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打响,现在已经不能按照个人的愿望发展下去,除非是向明军无条件投降。

森格南杰觉得大脑昏沉沉的,怎么也打不起精神。

但很快他就被迫打起来精神。

明军最后面的步兵,有数百人扑过来,看来,在暂时的胜利之后,明军准备反扑了。

“准备,明军要来了。”森格南杰虽然告诫士兵,但他自己却不紧张,明军才几百人,与他剩下的五千士兵相比,简直就是飞蛾投火,除非他们是色拉寺的武僧,一个当十个使用。

森格南杰发现自己判断错了,明军根本没有向拉达克士兵扑过来,他们在越过枪手的位置之后,就完全停下来了。

其实,明军也不是完全不动,他们只是没有继续前进。士兵们三个一组,相互保护着收割拉达克伤兵,收割完伤兵之后,他们就清理战场上拉达克士兵的尸体。

“娘希匹,明军当我们是空气?”森格南杰几乎要疯了,这些明军,根本不拿他当人,简直是在戏弄他这位拉达克的国王。

森格南杰决定再冲击明军一次,他明白,对拉达克来说,现在就是决战了。

虽然损失了两千士兵,他的士兵还有五千,而且还有两千骑兵。

森格南杰准备将五千士兵一次性投入战场,与明军决一雌雄,想想还是打住,明军的火器太厉害了,如果上了战场,他可能就撤不回来了。

一千骑兵在前,三千步兵在后,森格南杰自引一千骑兵在最后面督战。

在明军这种恐怖的怪物面前,森格南杰第一次感觉到紧张了,他握住马缰的左手,已经开始冒汗。

清理战场的数百明军,看到拉达克骑兵飞驰过来,他们立即退到枪手的身后,回到他们出发前的位置,似乎他们从来没有出现在战场,拉达克伤兵也不是他们杀的。

骑兵的速度快,又是先出发,一个冲锋,就将步兵远远落在身后。

拉达克士兵就分成两拨,骑兵已经接近燧发枪的射程,步兵才刚刚出发,还在森格南杰的眼皮底下。

骑兵挥舞着马刀,向明军的步兵阵地扑来,看到两翼的明军骑兵没有任何反应,他们跑得更欢了,四列纵队,在明军枪手们面前,祭出宽阔的阵型。

阵型越宽阔,对明军越有利,正好让明军的燧发枪,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一排枪手射出所有的子弹,拉达克骑兵顿时扑倒两百多人,坠落在马下的伤兵,不用明军照管,他们基本上就被后面的骑兵踩死了。

两波射击,拉达克骑兵就全部落马了,明军前面的阵地上,只有战马在绝望地晃悠。

枪手们还不能休息。

拉达克步兵已经追着骑兵的步伐过来了,地面上伤兵和伤马太多,新鲜的血液已经将地面充分浇灌,他们必须小心翼翼,要是谁被绊倒滑到,很可能就被后面的士兵踩踏成肉饼肉泥。

步兵速度慢,他们才是枪手们的最爱,不像骑兵,枪手们一直担心阵地被冲破,要是阵地被速度非常快的骑兵冲破,那就是枪手们的灾难,步兵即使能冲破阵地,大不了就是肉搏,反正明军的枪手都备有马刀。

第一排枪手射出全部的子弹,拉达克士兵应声摔倒三四百,后面的步兵丝毫没有犹豫,他们依然相信,在英明的森格南杰的领导下,他们会取得胜利,就像以往面对的敌人一样,只要他们能接近明军。

他们忘了,对面不是他们惯常的对手,和他们一样,穷得连弓箭都没有,现在面对的,是明军,是手持燧发枪的明军。

一轮射击,三千发子弹,倒下去的拉达克士兵已经近千。

踩着同伴尸体的士兵,开始有些犹豫,但森格南杰没有发出撤兵的号令,他或许坚信自己勇敢的士兵,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或许已经惊呆了,一时忘记传达命令,或许他在祈求文殊菩萨,让明军的燧发枪突然全部哑火……

