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摇头苦笑。

大明是以文治武的朝代,武将只要不具有进士等文官身份,不论官做得多大,见了文官,都要行跪拜之礼,自称“下官”。

如果武将因为军功被授予爵位,从此就基本与文官平起平坐了,文官们当然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

但朱由检知晓后世的历史,知道大明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向前进一步,就可以开疆扩土,把潜力变成有效力,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向后退一步,固步自封,囿于传承,沉溺于天朝大国、物珍地博之中,大明就会被西夷超越、落下,在未来的国际洗牌中,就会处于下风,甚至有亡国灭种之祸。

大明要前进一步,除了国内的改革,就是军人的守土开疆,所以朱由检特别依赖强大的军队。

朱由检也没法生气,这些文官毕竟和自己不一样,他们没有数百年的战略眼光,他们一切的决定,都是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文化圈,文化决定价值观。

既然反对的声音太多,只好搁置起来,留待以后再议。

这次的军事改革,虽然是国防院策划的,但大臣们都知道,国防院获得皇帝的鼎力支持,算起来这是朱由检第一次在朝会上被大臣们封驳。

军事改革的第四项内容,是实行军衔制。

军衔制分士兵衔和军官衔。

士兵衔有三级:正式加入军营的士兵为列兵,肩章为一折杠;列兵服役满一年后,晋升为上等兵,肩章为二折杠;上等兵有军功,或者考核为优秀,可以晋升为士官,分班长与副班长,肩章都是三折杠。

列兵、上等兵、士官都不是军官,但士官是军官的储备,如果建立军功,或者考核为优秀,或者因扩军需要,可以晋升为少尉。

这是对大明军队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以前的大明,士兵永远是士兵,即使立了战功,或者有优异的表现,也永远是士兵,绝对不能晋升为军官,最多获得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实行士官制度,给基层的士兵打开了一扇晋升的大门,尽管这扇大门现在只是开启了一条隙缝,士兵毕竟有了希望。

军官的军衔为三段十级。

副排长:少尉,肩章为一杠一星;排长:中尉,肩章为一杠两星;副连长、连长:上尉,肩章为一杠三星。少尉、中尉、上尉称尉级军官。

副营长:少校,肩章为两杠一星;营长、副团长:中校,肩章为两杠两星;团长、副旅长:上校,肩章为两杠三星;旅长、副师长:大校,肩章为两杠四星。少校、中校、上校、大校称校级军官。

师长、副军长:少将,肩章为金枝一星;军长:中将,肩章为金枝两星。

另外设立上将军衔,肩章为金枝三星。上将具备指挥数个军参加战斗的权力,相当于集团军司令,在战争时期,如果需要,可临时加封为司令,指挥大型战役。

根据崇祯年间的战争状况,以及平时指挥军队的能力,第一次设立六位上将军衔,分别是第一军军长袁崇焕、第四军军长洪承畴、第十四军军长左良玉、第十九军军长沐启元、第十三军军长祖大寿、辽宁省长孙承宗。

此外,国防院提议,崇祯帝为马上皇帝,为了更好地统帅全国的兵马,加封朱由检为大元帅。

对于这样的职务,朱由本来觉得无所谓,但他考虑到,大明军人的地位肯定会提升,如果士兵将来只认识自己的将军,不认识皇帝,将军们就可能拥兵自重,设立大元帅一职,让士兵与军官随时想到,皇帝、大元帅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所以也就当朝接受了国防院的加封。

国防院做出解释,实行军衔制,并不是给士兵和军官加薪,前段时间大明进行了北伐和南征,战争结束后,对前线的将士除给与物质奖励外,还根据战场的表现评定了战功,但大明使用了新式火器,将士战死的情况很少,因此,军官升职一事就异常为难。

比如,一名旅长积累了战功,按律应该晋升为副师长,甚至是师长,但副师长、师长都在原位,其他军队也不缺副师长、师长,便无法安置这位应该晋升的旅长。

以前这种情况很少见,每次大的战役,大明即使获胜,也是惨胜,军官与士兵伤亡都十分惨重,甚至超过失败的一方,大明基本上是靠人数的优势在打仗,这样军官就会有许多晋升的空缺。

