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羽翼大明(白沙)-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给内库上缴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算不算功绩?”李凤儿却是不领他的情,“我可是听说了,三个上等的州府缴纳户部的银子,都没这个数字,而且,那些钱还得养那么多官儿,无病可是就孤家寡人一个!”
“好了好了!”朱厚照不乐意了,“这事情我心里有数,你就别尽唠叨了,我可不想咱们的儿子,一出世就是个小话痨!你专心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臭小子,我亏欠不了你娘家人的!”
李凤儿噗哧一笑,也不接着往下说了,毕竟是冰雪聪明的女人,知道什么时候闭嘴,可比知道什么时候开口更见得性情。
“不是折子都丢到司礼监去了的吗,怎么还有折子送到你这里来,看起来,似乎是些不大令你高兴的事情!”默默走了一段距离,李凤儿将话题转到朱厚照身上。
“不是折子,是锦衣卫的事情!”朱厚照摇摇头:“说起来和钱卿也有几分关系,锦衣卫南衙的参知到甘肃郦镇那边,从年初归化的郦人哪里,招募了数百人,充实锦衣卫,这事情可没有先例,北镇抚司不敢自己做主,就送到我这里来了!”
“事情违制了?”
“也不是,不过,咱们朝廷虽然也用些色目人为官,但是,一想到今后我一纸旨意下去,几百个白皮肤蓝眼珠的锦衣卫到犯官家里拿人,我就感到浑身不得劲儿!”朱厚照苦着脸说道:“咱们大明的军户万万千,钱卿哪里招募不到人手,非得整这些幺蛾子,这不是叫人为难么?”
“几百人而已,又不是几千几万,你担忧个什么劲儿!”李凤儿笑了笑:“我还以为多大点事情呢,听说那郦人近万之众,无病他还担着郦人的宣慰使这个名头呢,从他们哪里招募人手,也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对朝廷来说,这几百人有了官身,可别什么大义之类的来的实惠,人家一来有了个奔头,二来几百人就是几百户,几百户就是近千人,无病这是替朝廷收拢这些郦人的人心呢!”
“也是!”朱厚照还真没想到这一点,他光想到几百个白皮肤蓝眼睛的锦衣卫在京城里横行霸道的别扭情形了,李凤儿这么一说,他登时体会到这一个举动的好处,有了这些人在京城里当差,那近万郦人,还担心他们再有二心吗?
“那我回头就批复下去,让他们别疑神疑鬼了!”
……
京城西,首辅杨廷和府邸。
前几日宁夏那边来了急报,那边遭了雪灾,杨廷和这几日忙着这赈灾的事情,忙得可是够呛,而福建那边,居然有倭寇上岸攻进了一个县城,虽然一月之后,县城被当地军兵夺了回来,但是县城里却是被倭寇荼毒得不像样了,这论功行赏的事情先不说,这福建的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还是福建水师,眼下都要一一问责,这一个事情闹下来,福建那边肯定要倒一大批官儿,这事情杨廷和也得上心,天灾可以赈济,这**就得要尽量避免了。
好在今年冬天,北边的蒙古人也够给面子的,大明遭了雪灾,他们也没好到哪里去,虽然小股的袭扰不断,但是大的战事还是没有的,要不然,杨廷和还得担心银子的事情,这今年的银子,户部早就见了底,再凑点银子出来到九边,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之,没做首辅这个位置之前,杨廷和还是挺逍遥的,但是,一旦坐上了这个位置,他才知道当初李东阳在这个位置上多年屹立不倒,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这稍微行差就错半步,没准就是无数人流离失所的事情,而这种事情的源头,往往很可能就是他脑中忽然闪过的一个念头。到时候千夫所指,你说,这个首辅,你干呢,还是不干?
“老爷,寿宁侯递帖子过来了,您是见还是不见?”家人将一个烫金的帖子拿了进来,够资格进杨廷和书房的帖子,可没几个。
“我和他素无往来,有什么好见的,若是公事,叫他明日到内阁去谈即可,若是私事,就说我劳顿一日,已经休息了!”杨廷和微微沉吟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见这个人,此人草包不说,行事也荒唐的居多,和他搅在一起,对他杨大首辅的名望可没什么好处,偏生他又是当今天子的嫡亲娘舅,得罪他似乎也没必要。
家人匆匆而去,片刻之后,又转了回来,只不过,这一回,他手中没有了烫金的帖子,倒是多了一叠厚厚的邸报大小的纸张。
“寿宁侯说老爷休息了,那他就回去了,不过,他叫小人给老爷送了这一些东西过来,说是请老爷闲暇的时候看一看,这东西面值两百贯,眼下市面上,已经到了七百贯不止,这里一共是十张!”
