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棍厨子在大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在这肉案的面前正站着一个人,手中拿着刀,一边从肉案上的那坨肉上往下剔人骨,一边吃上面的肉,那场面就如同谋杀现场一般。
“那是杨萧吗?还是肉案上那个的?”
听了张嫂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的背脊发凉,这场面实在是太诡异了,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吃肉的人呢。
而就在这时,段千雪不知踢到了什么,突然发出了“嘭”的一声闷响。
听到闷响,那肉案前的人瞬间回过了头,借着那忽明忽暗的灯光,他们还可以看到,那人的口中还挂着半块肉没有吃进口中,手中还拿着刀,那样子就跟屠夫一样。
段千雪从小到大,还没这么怕过,但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居然一步跨了出去,指着面前的人,战战兢兢的道。
“你是谁?我师父呢?”
那人一愣,先是把那半块肉塞进了嘴里,然后拿着刀指着他们,刚想说话,可还没等说出口,两道人影便突然从他的两侧冲了出来,正是麦季才和赵六。
麦季才大手一抓,一把夺掉了那人手中的刀,赵六则是直接将那人给扑倒,怕他手中还有武器,于是便将他的双手死死的按在了地上。
待他们完全制服了那人之后,段千雪她们才是飞快的跑了过来,看了一眼那肉案上的东西,顿时心就升起了一丝寒意。
因为那肉案上的肉是紫红色的,而且非常的大块,旁边还放着一些剔下来的骨头,看骨头的块头,几乎与人骨相同。
望着那骨头,段千雪的眼泪瞬间便留下来了,然后一把拿起地上的刀,驾在了那人的脖子上。
“说,你把我师父怎么了?”
那人见状很想说话,但肉卡在喉咙里,一时也咽不下去,说出来的话也是支支吾吾的。
就在这时,张嫂则是拿过来一盏油灯,照到了那人的脸。
当他们看到那人的脸时,顿时便感觉到一阵的背脊发凉,瞳孔都是瞬间放大几倍。
因为他们看到的脸,居然是——杨萧?
“我勒个去,你们几个搞什么鬼,想弄死我吗?”
杨萧一脸蒙逼的躺在地上,手脚都被控制了,脖子上还驾着把刀,口中的肉差点没把自己噎死,若不是张嫂及时拿来了油灯,怕是自己的小命都得搭上。
众人一看这人就是杨萧,又看看肉案上的东西,这才发现那骨头好像并不是人的,于是都一脸尴尬,麦季才和赵六放开了杨萧,段千雪也扔下了刀。
杨萧起身,从旁边的水缸里舀了口水,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这才是舒服了一些。
“我说你们几个搞什么鬼?”
段千雪擦了擦眼角的泪花,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指了指那肉案上的肉和骨头。
“呵呵……我们以为那个是你呢。”
杨萧闻言,顿时有着一种想弄死他们的冲动,可能是最近没事的时候,杨萧给他们讲过几个鬼故事的缘故吧,他真没想到这些人的代入感居然这么强。
不过就在气氛轻松了之后,段千雪他们才是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肉香。
“师父,这味道?”
杨萧指了指那肉案,没好气的道。
“我肉的味道。”
这时,段千雪他们也没了继续跟杨萧扯皮的心思,都是一股脑的涌到了那肉案前,那味道就是肉案上那几坨肉发出来的。
一时间也不管杨萧让不让吃,几个人争相拿着刀,从上面切下来一些,然后都放进口中。
片刻之后,几乎所有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精彩了起来,一时间都是瞪大了眼睛,看向了依然在给自己补充水分的杨萧。
赵六趁人不备,又是割了一块吃了下去,然后一脸幸福的问杨萧。
“师父,这肉什么名堂,太特么香了。”
段千雪一惊,有些激动的道。
“师父,这是驴肉吗?”
张嫂也是惊讶的看向杨萧。
“小子,你就别卖关子了,块说说,这什么东西。”
杨萧无奈的摇了摇头,指了指那坨肉道。
“这菜的原名应该叫做‘广饶肴驴肉’,不过经过我的改良之后,现在应该叫做……”
“孙家肴驴肉。”
赵六抢着说道。
杨萧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是刚刚腌制出来一块打算尝尝,毕竟这可是用那阴阳酱油腌制出来的,味道绝对要比历史流传下来的“广饶肴驴肉”要好上很多。
当然,那都是相对于现代的说法,因为这“广饶肴驴肉”的首次出现还是在宋代,现在却是唐代,也就是说,这“广饶肴驴肉”在杨萧的手中,提前几百年上市了。
张嫂又切了一块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口中还犹如美食家般点评了一番。
“这驴肉口感非常的有弹性,而且因为是窖藏,还非常的爽凉,肉质鲜嫩富有芬芳,特别是里面的滋味,实在是鲜香十足,小子,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不知道拿出来大家分享一下吗?”