现在的大明,依靠装备上的巨大优势,伤亡的情况很少,因此,建立战功的军官士兵难以得到升职,如果不能按律升职,就会削弱将士们为国立功的积极性,国防院这才设立军衔制。

建立军衔制,就是让那些获得军功、应该升职的将士,在暂时没有空缺时,先行提升军衔,等到有空缺的职务时,再行晋升,这就像文官的“候补制”。

大臣们听说军衔制只是相当于候补制,不用重新发放俸禄,甚至根本不用另外花银子,内心里也就没有多大的反对意见,朱由检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最好他将心思全部花在军队身上,朝政留给大臣们解决。

况且,他们刚刚封驳了军人的五等爵位制,朱由检心里一定还窝着火,在这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就不要再触霉头了。

第二次军事改革的四项内容,有三项在朝堂获得通过,还有一项被大臣们初步否决,不过,也没有完全堵死,朱由检发现难以通过时,便以“稍后再议”为由,暂时回避了矛盾和冲突。

朝会随即转入下一项议题,财政部长毕自严,当朝汇报新的土地出售、耕地开发的情况。

第335章被宫女惊醒

“陛下,关外五省,新增耕地三万六千顷,新增粮食约七千五百万石,其中辽宁省新增耕地三万三千顷,新增粮食六千八百万石,虽然辽宁省今天的耕地全部免税,但新增的粮食都在国内,特别是在省内流通,可以初步解决辽宁省所有人的粮食问题,不再需要从关内调拨粮食,还可以增加辽宁省的粮食储备。”

毕自严的话,朱由检并不奇怪,辽宁省的黑土地,很适合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后世的东北大米,曾经闻名全国,东北也成为国家最大的粮食产地。

现在辽宁省已经回归大明,一下子增加这么多耕地与粮食,也属正常。

一来辽宁省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耕作过的熟地,只是建奴的兴起才毁于战火,有建奴骑兵的骚扰,谁敢安心种地?好不容易种起来的庄稼,还未收割,可能就毁于一场突发其来的战火,那一年的时间就是白辛苦了。

二来辽宁省差不多全部被建奴统治,明军曾经撤退到山海关一线,即使有百姓种地,那收获的粮食,也不是大明的,而是要交给建奴。

“这么多?这才不到两年时间呐!”朱由检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

“臣经过三次核实,应该不会出错,此外,辽宁省新增的耕地中,有两万顷是卖给种粮大户的,共得销售银两九百二十万两。”毕自严心说,夸张,我给你一个更加夸张的理由。

“九百二十万两?”朱由检真的吃惊了,大明的百姓,手中这么有这么多的余钱?

大臣们都是惊得张大嘴巴,连眼球都快离开眼眶了,他们都不敢眨眼,生怕眼睛一眨,一切都消失了。

九百二十万两,的确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大明现在每年的赋税收入,才两千三、四百万两,辽宁省一次就卖出了九百二十万两,接近全国赋税收入的四成。

这九百二十万两,并不是赋税收入,而是额外的收入。

听说卖了这么多的银子,朱由检并不担心土地兼并现象,相反,他将通过发展工商业,让沉淀了几千年时间建立起来的超稳定型农耕结构,逐步解体,将来没有土地的百姓,可以大量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另外,大明正在实行扩张主义,新增的土地需要迁移汉人去生活,内地的百姓如果失去了土地,可以去新增的地区生活,只有汉人逐渐占据多数,新增的土地才会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结构,将来就是搞全民公决也不怕。

趁着大臣们都在惊讶的时刻,朱由检抛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问题:“众爱卿,可知这些耕地、粮食、银子从何而来?”他的意思,这些可都是大明将士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了,不仅今天有收入,以后都是大明的土地了,源源不断给大明带来赋税上的收入。

“自然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大明的军队建立的不世奇功。”曹文诏倒不完全是拍马屁,没有强大的军队,别说土地、粮食、银子,大明哪天被建奴的骑兵灭了也说不定。

见文官们都没什么反应,朱由检心里“咯噔”一下,这些文官们,显然是故意集体无视军人的功绩,要是军人打了败仗,他们还会集体无视吗?

赤裸裸的文官集团,赤裸裸的利益群体。

朱由检估计没什么效果,但他还说说出了自己该说的话:“既然军人为大明做出这么大的贡献,那他们享受一经济上利益和政治上的荣誉,也是应该的,现在,还有谁反对给大明军人授予爵位?”

黄立极等人原来反对就不是很强烈,见朱由检亲自上前台了,也就没再坚持反对意见,当然,他们也没有出言支持。

但施凤来依然强烈反对:“陛下,军人守土开疆有功不错,可朝廷已经给过他们应有的奖励,连伤残亡的士兵,也有恰当的抚恤,如果因为军人有功,就给予他们不恰实际的待遇,那朝廷的文官们会怎么想?”

