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南皇-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贞怀疑道:“能亲自督押一支中型船队的管事,会是老糊涂?舅姥爷你可别糊弄我。就算他是老糊涂,但我相信你们应该还没有糊涂到让一个老糊涂督押一支船队远赴万里之外做生意的程度吧?”
“也就是说,你不愿意放人了?”窦堂慕的面色已经变得无比难看了。
“舅老爷您可误会了,我可没有这么说过。”李贞连连否认道:“我的话很清楚,杀官毕竟是一件大事,不管真假,我都必须慎重以待,详加调查才是,如果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糊涂话,那则罢了,如果事情属实,哼……你也别怪外甥不讲情面。”
“你……”窦堂慕大怒,只是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硬是将恶言憋了回去,深吸一口气道:“既然你不放人,那让我见一下他总可以吧?他毕竟是我家仆人,杀官之事为假也就罢了,如果是真的,我们也好早做准备,免得他牵累了窦家。”
“这个倒是没问题,我这就让人带舅姥爷过去。”李贞大概明白了他准备想干什么了,无非就是想通过言语威胁逼迫林管事,至于方法,无非就是林管事的家人罢了。
“如此就有劳越王了!”心中十分不爽,窦堂慕连李贞的名字都不喊了,随口道了一声谢,扭头便走。
“舅老爷慢走。”无所谓的耸耸肩,李贞根本没有将窦堂慕放在心上,一个跳梁小丑一样的东西,被世家推出来的替死鬼,真以为自己家里出了一个皇后就很厉害了吗?还敢决定储君的废立?他们要是真有这个能力,还轮得到李家当皇帝?
“殿下,这老东西就这么走了?”武媚娘从后堂走了出来,她是女眷,又有身孕,不方便见外客,至少坐在后堂等待。
“不然呢?”李贞递过去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眼神:“他毕竟有长辈的身份,我也不好拿他如何,反正窦家也蹦跶不了多久了,全且就当是他在我们面前耍了一场猴戏吧。”
“噗~”武媚娘见李贞竟然将窦堂慕当做了猴子,顿时娇笑不已:“殿下说话真是太有意思了,竟然将他比作了猴子……”
“你以为他不是猴子吗?”李贞笑道:“不但他是猴子,就连整个窦家都是被人戏耍的猴子——别人只是夸他们两句,他们就急吼吼的冲上来和本王作对,这得是有多蠢的人才能做的出来啊?真以为自己是父皇的舅家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吗?”
“不管怎么说,殿下还是小心一点为妙,毕竟人要是被逼疯了,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武媚娘也收起了笑容,道:“佛门是如此,儒家是如此,世家还是如此,窦家就更是如此了。事关自己的传承和宗族延续,难保他们不会用什么偏激的手段。”
“这个我倒是不怕,除非他们拿父皇母后威胁我,否则光是我身边人,他们绝对伤不了分毫。”李贞还是有这个自信的,自从在南洋遭遇了诸多危险后,他就已经安排人手将所有余自己关系密切的人都暗中保护了起来,其中尤以武媚娘最严格,达到了红色一等警戒状态,而其余人虽然没有这么变态,但也都是橙色级,敌人真要是打挟持人质逼迫自己就范的主意,那自己绝对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至于李世民那边……就轮不到李贞担心了,论暗中的武力,朝廷可一点都不比自己差啊,除非是敌人脑子抽了才会找李世民的麻烦。
然而李贞永远也想不到,在以后的某一天,竟然真的有一个人脑子抽了去找李世民的麻烦了,更离谱的是他竟然成功了,给李贞造成了天大的麻烦,差点连皇位都丢了。
武媚娘见李贞一脸自信的样子,便不再多说:“总之殿下还是一切小心为妙。”
“我会注意的。”
第九章 人工养殖海鲜技术
第九章人工养殖海鲜技术
接下来李贞又陷入忙就忙得要死,闲就闲的要死的怪节奏之中。
好在有时候虽然的蛋疼,但李贞学会了知道自己给自己找工作,比如今天,他就来到了越州海鲜厂。
