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军兄弟们,城头只有几名蒙古士兵,如果你们团结起来,一定可以击杀他们,为明军打开城门,那时你们就是明军的有功之人,明军绝不会亏待他们的功臣,否则,明军一旦进城,你们这些汉奸,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都将为建奴陪葬。”
“你们不为自己考虑,也为你们的父母、妻子还有年幼的孩子考虑吧?特别是孩子,他们还没有真正成人,就将死在明军的屠刀之下,而且一切的罪过,全都是因为你们。”
“汉军兄弟们,你们愿意永远生活在建奴的欺压之下吗?你们的土地、财产、房子、粮食甚至女人,都是生活在建奴的虎口边,你们有任何保护他们的能力吗?”
“张二狗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建奴在征粮的时候,给他们家留下口粮了吗?李三亲手建的房子,不是被巴克什抢去,当了他的羊圈了吗?还有,二牛的女人就是粉嫩了,就被尔果抢去,当了他的填房,连他十三岁的女儿,也是不能幸免,这些事情,迟早会发生在你们的身上,我就是受够了建奴的欺凌,才重新回到大明的。”
“汉军兄弟们,现在大明给了你们机会,你们只要拿起手中的刀枪,只要将城头上几名蒙古人杀了,你们就永远解救了。”
江湖的话,蒙古人听不懂,但他们感觉到了城头上汉军士兵的变化,原来像绵羊一样温顺的汉军,也敢对他们怒目了。
蒙古士兵大怒,他们纷纷朝江湖放箭,但江湖站在他们弓箭的射程之外,弓箭根本伤不着他。
杜文焕找来两名枪法出众的士兵,耳语几句。
这两名士兵向相拥着走向江湖,一边举手向城头示意,犹如前来谈判的大使。
他们走到江湖身边的时候,和江湖交谈了几句。
一百步,燧发枪的射程。
两名明军士兵的燧发枪已经装填好弹药,他们将枪口指向城头,瞄准蒙古士兵。
蒙古士兵根本没见过这种燧发枪,还以为明军士兵要和他们对话。
刚才放箭的蒙古士兵,上半身探出城墙的垛口,正是极好的机会。
“砰,砰。”
两声枪响,两名蒙古士兵,身子贴着女儿墙,缓缓朝城内瘫下去,最后仰面躺倒在地面上,每人的额头上,都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血洞,鲜血正汩汩地往外流,沿着下巴流向颈脖,然后又汇合到地面上。
第169章嗓子干得冒火
那两名射击的明军士兵,却像城头发生的一切和他们无关一样,正低着头快速装填弹药。
江湖的声音再次响起:“汉军兄弟们,蒙古人又少了两名,只有你们勇敢地拿起手中的刀枪,割下蒙古人的脑袋,你们立即就会成为大明的功臣,不要犹豫了,赶快行动,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城头上本来有五名蒙古士兵,两名蒙古士兵正探下身子,他们在观测倒在地上的那两名蒙古人,还有一名蒙古士兵靠在女儿墙上,他正愤怒地向明军士兵放箭,口中叫嚣着,骂着一些明军士兵不懂的污言秽语。
两名明军士兵已经装填好了弹药,他们以目示意,双双举枪向城头瞄准。
“砰,砰。”
又是两声枪响,第三名蒙古士兵软瘫下去了。
江湖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一眨眼的功夫,明军就射杀了三名蒙古士兵,而城头上的蒙古士兵却无法还击,难怪连岳托都被明军赶到科尔沁去了。
