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羽翼大明(白沙)-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说吧,情况怎么样了!”没有繁文缛节,朱厚照直接进入了正题。

“宁夏总兵姜汉殉国,镇守太监李增殉国,巡抚安惟学殉国、少卿周东殉国!”李东阳砸吧了一下嘴,开口说道。

“朕不关心这个,这么大的事情,这些人干什么吃的,朝廷事先一丝风声都没听到,朝廷让他们去甘肃,是为朝廷效力,不是去那里养老的!”朱厚照冷冷说道:“殉国,殉国到是好事情,若是没殉国,那他们才叫糟糕了呢!”

“陛下……”

“朕要知道的,叛军现在的动态,他们纠集了多少人马,占据了多少地方,眼下他们的兵马又到了哪里?”

“这个,叛军号称十万之众,这个不可信,宁夏镇城,朝廷驻军不过一万余人,就算裹胁民众,短时间里,叛军也达不到这个数目!”

王鏊在一旁,慢慢的说道:“军报上寥寥数语,夸大其词是肯定的,至于叛军已经朝东挺近,陕西巡抚已经令军队在黄河西岸设防,并派军焚毁了大坝、小坝这两处朝廷囤积多年的粮草,安化之祸,暂时只怕还延续不到黄河西岸这边来!”

“这是你们内阁的看法么?”朱厚照一直保持着冷笑:“一万之众,就敢举旗造反,朝廷在他们眼里就是纸扎的么?”

“眼下军报只来了一封,相信接下来的这几天了,应该宁夏,陕西,陆续都会有军报来,那个时候,具体情况如何,也就明了了,内阁的意思是,陛下一旦知晓了详情,必须立刻告知天下安化王的举动实属叛乱,并火速得力将领率军进剿,这才能令官员百姓,不至于于稀里糊涂的附逆,站在朝廷的对立面!”

“进剿!?”朱厚照哼了一声,“当然要进剿,造朕的反,朕不剿了他,难道拿他当祖宗供起来一样么?”

“令户部筹办钱粮,兵部甄选得力将领,朕要御驾亲征!”

“不可!”“万万不可!”

几个内阁大学士几乎是同时响起这声音,这种事情,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个时候,绝对不是朱厚照能够任性的时候,大明的忠臣良将还没死绝,这动不动就让天子御驾亲征,这算什么事情?若是天子如同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那样,是久经沙场的老将那也罢了,但是眼下以天子的心性,这御驾亲征,还真是拿国运赌博的事情的啊!

“陛下不要着急,一切等后续军报来了再做打算,叛军一万余人,或许不到此数,若是陛下御驾亲征,将来在史书上也是一个笑话!”

到底还是李东阳对朱厚照的性子了解得多一些,眼珠子一转,他用了这样一个理由。

“嗯!你说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朱厚照考虑了一下,还真是这个理儿,真要留个笑话在史书上,那就有违他的本意了:“那这几日,只要有甘肃的军报,立马给朕送来,不管什么时候,朕在做什么!”

“遵旨!”

235。第235章一个反王的诞生

安化王,是大明庆亲王(庆靖王朱栴)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乐十九年袭封安化郡王,封地在甘肃安化。爵位承袭到朱厚照这会儿,顶着安化郡王这个爵位的,是庆靖王曾孙朱寘鐇,按照宗室的辈分算起来,朱厚照还得叫他一声王叔。

好吧,坦白的说,朱寘鐇并不算是个什么大奸大恶的阴谋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苦孩子。这个不怨他,真的不怨他,大明朝亲王郡王不少,封地自然有好有差,他的祖宗想来在靖难那会儿,也没啥出彩的表现,结果就摊到宁夏这倒霉地方吃沙子了。

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的发展,他作为大明郡王,虽然封地贫瘠了一点,隔三差五还有些鞑子骚扰一下,对他个人的生活质量其实还是没多大的影响,他富富贵贵过完这一生,然后给庆亲王这一支生下一堆儿子女儿,大抵也就这样了。

可问题是,在他袭爵之后,他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王九儿,据说神通广大,能和鬼神交流,在甘肃一带,倒也是有几分薄名。这王九儿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经过一番周折,见到了朱寘鐇,这货见面就噗通一声,三跪九磕,对朱寘鐇高呼“老天子”!