第317章又一个王朝的覆灭

枪手们没有杂念,面对像羊群一样涌过来的敌人,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燧发枪上。

三轮射击。

其实,第三轮射击的时候,阵前已经没有多少拉达克士兵了,后面的枪手再射击的时候,不是将子弹射向最后面准备逃跑的士兵,就是射向地面上的伤兵。

枪手们正在装填弹药,对面的拉达克士兵还未杀尽,随时可能再发起冲击,他们必须做好准备。

僧格南杰没有再发起冲击,拉达克的马匹就像是通晓森格南杰的心思,一个个摇头摆尾,前蹄地,还不时仰天发出一声悲鸣。

“不好,敌人要逃跑。”沐启元果断命令士兵挥动令旗。

两侧的骑兵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再要等下去,可能一个敌人都杀不到,看到令旗,他们就像是燧发枪的子弹,朝森格南杰最后的一千骑兵猛扑过去。

森格南杰哪里还敢近战,他拨转马头,带着剩余的骑兵,向拉达克遁去,背后的明军紧紧追赶。

但通往拉达克的道路崎岖,小道、险道层出不穷,明军不识地理,到底让森格南杰带着数百骑兵逃回拉达克。

沐启元本来没有进犯拉达克的打算,来到乌斯藏的阿里之前,他甚至都没听说拉达克这个名字,既然森格南杰越界来犯,他就打算奉陪到底了。

他亲率五十五师刘臻羽部,在拉达克降兵和当地百姓的指引下,从巴里加斯进入拉达克。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东部是喀喇昆仑山,西面是喜马拉雅山和克什米尔山,信度河(今印度河)穿境而过,是位于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西北通向西域,东南连接乌斯藏。

沐启元不知道的是,后世的历史上,拉达克从属于印控克什米尔,印度与巴基斯坦在此死磕,就是因为拉达克是印度进入西域地区的唯一通道,现在印度次大陆的莫窝儿王朝并不关心拉达克,因为它还占据着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区,在西域的方向上有的是通道。

沐启元顺着拉楚河向北追击森格南杰,两天后,大军抵达拉达克的都城芒域。

芒域(今克什米尔地区的列城)位于拉楚河上游北岸,是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怀抱中的一处河谷,这里的地势比乌斯藏低缓很多,又有拉楚河水的浇灌,非常适合人类定居。

巍峨的高山,青青的草地,蓝蓝的天空,奔流不息的河水……

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源。

明军到来,很快就打破了这处桃源的安宁祥和,作为军人,在战争期间,沐启元根本无心欣赏敌国的风景,到达芒域之后,他立即指挥士兵,将芒域围得水泄不通,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明军的火炮太笨重,运输火炮的后军,暂时没有抵达芒域,沐启元没有用云梯的方式攻击芒域,他也没有云梯,他在等待火炮。

五天之后,明军的火炮才运送到芒域。

已经等了太久的沐启元,立即在南城门外架起了火炮。

城中的守军不足两千,除了原来留在城中的一千士兵,主要就是随森格南杰从扎不让逃回的数百骑兵,那些在古格地区见过明军火炮的士兵,已经在城中瑟瑟发抖,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火炮的森格南杰,还妄图依靠芒域的城墙做最后的抵抗。

明军这么快就追击过来,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丧子的愤怒,有的只是对明军的恐惧。

沐启元没有让色格南杰恐惧多久,芒域城的南城门,很快就在明军的炮火中坍塌了一大片。

万分惊讶的森格南杰,没有让他的士兵送死,这一次,他听从了南卡布贡的建议,当明军进入城内的时候,他默许了士兵的投降。

森格南杰陷于茫然之中,他的心里空落落的,反正已经没有了恐惧,当明军士兵捆绑他的时候,他既不出逃,也没有反抗,他只是觉得自己解脱了。

文殊菩萨早就为他安排好了归宿,既然天意如此,他又何必逆天呢?