明军士兵狠狠地瞪了江湖一眼,他才反应过来:“汉军兄弟,机会已经不多了,赶快行动吧!用你们手中的刀剑,勇敢地刺向蒙古士兵,割下他们的首级,你们就将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建奴、蒙古人欺负我们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了。”
“你们应该知道,广宁已经被大明的军队团团围住,你们只有这一条路了,这是你们自救的唯一机会。”
剩下的两名蒙古士兵,终于明白了,他们的同伴都死了,死在明军的火枪之下。
他们再也不敢将脑袋探出女儿墙,而是趴在垛口,偷偷观测城下的两名明军士兵。
江湖的嗓子已经喊哑了,但他的话还真起了作用。
城头上的十多名汉军士兵,不断交换眼色,他们是城头的守军,刀枪早就握在手中。
两名蒙古士兵趴在城墙垛口,正好背对着他们,后脑勺距离最近的弯刀不足三步,正是绝佳的机会。
一名汉军士兵抖了抖手中锃亮的弯刀,他看了看蒙古士兵,有看看自救的弯刀,到底不敢下手,蒙古士兵的凶悍,他是见识过的,一旦自己失手,必然遭到蒙古人的疯狂反扑。
虽然蒙古士兵只剩下两人,又处在失去同伴的悲痛和恐惧之中,他还是害怕。
不过,有人起了头,就会有人更进一步。
两名胆子比较大的汉军士兵,相互使个眼色,他们屏住呼吸,像正在捕捉耗子的猫一样,躬着身子,轻手轻脚地向蒙古士兵靠近,其他的汉军士兵虽然看出他们的行动,却是一动不动地配合他们。
也许是感应,他们来到蒙古士兵身后的时候,正犹豫着要不要挥刀砍下去,一名蒙古士兵恰好在回头。
“你……”
两名汉军士兵大恐,他们呆了呆,身子几乎不听使唤。
条件发射。
他们的脑子攸地懵了,心里反而忘记了害怕,他们都使出了十二分力气。
两柄弯刀高高举起,分别砍向两名蒙古士兵的脖子。
双手的动作机械而僵硬,但要是杀人,已经够了。
还在观测城下的那名蒙古士兵,听到同伴说话,他正要回头,弯刀已经砍向他的脑后,他没有防备,没有任何躲闪和抵抗。
“喀嚓。”弯刀不偏不倚,砍在他的脖子后面,椎骨完全断裂。
弯刀从脖子后面砍入,却从前面穿出。
那蒙古士兵的脑袋被直接砍下来,“噗通”一声,摔到地面上,又打了两个滚,在地面的摩擦下,翕动的嘴唇才松弛下来,但眼睛还是瞪得大大的,无限留恋地看了一眼这混乱的世界。
一股血柱冲天而起,先是飞向天空,又在重力的作用下急剧下落,喷了附近的汉军士兵一脸一身。
他的身子还趴在女儿墙上,手指扶住垛口的泥土,直到血液几乎流尽,身子才缓缓向后倒去,仰躺在地面上,和他死去的同伴们一同欢娱去了。
另一名蒙古士兵,正好面对着汉军士兵的刀锋,他本能地一闪,身子一偏,刀锋砍在肩头,深嵌在肩胛骨里。
刀刃卡在肩胛骨里,一时拔不出来,汉军士兵只好松手。
蒙古士兵发出一声凄惨的吼叫,他忍住剧痛,将手中的木弓砸在汉军士兵的脸上,右手已经拔出腰间的弯刀。
“杀死他。”
一声低沉的声音破空而起,回荡在蒙古士兵的周围。
十多名汉军士兵都围拢过来,将那蒙古士兵围在核心。
蒙古士兵顾不上嵌在肩胛骨里的弯刀,却向正面的汉军士兵扑过去,只要正面汉军士兵退避,他就可以从这个决口冲出去。
正面的汉军士兵果然被他的气势吓倒,纷纷向左右两边退让。
那蒙古士兵正暗暗得意:汉军士兵,果然是草包,才这么一吓唬,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噗。”
一柄弯刀,像长剑一样从左侧刺来,深深扎入他的腰眼,扎刀的汉军士兵担心被反扑,已经弃刀后撤,远远观测着蒙古士兵的反应。
蒙古士兵呆呆地抚着腰眼处的刀柄,他已经放弃逃跑的打算,他知道,即使能逃出汉军士兵的包围圈,也逃不过血液的流淌速度,他是绝对逃不回军营了。
他已经没有疼痛感,整个身子僵在那儿,就这么一动不动,突然,“当啷”一声,他的右手中的弯刀落到地上。
