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疯狂的军团(流光)-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规模的向远东地区增兵已经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而且引发连锁反应,全世界稍有缓和的局势又开始硝烟弥漫:非洲烽火还在燃烧,不甘心败的老欧洲到处煽风点火,随时可能再次组织远征军远征非洲,把航空炸弹和巡航导弹一古脑的甩向让欧洲蒙羞的贝兰共和国,夺取让他们望眼欲穿的神秘能源;大英帝国砸锅卖铁拼凑起来的一支舰队在

北大西洋耀武扬威磨刀霍霍,阿根廷寸步不让,二十几万大军枕戈待旦,麦哲伦海峡成了火药桶,每一天都能看到两国战机在空中互相驱逐的身影;在中东,第五次中东战争早已硝烟散尽,以色列军队撤出了黎巴嫩,但是阿拉伯人的屈辱已经达到了极限,阿拉伯世界的愤火眼看就要像岩浆一样喷发出来了。自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阿拉伯各国都加强了军火的进口力度,尤其是战机和导弹,他们对这类尖端武器的渴望几乎没有极限,什么都敢卖的华国成了他们最大的军火来源,这也是以色列主动承认南洋华人共和国的原因,他们的目的是向华国示好,希望华国能削减对阿拉伯国家的军火出口总额。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阿拉伯世界已经拥有了跟以色列一战的实力,特别是伊拉克和伊朗这对死对头,在以色列身上找到了停战的借口,一致调转还没有放凉的枪口对准了以色列,让以色列紧张万分,第六次中东战争一触即发;在东南亚,爪洼已经成为地理名词,东南亚各国与新生的南洋华人共和国开始出现矛盾,有华国压着他们还不敢怎么样,但是自从苏联向远东地区增兵之后,那帮猴子骤然嚣张起来,大有趁华国无暇顾及东南亚,大家联手灭了南洋华人共和国之势,南洋华人共和国不得不紧急扩编军队,以免被人先下手为强给灭了……欧洲也不太平,南斯拉夫的种族冲突愈演愈烈,内战随时有可能爆发,现在全世界到处都是咝咝冒烟的导火索,如果华国再跟苏联干起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都不是没可能!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谁也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些军人用什么武器,但是可以预想到,第四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士兵们手里拿的肯定是投石器和木棍!这种情景,光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幸运的是,邵剑辉代表华国领导人郑重向他们声明,华国无意与苏联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收复台湾完成统一大业始终是华国的重中之中————他们一直为此而努力着。而卡切诺夫斯基也郑重声明,苏联向远东地区增兵并无军事目的和政治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安置从东德和阿富汗撤回来的几十万大军,等到时机合适,那些军队就会撤回苏联腹地……不管这些话有几成是可信的,至少这两个国家还愿意坐到一起来谈,这比什么都强。

只要还愿意对话,就有和平的希望。当然,以色列那种一边和平谈判一边整军备战,等到军队作好一切准备之后就发动迅雷闪电一般的攻势将对手打垮的对话例外。

演讲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该说的都说完了,接下来,由记者提问,提问

的机会只有几次,得抓紧。令人纳闷的是,记者们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争得面红耳赤,而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希望对方出头。最终,一名乌克兰女记者站了起来,拿过话筒,说:“尊敬的邵副部长,我对贵国一直很是向往,我虽然没有去过华国,但是我知道,那是一个勇敢的国家,那里有一支让全世界任何对手都敬畏三分的强大军队!我想请问,贵国军人的地位怎么样?是否整个国家一切都以他们为先,给予他们很多特权?”

靠,这话题不对啊,应该问我们的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才对啊!邵剑辉愕然望向卡切诺夫斯基,却发现这头公熊嘴角边的笑容早已僵硬,手里那支铅笔被生生捏成了两截。不光是他,所有苏联官员都露出难堪而尴尬的神色,博罗西洛夫和格里希诺中将更是面色铁青!

仿佛空气被抽光了似的,本来还算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而怪异,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十五章访问苏联(下)

“阿寥沙,我受够了!”

博罗西洛夫中将苍白的脸此时已经变得铁青,两眼几乎要喷出火来,发泄似的重重一拳砸在汽车身上,发出砰一声大响,可以想像此时他愤怒到了什么地步。如果可以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拔出手枪将还追在轿车后面一个劲的拍照的记者的脑袋打爆的!