杨萧一阵的无奈,他今天也是第一次吃好吗,要知道弄这个东西,就是佐料,自己就收集了好几天,现在的杨萧还真是有口难辩啊。
而就在这时,赵六突然问杨萧。
“师父,这驴肉什么来头,你给我们讲讲,我记得上次你发明‘西湖醋鱼’的时候,不是还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呢吗?”
杨萧上去就给了赵六一个脑勺。
“你当我是说书的吗?哪儿那么多故事。这‘广饶肴驴肉’其实就是……”
第七十五章 销售的难题
广饶,位于黄河南部,这里曾经出了一位几位有名的军事家,那就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后来被人尊称为兵圣。
这广饶肴驴肉始于宋代,具体是哪个时间段,史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杨萧也没有闲功夫去考究,菜嘛,好吃就可以了。
其实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驴肉都是非常美味的东西,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馅饺子俨然已经成为了现代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
可是在大唐,也就是杨萧现在所在的年代,驴肉还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肉类。
要知道,在现代人们最常食用的是猪、羊、牛肉,可是在古代,肉本身就是奢侈品,而牛肉则更加的珍贵,几乎很少有人食用。
那是因为牛在当时是大唐绝对的生产力,在没有机械化的古代,种地几乎都靠牛,因此很少有人会吃牛肉。
而相比牛肉,驴肉则是更极少有人食用的了,至于原因,虽然也有工业用途在其中,但总体来说,还是因为驴肉的贫瘠。
要知道,大唐的驴肉几乎都是源自关东,也就是内蒙、青海这些地方,可是在唐初的时候,这些地方还都是胡人的地盘。
所以,若想在大唐买到驴肉,没有些歪门邪道的本事,那基本买不到,杨萧之所以能搞来这些,还是那赖皮余五帮他想的办法。
至于这“广饶肴驴肉”其实并没有像“西湖醋鱼”那么唯美的故事,如果说这“广饶肴驴肉”真正成名,还是在清同治年间的事。
当时广饶县出了一个武举人叫崔万庆,这家伙在家乡的时候除了崇尚武道之外,还极其的喜欢做菜。
而他的家里也是有着几代厨子的底蕴,当时这崔万庆的家中正在熬驴肉汤,很多的材料都混放在厨台上。
因为崔万庆第二天要准备武试,所以在看着火的时候闲来无事,便练习拳脚,一不小心踢翻了厨台上的各种调料罐。
本以为这一锅驴肉汤就这样完了,没想到在蒸煮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爆发出了极为鲜美的味道。
后来,经过他多方的改进,才弄出了当今的“广饶肴驴肉”。
再后来这武举人崔万庆被举荐兵部,肴驴肉也跟着被带入了京城,最后被其进献宫廷,从此这“广饶肴驴肉”便响彻京城,大受欢迎。
晚清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在吃过这“广饶肴驴肉”之后,还给其写了首诗,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杨萧给他们说的时候,自然省去了年代,因此当她们听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代入感。
这“广饶肴驴肉”故事也没有“西湖醋鱼”那么吸引人,不过这东西要是自己吃还可以,若是要卖的话,张嫂却考虑的比较多。
“小子,你这‘肴驴肉’要在我们店里卖吗?”
杨萧知道张嫂的考虑。
“张嫂是怕供不应求,还是价格太高?”