海鲜厂,李贞已经建设了不少,比如登州海鲜厂,就是在李贞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专门制作各种干货运往内地,很是赚了不少钱。
但是海鲜这种东西,是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这盛产龙虾,那你可以做龙虾干货以及虾粉,我这里盛产螃蟹,那我就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所以几乎整个沿海都有李贞的海鲜厂,几乎垄断了大唐将近九成的海鲜干货贸易。
越州地处南方,产出与北方大不相同,把这里的海产做成干货运到北方,同样也能赚大钱。
李贞倒是不怎么在乎赚多少钱,反正他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他建设海鲜厂其实是另有目的……
“属下魏德寿见过殿下。”越州海鲜厂厂长魏德寿见到李贞过来,老远就屁颠屁颠的过来行礼:“殿下一路辛苦,酒宴已经备好,还请殿下移步。”
李贞摆摆手直接说起了正事:“酒宴就不用了,我问你,你之前汇报说,试验已经成功了,可是真的?你要知道,我对这件事可是很关注的,这件事也是我未来的关键大棋,更关系着我大唐万里海疆沿岸数百万生民的切身利益,不允许有一点马虎,你可要想好了再回答。”
“殿下您就放心吧,您还不了解属下吗?属下什么时候说过谎言了?”魏德寿一脸委屈的说道:“属下跟着殿下也有好几年了,也知道殿下的性子,属下岂能不知道谎报成果的后果?怎么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但愿如此吧,带我去养殖场看看吧。”看了他一眼,李贞是知道魏德寿的,虽然这人有点溜须拍马的小人表象,但的确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办事还是可以的,至少在自己麾下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出过错误。
“是,殿下请。”
一路上,李贞问道:“这越州海鲜厂才成立了不到半年,这么短的时间,你是怎么将弄出来的?按照我的预算,你们能在五年内弄出海鲜养殖技术就已经算是快的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没错,李贞之所以来到这里,人工饲养海鲜技术,这也是李贞之所以将越州海鲜厂建设的这么庞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这一招能成的话,那不但大唐将拥有吃不完的海鲜之外,李贞也可以给大唐海疆的渔民们多招一条活路。
要知道如今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很多渔民出海几乎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有很多人都因此葬身大海。如果越州海鲜厂能研究出人工养殖海鲜技术,那么不但海鲜产量会大大增加,沿海渔民们的安全也有了极大的保证,实在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功劳。
如果真的研究成功,李贞干保证作为此事的主导者,魏德寿至少能封得到一个子爵的爵位——大唐获得爵位可不只是文武两途,还有方法一个叫做以奇功封爵。
比如你献上了某样可以造福万民的技术,就比如现在这个海鲜养殖技术,那大唐皇帝绝对不会吝啬自己手中的爵位的。
“说起来也是属下的幸运。”魏德寿嘿嘿一笑,得意道:“越州海鲜厂建成之后需要不少人手,属下觉得与其在城里招工,倒不如在渔民那里招工,毕竟与看天活命的渔民相比,一份工资不错而且稳定点的工作更吸引人,也更令人珍惜。何况,既然是渔民,肯定长时间与海鲜打交道,或许其中就有什么人才。”
李贞赞叹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办。你在渔民中招收工人,十分幸运的发现了能够养殖海鲜的人才?”