格里希诺苦笑着叹了一口气,说:“伊凡,冷静点……”

“我冷静不了!”博罗西洛夫喘着粗气,嘎声说,“这么多年来,苏联处于华国与北约的两面夹击之下,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是谁镇守在荒凉而寒冷的边境,保卫着这个国家的安宁?是我们!是我们这些在他们眼里不可一世的、把国家的血液吸干了的、拥有众多特权、草菅人命的军人!从苏联建国到卫国战争,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铸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挡住了波兰白军的铁骑,挡住了第三帝国的装甲洪流,苏联今天的辉煌完全是用几百万名士兵的尸骨堆起来的!我们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那些屁都不懂的记者凭什么污蔑我们!?”

格里希诺不说话。这段时间苏联国内媒体悄然刮起了一场批判军队的风潮,首先是从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开始,接着迅速蔓延到了全国,一发不可收拾。军队的贪污问题,军队的官僚主义,军队的特权,这些不管是哪支军队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在这里被无限放大了:在记者们的笔下,绝大部份苏联军官都成了贪得无厌的驻虫,他们贪污军饷,他们走私军火,将军队里的武器装备以低得令人发笑的价钱偷偷卖到外国,他们出卖国家的绝密技术,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什么都敢做!而苏联士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有着战斗英雄称号的士兵拥有私人别墅,与官方一直不遗余力的宣传的子弟兵形象相去甚远;不少士兵经常开着坦克在人口密集的市区里横冲直撞,或者喝得醉醺醺的然后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闹得鸡犬不宁……

“我们的军队已经堕落了,军官团队贪污罪的情况极为严重,我们的军费很大一部份就是进了他们的腰包……不少军官已经没有心思去管军事训练,他们只对如何捞钱感兴趣。后勤部的军官把大批半新的坦克和昂贵的弹药当废铁卖到中东去,在阿富汗前线,军官将大量海洛因藏入阵亡士兵的遗体体内偷运回国出手,牟取暴利;格鲁乌情报局的特工甚至试图将一些小型核武器卖给恐怖组织!只要有钱,他们什么都敢干!”

“今年的军费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十三到百分之十五,高达上千亿卢布!我不明白,在没有人

能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军事上投入如此惊人的资金吗?这笔钱肯定有很大一部份进了某些人的私人小金库,更大一部份将变成永远没有机会发射出去的核弹,真正能用到士兵们身上的资金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把这些资金变成面包和黄油,变成种子、肥料、日常生活用品等等必不可少的东西不是更好吗?军队有什么理由浪费国家这么多财富?”

“请不要拿我的钱去建航母和核潜艇!”

“军人们,请珍惜国家赋予你们的种种特权!”

“国家陷入了困境,进退两难,军队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了?”

……

关于军队负面情况的报道铺天盖地,比一个火箭炮师集火齐射的火力还要凶猛,叫人难以招架。这些报道有些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有些半真半假,有些则纯粹就是子虚乌有,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信就算不错了!但是这些真假莫辨的报道把苏联红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军人倍受责难。此时的苏联风雨飘摇,前途黯淡,人心惶惶,连黑面包都吃不饱的老百姓把矛头对准了守护了他们几十年的军队。舆论说,苏联目前的处境如此艰难,是因为苏联的军费实在太高了,只要将一部份军费拿出来投入到民生方面,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这话他们信了,毕竟苏联的军费是很高,现在国家如此困难,军队拿出一部份军费来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有人说军队里贪污风气极其严重,军队已经堕落了,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整顿,让那些肆无忌惮地侵吞国家财富的家伙付出代价,老百姓也信了,因为军队里有人贪污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军队,一直没有把他们的呼声当一回事,我行我素,丑闻频频爆出,这下子老百姓愤怒了,我们用自己的血汗供养了你们几十年,你们就是这样回报我的啊?而军队也愤怒了,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保卫着这个国家,核弹随时可能落下,我们也没有后退过一步,你们就是用质疑和嘲弄来回报我们啊?军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多次撰写文章对那些无耻的言论进行批驳,指出苏联红军没有特权,有的只有艰苦枯燥的训练和危险性极高的任务,他的文章也算中肯,但是没用,一转眼间就被淹没的对军队的口诛笔伐的狂潮之中!

