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铁骑踏天下(花猫)-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依你之见,布该如何?”吕布此刻色心大动,恨不得与两名美女共赴巫山,直接问道。
李肃嘿嘿一笑,起身走到吕布近前,低声道:“奉先,为今之计,只要你杀了丁原,掌控其麾下兵马,再进城投靠董将军。那时荣华富贵、锦衣美人,尽皆有之。”
被吕布抱在怀中的两名女子也出声附和,让吕布杀了丁原,带她们入城享受荣华富贵。
从小对女人就好的吕布,被两个女人一通娇吟,立时下定决心,杀了丁原,入城投靠董卓。
深夜、丁原早已睡下,营中只有来回巡逻的士卒。吕布腰挂佩剑,一身戎装,大步向丁原帐中而去。
巡逻的甲士见吕布向中军大帐而去,未有丝毫的阻拦。丁原收吕布为义子,两人的关系这些士卒中也是很清楚,因此也没有什么怀疑。
吕布顺利入帐,走到丁原床榻之前,抽出佩剑,暗道一声:“对不起了,义父”。
锋利的佩剑直插丁原心脏,电光火石间,那鲜血就咕咚咕咚的冒了出来。
睡中疼痛而醒的丁原,借助微弱的灯光隐约看见,杀自己的是义子吕布。一双大眼睁的贼大,口角流出鲜血,喝问道:“为父待你不薄,你这逆子竟敢弑父。”
“丁建阳,你敢说待我不薄,我有那么多军功,你却不让我统兵征战,却让我做一文吏,这就是你的不薄?”
手持插在丁原胸口的佩剑,吕布满脸不忿的低吼道。
丁原本想让吕布先做一段时间文吏,再过段时间,就任命其为统兵大将,未料到,吕布狼子野心,竟在深夜之时来杀他。
呼吸微弱的丁原躺在床榻之上,手指吕布骂道:“是我丁某人看错了,竟将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收为义子。”
“匹夫,去死吧。”吕布出声打断丁原之话,手中佩剑再次拿起,朝着丁原的胸膛插了下去。
本将生命已经流逝的丁原,在被吕布又插了一剑后,眼神中的精光慢慢的淡了下去。
丁原死。
吕布抽回带血的佩剑,将其插回剑鞘,大步出了营帐。
并州军有近五万人马,一众将士在得到丁原已被吕布斩杀后,大部军士则顺势投靠了吕布。只有一小部分士卒不屑吕布的为人,离开了洛阳,返回并州去了。
至此,并州军五万多人,只余下三万多,全部被吕布带着进入洛阳,投靠了董卓。
董卓得到吕布后,立刻将其认为义子,又按照先前的承诺,上奏天子,封吕布为温候。
此时,洛阳城只余下了一些旧日的西园军,再无任何军事力量可对董卓造成威胁。为了掌控朝廷大权,董卓又派人先后将袁绍等人的兵马收编。
二年三月,董卓在府中大宴群臣,称天子刘辩无才无德,不足以承天下大业。陈留王刘协聪明伶俐,可立为天子。
董卓邀请的朝中大臣们,听闻董卓有废帝的心思,忙进言称:“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
董卓只是一良家子,要想在朝中有威望,必须借助废帝之举,来提升他在朝中的地位。
尚书令卢植见董卓废帝心思已下,气愤的跳出来大骂董卓,称其废帝之举,乃是大不敬。、
手中大权在握的董卓,见卢植敢骂自己,立派人将其拿下,要枭首示众。幸好卢植在朝中好友众多,联名向董卓求情,卢植才免去一死。
在后的时间中,董卓先是逼迫天子封他为丞相,总领朝政,位在大将军、三公之上。
董卓当了太师后,知道他的出身不好,便大肆拉拢士林名人为己用。如蔡邕本是一侍郎,却被三日之间连续升官,从一个侍郎被升为中郎将。
为了拉拢朝中名士,董卓又派刘表、韩馥等人为州牧。意图控制地方。
四月中旬,董卓悍然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在刘协登基称帝之后,董卓又派人毒杀了少帝刘辩。此举引得朝中怨言四起、洛阳城士绅无不对董卓咬牙切齿。、
在杀了一些有名望之人后,董卓靠着他的凶残震慑住了朝野。便开始贪图享乐,纵情声色,先是对宫中的那些美貌婢女动手,后来直接对先帝的那些贵人动手。
