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点点头,先击溃主力,让亚齐人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在亚齐人陷于绝望的时候,再利用高官招降,这不失为高明的战略,现在亚齐城已经被明军攻破,亚齐举国陷于混乱,只是不知道王尔烈在亚齐的军民中威望如何,亚齐百姓能否在他的感召下顺利归入大明。

不过,朱由检也不担心,亚齐的国都已破,国内已经无法组织起统一的抗争力量,没有朝廷的有效调度,恐怕前线的士兵连粮食都无法凑齐,更不用说兵器、人员的补给了。

如果亚齐人继续与大明作对,最多也就是游击战争。

陆战队不怕游击战争。

亚齐国土太小,人口不足十万,除去老弱妇孺,成年男子就是全部上阵,也不过两三万人,如果男子全部打仗,那谁来种地养活军队和老人孩子?

朱由检相信,只要明军突破柳塞尔山,进入亚齐的北部地区,亚齐人除了投降,剩下就只有灭族一条路。

“芝龙,告诉前线的将士们,要稳打稳扎,一定要干净、彻底解决亚齐问题。”

朱由检认可了亚齐现在的的战况,郑芝龙放下心来,“爷,万一亚齐人不肯投降,接下来的清缴战争,恐怕还要延续相当的时间。”

清缴亚齐人的余孽,对明军没有什么损失,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权当是给陆战队的将士练兵,“如果亚齐人不肯屈服,那就……”朱由检化掌为刀,做了个下切的动作。

“爷,属下明白了!”

“芝龙,不用急在一时,这种规模的战斗,对南海舰队并不是坏事,损失也不会太大,就当是练兵了。”朱由检担心郑芝龙要功绩,就会一味强攻,那会增加陆战队的伤亡,见郑芝龙不住点头,他换了个话题,“芝龙,明天上山祭拜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爷,城中早就贴出告示,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早就在城内外传开了。”郑芝龙压低声音,“王军座的护卫,属下也安排好了,百步之内,只要有任何异动,士兵们绝不可能发现不了。”

“那就好,一定要保证慕九的安全。”朱由检把玩着手中的杯盖,“芝龙,城内的百姓怎么样?他们会随着慕九一道去祭拜三保太监吗?”

“属下暗地着人打探过,百姓都是积极响应,甚至比上次属下祭拜时还要积极。”郑芝龙知道朱由检对祭拜的事特别上心,他早就发动士兵和百姓,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

天尚未放亮,城门口已经汇聚了不少的百姓,但城门开放的时间未到,只得在在城内闲逛,无聊地喧哗着,直到卯时守城的士兵才打开城门,今天入城的百姓很少,基本上都是出城。

王慕九还未起身,百姓便聚集在城外军营的训练场上,黑压压的一片,朱由检估量了一下,连同老人和孩子,不下数万人。

整个麻六甲城内,不过十万百姓,现在差不多汇聚了一半,加上城外的百姓逐次加入,怕有小八万人,朱由检对百姓的数量十分满意,看来郑芝龙这几天没白忙活。

王慕九终于走出了军营,为了表示他的亲民态度,身边只有五名护卫,郑芝龙亲自率领数百名陆战队士兵远远跟在后面,算是给这位钦差大人保驾护航。

靠近王慕九的许多百姓晃动着脑袋,他们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不是昨天光顾了我的铺子吗?”

“真的是钦差?”

“原来钦差大人乃是视察民情,愧我还向大人推销货物。”

……

他们起初心中还惴惴不安,不知道钦差大人对他们的铺子是否满意,但看到王慕九满目含笑,也就定下心来,看来,钦差大人的心情不错。

但这些见过王慕九的百姓商人发现,今天钦差大人似乎胖了些,身材与前两天相比,显得有些臃肿。

辰已交接之时,数万百姓洪流,开始朝城外的三保山进发,王慕九是朝廷派来的钦差,比普通的百姓高贵得多,自然走在队伍的最前列,除了两名亲兵走在前面,担任向导,就连郑芝龙也远远跟在后面。