博罗西洛夫对此极为愤怒,在他看来那些什么都要指手划脚一番的记者简直就是岂有此理!如今北约军队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大步迈进,苏联红军除了加紧改革并且研制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以期立于不败之地之外,还能怎么办?真的将他们认为没用的坦克运回钢铁厂炼钢么!老百姓这是怎么了,怎么一夜之间全变了,把自己的子弟兵当成了敌人!戈尔巴乔夫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有心想要向各大报纸下达封口令,却遭到北约的质疑,北约向他们提供贷款的一个附加条件就是放宽新闻管制,加快民主建设,如果强行让各大报纸闭嘴,势必会遭到北约的反弹,对贷款计划极为不利。心存顾忌之下,戈尔巴乔夫也无可奈何,只是不痛不痒的批评了几家做得比较出格的报社,没有拿出更强硬的手腕来,这就使得报社更加肆无忌惮,对军队的批判越发尖锐,大有一举掀翻国防部之势!这不,那帮杂种竟然当着那么外国记者的面问华国外交官,华国官人是不是跟苏联军人一样拥有数不清的特权!

“在我们军队内部从来不曾存在什么特权,如果非要说我们的军人有什么特权,倒真有一项:不管是外敌入侵还是洪水地震,冲在最前方的永远是他们!”

邵剑辉的回答掷地有声,而得到他的回答之后,苏联记者脸上那种夸张的羡慕和惊叹更是深深的刺痛了博罗西洛夫的心。他悲哀的意识到,为这个国牺牲了一切的军队似乎成了老百姓的出气筒,军民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道道裂痕,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亲密无间了。

车队朝着红场那边前进,路边行人稀少,非常冷清,显然,老百姓并不打算给克里姆林宫面子,自发前来迎接华国访问团的人少得可怜。倒是一些标语高高的挂在路边,要多刺眼就有多刺眼:

“抗议军队那高人一等的思想!”

“不要拿我的钱去喂饱那些穿着军装的贪官!”

“不要大炮,要黄油和面包!”

“坚决要求军队裁军,不能再浪费国家的资金!”

“打倒特权阶级!”

……

这些标语他们前去接机的时候还是鬼影都没有,现在全都冒了出来,显然是临时挂上去的,一些外国记者正兴奋的一个劲的拍照,碍于他们,苏联警察不敢驱赶那些打着标准跟政府唱反调的家伙,只能无奈的看着他们当着华国人的面跟军队唱反调。一些街道甚至隐隐约约传来口号声,显然有人正在游行示威,警察同样不敢拿示威的人群怎么样,这种当面拆台的行为无疑让苏联外交官们极为难堪。博罗西洛夫咬着牙说:“那些造谣的家伙通通都应该枪毙!”

格里希诺说:“伊凡,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要是你这话让那些记者们听到了,会给军队惹来

更大的麻烦的!”

博罗西洛夫发出一声低吼:“不是我在给军队惹麻烦,而是他们在千方百计的找军队的麻烦!”

格里希诺的眼神变得阴郁,没再说话,显然他的心情也恶劣到了极点。

不过,有人却眉开眼笑。感受着莫斯科异样的气氛,柳维平笑容灿烂无比,嘴巴都合不拢了。柳哲被他笑得头皮发麻,忍不住问:“你在笑什么?”

柳维平说:“呵呵,我高兴啊,颜色革命都革到苏联老家来了,北约还真带种!”

柳哲一怔:“颜色革命?”随即明白过来了,“你是说北约在东欧搞的那套是颜色革命是吧?别说,苏联现在的情况跟东欧那边还真有几分相似!”

柳维平说:“何止有几分相似,简直就是如出一辙!我真的很想知道,苏联该如何应对?只怕是空手捧刺猬,被扎得鲜血淋流也得继续捧着吧?哼,北约还真够狠的,一出手就痛击要害,离间苏联军民之间的关系!你等着看吧,随着谎言越来越多,老百姓与苏联军队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紧张,到最后,某人登高一呼,数十万傻逼涌上街头,把戈尔巴乔夫赶下台都不成问题了!”

柳哲笑:“杀人不见血啊这是。”

柳维平说:“可不是么!不流一滴血就摧毁一个政权,一直是北约梦寐以求的!”

柳哲有点不信:“太夸张了吧?这可能吗?”

柳维平笑而不语。他一直没有告诉柳哲,历史上苏联就是一枪未放便输掉了整个国家,现在看来,这一天恐怕要大大的提前了!

