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南皇-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神威浩荡,文功武德,威布四海,莫不臣服,方有今日六诏部臣服之事,大唐煌煌天威,威名远扬,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
    其余人也都反应了过来,连忙紧随两人其后,向李世民道喜,即便是那些异邦藩国,无论心里怎么想的,现在也都必须要做出恭喜的状态来。
    “哈哈哈……诸卿,同喜,同贺,哈哈哈……”李世民是真的高兴,面色潮红的对段延道:“蒙设立(蒙设诏酋长,蒙高祖蒙细奴逻的父亲,也是统一了六诏的君主)真是有心了,朕若是拒绝了你们,岂不是寒了你们的心?也罢,朕今日便设六诏都护府,归属未来的南洋道,六诏子民为大唐子民,该有的待遇责任该少的一个都不能少,至于下面的州县如何划分,这件事就交给三决议了。”
    “臣等遵旨。”朝中隶属三部的主官立刻站起来,躬身应是。
    “下臣多谢圣上垂怜,从今往后,六诏三十万百姓便是大唐最最忠实的子民,为大唐的统一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段延平更是喜极而泣,终于不用死了,不但不用死,还能得到大唐子民的应有待遇——没有比这更好的下场了。
    “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今日诺言。”李世民更满意了,这也是他之所以收留收容六诏的原因之一,六诏虽然在地理上也属于南洋,但其实是紧邻着大唐的(就是现在云南这一片),境内多山地,虽然贫困,但六诏百姓却是天生的山地战士,南诏过别看只有三十多万人,却是全民皆兵,如果唐朝愿意,至少可以从这里征召十万大军,而且还是那种稍微训练,就能直接上战场的精锐战士,这对大唐的南方攻略,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
    六诏献礼之后,其余国家就没有了献礼的热情——自己的礼物再丰厚,还能抵的上人家一送就是一个国家吗?
    藩国邻邦献礼草草结束,宴会的最高潮到了,在臣子,友邦之后,就是皇子内部的献礼了,最重要的就是皇子皇女们的献礼。
    之所以说这里是高潮,那是因为皇子们的礼物,论价值并不如何高,但是却每一个都是儿女们极尽心思弄到的,献于李世民面前,看谁的礼物更加讨李世民喜欢,皇子们的礼物各种争奇斗艳,暗中的竞争固然残酷,但落在旁人眼中,却只是一场戏而已。
    很快,宗族们以及公主们的礼物也都呈了上来,接着就是皇子们的战场了。
    作为长子,李承乾原本是第一个上场的,不过因为他现在还和兕子作为天子特使,督查南洋顺便治病,和李贞一样并没有回来,不过礼物已经交由使者送回了长安,由他妻子苏氏代为敬上。
    只见苏氏拿着一个托盘,带着李象走了出来:“父皇,中山王殿下有重任在身,无法脱身南洋,特灵儿臣送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梁代钞本一套,献于父皇,恭祝父皇江山永固,天地同春……”
    “嗯,承乾有心了。”李世民看着瘦了许多的苏氏,眼中闪过一丝怜惜,知道在李承乾被废的这些日子里,苏氏吃了许多的苦,又看了看依旧茫然懵懂的李象,叹了一口气,道:“这些日子也是苦了你们了,待会儿宴会散了先莫要离开,从礼物中挑选出来些带回去吧。”
    苏氏眼中顿时充满泪水,拉着李象连忙跪下磕头:“谢父皇,谢父皇。”
    “罢了罢了,下去吧。”李世民摆摆手让两人下去,完了又道:“你们放心,承乾即便不是太子,他也依旧是朕的儿子,谁敢欺负承乾的家眷,朕绝不会轻饶。”
    他这话明着是对苏氏说的,其实是借着群臣的口往外传话——让某些人注意一点,别惹了朕晦气,否则,朕不介意拿几个人杀杀威风。
    这话让某些人心中一凛,要知道李承乾作为太子,固然是权势无双,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仇人了,以前他是太子,被他得罪过的人固然不敢报复他,但现在他只是一个恒山王,一个被贬的太子,那些被他得罪的人,还不想方设法的找他的麻烦?