围着王慕九的,是乱哄哄的数万百姓。

与钦差大人同游三保山,百姓们自是喜笑颜开,连自己周围的人是否熟悉都未曾在意,他们的目光,时不时的就落在王慕九的身上,不管能不能直接看到王慕九。

如果百姓细心观察,应该不难发现,在他们的四周,有许多他们不熟悉的百姓,这些百姓虽然与他们的穿着无异,但身体笔挺,步伐周正,自有一股威严之气。

王慕九一边缓行,一边与周围的亲兵、百姓说着什么,与百姓们兴高采烈不同,他是真正漫步轻行的游客。

这样亲民的钦差,不仅以前的葡萄牙人做不到,就是以前土人建立的满刺加王朝的官员,也是未曾听闻。

只有大明朝的钦差,才有这种气度,才真正关心自己的百姓。

数万百姓逐渐跟上王慕九的步伐,虽然嘴上还是乱哄哄的,但这支未经训练的百姓队伍,越来越有秩序了,王慕九的速度,就是他们的标准。

这群人的第一个目标,乃是三保山。

说起三保山,这是马三保,也就是太监郑和当年屯兵的地方,因为明军待得久了,这座小山就改为三保山,以前的名字,反而被大家遗忘了。

队伍行了三里左右,突然前面发生了骚乱。

距离王慕九稍远些的百姓,认为大家是为了挣个好位置,近距离观察钦差大人,甚至为了与钦差大人说上几句话,这才发生了推搡事件,因为队伍行进的速度缓慢,只要摔倒的人爬起来,应该不会有大碍。

一直跟在王慕九身边的百姓,却是惊异地发现:数名百姓打扮的人,一拥而上,扭着一名土人,土人手中原本有一支火枪,这时已经被这些百姓夺下。

郑芝龙看到骚乱,心内不禁一紧:这名刺客不是我安排的呀!按照他与朱由检的约定,在队伍回程的时候,才会有自己人“刺杀”钦差大人。

他挤开前面的百姓,迅速来到骚乱中心,“发生了什么事?”

“司令大人,这名宵小掏出火枪,意图行刺钦差大人,现在已经被制服!”一名百姓模样的人,抢着向郑芝龙汇报。

“刺客?”郑芝龙一声断喝:“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谋刺钦差大人?”

第502章海商巴蒙德

“司令大人,这完全是个误会,小人并不是刺客,更不敢谋刺钦差大人!”那土人的汉语说得还算流利。

郑芝龙用手一指,“那你手中拿着火枪算怎么回事?”

“司令大人,这是很小人以前买的的火枪,今日祭拜活动人多,小人怕不安全,所以带在身边。刚才被人拥挤,小人感觉不对,便掏出来看看,被挤坏了没有……大人,这火枪的价格可是不菲……”土人停止挣扎,将求援的没眼光投向郑芝龙,指望郑芝龙一时糊涂,将他放了。

“狡辩!”郑芝龙从“百姓”手中接过火枪一看,枪管里已经装填好了弹药。

正好王慕九挤了过来,“郑司令,发生了什么事?”

“钦差大人,属下有罪。”郑芝龙弯下腰向王慕九施礼表达歉意,一面紧盯着那刺客土人,“发现……发现一名刺客!”

“刺客?”王慕九皱着眉头,他看了眼郑芝龙,不是说回程的时候才安排刺客吗?

郑芝龙摇头,他的目光明白地告诉王慕九:这刺客不是我们安排的,“刺客胆大妄为,竟敢谋刺钦差大人,王大人,既然百姓中混有刺客,那今天的祭拜活动……”

王慕九抬眼扫视着周围的百姓,见百姓们焦躁不安,因为的刺客的子弹未及发出,大部分百姓到现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郑芝龙带来的数百亲兵,担心再次发生事端,他们纷纷拔出腰刀,驱赶周围的百姓,护在王慕九的周围,用自己的身子充当肉盾。

百姓见士兵们亮出寒光闪闪的腰刀,吓得直往后退,“怎么回事?钦差大人的卫兵为何向我们亮出腰刀?难道……”

王慕九迟疑了一会,还是扯开嗓门大吼道:“诸位百姓,人群中有刺客,不过刺客已经束手就擒,大家继续,不要被这名宵小坏了兴致。”

“王大人……”郑芝龙不放心,谁知道人群中到底有多少刺客?“百姓中隐藏着刺客,祭拜活动是否要改期?”

