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加利西亚、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在陆谦大军的兵锋面前统统不堪一击。
  当年过七旬,但却一身雄武霸气的太上皇,亲自跨上战马,披挂甲衣,检阅大军的时候,太阳都不能形容那一刻里十多万将士们心底的炙热。
  在以中原为中心的整个陆齐大帝国里,陆谦他就是一尊活着的神灵啊。
  对于这些年轻的士兵们言,在一个个陆齐帝国的既得利益者面前,当一尊神灵行走在自己面前时候,他们还会惧怕敌人吗?
  就像滚烫的尖刀扎进了黄油之中,大军一路横扫抵到了君士但丁堡,完全没有遇到半点阻力。十余万铁骑组成了一股浩荡洪流,把所有拦在前方的障碍通通压碎。
  不过拜占庭的皇帝还在竭尽全力的抵抗着,约翰二世虽然已经逝去,可他的儿子曼努埃尔一世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国家。更重要的是,整个一神世界都不愿看到拜占庭人倒下。
  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的觉得,拜占庭真是一块好盾!
  一神世界的精华区域若想保全下,真的很需要一块上好的盾牌在东方给自己遮风挡雨。
  因为谁都知道,当中国人卷土重来的时候,东罗马帝国这个存在了千年的国度,必然将遭受到远比上一次更加苛刻上十倍的考验。
  约翰二世驾驭着这个帝国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上一次的危机,但是新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能否驾驭着这艘老旧的的大船,再次渡过眼前的暴风雨呢?
  作为欧洲世界最为古老的国度,拜占庭始终在其间占据着一很重要的地位。他已历经了一个个王朝,早期的狄奥多西王朝、利奥王朝、查士丁尼王朝、希拉克略王朝,到后来的伊苏里亚王朝、弗里吉亚王朝、阿摩里亚王朝等,再到现在的科穆宁王朝,一个又一个王朝更迭,让拜占庭帝国直给人一大错觉——这个帝国永远会存续下去,直到世界的尽头!
  可是这个错觉,到了今天终于被证明是错误的了。东罗马帝国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云集在海峡西岸处的意呆利舰队并不能挽救它的命运,对比在海峡东岸起兵的陆齐大军,君士但丁堡北部和西部,陆谦亲率的大军威胁才更大。
  何况意呆利人要面对的是这些年里在北方的黑海里,组建壮大的中国水师。后者可都是炮船,意呆利人唯一能坚定自己信心的理由就是陆齐的黑海水师战船太少了。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亦称哈利奇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皆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入口处更有铁链封锁,这是为了防止敌人的水面力量轻易的驶入金角湾,把城池至于多面受敌的危险之地。城池的西面是陆地,是这座城市唯一的陆路通道,筑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
  陆谦显然不能无视二三百丈宽窄的金角湾,直接在城北发起攻势。就只能绕城南下,从西面包围了君士但丁堡。
  一门门重炮通过黑海被运送到这儿,大军沿黑海西岸一路南下,纵横驰骋,是没有用到火炮的地方。但是要攻克君士但丁堡这座近些年里被约翰二世、曼努埃尔一世几番加固的堡垒重城,没有火炮却是万万不能的。
  这可是一座石城,一座堪称是冷兵器时代防御之巅峰的城池。有史以来,这座城市还从来没有在军事攻击前陷落过。就是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彻底没落的时代,君士坦丁堡连续遭遇围攻,但敌人也依旧没有一次可以突破它的城墙(1204年十字军卑鄙地叛变自另当别论)。
  前后千年的历史,这座城市一再打退外来者的觊觎,它坚固的城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令其易守难攻。
  便是最后一次君士坦丁堡之战,占尽优势的土耳其人,也是保持了持续47天的炮击,总计消耗了55000磅火药,并发射了大约5000枚重型炮弹。现如今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兵力远胜历史上它陷落的时候,没有重炮,只靠着冷兵器攻杀,别说陆谦麾下的是十五万骑兵,就是十五万重甲步兵,都难如意。
  可即便是如此,想要拿下眼前的城池也真的很难啊。
  陆谦看着君士坦丁堡城头,如火烧云一样的艳红的云气笼罩整座城市。欧洲人的士气相当高涨!