在认为朝中无人反抗他的情况下,董卓直接每夜住在宫中,肆意享受那些先帝留下的嫔妃们。
?董卓的凶残、狠辣震惊朝野,尤其是其每夜留宿皇宫、滚于龙榻、更是肆意践踏着大汉王朝的尊严。这一件件事情,无不喧嚣着他董卓才是大汉的天子。
第十三章讨贼
ps:烦躁的、码字累。
六月初,大将军刘鹏在接到探子传回的消息之后,立刻将麾下的谋士大将找来,商量该如何应对。
一众文武,听了董卓在京的一干恶事后,无不痛心疾首。四百年大汉王朝,短短时间竟成了董卓的掌中之物,连少帝刘辩都被其毒杀,可见董卓是如何的凶残。
在众人痛心过后,贾诩先行请刘鹏率领幽州军,进洛阳平定董卓,匡扶汉室。
幽州军大概有二十二万左右,出征大军却只有近十万之数,而董卓囤居在洛阳附近的大军就有二十多万,还不包括其在西凉与长安等地的大军。
两军相比,幽州军的兵力处于劣势,要想拿下洛阳城,击败董卓,最少也该有二十万大军。
因此,贾诩的这个计策在刘鹏的心中被否决了。他也知道贾诩是想让他灭了董卓,再掌控朝政,慢慢的征伐其他之地,最后一举成霸王之业。
但他担心若兵败董卓,以后争霸天下可就没他的份了,因此才否决了这个建议。
荀攸则认为幽州军兵力太少,对付董卓胜算太小。应该召集其他汉室宗亲,一起进京勤王。
这个建议,在刘鹏的思索中,也被否决了。若只召其他宗亲勤王,会伤了天下臣民之心,认为他只重视门第出身。
田丰与沮授则一起建议刘鹏静等时机。
这个问题刘鹏也想过,可他已经二十三岁了,再等下去。还不知道是几年,毕竟因为他的穿越。有些历史已经不能作为依据了。
武将们则认为,自家主公应该带上他们出征。定能一举击败董卓。
对此,刘鹏直接无视了。这些武将都好面子,领兵冲锋陷阵还行,若说到谋略机智,那可就差的太远了。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幽州百姓已能自给自足,每年上交的赋税更是一点不短。府库之中的钱粮更是可支持十万大军三年征战之用,因此粮草问题,他到不是很担心。
幽州军经过刘鹏几次的改编之后。现只留下一些守备军与野战军。守备军只守护一方,并不参加大战,所拿的兵响是最低的。野战军则不然,其拿的军响最多,每三天还有一肉食。
野战军共计有近十万人,六万铁骑,一万战车兵,三万步卒。军士全部是青壮,年龄超过四十岁的全部被剔除在外。放眼整个大汉,这十万大军也是不小的数目了。
拥有十万精兵的刘鹏,有足够的粮草可支持,他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学曹操发矫诏于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
二日,刘鹏传令。由荀攸执笔,撰写讨贼檄文。
以荀攸才华。写个矫诏不成问题。
在矫诏写好之后,刘鹏拿来过目。直叹荀攸文采斐然。
讨贼檄文共有五十多份,但据刘鹏自己估计,来会盟的恐怕是只有一半之数,就这一半之数,也能为他挡住董卓的大部分兵力。
将讨董檄文发出去之后,刘鹏立刻举兵十万,率大将黄忠、赵云、太史慈、高览、陈到五人前往会盟。谋士只带了荀攸一人,其余三人留下镇守幽州。
而幽州的全部军事,则全部交给了大将高顺,由其率领幽州守备军镇守各地,文聘为副将,拱卫幽州州牧治所蓟城。
高顺这些年在辽西等地剿灭匪患、治理军事,成绩斐然,足能担的起大任。最重要的是高顺这么多年,未曾在辽西等地喝过一次酒,对于刘鹏的命令一直奉为圣旨。
因此刘鹏在他这次出征后,才将高顺提为大将,又任文聘协助于其,才放心的让其镇守幽州。
幽州地处边地,等到行止陈留之地,必是六月中旬,各路诸侯到那时也全都能接到他的讨贼檄文。
一路之上,刘鹏也时刻收到探子传来的消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曹操行刺董卓未遂,逃出了洛阳,在陈留得到当地富商的支持,组建了一支义兵。
历史虽然被他所改变了一点儿,但事情还是有的。因为有刘鹏的出现,刘辩才多当了几个月天子,但最终还是被董卓赐死了。