“噗。”
又一柄弯刀,从他的后背刺入,刀尖带着血线从前胸透出,血线像露珠一样,在刀尖上滚动着。
蒙古士兵低头看着胸前的刀尖,刀尖正在迅速转动着。
“啊……”
蒙古士兵最后发出一声惨叫,身子向右一歪,“噗通”一声,直挺挺倒在地上,从他身上冒出的鲜血,被摔成无数的碎片……
“我们杀了蒙古士兵了!我们杀了蒙古士兵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名年轻的汉军士兵趴上女儿墙,用歇斯底里的声腔向城下大叫,就像是受到过度的惊吓后,终于见到自己的亲人。
“杀了蒙古士兵?”江湖回过味来,“很好,你们救赎了自己,但城头上的枪声和蒙古士兵的惨叫,很快就会将更多的蒙古士兵吸引过来,现在赶快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让明军进城,只有明军才能对付城中的蒙古士兵。”
城头上的汉军士兵,就是木偶,而江湖的话,就是牵动木偶的那根细线。
城门“吱呀”一声,缓缓开启,两名汉军士兵站在城门洞内,等待着为明军士兵带路。吊桥就像是延伸向天堂的那道彩虹,缓缓落在杜文焕的面前。
“赶快进城,占领城门,防止蒙古士兵反扑。”
明军没有下马,直接骑着马进了广宁。城杜文焕有千余骑兵,加上原来围城的两千步兵,一共有三千多士兵,差不多一个旅的兵力。
步兵进城后,都从马匹上跳下来,端着燧发枪,在城门处围成一个大大的“c”字形,将城门保护起来。
骑兵依旧端坐在战马上,护卫在步兵的两侧。
杜文焕走上城头,五名蒙古士兵的尸体堆叠在一起,伤口还在流血,鲜血正沿着地面上的凹沟从城头向城下流淌,十余名汉军士兵不安地看着大明的新军。
“蒙古人是你们杀的?城门也是你们打开的?”
“是,将军,我们在为自己赎罪。”一名年龄超过四十的汉军士兵,冲杜文焕一抱拳,身体向前大幅倾倒。
“嗯。”杜文焕头,目光从汉军士兵的脸上一一扫过,“本来你们是大明的罪人,但你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忏悔之心,我会免去你们所有的罪过,对于发生在城头的所有事情,我们还会论功行赏。现在,我们要去消灭城内的蒙古士兵,你们谁愿意给我们带路?”
“我,我,我。”
汉军士兵纷纷举起他们的右手。
杜文焕留下三百士兵把守城门,分出两批士兵去抢占东、西城门,接应城外的明军,其余的两千士兵,全部在汉军士兵的指引下,扑向蒙古人的大营。
蒙古人的大营在广宁的东南,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防范南面的大明。
北城门密集的枪声,显然惊动了大营内的蒙古士兵,杜文焕行不多远,就遇到一队广宁城的守军,前面是两百步兵,后面是五十骑兵。
“准备射击。”
杜文焕也不问来者是谁,凡是挡住明军道路的人,就是明军的敌人,必须坚决消灭。
“将军,步兵都是汉人。”江湖本来就是城中的汉军士兵,对城中蒙古人和汉军的服饰非常熟悉。
“汉人?”杜文焕仔细观测了一番,发现骑兵都有皮甲,而步兵一个都没有,这才相信了江湖的话,“你喊话试试。”
江湖吞了口吐沫,先润润嗓子,然后用沙哑的声音向汉军士兵喊话:“对面的汉军兄弟们,我是汉军的江湖,大批明军已经入城,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不要再给建奴和蒙古人卖命了,调转你们的刀口,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吧!”
