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棍厨子在大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有一种人却不可以实用这血菇,那就是阳气过盛,而且患有胃病的人。
恰巧这韦挺就是,武德四年韦挺被流放至帯荩恢北疾ㄔ趲‘州,而且唐初战事较多,在战场上厮杀自然会让身体积累大量的阳刚之气。
而且看刚刚韦挺要吃冷淘的时候,身边的李柔有个微小的阻止动作,显然这韦挺的肠胃应该是有些疾病。
因此,这韦挺食用这种极阴的血菇,便等于自杀一般。
杨萧学着电视剧里跳大神的剧情,反复的挥动着桃木剑,然后一剑挑过一张黄纸,接着在蜡烛上点燃,黄纸迅速燃烧,接着很快变成了一团灰烬。
将灰烬放在身边的碗中,之后,又操起一把小刀,割下了韦挺的一戳细发,同样混与碗中。
这时,赵六从外面走了回来,手中捧着一个黑陶碗,碗中似乎还有着某种液体,不过看赵六的表情却略微有些难看。
赵六将黑陶碗交到杨萧的手中,杨萧看着黑陶碗中的东西,满意的点了点头。
那是一碗乳白色的面汤,不过下面好像浑浊了一些东西,黄黄的时不时还漂浮起来一些。
“是按我说的比例放的吗?”
赵六强忍着肚中的不适淡淡的道。
“是。”
“硬的软的?”
“软的。”
“嗯。”
杨萧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接过黑陶碗又将刚刚烧好的纸灰与韦挺的那一戳头发混进了碗中。
接着开始用桃木剑不停的搅动着黑陶碗中的面汤。
赵六看着那东西终于忍不住了,剧烈的干呕了起来,同时拉住杨萧低声问道。
“你确定要给校尉大人喝这个?”
杨萧无奈一笑。
“你有更好的办法?”
赵六摇了摇头。
“没有。”
“那就别废话,靠边。”
杨萧推开赵六,就要将他手中的“秘制驱邪水”给韦挺灌下去。
李柔望着眼前的一幕,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虽然他对眼前这个男人及其的厌恶,但这时为了叔父,他还是希望眼前这个男人可以创造奇迹。
只见杨萧搬过了韦挺的头,然后用手捏住两腮,接着直接将那黄幽幽的面汤灌进了韦挺的口中。
“咳……咕咚……咳……咕咚……”
片刻之后,那一碗驱邪水便灌进了韦挺的肚子,然后杨萧取过一口木盆,接着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韦挺的身体突然抖动了起来,刚刚还很僵直的身躯瞬间软化,接着只听。
“呕……”
韦挺睁开双眼,开始对着地面上的木盆一阵的狂吐,疯狂的呕吐足足持续了一刻钟,呕吐物满满一盆。
恐怕这韦挺连前天吃的饭也吐出来了,不过是个人都可以看出这韦挺的面色又恢复了之前的血色,虽然还是有些苍白,但显然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
在韦挺将最后一口残羹剩饭吐出来之后,识趣的张嫂也是送上了一盆清水,和一杯淡茶,用来给韦挺洗脸和漱口。
韦挺的复苏让在场的人都长舒了口气,一场中毒风波也是让杨萧这装神弄鬼的糊弄了过去,不过事情却并不会这么轻易就结束。
第七章 狐狸尾巴
杨萧今天演的神棍,可以说已基本算是入门级的完美呈现了,跳大神加治病,绝对是神棍的专属技能,也正是杨萧出色的发挥,才算是把今天的事情忽悠了过去。
至于神棍这种职业,其实在知识文明的现代,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装神弄鬼的东西,估计也只有极少数信奉鬼神的老人才会相信,但在古代就不一样了。
我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极其封建的社会,因为当时知识的贫瘠以及封建统治的影响,许多事情都会被人们联系上所谓的神鬼之说。
比如地震、洪水、海啸、台风等等,这些自然灾害在古代一般都会归纳进神怒之中,至于是哪个神,因为什么生的气,就需要各位神棍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而且古代的帝王也是极其相信这些东西,他们的理论非常的简单,只要天有异象,就一定会有不平凡的事情发生。
因此,如果你在那个时候出生或者死去,都会被说成是不一般的神鬼之力,甚至在那个时候放了屁,那都是神屁,闻着都香。
所以这就很好解释了,你说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如此迷信,下面的黎民百姓又怎么会不迷信呢,这也是神棍这个职业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而提到神棍,便不得不提在这行最有名的一个家伙,这家伙可以说是将神棍这个行业做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一言一行甚至颠覆了整个国家的走向,他就是唐初最牛逼的神棍“袁天罡”。
