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大官人(猪油)-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卫也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心说等老子吃饱了再收拾你们,以后让你们这些王八蛋知道老子的厉害。
又过了一会。李卫打了一个饱嗝,喝一杯酒簌簌口,起身看向四皇子,只见他们正在有说有笑好不快活。
“四爷,在下已经吃饱,如若无事,在下要去扬州城内逛一逛。”李卫来到四皇子桌前,剔着牙,一副二流子样。
四皇子一听,心里一喜,心说这家伙再不走,我都要走了,今天丢人算是丢到家了。
“去吧去吧~”四皇子挥挥手,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李卫晃着脑袋走了几步,伸了一个懒腰。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在场的众人纷纷起身不可思议的看向李卫,满脸震惊之色。四皇子大吃一惊,岂不知这小子还有此等才华。
赵白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气,反而微笑看着李卫,他读懂了这首诗的寓意。
李卫回眸一笑,众人脸色巨变,纷纷扭头。只觉得肚中如翻江倒海一吐为快。李卫贱兮兮的摸样差点让众人呕吐!
第24章杀鸡儆猴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人口众人,十分繁华,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
李卫背着手在扬州城里四处溜达,身后跟着老刘头和老三。人来人往的街道两边各式各样商铺,小商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李卫此时却没有心情闲逛这些店铺,他在观察路边乞讨的灾民。
“老刘头,在城西搭建一个粥棚。”
老刘头赶紧拿出图纸做上标记。李卫等人在扬州城逛了一下午,在城内选定了十个地点搭建粥棚用来救济灾民。并且去看了一下扬州官府设置的赈粥棚。
官府在灾荒中会有一些赈灾活动,而且,这些赈灾活动都是由地方官为主体的封建官吏们完成的,因而在这些救荒文献中,这些赈灾活动的效果极有可能被夸大了。但毕竟官府的赈灾是灾荒中的确存在的事实。
黄昏,天空下起绵绵细雨,一阵风挂过,阵阵寒风吹的路人不禁浑身一颤!李卫等人来到灾民最为密集的城南,城南是当当地官府设置的救助点,开了两个赈粥棚。粥棚外挤满了前来喝粥的灾民。
绵绵细雨,寒风刺骨,他们无家可归,没有地方躲避刺骨的寒风,他们挤在一起暖和身体。可并没有看见炉灶的烟火,李卫不明情况上前询问。
据灾民说,官府每天只发放一顿稀粥,而却盛一碗几乎看不到米粒。
李卫看着极度饥饿的老弱妇孺等待粥棚燃起炉灶,他们奄奄一息的神态和无助的眼神让李卫的心猛的一痛。
赈灾的方式有多种,但对于频临死亡的饥民来说,最有可能立竿见影的则是赈粥。赈粥可以将饥民从垂死的边缘拉回来。
李卫转身离去,一路上他心情沉重到了极点,在江都县也有不少灾民,但是冯月清并没有克扣赈灾银两。他并非不想重中贪污一点,因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两被高官层层贪污,论到他手里已经没有几个子了,这个消息是郭师爷告诉李卫的。
虽然江都县也有少数灾民饿死,但是保持每天一顿,粥中的分量十足,比起扬州强的多。
李卫刚走进扬州知府大门,一名白衣护卫迎了上来。抱拳道:“李大人,主子有请。”
李卫闻言,点点头,他心情糟透了,一句话没有说,默默的跟着护卫来到一处别院。
白衣护卫在门口禀报了一声。李卫招呼都没打,直接走进房间。
四皇子看见李卫沉闷的表情,语气沉重的说道:“都看清了。”
李卫点点头。
“有办法?”四皇子问道。
李卫抬头看向四皇子,“有,不过,要给他们来点邪的!”
四皇子一听,眉头紧皱,他知道现在情况迫在眉睫,如果能有什么好法子也不会找到李卫。只要能解决灾民过冬,不引发灾民*。这就是大功一件,当初成德皇帝在金銮殿商议赈灾钦差,满朝文武皇亲国戚无人敢接这件辣手差事,四皇子当然知道这事不好办,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何况他是当今皇子,为国家出力理所应当。
“你放手去干,出了事我给你顶着。”四皇子在屋内来回走动几步,指着李卫说道。
李卫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放心,我保证以后不会再饿死一个人。”说完,他起身就欲离开。
“等等,”四皇子说着,将一卷黄布包裹的圣旨递给李卫,眼中寒光一闪,冷声道:“把这个拿上,有谁不听直接按抗旨罪论处,就地处决!”
