民和燕妃的贺礼,只能由李贞代为转达了。
“殿下,到了。”
只是走了不到半个时辰,车队就到了——这还是因为他的太子仪仗为了宣示威仪,故意放慢了速度的缘故,否则以车队的脚程,两刻钟就足够了,毕竟颜家也是官宦世家,府邸距离朱雀街并不是很远。
就在这个功夫,早有颜家的人迎了上来:“臣颜思鲁,见过太子殿下。”
李贞的身份毕竟不同凡响,一般的客人只需要第三辈比如颜师古等人迎接就够了,第三李贞却必须由颜家二代子迎接,而且必须还得是嫡长子,也就是家主亲自迎接方可。
李贞抱着李晃,武媚娘抱着李昭,两人联袂从车上走了下来:“思鲁公免礼,今日颜家老祖宗寿辰,普天同庆,实乃大喜之日,这些繁文缛节就免了吧。”
其实,按理说来,像什么‘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这一类词语应该只能由天子使用的,但是……
还是那句话,谁叫颜之推的年龄够大,辈分够大呢?
就算是放眼大唐,应该也没有人比他年龄更大,辈分更高的,品德才学更令人钦佩的人了,堪称是天下第一老寿星,德高望重,无论是各大世家还是达官显贵,见了他都得行晚辈礼。
这样的人用两个天专家用词怎么了?
皇帝还敢说什么不是吗?
信不信分分钟骂得你狗血喷头,你还只能受着啊?
“殿下太客气了,殿下请。”
“思鲁公先请。”
“太子殿下到,送极品黑南珠一十颗,祝贺老寿星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太子殿下代皇帝陛下,皇后娘娘,赠送老寿星鎏金龙头杖一柄,皇后娘娘亲手制作《松鹤延年图》刺绣一副,祝贺老寿星天长地久,日月同辉……”小福子将请柬和礼品送上,迎宾司仪立刻扯着嗓子喊道——话说古代的司仪也不是个好干的活啊,古代可没有喇叭扩音器,这要是没有一个好嗓门,可干不了这个活计。
走进了大院,李贞才知道颜家这时候究竟有多么热闹。
颜家在长安的宅院并不小,足以装下几百号人而不显得拥挤,然而在今天,这样的院子中竟然满满当当的挤满了人,在这院子中,所有亲讯贵族不论高低辈分,所有人都挤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庆祝,甚至李贞还看到了正在和人拼酒的程咬金,而和他拼酒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罢了。
“越王殿下。”
“见过越王殿下。”
“笨啊,什么越王殿下,应该是太子殿下。”
“对对对,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好。”
“看到没有?太子殿下看到我了,在对我笑啊。”
“胡说,太子殿下这是是对我笑呢。”
“……”
李贞的目标实在是太明显了,穿过院子的时候,有不少人都主动和李贞打招呼,而李贞也笑着一一回应,而他的笑容落在某些人眼中,则成了对自己最好的鼓励,甚至为了一个笑容,还有人争抢了起来。
对于这些李贞可不在意,他是需要进去正堂,见过颜之推的。
“殿下有所不知,家父对殿下可是神交已久啊。”一路上,颜思鲁笑着道:“殿下这些年做的事情,家父可都是一清二楚,对于殿下可谓是赞赏有加。”
“是吗?那还真是本宫的荣幸呢。”
“父亲,太子殿下来了。”走到正堂,李贞就见到一个穿着寿星服,头戴寿星帽,面色红润,须发洁白的老者——这自然就是颜之推了,但是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保养的,相貌看起来仿佛比颜思鲁还要年轻一点。
“本宫给寿星翁贺礼了,寿星翁年高德昭,松鹤延年……”李贞上来就是一阵吉利话,将颜之推夸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口中练练称好。
“来来来,快让老朽看看。”颜之推的眼神不好,在李贞话说完之后,便立刻招手,让李贞过去。
“是。”李贞连忙和武媚娘上前。
“嗯,相貌俊秀,英姿不凡,刚决果毅,果然是少年英雄,堪称炎黄再世,当为天下共主。”颜之推看完李贞,满意的夸赞道。
又看到武媚娘,口中更是赞叹练练:“龙仪凤姿,贵不可言,有母仪天下之相,大唐有你们在,至少可延续百年平安……妙哉,妙哉啊。”
“多谢寿星翁夸奖,李贞就愧领了。”李贞松了一口气,得了,今天最大的收货到手了,有了颜老爷子这段评语,李贞再也不怕别人的攻讦了,这可是大唐第一老寿星亲自下的评语,以后看谁还敢对自己的行为指手画脚。
李贞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今天的收货,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多的多的多……
第七十九章 这一章求订阅,求收藏,求月票
第七十九章这一章求订阅,求收藏,求月票
颜之推在评价完李贞和武媚娘之后,又将目光对准了两人怀里的萌娃。
“嗯,好,又是一个天人之资,此乃一守成之君也。”看了看李晃,颜之推更加满意了,摸摸索索的从袖子中取出一本书:“此乃老朽用十五年时间,编纂而成的《论语正考》,近日方才成书,今日就送给孩子做为见面礼吧。”
“不不不,这礼物太贵重了,晃儿还小,有寿星翁您的一句点评就够了,书的话就算了吧,还是传给寿星翁您的后人才好。”李贞连忙拒绝,开什么玩笑?这可是人家十五年的心血啊,人生又能有多少个十五年?没看到旁边的颜家子弟眼珠子都要发红了吗?