能被这样的“神仙”人物如此青眼,这朱寘鐇心里也有些嘀咕开了,这三跪九叩可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的,尤其还是这样的能人,莫非,我命里头真的有九五之相?

大抵就是从那一天起,这朱寘鐇心里就被这王九儿种下了这样的一颗种子。说起来,这还真不能全怪朱寘鐇是不是,这和当年高祖文皇帝“靖难”是何种的相似。一样是少年天子,乱政误国,一样是王叔镇守边陲,手握重兵,再往那辉煌的前景想一想,他心里头就更火热了,这当初靖难可是成功了,天下可是换了主人的了啊!

既然有了这个心思,这招揽人才的举动自然是不会少的,也还别说,这些年,他还真的招揽了一些人才,文文武武都有,文的有孙景文,孟彬等人,武的有何锦,周昂,丁广等人,一乍看过去,还真有点座下人才济济的感觉。

这军师有了,将军有了,似乎欠缺的就是只有兵马了。朝廷律令,这亲王可按例拥有三卫兵马,而郡王可有一卫兵马,以充护卫,依仗职责。他安化王可不是一字王,这身边有一卫兵马,那已经是顶天了。这一卫人马,哪怕是再使劲搞点花头,也不会有多大看头,你总不能将一千多号人,一下子变成几万精锐吧。

所以,朱寘鐇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地方遇见了瓶颈,还是那句话,这真的不怨他啊,他封地里的收益,就算让他使劲的养兵,他也真养不了多少,这是个太烧钱的活儿。

万幸的是,这人要走起运来,这真是老天爷都帮忙。刘瑾上台没多久,就开始惦记清理天下田亩,整饬军屯了。这种差事,可是肥的流油的差事,刘瑾自然派投靠自己的那些官儿出去。大理寺少卿周东,就这样得意洋洋的来到了甘肃,来到了安化。

好吧,这周东为人极其刻薄,捞钱的法子简直是花样百出不说,偏生到了安化,他还遇见一个和他臭味相投的家伙——镇守太监李增。这两人在一起,那真是相见恨晚,感情好的跟亲哥俩似的。他们两好了,倒霉的自然是被他们整饬清理的田地的主人了。

注意,安化不是什么好地方,这里是边陲,边镇。这里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军屯,这两人联手起来,倒霉的军将可不是一个两个,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何锦,周昂,丁广等武将,那对这几个家伙更是恨得牙痒痒的了。

朱寘鐇不傻啊!这些武将,都是手里握着朝廷的兵权的,这周东,李增真是太给面子了,拼命的将人往我这兜里塞,我要不收下,那就太让人家失望了,于是,在孙景文的串联下,这些一肚子的怨气的武将们,很快就被朱寘鐇的“宽厚仁德”给拉拢到了他的阵营里,再以这些武将为媒介,安化附近城池的守将很多也加入了他朱寘鐇的“大业!”

好了,现在万事具备,就只欠东风了。

三月,边境告急,安化诸地军马调动频繁,这些投奔过来的武将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带着自己的兵马乱窜了,朱寘鐇一看,吖,这东风来了啊,这机会可不常有,干脆反了吧!