袁绍、袁术二人在去年十一月之时,就逃出了京城。袁绍到了冀州勃海郡,弄了个太守之位。而袁术更狠,杀掉南阳太守,也不向朝廷上报,直接自领太守。
这两兄弟自到地方之后,立刻有袁氏门阀的旧日故吏找上门来为其效力。这一点上,连他自己都不由的羡慕,他虽是汉室宗亲,但天下的刘姓宗亲多如牛毛,可四世三公的袁家却只有一家。
两相比较之下,他是很羡慕袁绍、袁术二人的运气,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前来供他们驱使。
这四世三公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他们没有大义,将来刘鹏若是称帝,那天下人只会认为刘鹏称帝是应该的,若袁氏称帝,那天下人可就不那么认为了,毕竟刘姓是天家之姓,袁姓只是臣姓。
臣姓要称帝,那岂不是要造天家的反,天下百姓会如何说?士家大族又该如何想?
因此刘鹏在心中只是羡慕了一下,就想起了一个久违之人。
最让刘鹏挂念的刘备三兄弟,自从被他放走之后,这三人的一些消息探子偶尔还会有报,自中平五年后,这三人的消息就断了,好像这三人直接消失了似的。
他在近年之中,亦派出许多探子打探这三人的行踪,奈何无一点音讯。
他担心这三人在暗中积攒着什么,毕竟他可是将刘关张三人得罪的够惨。这三人要是不找他报仇,那可就没天理了。
幽州军以半个月的快速进军,终于在六月中旬赶到了陈留。
刘鹏大军是先行前来的,其余的诸侯或望风不动、或正在行军之路上。
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乃袁绍、曹操等人好友,董卓废帝之后,因直斥董卓残暴、才被赶到这个地方做了一郡太守。
张邈在接到幽州十万大军前来的消息后,忙让人在城外建造兵营,又亲自出城相迎。
“在下拜见大将军。”
陈留城外,张邈带着其麾下文武,朝前来讨董的刘鹏迎道。
已经将大军安排好的刘鹏,在见到张邈前来拜见自己,也就没有端架子,随和的说道:“孟卓不必多礼,本将受陛下密诏讨伐董贼,今率王师前来贵地,还望孟卓海涵一二。”
现在只有他一路讨伐董之师,而张邈此人素有贤名,号称“八厨”之一,他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夺其地,占其城,只能与此人先行搞好关系,静等其他诸侯的到来。
第十四章诸侯会盟
ps:求支持啊,给点动力吧。读者大大们。
历史上张邈为了讨伐董卓,可算是将身家性命押上了。今次讨贼,他也相信张邈会让他的大军借地一住。
“大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在下已在府中备下薄酒,还请大将军移步。”
说实话,张邈先前还在担忧,那个传说中飞扬跋扈的大将军刘鹏到了陈留后,会不会夺了他的城池?毕竟陈留境内粮草富足,又是讨董的必经之路,要是刘鹏不眼红才怪。
可未料想到,刘鹏率领大军来了之后,立即令大军驻进城外的兵营,看起来并未对他的陈留城并没有什么想法。
放心了不少的张邈,便亲自出城前来迎接刘鹏。
“孟卓盛情相邀,本将岂有不去的道理。”刘鹏摸着赤兔马的头部,轻笑着说道。
既然刘鹏已经同意,张邈便在头前带路,往城中府邸而去。
到了张邈府中后,立即有侍女端来酒菜、厅中还有群舞姬扭着纤细的蛮腰,翩翩起舞。
对于这样的货色,刘鹏是懒的多看,只将心思放在了美食上,这段时间日夜行军,他也没吃顿像样的饭菜,此时有人请他吃宴,若还客气,那岂不是亏待了他的肚子。
大吃一通后,张邈率先举杯,敬刘鹏道:“大将军,现今董卓欺君罔上、独霸朝政、我等大汉臣子,恨不得食其肉、吞其皮、啃其骨;今幸得大将军广发檄文,诏大汉忠良一起讨伐不逆。邈在这里先行敬大将军一杯,祝大将军一举荡除逆贼。救天子出水火之中。”
说完话的张邈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既然人家都敬他了,刘鹏也不矫情。端起酒杯道:“孟卓之言,乃本将日夜所思之话。天子蒙难,汉家威仪不存、董卓欺我刘汉无人,本将岂能轻易饶得过此贼。”