“这是干什么?”杨廷和恼了,果然如同传言中的那样,这位侯爷行事荒唐的紧,无事往大学士家里这么**裸的送银子,这是存心来毁他名望的吗?
从家人手里拿过这些纸张,杨廷和扫了一眼,正准备将这些纸张交给家人叫他退了去,目光突然微微一滞,他看到了纸张上令他无法忽视的“四海”二字。
“这是什么,银票吗?怎么没看见是哪个票号的?”
“好像侯爷说,是船引,这个比银票可值钱多了,四海,应该是指的是咱们京里的四海楼吧,眼下京里似乎也就这么一个招牌够发这些东西了!”
杨廷和心念一动,登时改变了退回去的主意:“你去打听一下,这些船引是怎么回事,明天我回来了,你再详细禀报于我!”
“是,老爷!”
357。第357章巡按福建
钱无病自然不知道他在南京发的这区区三十万两船引,居然也会被人惦记着,江南富庶,三十余万两银子几百人分摊下来,这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事,至少,在王岳和钱无病眼里,这还真的都算不了什么大事。
船队出发,从应天府启程,先到扬州府,接上早已经在苏州置办了大量生丝绸缎的吴军侯,然后再到苏州府,最后才由松江府出海,在扬州的时候,这船队的指挥大权就从张彩手中,转移到了吴军侯的手中,哪怕吴军侯再不晓航海经商,这个名义上的船队首领,必须是钱无病的亲近人,这个没得商量,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上头有了首领,下面的人才知道该如何行事,有了这大的名义在,哪怕出现喧宾夺主的事情,也能够占领这道德的制高点,迅速弹压。
船队的事情,暂且不必说它了,这么多银子撒下去,还怕招不到这用心效命的人,更别说王岳和钱无病,都悄悄的塞了些人进去,这样的手段,王岳也好,钱无病也好,都不会陌生,要不然,船到大海上,这船上的人被人蛊惑,一旦失控,这事情就闹得大了,这两人无论是谁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至于代王府有没有在船队中塞些人手,王岳和钱无病都没问,以钱无病对柳氏的了解,这个女人别看一副娴静模样,这种防范的手段,想必也是有的,虽然不是以代王府的人为主,但是,为钱无病拾漏补缺,估计还是大有可能的。
总之,船队在扬州稍稍停歇,再度扬帆的时候,钱无病这南下要办的事情,基本上就算是全部办完了,船队再度返回,至少也是在明年三四月间了,这段时间,就不用他操心这船队的事情了,实际上,船到了海上,他就是想操心也操心不过来了。
按照他的计划,本来,他就是应该和船队一起,先到松江府,然后再换乘船只,从松江府到山东,然后再到天津,最后,从天津上岸回到京城。如果时间抓紧一些,还是很有可能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的。
可惜的是,他这个计划,眼下似乎办不到了,他必须在扬州下船,然后朝着和自己京师的家相反的方向而去。
福建倭寇侵占大明县城的事情,朱厚照还是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在刘瑾一手遮天的时候,或许送不到朱厚照案头,但是显然眼下的司礼监没有这样的牛逼人物存在了。
朱厚照勃然大怒,一边下令申饬福建三司,一边又令内阁即刻派员彻查此事。这种事情,一般是御史台派监察御史分巡各省,但是显然这事情,让朱厚照对福建巡按也有些不大放心了,**月间的事情,这都快到年底了,朝廷才知道,哪怕是交通讯息不变,这其中巡按御史不作为,也是肯定的,更有可能,这福建巡按已经和福建的大小官员,坑瀣一气,大家齐心协力的对着朝廷捂盖子,也这绝对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内阁很快的将自己的困难上奏给了朱厚照,这福建地处偏远,眼下又是年关将至,那怕是御史台和兵部的官员,高风亮节为朝廷办差不过这个年了,立刻动身,这到达福建也得月余,而等到他们弄清楚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哪些官员又在这个事情中起了什么坏作用,该弹劾改革职改拿办的,只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与其等到三两月之后,朝廷才隐隐约约有得到一些不足以确信的禀报,为什么朝廷不动用历来办事麻利的锦衣卫呢,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天下皆有卫所,信息传递,人员调配都比这些官员要迅捷得多,这个时候,可不就是他们正是发挥用处的地方吗?这要去的慢的,没准什么蜘丝马迹都被地方官员给掩盖得干干净净,那还查什么查?