“文官?那你们去守土开疆,朕一样会给予你们同样的待遇。”朱由检气急,但文官显然都不会帮助自己,除了国防院的那几位。

“陛下,我们是饱读圣人诗书的有学之士,岂是那些士兵所能比的?我们可以守土开疆,但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能来治理朝廷吗?”施凤来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今天是和朱由检杠上了。

“陛下,不能给予军人特殊的待遇!”

“臣反对!”

“士兵的地位,怎么能与我等大明的栋梁相提并论?”

……

施凤来是人事部副部长,掌管着很多人的升迁与命运,这些人纷纷出言支持,朝堂前跪倒了一大片。

虽然这些人的职位普遍不高,但架不住人数多。

朱由检怒极而笑:“诸位爱卿,军人是大明的军人,没有他们保卫边疆、稳定国家,你们能在这里侃侃而谈——————既然有这么多人反对,那关于爵位的事,改日再议,散朝!”

“散……朝……”张彝宪尖利的嗓音,拖出了长长的尾巴,朝堂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回荡。

回到乾清宫,朱由检的怒气还未完全消退。

“陛下,千万别跟这些自私的文人一般见识,保重龙体要紧!”张彝宪手持佛尘,弯着腰紧紧靠在朱由检的椅子旁边,“陛下与这些小人们辩论到现在,一定口渴了,奴婢去给陛下倒杯温水。”

“不用了,彝宪,你先下去吧,朕要安静一会。”

“是,陛下。”张彝宪的身子弓得更厉害了,却是没有移步,“陛下,这都快中午了,要不要先进午膳?”

“午膳?好吧,朕刚好也饿了。”

“哎,哎,奴婢这就去准备,马上就好。”听到朱由检有胃口,张彝宪一叠连声,然后快步出了乾清宫。

吃过午饭,朱由检静静地靠在龙床上,反正现在睡不着,干脆想想军队改革的事,他一直喜欢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心思,伟大的感悟,差不多都是在床上想起的。

今天实在有热,朱由检靠在龙床上的时候,后背都出汗了。

他唤过两名宫女为他扇风,又脱去厚厚的龙袍,只穿着对襟小褂,这才舒爽一。

在自然风的照拂下,朱由检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

他闭上眼睛,开始想着今天的朝会。

那些只知一己私利、完全不顾大明利益的人,必须严厉打击,不管他们是因为无知还是故意的。

在后世的历史上,大明的灭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官僚。他们平时利用手中的一切特权,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在大明遭遇困难受到威胁的时候,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他们的心中,根本没有国家、朝廷、百姓和皇帝,只有自己的利益,政治的、经济的、名声的。

但这些读书人,偏偏善于使用丰富的汉语,每次都说得冠冕堂皇,好像他们就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他们一心为国为民为皇帝,他们的心中,唯独没有他们自己。

朱由检想,锦衣卫也该用用了,不要以为朕削弱了锦衣卫的职权,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一个完整的计划迅速出现在朱由检的脑海中。

心中无事,朱由检迷迷糊糊睡去。

朱由检刚刚如梦不久,一个沉重的物体压到朱由检的身上,将他惊醒。

他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噩梦,睁眼一看,有些不对经,原来有一名宫女压在他的身上。

“你……”

“陛下,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宫女一叠连声,眼睛发红,不知道是不是要哭了,原来她见朱由检已经睡熟了,心里就有些麻痹,刚好有些睡意,打起瞌睡来,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朱由检的身上。

宫女刚要起身,又怕压着朱由检,行动就有些缓慢。

朱由检按住她的嫩肩,让她起身不得,“怎么了?是不是太过劳累了?”

“奴婢不敢,因为天气太热,奴婢一时有些困倦……奴婢该死,奴婢再也不敢了!”