李卫接过圣旨,嘴角泛起一丝坏笑,心说老子有这东西在手,看老子怎么玩死你们。
待李卫离开房间,四皇子叫来身边的护卫。
“海涛,传我口令,告诉葛林明天行动。”
“遵命”说完,海涛退出房间。
夜晚,夜雨绵绵,寒风无情的侵蚀路边乞讨的灾民,他们拥挤在一起抵抗刺骨的寒风。
一座豪华的庄园里有一间客房,灯火通明,房间里有五个老头,他们正围在酒桌前低声细语。
“各位大人不必害怕,也不必担心,我们是大爷的人,四爷他管不着我们。”江苏巡抚苏荣说道。
“苏大人,我们不是怕,只是四皇子来了这么久都没有现身,可今天一现身就认命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管理赈灾筹粮之事,我看这里面另有文章。”说话的人正是江苏盐运使戚大成。
“哼!”坐在江苏巡抚苏荣身边的老者冷哼一声,“还会有什么文章,不就是要查河督贪墨的一百万两赈灾银子。”
说话的老者姓施名沛,巡抚苏大人的入幕之宾。此人颇有几分本事,善于出谋划策。被苏荣视为心腹,地位极高。
此话一出,其余几人皆点头称是,议论起来。
“施老所言极是,这百万赈灾银两并未经过我们的手,河督李清水虽然表面上是大爷的人,但是我发现他与周家的人有来往密切。此事,我看还是要早些禀报大爷,以防不测!”说完,戚大成眼中冒着一股杀气。
“不错,这河督知道的事太多,如果他被查出来我们江苏地界大半官员都难逃此劫,如果河督贪墨的银子未送到大爷手中,那此人就更留不得,杀!”施沛冷声道。
五人互看一眼,他们虽然心里想除掉河督,但是河督乃朝廷二品大员不是说杀就杀的,杀害当朝二品大员那可是灭族的大罪,上面的人没有发话谁也不敢乱动。
最后四人看向巡抚苏荣,苏荣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伸手在怀中稍一探索,拿出一封信。
“诸位大人,事情我早已禀报大爷,这是大爷的旨意,你们看看。”说完,苏荣将手中的信递了过去。
待四人看完,先前所有的顾虑早已不复存在,换来的是喜笑颜开。
“苏大人早有打算,干嘛弄的我们虚惊一场。大家说是不是啊。”戚大成笑道。
“哈哈~苏大人啊……”众人大笑。虽然在笑,在心里却暗骂苏荣不是个东西。
“咳!诸位大人,我等都是大爷的门人,并非不是我不想提前告诉各位,这是大爷的旨意,现在河督反水,大家有引以为戒。”说到这一句时,苏荣眼中寒光一扫众人,
其余三人急忙表示忠心,一个比一个说的慷慨激昂。他们都不想成为第二个河督,官场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永远的主子,只要永远的利益。很多人都想尽办法搬到他们,然后别人取而代之。
“我生是大爷的人,死是大爷的鬼……”
“我拿全家一百零八口誓死效忠大爷!”
“…………”
见此情景,苏荣微微一笑道:“诸位大人放心,苏某一定会将诸位大人的心意禀报大爷。来,喝酒!”
其余四人急忙举杯畅饮,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五人看向走进来的老者,老者一身仆人打扮,此人正是苏荣的管家-王福。
“王福,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规矩都不懂了吗?”苏荣厉声训斥道。
王福抬头一看,苏荣使了一下眼色,王福微微弯腰退了出去。
待王福离去,苏荣起身抱拳,道:“诸位大人,苏某管教无方让诸位见笑,诸位稍等片刻!现在奴才越来越不懂事了。”
四人起身回礼,笑道:“哈哈,没事,苏大人无需客气,大家都是自己人嘛!”
“好好,苏某去去就来!”
说完,苏荣起身快步走出房间,刚走到一处假山时,王福出现在苏荣面前,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此话当真?”苏荣阴声问道。
“奴才检查了一遍,确无活口。全家四十五口全部被杀,无一人幸免!”