于是,以劳军的名义,朱寘鐇将这安化的头头脑脑们全部都请到他的王府,席间自然少不了一番劝说,估计,这劝说的人口才不怎么样,反正好像没多大效果,既然劝说不行,那就干脆砍了吧。于是,宁夏总兵姜汉,卒;镇守太监李增,卒;巡抚安惟学,卒;少卿周东,卒。

这少卿周东和镇守太监李增固然是有取死之道,那宁夏总兵和巡抚,纯粹就是两个陪绑的了,不过,既然朱寘鐇打算起事,这祭旗的人头上,要是没几个有份量的,那也太寒酸了。真算起账来,他们死的其实并不冤,别看朱厚照觉得这总兵巡抚死的活该,可朝廷真要是这么颁告天下,那天下的官儿的忠诚度,直接就刷刷的下降一截,这事情可不是这么干的,朝廷表彰忠烈,追封授增什么的,他们一样都不会落下,这些身后的名声,这要不为朝廷“尽忠”,一般人还真得不到。

当然,这兵戈之事,中国人一直都是讲究是个“师出有名”,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就好像当初靖难之役,就算天下人都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朱棣还得拼命的将大义往自己的这边拨拉,打出“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朱寘鐇自然有样学样,只不过,当初靖难的时候,这君侧的小人是齐泰黄子澄等重臣,眼下没有这样的目标,那权势最嚣的司礼监刘公公,自然是光荣中标了,尽管,这其实也不算冤枉了刘公公。

朱寘鐇传檄天下,历数刘瑾罪状,说他“内外交结,图谋不轨”,如今他朱寘鐇举“义兵”是为“清君侧,定乾坤!”

一时之间,天下哗然!

236。第236章言传身教亦师亦友

平心而论,这种军国大事,钱无病真不觉得和自己有多大关系。

他爹还活着的时候,挂在嘴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啊,一辈子就要紧的是看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胃口就吃多少饭!”打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这“认清自己”几乎已经成了钱无病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当然,非得文绉绉的说法也行,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这意思,钱无病对自己的认识,倒是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武夫,即使傍上了皇家,那也不过是皇家的鹰犬爪牙,这和大户人家的护卫看院没多大的区别,真要说有什么区别的,那就是他这个主人尊贵些,家里的院子大一些罢了。

院子里起火,主人家有的是家丁下人去救火,更有无数主人家里招揽的各类能人指挥,他一个护院要是不自量力,干巴巴的凑上去出谋献策主动请缨什么的,那不叫忠勇,那叫给别人添堵。你这么能耐,干脆你一个人把这家给当了好了,还要其他人做什么,你好好的干你的护院不就得了。

所以,这两天就算朝廷里都在为这安化王叛乱的事情,忙得焦头乱额的时候,他每日里倒是一大早就出现在威武大学堂,跟在杨一清身边溜达,霎时悠闲的很。

杨一清就任这威武大学堂总教头的旨意,已经下来了,朱云娘的担忧成了一场空担忧,人家杨一清直接不玩和官兵打成一片这一套,上来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直接当上他们的头儿来,这些骄兵悍将再骄横再自豪,这个军规还是得守的吧,这不遵上令,直接就能拖出去砍了没商量的事情,他们还有个屁的勇气排挤上司,和上司作对。

钱无病跟在杨一清身边,真没什么事情,他就是想偷偷师,悄悄跟着学点本事,杨一清那么大能耐,总不是吹出来来的,从他的行事,举动,措施,总归能学到写东西,他钱无病如今也算是身居上位的人了,这统御之术,还真学起来不嫌多的。

杨一清似乎也察觉到了钱无病的意思,大抵是对于在狱中,钱无病的厚待,他心里还是感激的,所以,往往他有什么措施命令之后,也愿意和钱无病谈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用意,和别人他自然不屑解释,但是若是当作是教学生,那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军队之中,讲究的是个赏罚分明,每人知道做什么事情可赏,做了什么事情可罚,这军心不用鼓舞,自然就凝聚起来了,十个教头,分做十队,定下操练的标准,每日里操练成绩最差的,第二日直接去干那挖沙,填沟的活儿,这种事情,当作惩罚,军士们操练起来,自然就勤勉了很多!”

看着已经被踩出了一片空地的小校场,和校场上那正在操练的军士,钱无病点头称是,“这个道理,我自然是知道的!”