    “谢父皇,谢父皇。”苏氏眼中的泪水更多,诚如李世民想的那样,在这段日子里,苏氏可是吃了很多苦的,往日里对她卑躬屈膝的人,在她面前也开始嘚瑟起来了,甚至王府之中的太监宫女,都敢明目张胆的头王府的东西拿出去贩卖,那些仆役更是吃拿卡要,一个比一个过分。要不是自己娘家还有点势力,苏氏敢肯定,那些该死的奴才,一定会做的更加过分。
    “下去吧,下去吧。”李世民挥挥手,让两人退了下去。

第九十七章 诸皇子献礼
    第九十七章诸皇子献礼
    苏氏代表李承乾下去了,因为楚王李宽早夭,所以在李承乾之后,接下来就是李恪了。
    只见李恪笑着站出来,挥挥手,几个内侍便抬着一个巨大的竹子屏风走了进来。
    李恪扶着屏风跪地道:“父皇大寿,儿臣喜不自胜,在府库之中精挑细选,却是感想金银财宝太过俗气,玉石文玩又太老套,古典书籍,恐怕别的兄妹也有敬献,若是不幸撞车,未免太过尴尬。所幸儿臣得了前隋文帝的遗宝,《旭日初升,江山万里》竹雕屏风一具,还算风格别致,特献于父皇,恭祝父皇江山永固,日月同寿……”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李恪——你莫不是石乐志了吧?
    谁都知道大唐的江山是从隋朝手中抢过来的,你偏偏在皇帝大寿上,拿出了一件前隋遗宝,你什么意思?
    或许这个遗宝很贵重,但只要是沾上了前隋这两个字,皇帝恐怕都不会喜欢的吧?
    你确定你是来给他贺寿,而不是来添堵的吗?
    李世民见状,眉头也是一皱,心心中有些不喜,心道这孩子真是不会挑礼物,居然挑了这么个晦气的东西给我送了来。还有杨妃,孩子不懂事,你还不懂事吗?这不存心找我的晦气的吗?
    李世民根本想都不用想,这东西既然是前隋遗物,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从杨氏手中得来的,而且很可能是立刻亲自要的,因为杨妃从小生活在皇宫之中,见惯了宫廷斗争,宫斗经验十分吩咐,她不可能想不到这里面的忌讳的。
    而且,李恪性格很类似李世民,以李恪稳重的性格,如果不是他故意的,他也绝对不会拿一个前隋的东西,在这么大的场合献给自己。
    他应该是值得自己的忌讳的,但在明知道的情况下,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了。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世民苦思冥想,直到看到岑文本的时候,脑海中却轰隆一个炸响,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始末,贞儿啊贞儿,你究竟是有什么样的魔力,竟然让你的兄弟们一个个心悦诚服的退出皇位的竞争?
    没错,李世民已经猜到了李恪这么做的原因,那就是在表态,既是向自己表态,也是在向李贞表态——他已经退出了皇位的争夺战。
    李恪是聪明人,在在如此隆重的场合中找李世民的忌讳,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自己很清楚。这意味着他将惹李世民不快,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因此失去皇位竞争者资格。
    但这又何尝不是李恪想要的吗?
    或者说他今天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是在告诉李贞,我已经主动退出了,已经没有威胁了,你大可以放心。
    “罢了,礼物朕收下了,你先退回去吧。”李世民眉头皱了皱,他心中有些疑惑,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些孩子们了,别看他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异常恭顺,但实际上每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除了那几个小的要说他们对自己屁股底下的这个位置没有兴趣,那李世民说什么也的不会相信的。
    也不知道贞儿给这些人都灌了什么迷魂药,竟然引得自己的孩子主动退出竞争——他尚且还不知道,李贞和自己孩子们的惊天交易,否则说不定都要为李贞的手段感到惊讶。
    “是。”李恪嘴角微微掀起,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看出了自己的隐藏意思,便不再说话,不顾所有人嘲讽或者疑惑的眼神,躬身退了回去。
    李恪下去,接下来自然就轮到李泰了,这两年李泰越发富态,就算算上今年,也不过二十三岁,但体重已经接近三百斤,浑身颤巍巍的满是肥肉,不过竟敢如此,但他依然最受李世民宠爱,在这方面,即便是李贞也比不上。
    只见李泰吃力的托着一个书箱,来到李世民近前:“启禀父皇,贞观十二年,父皇授命儿臣编纂《括地志》一书,经孩儿几及属下五年苦修,终于于贞观十六年尾成书,《括地志》有正文550卷,另有序略5卷,共计五百五十五卷,收录大唐三百六十州一切情况于一书之中,今特献于父皇,恭祝父皇天地同寿,大唐江山万世永传。”
    “哈哈哈……好,好青雀,果然没有让父皇失望,太好了,哈哈哈……”李世民果然大喜,情不自禁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到李泰跟前,打开书箱,拿起了一本,越看越是喜欢:“真是朕的好儿子,有了这《括地志》,朕对大唐情况一览无余……此书完全有资格列入皇家图书馆之中。”