“是的,殿下说的一点没错,李敖就是属下在渔民堆里发现出来的人才。”说起李敖,魏德寿一脸得意:“他从小生长在渔民之家,家里经常有狠多吃不完,但体积太小也卖不出去的海鲜,为了避免浪费,便用工具将鱼圈养了起来,没想到就那个人有一部分活了下来。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竟然让他摸索出了一套海鲜的养殖技术来,很厉害,如今越州海鲜厂已经能够养殖龙虾、各种贝类、螃蟹、鲍鱼等等等等十几种海鲜,这些技术都是他带来的。另外我们在李敖的带领下,正在研究大型海产的养殖方法。”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这么快。”李贞了然的点点头,心中也是感叹,果然是高手出民间啊,要不是魏德寿发掘,自己可就不但要错失这么一个人才,而且海鲜养殖的研究还得从头开始,光是投入的钱财就是一个大数字,浪费的时间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现在李敖来了,带来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帮自己省下了一大笔钱还有时间,大唐沿海渔民也不知道会少死多少人,可以说李敖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殿下,就是这里了。”带着李贞来到一处海边,魏德寿指着海中的浮木道:“殿下,这海面上的一块块浮木,就是我们的养殖区的标志,如今整个越州海鲜厂一共有这样的养殖区十几个,这一处是最大声的一个,光是渔网我们就用了上百里,浮木更是不计其数,李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嗯,看来你做的很尽心嘛。”李看着面前这个养殖区,心中十分满意。
“多谢殿下夸奖。”
“把那个李敖给我叫过来吧。”
“是。”
李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站在李贞米亲亲啊战战兢兢,几乎不能自已。天可怜见,他就是以普通的平民老百姓,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太爷罢了,魏德寿在他眼中已经是大的不得了的大人物了,何况是当朝皇子,他哪里见过啊?在李贞的威势下,他别说是行礼问好了,能坚守本心没有尿裤裆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十一章 南洋事毕
第十一章南洋事毕
离开了海鲜厂,李贞又先后去了制盐厂、船厂、兵工厂等等自己在越州开设的众多产业,将这些产业全都视察了一遍,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情况,让李贞大发怒火,很是惩处了一大批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人才,也算是聊以慰藉。
李贞在这边的产业实在是太多,就算按照一天视察两家,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视察完毕,就这还是舍弃了一部分小型或者还未产生价值的产业的缘故,否则就算再给他一个月,他也视察不完。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天气早已入冬。
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南方夏天酷热,冬天应该会很暖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南方夏天的天气酷热,这是真的,但要说南方的冬天不冷,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北方的冷就是直接的冷,说冷就是冷,北风吹的再酷烈,也只是吹在身体外表,好似刀割一般。
南方不同,这里的冷是阴冷,风一吹,就能直入骨髓,就好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你的骨缝一样,让人难受。
这样的天气原本是不适合养胎的,李贞的意思是想将武媚娘送到长安去,这样对孕妇的身体会好一点,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长安的医疗条件总要比越州好上很多的。
但武媚娘却不愿意,毕竟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了,如果这时候离开,下一次再来就真的只能等产下孩子之后在来了——孩子出生了,第一个见到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这无论如何也是武媚娘不愿意的。
李贞无奈,也只能任由武媚娘去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向李世民要了好几个御医,同时又快马去南洋,请孙思邈开了好几个安胎的方子,并且邀请孙思邈在几个月之后来越州一趟。
作为道家圣子的第一个要求,孙思邈很适合爽的答应了下来,这让李贞大为安心,至少有孙思邈在,武媚娘的生命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与孙思邈回信一起到达的,还有南洋的战报。
李贞离开之后,少年军并没有出现混乱,在薛仁贵的指挥下稍作休整后,便挥军北上,准备与刘弘基率领的北路军南北夹击女王国。
有了之前的教训,薛仁贵稳重了许多,不再像李贞那样托大——要知道在加上一番苦战之后,少年军损失也十分严重,光是在和真腊大军对决的那一战中就折损了超过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折损,林林总总加起来快要超过两千人了。