颜之推摆摆手:“无妨,太子只要将其刊印出来,传扬天下,也就不负老朽这十几年的苦功了。”
“这样啊……那李贞就厚颜收下了。”明白了颜之推的意思,李贞也不再推辞,而是保证道:“寿星翁放心,此事本宫亲自安排,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本书刊印天下。”
“那我就放心了。”
“嗯,同样是天人之资,荣华一生啊。”颜之推送完礼物,又看向了李昭,同样给出了自己的评语以及礼物——一串被把玩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紫檀木串珠。
“……”
拜别颜之推,李贞和武媚娘分开——武媚娘是需要去女席的。
“殿下来了。”
“快,给殿下腾个地方。”
“殿下,来我们这边……”
“太子殿下,看这里……”
“……”
在众人的招呼声中,李贞选择了薛仁贵房遗爱这一桌,然后宴会就开始了,先是奏乐,然后主人致谢,再然后是老寿星出来感谢……等等,一大堆事情,等宴会结束,已经是晚上了,也幸亏是选择的长安城已经取消了宵禁,否则大家就要在颜家住一晚上了。
不过在临走之前,临走隐隐听到,附近一处别院中,依旧灯火通明,呼喝之声不绝于耳——这是普通人的宴席,这里布下的是流水席,要大开七天七夜,不过,这已经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殿下,今日妾身听到了一件事情。”回到王府,两人洗漱之后,武媚娘却忽然说起了一件事。
“什么事情?”李贞随口问道。
“就是定阳侯夫人说的。”武媚娘的面色转为严肃:“这也是她随口抱怨了一句,据她说,在前几日去城外的三清观上香的时候,据说那里的道士各个佩剑,面色严峻,对于香客也是爱搭不理的,道观之中有一些地方还被封锁了,连她都不能进,而且那些道士还撵人,可把她给气坏了。”
“道士?佩剑?撵人?”李贞细细品味武媚娘的话,有些明白她的意思了:“你认为这里有问题?”
“这不是明显的吗?”武媚娘反问道:“在道观之中,谁家道士会佩剑的?而且香客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平日里巴不得将香客们供起来,这要是没问题,他们又怎么会撵人?又怎么会是这种态度?难道就不怕得罪了香客们,以后没有人进香吗?那他们吃什么?这肯定有问题啊。”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李贞笑道:“如果对方真的这么容易暴露,那我们早就抓到他们了。”
“那……”
“不过,这个道观的确有点问题,我这就让人去查一下。”
“嗯。”
……
颜家的寿宴结束了,不过在结束之后,颜之推带着颜家主要成员,专门去了皇宫一次道谢——李世民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到场,但是他们可不能不知道好歹。
李世民给颜之推分封了一个琅琊侯,这件事便过去了,但是长安城的波澜并没有平息下来,因为颜之推的寿辰过后,就是所有人都最期待的献俘大典了。
去年一整年加上几年半年,一共一年半的时间里,大唐拢共是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加上那些因为戒日帝国灭亡而自立的国家),光是国王就俘虏了五十多个,再加上他们国内的贵族和将领,今次献俘大典光是有身份的贵族就至少有将近万人,李世民准备将这些人全部集中到一起,献俘太庙——这才是今年最大的盛事,其热闹程度就连紧接着的皇后与太子册封大典,都比不上。
日子过的很快,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临近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节。
原本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力的,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亮,活着出去逛逛灯市,互相买些礼品,联络感情,温馨团圆,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用想,平常的糟心事都被放在一边,只需要陪好家人就够了。
除了春节和清明之外,这一天算是一年中难得的放松的时间了。
但是贞观十七年的中秋节注定要与往常不一样,因为今年的中秋节,就是李世民选定的献俘大典的日子——之所以李世民会选择这个时间,不光是因为这一天的确是个好日子,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天长安城的人是最多的,李世民觉得这样能更好的宣扬大唐的威仪。
至于百姓们会不会只顾着团圆,而不给他面子——想想都不可能的,中秋节年年都过,但是这么规模宏大的献俘大典,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上可能也就这一次了,这样的盛事如果错过,可是会后悔一辈子的。
民间保持期待,而朝中却是忙昏了头,作为献俘大典筹备小组小组长,房玄龄更是累的连一口水都喝不上,每一件事他都要亲自过问,堪称事必躬亲。
所谓权利越大,责任越大,这可是献俘大典,到时候不光是有全天下的人关注,而且各国的使臣也差不多都到齐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不但要在全天下人面前丢脸,而且丢人还要丢到国外去了,李世民就算是杀了他,也挽不回来丢掉的脸面了。