福建当地的锦衣卫能不能用,这还是两个字,内阁的意思,当然是从京中派员去了,而且,这去的锦衣卫,至少要比福建千户所的锦衣卫千户官职要高一些,要不然,到了福建谁听谁的,都不好说。
而这个时候,锦衣卫的某佥事,很是贴心的给了皇帝一个建议,这指挥佥事钱无病,眼下不正在南直隶么,让他直接去福建督察此事,岂不是比从京中派人去更为快捷,而钱佥事的官职,也足以可以压制福建千户所的千户,至于地方官员官职大小什么的,锦衣卫什么时候需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了,他们可是陛下的鹰犬,干的可不就是得罪这地方官员的事情?
于是,锦衣卫的六百里加急,从京师直接送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扑了个空,又一路直赶到扬州,终于在扬州将朱厚照的旨意和公文送到钱无病的手里。
朱云娘留在了南京,格丽莎随着船队已经离开了扬州,但是钱无病身边怎么可能没有女人呢,只不过,他身边的这个女人看到钱无病看到锦衣卫送来的公文黑着一张脸那付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实在是有些忐忑。
“大人,扬州是漕帮的总舵,找些快船还是容易的,这是京里出事情了么?”
对钱无病叫大人的女人,目前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还在京中贴身护卫李凤儿的慕四娘,另外一个,自然就是在济宁,被钱无病赏了一个试百户出身的裘草儿了。显然,说这话的,不可能是慕四娘。
“不回京了,有差事!”钱无病有些牙痒痒的,换谁高高兴兴打算回家过年,却被指派到那天高地远的地方,心里都不可能痛快。
“不过,船还是要的,你到扬州来,带了多少人?”
裘草儿出现在扬州,并不是意外,在济宁给船队调配了一些货物之后,裘草儿就直接到了扬州漕帮总舵来,她的身份眼下既然是官身,那么,这今后和漕帮之间有些要协调的地方,自然是要和漕帮的几位大香头沟通一下,更何况,天津那边,她男人不在时候,她虽然带着一帮兄弟,可一直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趁着这个机会,她也为自己最信得过的唐三谋个前程,给唐三要个天津香头的位置,想必,这点面子几位大香头还是要给的吧!
钱无病扫了扫身后,雁九和三五个亲卫,再加上裘草儿身后的两个人,似乎这就是他敢用能用的所有人手了,但是,就这么几个人去福建查这么大的事情,他可有些没底气。
“你刚刚说有快船?那么,你给我跑一趟南京吧,我会给你正式的公文,从龙江千户所,调拨五十锦衣校尉到我这里听用吧,我就在扬州等着你们,越快越好!”
钱无病自然不知道他在南京发的这区区三十万两船引,居然也会被人惦记着,江南富庶,三十余万两银子几百人分摊下来,这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事,至少,在王岳和钱无病眼里,这还真的都算不了什么大事。
船队出发,从应天府启程,先到扬州府,接上早已经在苏州置办了大量生丝绸缎的吴军侯,然后再到苏州府,最后才由松江府出海,在扬州的时候,这船队的指挥大权就从张彩手中,转移到了吴军侯的手中,哪怕吴军侯再不晓航海经商,这个名义上的船队首领,必须是钱无病的亲近人,这个没得商量,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上头有了首领,下面的人才知道该如何行事,有了这大的名义在,哪怕出现喧宾夺主的事情,也能够占领这道德的制高点,迅速弹压。
船队的事情,暂且不必说它了,这么多银子撒下去,还怕招不到这用心效命的人,更别说王岳和钱无病,都悄悄的塞了些人进去,这样的手段,王岳也好,钱无病也好,都不会陌生,要不然,船到大海上,这船上的人被人蛊惑,一旦失控,这事情就闹得大了,这两人无论是谁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至于代王府有没有在船队中塞些人手,王岳和钱无病都没问,以钱无病对柳氏的了解,这个女人别看一副娴静模样,这种防范的手段,想必也是有的,虽然不是以代王府的人为主,但是,为钱无病拾漏补缺,估计还是大有可能的。
总之,船队在扬州稍稍停歇,再度扬帆的时候,钱无病这南下要办的事情,基本上就算是全部办完了,船队再度返回,至少也是在明年三四月间了,这段时间,就不用他操心这船队的事情了,实际上,船到了海上,他就是想操心也操心不过来了。