这家伙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风水、五行、相术、预言无所不能,曾经在大唐引起轩然大波的“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据说就是出自袁天罡之口。
因此,神棍这个职业在大唐绝对是个极其吃得开的职业,当然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在古代因为忽悠的不够高明被斩杀的神棍也不在少数。
所以,在杨萧看来,生活在大唐,神棍与厨子这两个职业之间,他还是感觉后者更适合他,毕竟这算是他的老本行,自己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
韦挺在李柔的陪同下渐渐恢复了一些体力,不过身体还是摇摇晃晃的,好像墙头的矮草,一吹就倒。
从李柔的口中韦挺知道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过因为身体的缘故,他也没有那个精力去判断什么,可有一点他很明白,是眼前这个叫杨萧的小伙子救了他。
“杨萧啊,谢了。”
韦挺勉强坐直了身子对着杨萧低声说道。
杨萧哪里受得起这个,捡回一条命就已经不错了,于是委婉的拍了一些马屁,说这都是他应该做的,老百姓还需要韦大人什么的,说的韦挺很是开心,也就没把心思放在自己吃的那碗冷淘上。
因为韦挺的身体不适,李柔决定先回车骑府,于是让张五德去准备了一辆马车,打算架车把韦挺送回去。
就在李柔他们打算离开的时候,杨萧突然叫住了李柔。
“公子请留步。”
虽然杨萧救了韦挺,但李柔现在看杨萧也并不是很顺眼。
“有事?”
杨萧陪笑着递给李柔一个纸包。
“这个还请小……公子拿着。”
“这是什么?”
“这里面有一张食谱和几枚丹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让韦大人按照这个食谱进食,再配合这丹药服用,才能将韦大人身上的邪气全部清除。”
李柔本就不相信这些神鬼之说,刚想将东西给杨萧扔回去,但一想到刚刚杨萧的所为又犹豫了起来。
杨萧知道这李柔的顾虑于是故意激她。
“既然公子不相信在下,那就请回吧。”
说完就要收回手中的纸包,不料却被李柔一把抢了过去。
“就信你一次。”
说完头也不回便拿着东西骑着白鹤驹扬长而去。
杨萧望着李柔离去的背影嗤之一笑。
“小丫头,在二十一世纪若想得到我的一份食谱得需要多少钱你知道吗?还不要,是不是傻。”
送走了麻烦,杨萧的表情却突然阴沉了下来,目光凝视着眼前的几人,心中也是做了一些打算,他并不相信这韦挺中毒的事件只是个巧合。
韦挺与李柔走后,众人才是真正的长舒了口气,许多人都是被今天的事情吓得不轻,特别是刚刚与韦挺同桌吃饭的几人,更是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一个不小心可就要掉脑袋的,谁能不怕?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是将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救回来的杨萧当成了英雄,一时间神棍杨萧的大名算是在张家村出了名了,而且他的那碗“秘制驱邪水”,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了村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话题。
可此时的杨萧,虽然表面上大大咧咧的接受着这些欢呼,暗地里却有些担心孙嫂,他并不认为这孙嫂的烫伤与韦挺的中毒只是个巧合。
他认为,一定是有人盯上了孙嫂,而且目的还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致孙嫂于死地。
想到这里,杨萧则是注意到了这孙家食铺中的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揭开这个谜团的钥匙。
不过杨萧却并没有点破,只是与大家简单的告了个别就带着孙嫂去医馆看伤了,毕竟孙嫂的伤可耽误不得。
至于那些相对孙嫂下手的人,杨萧并没有太过在意,如果他猜的没错,很快这些人还会再搞事的,所以自己也不用急于一时。
孙嫂的烫伤因为处理的及时,伤口的伤势并不是很严重,但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估计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应该是在所难免了。