就在所有人紧张而又期待的过程中,中秋节终于到了……
第八十章 献俘大典(1)
第八十章献俘大典(1)
献俘大典说是献俘大典,但是更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次夸功大典,真实目的其实是炫耀大唐的武功的一次典礼——不但是向大唐百姓展示自己的收获,同时也是向异族炫耀大唐的强大,狠狠的震慑他们。
在去年一年加上今年前半年,大唐干的实在是太漂亮了,连战连捷已经不足以书写大唐军队的强大,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形容的话,那应该是——天下无敌。
不要以为这个形容词很夸张,如今的大唐绝对当得起这个称呼。
不信可以去大唐之外的国家问一问,问问他们敢不敢与这时候的大唐起冲突?
恐怕得到的答案应该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敢。
大唐如今的气势太充足了,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胀,就算这时候与整个世界为敌,恐怕他们也不会怕的。
就算是被宗教洗了脑子的大食帝国,也没有胆子在这个时候挑衅大唐的威严——要知道大唐的战事基本上已经停下了,唯一的战场就是天竺,但是也已经占据了上风,就算遮娄其国王能一统南天竺,也绝对不会是大唐火器的对手。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大唐至少可以五十万的大军富余,而且还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精锐大军出来。
如果这时候大食帝国挑衅大唐。
毫无疑问,大唐绝对会将所有兵力砸到大食国内去,那面临大食帝国的就只有一个下场了——灭国。
好吧,以上纯属扯淡,现在言归正传。
既然是一场炫耀武力的盛事,那自然要将一切都展示给别人看了,第一批进去的自然不是俘虏——作为主角,自然是要压轴出场了。
首先出发的是战利品的展示,这些天一直驻扎在城外,没有进城的少年军,分出了一千人押送着几百大车,缓缓朝着城中走来。
这些载重的大车都是四轮的大马车,每一辆上面都摆满了八个朱漆大箱子。
这些箱子可能十分沉重,上等木头制作的轮子竟然被压的微微变形,也幸亏是长安城外的水泥路已经修好了,否则这些轮子怕是都要陷入土地中了。但是尽管如此,车子在路上也走的十分缓慢,拉车的驮马背上都被勒出了一道道血痕,汗水更是不要钱一般的往下流淌。
沿途已经围满了百姓,看到这一幕,如何还不明白车上拉的都是什么东西——如果没有猜错,这肯定就是此次大唐的南洋的收获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可能是货物太沉重了,一辆马车的一根车轴不堪重负,竟然被直接压断了。车身当时就是一歪,两个箱子就掉了下来。
“咚咚~”
“哗啦。”
沉闷的响声过后,两个箱子被摔的稀碎,箱子中的金珠失去了禁锢,顺着水泥路流淌开来,拇指大的金珠几乎铺满了路面。
“呼~”
这一幕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看到这一幕,所有人的呼吸都是一紧,眼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了一丝贪婪,不过看到护卫在旁边的精锐战士之后,却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立刻便打消了心中的念头——金子是好东西,但也要有命花啊。
少年军不是好惹的,早在奇袭林邑的时候,经过几次大战,少年军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强军,而接下来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个称号的名副其实。
再到后来,大唐就有了一个传言,每一个少年军下放到普通军队中,都是可以成为校尉的存在,这足以证明了少年军的强大。
没有人相信在如此强大的少年军看护下,会从他们手中抢到东西。
仿佛早已经预料到了有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队长的指挥下,一辆备用的车迅速被牵了过来,然后在短短一刻钟时间里就收拾好了一切,队伍再次缓缓移动起来。
几百辆大车,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彻底的走进了长安城中,而在长安城沿街两岸,则围满了更多的人。
然后……
“咔嚓~”
“哗啦……”
又有一辆车的车轴不堪重负,倾斜在街道上,车上的金砖洒落,然后赚足了百姓们的眼球……