张嫂知道杨萧聪明,表示这亮点都是比较难实现的。若说这味道,绝对是没有问题,那种齿颊留香的味道,直到现在,她还是不能忘记。
可是若卖这驴肉,则是有两大难题,第一是进货渠道,在大唐这驴肉有多难买,她是再清楚不过了。
如果杨萧要卖,那么估计这驴肉恐怕会出现一天有,一天没的情况,那样的话,时间短还好,有些人没事还会偶尔来问问,可时间长了,怕是没有人再有那个闲功夫每天来问吧。
至于这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价格,比如你的店里供应的驴肉,每天只有五斤,那么你的价格就非常的难定,太高没有市场,太低赚不到钱。
这东西本来成本就高,如果加工之后再卖高一些,那几乎很少有人能买的起了,至少这张家村,有这种实力的人,就没有几个。
至于这东西卖多少钱,张嫂估算了一下,得接近几两银子,才能买到几两。
听了张嫂的解释,大家也是都明白了张嫂的意思,对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他们也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于是只能将这个难题抛给了杨萧。
杨萧微微一笑,其实他再弄出这东西的时候便考虑到了这点。
“其实啊,这东西我没打算在店里卖。”
段千雪问道。
“那去哪儿卖,还去天满楼吗?如果是那里,恐怕销路会好一点,毕竟县城的人还是比较富裕的。”
听了段千雪的话,大伙也都是点了点头,如果再复刻一次“孙家蟹壳黄”的销售方式,那么还真是解决了销路的问题。
可是那样的话,张嫂刚刚说的第一点便无法满足,毕竟“孙家蟹壳黄”他们可以大量的提供货源,但这未来的“孙家肴驴肉”却不能,不要说供给三座城池了,估计一座城池都很难喂饱人家,而利润若再分给那些酒楼,就更难获得什么收益了。
他们讨论到这里,杨萧也是不想让他们再继续猜测,于是淡淡的道。
“季才,在青阳城,那些大家族的才子、才女,一般多久搞一次宴会?”
麦季才虽然从来没参加过,但他知道,在青阳城那些大大小小的宴会,几乎天天都有。
“小的宴会基本每天都有,至于大宴会,估计只有那些大财主家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会举办,但每个月也都会有个三、四次的。”
杨萧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麦季才。
“你最近跟翠云联系了吗?他们酒楼经营的怎么样了?”
麦季才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
“多亏了杨哥的帮助,现在柳家的酒楼凭着那‘孙家蟹壳黄’的大发神威,几乎已经垄断了青阳七层的客人,可以说是一家独大。”
杨萧闻言就更有底气了,于是问张嫂他们。
“各位,你们说我们就先以青阳县为突破口,将我们的几道招牌菜推上‘家宴’你觉得如何?”
听了杨萧提议,顿时段千雪等人便为之一惊,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了杨萧的意思,最后还是张嫂第一个站了出来,上去就给了杨萧一个脑勺,大笑道。
“你小子还真是个天才,孙嫂,看来你的孙家食舍窝在这张家村的日子,要不多了。”
PS:求**荐票,谢了。
第七十六章 所谓“家宴”
“家宴”从字面解释,就是在家里请客吃饭,在现代基本都已经成为日常,闲来无事,三五个朋友聚到一起,吃喝一顿,也没什么讲究。
可是在古代就不同了,一般家宴可以说都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大唐,当高桌大椅出现之后,人们的进餐方式由独餐式,变成了群餐式,更加促进了“家宴”的发展。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宴席也就陆续出现,比如:祝贺考中举人或贡生的“鹿鸣宴”;唐中期考中武状元的“鹰扬宴”;搬入新宅要办的“烧尾宴”;北方的“全驴宴”;蒙族的“全羊宴”等等。
在大唐,人们可以说找到各种借口来摆家宴吃喝、宴请,在比较偏远的村庄,甚至家里的母猪生子都要宴请一番,所以“家宴”在大唐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个职业,那就是“家厨”。
这里说的“家厨”与驻扎在大户人家的厨师是不同的,这里提到的“家厨”是提供一种上门服务的名词。
就与现在农村办丧喜事时摆流水席一样,会请来一些专业的厨师和后勤人员,来负责摆宴,这种“家厨”需要提供桌椅板凳,各种餐具,以及服务人员。
也就是说,雇主只需要提供银两,其他的皆由“家厨”团队负责,而有些“家厨”机构还会提供大型的演出,比如戏曲或者一些绝活的表演,以到达活跃宴会气氛的目的。
也正是因为这差事的繁琐和复杂,所以在大唐一般“家厨”的出场费是极高的,不算设备,单单是餐桌上的一道菜肴,就有可能卖到平时3~5倍的价格。
当然,在大唐如果能雇得起“家厨”的人,怕是也不差那几个钱。
杨萧的提议自然振奋人心,他们这些人都是大唐的坐地户,非常明白杨萧的意思,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柳家的酒楼在青阳的地位自没得说,可如果是做“家宴”那么就只能算是新军了。
那么组建家厨团队,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厨师到服务员几乎全部都要去招募,而且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去联系业务,毕竟这行业已经出现,若想打入到已经固定的市场当中,还是非常困难的。
不但菜品要过关,而且还需要有钢铁般的后勤,和自己的特色,在价格方面也很难要上高价。
张嫂知道,家宴一般都是晚上举行,所以,如果杨萧他们去忙活这个,也不是不可能,但一切就要看杨萧的打算了。
就在大家都在为家宴的事苦恼的时候,赵六突然发现在这地窖的另外一个房间里,还有着五口大杠,大杠的上面都有盖子,盖子周围被封上了青泥膏,上面还压着大石头。
“师父,你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啊?”