对面的汉军士兵中,显然有些人认识江湖,他们的步伐变得迟疑起来。
“汉军兄弟们,镶红旗已经全军覆没,岳托单人独骑逃跑了,你们看看,城中还有建奴的士兵吗?镶红旗没了,女真人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
“用你们的弯刀,割下蒙古人的脑袋,你们就是大明的有功之人。”江湖的嗓子快要卡火了,但汉军士兵根本没有要和蒙古人决战的意思,“好吧,你们要是不敢杀蒙古人,那就闪到一边去,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蒙古士兵在明军面前,是怎么灰飞烟灭的。”
“如果你们不听劝告,继续为蒙古人卖命,明军的枪口也会对准你们。”江湖失望了,汉人对女真人和蒙古人的恐惧,不是一天可以改变的,他用手摸了摸嗓子,都干得能火了。
第170章懦弱的汉人
杜文焕见汉军士兵只是有了小小的骚动,根本不像反击蒙古人的样子,他不耐烦了,有这么多时间,这么蒙古人,不知道已经死上几回了,“够了,江湖,你先下去歇歇吧!这些汉军,只会对自己的同胞发狠,他们既然不知悔改,我们也不会吝啬一颗子弹。”
明军的枪手们,早就准备好了,蒙古骑兵因为跟在汉军的步兵后面,速度也不快,暂时还没有进入燧发枪的射程。
在江湖的鼓惑下,汉军士兵出现了更大的躁动,他们不敢反击蒙古人,但他们自有他们的办法。
走在队伍边缘的汉军士兵,开始偷偷地向附近的民房躲避,只要离开蒙古人的目光,他们就猫着腰,兔子一样迅速消失,民房、断墙、草垛、篱笆、倒在地上的竹竿树枝,任何可以遮挡的障碍物,都被他们充分利用。
越来越多的汉军士兵逃跑,汉军士兵越来越明目张胆地逃跑。
后面的蒙古士兵终于发现了汉军士兵的逃兵,他们没有任何警告,都是张弓搭箭,再有士兵逃跑,立即被他们的箭矢射成刺猬。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汉军士兵又变得温顺起来。
行动犹豫、迟缓的汉军士兵,都挨了蒙古人的马鞭,甚至是刀子。汉军士兵将他们一贯的忍耐精神发挥到极致,除了在心里骂娘,他们都是捂着伤口,拼命奔到队伍的最前面,期望下次蒙古人的皮鞭和弯刀不要再落在自己的身上。
“他们根本不配叫人,他们只会对着汉人动刀动枪,在蒙古人面前,他们完全就是一条温顺的狗,二百人被五十蒙古人驱赶。”杜文焕怒了,“别管他们是不是汉人,只要进入燧发枪的射程,立即射杀。”
在蒙古士兵皮鞭和弯刀的驱赶下,汉军士兵加快了步伐,他们双手握刀,瞪眼张口,像蒙古人一样叫喊着冲向明军。
“射击。”杜文焕见汉军士兵已经进入燧发枪的射程,立即下达了命令,在城内,根本不用担心他们逃掉,估计现在四个城门都已经被明军控制了。
“砰。”
“砰。”
“砰。”
……
近三百支燧发枪,几乎同时开火。
无情的子弹,射向无情的汉军士兵。
冲在最前面的数十汉军士兵,一个个前仆后继,摔到在坚硬的地面上。步兵的速度慢,根本逃不过燧发枪的子弹。
没有死透的汉军士兵,在地上翻滚着,口中发出狼一样的悲呼,如果不看他们的服饰,还真以为他们就是蒙古人或者女真人。
第二排的燧发枪并没有响起,前面的汉军士兵倒下后,后面聪明的汉军士兵,再也不敢向前冲了,他们反而一个个吓得往回缩,退出来燧发枪的射程。
面对成片的伤亡,他们觉得,蒙古人的皮鞭和弯刀,不再像原来那么可怕了。
“没用的汉狗!”蒙古士兵咒骂着,皮鞭向雨一样,落在左近的汉军士兵身上、头上,数名汉军士兵还被弯刀砍断了胳膊和大腿。
作为军人,他们向明军冲过去是勇敢,但是要面对成片的死亡;向后逃回来是耻辱,还要面对更加耻辱的皮鞭和弯刀。
最前面的汉军士兵退回去了,最后面的汉军士兵却冲过来,这两股洪流一起挤压队伍中间的汉军士兵。