“好,办的好,下面按计划行事!连夜送走莫海那帮人,让他们先去京城避避风头。”
“奴才遵命!”说完,王福飞身一跃,瞬间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
苏荣回到房间,大笑道:“哈哈,让各位久等了,”
“不敢,咿~苏大人为何满脸喜色,难道遇到大喜之事!不妨说出来让我们也乐一乐。”戚大成见苏荣回来后判若两人,满脸的欣喜之色。心里疑惑,开口问道。
“不错,刚接到消息,河督李清水全家四十五口被人杀害,无一人幸免。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苏荣阴笑道。
三位大人一听,心里万分震惊,朝廷二品大员说杀就杀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那自己的性命岂不是随时不保。三人后脊梁骨直冒冷汗。
施沛与苏荣互看一眼,心中暗自好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看,说不定你们也会反水,这也算是杀鸡儆猴。
苏荣见三人低头沉思,笑道:“李清水他吃里爬外死不足惜,诸位大人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是~”三人赶紧点头称是,
“各位,只要大家一心为大爷办好差事,我敢保证,诸位大人官运亨通,财源广进。来,喝酒~”
五人大人举起酒杯又开始畅饮,只是其中三人怎么喝怎么觉得这酒的味道变了很多,似乎杯中的酒不是酒,而是毒药,潜伏在身体里的毒药。
第25章赈灾
次日一早,扬州知府吴勤便赶往城南赈粥棚,起来的比李卫还早,钦差大人就住在他家里,他想不起来都不行,吴勤能当上知府也是八面玲珑的主,久淫官场,该表现功绩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放过,公鸡一打鸣,他就爬起来张罗着要去看望受灾的百姓。!
李卫起来后一问才知道吴大人已经赶往城南。心说真TM勤快啊,怪不得名字中有个勤字。
李卫等人来到城南,这一路走来,他昂首挺胸非常神气,就跟一只刚上完小母鸡的大公鸡似得,雄纠纠气昂昂!他们一行四人,除了两名衙役,还有一名大内侍卫,这是四皇子派给李卫护驾的人,四皇子怕李卫压不住这些官员,特地指派大内侍卫协助他。毕竟李卫不是朝廷官员,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只是四皇子用钦差的身份认命的一个助手罢了。等赈灾结束,李卫就变成狗屁不是的草民了。
粥棚外的灾民排队等待,扬州知府吴勤正在粥锅前替灾民盛粥,那劲头简直就是天下知府的楷模。吴勤身边有几个身穿官服的大人正在烧柴,倒米煮粥。衙役却无所事事的站在一边观看大人发善心,如何的爱民如子。
李卫心中好笑,让这些人当官真是浪费了,放到前世,这些人都是戛纳影帝的候选人。
吴勤见李卫等人站在一旁看着自己,急忙带着手下官吏上前请安,“下官给李大人请安,不知大人来此,下面有失远迎。”
“起来吧,你们做的很好,我会向四爷禀明,等安置好灾民,四爷回京也好在皇上面前为诸位大人请功!”
“下官不敢,这是下官分内之事,何功之有。为朝廷分忧,为皇上分忧,下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勤慷慨激昂的说道。
还好没吃早饭,要不然非吐了不可。李卫上前扶起吴勤,他是不想再听吴勤放屁。
“吴大人,你真是天下知府的楷模,此事我一定如实禀报。”
“不敢不敢,一切全是四皇子与李大人教导有方。下官无半点功劳。”吴大人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乐开了花。官场规矩他比李卫明白。
李卫微微一笑,走向粥锅,拿起大勺在锅里搅动了几下。
“不错,以后每天都放这么多米。别弄的清汤寡水以为朝廷没有钱,吴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是是是,以后每天如此。”吴大人急忙称是。
李卫看着前面的灾民,大声喊道:“大家停一停,都听我说,皇上派的钦差大人已经来了。钦差大人是当今四皇子,他得知灾民的情况很是焦急,每天急的睡不着!以后每天两顿,和今天吃的一样,筷子插在碗里不会到,米团子拳头大!皇上老爷子说了,保证以后不会在饿死一个人!”