“郑司令,刺客不是被擒获了吗?”王慕九恢复了淡然,“今天难得有这么多百姓随行,怎么能因为这名宵小就阻了行程?”他压低声音对郑芝龙说:“爷离开京师日久,南洋的事早日结束,我们也好早diǎn回去!”

“王大人……万一……”

“郑司令不用担心,哪有那么多刺客?”王慕九打断了郑芝龙的话,抬头向周围的百姓大呼:“三保先生是大明远赴西洋的先驱,下官出使戴燕省,自当前往祭拜,有士兵与这么多百姓的护卫,下官不信还有刺客敢于现身……”

郑芝龙没法,只得派了四名士兵,将刺客押回军营,等待受审。

朱由检看到五花大绑的刺客,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麻六甲城果然有谋刺钦差的刺客,喜的是王慕九安然无恙,郑芝龙安排的刺客可以不用现身了。

有了这名刺客,他才好在麻六甲做做文章。

朱由检一面下令封锁所有的城门,一面亲自审问这名倒霉的刺客。

“大人……大人,小人真不是刺客!”那刺客全身被缚,由亲兵按着头跪在朱由检面前,他想叩头明志,但身上的绳索缚得太紧,额头无论如何也diǎn不到地面上。

“你叫什么名字?”朱由检冷然问道。

“小人原本叫马迪尔哈,现在改了汉名,叫马尔哈。”马尔哈见朱由检端坐木椅上纹丝不动,脸色平淡如水,暂时停止了哭泣。

“马尔哈,你说不是刺客,那因何携带着火枪?又因何当众取出来?据本官查看,枪管里已经填满了火药,你作何解释?”

“大人……”马尔哈的脸上满是水珠,不知道是冷汗,还是悔恨的泪水,“小人担心路上人多不安全,故此携带了火枪……枪管里的火药,小人实在不知,兴许是上次打猎时装上的……”

朱由检声音一紧,猛然喝道:“马尔哈,你的火枪,乃是何人所售?”

“是……不,是小人以前从葡萄士兵手中购得!”马尔哈脸色一变,随即嚎啕大哭,知道自己再也说不清了。

“你同伙还有几人?”朱由检心中暗笑,只要火枪来源于葡萄人,这就足够了,接下来就是让这名刺客按照自己的要求招供。

“大人,小人真不是刺客,哪来的同伙?”马尔哈身体被缚,只得像小鸡舂米似的,想叩头却有叩不着,脑袋只得在空气中乱diǎn。

“马尔哈,你一样都不招是吧?你以为大明朝廷对你们只会怀柔?你想错了,对于刺客,大明绝不会客道。”朱由检转向身边的亲兵,道:“告诉他,大明有多少种让罪犯屈服的刑罚!”

“是,爷。”亲兵朝马尔哈靠近两步,将马尔哈从地上拖起来,又绕着马尔哈绕行了一圈,“马尔哈,大明有多少种刑罚我不知道,我就先说说大明最不入流的刑罚,凌迟,你听说过吗?就是犯人在处决之前,好喝好吃地供着,千万别饿瘦了。”

马尔哈一直盯着亲兵看,听到此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军爷,既然是要处死,为何还要好吃还喝地供着?”

朱由检云淡风轻,脸上保持善意的微笑。

“如果犯人饿瘦了,就不够刀数了,因为行刑的时候,要割够一千零一刀,还得保证犯人不能死。”亲兵也是笑,他在马尔哈面前停下,用手比划着,“每一刀下去,就会割下一块肉来,但不能流血,不能让犯人因流血而死,得活着受够一千零一刀。”亲兵看了眼朱由检,继续说道:“行刑的时候,周围会围着一群野狗,每一块肉扔下去,这些野狗都会争着抢着这些丝毫没有血色的肉块,甚至还会相互发生撕咬……”

“哇……”马尔哈如同亲临凌迟的现场,而他正是被凌迟的对象,顿时腹内翻滚起来,“你……”

亲兵似乎在说着一个与自己无关的故事,“有时候犯人罪大恶极,周围看热闹的人,就会在刽子手行刑的间隙,排队上前,生啖罪犯的血肉,一口咬下去,一块肉,一口血……”