按照他的计划,本来,他就是应该和船队一起,先到松江府,然后再换乘船只,从松江府到山东,然后再到天津,最后,从天津上岸回到京城。如果时间抓紧一些,还是很有可能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的。
可惜的是,他这个计划,眼下似乎办不到了,他必须在扬州下船,然后朝着和自己京师的家相反的方向而去。
福建倭寇侵占大明县城的事情,朱厚照还是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在刘瑾一手遮天的时候,或许送不到朱厚照案头,但是显然眼下的司礼监没有这样的牛逼人物存在了。
朱厚照勃然大怒,一边下令申饬福建三司,一边又令内阁即刻派员彻查此事。这种事情,一般是御史台派监察御史分巡各省,但是显然这事情,让朱厚照对福建巡按也有些不大放心了,**月间的事情,这都快到年底了,朝廷才知道,哪怕是交通讯息不变,这其中巡按御史不作为,也是肯定的,更有可能,这福建巡按已经和福建的大小官员,坑瀣一气,大家齐心协力的对着朝廷捂盖子,也这绝对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内阁很快的将自己的困难上奏给了朱厚照,这福建地处偏远,眼下又是年关将至,那怕是御史台和兵部的官员,高风亮节为朝廷办差不过这个年了,立刻动身,这到达福建也得月余,而等到他们弄清楚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哪些官员又在这个事情中起了什么坏作用,该弹劾改革职改拿办的,只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与其等到三两月之后,朝廷才隐隐约约有得到一些不足以确信的禀报,为什么朝廷不动用历来办事麻利的锦衣卫呢,锦衣卫乃是天子亲军,天下皆有卫所,信息传递,人员调配都比这些官员要迅捷得多,这个时候,可不就是他们正是发挥用处的地方吗?这要去的慢的,没准什么蜘丝马迹都被地方官员给掩盖得干干净净,那还查什么查?
福建当地的锦衣卫能不能用,这还是两个字,内阁的意思,当然是从京中派员去了,而且,这去的锦衣卫,至少要比福建千户所的锦衣卫千户官职要高一些,要不然,到了福建谁听谁的,都不好说。
而这个时候,锦衣卫的某佥事,很是贴心的给了皇帝一个建议,这指挥佥事钱无病,眼下不正在南直隶么,让他直接去福建督察此事,岂不是比从京中派人去更为快捷,而钱佥事的官职,也足以可以压制福建千户所的千户,至于地方官员官职大小什么的,锦衣卫什么时候需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了,他们可是陛下的鹰犬,干的可不就是得罪这地方官员的事情?
于是,锦衣卫的六百里加急,从京师直接送到了南京,到了南京之后,扑了个空,又一路直赶到扬州,终于在扬州将朱厚照的旨意和公文送到钱无病的手里。
朱云娘留在了南京,格丽莎随着船队已经离开了扬州,但是钱无病身边怎么可能没有女人呢,只不过,他身边的这个女人看到钱无病看到锦衣卫送来的公文黑着一张脸那付副生人勿近的样子,实在是有些忐忑。
“大人,扬州是漕帮的总舵,找些快船还是容易的,这是京里出事情了么?”
对钱无病叫大人的女人,目前就只有两个,一个是还在京中贴身护卫李凤儿的慕四娘,另外一个,自然就是在济宁,被钱无病赏了一个试百户出身的裘草儿了。显然,说这话的,不可能是慕四娘。
“不回京了,有差事!”钱无病有些牙痒痒的,换谁高高兴兴打算回家过年,却被指派到那天高地远的地方,心里都不可能痛快。
“不过,船还是要的,你到扬州来,带了多少人?”
裘草儿出现在扬州,并不是意外,在济宁给船队调配了一些货物之后,裘草儿就直接到了扬州漕帮总舵来,她的身份眼下既然是官身,那么,这今后和漕帮之间有些要协调的地方,自然是要和漕帮的几位大香头沟通一下,更何况,天津那边,她男人不在时候,她虽然带着一帮兄弟,可一直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趁着这个机会,她也为自己最信得过的唐三谋个前程,给唐三要个天津香头的位置,想必,这点面子几位大香头还是要给的吧!
钱无病扫了扫身后,雁九和三五个亲卫,再加上裘草儿身后的两个人,似乎这就是他敢用能用的所有人手了,但是,就这么几个人去福建查这么大的事情,他可有些没底气。
“你刚刚说有快船?那么,你给我跑一趟南京吧,我会给你正式的公文,从龙江千户所,调拨五十锦衣校尉到我这里听用吧,我就在扬州等着你们,越快越好!”