事情发生到这里,估计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没错,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车轴同样也是动过手脚的,为的就是向百姓们展示大唐的收获,同样也是在宣扬南洋的富足,吸引更多的移民过去开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军民联合疯狂抓捕,南洋的奴隶抓捕工作已经开始好久了,虽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被抓捕,但是南洋土著的数量也已经锐减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大唐百姓来说,已经勉强可以移民过去而保证不被稀释了,移民工作已经可以展开了,这就需要一个足够的噱头,而通过展示南洋富足的方式,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当然,车轴断裂这种事情,可一可二而不可再,这样的把戏用一两次就够了,次数太多,会被人看出来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宣传力度不够,因为李贞和李世民已经商量好了,在大典过后,朝廷会将这一次的收获,在太庙前的广场上展示三天。然后取用其中额金银,铸造成一座十五丈高的金树,立在皇宫之中,保证只要站在皇宫附近,就能看到这棵树,不但可以宣传南洋,而且还可以收拢民心,一举两得。
进了城之后,车队行走的更加缓慢了,又用了一个时辰,才来到了朱雀门外的广场上。
此时李世民携带着诸位皇子以及文武百官,早已经等待在皇城楼上。
车队抵达了广场上,少年军按照队形排列整齐,李贞一身戎装,甲胄齐全,弯弓佩剑,骑着一匹快马从角落中冲出,来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下马单膝跪下:“贞观十六年,林邑犯我边疆,大唐帝国少年军出战迎击……今共缴获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香料无数……特献于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
第八十一章 献俘大典(2)
第八十一章献俘大典(2)
“万岁!”
“万岁!”
“万岁!”
“……”
广场上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起先只是少年军跟着李贞喊,但很快周围围观的百姓们也都被感染,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跟着呼喊起来。
贞观年检整个长安城有多少人?
虽然可能达不到一百万,但是六七十万人也是有的,这还只是定居人口,如果算上流动人口的话……
就算有一部分人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赶到,但是此时朱雀门前也至少汇聚了四五十万人,甚至朱雀门前大广场都站不下了,一些人干脆都站到了光禄坊和宾道坊里了,最远的已经排到了安化坊。
三四十万人一起呼喊,有多大的威势?
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气冲云霄,山河变色,风云激荡,威震九天。
一些观礼的国外使臣甚至因此被吓得面色狂变,两股战战,几欲跌倒。
皇城城楼上的李世民更是激动的难以自已,他是一个好皇帝,这点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多人的欢呼,今次咂然碰到,手指头狠狠的抠进墙砖缝隙中,浑身颤抖几乎不能站立,要不是旁身后有小太监扶着,只怕他早就不顾形象,倒在地上了。
即便是他身后的小太监,也被这股气势给吓到了,面色刷白,摇摇欲坠,要不是还有一点理智,怕是他早就被吓得瘫软在地上了。
声音响了很久才逐渐落下,李世民这才能传出自己的声音:“好,好啊,将士们辛苦了,少年军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天举世无双,当世无敌,当真是天下第一强军,朕为你们而自豪……”
“万胜~”
“万胜~”
“万胜~”
“……”
又是一段激动的呼和声之后,场面逐渐平息下来,李世民也带着后宫嫔妃和文武百官从城楼上走了下来,检阅少年军,检查他们的收获。
“很好,贞儿,你做的很好,父皇很满意。”来到李贞面前,李世民用力的拍着李贞的肩膀夸赞道,感受着他那强大的力道,李贞知道李世民此时内心的激动。
“父皇,这是清单,请父皇验收。”因为看的多了,李贞倒是很淡定,取出一个卷轴,上面记录着这一次自己带回来的战利品数目,递给了李世民。
“不用,父皇相信你。”李世民却摇头拒绝了清单:“何况,这本就是你们的战利品,父皇拿走就已经很过分了,就算你们自己留下一点又算什么?”
“父皇放心,所有箱子都是封存着的,没有一个人打开过。”
“不说这个了,陪父皇检阅检阅你的少年军吧。”
“是。”李贞也不说这些,和诸位大臣嫔妃兄弟姐妹打过招呼之后,便跟随着李世民的身边,检阅少年军。
“父皇,还是看看我们的收获吧。”这第一批少年军只有一千人,所以很快就检阅完了,看李世民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李贞便提议道。
李世民自无不可:“也好,那就这样吧。”
“开箱。”
“咔哒。”
“哐。”
“咚。”
“哗啦。”
“……”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箱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