主位上的张邈听闻此话,一脸的笑意。刘鹏早年以骁勇善战而闻名,麾下的幽州铁骑更是号称天下第一,今日他也见识了一下,那军威凛然、战骑纵横,枪矛寒立的幽州军。确实是一支精兵。
在张邈的心中,董卓的西凉铁骑虽也号称天下第一,但与幽州铁骑相比,在战力上还是差了些许的。
有刘鹏的幽州铁骑在,击败董卓的想法,在张邈心中生下了根。
在宴席间,张邈频繁敬酒,又承诺向前来会盟的各路诸侯提供粮草等供给。
前来会盟的诸侯,少说也得有个十几个。麾下的那些士卒也有个几万,这么多人加起来,粮草就是个大问题。此时张邈能提出此话,可见此人在大事上还是不糊涂的。
接下来。刘鹏便缓放了下心情,与张邈喝起了美酒,欣赏起厅中的歌舞。
宴席过后。刘鹏在张邈的再三挽留下,毅然带着侍卫出了城。回到了军营。
得知接到檄文的诸侯,唯有青州牧刘虞率领四万大军。日夜行军,距陈留不足百里之路。其余各路诸侯不是还在行军中,或是干脆不来。
刘虞为人虽然迂腐了一些,但其对汉家王朝的忠心还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他能率兵先来,刘鹏也就派麾下士卒砍伐树木,在城外为刘虞的大军,建起了一座空营,方便其入住。
曹操自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仓皇逃出京城。路过中牟县时,被县令陈宫识破其身份。
陈宫念曹操乃是刺贼英雄,便辞了官职,欲与曹操一起共建大业,两人路遇曹操故人吕伯奢,便在其邀请之下回到了吕家。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二人,于是尽杀吕氏家人。
离开吕家后的曹操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
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曹操回到老家沛国谯县后,认为天下已乱,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便带领本族的曹仁、曹洪、夏侯氏的夏侯惇、夏侯渊在老家一带招兵买马。
曹操散尽家财的壮举、得到了附近百姓的支持。同乡的乐进、李典二人亦听过曹操只身刺贼之事,经过商量之后,二人同率家族子弟前来投奔曹操。
本来曹操打算自己发布矫诏除贼的,但就在他准备下发檄文之时,意外的接到了大将军刘鹏的讨贼檄文。
既然这个赚取名声的机会已经没有了,曹操也就息了此间心思。每日操练士卒、购买战马兵器,在短短的时日中,从只有几百人的曹操,变成了一名拥有近两万大军的曹将军。
就在昨日,探子传回消息,称大将军刘鹏已经率领幽州军到了陈留。曹操在接到这条消息后,立即命令麾下众将,率领军士前往陈留会盟。
曹操与刘虞二人的到来,很是让刘鹏高兴了一番。本来他还害怕诸侯若不奉诏,那可就只有他一人唱这独角戏了。但这两人的到来,却为他解了尴尬之围。
那些在暗中观察着的诸侯,若见刘虞与曹操前来会盟,必会做出一番思量。
在以后的日子中,各路前来讨董的诸侯也陆续到来。
六月初,诸侯会盟。
第一镇,青州牧刘虞,率兵四万。
第二镇,兖州牧刘岱,率兵四万五。
第三镇,豫州牧孔伷,率兵三万。
第四镇,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率兵三万。
第五镇,荆州牧刘表,率兵两万。
第六镇,勃海郡太守袁绍,率兵一万五。
第七镇,冀州刺史韩馥,率兵三万。
第八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率兵一万。
第九镇,东郡太守乔瑁,率兵一万。
第十镇,徐州牧陶谦,率兵二万。
第十一镇,济北相鲍信,率兵八千。
第十二镇,北海太守孔融,率兵六千。