此话一出,灾民高声呐喊,他们在欢呼,他们在庆祝,庆祝在绝望时看见一道曙光。他们的要求很低,不求吃饱肚子,只求能有一些可以吃的东西果腹不被饿死就行了。
在场的扬州官员脸色难看至极,他们本以为李卫来这里只不过走一下过场,没有想到李卫这厮尽然当众许下这么大的承诺,如果做不到,皇上与四皇子的面子都过不去。他们统统都有失职之罪,弄不好革职查办到是小事,他们多多少少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如果被查了出来,那只怕要掉脑袋。
吴勤拉了拉李卫的衣袖,小声道:“李大人,时候不早了,不如先回去休息,这里有下官把持不会出大问题的。”
“不急,”李卫看了老刘头一眼,老刘头急忙将图纸递给吴勤。
“这上面做了标记的地方全部要搭建粥棚。每天两顿。白天烟火不息,煮的粥要像今天一样,筷子插在碗里不会到,米团子拳头大。”说到这时,李卫脸色一变,袖子一遍。“老子这官事四爷给的,等赈灾结束老子狗屁不是,你们要想用头上的顶戴和老子拼,老子奉陪到底。”
在场所有扬州官员皆是冷汗连连,他们真的拼不起,苦熬数十年才有了今天的位置,他们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与一名混混拼。
“来啊!请圣旨!”李卫大喝一声。
在场所有官吏呼的一声跪在地上,老百姓不知道发什么了什么事,看见官府人员全部跪在地上,他们也跟着老老实实的跪着。
“你们看清楚咯!这是皇上下的圣旨,如果有人敢不听从本官的话,直接按抗旨不尊论处,杀无赦!”说到这,李卫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众人,吴勤此时满头大汗,吓的浑身直哆嗦。
“吴大人,你办还是不办?”
“办办办,下官这就差人去办,完全按照皇上的意思办。”
“那就好,吴大人,皇上可说了,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你要是办不到,那就别怪老子发飙!”说着,李卫拿起圣旨在他眼前晃了晃。
“是是,下官保证扬州城内绝对不会在有人饿死,请皇上放心、四爷放心、李大人放心,”吴勤急忙下保证,圣旨都拿出来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办不成的话,他这个知府算是当到头了,说不定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三天之内看不到新建的粥棚,老子要你们好看,都TM回家抱孩子去。”
“是是,李大人,这事一旦传开,只怕周边的灾民会拥进扬州城啊。”
“麻痹的,老子不管,反正不能给老子饿死一个人。难道你想抗旨不尊!”
“不敢不敢,下官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卑职马上去办,马上去办!”抗旨不尊灭九族的大罪,吴勤险些吓瘫在地上。
“哼!”李卫冷哼一声,气呼呼的向外走去。粥棚的事解决了,他知道后面的事才是压轴大戏,能不能彻底解决灾民入冬的问题全靠下面的戏怎么唱了。
待李卫等人离去,扬州知府吴勤才站起身,一张老脸都气绿了。心里把李卫全家都问候了一遍。可有拿他没有办法,谁让混混手里拿着圣旨呢?好比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大人,您看怎么办?”一名府台执事小声问道。
“怎么办?还不快去给老子办,办不好都TM回家抱孩子去!”吴勤大怒,拂袖而去。
接下来,全城的衙役按照李大官人的指示开始搭建粥棚。李大官人也没有闲着,安排老刘头买了几十盏大灯笼,上面全写着“积德行善、有求必应”
李大官人又找知府吴大人要一些人手,凡是大户人家门口全部挂着衙门奖励的灯笼,没有知府大人的允许不准擅自摘下。知府吴大人不知道李大官人是何用意,但是也不敢多问,直接安排人手去办。
一连三天,老刘头带着府台衙役在全城大户人家门口全部都挂上这种知府衙门颁发的特殊奖励。美其名曰“大善人”
等这些事全部办完,李大官人又吩咐狱卒老三前往江都县传达消息。
第26章散布谣言
江都县,县衙后院,知县冯月清正愁眉苦脸的对一名老者诉说着什么。!老者神态安详,与冯月清截然不同。
“郭老,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李卫这小子起水啦,与当今四皇子相识,而却还被任命为此次赈灾筹粮的负责人。以前我是对他不好,可我当时并不知道这小子身份如此尊贵,望郭师爷给老夫指条活路吧!”
老者正是冯月清的心腹,想认李卫当儿子的郭师爷。
“冯大人,我看这事并未有你想的这么糟糕,李卫现在是飞黄腾达了,但是他为人重情重义,我想他不会故意刁难你,他此次担任赈灾筹粮的负责人,说不定还有事要求你帮忙呢?”