“炎热?困倦?”朱由检想想也是,自己就是因为太热,才让他们扇风的,宫女贴在身上,他忽然发现自己午勃了,“既然困倦,就该去休息,现在被朕一惊——————不,不,是你惊着朕,现在该不会困倦了吧?”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那宫女好像吓傻了,来来去去只会说这一句话。

“别该死了,朕让你再困倦,然后好好睡一觉。”朱由检的大手,已经搭上了宫女胸前的桑葚,“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叫云儿……”

“云儿?好名字。”朱由检一边说,大手一边向下攀爬,他都觉得,这名叫云儿的宫女,至少是c杯,d杯都有可能。

除了张嫣和他的一后三妃,他从来没有临幸过宫女,云儿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能长成d杯,实在难得。

“陛下……”云儿既不敢反抗,也不得不反抗。

朱由检见另外一名宫女还在,她低着头红着脸,一副欲退不退的样子,“你先出去吧,有事朕会叫你。”

“是,陛下。”那宫女得了赦令,一溜烟去了,走到门前的时候,却是偷偷回首看了一眼,才关上放门,退在门外等候。

第336章巧妙打击政敌

朱由检将云儿放下,让她躺到龙床上,一双大手,在云儿的胸前揉起了面团。

云儿忍着羞,闭上眼睛一动不敢动,只有越来越沉重的呼吸声,表明她现在根本不是睡熟了。

云儿的长裙上有十多个纽子,朱由检不知道怎么解法,他将云儿的小手放到纽子上,云儿颤颤巍巍,到底还是将纽子解开了。

朱由检扒开长裙,轻轻扯下里面粉红色肚兜,扔在床头。

玉体横陈,白皙嫩滑。

朱由检将大嘴凑过去,小心地咬住云儿的桑葚,轻轻吮吸起来。

云儿的呼吸更加沉重了,她拼命压抑住自己。

朱由检的大手沿着光洁嫩滑的皮肤,游移到云儿的亵裤,云儿扭动着身子,却是让朱由检更轻松地达到目的。

空谷修竹,断崖幽兰,溪水中流动着诱人的欲望。

朱由检待要跨上去,云儿却是将小嘴凑到朱由检的耳边,蚊子样轻声哼道:“陛下,等等……”

朱由检停止动作,但见云儿笨绰地在衣袖中摸摸索索,最后摸出一方洁白的绸布,小心地压到身下,“陛下……”

“奥……”朱由检明白了。

原来宫女们一直随身携带着证明自己的清白单!

朱由检从来没有随意临幸过任何一名宫女,他以为那是对她们的怜惜,却原来更是一种残忍。

宫女们随时做好了准备。

只要朱由检没有对她们张弓搭箭,她们就必须保持白壁,要是不小心弄破了身子,那可是杀头、灭族的大罪。

真要怜惜她们,要么早早临幸她们,让她们不用担惊受怕,要么放她们出宫,让她们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或者干脆大度,先临幸她们,再让她们回到自在的天地。

箭在弦上,朱由检暂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终于做了自己最应该做的事。

云儿也是十分配合,她忠诚地承受在朱由检的身下,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刻。

一时间雨暴雷鸣,一时间冷汗淋淋,一时间忍痛蹙眉,一时间直上云巅。

霎时间云散雨去,朱由检翻身落在床上。

云儿懒洋洋地从身下抽出绸布,又在身子上擦了擦,却在朱由检的眼前晃悠了一下。

朱由检一把抢过绸布,看到白色的绸布上还带着温热的落红,他嘿嘿傻笑:“原来云儿还是白壁之身。”

“陛下……”云儿含羞,欲待要回绸布,却又不敢伸手,只好任由朱由检把玩着,她含羞闭目,装作什么也看不见。

不知道过了多久,云儿还是抢过绸布,小心地折叠起来,塞回衣袖中。

天气还是炎热,云儿只得扯开一面薄薄的被单,给朱由检和自己盖上,然后小鸟般倚在朱由检的怀中。

朱由检这一觉这睡到红日西沉,醒来的时候,云儿已经不在龙床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

当晚,朱由检在乾清宫召见锦衣卫指挥使郎月。

郎月在太监的指引下,快步进入乾清宫,跪倒在朱由检的面前:“微臣郎月叩见陛下。”

“郎爱卿不必多礼,起来说话。”朱由检示意郎月落座,太监给郎月上了新茶。

“谢陛下。”郎月是锦衣卫指挥使,皇帝的亲军首领,按理说比别人更亲近些,但朱由检登基以来,只召见过郎月两次,所以在朱由检面前,郎月还是有些拘束,他只将半个屁股落在椅子的边角。

朱由检也不破,“郎爱卿,让你监督北五省的事,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北五省有一些清流,日常说些对新政不利的话语,上次已经禀报陛下,微臣也着暗桩继续严密监视,至于行动上,倒是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清流们发几句闹骚也就算了,大明不以言获罪,暂时不用理他们。”朱由检用杯盖摩挲着滚热的茶水,“这样吧,你先将市面上的锦衣卫撤回来,只留下暗桩,看看他们有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是,陛下。”郎月的目光顿时晶亮了许多:“陛下这是要放长线钓大鱼?”