孙嫂一听自己无法再继续工作,便面露难色,毕竟这孙家食铺可是她们家全部的收入来源。
杨萧闻言笑了笑。
“孙嫂你就歇一段时间吧,就当给自己放个假,好好在家带带烟儿,店里的事就交给李嫂和张嫂吧,这李嫂得到了你的真传,手艺也不比你差多少,你就放心吧。”
“而且我也没什么事,从明天开始我就去店里帮忙,你放心不会耽误生意的。”
孙嫂看着杨萧无奈一笑,她还真的很庆幸自己从江中救回了这个大男孩,要不是他恐怕今天她们这张家村,就要出大事了。
将孙嫂送回了村北的家中,杨萧又回到了他养伤的那处矮房,也是很久之后杨萧才知道,原来他住的那间矮房就是当年她相公闭门苦读的书房。
……
第二天杨萧起来的很早,不但帮张嫂挖了很多野菜,还将孙家食铺的店内又重新擦洗了一遍,因为今天可以说是张家村一月只有两次的大日子,赶集日。
几乎张家村所有的村民今天都会赶到集市去兜售自己的产品,或者进行一些物品的交换,甚至有一些外村的人也会在今天来张家村赶集,那般热闹的景象就与现代周末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
张家村东头的土道两侧,除了昨天还未开业的店铺此时已经大门四开之外,在其门前还多出了两排上百个大小不一的摊位。
虽然现在才刚刚早上五点多还不到辰时,说白了皇帝还没上朝呢,但这张家村的集市里却已经是人声鼎沸,几乎每个摊位门前都围满了人,生意火热得不得了。
“杨萧啊,李嫂还没来吗?”
张嫂挑着一娄装满野菜的竹筐向孙家食铺走了过来,望着那半掩着的店门,一脸急切的望着门前悠然而坐的杨萧出声问道。
杨萧无奈的摇了摇头表示没来,至于为什么没他,他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张嫂放下手中的竹筐一脸的凝重。
“这李嫂还真是的,明知道今天是赶集的日子也不知道早来一些,这得耽误多少生意啊。”
说完,张嫂又打发走了两个要来吃冷淘的客人,最后实在是等不下去了,便要去找李嫂。
可就在这时,突然一大帮小孩从赶集的人群中穿了出来,口中还极有节奏的嚷嚷着。
“冷淘本是孙家强,不料王家有神帮。若问当今哪家强?必是王家响当当。”
张嫂一听,面色顿时微微一变。
“王家食铺也开始卖冷淘了?”
而相比张嫂的惊讶,杨萧则是冷静得多,许久之后嘴角微微上挑了一些,不屑一笑。
“这大狐狸还真是耐不住性子,这么快就露出了尾巴?”
PS:签约了,请放心阅读。
为了避免后面写乱了,正在整理大纲和细纲,完成之后更新便开始提速,前期慢些希望各位多担待,质量第一嘛,谢了。
第八章 恩怨情仇
在古代没有网络媒体和终端媒体,信息传播速度非常的慢,就算你们家的东西不要钱随便拿,也不一定会很快传播开来。
不过,中华儿女的大智慧却不容小觑,在这个时代有一种营销方法非常的好用,极适合当今这个时代,那就是“童谣广告”,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效果还非常的不错。
也就是你编一段童谣,然后找一些在这个地域比较资深的小孩群体教给他们,让他们街头巷尾的到处嚷嚷,而代价有可能只是几颗糖果,仅此而已。
听到童谣的杨萧还好,但张嫂却有些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去找李嫂,可还没站起来就被杨萧一把拉住。
“张嫂,你给我讲讲这个‘王家食铺’的来历被。”
张嫂一脸的焦急,哪有心思跟他讲这个。
“等我先去把李嫂找来的吧,这不开门可不行,孙嫂若是知道了该着急了,况且这王家也开始卖冷淘了,还不知道他们那边的手艺怎么样,这事可耽误不得。”
说完,也不理会杨萧,转身就跑开了。
杨萧笑了笑,也没去追她,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距离孙家食铺并不是很远的王家食铺。
可能是王家食铺童谣广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加上孙家食铺的停业。
此时王家食铺的门前的确是门庭若市,很多食客前赴后继的向店内走去,出来的也都面有喜色。
“杨兄弟,怎么就你一个人?”
就在这时,赵六突然出现在了杨萧的面前。
杨萧白了赵六一眼却并没有说话,而是将头转了过去又继续看王家食铺。
赵六见状,知道杨萧肯定是在为昨天的事情生气,于是笑着看向杨萧,眼中一副献媚的样子。
“杨兄弟,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原谅我一回吧,我也只是想到了那个负心汉才会作出这么不理智的事情的。”
杨萧知道这赵六肯定是来找他问昨天韦挺中邪的事情的,于是目光稍稍斜过一点看向赵六。
“知道错了?”