汉军士兵的队伍,本来是几列纵队,呈长方形,现在被挤压成椭圆,但这个椭圆的两个焦不在前面和后面,而是在左边和右边,汉军士兵现在就是一个横向的椭圆。
最后面的几名蒙古人嘀嘀咕咕几句,立即有几名蒙古士兵挥舞着皮鞭,向道路中间的汉军士兵猛抽起来:“闪开,你们这些废物,汉狗,你们只配做我们的包衣。”
汉军士兵纷纷向两侧退避,将中间的道路让出来,一个椭圆变成了两个半圆。
“哒哒哒。”
蒙古骑兵提速了,骂完了汉军士兵,他们准备自己上了。
蒙古骑兵越跑越快,他们将马匹的速度加到极限,虽然只有五十骑,但马匹狂奔起来的气势,加上马蹄带起的尘土,还是令大道两旁的汉军士兵面露惧色。
蒙古骑兵没有任何犹豫,他们像狼群一样朝明军猛扑过来,完全没将明军的枪手守们放在眼里。
“射击。”杜文焕再次下达了命令,蒙古骑兵本来离得就不远,马匹一加速,立刻进入燧发枪的射程。
“砰。”
“砰。”
“砰。”
……
三百支燧发枪,在蒙古人的骑兵面前,形成一道致密的火力网,除非是麻雀,运气又特别好,才能避过燧发枪的子弹。
在汉军士兵倒下去的地方,似乎要和汉军士兵争夺土地的睡觉权,一大半的蒙古士兵,急冲冲地从马背上飞下来,也不怕摔着脖子。
无主的战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正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主人。一匹老马依靠气味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它将鼻子凑到主人的脸蛋前,又伸出舌头,舔掉主人的额头上刚刚沾上的泥土,但他的主人紧闭着双眼,再也无法感受老马的温情。
蒙古士兵的尸体与汉军士兵的尸体堆叠在一起,蒙古伤兵与汉军伤兵在翻滚中纠缠在一起,蒙古士兵的血液和汉军士兵的血液混合在一起,蒙古士兵的吼叫和汉军士兵的惨叫交织在一起,这一刻,他们就是血肉相连的兄弟。
后面的蒙古士兵只听到枪声,根本没看到飞过来的子弹,他们丝毫没有放缓马速,手持弓箭继续冲向明军,只要进入射程,他们的箭矢会毫不犹豫地射向明军的脑袋、胸膛和咽喉。
蒙古士兵比汉军士兵勇敢多了,他们的确有理由嘲讽和鞭策汉军士兵的懦弱。
杜文焕最希望遇到勇往直前的对手,如果蒙古人像岳托那样就知道逃窜,他的士兵根本追不上,何况现在他的士兵以步兵为主,根本谈不上追击。
又一波燧发枪,三百发子弹比蒙古人的马匹还快。
连人带马,剩下的蒙古士兵比刚才倒得更快,倒得更惨,人数越少,每个人分摊到的子弹就越多。
马背上已经没有蒙古士兵了,明军改用射,零星的子弹,瞄准的是受到轻伤的蒙古士兵,他们忍着痛,正爬起来寻找各自的战马。
“停止射击。”杜文焕见蒙古士兵伤得差不多了,他不愿意再浪费弹药。
稀疏的枪声终于平息下来,但枪手们还是端着枪,瞄准着蒙古伤兵,只要他们能站起来,就会遭到一群燧发枪的招呼。
枪手们后面的步兵,熟练地组成三人小组,收割着蒙古士兵的首级。
连同伤亡的汉军士兵,一共才百十人,不到半柱香的时间,明军已经给他们分类。左边是人头,右边是无头的尸体。
活着的汉军士兵看得呆了,他们从未想到明军杀人是如此麻利,而且杀的还是无比凶悍的蒙古士兵。
恐惧,他们现在只感到恐惧,有些汉军士兵的双腿已经开始打颤,甚至浑身抖得像是在筛糠。
除了恐惧,就是后悔,他们开始相信了江湖的话,如果上天再给一次机会,他们拼了命也要杀死几个蒙古人。
世上永远没有后悔药。
上天也没有给他们一次机会。
杜文焕大手一挥,明军跑动着将剩下的汉军士兵包围起来,燧发枪黑乎乎的枪口就对着他们的脑袋和胸口。