“你……你别说了……”马尔哈的身子开始发颤,要不是被绳索绑着,他都站立不稳了。

“哈哈,这只是最末的刑罚,你再听下一种。”亲兵眉眼含笑,见自己的叙述起了一diǎn效果,继续说道:“还有一种刑罚,叫剥皮,就是给犯人扒光衣服,从脚后跟开膛,一刀下去……犯人一张完整的皮被剥下来,但眼睛还会眨巴,鼻子还会有呼吸,至少要一个多时辰之后,犯人才会慢慢死去。”

“你……你们大明人太恶毒了,哇……哇……”马尔哈身形剧烈摇晃,显然是站不稳了,他在呕吐的同时,身子突然猛地一晃,绝望地摔倒在亲兵的眼前,“杀人不过头diǎn地,你们为何……为何如此歹毒?”

“马尔哈,我家大人已经说了,对于普通的大明百姓,我们自会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但反对大明,甚至谋刺大明钦差高官的人,我们也绝不会手软。”亲兵将马尔哈扶起来,免得他像死狗似的躺在地上,破罐子破摔,“还有第三种刑罚,叫做抽肠……”

“别说了,我招!”马尔哈用血红的眼睛瞪着亲兵,但遇上亲兵更为凶狠的目光,他赶紧低下头,就怕成为抽肠的目标。

亲兵神色一变,朝马尔哈笑笑,“要不要听完了再做决定?”

马尔哈直接忽略了亲兵脸上的笑容,头摇得像小孩子手中玩的拨浪鼓。

“早说嘛!”朱由检捧起茶杯,轻轻啜饮了口,“第一个问题,火枪是哪来的?这不是大明的火枪。”

“是一个叫巴蒙德的葡萄牙人卖给小人的。”马尔哈就像是瘟鸡,耷拉着脖子,下巴都快贴到胸口了。

“巴蒙德?葡萄牙人?”朱由检大喜,他本来就准备栽赃葡萄牙人,现在天上掉下了馅饼,“巴蒙德是谁?现居何处?”

“巴蒙德是一名葡萄牙海商,现在就居住在城东的如兴商行里。”

朱由检招来另外一名亲兵,耳语几句,那亲兵立即飞奔出去。

“马尔哈,你为何谋刺大明的钦差?是否受人指使?”

“大人明鉴,小人委实没有谋刺钦差大人,小人只是看看火枪有没有被人群挤坏。”马尔哈苦着脸,恨不得叩头表明自己的心迹,但整个身子被绳索绑得紧绷,想跪也跪不下来。

“马尔哈,既然已经招供,为何不说真话?”朱由检面色一凜,打断了马尔哈的话,“你可知道,谋刺大明钦差,无论是否得手,都会被凌迟、剥皮,或者抽肠,就是你的家人,也逃不脱为娼为奴的下场。”

“大人……”马尔哈吓得一哆嗦,“我的家人可没有惹上这桩案子。”

朱由检也不解释,他给了马尔哈一个机会,“马尔哈,如果你受人指使,则罪行会轻一些,如果检举首犯有功,甚至免于处罚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503章布局(大结局)

“检举?”马尔哈眯上双眼,仔细揣摩起朱由检的话,今天朱由检的问题,有些特别,到现在都没有审问他谋刺钦差的动机。

“马尔哈,巴蒙德售你火枪,难道没有缘由?”见马尔哈正在思索,朱由检立即开导他,“难道不是巴蒙德指使你的——如果你是从犯,罪行就会轻些,难道你愿意替别人扛下所有的罪行?你不考虑自己,难道你愿意让你的老婆、孩子忍受凌迟或是剥皮之苦?”

“大人……”马尔哈顿时打个冷战,等他稳住身形,感觉到朱由检的眼里露出一丝淡绿色的光芒,就像是饿狼乍见到食物时那样,他小声地哆嗦着:“巴蒙德……”

“马尔哈,如果你是受到巴蒙德的胁迫,或是他拿你的家人要挟你,大胆说出来,我们会为你做主——从犯从轻发落,也不累及家人,我们要严惩的的,乃是主谋!”从马尔哈的双眼中,朱由检感觉到,这一出“李代桃僵”之计,就快要成功了。

“大人……”马尔哈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位大人,一再暗示自己,他们要严惩的,乃是巴蒙德,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但这是自己脱罪的最好时机,只要自己能躲过这场灭家之灾,牺牲一下巴蒙德又如何?现在葡萄牙军队已经离开了麻六甲,巴蒙德再也没有了欺负自己的本钱,想到欺负,马尔哈就气不打一处来,单说出售火枪的时候,就比别人的价格就要贵上三成,平时还垂涎自己的女人,要不是明军赶走了葡萄牙的军队,自己的女人怕是都保不住……

“大人,只要小人如实供述,就能获得大人的宽恕吗?”