    “儿臣多谢父皇。”李泰大喜,皇家图书馆可不是别的地方,那里几乎收录了天下所有经典,但是这些经典都是古人所著,而在当代之中,能在生前将书籍列入皇家图书馆的,据李泰所知,总共也不过一手之数,它们的作者要么便是当世文豪,要么就是一代大儒,寻常人只有死了,留下的著作才有被列入其中的可能性。
    如今李泰的《括地志》竟然也被列入了皇家图书馆,光凭着这一点,他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嗯,下去吧。”
    “是。”
    李泰之后,就是李祐,作为历史上李世民最不喜欢的两个儿子之一,李祐在这个时空的表现倒是不错——当然,他的性格依旧是很混蛋,但或许是受了李贞的忽悠,认为欺负老百姓不算什么本事,只有欺负那些有背景的,才能彰显自己的能耐。
    于是这些年间,长安城的安歇纨绔们可就遭了大霉,面对背景无比强悍的李祐,这些纨绔们完全不能拿他如何,只能任由他欺负,有的甚至受不了李泰的欺辱,干脆离开了京城的也有不少。
    “父皇大寿,儿臣喜不自胜,走遍天下,最终为父皇寻来商朝编钟一套,为父皇贺。”
    李祐的礼物也很不错,是一套从商朝时期流传下来的编钟。

第九十八章 诸皇子献礼(2)
    第九十八章诸皇子献礼(2)
    编钟属于先秦时期的一种乐器,钟声清脆飘扬,悦耳动听。而且编钟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礼器,地位非同凡响,钟鸣鼎食中的钟指的就是编钟,只有诸侯可以使用,一般人可是没有资格用的。而且诸侯死去,编钟也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陪葬器皿。
    编钟的制作非常困难,因为编钟可不只是能敲响就可以的,而且还需要标准的音调——要只带,即便是现在,给一个乐器调音都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工匠花费大量时间以及需要大量的仪器校准。在调音全凭耳朵的古代,工作将会更加繁重。
    何况,编钟一般都是给诸侯制作的,如果稍微出现一点偏差,工匠都可能要付出性命的代价,这也就导致了编钟的存世量极少,即便是现在的打探皇宫之中,也是没有一套的。
    李祐能找到一座编钟,可见他也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只是……
    “噗!”
    只是在看到编钟的时候,现场的不少人面色都变得十分怪异,更有人直接忍不住喷了出来,至于李世民的脸色,更是黑成了包青天。
    大军之所以这样,倒不是说李祐的编钟是假的,李祐只是不靠谱,但他不是傻子,他不可你能拿假货来糊弄李世民。既然编钟能被李祐拿来给李世民作为寿礼,他提前定然是请了无数的鉴定师鉴定过的,不可能会是假货的。
    问题在于,在场可是有不少精通古玩鉴定的高手的……
    这编钟上土气都还没有消散,更有眼尖的都看到一些缝隙之中都还隐藏着黑色的污渍——这哪里是一件传世的编钟,这分明就是刚刚出土没有多久的东西,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是一件陪葬的冥器。
    在自己父皇的寿宴上,自己的儿子竟然拿出了一件冥器作为寿礼,这未免也太搞笑了吧?李祐的性格也太奇葩了吧?
    只是现在是在自己的寿宴上,李世民也不好发火,只能强忍着怒气,黑着脸,昧着自己的良心道:“这件编钟……父皇很……很……很喜欢,你有心了。”
    在内心深处,已经将李祐列入了黑名单,准备这寿宴过后,就狠狠的收拾他一顿。
    “父皇喜欢就好,儿臣就放心了。”李祐还兀自不觉,喜滋滋的躬身退了下去,完全没有看到别人投向他那充满了怜悯的眼神——可怜的娃,你还有心情笑,等寿宴一过,你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李祐之后是李愔,这是一个在历史上和李祐齐名的混蛋之一,也是李世民最不喜欢的两个儿子中的另一个,甚至和李祐比起来,李愔更加的混蛋,李世民甚至亲自评价他连禽兽都不如(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
    不过和李祐相比,李愔还是有些不同的,李恪是野心勃勃,狂妄自大,志大才疏,最终造反失败自杀。
    而李愔虽然也很混蛋,但他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反而飞鹰走狗,祸祸乡里,活脱脱的一个纨绔子弟。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在后来的李治时期,在长孙无忌的嫁祸下,只是落得一个贬为庶民,流放巴州的下场,而不是像他哥哥李恪那样,直接死在了长孙无忌的手上,也算是因祸得福吧。
    只是这一次,他明显是打得和李恪一样的心思……
    只见李愔托着几卷画轴站出来朗声道:“父皇大寿,儿臣不胜欣喜,遍寻蜀地,最终寻到一副前隋时期的,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条屏八条,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但也算是难得。而且父皇出征高句丽在即,儿臣希望此物能给父皇带来好运,恭祝父皇旗开得胜,所向披靡。”
    “我次奥。”
    所有人都惊呆了,看着被内侍挂起来的八条屏,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愔——你确定是在祝福你父皇旗开得胜吗?