没等杜文焕开口,汉军士兵手中的弯刀就开始坠地了,一把、两把……无数把,在死亡面前,在强敌面前,他们再一次集体选择了下跪。
明军的战斗力太过震撼了,震撼得他们到现在还懵懵懂懂的,如果这样的明军早来到辽东,他们也不会吃尽建奴的苦楚,他们也不需要背叛大明。
很遗憾,事实再一次证明,没有如果。
“将他们绑了。”杜文焕没有时间理会这些汉军士兵的想法,战斗已经结束,他们已经丧失了为大明立功的机会,而且,他们刚才还拔出弯刀,指向明军。尽管没有对明军造成事实上的伤害,但敢于对明军亮刀,就是明军的敌人。
汉军士兵没有任何反抗,比绵羊、比母鸡、比鼻子里穿上铁环的耕牛还温顺,任由明军士兵将他们一个个绑得结实,有些汉军士兵还扭动身子,十分配合明军的捆绑行动。
杜文焕直摇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孱弱的对手,或者说,将这些人当作对手,是他,是明军的耻辱。
以杜文焕的本意,这些没用任何骨气的汉人,已经不配叫人,他们将汉人的脸都丢尽了,只有一刀砍了,那才解气。
但朱由检已经传过话来,辽东要大规模修建水泥路,现在正缺少人手,要他们将辽东的降兵押解到宁远去修路。
辽东的战役打到现在,建奴和蒙古士兵除了战死的,就是伤重被砍了首级,根本没有降兵。
这些汉人贪生怕死,只会对同情他们的汉人同胞动刀动枪,对欺凌他们的人,却是百依百顺,不但不反抗,还是罕见地发挥了人类最大的忍耐力,就是人家睡了他的妻子、姐妹、女儿,甚至母亲,他也能对人家笑得露出大牙。
在杜文焕的眼中,他们只是会说话的牲口,他们当人不行,为大明修路,却是最佳的选择。
杜文焕在心中犯嘀咕:皇帝远在京师,他怎么就知道辽东有适合修路的牲畜?
这个问题杜文焕一时想不清楚,他也没有时间去想。
广宁城中还有蒙古士兵,广宁城还没有正式贴上大明的标签。
第171章汉军士兵与蒙古士兵
一共一百三十八名汉军士兵,成了大明新军在辽东俘获的第一批降兵。
“军座,这些汉军现在怎么办?”
杜文焕皱了下眉头,“战斗还未结束,我们没有时间将他们关到军营,这些汉军士兵,打仗不行,逃跑可是一流,暂时就带在我们身边吧!”
亲兵取来一根长长的绳索,将捆绑他们的绳索连在一起,绳索前后端都由明军士兵牵着,中间还有几名明军士兵,用燧发枪指着他们,只要他们有逃跑的趋势,随时打爆他们的脑袋。
江湖也是暗自庆幸,幸好他早就回到大明的怀抱,现在正在为大明立功。
想到这,江湖浑身充满了力量,他一夹马腹,窜到队伍的最前面,指引着杜文焕向蒙古人大营前进。
蒙古士兵显然已经听到城北密集的枪声了,剩余的蒙古士兵在他们额真的带领下,全部披挂上马,出了大营。
他们手持弯刀,端坐在马背上,正准备去北城门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汉军士兵的大营与蒙古人的大营相隔两箭之地,他们暂时还没有接到蒙古人指令。
有了江湖的指引,杜文焕很快就出现在蒙古人大营外。
看到明军打着日月旗远远过来了,蒙古人没有丝毫恐慌,他们将弯刀收起,插进刀鞘,双手从肩背上拔出弓箭,准备先向明军发动远距离打击。
战斗,对蒙古人来说,就像是每天都要吃羊肉这么简单,再正常不过了,他们都是从血雨腥风中度过来的,那些不适合战斗的人,早就成了草原的肥料了。
蒙古人遗传的,天生对血液就有一种嗜好,特别是别人的血液。
虽然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他们已经开始用弓箭在瞄准对面的明军,不管这些明军从哪里来的,也不管他们是如何进城的,先杀了再说。
当然,如果这些明军都死在他们的弓箭之下,什么也不用说了,难道还需要向死人解释杀人的理由吗?