358。第358章盈盈一水片帆乘风
倭寇这个词,给钱无病的感觉很不好。哪怕他是将船队首航的目的地定在扶桑,但他那也决计不是带着“互通有无”的美好目的而去的,在他看来,这更像是带着商业形式的掠夺才对。
“日本”,这个词据说是隋朝的时候,日本的某太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的自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日出之国”,是为“日本”,而称呼当时的大隋为“日落之国”,其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一览无遗,但是大概除了正式的官方称呼中偶尔可以看见这个称呼以外,大多数时候,不论是大明朝廷还是民间,称呼他们,还是沿用古人的老称呼,是为“扶桑”。
料想,以大明人天朝上国的心态,大概还是很看不起这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甚至连国名都不在乎的行为的,大明人心里应该这样想的:你们也甭给自己脸上贴金了捡好听的说,咱们知道你是个什么来路,扶桑就扶桑呗,以为几百年过了,换个名字咱就不知道了么,还不是一群岛民一群蛮夷而已嘛!
至于“倭寇”这个名字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了,“寇”的意思自然是强盗,而称为他们为倭寇,大概是扶桑人自称自己为“和”族,以讹传讹,到了煌煌中华上国,最终变成“倭”这个和“和”读音相似的字了。
但是,不管是和族也好,倭族也好,在大明人看来,这些人,当真的对“蛮夷”二字,名至实归。
商人们眼界还开阔一些,知道在扶桑,基本上什么都缺,衣料之类的丝、丝绵、布、锦绣、红线;日用器物类的针、铁锅、瓷器、漆器、女人脂粉;还有药材类的川芎、甘草;书籍类的佛经、医书及四书五经;原料类的:水银、硝石等等,所有的这些玩意,只要运到日本,那就是数以十倍计的暴利,没办法啊,这些不管是衣料还是日用器物,对当时的扶桑来说,这活脱脱的全是高科技啊,尼玛,再折腾一百年,他们也做不出来,至于书籍类的,就更好理解了,这是先进文化,从隋唐扶桑人不怕死人一样的派和尚东渡看来,他们所图为何,还不是为了这些先进文化,后世有伟人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学得先进文化,就意味着获得先进的生产力,从这一点看来,这日本人中,倒也是有明白人。
水银,硝石之类的,就更好说了,就那么巴掌大一个岛国,你能指望他地大物博不成,这没有的东西,那就得从外面买啊,好在老天爷总算没彻底歧视他们,在扶桑,金山银山还是不少的,这让他们买东西的时候,总算没有支付力出现瓶颈的事情发生。
但是,沿海的普通老百姓看到的扶桑人,那就是另外一个角度了,这些扶桑人,算了,还是直接叫倭寇吧,总感觉叫扶桑人好像也在给他们脸上贴金一样的。
这些能够到大明沿海来的,能有几个正经货色,日本岛上几十个大名,狗脑子都打出来了,这战败的武士,找不到主家的浪人啊,甚至开小差的逃兵啊包括不想老老实实的种田的好吃难做斗凶耍狠的家伙,一股脑的都下海了,这些家伙除了一把子力气和不要命的性格,基本上就剩下不了什么了,指望他们老老实实和沿海的百姓做生意,他们也得拿得出东西来啊!拿不出来,那自然只有抢了!