“知道的,未必的做得到!”杨一清微微哼了一声:“天下人都知道贪赃枉法,是为民蠹,但是,这朝廷的官员,又有多少是洁身自好的,难道说,这些官员,十年寒窗,考得功名,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么?”

“杨教头你是那种洁身自好的么?”朱云娘撇撇嘴,这话也就她能说,这要钱无病这么杵上一句,杨一清只怕袖子一甩直接就拍钱无病脸上了。

“贪赃枉法,杨某不敢,可是,有些人情来往,这人活在世间,总是免不了的啊,真正洁身自好,寸灰不染的,那也只有圣人之了,像我等俗人,随波逐流,往往身不由己啊!”

出人意料的,杨一清居然没有否认朱云娘的质问,反而很是认真的解释了几句,这么一说,就是朱云娘也不好再追问什么。

“其实,我觉得在官员们贪墨点,其实也不是多大的坏事,真要靠朝廷的俸禄吃饭的话,这一家大小,全都得饿死,当然,这贪墨之后,为朝廷做不做事情,那就要好好的商榷一些了,既贪墨又不做事情或者尽做给朝廷添堵的事情,那就人神共愤了!”

钱无病笑嘻嘻的缓和着气氛,看起来随意,其实,这还真是他内心的看法。

“你是在影射某个人么?”杨一清很是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我可没说其他人!”钱无病吓了一跳,杨一清口中的某个人,十有**是说的把他整的********的刘瑾,他可不想无缘无故的拉仇恨。

“我就说我自己,杨大人你说,这每日里这么多银子过我的手,我要是不顺手中饱私囊那么一下,恐怕连陛下也不信吧,真要是陛下信了,我这就真完蛋了,我年纪轻轻,身居高位,不贪财,不贪色,这样的人,不是圣人就是大奸大恶之徒,你说陛下还能用我吗?”

“我在你这个年纪,可没你看的这么透彻!”杨一清笑了:“你说是,你就算贪墨点,也是在自污么?”

说到不贪财不贪色的时候,朱云娘嘴角微微的弯了起来,这家伙,还真不害臊,哪里有这么夸自己的。这两天,朱云娘也是准时出现在这里,比起王府那死气沉沉的园子,这里可热闹好玩得多了,尤其听这一老一少有时候说些不大靠谱的话,更是有意思。

“好吧,我可管不到你,毕竟我这些人的吃喝用度,全都要从你这个财神爷手里拿,所以,我提醒提醒,你贪墨归贪墨,那是你和陛下的事情,我没那本事管,但是你该做的事情,可一点都不能忘记了,别的先不说,这武器铠甲什么的,先给我置办齐了,单子我给你开出来了,你看下,就算不能一次全给我补充齐全,至少先补充一部分,这一帮学生,天天拿着木棒操练,你觉得像话么?”

钱无病接过单子,脸色一下就变苦了,朱云娘好奇的凑了过去,也“讶”的一声,惊讶的叫了起来。

“长枪两千支,盾牌一千顶,长短刀两千把,鸟铳五百支,火药两千斤,铁臂弓五百把,强弩两百把,箭支十万支,棉甲三千副,环臂甲五十副,铁盔三千顶!”

这是武器铠甲,这还没完,下面还有个“另”字呢!

“令金、鼓、旗帜、响器二套;绳桩一百条;拒马枪三百条;火兵尖担三百架;火镰三百把;灯笼五百个;铁楸一千把;铁撅五百把;镰刀一千把;斧头两百把;凿子两百把;铡刀三百口!”

“杨大人,要不,你干脆就弄死我吧!”钱无病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翻了翻白眼,很是光棍的说道。

“这还是按着歩卒的要求来办的,眼下这学堂刚刚成立,也就只能先开步科了,日后骑科,车科,炮科,总是都要有的,朝廷好不容易下决心办个武学,总不成在我手里尽练出一帮中看不中用的家伙,你就偷着高兴吧,光是开个骑科,这花费至少是这些花费是三倍以上,钱大人,你任重而道远啊!”