与森格南杰一同被明军捆绑的,还有南卡布贡和嘎嘎赞巴,南卡布贡比森格南杰清醒得多,他要求面见明军统帅沐启元。

听说南卡布贡是拉达克参政、四朝元老,沐启元破例在临时军营接见了他。

“参见沐将军。”南卡布贡全身被绑,无法下跪,只好躬身向沐启元行礼。

“南卡参政是拉达克的四朝元老。”沐启元示意他坐下,却没有给他松绑,“听说南卡参政要见我,不知道为了何事?”

“沐将军,老夫有一事不明,望沐将军指教。”南卡布贡看了一眼沐启元,见沐起元也在注视着他,他迅速移开目光。

沐启元的目光还停留在南卡布贡的脸上,他不知道南卡布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战争接近结束,拉达克灭国在即,在南卡布贡没有亮出底牌之前,沐启元还是很客道的:“南卡参政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那就恕老夫无理了。”南卡布贡迟疑了一刻,到底还是将目光投向沐启元,“沐将军,拉达克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拉达克没有得罪大明,大明为何无辜兴兵来犯?”

“南卡参政是在责问本将军吗?”沐启元虽然预料到南卡布贡会提出一些责问的话语,却没想到他问得如此直接。

“老夫不敢,老夫不是责问沐将军,只是拉达克都城芒域被明军攻破,老夫心中不平,故有此一问。”南卡布贡垂下脑袋,算是给沐启元陪礼,“要是拉达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沐将军指出来,老夫一定说服我王,改正任何令大明不满的行为。

沐启元心中冷笑,果然是四朝元老,老辣的生姜,明明拉达克已经不存在了,还谈什么改正,难道一个死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南卡参政,本将军念你一大把年纪,故以礼相待,你竟敢倒打一耙?”

“老夫不敢。”

“真的不敢吗?”沐启元逼视着南卡布贡,直到他垂下脑袋,看着自己的的大腿,“大明军队真的是无辜来犯吗?难道你这个四朝元老,不知道森格南杰率军来到阿里的用意吗?”

“沐将军,恕老夫直言,我王是有些冲动,但那是因为王储死在明军的炮火下,拉达克王室失去传承之人,我王一时失智,才做出不当之举,但拉达克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沐将军怎能捉了我王?”

论起斗口,沐启元是国公,自认不输于南卡布贡,但拉达克即将灭国,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不愿在此与南卡布贡扯皮,“明军做什么,怎么做,不需要南卡参政指,本将军且问南卡参政几,就作为我们谈话的终极,希望参政好好参详一番。”

“沐将军请说,老夫洗耳恭听。”

“南卡参政,自大明立国,拉达克就是大明的藩属国,但数百年来,拉达克可曾派人朝见大明?究竟纳过多少朝贡?就是大明在拉达克地区设立的‘俄力思将军府’,也早已名存实亡,拉达克究竟为大明做了什么?”

“这……”

“退一步说,即使拉达克还是大明的藩属国,但森格南杰竟然派兵攻打明军,以下犯上,难道不该灭国?”

听到“灭国”两字,南卡布贡浑身一抖,他随即稳住身形,“沐将军,那是因为我王丧子……”

“别说丧子,就是丧父,也不该攻打明军。”沐启元打断南卡布贡的解释,“拉达克是大明的藩属国,古格王朝一样是大明的藩属国,拉达克未经大明允许,竟敢私自灭了古格王朝,本将军好意劝英达博蒂朗古退兵,谁知他不识好歹,拒不退兵,这样的人不死,将来当上拉达克国王,也是大明的祸害。”

“……”

“既然做了错事,就要接受惩罚,大明天兵到此,你再幡然醒悟,也是枉然。”沐启元根本不打算理会南卡布贡的胡搅蛮缠,“假如南卡参政珍惜拉达克与大明的友谊,就该在森格南杰起兵东进的时候,拼死劝告,可是,南卡参政枉为四朝元老,只会在大明天兵破城之计,说些毫无用处的疯话。”

“沐将军有所不知,我王起兵之计,老夫已是百般劝告。”

“南卡参政是否劝诫过森格南杰,本将军不管,本将军只知道,森格南杰还是起兵反明了。”

“这个……”南卡布贡迟疑着,“沐将军打算如何处置拉达克和我王?”