“真的吗?”冯月清不敢相信,李卫现在有四皇子撑腰,自己这个芝麻大的县令在他眼中连个臭虫都不如。
郭师爷点点头,并没有多说。静静的看着冯月清。
“不管李卫,不不不,是李大人,他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我全听他的。”冯月清急忙表态,他听出了话外之意。
郭师爷笑了笑,仔细打量冯月清许久。“冯大人,如今朝野上下的局势我想你比我清楚,不如改投四皇子门下,那样岂不是和李卫成了一家人。”
冯月清闻言一愣,他是二皇子那边的人,虽然他的官小力薄,根本不受重视,只是通过知府大人重中介绍才得以成为二皇子的门人。
冯大人左右衡量了一下,心说我如果不答应只怕李卫不会放过自己,二皇子更不会来搭救自己,眼下就有一条活路。况且跟着四皇子也不会差,李卫这个混混都能当上赈灾筹粮的负责人,自己怎么说也是苦熬数十年的两榜进士。
“郭老,冯某虽有此心,就怕四皇子看不上我。”
“呵呵,绝对不会,只要你办成一件事,我敢保证四皇子会对你刮目相看。”
冯月清一听,来了兴趣。“郭老有话不妨直说。”
“昨天夜里,李卫派人传来口信,让我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心投靠四皇子,如果不是~嘿嘿,李卫什么脾气你应该十分清楚。”说到这时,郭师爷稍作停顿,看了一眼满头大汗的冯月清,“现在赶快拆掉县城里的赈粥棚,放出风声,就说县城已经无粮赈灾,扬州城内所有大户人家集体开仓放粮,每天两顿,有粥有白面馒头。”
冯月清一听,心中疑惑,开口问道:“郭老,李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啊?”
“冯大人不该问的不要问,快去办吧!如果耽误了李卫的大事,谁也救不了你。”郭师爷冷声道。
冯月清点点头,官场规矩他明白,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待冯大人走后,郭师爷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看着园中的桂花树久久不语。不知过了多久,郭师爷起身走到桂花树前,自言自语道。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谁知林楼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正是当初李卫在酒宴上所作,此诗一出,惊艳八方,恰好冯月清也在场,一回来就将这首诗念给郭师爷听了。
郭师爷听后赞不绝口,心里万分欣慰,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郭师爷仰望天空,喃喃道:“时候差不多了,他们快到了,哎~没几天好日子过咯!
说完,郭师爷摇头叹息,向自己的书房走去。
冯月清接到李大官人的命令,回到县衙大堂赶紧集合县衙所有衙役,派了三拨人马,一拨去拆掉赈粥棚,另一波扮成灾民在城内散播谣言。最后一拨人马跑到其他县城去散播消息。
狱卒老三回到江都县后按照李卫的指示将消息告诉郭师爷,本来李卫不打算告诉郭师爷,但是细想之后,情况紧急需要快速煽动灾民赶往扬州城,扬州城里的衙役不能用,只有让冯月清派人去办,
狱卒老三急忙找到另外两个兄弟,老二、老四。这哥三回到家中立刻发动全家男女老少扮成灾民撒布消息。大有成为“传销”世家的潜力。
一天之内,扬州城开仓放粮的消息像风一样快速的传遍整个江都县,大批灾民成群结队向扬州城行去。
当天夜里,周边的几个县的灾民闻之消息更是连夜赶向扬州城,有粥有馒头对于极度饥饿的灾民来说扬州就是天堂。浩浩荡荡的灾民大军风雨无阻的来到扬州城门外。
守城的军官见此,吓了一大跳,以为灾民*,赶紧下令关闭城门,全军戒备。
三更半夜,城门外灾民的呐喊声惊动了全称百姓,守城官杨凯急忙赶快扬州知府。吴勤闻知此事吓了一跳,四皇子就住在他家,如果出了什么意外,那就真的要灭九族了。他急忙起身面见守城官杨凯。
“吴大人,情况紧急,灾民*了。赶紧禀报钦差大人,我带一批人马护送钦差大人出城。”杨凯见吴大人来了,赶紧汇报情况。
“好好好,你快随我去见钦差大人。”吴勤拉着杨凯往四皇子住处行去。
他们二人还没走到房门口,一名大内侍卫拦住他们,“两位大人,深夜到此有何贵干。”
“大人啊,快点禀报四爷,灾民*了,现在已经到了城门外,足足有十几万人之多。”吴大人焦急着说道。
大内侍卫一听,急忙向四皇子房间走去。“四爷,扬州知府吴大人禀报,十几万灾民*,已经到了城外。”
过了一会,房间内传出一道清朗的声音,“让他们去找李卫,他是赈灾筹粮的负责人,告诉他们,此事我不知道。”
“遵命!”