“回头我就找陛下辞了这差事!”钱无病恨恨的说道,身为武人,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刀剑铠甲之类的花费,说句心里话,真要是按照这个配置给威武大学堂的学生们装备起来,这身行头,不敢说京营第一,至少也是可以跻身三甲之列的了!

“迟了!”杨一清很不厚道的笑了,很少看到这位气定神闲的钱镇抚如此气急败坏的样子,他似乎有些开心:“昨天晚上,陛下召见了我,陛下可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这大学堂每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花费,可都是要找你钱大人要哦!”

“陛下昨天召见了你!”钱无病的心思,立刻就被带歪了。

“承蒙西涯兄举荐,陛下对我这犯官还有些印象,既然把这陛下这寄予厚望的威武大学堂交给了我,岂能不面命耳提一番!”杨一清微微有些自傲,其实昨天晚上,可不是皇帝对他做什么面命耳提壮,而是很有耐心的将他召了去,询问了一些军略方面的事情。

安化王叛乱的事情,在京城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杨一清也是知道的,这个敏感的时刻,陛下召见询问军略,其用意绝对不会是简单的考校自己有没有能耐帮陛下统领这威武大学堂这么简单。所以他在君前奏对的时候,对于如何平定本军叛乱方面,着重多加了些言辞,在这方面,他还是有发言权的,而且,时候从李东阳微微满意的神情看来,自己似乎已经摸到了陛下的脉门,陛下果然是在为兴师平叛在未雨绸缪。

风从校场那边吹了过来,军士们喧闹的声音,渐渐的停息了下来,几个厨子将一口口大锅从屋子里搬了出来,饭菜的香气,顿时远远的飘了过来,钱无病看了看天色,时间过的真快,这就到了开饭的时辰了。

远处传来马蹄声响,三人的目光,齐齐朝着远处看了去,只见烟尘中,一骑绝尘而来,一个宦官从马上跳了下来,匆匆越过栅栏,来到三人跟前。

“杨一清杨总教头?”

“是我!”

“上谕:着杨一清,即刻觐见!”

237。第237章“被”清君侧很苦逼

如果说安化王反了,要排一个着急上火的排行榜的话,这大明的九五之尊朱厚照,绝对排不上第一,哪怕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谁有这个魄力,敢抢占这个排行榜的第一位呢?嗯,不用猜,是的,就是你们想的那一位,在安化王传檄天下的檄文中大放异彩的刘瑾刘公公。

都被人在天下宣扬“内外交结,图谋不轨”了,都被人直接拉出来当作清君侧的对象了,刘瑾能不急么,更别说这次安化王反了的主要原因在陕西那边的折子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是因为他刘公公的新政,派去清理整饬田亩军屯的人太于过分,以至于“逼反”了安化王。

刘公公真的着急了。

要不想当作这背黑锅的,被天下人口诛笔伐,被皇帝弃之如敝履,他必须尽快的搞定这事情,不管是促使朝廷大军迅速平叛也好,还是千里之外,取了那安化王的首级也好,总之,这件事情越快平息对他来说就是越好。

众所周知,虽然刘瑾如今权势熏天,官居內相,但是,此人依靠的皇帝的宠信,这人肚子是没多少货的,虽然不像那些士子们暗中耻笑的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这种大事,临机立断本事,他连内阁那几个大学士的零头都比不上。

所以,他一边徒劳的派人去封锁那早已经流传出去的消息,一边再也顾不得面子,直接找到了李东阳的府里去了。

“西涯先生,杂家这次可真是冤枉了,那周东李增这两个玩意太不是东西,给朝廷惹出这么大乱子,可这事情,和杂家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这两个玩意自作主张!”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就连平日里大剌剌的“李大人”这样的称呼都变成了亲切的“西涯先生”,李东阳老眼耷拉着,心里微微有些好笑。

“陛下自然知道刘公公的冤屈,听说还特意宽慰了公公你,公公大可不必担心,以陛下的英明神武,断断不会因为此事迁怒于公公的!”李东阳淡淡的说道:“乱臣贼子,做谋逆之事,总得有个名号,没人会当真的!”