杨萧一看自己的这些秘密都被发现了,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道。
“这个现在还不能说,等过段时间我研制成功之后,再告诉你们吧,这东西现在连半成品都算不上。”
听杨萧这么一说,赵六也不好再问,于是点了点头,把话题又转回到这“家宴”上来了。
而议论到这里,杨萧也是打算趁热打铁,他敢来一辆马车,带着麦季才、段千雪和赵六,赶往了青阳柳家。
当见到柳翠云之后,杨萧几人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柳翠云,以她跟麦季才的关系,她自然会帮忙,而且这件事显然也不会让她白干,再加上那“孙家蟹壳黄”的事情,柳翠云就更加肯定了与杨萧合作的决心。
柳翠云想了想,然后有些凝重的道。
“据我所知,青阳的宴席众多,组织家宴的队伍也不少,最大的应该有三家。”
“其中有两家只承办一些中小型的‘家宴’,一家是东城的王家酒楼,一家是西城的宋家酒楼,我想我们可以先从他们这里下手,毕竟我们若组建队伍,也只能算是新军。”
杨萧自然是明白柳翠云的意思,她的想法也非常正确,毕竟他们没有什么经验,一步一步的向前可能会更好。
但杨萧这个人偏偏就是个喜欢挑战,同时也不愿意走寻常路,于是他还是向柳翠云打听道。
“那个最大的一家是什么来头?”
柳翠云想了想,然后表情凝重的道。
“这最大的一家,也是我们柳家这么多年的死对头,就是城西的仙玉楼,在‘孙家蟹壳黄’还没有进入我们柳家酒楼之前,他们仙玉楼一直是我们最强的敌人。”
“可以说无论是在酒楼的经营,还是厨师的底蕴,他们都要高过我们,至于这‘家宴’,他们也是老牌的队伍,在青阳有着非常丰富的底蕴,可以说,只要青阳有大宴会,那么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菜,别家基本没有任何的机会。”
说到这里,柳翠云则是叹了口气。
“不瞒杨大哥,我们柳家在之前也已经想过进军‘家宴’,不过在尝试了一下之后,不要说撼动仙玉楼的地位,就连王家酒楼和宋家酒楼都比不了,所以在几年前就放弃了。”
杨萧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家宴”就如同现代的婚庆一样,没有好的创意,单单从某些方面有一些特色,是很难吸引到人的。
所以听柳翠云这么一说,杨萧也并不意外。
但是现在不同了,杨萧可以说是一个拥有二十一世纪记忆的人,在他的脑袋里,什么样的创意会没有,不要说是一场“家宴”,就算是一场世纪婚礼,只要你钱给的到位,那杨萧也能给你弄出来。
于是杨萧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为何不在这大唐,弄个婚庆公司呢?
当然,这都是后话,以杨萧现在的财力,恐怕还没那个能力,但这件事已经算是一个规划了,杨萧会将它排上日程。
想到这里,杨萧突然抬头问柳翠云。
“对了,今天晚上有没有‘家宴’我想去观摩一下。”
柳翠云想了想,然后说道。
“还真有,东城上官家的老祖母今日宴请青阳才子,好像是为了半个月后上官沫的选婿会热场。”
杨萧一听,很快便想起来了,就是那天同留香阁的潇潇姑娘一起在三楼雅间中的女子,如果杨萧没有记错的话,她应该是青阳的第一才女吧。
想到这里,杨萧也是来了兴趣,于是对着段千雪她们道。
“我要去那宴会场玩玩,你们谁去?”