“凡是反对大明的人,都是大明的敌人,明军所到,必踏毁所有的城池,方才显示天朝之威。”

“沐将军,我王失智,老夫亦无话可说,老夫恳请将军看在百姓无辜的份上,请将军不要伤害百姓。”

“哈哈,南卡参政此话差矣,明军新入拉达克,怎知道谁是兵谁是民?再说,士兵不就是从百姓中招入的吗?难道明军到此,还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南卡布贡浑身抖动不停,他老迈的机体,再也管不住自己身上松弛的肌肉,将息了好久,他才恢复了说话的能力,“将军,如果老夫让大勃律、毕底城中的守军,向明军投降,明军肯停止杀戮吗?”

沐启元深深地打量了南卡布贡一眼,他无限同情南卡布贡,“如果拉达克全境向明军投降,明军自然不会再行杀戮。”

“好,老夫就为拉达克,也为大明,最后尽一份绵薄之力。”

第318章首府玉树

士兵给南卡布贡松绑,并取来纸笔,南卡布贡签署了一份要求军队放弃抵抗的命令。

“南卡参政,你签署的这份文书,能否约束各地的军队吗?”沐启元还不太放心,南卡布贡毕竟不是拉达克的国王。

“将军放心,我王的印玺就在芒域的王宫里,凭老夫在军队中的威望,再盖上印玺,各个城池的军队,一定会向明军投降。”

“那就有劳南卡参政了。”

明军进入大勃律、毕底城,拉达克全境陷落。

沐启元将森格南杰和拉达克王朝的主要官员扣留起来,等待朝廷发落。

拉达克战争的结束,沐启元平叛乌斯藏的任务,正式全部终结,他圆满完成朝廷交给他的任务。

但沐起元不知道,他私自平定大明的藩属国拉达克的事,不知道给自己带来什么,这对他的前途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沐启元将平定乌斯藏的事,写成一份军报,通过侦讯飞鸽传书京师的朱由检。

对于古格王朝与拉达克王朝的事,他也没敢隐瞒,想隐瞒也隐瞒不了,军队中有大明的侦讯,他们不但为军队提供敌方的讯息,也为朱由检和国防院提供前线军队的讯息。

在军报之外,沐启元另外附上一份讯息,是拉达克战争的起因和结果,为了详细说明战争发生的起因,他还附上一份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的草图。

对于扣押的拉达克王朝的国王和官员,沐启元请求朝廷做出裁决。

沐启元平定乌斯藏都司的讯息传到京师的时候,朵甘都司的暴乱,已经平息有一个月了。

对于平定这些地方的暴乱,朱由检原本就没什么担心的,大明现在用兵,只此一处,如果沐启元、左良玉不能获胜,他还会派出更多的军队。

但沐起元节外生枝,连带着平定了拉达克王朝,让朱由检有些蛋疼。

朱由检一再从大脑中搜寻,古格王朝、拉达克王朝,他一印象都没有,后世的他,只是一名工科生,对历史、地理知识不太专业。

朱由检没有直接回复沐启元,他命令外交部长方逢年先搜寻相关的资料,不知道能否从故纸堆中寻出一些端倪。

方逢年还真的从明初礼部的故纸堆中,找出了一些拉达克的资料,整理好之后,交给了朱由检。

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喜马拉雅山南麓,克什米尔山谷东北,是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缘,也是乌斯藏的最西部,面积有四五万平方千米,最早的居民是雅利安人。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拉达克被印度贵霜王国吞并,公元七世纪时,玄奘的记录中也提到过这块地方,公元八世纪,拉达克的北部被唐朝控制。