“也不是。”朱由检摇头,“新政已经实行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们还未行动,应该不会有所行动了,朕此次召见爱卿,是另有任务。”

“陛下……”听说有新的任务,郎月满心喜悦,说明皇帝又开始重用锦衣卫了。

“郎爱卿可知锦衣卫的职责?”

郎月朗声道:“回陛下,锦衣卫的职责是监督朝中和地方百官,做陛下的耳目。”

“嗯,不错。”朱由检头赞许,“郎爱卿任锦衣卫指挥使这么长时间,有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的问题?”

“回陛下,锦衣卫平时主要彻查官员,包括宗室谋反之大逆,并无发现蛛丝马迹。”郎月暗暗吃惊,难道陛下发现了什么自己没有发现的证据?

“奥,那有没有查探出官员贪墨的事实?”朱由检进一步暗示:“比如施凤来?”

“陛下,施大人是人事部副部长,没有陛下的授权,微臣不敢擅自调查。”郎月暗自盘算,真的没发现施凤来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事。

“那现在朕就授权给你,让你调查施凤来的贪墨问题,给你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郎月十分惊讶,“陛下,要是这半个月的时间,施大人没有贪墨行为,微臣就找不到把柄,自从朝廷颁布《反腐律》以来,官员的贪墨,都是相当隐晦,贪墨的次数也大为减少。”

“不行,朕无法给你更多的时间。”朱由检争取在下次朝会的时候,拿下施凤来,然后敲山震虎,在朝堂通过国防院的改革草案。

“陛下……”郎月虽然十分希望给朱由检效命,但半个月的时间,实在太少了,现在锦衣卫已经丧失了审问的权利,只有查证一条路,没有严刑逼供,半个月的时间,只要施凤来在这段时间没有贪墨行为,基本上找不到他贪墨的证据。

“你就不能想想其它办法?”

“其它办法?”郎月心说,是陛下你收回了锦衣卫的审问权,没有审问的权利,一时到哪想办法?

“比如,查查施凤来的家产,看看他家的支出与收入,有没有不相符的地方?”郎月没有办法,朱由检只好利用后世的经验,教教这个本分的指挥使了。

“收入与支出不符?”郎月眼前一亮,“陛下,微臣明白了,如果施大人家里的支出明显超出他的俸禄,就说明他有贪墨的嫌疑。”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要是找到施大人家里的藏银子的地方,那微臣就可以……”

“郎爱卿尽管放手去做,不过,现在没有施凤来贪墨的证据,暂时不要惊动他,需要暗中调查,等有了眉目,再转为明查。”

“万一施大人发现锦衣卫在调查他……他岂不是恼羞成怒?”郎月深知现在的锦衣卫,权力已经远远不如万历、天启年间的锦衣卫,除了是皇帝的亲军,一特权都没有。

“万一知道了也不怕,锦衣卫是干什么的?锦衣卫虽然没有逮捕、审讯的权利,但可以彻查任何怀疑的高官,任何时候,锦衣卫都是代表皇帝在行事。”

“是,陛下,微臣这就去安排。”

“好,你去吧,朕等候锦衣卫早传佳音。”

“微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微臣告辞了。”郎月知道这一次事关重大,皇帝要彻查一名副部长,如果办好了,锦衣卫可能重新得到皇帝的信任,如果办砸了,或者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他这个指挥使,能不能继续下去都说不定,至少陛下以后不再信任锦衣卫的办事能力了。

八天后,郎月主动求见朱由检。

朱由检立即在乾清宫召见了郎月,他支开所有的太监宫女,单独召见的郎月。

“郎爱卿,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回陛下,微臣已经查出了大略,在施府发现一个银库,里面藏银接近百万两,但具体的来源与入库时间,微臣暂时还未查清。”郎月要查出所有银子的来源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查出银子入库的大约时间,这么多的银子,要在剩下的几天时间内查清,根本不可能,而且还是暗查,所以他希望朱由检宽限几日。

“近百万?这么多?上次他不是交出贪墨的银子了吗?”朱由检喃喃自语,忽然转向郎月:“郎爱卿,你没有弄错吧?”