听得杨萧这话,顿时周围一片的宁静。
第七十七章 四魁宴
在青阳,柳家自是一方富甲,但与李家相比还是差了一个档次,所以李家的李虎才会不把柳家放在眼里。
可如同柳、李两家的关系,李家在青阳虽然已经非常的强势,但与上官家比,则又低了一些。
至于上官家的背景,就连柳翠云也说不出个一二,她只知道,上官家的人,她们得罪不起。
因为在三年前,曾经有一个在青阳与李家实力相当的家族,就是得罪了上官家,最后居然被连窝踹出了青阳。
这件事之后,上官家在青阳,乃至贝州的地位都变得极为稳固,所以这上官家的家宴,出席的自然都是些达官贵族。
对于杨萧的邀约,段千雪本来想去,但听说杨萧只是上那里看热闹,也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打算在柳翠云这里与其喝茶谈心。
麦季才好不容易回一次青阳,自然也是要回家看看,就没与其同行,所以这次又是只有赵六与自己赴宴。
虽然感觉挺冷清,但这样也好,万一出些什么状况,自己脱身也比较方便。
上官府坐落的位置自然不错,周围几乎都是一些高档的府院,平时也极为安静。
杨萧从柳翠云那了解到,这上官家此次的家宴,主要是宴请一些贝州各县的才子,目的自然是为了给上官沫选择如意郎君。
但今天只能说是一次例行摸底,也就是上官家的老一辈给上官沫把把关,看看究竟哪些才子能有机会娶到自己的孙女,从而也分析一下这才子的家世背景。
毕竟这上官沫可是青阳的第一才女,不可能随便的嫁了。
因为上官家的家宴是需要邀请函的,杨萧与赵六自然没有,不过身边还有柳翠云,她们柳家虽然不如上官家,但在青阳弄一张家宴的入场劵还是没问题的。
杨萧依然穿着自己最像样的那身衣服,赵六自然还是杨萧的随从,二人就这样坐着柳家的马车来到了上官府。
杨萧二人在门口胡乱的包了二两银子的礼金后,就顺利的在收礼家丁的鄙视下,进入上官府,望着府中的陈设,杨萧不免一阵感叹。
“这上官家的确算是书香门第,无论是府外的建筑风格,还是府内的陈设,都透着一股书香气。”
赵六也这么认为,不过这家伙的心思好像并没有放在这上面,而是眼神到处乱飘,不知道在寻找什么。
杨萧想了想,自然知道他的心思,于是笑了笑叫了一声。
“潇潇姑娘也来了。”
“哪儿呢?”
赵六的目光瞬间飘向杨萧,要知道自从上次与潇潇共度春宵之后,那留香阁他是去了很多次,但这潇潇姑娘他却连一面都没见到,那种相思之苦可谓让赵六难受至极啊。
不过当他看向已经笑晕的杨萧后才知道杨萧一定是在骗他,顿时一阵失望。
可就在这时,突然一阵娇滴滴的浅笑声传来。
“喂,公子,你这是在念着潇潇吗?”
杨萧一愣,这才是回过了头,顿时一阵的无语,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此时这潇潇姑娘就站在自己面前不到五米的地方,看着这梨花带雨,嫣然一笑间都带着些许妩媚的潇潇,杨萧还真有些后悔将那春宵一刻的机会让给了赵六,也难免赵六被迷成这样。
不过杨萧知道,这样的女子偶尔出来胡扯一下还可以,若是娶回家当老婆却不行。
“呦,潇潇姑娘还真来了?”