第十六章兴奋的温格

温格呷饮着咖啡,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

苏联对于电视广播管制还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是在这风雨飘摇的时节,管得就更严厉了,绝大多数的电视机只能收看特定频道,无非就是一些新闻类和一些娱乐类节目,再加上一些苏联自产的电视剧和电影,而从外国进口的电视剧和电影片要经过极为严格的审批,确定没有针对苏联的给苏联抹黑的内容之后才能播放,这也使得苏联的电视剧和电影数量稀少,而且拍来拍去都是歌功颂德的题材,没什么新意。像这样的节目温格当然没兴趣看,他在看的是新闻。

苏联对华国访问团的重视程度似乎并不高,派出去迎接的团队都是由一些级别不高的人物组成,而莫斯科的老百姓对此也是兴趣缺缺,没几个人愿意顶着寒风前去欢迎华国访问团,那冷清的画面让温格心情大好,就连手里这杯味道不怎么样的咖啡似乎也变得格外的香浓起来。苏联与华国目前这种极为冷淡甚至彼此敌视的关系令人满意,当然,如果有几个烂蕃茄臭鸡蛋飞向华国访问团的车队,他会更加满意的————最好是手雷!

“请问贵国军人的待遇怎么样?军官会不会克扣普通士兵的工资,或者贪污,以种种手段将军队的财富据为己有?”

“请问贵国是不是一切以军队为中心,赋予军人一大堆特权?”

看到乌克兰和格鲁吉亚记者先后发难,而在场的苏联官员勃然变色,温格笑容灿烂无比,没有比这个更让他满意的了。这两个问题意味着苏联媒体已经开始质疑军队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正在生根发芽,只要再浇点水,就会茁壮成长,变成一株毒苗,要苏联的命!

想要将一个国家搞乱,必须先让老百姓跟政府对立起来;而想要搞垮一个国家,必须先搞垮那个国家的军队!这是温格在东欧变色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东欧那么多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沦陷在他一手掀起的颜色革命之中,变换了旗帜,变成了北约的小弟,如今外围已经被肃清,是时候跟苏联正面交锋了!

苏联太大,太强横,绝对不是东欧那几个小国能比的,因此温格每一步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步步为营,步步紧逼。他胸有成竹,苏联此时已经是内外交困,就像一棵被蛀空了的橡树,看似高大,其实一阵风都能将它吹倒,而他要做的,就是配合北约,让这阵风尽快刮起来,刮得更猛一些!到目前为止,他的计划一切顺利,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三国已经或明或暗的表露出独立的意愿,而苏联的平民与军队的

对立情绪日甚一日,克里姆林宫反应迟钝得令人发笑,估计用不了多久,苏联人就会涌上街头跟苏共爆发激烈冲突,当苏联人走上街头之日,就是镰刀铁锤旗从克里姆林宫黯然落下之时!在他的策划之下,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政府不遗余力的煽动之下,这场政治风暴正从四面八方集聚,如今,记者已经敢当着众多高官和外宾的面质颖苏联红军的待遇和特权,估计爆发革命的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华国为什么要访问苏联?他们想从苏联身上得到些什么?或者说,他们打算跟苏联交换什么?外交访问从来就是充满着利益交换和妥协的,两手空空的白跑一趟这种情况,真的很少,华国才没有这么无聊……

温格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着。他猜华国此行是希望可以跟缓和跟苏联的紧张关系,但是一些问题他还没有想通,挺伤脑筋的。正在冥思苦想,威廉·布恩回来了。这个老是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的家伙是花旗国驻苏联大使,口才极佳,思维敏捷,在外交界颇有名气,已经在苏联工作了四年,对苏联非常了解,这段时间可帮了温格不少忙。他一进来就看到温格带着微笑在思考着什么,笑:“嗨,亲爱的温格,在为什么而伤脑筋呢?”

温格抬起头来,说:“没什么,我是在想,华国到底想跟苏联谈什么?被人在边境摆了百万大军,华国可能会在外交上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威廉·布恩大使一屁股坐在真皮沙发上,笑着说:“费这神干什么,用不了多久你自然会知道了……也许知道得比苏联一些重要官员还早!”