于是这一次除了少年军之外,他还向薛万彻要了三万人,一共六万人开始攻打女王国。而薛万彻则遵循李贞的吩咐,以七万之众开始扫荡南方诸国,有了真腊的例子在前,南方诸国望风披靡,基本上大唐军队刚到城下,便有人开城纳降——当然,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但在大唐军队的攻势下,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狠狠的震慑了南洋的大小国家。
至于薛仁贵,则通过白头国进入女王国与刘弘基的北路军共同夹击女王国。原本女王国在刘弘基的攻击下,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苦苦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聚集在北方了,现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更狠的薛仁贵,根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有刘弘基在北方吸引女王国的全部军力,南方的薛仁贵根本就没有遇见多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一路跑到了南奔城下的。
在大唐军队出现后,南奔城顿时就乱了套了,一些大臣认为是呼延珊河冒犯了大唐,十分果断的联络了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准备将女王和呼延珊河推出去想以此平息大唐的怒火。
但等他们带领大军冲到宫中的时候,却发现宫中已经是人去楼空,女王和呼延珊河早已经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不甘心的大臣们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发现两根的踪影。
无奈之下只能推举了女王的妹妹为新王,然后让她来代替她的姐姐面对大唐的怒火——这景象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完全就是林邑的翻版啊。
而事情的结局也同样和林邑差不多,女王见到薛仁贵之后,说可以命令女王国全军放下兵器投降,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放过那些政变的混蛋们。
对于女王这小小的要求,薛仁贵自然是答应的,左右也不过只是几个造反的臣子罢了,根本不废什么功夫。何况只要女王投降,女王国战士就算不投降,也定然会士气大降,在北方的大唐军队的阻力将会大大降低,损失也会减少许多——既然能减少自己人的损失,那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薛仁贵的目标可不只是消灭女王国啊,他更重要的目的是抓住胆敢冒犯大唐的呼延珊河以及他老婆,也就是现任女王的姐姐,前任女王大人。
但根据女王的讲述,其实她的姐姐早就被呼延珊河架空了,如今朝中大小事务都掌握在徽呼延珊河手中,而呼延珊河早在三天前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带着共同消失的还有女王的姐姐,就连女王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薛仁贵一时半会儿也没有办法,只好先让女王下令全国投降,然后挥军进城,将当初造反的几个大臣武将都给抓了起来,当着女王的面乱马踩死,算是为女王出了一口恶气——一如当时处理逼迫范雪宜继位的那些朝臣们的下场一样。
结果也和薛仁贵预料的一样,有了女王投降的命令,正在前线和大唐军队血拼的南奔大军顿时如被戳破了的猪尿膘一样,瞬间士气大落,全军投降,女王国灭。
此时薛万彻那里也传来好消息,在大唐军队干掉了几个不服气的小国,杀鸡儆猴之后,其余南洋小国见到大唐进队根本就是望风而降,根本就不敢有一点抵抗,只是短短时间,薛万彻便占领了四五个小国家,军威一时无两。
第十二章 李世民发飙
第十二章李世民发飙
如今薛万彻率领大军进步神速,如今已经占据了整个南洋南部,只剩下几个半岛国家还没有动静——比如丹丹国、盘盘国、狼牙脩等位于马来半岛上的国家,以及三佛齐和夏连特拉王国等海外岛国,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短,这边的消息还没有传递过去的原因。
一旦南洋的消息传过去,相信他们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区区一个马来半岛上挤了五六个国家,这样的国家注定是没有发展潜力的,面对兵威正盛的大唐精锐,相信只要有点自知之明的君王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只是让李贞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或许是因为自己纳了林邑女王范雪宜为妃的事情让薛仁贵刘弘基以及薛万彻都产生了误会,他们以为自己可能有收集异国女王的怪癖,于是……
薛仁贵和刘弘基还好一点,只是将女王国女王看守起来,准备在回转岭南的时候送给李贞,也就是说他们两个只准备了一个女王。
问题在薛万彻啊,他是所有人中灭国数量最多的,在得知自己‘有’这种怪癖之后,做出了一个十分荒唐的举动……
那就是在攻下一个王国之后,首先做的并不是接受降书,而是逼迫君王腿位,然后选择王室中最漂亮的一个王女继承王位,由新王半步投降诏书投降,紧接着便将女王看守起来,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准备送给自己的……
这让李贞哭笑不得,自己只是娶了一个范雪宜啊,到底是谁给你们的错觉啊?