    你确定这八条屏能给你父皇带来好运而不是厄运吗?
    你确定你是来祝福你父皇,而不是来诅咒你父皇的吗?
    你确定你们哥几个今天是来祝寿,而不是来给你父皇添堵的吗?
    你们兄弟几个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一共就上来了五个人,只有两个送的礼物还算正常,剩下你们三个是要存心和你父皇作对吗?
    “……”看着现场的气氛,李恪痛苦的捂住了额头,李愔啊李愔,你这是存心作死你知道吗?
    我只是让你挑选一个不受父皇待见的礼物,没让你诅咒父皇啊。
    你明知道父皇出征在即,你还送上外公的三征高句丽图,你完了,你就等着父皇事后的惩罚吧。
    李世民的嘴角不住的抽搐,他的心里很不爽,他很想发火,但现在是在自己的寿宴上,今天是自己的大喜日子,来的不只是自己人,还有各国观礼朝贺的外宾,自己不能让他们看了笑话。
    “很好,你的礼物……父皇很喜欢,等今天过后,你来父皇这里一趟,父皇和你共同鉴赏这前隋的《三征高句丽》八条屏……”
    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可见李世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
    “额……这个倒是不必了。”李愔当然知道自己送的礼物有多过分,干笑着拒绝道:“蜀地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孩儿去处理,这一次回来给父皇祝寿,就已经是忙里偷闲了,在长安这几天,蜀地说不定就已经堆积了不少事情,所以父皇的寿宴过后,孩儿就要立刻启程了……”
    开什么玩笑?看你那表情,如果我敢留在这里,你还不得吃了我啊?傻子才会留在这里呢。
    闯完了祸就想跑?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李世民冷冷一笑,连声音里都带着冰碴子:“不不不,你许久没哟回到长安了,你母妃也都许久没有见过你了,还是多在这里留几天吧,好好的陪陪你母妃。”
    “我……如此,孩儿遵命。”李愔见李世民都将自己的母妃搬出来了,顿时就无语了,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认下命来——看来,这一顿打是跑不了。

第九十九章 诸皇子献礼(3)
    第九十九章诸皇子献礼(3)
    李愔哭丧着脸坐回了李佑的身边,旁边李祐还拍着李愔的肩膀,小声安慰道:“没关系的,只是一顿打而已,你终究是父皇的儿子,他不会对你下狠手的,最多也就是断条腿罢了,五哥这里有上好的伤药膏,回头给你送一点过去。”
    “……”李愔无语的看着李祐,你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你丫还有心情劝我?
    李祐却依旧浑然未觉,又用带着嗔怪意味的语气说道:“不过不是五哥说你,你也是的,你送什么礼物不好?没有东西,哪怕就算是做一顿饭给父皇也好啊,你偏偏要送这个。你不知道咱家的江山就是从前隋手中夺过来的吗?而且你明知道父皇要攻打高句丽,你就送一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图给父皇祝福,你不知道隋炀帝失败了吗?他的图画有个屁的祝福意味啊?你这是在和父皇作对你知道吗……”
    看李祐喋喋不休的说个没完,李愔不耐烦的打断道:“行了五哥,你就别说了,你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你还有心情说我?你现在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
    “我?我怎么了?”李祐疑惑的指着自己,失笑道:“我能有什么事情?你给我说清楚。”
    “你做的好事,你自己会不清楚?”李愔反问道:“我给府献上《三征高句丽》八条屏,自然是有我的意思,但五哥你在父皇的大寿上,献一套冥器给父皇,你这是在咒父皇吗?”