在吐蕃扩张过程中,拉达克不可避免地卷入唐蕃之争,其宗主权多次在大唐和吐蕃之间易手。

大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王室成员吉德尼玛贡由于王室内乱,逃往拉达克,建立了独立的拉达克王朝,随后藏民大量涌入。

十三世纪,拉达克归入蒙元版图,蒙元朝廷向拉达克派遣官员,常驻军队,全面管理拉达克。

大明立国之后,打败了蒙古人在乌斯藏的残留势力,拉达克逐渐被大明控制,作为乌斯藏领土的最西端,朝廷在拉达克地区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委托当地头人代为管辖,这个时候的拉达克,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介于藩属国与属地之间。

但大明对拉达克地区的影响非常有限,几乎忽略不计,明中期之后,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已经撤销了。

看到这些讯息,朱由检心潮澎湃,他看重的不是这土地,而是拉达克重要的地理位置。

乌斯藏境内多山多河,道路极其艰难,与外界的联系,受到山脉的诸多限制。

它的南面是喜马拉雅山,基本上阻断了与印度次大陆的交流,否则,玄奘取经,也不用绕道西域了,他明明去的是南面的印度;它的北面,和传统的西域地区隔着可可西里山脉和昆仑山脉,那里是无人区,根本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行;它的东南面是横断山脉,严重阻挡了与四川、云南的联系。

现在的乌斯藏,只有东面有一条狭窄、难行的茶马古道与云南省相连。

如果从乌斯藏的拉萨,北下叶尔羌汗国的喀什噶尔(今新疆的喀什),需要从拉萨向东,沿着茶马古道进入云南大理,再一路向东到南宁、广州,然后折向北方,沿着南昌、庐州、济南到京师,再折而向西,顺着第二大道,经过太原、西安、河西走廊、吐鲁番,才能到达喀什噶尔,整个行程超过一万五千里。

即使避开京师,走三门峡、西安古道,行程也会超过一万二千里。

如果有了拉达克,结果就不一样了,从拉萨向西,出拉达克,过喀喇昆仑山口的卡拉胡鲁木,直接向北到喀什噶尔,全程不到三千里。

拉达克不仅能加强乌斯藏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也是乌斯藏乃至大明通向印度、中亚地区的唯一通道,是大明西部的交通门户。

现在沐启元抓住机会,灭了拉达克,朱由检岂肯让它再复国?

重要的是,朱由检有征服拉达克的历史依据。

大唐时代,拉达克就曾曾臣服,至于这种臣服,到底是大唐的藩属国,还是大唐的属地,由于时代过于久远,谁也说不清,朱由检直接从心理上看做是属地了。

蒙元时代,朝廷向拉达克地区派官、驻军,难道大明还不如被它赶走的蒙元?

其实,大明立国之初,朝廷曾在拉达克设立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说明拉达克还是臣服大明的,只是大明国家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先是蒙古,后是建奴,这才忽略对南方土地的管理。

虽然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与奴儿干都司一样,都是委托当地土司、头人代为管辖,大明从来没有驻军,但太祖幸幸苦苦打下的土地,后世子孙要是丢了,那岂不是不肖?