“那倒不一定。”朱由检用双目逼视着马尔哈,“谋刺大明钦差,罪大恶极,主谋必定严惩,从犯才可以从轻发落。”朱由检的脸色缓和些,隐隐还有了一些鼓励的微笑,“能宽恕你的,首先是你自己,如果你能详尽交代罪行,让我们将主谋及时绳之以法,方才获得本大人的宽恕。”朱由检示意亲兵,先给马尔哈松绑。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马尔哈揉了揉酸胀的胳膊大腿,“噗通”一声,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大人,小人一声糊涂,上了那恶贼的当……”所有的脏水,都被喷向巴蒙德,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马尔哈豁出去了,连巴蒙德多看他女人几眼的事,也是当堂招供了。

马尔哈完全就像是一个受害者,他在巴蒙德的威逼利诱之下,才不得不昧着良心,干下了谋刺大明钦差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虽然马尔哈的供词有些不合逻辑,但负责记录的亲兵,已经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适当进行了整理,朱由检要的只是一个事实,“马尔哈,你能保证说的都是事实?将来绝不会翻供?”

“小人说的句句是实,小人哪敢欺瞒大人?”马尔哈嘿嘿一笑,“就是巴蒙德来了,小人也敢与他对质。”

“马尔哈能幡然醒悟,主动供出幕后主谋,也算是救了自己。”朱由检让马尔哈在供词末尾签字画押,然后收入袖中,“马尔哈,你暂时还不能回去,等此案完全明了,主谋得到应有的惩处,你才会获得宽恕。”他回头对身后的亲兵说:“将马尔哈带下去,好吃好喝的供着,千万不要怠慢了!”

“是,大人。”

马尔哈又向朱由检叩头谢恩,然后才随着亲兵出了大帐。

郑芝龙伴着王慕九回到军营的时候,朱由检已经初审了巴蒙德,开始的时候,巴蒙德百般抵赖,但朱由检与亲兵又上演了一出精妙的双簧,为了脱罪,巴蒙德只得将罪魁祸首指向原来的麻六甲总督马诺缔。

“爷,结果怎么样了?”

“芝龙,谋刺慕九的幕后黑手,果然是马诺缔,看来马诺缔不甘心丧失麻六甲水道呀,亏你还将他当做大明的朋友,与他签订合约,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由检将两人的供词,让郑芝龙、王慕九传阅,“芝龙,立即加派人手,协助早先进入西洋的张煮,迅速拿下葡萄牙人控制的锡兰,以示惩罚!”

“爷,要是马诺缔派人过来责问,属下该如何应对?属下与马诺缔签订的合约,这墨迹还没干呢!”郑芝龙微微一笑,他知道朱由检乃是佯怒,这是他们早就商定好的,只等葡萄牙人上钩,如果葡萄牙人不上钩,他们连栽赃的程序就弄好了。

“芝龙不用担心,既然马诺缔向大明派出刺客,那双方还有合作的诚意基础吗?原先缔结的合约,也就没有执行的必要了。”朱由检脸不红心不跳,“拿下锡兰之后,如果葡萄牙人幡然醒悟,可以重新缔结合约。”顿了顿,又道:“合约可以缔结,但马诺缔必须做出更多的让步,尤其是在去西洋的路线上。”

“是,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人手!”郑芝龙转身就要出帐。

“芝龙爷不用急在一时,安顿好麻六甲的事宜,爷也会随着舰队离开麻六甲,前往大光。”朱由检原本拿不定注意,要去缅甸省,到底是走海路还是陆路,既然要增派南海舰队的分舰队支援张煮,他决定随舰队一道西行。

“爷是要亲自指挥锡兰之战吗?”郑芝龙知道,朱由检虽然长于深宫,却是一位尚武的皇帝,也许顺道灭了锡兰的葡萄牙人之后,再回京师也说不定。

“不,爷将在大光登陆,战争的事,就交给张煮了。”朱由检要控制的,乃是大势,这种局部的战争,他实在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亲自指挥,离开京师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他将取道缅甸、云南、四川北上,直回京师,“芝龙,亚齐的事,就交给你了!”