温格哈哈一笑:“说得对哦,到时候自然有人会告诉我的。”他确实有这样的自信,因为他们已经成功渗透到苏联政府高层,对很多重要的东西知道得一清二楚,想知道苏联和华国访问团谈了些什么?问叶利钦不就全都知道了。

“据我得到的最新情报,苏联又往远东派了一个师,是赫赫有名有哈特琴斯克两次红旗勋章近卫摩步师。”威廉·布恩有些沉重的说,“截止到目前为止,苏联已经在远东地区部署了整整一百二十万大军,一万四千辆坦克,近两万辆装甲车,六千多架前线飞机,三千四百架直升机,还有至少九个导弹旅,远东地区几乎是人满为患了!上帝保佑,幸亏我不是守卫在三北地带的华国边防军战士,不然我肯定会被那巨大的压力活活逼疯的!”

温格苦笑:“是啊,这确实是一股令人生畏的力量,幸亏我们并没有跟苏联接壤,不然被活活逼疯吓疯的

就是我们的战士了。国家都成这样了,还是舍不得裁军,相反还一古脑的将从东德撤回的五十万大军部署到西伯利亚去,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威廉·布恩摇头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这非常危险!现在远东战云密布,别说华国,就连南韩和东瀛都已经心经胆战,生怕哪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苏军的坦克已经辗上了他们的国土……苏联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又孤注一掷,在远东集结起规模空前的大军,万一他们突然头脑发热,发动战争……”说到这里,他都不敢再说下去了。

温格打了个冷战,勉强笑说:“威廉,你说的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苏联现在连军队的工资都发不出了,让他们向华国发动战争,还不如直接投下核弹,让他们从地球上消失!”

威廉·布恩固执的说:“万一战争真的爆发了呢?”

温格沉默半晌,才说:“那你最好祈祷炸弹不要落到你的身边。”

威廉·布恩翻了个白眼。这不是扯淡嘛,如果祈祷真的管用,打仗就不会死人了!上战场的士兵哪一个没有在心里祈祷了千万次,希望可以得到命运之神的垂怜,不要牺牲,不要受伤,最好自己要好的战友也能没事?但是有哪次管用了?子弹和炮弹可不认识上帝,挨上你你就得完蛋!不过这个老头说得也有道理,华国与苏联一旦开战,那必然就是世界大战了,不管你躲到哪里都别想置身事外!他沉吟片刻,说:“依我看,让苏联与华国保持小规模冲突,不战不和,向华国施加巨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华国把大部份资源投入到国防上,从而达到遏制华国的目的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嘛,一个劲的把苏联往死里整,是不是太便宜华国了?”

这一次温格沉默得更久,半天也不作声,直到威廉·布恩以为他不会回答了,他才悠悠的开口:“换了第二个国家,这个主意不错,怎么说呢?用华国的成语来形容,就是‘一石二鸟’。但是苏联不行,这个国家太坚强太危险了,一旦让他们缓过气来,想再打垮他们就难上加难了!须知,华国只是我们的巨大威胁,苏联却是我们的致命威胁!”

一个是巨大威胁,一个却是致命威胁,傻瓜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就好比冷战初期的华国,双头鹰把华国视为巨大威胁,派出航母战斗群封锁台湾海峡,阻碍两岸统一,但始终没有直接向华国本土发动军事打击,因为华国只是他们的巨大威胁;而苏联把华国视作致命威胁,逮到机会就把华国往死里整,要不是华国的人民战争实在难对付,他们的坦克

早就冲进北京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两害相较取其轻!一边是手里有两万多件核武器的苏联,一边撑死只有区区几百枚核弹头的华国,你选谁?

“我刚刚去拜访了叶利钦总统。”威廉·布恩换了个话题,“他那边的情况不错,在我们的资助之下进行了数次秘密活动,已经拥有大批支持者,而且把手伸到了军队中。他表示很快就会号召自己的支持者游行示威,跟苏共摊牌,而乌克兰和格鲁格亚两国将随后跟进,预计将参与游行示威的人数会多达几百万人!”

温格眼里掠过一缕病态的亢奋光芒,使得那双蓝色的眼睛看起来就像刚刚苏醒的毒蛇之眼,他呢,跟一条苏醒了的毒蛇一模一样,身上的慵懒一扫而空,兴奋的大声说:“太好了,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去搞,如果他们缺钱,不管数额是多少都要给他们————这笔钱就从我们的特别行动资金里出好了!威廉,你还要找机会跟他们说,北约将无条件支持他们,让他们胆子放得再大一些,可别一看到连炮弹都没装的坦克就缩回来,害我们空欢喜一场!”温格实在太兴奋了,谋划多年的阴谋即将得逞,每一步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这叫他怎么能不开怀大笑?