“列队,准备射击。”
杜文焕也看清了,蒙古士兵是不会像汉人那样向他投降的,他们已经用手中的弓箭表面了他们的态度,也许,他们还在咒骂明军的大胆,竟然敢闯他们蒙古人的驻地。
战场是可以劝降的,但需要足够的实力做保证。
诸葛亮可以劝降姜维,但他能劝得了司马懿吗?
昔年成祖五次北伐蒙古,兵锋达到成吉思汗的老巢斡难河,才让蒙古人臣服了数百年。
但最近十余年,随着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崛起,大明在辽东失地数千里,伤亡百姓数百万,光是军队就损失了数十万,女真人建立了对大明绝对的心里优势。
依附大金国的蒙古科尔沁部,也重新取得对大明的心里优势,他们没少欺凌辽东的汉人,现在让他们向这些曾经的手下败将投降,杜文焕知道绝对不可能,从城头上的那几名蒙古士兵的身上,杜文焕已经知道了答案。
杜文焕无法改变历史,他只能用事实说话。
明军士兵已经列好队,前中后三排,每排三百余名枪手,左右各有五百骑兵护卫在枪手的两翼,队伍的最后面,是被捆绑着的汉军士兵。
杜文焕没有留下后手,也没有留下预备队。
蒙古人也没有预备队,他们打仗,向来依靠的是勇猛的骑兵,打的是消耗战,第一波出击,人数越多,气势越盛。
蒙古的骑兵开始加速,向明军的枪手们直扑过来,他们的箭矢早就搭在弓上,只要进入射程,这些箭矢就会破空而出。
双方没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就是交流了也听不懂,况且,双方都知道说服不了对方,只有胜利和死亡,才能让对方折服。
弓箭和燧发枪,就是双方的战斗语言。
“射击。”
杜文焕这次太急了,蒙古士兵还没完全进入燧发枪的射程,他就下达了命令。
蒙古士兵迎着燧发枪的子弹,进入射程不过十数人。
燧发枪的子弹几乎全部射向这十余名蒙古士兵和他们的心爱的战马,不仅士兵,连马匹都是伤痕累累,士兵和马匹,都是身中数弹。
战马的四蹄已经迈不开,但身体由于惯性,还在向前冲,大多数倒下去的战马都是向前猛跌,将背上的蒙古士兵摔出一丈开外。
这十余名蒙古士兵,不管是否死透,在撞击地面之后,又在地面上翻了几个滚,连呼叫的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突然出现在地面上的人和马的尸体,又成为障碍,将后面的几匹战马绊倒。
坠马的士兵都不是枪手们的目标,枪手们都将燧发枪瞄准了后面的骑兵。
后面的骑兵稍稍放缓马速,为了避开马匹的尸体,他们从尸体的两侧绕行。
“砰,砰,砰。”
蒙古骑兵却避不开燧发枪的子弹。
枪手们等待了一会,进入射程的建奴已经达到数十人。
三百发子弹射出去,这数十蒙古骑兵就成了亡魂,或者哭喊着在寻找自己的亡魂。
地上的尸体越多,蒙古士兵前进的速度就越慢,燧发枪的命中率就越高。
尸体中还有一些伤兵,枪手们直接忽略了他们,只要伤在要害部位,即使不被蒙古人的战马踩死,也会流血而死,不能骑马的蒙古士兵,已经不能称之为士兵。
燧发枪的枪口还是朝着尸体后面的骑兵,一共三排枪手,几乎形成不间断的射击。
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蒙古士兵已经超过两百,无主的战马茫然地在战场上游荡。
伤亡太大,又无法进入弓箭的射程,蒙古人终于停止了进攻的步伐。
百步的死亡线上,到处是蒙古人伤亡的士兵和战马,已经严重阻碍了蒙古骑兵的速度。
明军难道施展了什么魔法?
为什么只要冲到百步的地方,眼看着要进入弓箭的射程,士兵们就纷纷坠马了?
为什么明军没有一名士兵伤亡?
杜文焕一挥手,百余名枪手放下他们的燧发枪,反手从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