偏生这些倭寇的品位在大明的官员百姓看来,简直是低到发指,这些家伙,简直是见到什么抢什么,就没有他们不要的东西,哪怕是穷苦人家煮食用的瓦罐,他们也抢去当宝贝一样,没办法啊,青瓷技术他们还得过几十年才从大明偷师到呢,这些玩意,拿回扶桑,一样可以卖到好价钱。
总之,这就是一伙乞丐,一伙很凶恶会杀人的乞丐!这就是眼下沿海的百姓对这些倭寇的观感。
这次的倭寇侵袭的县城,是福建兴化府的莆田县。
七月下旬,有海船在莆田江口靠岸,船上有六十几个“髡头鸟音”的怪人,带着枪刀弓矢,没有火器。当地的备倭卫所接到讯息后,迅速派兵百余人围了上去,船上的这些人,看到大明全副武装的官兵,没敢妄动,带队的把总询问其来意,却苦于言语不通,这个时候,船上突然冒出一个懂得汉字的人,于是双方开始用纸笔交谈,那人在纸上写道:“吾日本人也,来自吾地,以失舵,愿假粮食,修吾舵,即返。幸无吾逼,逼则我尔死生未判也。”
这沿海备倭卫所,接到倭寇袭扰的消息,也不是一起两起了,这样的话,不管这带兵的把总信不信,这要么就立刻勒令他们出海,要么就严加防范,这才是正确的处置办法。
可惜的是,从甫田这备倭卫所建立起来,他们还真没有和倭寇真刀真枪的干过,至于那些被倭寇袭扰的沿海消息,对他们来说,似乎远的好像的另外一个国度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带队的把总是怎么想的,居然就信这一番鬼话,而且,在船上的人拿出的真金白银面前,居然还派了一半的士兵回县城,为他们筹集粮食去了。
而海边的百姓,也是承平日久,见到这这些奇形怪状的扶桑人,也不知道害怕,反而大家嘻嘻哈哈全部都到跟前来看热闹,指指点点,大有在这里开个庙会的意思。
天快黑的时候,这船上船下一派其乐融融中,这些“髡头鸟音”的怪人,突然发难,从船舱中拿出早就藏好的燕尾利箭,朝着四周毫无防备的大明官兵射去,先是射死了一大半,然后一个个光着膀子手提着三尺倭刀的倭寇,就船舱里蜂拥而出,将余下的官兵一一砍死。
这个时候,周围的人才一阵大哗,原来这些人不是海商,而是传说中杀人不眨眼的倭寇,于是,一时之间,众皆哭号奔逃。
往哪里逃?身后全是拿着刀的倭寇,当然是往县城里逃了,县城里至少还有城墙,有官兵把守。百姓们在前面逃,倭寇们就在后面追,而天色将黑,县城里的人只听得传来“倭寇来了”这样的话语,隐隐绰绰看到海边来了无数人,更是吓的屁滚尿流,加上官兵的头目那位糊涂把总在倭寇的第一轮射杀中就丧生了,官兵几乎是群龙无首,也不知道谁发一声喊,丢下手中的兵器撒腿就跑,其他的官兵哪里还不知道怎么做?
逃命的百姓逃到县城门口,才发现城头上哪里还有一个官兵,这当兵的都逃了,总不可能指望县太爷带着一般衙役捕快来抵挡这些如虎似狼的倭寇吧,所以,县太爷也他的那帮手下,也是望风而遁了,县城里除了一些消息不灵通的或者是行走不便的百姓,几乎是逃得干干净净!
这些倭寇们得意了,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啊,原来只是打算劫掠一番,没想到居然得了一座城,虽然这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明朝军队来之前,快活几天啊!
三日之后,甫田县城几近成一座空城,一万余人的县城,除掉倭寇来到之前就已经逃掉,倭寇离去之后,仅仅剩下不足百余人,其余人等,或被倭寇杀死或被掳掠,而城中倭寇在大明官兵来之前来不及带走的粮食以及各种贵重物资,皆被付之一炬。
……
腊月二十三,锦衣卫指挥佥事钱无病,携一众部属,从海路到达福建福清。
次日,其麾下两拨锦衣卫计十来余人,分两路赴福建镇东卫,平海卫。
第三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五下午,福建锦衣卫千户所千户王彦忠仅带两名亲随,从福建赶往福清,求见指挥佥事钱大人。
“有什么事情,让他过了年再来,还让不让人消停了!”钱无病穿着一身团袄,这让他看起来有些臃肿,雁九带着人去镇东平海两卫查询当日出兵的情形去了,此刻在他身边的,身份拿得出来的,也就裘草儿了。
对于锦衣卫的规矩,裘草儿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但是有一点,她还是非常清楚的,钱无病说的,她一定得照办,这可是她命里的贵人呢。
“那我去回了他!”她点点头,这种感觉很不错,这在两个月以前,这事情她想都不敢想,锦衣卫一省千户,那可是和布政使大人平起平坐的主儿,什么时候,这样的人,还得在她面前和和气气带着笑意的说话了,以前倒是有官儿对她这样,但是,人家那是冲着她的身子,而不是她眼下的身份。
钱无病点点头,示意她出去,南方的气候和北方还是区别大了些,这福清的冬天,就是冷也带着一股黏糊糊的意思,哪怕他身子壮,也似乎有些受了风寒了。
“裘百户,钱大人怎么说?”在这临时“借住”的商人宅子外头,一脸疲倦的王彦忠看着这走出来的女人,客气的问道。先前误会了这女人的身份,他可不敢再犯错了,原以为这不过是钱佥事侍妾,没想到也是锦衣卫衙门的人,但是除了这女人,这钱佥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