我知道陛下那边没事,可是我可不保证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一样的如同陛下那般对我啊!刘瑾干巴巴的笑了笑,肚子里嘀咕道。

他不读史书,但是,这事情一出,他就把张彩给叫了来,听到张彩给他把事情掰开这么细细一说,他脸色顿时就不是那么好看了,搞了半天,这自古以来,只要是被点明“清君侧”的,不管这事情成不成,也不管最后谁当家作主了,这个被“清君侧”的那一位或者几位,都没一个有好下场啊!

远的来说,西汉晁错,在七王之乱的时候,点明是被“清君侧”的,结果,这反王们还没打过来呢,晁错就被汉景帝腰斩于市,在此之前,这货可是出入宫禁如自家庭院的主儿啊。

近一点来说,安史之乱,安禄山也祭出了清君侧的这法宝,这个更离谱,结果皇帝最宠爱的贵妃娘娘也给赐死了。

再近一点,本朝的靖难之役,那太祖文皇帝,可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招牌起事的么,那齐泰黄子澄还有被诛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下场如何,这个可是天下皆知的。

刘瑾一想到这些,就有些不寒而栗,他不怀疑自己和朱厚照的情份,但是,这情份能大得过皇帝和贵妃之间的情份么?皇帝逼急了连最宠爱的贵妃都能赐死,自己说到底,不过是皇帝的家奴,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的。

“咳咳,杂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这反王逆天行事,陛下茶饭不香,杂家这个做奴才的,看的也心疼啊,今日杂家来,其实也就是想和西涯先生商议商议,这事情,怎么把他给平了,咱们一个内廷,一个外廷,鼎力合作,这天下事情,还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刘公说的是这如何平叛之事么?”

“是是,越早剿灭这些逆贼,这天下就越早清明啊!”刘瑾一副杞人忧天状。

“陛下前日怒不可遏,说要御驾亲征,被内阁给死谏回去了,安化王虽反,但是,区区一隅,兵不过万,御驾亲征,那也是太瞧得起他了,只要朝廷选一良帅勇将,发数万大军前去,叛军指日可破!”

“这个西涯先生做的好,陛下多尊贵啊,御驾亲征那些个乱臣贼子,他们也得有那个福分消受呢!西涯先生说选一良帅勇将,想必心中早已经有了人选,是朝中哪家的将军?”

“非也!”李东阳笑了笑,“此去平叛乱,除了文韬武略之外,对于那安化王的老巢,也是要相当熟悉的才行,我心中倒是有一个既有文韬武略,又熟悉这甘陕地形人物的人选,如果我双老眼还没昏花的话,如果此人领军,这反王,就不足为虑了!”

“哦!”刘瑾眼睛一亮,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这安化王太膈应人了,还是早死早投胎吧!

李东阳踌躇了一下,有些犹豫的说道,“只是此人,以前曾经恶过公公,这恶了公公,这不等于就是恶了朝廷吗,如今你我内廷外廷俱为一体,此人只怕是用不得!”

刘瑾急了,这好不容易有个能尽快摆平此事的人,这李东阳居然还不用,这不是故意和自己为难吗!

“哈哈哈,西涯先生,你也太小看杂家了,难道杂家在你心中,就是如此心胸下狭窄之人么,只要此人对朝廷有用,能够为朝廷尽心尽力的办差,以前一点小小的冒犯,杂家难道还能念念不忘不成,无妨,此人是谁,西涯先生尽管说好了,你我同时为陛下举荐此人就是了!”

“真不在意?”李东阳认真的问道。

“绝不在意!”刘瑾言之凿凿,得罪他的人海了去了,他在意的话,在意得过来吗?