潇潇穿着一件薄纱裙,非常的靓丽,青丝高高盘起一簇,余下的便任由她们顺着脸颊滑落,显得极为诱人。
她手中还拿着一把秀扇,见杨萧如此意外,便用其轻轻的盖住了樱唇,咯咯的笑了起来,片刻之后才是停下。
“还没请教这位公子的大名。”
杨萧笑着拱了拱手。
“什么公子,在下姓杨,名萧,清河张家村人。”
潇潇也是学着杨萧的样子拱了拱手。
“小女子柳云潇,潇潇只是外面人的称呼,如果杨公子不嫌弃小女子的身份,以后可称呼我为云潇,可好。”
杨萧大笑道。
“那是自然,能得到云潇小姐的青睐,我杨萧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完,杨萧又是拉了拉赵六,示意他不要像木头桩子一样在那里杵着,见他依然不声不响,无奈一笑,然后对柳云潇道。
“云潇姑娘今天是来陪上官小姐的吧。”
柳云潇淡淡一笑。
“是啊,如果公子不嫌弃可否与云潇同行,也好叙叙家常。”
美女相陪杨萧自然不会拒绝,只是这赵六实在是太不争气,见不到人家还天天想,可是现在见到了,却又不知说些什么。
说完,杨萧带着赵六,柳云潇则是带着两个随行的丫鬟,便一同向内院走去。
其间,她们相谈甚欢,杨萧发现这柳云潇还真是有些能耐,不但熟读史书,对唐代之前的历史了如指掌,还精通一些风水术数,走在庭院的长廊上对其中的摆设指指点点,还真能说出些道理,这点倒是让杨萧有些意外。
当然,在路上这柳云潇也批评了杨萧,问杨萧那天为何不自己上来,而是派了赵六。
杨萧无奈,只能推脱说自己那天有事必须离开,至于是什么事,杨萧就没有说了。
两人聊着天,慢慢的就进入到了上官家的内院,此时的内院之中到处都摆放着一些红色的缎带,一些地方还绑上了红花。
偌大的庭院中摆了大概二十几张桌子,都是那种圆形的桌面,椅子显然要比酒楼高级很多,都是圆形的木椅,后面还有靠背,一张桌子大概能坐下九、十个人。
在这些桌子的最前面有一处石台,石台上摆着一张单独的圆桌,桌子的正中央摆放了两把紫红色的大椅和一把青灰色的小椅,两侧则放了四把红色的圆椅。
杨萧望着这个家宴会场,如果不是知道这里只是个摆个家宴的话,那么还真以为是谁的婚礼,要在这里举行,这装饰的确太喜庆了。
杨萧找了一处极不显眼的位置坐了下来,本以为柳云潇会离开,没想到她也是坐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杨萧。
杨萧有些尴尬。
“柳小姐不用陪我,我今天只是来看看热闹,有个地方坐着就好。”
柳云潇则是皱了皱美眉,眼中跳动着些许妩媚。
“我看未必吧,难道杨公子今天就不想抢那四魁?”
杨萧一愣。
“什么四魁?”
柳云潇见杨萧是真的不知道,于是指了指那石台上的桌子。
“今天的家宴,名为“四魁宴”,看到石台上那张桌子了吗?中间的两把红椅子是上官老祖母和上官姐姐的父亲,上官洪义的,旁边那张灰色小椅,是上官姐姐的。”
杨萧稍微看懂了一些,然后指着两侧的四把圆椅。
“那就是所谓的四魁?”
柳云潇点了点头淡淡一笑。
“对,如果今天杨公子可以抢到四魁,那么就可以赢得与上官老祖母和上官洪义同桌共进晚餐的机会。”
若是不出意外,那半月之后,上官姐姐的如意郎君,便会在这四魁中产生。
说到这里,柳云潇则是更加妩媚的看向杨萧,挑了挑眉,一脸玩味的道。
“怎么杨公子,来兴趣了吗?”
PS:更新依然继续,不断更,不欠更,只是希望大家多投几张票票,谢谢了。
第七十八章 厨子?
上官家内院,上官沫的丫鬟春菊气喘吁吁的跑进了一间厢房。
“小姐,外面来了好多人,几乎都是在贝州有些名号的富家公子,简家的简毅飞,清河的李昌文,还有武城武元,都已经坐在了下面。”
他们的到来好像早在上官沫的预料之中,她也并没有感到什么意外。
“还有吗?”
秋菊一愣,她总感觉今天小姐好像是在等什么人,于是想了想,才是说道。
“对了,云潇姐也来了。”
上官沫愣了一下。
“那她怎么没来找我?”
“哦,好像是遇到了友人,在外面陪着那人闲聊呢。”
“友人?男的女的?”
“男的,是个身穿青袍的公子,身边只带了个随从,看样子好像与云潇姐姐还挺熟的。”
“哦?”
上官沫有些惊讶,她知道柳云潇的性子,别看她在留香阁只是个风尘女子,但只要走出那里,那心气可高着呢?别说是什么富家公子,就是官宦子弟她也不屑一顾。
这也是她出了留香阁的大门,便叫回柳云潇的原因。可是如今居然屈身去陪别人独坐?这就有些怪异了,一时间上官沫好像猜到了什么,连忙站起身。
“小菊,走,我们也去看看。”
春菊连忙上前拉住了上官沫。
“小姐,宴会还没开始,我们就这么出去,好吗?”
上官沫哪管得了这个。
“没事,放心吧,我就是去与云潇打个招呼。”
说完,也不管春菊,转身出了厢房,接着快步走向了内院。
要说这上官家还真是大户,供给客人闲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