“回陛下,绝对没有弄错,锦衣卫已经乔庄混进施府,还进了银库,亲眼见到大量白花花的银子。”郎月没考虑朱由检的目的,他只是要完成朱由检交代的任务,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军,只会听从皇帝一人的调遣。

“郎爱卿,你做得很好,不用再查了,你的任务基本完成,现在只要盯住银库,不要让施凤来将这么多的银子转移了。”朱由检一脸黑线,这些银子的来源已经不重要了,不管是以前贪墨的,还是自己登基之后贪墨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就够施凤来抄家的了。

第337章查抄施府

本来朱由检没想到施凤来有这么多的家产,也没打算要将施凤来抄家斩首,只要他致仕,不干扰自己的改革大计就行,怎么说自己登基,他还有拥立之功。

但施凤来贪墨的数额实在太过巨大,不抄家不斩首不足以平民愤,也不足以平息自己的愤怒。

“是,陛下。”郎月狂喜,看来自己的任务是完成了,从朱由检的脸上,他看不到喜悦,但朱由检越生气,说明自己的任务就完成得越好,朱由检本来就是要寻施凤来的不是。

郎月走后,朱由检连夜召见司法院院长乔允升、副院长唐济世。

“臣等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平身吧!”朱由检语气平淡,似乎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不知道是怒还是愤,但明显的失望,任谁都能看得出。

“陛下深夜召见为臣等……”乔允升也觉得气氛非同寻常,加上朱由检深夜召见他们之前,一征兆都没有,虽然他来乾清宫的路上,也是思虑了很多,但就是想破脑袋,他也不知道朱由检的用意所在。

“乔爱卿、唐爱卿,司法院成立到现在,还没办过大案吧?”朱由检依然一副没有表情的样子。

“是,陛下,司法院只是处理影响力大、当事人身份特殊的案件,到现在还没遇上一例。”

“现在有了。”朱由检突然面色一凜:“乔允升、唐济世听旨。”

“臣在!”

“臣在!”

乔允升、唐济世不知道何事,但皇帝要下旨,他们只有跪听的份。

“人事部副部长施凤来,贪赃枉法,贪墨白银近百万两,朕命你们即刻去拘捕施凤来及其家人,并会同守卫在府门外的锦衣卫,查抄施府。”朱由检将早就拟好的圣旨,交给乔允升。

“是,陛下。”乔允升接过圣旨,他的脑子一片混沌,“查抄施大人?陛下,臣没有听错吧?”

“你的确没有听错。”乔允升没有立即行动,朱由检没有表情的脸上,立即转冷,犹如挂了一层寒霜。

“是,陛下,臣即刻就去。”乔允升和唐济世对视一眼,他不是不奉朱由检的圣旨,只是被查抄的是施凤来,大明的高官,此前又是没有任何风声,所以才走了神。

待脑子逐渐清醒过来,乔允升这才想起,施凤来贪墨百万两,他知道事关重大,无论是贪墨的数量,还是被查的官员,都足已震惊朝堂,甚至轰动全国,他不敢怠慢,立即和唐济世告辞朱由检,组织人手连夜查抄施府。

这个案件是朱由检亲自交代的,加上有锦衣卫在一旁监督,所有查抄人员一个个像打了鸭血,顿时将施府围得水泄不通。

施凤来听说司法院的人夜半来府,心中甚是不悦,他披衣下床,见是乔允升,不禁皱起了眉头:“乔大人夜半来访,也不先着人通知下官?”

乔允升也不回话,他从衣袖中掏出圣旨:“施大人,接旨吧!”

施凤来听说有圣旨,心中疑惑不定:“待下官摆好香案。”

“不用了,施大人,跪下接旨就可以了。”乔允升冷冷地说道。

施凤来没法,只得跪倒在地:“臣施凤来接旨。”

乔允升抖开明黄绢纸,面南而立:“帝谕,人事部副部长施凤来,身为大明高官,不思报国,不思朝廷,不思黎民百姓,置大明《反腐律》不顾,大肆收受贿赂,辜负圣恩,今查明,施凤来贪墨白银近百万两,着司法院即刻查抄施府,以儆效尤,钦此。”

施凤来听到圣旨的内容,顿时魂飞魄散,豆大的汗珠像是早就准备好似的,他喃喃自语:“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

“施大人,领旨谢恩吧!”乔允升折叠起圣旨,伸向施凤来。

施凤来像是丢了魂魄,他双手机械地接过圣旨,那明黄的颜色,像是刺穿了施凤来的神经,他大声叫唤:“乔大人,一定是弄错了,我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