“知道了,知道了。”
“那好,给你一次将功赎罪的机会,你给我讲讲这‘王家食铺’究竟什么来头。”
赵六闻言一愣。
“你打听这干嘛?”
“哪那么多废话,你说是不说。”
赵六本就是来讨好杨萧的,他还抱着学杨萧本事的希望呢,见杨萧这么说,只能点头道。
“说,说,说。”
“其实在三年前那个负心汉还在张家村的时候,孙、王两家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两家人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吃饭,两家并一家过,一张饼都得掰开分两半吃。”
“嗯?那现在呢?”
“现在?呵呵,孙嫂估计还好,但那王家食铺的王仁冲想必会恨不得弄死孙嫂。”
杨萧有些惊讶这古代的恩怨积累。
“他们有这么大仇?至于嘛?”
赵六目光也是移向了王家食铺苦笑了一声,似乎他也深有同感。
“要说这仇,恐怕还要从八年前孙嫂初到张家村说起。”
……
“孙嫂本性杨,刚刚来到我们张家村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朵鲜花啊,那个时候孙嫂才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年纪,所以追求张嫂的人从这里站排可以拍到村西头。”
“这其中还包括你吧?”
杨萧挠了挠鼻子,鄙视的问赵六。
赵六闻言,长叹了口气。
“哎,是包括我,其实我真后悔当年去跟程将军打窦建德,若不是因为这个,恐怕抱得美人归的就是我了。”
杨萧突然一阵嗤笑,于是装出一副高人的模样拍了拍赵六的肩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好了,你就别感伤了,说正事。”
赵六听杨萧这话还真是“高大上”,于是更坚信杨萧是个世外高人,便接着说道。
“孙嫂来到村子之后为了生计,自己还有这做冷淘的手艺,就开了一家冷淘店,位置就是这里,不过当时的面积却没有这么大,前前后后也只有孙嫂一个人忙活。”
“而自从孙嫂的冷淘店开业,凭借孙嫂迷人的姿色加上手艺卓绝,生意好的不得了,一时间给对面的王家食铺挤兑得够呛,等到夏天的时候更是门庭冷清,没什么生意。”
“也正是因为这个,两家算是结下了梁子,彼此间开始产生了竞争,当时王家食铺的老板王仁冲,更是千方百计去打压孙嫂的冷淘店,闹得不可开交。”
说到这里,赵六的目光中突然闪出了一些落寞的神色,停隔了许久才是话锋一转。
“可是这一切直到两个人出现后,才是得到了改变,而且这改变是翻天覆地的。”
“一个人相信你也听说过,他就是孙嫂的相公,同你一样是从江中救回来的孙有为。而另外一个则是王仁冲的妻子,大家都叫其为兰凤,长的颇有几分姿色。”
杨萧来了兴趣。
“兰凤?”
赵六点了点头。
“嗯,据说兰凤是王仁冲从县城中买回来的,当时这丫头在县城的集市上卖身葬父,王仁冲看其可怜,长得还蛮好看的,便买她回来当上了这张家村‘王家食铺’的女主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兰凤才会和孙嫂相识的,因为情投意合最后还拜了异性的姐妹。”
“从那以后,孙、王两家也就化干戈为玉帛,不但生活上经常同吃同住,生意上也开始摒弃前嫌互相关照,可以说一团的和气。”
杨萧点了点头,这点他也深有体会,和气生财嘛,不过杨萧还是比较关心这故事的结局,便追问赵六。
“那最后怎么会闹掰了?”
赵六的表情突然凝重了起来,望着远处的苍山,表情略显凄凉。
“孙有为席卷家财,抛妻弃子的事你知道吧?”
杨萧点了点头。
“还记得你遇到的那场山洪吗?”
杨萧又点了点头。
“就在孙有为离开的那天晚上,山里爆发了一场比你碰到的那天更猛烈的山洪,而那天与孙有为一同消失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王仁冲的妻子,兰凤。”
“什么?”