第十三镇,广陵太守张超,率兵五千。
第十四镇,长沙太守孙坚,率兵一万五。
第十五镇,骁骑校尉曹操,率兵两万。
第十六镇,泰山太守公孙瓒,率兵一万。
第十七镇,陈留太守张邈,率兵一万五。
第十八镇,上党太守张杨,率兵一万。
第十九镇,大将军刘鹏,率兵十万。
前来会盟的十九镇诸侯,兵力总四十多万。其中三十三万以上的步卒,其余八万多是各路诸侯的骑兵。
中原本就缺少战马,各镇诸侯最多的也不过五千铁骑。与拥有几万铁骑的刘鹏相比,那就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陈留城中,太守张邈派人建了一个帅台,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今日是众诸侯齐聚帅台上商议事情的日子,刘鹏一早就带着典韦、荀攸二人前去。
此次会盟,各路诸侯都对盟主之位虎视眈眈,其中就有袁绍、袁术二人。这二人依仗袁氏故吏、对盟主一位暗自争夺着。
刘鹏身居大将军高位,又是发起讨贼檄文的第一人。若让别人当上盟主,恐怕是对他名声的一种打击。
在荀攸这些日子的忙碌中,在各路诸侯之中,还是为刘鹏拉拢了一些援助。其中汉室宗亲的刘虞、刘岱、刘表,都已表明态度,是支持刘鹏坐上盟主一位的。
还有泰山郡太守公孙瓒,为感谢刘鹏先前的仗义执言,当先愿意奉刘鹏为盟主。
这盟主一位,关系着刘鹏的声望,还有在讨董之战中的得利。因此他不得不将这个盟主之位抢到手。
以自身实力而言,刘鹏一人拥有十万大军,且多是精锐铁骑。其余十八镇诸侯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三十万大军,而且铁骑加在一起也没有刘鹏的多。
乱世之中,谁的兵马多,谁就有了名望。对这个盟主之位,刘鹏现在是志在必得。
“咚、咚、咚。”
陈留城中战鼓震天,旌旗遍地,来往甲士无不神色肃穆。
刘鹏骑着赤兔马、身着金甲、披腥红披风、神色平淡。身后跟着数百名侍卫,左右是荀攸与典韦二人。
“大将军到”。
帅台边上的甲士破开嗓门喊道。
英气逼人的刘鹏,迈着豪迈的步伐,带着典韦、荀攸二人昂首而进。
“见过大将军”。
一众诸侯早已到来,听闻是大将军刘鹏到来,皆起身行礼。
按礼数来讲,这些诸侯起身行礼,乃是应该之事。毕竟大将军位高权重,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未不可。但现在已经是乱世了,他这个大将军,能得这些诸侯承认已是难得。
环顾四周,刘鹏脸上露出点笑意,轻声道:“诸位请起。有劳诸位等候,本将在这里陪礼了。”说着就朝着两侧的诸侯拱手一礼。
这些诸侯在各地,虽都是一方土皇帝,但在刘鹏面前,还是客气的连说不敢。
这些诸侯中,刘鹏在这些时日,已经全部熟悉。帅台下左侧坐着的乃是刘虞、刘表、刘岱、韩馥、孔伷、陶歉、等人。右侧乃是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等人。
这些人身后,都有各自的旌旗,上面清晰的竖着姓氏,在往后就是众诸侯麾下的一些文武。
第十五章盟主之位
ps:求推荐
中间那个主位上,现在还空无一人。刘鹏同一众诸侯寒暄几句,便径直上了帅台主位,一掀身后披风、直接坐了上去,左右的典韦、荀攸站在两侧。
对于刘鹏直接坐上主位,下面诸侯表情各不一样,有的认为理当如此、有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在他们眼中,谁当盟主都是一样,只要能保证他们在讨董之战中得利就好。
这些诸侯之中,声望最高乃是青州牧刘虞,此番会盟带来了四万大军,在汉室宗亲中,辈分与刘鹏的老子一样。可惜不通兵事、这点就将这个最有声望之人排除在外。
身为诸侯盟主,必须要有声望、最重要的是知兵事、手中又有大军衬托。刘虞虽空有声望,但不知兵事。诸侯也都不是傻子。此番来讨伐董卓,若无一善战之人来坐这个盟主之位,那他们如何才能攻破京师?解救天子呢?