吴勤与杨凯二人见大内侍卫回来了,赶紧迎上前去,询问道:“大人,四爷怎么说?”
第27章灾民进城
“主子不知道此事。;”大内侍卫眼中犀利的寒光直射,吴勤和杨凯心里一惊,顿时明白了什么意思。
“我们今天没有来过,没有来过。”二人急忙说道。
“没有来过最好,这赈灾筹粮的负责人是李卫李大人,两位大人不妨去找找他。”说完,大内护卫转身离去,不在理会发呆的吴勤和杨凯。
赈灾筹粮是归李卫管,可眼下是灾民*,他无官无权怎能管理此事。过一会,二人醒过神来,互看一眼。一脸困惑之色。
“杨大人,你快将此事禀报巡抚大人,我去找李大人。”
吴勤说完,二人分头行动,当下情况紧急不容多想。杨凯走出知府衙门,骑上快马扬长而去。
他来到李卫的房间,说明了情况,李卫心中甚是得意,心说来的真快啊,原以为明天才会到。
吴勤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心里暗骂李卫无故招来这么多灾民,如果不是他强迫增加赈粥棚,也不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
“吴大人,这灾民*的事你因该去找四爷啊,找我干什么,老子无兵无权顶个蛋用。”李卫谈谈的说道。
吴勤一听,满脸尴尬之色,“下官还没有来得及禀报四爷,”说道这,吴勤抬头瞄了李卫一眼,见他面色平静,又开口道:“下官觉得这么大的事应该先通知李大人才是。”
“呵呵!好哇!你不就是想说老子增加赈粥棚把灾民引来了。实话告诉你,这是皇上和四爷的旨意,你如果想怪你就去怪皇上和四爷吧!”李卫阴笑道。
吴勤一听,李卫又把皇上和四皇子抬出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李大人,下官绝无此意,下官一心为皇上办差忠心耿耿,铭记圣上皇恩浩荡,一日不敢怠慢。望李大人明察!”说完,吴勤撅着屁股跪在地上。
“哼!”李卫冷哼一声,道:“我问你,灾民可否攻城?”
“这、这个嘛、卑职尚不知晓。”吴勤一时心急,来时太过冲忙忘记问杨凯了。
“我在问你,灾民手拿可拿兵器?”
吴勤闻言摇摇头。他现在还没有看到灾民,只是听到守城军官杨凯禀报灾民*,顿时吓的慌了神,一时乱了分寸。
“既然灾民手中并无兵器,又无攻城之心,何来*之说,你这是谎报军情,扰乱城内治安。你可知罪?”李卫一拍桌子,厉声问道。
“不……下官~下官办事操切,下官有罪。有罪!”谎报军情,扰乱城内治安这可是发配充军的大罪,吴勤这会想死的心都有了。
见吴勤跪在地上浑身直哆嗦,这次给他吓的不清,李卫扶起吴勤,道:“吴大人,现在随我去城门,我到要看看这些灾民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是是。”说着,吴勤起身带路,二人坐着轿子向城门行去,李卫不会骑马,只能坐轿,真是富贵命。
一路上,李卫坐在轿子里左思右想,四皇子到底什么意思,难不成以后出来事全推到老子身上,再说我也是他认命的,要出真的出了事,他也逃不掉,老子要玩完了,临死前也要拉个垫背的。
不一会,二人来到城门口,李卫看着城墙上的士兵拔刃张弩严阵以待,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李卫扭头对这身后的吴勤道:“吴大人,守城官何在!”
“李大人,守城官杨大人通知下官后接着去禀报巡抚大人了。”吴勤轻声道。
李卫闻言点点头,不在多问,直接走上城墙,见城外无边无际的灾民,一眼都看不到头。心说这灾民来的太多了,如果灾民真的*了就难收拾了,如果不放灾民进城,那接下来的计划就无法进行,衡量片刻,眼下形势好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卫一咬牙,奶奶的,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老子豁出去了也当一回英雄!
“吴大人,传令,开城门。”
话音刚落,吴勤双腿一软,“李大人啊,使不得,真的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