“此人名叫杨一清?”

“哦,杨一清啊,哪个杨一清,就算杂家向陛下举荐此人,总不能啥都不知道吧!”不懂就问的刘公公很是虚心。

“就是昔日的三边总制杨一清、杨应宁,公公想起来没有,三边军饷贪墨案?”这下轮到李东阳有些瞠目结舌了,敢情这刘瑾不是传说中的睚眦必报,而是一个彻底的没心没肺啊!

“啊,是他啊,西涯先生你早说是他不就完了,成,这人我记起来了,好像是有些本事的人!”刘瑾脸上的笑容有些不自然起来,这样提醒,他要再想不起来,这脑子那就比松仁还小了。

算了,当日招揽这家伙,这家伙不给自己面子,这事情过去几年了,当初没弄死他,自己还是很英明的嘛,知道这家伙日后还有用!

片刻过后,刘瑾的念头通达了,甚至还为自己有先见之明,有些沾沾自喜起来。

“要不,咱们这就去见陛下,这事情,越早越好啊!”他站起身来,“大军早日出发,这叛乱就早日平息,时不我待啊!”

238。第238章太过于信任了

钱无病隐隐约约猜到杨一清这么短时间连续两次被皇帝召见,可能是因为这甘肃叛乱的事情,但是在他身边的朱云娘,则是几乎可以肯定,杨一清绝对是被朝廷用来领军平叛的了。

和当朝首辅相交莫逆,自身又文武双全,管理过地方,统领过兵马,平过叛乱,迎击过鞑子,这样的人在这个时候,要不是被李东阳举荐上去才怪呢。

“这些铠甲武器,我看你这一时半会是从调拨不齐了?”看到钱无病还在对着杨一清开出来的单子龇牙咧嘴,朱云娘摆摆小脑袋,装作不经意的说道。

“怎么可能,别说京中武库里这点东西不算什么……你是说,眼下就算去武库,我也排不上号?”钱无病到底还不是太笨,话说一半,就反应了过来,眼下除了平叛需要大量的武器铠甲,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他的事情更重要呢。

“这杨教头以前是三边总制是吧!”朱云娘不答,却是问起了这个不相干的问题,不等钱无病回答,却是自顾自的说道:“这三边,好像是延绥、宁夏、甘肃吧,安化郡王的封地,好像是甘肃安化吧!”

“杨大人要率军平叛?”钱无病咀嚼出了她的意思,不过,他仍然有些不大相信,这么大的事情,让一个戴罪立功的犯官统领大军,怎么听在怎么都有些不靠谱,更别说,还有一位刘公公在一旁,他能容忍自己的对头重掌大权吗?

“未必是杨教头率军,但是,杨教头肯定是在这平叛的军中,这变通的法子多的是!”朱云娘也不细说,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钱无病:“要不,你也毛遂自荐一样,随着大军前去平叛,也给自己挣个爵位?”

“我一个锦衣卫随着大军去看什么!”钱无病笑了起来,被朝廷征召,那是没办法,明知道这大军征战,是事关生死的事情,他没事去凑什么热闹。

“你呀!”朱云娘小脸恼怒起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就没见过你这么没志气的,你一个武夫,功名富贵不从这战场上博取,难道靠读书写字吗,人家遇见这样的事情,打破脑袋也要争着上,你倒好,在一边悠哉悠哉的看热闹!”

“可是我是一个锦衣卫啊!”钱无病再次重申了一下自己的身份:“你见过战场上几千锦衣卫列成战阵,和敌人的长枪大刀对砍厮杀的事情么?”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好笑起来,想想那样的情形,倒是似乎颇为有趣的样子。

“笨蛋,笨蛋!”朱云娘恨不得照着他那傻笑着的脸给他一脚才好,这人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混到了这锦衣卫的镇抚啊,这么简单的做官道理不知道。

“这普通的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