不过在哭笑不得之余,李贞也有些高兴,薛万彻都已经做到送女人这一步了,他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他已经铁定了心,准备抓紧自己这条船了,自己又得到了一位军方大佬的支持,储君之位将十拿九稳。
不管怎么说,南洋的事情算是完了,现在留给大唐的问题就剩下一个了,那就是如何治理南洋。
首先南洋这块地方是肯定不能放弃的,就算丢掉突厥,这里也不能丢。因为根据司农寺的人在详细的检查之后发现,整个南洋都是和林邑一样肥沃的土地,甚至有的地方比林邑还要肥沃,这样的地方只要全部开发出来,是真的可以养活整个大唐的——不说上面还有无数的矿藏,光是冲着这一点,大唐都不可能放弃这里。
而想要占据这里,移民是最好的方法,只是这里毕竟有很多土著,大量移民会占据他们的生存空间,到时候双方定然会爆发冲突——这是生存空间之战,土著要夺回自己生存的土壤,大唐移民要守护自己得来不易的土地,不管哪一方都不会轻易罢手,时间长了,定然会引发暴乱甚至战争。
大唐占据这里,是想要一片粮仓,需要的是稳定,可不是一个三天两头就会发生爆炸的火药桶。
而想要扑灭这个火药桶,那就必须将其中一方离开南洋——大唐好不容易打下了这里,好不容易完成了移民工作,不论是为了朝廷的信誉也好,又或者是为了照顾移民们的感受也好,总之,大唐百姓肯定是不可能离开这里的。
既然大唐百姓不能离开,那离开的也就只能是南洋土著了,这也就是李贞的方法——将南洋一地土著全都变成奴隶,送往大唐充当苦力了。
然而对于李贞的这个方法,朝中分成了两派几乎吵翻了天,其中一派是支持的,这一派几乎都是李贞的支持者或者想要投靠向李贞的人。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将土著势力在南洋一举连根拔除,这么做的确有点残忍了,但却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只要成功一次,以后南洋就再也不会发生动乱了。
但既然有支持,那就有反对,反对者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李贞这一招的确很方便快捷,但实在是太狠毒了,有伤天和,南洋毕竟有几百近千万的土著的,那可是几百万条人命啊,全都送入地狱,太残忍了。
不但如此,他们还攻击李贞,说李贞心性恶毒,不把人命当回事,以后就算掌控国家,也绝对是一个暴君云云。不过对于这样的话,李世民和李贞的支持者基本上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要论杀人,你们貌似害死的人应该更多吧……
这一派一般都是世家与儒家出身,他们对于李贞的敌意十分明显。虽然经过了刺杀之事后,李世民现在越来越讨厌儒家了,但却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因为儒家和世家联合起来,巨虎掌控了一半朝纲。何况,儒家代表着清流,清流虽然没有权利,但却掌控着舆论,如果任由他们在外面胡说,定然会抹黑朝廷的印象。只可恨报纸出现的太晚了一点,舆论权到现在都还没有从儒家手中夺过来,否则他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受制于人了。
李世民在心中不断的懊悔着,但眼前的情况却又不得不处理。
看着下面几乎要打起来的群臣们,李世民痛苦的捂住了额头,又是这样,这些天天天吵天天斗,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别说是南洋的处理方案了,就算是南洋将士们的封赏都没有商量出来一个条陈呢。这实在是朝廷的失职,不但会打击战士们的热情,更是严重浪费了时间——要知道移民策越早一天实行,大唐能能更早一天种出巨量的粮食,早一天有了粮食,大要少饿死多少人啊?听着耳边宛如苍蝇般嗡嗡嗡乱鸣的吵闹声,李世民不由心头涌起一股邪火来,你们天天吵,天天闹,还不够,现在南洋都打下来了,你们还在吵闹,你们眼里究竟有没有朕这个皇帝了,究竟还有没有把大唐江山放在心里了?
“都别吵了。”越想越气的李世民再也控制不住心头的邪火,大喝一声,吓得众人一哆嗦,大兴殿上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怒气冲冲的指着下面道:“你看看你们的样子,前线都把仗打完了,地盘也抢过来了,将士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轮到我们治理了,你们到现在却连个章程都没有拿出来,反而天天在朝堂上吵闹个不停,哪里还有一点国家重臣的样子?”
第十三章 另开一片战场
第十三章另开一片战场
李世民越说越气,声音最后甚至都变成咆哮了:“你们的效率连军中的那些粗汉都不如——这要是传出去了,丢不丢人?究竟是谁更丢人?你们还有什么脸面看不起那些将士们?””
“那皇上的意思是。”一个世家出身的大臣问道。
“我是什么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是什么意思?”李世民看到世家有人出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就是这群混蛋,要不是他们在朝堂上胡搅蛮缠,到处捣乱,朝廷也不会商量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真是该死。
“现在已经有人拿出章程了,但是有人反对是吧?反对的理由就是有伤天和对不对?”
那人道:“正是,臣也是这个意思,毕竟是好几百万条人命啊,如果就这么杀了,我大唐必将遭受天谴啊。”
李世民点点头:“好,既然你们反对这个方法,那你们倒是拿一个章程出来啊,朕参考参考你们双方的意见,谁的更合理,就用谁的。”
“这……”那人的汗水顿时就流了下来,他们要是有办法,早就拿出来了,何必在朝堂上撒泼打滚胡搅蛮缠?