杨萧有些惊讶。
“据说当时兰凤离开的时候给王仁冲留下了一封书信,在信中兰凤诉说了自己其实早就与孙有为好上了,只不过碍于王仁冲的恩情才一直与其生活在一起。”
“不过因为孙有为要离开了,为了自己的爱人,她必须与其同走,于是兰凤也与孙有为一样,几乎拿走了王仁冲所有的钱,离开了。”
听完故事,杨萧才是恍然明白,这的确算得上是夺妻之恨了,这样的仇恨恐怕就算少林寺的高僧来了,也未必会将其劝化,不过杨萧还是觉得,即便是夺妻,这应该也与孙嫂扯不上关系吧,毕竟孙嫂也是受害者啊。
不是有句话说: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成相识。
那两个人走了,留下他们两个在这里斗,也没有必要啊,况且看王仁冲的架势,完全是要将孙嫂至于死地,他们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仇恨?
而就在这时,赵六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了,还有一件事。”
“据说那天山洪过后一个月左右,县衙的人在十几里外的山里发现了一具女尸,尸身已经腐烂,分辨不清其样貌,但身上的衣物却还算完整。”
“当时丢了魂的王仁冲听说这个消息,马上便去了衙门里认尸,果然那女尸穿的衣服就是兰凤的。”
“王仁冲从此之后消沉了好久,王家食铺甚至因为这件事关了大概半年。”
“不过在王仁冲再次将王家食铺的大门打开之后,就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王仁冲便开始了对孙家食铺的打压。”
“这种打压虽然很猛烈,但因为孙嫂人好,村民并不是都买这王仁冲的账,所以孙家食铺直到现在也没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生意还一天天的好过了王家。”
杨萧听赵六讲完了这个故事之后,心中的波澜不小,同时对这王家食铺也是来了兴趣,于是回头看向赵六。
“六哥,你先帮我看会店,我也去那王家食铺吃碗冷淘,这早上起的早还饿着呢。”
说完也不理赵六,便径直朝着门庭若市的王家食铺走去。
PS:各位六!一!快乐,今天过节,投两张票呗!拜谢!
第九章 搞事情
王家食铺初建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在张家村甚至清河县都属于老字号,因此即便对面有孙家食铺,但固定的客源还是有的,只不过今天出奇的多。
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王家食铺成为了张家村第二家售卖冷淘的店铺,而且今天的王家冷淘还打特价,一碗只需一文钱。
而钱在这个时代的概念,杨萧也是从张嫂那里了解到的。
在唐初的时候,大唐的货币还是沿用随代的轻钱,用这种轻钱要买一斛米,换算成现在的市斤,应该是80斤左右,需要花费8。9万枚。
当时想上街买点米,都要抗麻袋去,有时花的钱比买的米都沉,可想而知这种货币有多么的不方便了。
因此,在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便下令废除轻钱这种货币,改铸另外一种货币,李渊称其为“开元通宝”,上面的文字则是由当时初唐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先生所书。
至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开元通宝,被分为八分、篆书、隶书三种样式,这也是我们国家钱币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后来一直沿用到明清时代。
开元通宝重两铢,十钱为一两,千钱重六斤四两,一文钱在大唐,估计买个包子人家都得把馅抠出去,最多给你个包子皮,可见这一文钱一碗的冷淘究竟有多便宜了。
孙嫂店内的冷淘其实已经很便宜了,一碗8钱,至于成本杨萧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4到5钱。
因此,估计全村的人都会认为这王家食铺的王仁冲是疯了,这不是赔本做买卖吗。
不过,有一个人却并不这么想,那就是杨萧。
“真没想到这王仁冲居然还懂得用这种赔钱赚吆喝的营销方式,看来还真是不能小看了这家伙。”
杨萧一笑,来到王家食铺门前,发现店面非常的老旧,牌匾与门前两侧柱子上的迎宾词牌都多少有一些掉漆,有一些字甚至已经看不出来究竟写的是什么。
店内分两层,上层的面积小,被隔成了三个包间,下层则是如孙家食铺一样的方桌长椅,摆放了大概十张台子。
此时的店内几乎两层楼都坐满了人,为了不打扰店内的食客,王仁冲把等待就餐的人安排在大门外排队。
杨萧也不急,于是就站在队伍当中等着就餐,这种等待大概持续了半个时辰便轮到了杨萧。
接待杨萧的店小二长得非常矮小,但说话却很油,一看就是在这个岗位上的资深店小二。
“客官里面请。”
说着,将杨萧带到了一处靠窗的位置,用身上的抹布擦了擦桌子,又擦了擦椅子,才是让杨萧坐了下来。
“请问客官来点什么,本店今日的冷淘只要一元一碗,您要来一份吗?”