“爷放心,属下会尽早结束亚齐的战争,腾出人手,尽快掌控南洋全局。”郑芝龙面露凶光,朱由检已经授意,必要的时候,就是屠族,也要拿下整个亚齐。

王慕九慢悠悠地说道:“爷是要早日回到京师,我们离开京师已有数月了,三院十部的官员,根本不知道我们来到南洋,以为还在广东呢!”

……

朱由检随着郑芝龙派出的分舰队,经过安达曼海,他独自立在甲板上,任海风肆意吹皱发丝,海面上的点点波光,勾起了他的无限遐思。

经过数年的呕心沥血,现在的大明已经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无论是京师所在的北五省,还是中五省、南五省,都在迅速羽化,只要自身不发生巨大的内耗,大明就会沿着自己的轨迹,实现赶超西洋的步伐。

威胁了大明数十年的建奴,已经在他的北伐中灰飞烟灭,就是困扰大明数百年的国患蒙古各部,也逐渐拉大了与大明之间的距离,双方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上的对手,曾经令大明闻风丧胆的蒙古骑兵,在燧发枪与火炮面前,已经落于下乘。

从科尔沁开始,蒙古各部已经朝着归化于大明的方向发展,逃到两藏的和硕特已经被完全歼灭,剩下的察哈尔部、土默特部,还有瓦剌的准噶尔部等,虽然暂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只要他回到京师,下一步就是对他们动刀子的时刻,以科尔沁部为模板,在汉人巨大的人口优势面前,这些扰乱世界数百年的东方蒙古人,极有可能像匈奴那样,永远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南洋诸邦,后世曾是中央帝国永远的痛,但在朱由检的手中,已经成为了大明的数个行省,最早进入南洋的葡萄牙、西班牙海军,已经被完全逐出南洋,郑芝龙的南海舰队,虽然暂时与荷兰人维持着战略平衡,但朱由检相信,以大明现在的发展速度,将来打破这种平衡的,一定是大明,而不是弹丸之地荷兰。

朝廷在积蓄,朱由检在谋划,他相信,在英、法等国进入南洋之前,大明将彻底掌控南洋,让南洋成为南海,成为大明渔民随意捞捕的内湖。

朱由检目视前方,大光还远在视线之外,海面上只有烟波浩渺,因为阳光被云层阻挡的缘故,大海上明亮度不够,远远望去,前方朦朦胧胧的,像是海市蜃楼,但他透过重重的迷雾,已经看到一个崭新的大明。

但大明已经被绑在时代的战车上,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

关外五省,除了靠近山海关的辽宁,其余的四省汉人都不具备人数上的优势,完全归化还是任重道远,在这些极度寒冷的地方,朝廷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粮食和饷银;南洋诸省,大明才是刚刚接盘,这里大明虽然稳赚不赔,但要彻底成为大明的熟土,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

在遥远的太平洋东岸,西洋人正掀起新一轮瓜分热潮,连一个个小小的岛屿都不会放过;广袤的非洲,不仅为西洋提供了金银、甘蔗、草原、黑奴,更是他们倾销产品的市场。

所有的这些热点,如果没有大明的参与,甚至是主导,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秩序,朱由检会让西洋人意识到:忽略大明,迟早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这艘广船的甲板上,朱由检已经剥开了历史的迷雾,余生只有前行一途。

“爷,明日午时,舰船就可以到达大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王慕九从舰船的舷梯上爬过来,悄无声息地立在朱由检的侧后。

“嗯!”朱由检轻轻应了声,他已经不太在意大光这个优良的印度洋港口,他的心,早就飞回京师了,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汉民族的核心统治区繁荣发达起来,才有实力固守边疆、拓展战略要地。

广船,正载着朱由检,还有无数的士兵,正平稳地驶向前方熟悉而又陌生海域。

【全文完】【 http://。c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