    “冥器?什么冥器?”李祐心中觉得哪里不对劲,立刻道:“我明明送给父皇的是一套编钟嘛,怎么就是冥器了?”
    “……”李愔懒得和自己这个糊涂兄长说话,饮了一口美酒,闭口不言。
    就在两人说话的档口,李恽的献礼也完成了,他送上的礼物是一套商周时期的王室白玉酒具,东西虽热不珍贵,但也算是难得的东西,也算是表达了作为儿子的一番心意。
    何况有李佑李愔在前,李恽的东西虽然不好,但总比冥器和前隋物品要好的多,所以李世民的表现的很是惊喜。
    当李恽退下之后,整个宴会便徒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大臣一方——确切的说,是某人身上,便是连李世民也带着期待的目光看向岑文本,想看看李贞到底给他准备了一样什么样的礼物。
    虽然被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但岑文本却泰然自若,待饮完最后一杯酒,才轻轻的放下酒杯,从旁边拿起了两个雕工精美,装饰奢华的盒子。
    捧着其中一个盒子,岑文本来到李世民近前:“圣上大寿,臣岑文本代越王献上翡翠龙饰一套,恭祝圣上福寿延年,万寿无疆。”
    “贞儿为何没有回来?”尽管已经知道李贞需要在岭南主持大局,但按照规矩,李世民也是必须要问责一番的。
    岑文本道:“陛下容禀,殿下非是不愿回来,实在是岭南事务繁忙,如今岭南贪腐问题严重,而且正在做着征服天竺的准备,殿下实在是抽不开身……臣临行前,越王殿下拖臣告诉陛下,岭南事务陛下不需担心,短则三五月,长则半年,他定能荡清岭南的一切蟊贼,还岭南一个朗朗乾坤……”
    就在说话的功夫,内侍已经将翡翠龙饰展示给了所有人看,那翠绿欲滴,碧若春水的颜色,迥异于中原软玉的玉质,让所有人都爱不释手。
    尤其是一些对珠宝有研究的人,更是恨不得将眼珠子登出来,要不是顾及到这是李贞献给李世民的礼物,只怕他们都要扑上来,拿在手里一个个把玩起来了。
    “真好东西啊,以前怎么也没有发现,在骠国那地方,竟然会有如此美颜的玉石呢?”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家,画家,雕刻家,大唐的将作少监,阎立本对于艺术有一种天生的痴迷,对于一切美好的东西,更是有一种无上的向往,看着被工匠们雕琢加工的栩栩如生的玉饰,眼中不由闪过一丝痴迷。
    他哥哥阎立德也羡慕道:“是啊,不愧是号称帝王绿,如此通透亮堂,果真是玉中帝王,即便比之最上等的于阗白玉,也是丝毫不差。真想现在就去骠国看看,看看能不能也找到一两块如此完美的玉石。”
    众人对这一套饰品各种夸赞与赞美,李世民眼中的欢喜更是几乎溢出眼眶,要不是时机和地点不对,他当场都想要将这一套翡翠饰品给穿戴在身上了。
    所有人都不吝言语的赞美着翡翠玉饰,然而有些人就不舒服了,因为献上重宝的是李贞,而李贞是他们天生的对头,于是,一些人就站了出来,开始鸡蛋里挑骨头。
    “岑太傅,老夫有一点不明,还请岑太傅不吝赐教。”一个年级大的可以做李世民的爹的人忽然站了出来,而且对岑文本非常不客气——要知道岑文本虽然是越王太傅,但太傅只是虚职,实际上他在朝中也是有官职的。
    而且,现在他是在长安,这人却不称呼岑文本的官职,而是叫他太傅,这分明就故意的,是在说岑文本的官职还匹配不上和他说话。
    要知道岑文本之前的职位可是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在临走往岭南之前,李世民又给他提拔成了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整整提了四级,在中书省的地位仅次于中书令(正三品),已经是相当高的爵位了。
    如今却被人如此小瞧,岑文本要说心里不生气,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不过在看到说话的人之后,便将愤怒憋在了心里,淡淡道:“哦?原来是李别卢李少卿啊,不知道李少卿有什么疑问,若是我可以回答的话,一定会不吝赐教于你的。”
    “哼……”李别卢是太常少卿,同样是正四品上,地位和岑文本相差不多,也正是如此,岑文本才没有直接翻脸,而是在言语中稍稍的呛了他一下。
    此时现场一片寂静,所有外国使者都看好戏一般的看着两人吵架,而大唐内部的人则脸色一个比一个阴沉。

第一百章 诸皇子献礼(4)
    第一百章诸皇子献礼(4)
    不论是哪一方的人,心中对于李别卢都是不爽到了极点——你什么时候找麻烦不好,偏偏在这时候,在陛下的大宴上找越王的麻烦,你什么意思?给陛下脸色看吗?