只是,倘若能预先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将引发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最终让欧亚大陆陷入血与火的漩涡之中,伏尸以百万计,不知道他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第十七章参观洲际导弹基地(上)

应该说,苏联对这次访问还是很重视的,尽管此时物资匮乏,克里姆林宫还是为访问团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宴会。毛熊大概是想利用丰盛的美食和美酒表达自己的善意,顺便也给自己的肚子补充一点油水,金枪鱼、鲸鱼肉、鲨鱼排、黑胡椒牛排、鱼子酱、大龙虾……一道道美食看得邵剑辉眼都花了,在狂吞口水的同时,他一百二十个不相信苏联所说的“现在莫斯科市民连白一点的面包都吃不上了”,你妹,骗谁呢?

戈尔巴乔夫这个大忙人也露面了,柳维平两眼发亮,他还是头一回亲眼看到这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呢。末代皇帝的日子一般都很难过,戈尔巴乔夫也不例外,他发色枯涩黯淡,一如苏联的前途,额头上的皱纹又深了许多,显然,苏联这个烂摊子已经让他筋疲力尽,他每一天都是在咬牙苦撑。这位大忙人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一分钟都排得满满的,即便邵剑辉是代表整个共和国而来的,他能挤出来与邵剑辉会谈的时间也很有限,只是在宴会是发表了一番简短的讲话,喝了一杯酒就离开了,登上飞机匆匆前往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与北约首脑会面,把接待华国访问团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助手们。邵剑辉想要跟他进行对话,恐怕得等上一个星期才行。望着他匆匆忙忙的身影,柳维平暗自摇头。凭心而论,戈尔巴乔夫这个末代皇帝算是对得起苏联了,在苏联逐步走向崩溃的时候,他多方奔走,竭尽全力想撑住这幢摇摇欲坠的大厦,即便是苏联已经解体,他仍然试图让各个分裂出去的共和国成立一个比较松散的共同体,给苏联留一点希望,可以说,为了挽救苏联,只有他和他这一批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没有他们不曾去尝试过的方法。奈何他生不逢时,苏联早已积重难返,他的改革和新思维没能给早已衰老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相反,还让这个国家陷入混乱之中,倒得更快。僵死的经济体制,元老团的多方掣肘,利益集团的多方阻挠,还有吞噬大量资源咄咄逼人的军方,以及叶利钦这个野心家还有亚纳耶夫这个猪队友,让他空有抱负却无从发挥,徒呼无奈。

想到猪队友,柳维平目光一转,扫到了亚纳耶夫。这个看上去颇有点学者风度的大人物正向邵剑辉敬酒,亚佐夫元帅则正在跟几名苏军将领谈话,叶利钦呢?这位老兄很有脾气的没有来参加宴会,他正跟西方国家打得火热,哪里有时间参加这种无聊的宴会?也正因为他跟西方国家打得火热,苏共政治局都拿他没办法,想动他就意味着会得罪北约,后果之严重,是现在的苏联无法承受的……唉,从什么时候起,苏联想收拾一个联邦总统都得看北约的

脸色了?一个大国混到这个地步,也真够窝囊的了。苏联江河日下的局势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每一位苏联领导人,大家有说有笑狂吃海喝,尽情享受,欢乐中透着一种得过且过的颓废。而一些家伙却格外的活跃,到处拉关系,这些家伙都是那种野心勃勃、不甘寂寞的人,苏联局势日渐糜烂,令人绝望,却给了他们最好的机会,他们正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渴望着出人头地的机会。比如说亚佐夫元帅,他正不遗余力的跟邵剑辉他们拉着关系,明里暗里许下不少好处,嘿,真是一个见缝插针的家伙,不愧是戈尔巴乔夫最得力的猪队友。

“如何?”柳维平转过头来望着柳哲,小声问。现在他们两个的身份仍然是邵剑辉的保镖,美食美酒都没他们的份,只能在一边看着。

柳哲低声说:“看着就头晕!人生百态,这里基本上都齐了。”

柳维平说:“可不是么!”看着正狂吃海喝的大人物们,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如果列宁和斯大林泉下有知,看到他们颓废至此,没准会气得在棺材里打滚。”

柳哲说:“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曾随我父亲来过苏联,那时候苏联给我的印象就是像烈火一样侵略性十足,又像钢铁一样强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乐观,斗志高昂,没想到才短短十几年,一切都变了!”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