“怎么不说话了?”李世民的怒气更盛:“别不是你们没有商量出办法来吧?既然没有办法,那你们又反的哪门子对?这不是不讲道理吗?”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见李世民已经准备摊牌了,世家顿时就急了,如果真让移民策实施,那他们名下的土地可就真的要砸在手里了,如果土地朝廷收走,那未来几年他们就真的要吃糠咽菜了。
“吴爱卿但讲无妨,难道爱卿有什么好的计谋吗?”看到此人,李世民心中一紧,这个人叫吴友德,是荥阳郑氏家主的亲妹夫,能力相当不错,论智计更是不在房玄龄之下,只是他的计策往往太过阴损狠毒,并不为李世民所喜,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名声。不过他可是世家的智囊,世家与朝廷作对,其中相当一大部分计策都是他出的,给朝廷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李世民对他是相当忌惮的,此时见他走了出来,脸上顿时就不好看了,不过为了君主风范,还是允许吴友德开口,同时给了房玄龄一个眼神,让他准备好台阶给自己下。
“启禀陛下,臣并没有太好的办法,臣之所以站出来,主要是为了参一个人。”吴友德的计策很明显,既然你们铁了心的要用李贞的计策而我们偏偏没有办法阻止,那在我就不和你玩了,我另外择地,重开一片战场不就可以了?只要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这边,再加上有众多盟友支持,想要在这个话题上扯皮还是很简单的。
“哦?不知道吴爱卿要参谁?”李世民顿时洞悉了唯一的的阴谋,心中了然,朕倒是要看看你究竟要参谁?如果是旁人倒还罢了,如果你非要参奏贞儿,呵呵,朕会让你明白什么叫做一个父亲的担当。
“臣要参奏的人乃是潞国公侯君集大人。”微微躬下的身姿,正好挡住了轻轻翘起的嘴角——你以为我会有那么笨,跳进你的陷阱之中吗?如果我参奏的对象是李贞,你恐怕会第一时间为他背上这个罪名吧?我的目的是搅乱话题,又不是找李贞的麻烦,招谁不一样?又岂能让你如意?
“哦?不知道吴爱卿准备参奏君集,什么罪行呢?”李世民的眼睛已经彻底眯了起来,了解李世民的人都知道,他这是已经生气的表象,他现在很想杀人。
好在他还有几分理智,缓缓道:“爱卿可要想仔细了再说,大唐御史虽然有风闻奏事的权利,但是你要参奏的对象可是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如果你所言属实也就罢了,如果说的是假的,那朕为了安抚前线将士们的心,说不定便需要派遣一个人代表朕去安抚君集,吴爱卿正值壮年,倒是很适合这个差事啊。”
“……”吴友德脸上的汗顿时就出来了,安抚?你这分明是让我去死啊。如果让侯君集知道了曾经参奏过他的人被拍去安抚他,以侯君集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不得弄死自己啊——反正在南洋这地方,想要弄死一个人不要太简单。
不过事已至此,吴友德也只能强撑下去了,好在他的确掌握了侯君集贪赃枉法的证据,也不怕李世民找自己的麻烦。
“臣不敢欺骗皇上,臣所言句句属实。侯君集在林邑国内强取豪夺,动辄杀人绝户,所得钱财除了上交国库的之外,还有相当一大部分都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不只是这一次,实际上在他帅军攻打高昌的时候,他就有过洗劫高昌国库,擅自掠取国库金银财宝纳入囊中的先例,其中高昌三大传国至宝有两样都被他贪下了,只有一样献给了皇上。不信的话,皇上可以去潞国公府看看,整个潞国公府装潢之豪华,便是在整个长安城都没有一个能人比得上。”
“哦~你说的是这事儿啊,这事儿朕知道的。”李世民眉头一皱,继而舒缓开来,大笑道:“你说的君集中饱私囊的问题,这个朕也不能偏信你一面之词,这个需要严查之后在做定论。”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李世民知道,既然人家这么说了,那侯君集绝对是有问题的,何况在当时攻灭高昌的时候,的确有人向自己告发过侯君集中饱私囊的问题,只是当时出于侯君集刚刚得胜归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