    你给他脸色看没什么,但你为什么偏偏要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给他难堪?
    当着外人的面,李世民是会不自在了,但我们又何尝不是丢尽了脸面?
    平白的让外人看了笑话?
    你这是何其的糊涂啊?
    李别卢可没有想过别人怎么想的,他此时还沉浸在让李世民丢了颜面,回头迎接众人同僚的崇拜的眼神呢,他可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老朽的问题很简单。”李别卢指着盒子里的玉饰,问道:“这翡翠的确的人间极品,乃是一等一的美玉,雕工上也是最顶尖的大师级,这两点都无可挑剔。问题是好马配好鞍,如此精美的玉饰,即便是配上金丝银线也不嫌失色,但你为何只配了普通的绳子?此举何其的马虎也?”
    面对李别卢的指摘,岑文本就要反驳,但是有一人却抢在了他的前头,怒怼李别卢:“哈哈哈……李别卢啊李别卢,我还以为你能说出什么高见呢?原来也不过如此。”
    “卢正,你什么意思?”李别卢扭头望去,更是大怒,因为说话的人叫卢正,以前是世家联盟中,范阳卢氏家主的弟弟。当然,现在卢家已经投靠了朝廷,成为了世家的死敌,现在还胆敢嘲讽自己,他当然不会给卢正好脸色。
    “没什么意思,就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卢正作为卢家家主卢平的弟子,对于李别卢这样的反唐联盟中人,自然是毫无好感的,何况李别卢的名字也和卢氏相冲,他对李别卢的印象就更不好了。
    想到这里,李别卢语气更加不屑:“你也不想想,这翡翠虽然明艳无比,但雕工却朴拙无华,配上艳丽的金丝银线,未免太不伦不类了吧?你究竟是什么品位啊?”
    李别卢辩解道:“金丝银线只是我列举的一个例子,我可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此珍贵的玉饰,用普通绳子串联起来,未免太配不上这极品翡翠了吧?”
    “原来李大人说的是这个啊,这可不是一般的绳子。”岑文本作恍然大悟状,躬身向李世民请求道:“陛下,可否允许臣为诸位同僚讲解一番?”
    “准。”李世民自无不可,他也很好奇众这绳子究竟有什么不凡之处。
    “多谢陛下。”得了李世民的准许,岑文本便从盒子中随便拿起了一条玉带,指着上面的绳子,环绕一圈方道:“诸位是否也和李少卿一般,这绳子只是一般的绳子?”
    说罢不待众人回应,便继续道:“如果你们也都是如此想的,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在岑某的眼中,所谓的玻璃种帝王绿翡翠,其价值也不及这些绳子的十一。在岑某的眼中,这些绳子并不是玉饰的陪衬,而是恰恰相反,这些绳子才是主角,它们才是真正的重宝,这些翡翠玉饰只是为装点这些绳子而存在的、”
    “什么?”
    众人顿时哗然,这绳子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竟然让岑文本说出了这样的豪言。但大家也都知道岑文本的性格,他并不是那种喜欢夸大其词的人,既然他这么说了,那就说明这些绳子真的价值不菲。
    魏征皱眉问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绳子,竟然让景仁(岑文本字)你夸下了如此海口?莫非是传说中的龙须凤羽编织而成的?”
    岑文本笑着朝魏征点点头:“魏公果然聪敏,虽不中,亦不远矣。”
    “什么意思?”
    “哈哈哈……”岑文本将玉带高高举起,用略带癫狂的语气大声道:“因为这绳子的确来历不凡,这绳子的材料,其实是南洋诸国,那些国君的须发编织而成的啊。
    南洋一共二十七位国王,每一个都贡献了一撮头发或者胡须——整整整二十七位国王的须发编织成的绳子,与极品翡翠相比,孰优孰劣,诸位觉得如何?”
    “啊?”
    “什么?”
    “天啊。”
    “好大的手笔啊。”
    “……”
    整个宴会现场,再次骚动起来,所有人都惊呼出声,目瞪口呆的看着岑文本手里的那条玉带,如果他所说的属实的话,那这些绳子的确是不同凡响,虽然价值上比不上翡翠,但论及政治意义,怕是一百套玉饰,恐怕也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