杨萧坐在椅子上,望着四周来占便宜的村民,一个个“吸溜、吸溜”的猛吃着冷淘,不禁露出了一丝不悦的神情。
“小二,这太吵了,楼上有雅间吗?”
店小二一愣,然后又打量了一下杨萧,发现眼前这人的穿着并不怎么样,而且举手投足之间也没有什么贵族的气质,便心生了一丝蔑视,同时态度也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客官就是来占个便宜吃碗冷淘,一文钱的事还要什么雅间啊,我看您还是快点吧,这外面的人还等着呢,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店小二本以为杨萧会因为自己的言辞而感到羞愧,但答案却让他失望了,杨萧丝毫不为他的话所动。
“没有吗?”
店小二也不耐烦了。
“没有。”
杨萧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别的,于是想了想低声的说道。
“既然你都说了,那就给我来一碗冷淘吧。”
店小二貌似早就料到了一般,不屑一笑,刚要离去,杨萧却又加了一句。
“再给我上一壶好酒,记住,是好酒。”
店小二一愣,虽然他很不喜欢杨萧,但还是很快给杨萧上了一壶酒。
杨萧接过酒壶用鼻子闻了闻,然后倒了一杯直接喝了下去。
“嗯,这酒虽然不算名贵,但闻着清香宜人,入口甘甜,饮后口中留有余香,品质算是不错,这应该是衡水县的老白干吧?”
店小二一愣,看了看杨萧感觉比刚才好大了一些,他可是知道,这酒可是老板托了很多的关系,才从衡水县弄回来的。
在张家村开卖才几天的时间,一些人喝了只知道不错,却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
但眼前这人看似穿着普通,却一口便品出了这酒的出处,而且评价的也与自家老板相同。
这样一说,刚刚自己还真是有些狗眼看人低了?
想到这里,店小二的态度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子见识博大,刚刚是小子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公子不要和我计较。”
杨萧笑着摆了摆手。
“无妨无妨,你只要快些把冷淘拿来便可,天气炎热,我也是饿了。”
“好嘞。”
答应了一声后不久,店小二便捧着一只黑陶碗走了过来。
“客官,您的冷淘,请慢用。”
店小二放下碗就要转身离开,然而还没等挪动步子,又被杨萧给叫住了。
“等等。”
“怎么了公子?”
杨萧目光盯着那碗冷淘看了看,然后又看向了店小二,一脸莫名其妙的道。
“这坨东西,你确定是冷淘吗?”
店小二看了看黑陶碗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
“是啊,这就是本店卖的冷淘,有什么不对吗?”
杨萧拿起一双筷子,轻挑起碗中的面,只见几根粗细不是很均匀的面粘在了一起,应该是装碗后的时间太久了。
店小二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想了想。
“这个?不行我给您换一碗吧。”
杨萧没说什么,就让店小二去换了。
大唐的冷淘其实就是现代的过水面条,估计煮过面条的人都应该知道。
面条煮熟之后需要迅速的过冷水,然后便需要尽快的装碗进行调味。
可是今天这王家食铺生意火爆异常,面条没有及时处理而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在杨萧的预料之中,因为他今天本就是来找事的。
很快,店小二便给杨萧换来了一碗,这碗相比于上一碗要好很多,面条一根是一根,而且粗细均匀,光泽鲜亮,一看就是新做出来的。
可杨萧却依然没有去吃,而是又看向了店小二。
店小二也有些蒙了,挠了挠头。
“公子,这碗也不行吗?”
杨萧摇了摇头无奈一笑。
“我想问一下,你们作出来的冷淘是给人吃的还是给狗吃的?”
店小二一听这话来了气了。
“公子,你这话怎讲?”
杨萧用筷子挑出了一条冷淘放在了桌子上,然后用筷子将其剪断,指着那面条的剖切面。
“据我所知,对面的孙家冷淘虽然卖8钱每碗,但用的材料绝对是百分百的白面和黄米面。”
“可是你们这冷淘里居然使用给狗吃的稻糠去代替,虽然你们用的量少,但未免也有些过分了吧?”
杨萧说完,顿时将筷子敲在了桌子上,这一声响可是吸引了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