从历史中找到依据,从心里上说服自己,朱由检高高兴兴给沐启元去了一封密信。

在信中,朱由检告诉沐启元,拉达克竟然敢挑战大明,这种不肖之国,灭了也就灭了,留着迟早是祸害,朝廷将在拉达克地区开府立县。

为了加强对拉达克地区的管理,预防再次出现不肖之人,大明必须在拉达克地区驻军,在新军到达之前,暂由第十九军分兵驻守。

关于古格王朝,它在明军入藏之前,已经灭国,王族已经失散,就不要再复国了,小国众多,战争就会频繁,朝廷也会在此设立府县,造福当地百姓。

对于沐启元俘获的拉达克国王和文武官员,朱由检也做出指示,择日押解赴京,乌斯藏与京师相距甚远,不必急在一时,缓缓图之。

朱由检的意思,相信沐启元能懂,这些人要真的押上京师,朝廷反而不好处置,总不能判个终身监禁,如果他们在拉达克或者路上死了,反而一了百了。

最后,朱由检夸赞了沐启元,统兵当机立断,对于冒犯大明虎威的不肖之邦,能给与迎头痛击,宣扬大明国威,给其它军队树立了榜样。

回信之后,朱由检就开始为乌斯藏、朵甘的未来操心了。

这两个都司,肯定要立省、派官、驻军,乌斯藏都司更名西藏胜,这是后世历史上早就有的,只有这朵甘,却是有些不同。

朵甘都司的大部分,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但现在的朵甘,与后世的青海又有很大的区别。

后世的青海省得名于青海湖,但现在的朵甘都司,并不包括青海湖,青海湖还在,但不是隶属于朵甘都司,而是属于陕西行都司,也就是后世的甘肃省。

关于这一带行政区划的变化,也与“朱由检”的到来有关。

大明时代的朵甘都司,近似一个倾斜的长方形,其东北部的边境,是塔里木盆地和阿尼玛卿山,西北则是阿尔金山,西南越过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与乌斯藏接壤,东南与四川为邻,但包括四川的省甘孜地区、乌斯藏的客木地区,实际上,朵甘都司的的府治就在客木。

很明显,现在的朵甘都司不包括青海湖,不能称之为青海省。

朱由检回忆过,在后世的地图上,青海省在东北方向上一直挺近到祁连山,也将青海湖囊括进去,那是因为瓦剌蒙古的和硕特部进入藏人区后,统一了两藏地区(乌斯藏、朵甘),并不断侵蚀汉人的土地,直到被祁连山阻挡了道路。

“朱由检”横空出世,是和他同时代英雄人物的悲剧。

后来被称为“顾实汗”的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已经早早死在明军的燧发枪下。

现在的朵甘,与后世的青海省,地理疆域上区别很大。

朱由检默默第盯着面前的地图,他觉得朵甘都司的府治放在客木,实在太过偏僻,客木在朵甘都司的东南角,作为一省的府治,实在不合时宜。

未来的客木,可能是这一带的交通中心,经济可能发达,但作为府治,无法辐射到全省,新的府治,必须放在朵甘的中心地带。

朱由检用手在地图上丈量了一下,忽然,他的眼前,跳动着一个名字:玉树。

第319章在两藏立省

玉树不仅是朵甘地理上的中心,还有个响量的名字。至于数百年后发生的那场地震,其实震级并不高,只是因为那是藏人生活区,影响才特别大,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数百年后,这儿有没有藏人都说不定。

以玉树作为府治,未来的朵甘,以玉树、客木作为经济中心,朱由检在心中绘好了蓝图。

但是朵甘这个名字,太藏化了一,必须新立一个汉化的名字。

朱由检一个个地在脑海中过滤着后世的省份,江苏——————江陵与苏州,安徽——————安庆与徽州。

玉树、客木——————玉客省。

不行,“客”与“木”合在一起,就是个藏化的名字。

朱由检想起了客木后世的名字昌都。

玉树、昌都——————玉昌,对,就玉昌省了。

六月十五日,是朝会的日子,今天的朝会,是专门讨论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的。

“陛下,既然乌斯藏、朵甘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应该让更多的藏民读圣贤之书,免得这些化外之人,又要生出事端。”教育部长孔贞运最喜欢打头炮,以此来吸引众臣的眼球。