刘鹏坐好之后,下面坐着的诸侯之中,站起了一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之人,此人身穿皮甲、走到帅台正中,向主位上的刘鹏一拱手、在朝周围的诸侯们拱手示意,才开口道:
“大将军,诸位公卿,请听曹某一言,现如今我等十九镇诸侯,会盟于此地。共同讨伐逆贼董卓。但鸟无头不飞,我等应选出一位德高望重,声名显赫、谋略出众之人作为盟主,才能带领我等一起击败董卓,救出天子。诸位如何看?”
曹操话音一落,快人快语的孙坚。当先说道:“大将军乃百官之首,又是汉室宗亲。曾平黄巾、败羌人、屠乌桓、战功赫赫。坚以为,大将军当坐盟主之位。”
“大将军一身谋略。堪称千古奇才,又多年镇守边陲,麾下幽州铁骑所向披靡,当为盟军之主。”
继孙坚之后,一身戎甲的公孙瓒站起来,说出了他所支持之人。
“大将军战功赫赫,声名在外,但大将军常年镇守边陲,对中原之事不太了解。馥认为,本初四世三公,贤名满天下,又对朝事比较了解,可为我等盟主。”
说话之人乃是冀州牧韩馥,此人乃袁家门生,一心想让袁绍坐上盟主之位,便在下方侃侃而道。
对于这个人,刘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说他傻吧。能坐到一州之牧的位子上,岂会是一傻子。但说不傻吧,此人在历史中,可是将冀州拱手让给了袁绍。
韩馥的一番话。让众诸侯皆不在说话,静看主位上的大将军如何应对?
刘鹏看着神色间带着点笑意的韩馥,嘴角微微露出一丝冷笑。这个人太不识抬举,如今他大军在握。名声比起袁绍可是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儿,岂容的此人如此之言。
“本将德才浅薄。见识低微、担不起盟主之大任。依本将看来,韩州牧文韬武略,声名显赫,一身武艺纵横天下,难逢敌手,可为盟主。”
帅位上的刘鹏,神色平淡,眼神中带着一丝冷色,口中冷冰冰的说道。
韩馥在董卓进京之前,只是一御史中丞,哪有什么声名显赫、至于文韬武略,则更是没有。他只不过是一书生,董卓未进京之前,文韬没人知道,武略更是没有,他一未带过兵,二未上过战场,只是一介酸儒罢了。
一身武艺纵横天下?那就是侮辱了,谁都知道韩馥从未学过武艺,哪来的纵横天下。
听完主坐上刘鹏之话,下面的诸侯皆暗笑不已,韩馥要是能纵横天下?老天恐怕都不会下雨了。
韩馥一张黑脸,此时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他本出自袁氏门下,此番出言力举袁绍为盟主,多是出于报恩的想法。未料到无形中得罪了大将军刘鹏,引来了一犯侮辱之言。
此刻的韩馥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他出声之前,未料到刘鹏仅是因为一言,就对他冷嘲热讽,可见这位大将军的性格必是瑕疵必报。他得罪了人家,如今可如何是好?