“爱卿言之有理,应该用圣贤之书,多多教化他们。”朱由检也认为,在大明强大的时候,用汉文化去同化藏民,才能在他们的心里,建立起对大明的认同感。

“陛下,乌斯藏、朵甘的军队,是否要撤回来?”曹文诏是参谋部长,要为军队供应粮草和物资,自然关心军队的驻守问题。

“嗯,军队是要撤回来,但也不能全撤,没有大明的驻军,大明的利益、汉人的利益,如何保证?不驻扎军队,那里就不是大明的国土,迟早会成为藩属国。”

……

军事胜利,永远是解决政治问题的重要钥匙,今天的朝会,就十分顺利,一共达成六项共识:

一、改朵甘都司为玉昌省,首府玉树,对当地的藏、蒙族人口,强制实行汉化,如有反对者,在没收主要财产后,驱逐出境,敢于反抗者,格杀勿论;二、改乌斯藏都司为西藏省,首府拉萨。因西藏省地广人稀,目前总人口不足三十万,逐步从四川迁三万失去土地的汉人军户,从西藏东部的工布一带,逐渐向西推进,废除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省地方官员,由朝廷派遣,僧侣不得干涉地方政务,除朝廷在西藏省驻军外,任何人不得拥有军队;三、左良玉的第十四军撤回陕西,陈奇瑜的第十五军驻守玉昌省,沐启元的第十九军撤回云南,林呈祥的第二十军驻守西藏省,但西藏初定,人心不稳,半年后视情况再撤,第十五军、第二十军所缺兵员,参谋部一律补齐;四、鼓励汉人向玉昌、西藏两省人口稀少的东部移民,两地所有的新移民,每丁由地方政府发给三十亩土地,所有土地三年内免税、五年内减半征税,两省原有居民,土地不足三十亩的,予以补足,超过三十亩的不论;五、清理两省寺庙田产,据实上报,朝廷将根据各地人口状况,核定各寺庙所能拥有的最高土地限额和僧侣人数;六、在两省兴办学校,专门传授汉语,教授圣贤之书。

朱由检笑了。

玉昌、西藏两省有了大明的驻军,才算是大明的国土,有了军队的支持,玉昌省的归化政策、西藏省政教合一制度的废除,才能得到保障,玉昌、西藏才会真正成为大明的第二十一、二十二个省份。

随着西藏省汉族人口的增加,汉族会逐渐占据人数上的优势,即使将来全民公决,也无法脱离大明而独立。

玉昌省实行归化汉族的策略,将转变成和内地一样,只有单一的汉民族。

在玉昌、西藏两省开办学校,又能促进一部分藏民的汉化,加速藏民的心里回归。

朝堂皆大欢喜。

中午,朱由检设宴,款待群臣。

“陛下,目前四海升平,大明蒸蒸日上,都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所致。”孔贞运几杯酒下肚,面色开始红润起来,对他来说,没有像建奴那种直接的压力,就是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孔爱卿可知,大明哪个省的军队最多?”朱由检一直对北方的蒙古人耿耿于怀,这些游牧民族,搞建设不行,破坏起来比穿山甲还厉害。

“当然是陕西,谁不知道陕西四镇有三十万大军。”孔贞运的脑子还有些清晰。

“那孔爱卿可知,陕西为何要驻扎三十万大军?”朱由检不得不提醒这位军盲,但附近的几位重臣,心里一定有想法了。

“当然是为了鞑靼蒙古,难道陛下又要与打仗?”孔贞运喝了几杯酒,脑子不太灵光,但也慢慢地反应过来了,“陛下,玉昌、西藏才息刀兵,大明可是要修生养息呀,没有十年的时间,不,最好是几十年,大明都难以恢复元气。”想想又觉得不对,大明最近的北伐和南征,好像都是赚了不少银子,死的人也不多,只不过军队有些强盗行为。

“孔爱卿放心,大明要修生养息,暂时不会远征鞑靼。”朱由检故意说得含糊其辞,还有好些重臣竖起耳朵在听呢!

“那臣就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