就在韩馥不安之时,位于左侧第一位的刘虞清清嗓子,缓缓道:“飞羽为大汉屡立功勋、又是我朝大将军,兵伐之事,当一应做主。老夫认为飞羽可为盟主,诸位意下如何?”
刘鹏这几年征战,少有败绩,威名传遍四海。如今更是兵马强壮,占一州之地。于众诸侯而言,他们想要击败董卓,建功立业,奉刘鹏为盟主,才是最好的选择。
若刘鹏击不败董卓,那天下人会说董卓厉害,与众诸侯无关。若刘鹏击败了董卓,那天下人会说刘鹏厉害,他们这些诸侯也能跟着沾点光彩。
当然了,帅台上也有人是一心想救天子,就如声望颇高的刘虞,他举荐刘鹏为盟主,一来是出于同为汉室宗亲,他与刘鹏说起来都是自家人。二来是因为刘鹏骁勇善战,麾下幽州铁骑更是战阵之上的利器,再者言,除刘鹏之外,在坐的诸侯中,兵马最多的也不过三四万人。
三四万人与刘鹏的数十万大军相比,可谓是差了不只一点儿。别人坐了盟主,手握十万大军的刘鹏岂能同意?愿屈尊于他人帐下?
台上的众诸侯各自思虑了一会儿,便一起站起来,半跪下道:“拜见盟主。”
拜见盟主?
这四个字一出,帅台主位上刘鹏的脸色有了一丝笑意,不管这些诸侯此时在想什么,但无一列外承认了他这盟主地位。
“诸位既然信得过本将,那本将亦不会让诸位失望。”刘鹏一脸正色,起身承诺道。
下面半跪着的诸侯们,听闻此话,都笑着起身恭维起刘鹏来。。。。。。
只有袁绍在起身的那一刻,脸上闪过一丝不然。已经三十多岁的袁绍,以为推举他当盟主的人至少有一半之多,未料到只有韩馥一人替他说话,别的诸侯都是静观事态的发展,无一人开口举荐于他。
而袁术此刻却有点小兴奋,从小袁绍就压他一头,身为滴子的他,却时常让一个妾室生出的袁绍给压下去。
如今,袁绍坐不上盟主之位,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甚至在袁术的心里,此刻真恨不得好好谢谢刘鹏。今日,压着他头上十多年的袁绍,终于不再压着他了。
在外面,别人只知道袁家长子是袁绍,却不知道他袁术才是袁家的滴长子,一个妾室出生的大哥,让他在家族中说不上话,在外面抬不起头,今天他终于扬眉吐气了。
只不过这口气是别人替他袁术出的。
既然诸侯推举出刘鹏为盟主,那他就可以在任命两个副盟主,可以用来牵制众诸侯,毕竟这些人都属各自的派系,很难团结一致,要是同董卓大军交起手,他可不愿意己方出现有人出工不出力的事。
“诸位,本盟主承诸位推举,来坐这个十九镇诸侯盟主的宝座,但本盟主一人精力有限,只好再任命两人为副盟主,与本盟主一同处理盟中诸事,至于人选?就由大家各自决定吧。”
站在帅台上的刘鹏,手背在身后,一脸平淡的说道。
他的话音一落,众诸侯就开了各自举荐。
其实,他不用猜测,也知道只有两人可为副盟主,一人汉室宗亲刘虞,二是袁绍。这两人在诸侯中,声名显赫、且家世都有过人之处,是副盟主的最好人选。
果不其然,在下面的众诸侯一番商议后,决定以青州牧刘虞、勃海太守袁绍为副盟主。
副盟主推举出来后,立刻有甲士上前,将两人的将位搬到了离刘鹏主位三米外的左右两侧。
第十六章诸侯出兵
ps:再次求推荐、各种求,读者们给点动力,让花猫强力冲榜吧。
刘鹏心思一转,坐在主位上缓缓道:“诸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