  轰炸,轰炸,还是轰炸!
  对于君士坦丁堡,陆谦也只有用炮轰击。先轰开个缺口,然后才好近距离接战吗?
  只要能破开君士坦丁堡那厚厚的城防,陆谦就不怕近距离接战。就欧洲人这个时候的武备,怎么可能打得过板甲+火枪?
  就算马尔马拉海还控制在欧洲人手中,大批的物质军需可以通过海路送入君士坦丁堡,但一切都有个限度的不是?
  君士坦丁堡城内据悉有不下五万士兵,欧洲人还能再运来五万人么?要知道匈牙利就握在他的手中,中欧、西欧若是再派来大批的军马,他立刻就会分兵一路,经匈牙利杀入斯洛文尼亚,然后距离北意呆利也就是一步之遥……
  他麾下的铁骑用以攻城,当然有些不足,但只是纵横突进,就欧洲人现今的能耐,还真很难遏制!
  甚至,若是放开限制了他们‘行动力’的缰绳,你再看看骑兵会不会攻城?蒙古人的法子很稀罕吗?都是‘前辈’们留下的法,只是被他们有机的整合并发扬光大了……
  海面上,意呆利舰队白帆如云。以威尼斯舰队为主力,附属热那亚等城邦公国的联合舰队,这算是欧洲军事史上最为强大的一支舰队了。但此时舰队上的意呆利人,却一个个精神紧张,他们的眼睛在全神贯注的望着北方,望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另一头所连接的黑海。
  黑海,这是近些年里中国人新催生出的造船中心。大批的船匠、技师从东方调来了黑海,加之顿河中游飘下的大量优质木材,比如柞木、杉木、松木、柏木等。对于开发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顿河流域而言,这里随处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森林。
  但就像之前所说的一样,再多的木材也需要时间来阴干,然后才能着手建造战船。之后下水配上水兵试航,实验火炮等等,直到去年年底,黑海水师方才正式成军。
  只是它们的落脚点更准确的说是在环境更加安全的亚速海。
  如今,隶属黑海水师的一艘艘战船也随行大军南下,现在它们就在海峡的北口。与欧洲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水军力量,相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峙着。
  一股沉重如山的巨大压力,让海峡南端的所有欧洲水兵都要喘不过气来。
  没有人愿意去用血肉之躯来与敌人的火炮抗衡,这几年中,欧洲人也在全力以赴的研究火器。靠着塞尔柱人的积累,靠着他们的发奋努力,还真造出了一批大炮来。有炮车底座,有炮耳,有准信,甚至还想依葫芦画瓢的搞出炮表来!
  但是他们的技术根本做不到各火炮各类指标完全如一,所谓的炮表,很是不准确。
  而且他们还遇到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不,应该说是一系列麻烦的事情。首先是造炮的速度,泥模造炮的一系列缺点尽数摆在他们的眼下,先是速度缓慢,泥模本身在晾晒过程中就废品率高,且还是一次性用品。第二,泥模铸炮内部多有风眼,对火炮的安全性和性能都有重大影响。三,泥模铸炮的废品率高,很多火炮看似完好的,一放就炸膛!也就从侧面造成了火炮单位成本的剧增。
  横竖是种种原因吧,陆齐把黑海水师都拉起来了,欧洲人却还远没有实现火炮的普及化。也就是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以及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都在火器制造上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这才让君士坦丁堡拥有了近五十门口径大小不一的火炮。
  这个数目并不算少,但对比偌大个城池来,五十门火炮又岂能算多?
  只不过就是这五十门火炮,跟意呆利水军都全无半点联系。一门门火炮都被拜占庭人放置在了城头,一艘艘横行地中海的排桨帆船上能否有火炮,那可就要看意呆利人自己的态度了。
  事实上,大部分的排桨帆船上都没火炮!
  是威尼斯财力不够吗?笑话了。进入到十二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已经是整个欧洲最富裕的政权,单论财政收入,堂堂的法王、神罗皇帝都不见得能超过威尼斯。
  ——这里单指为法王和神罗皇帝为首的政权的年收入,而不是指整个法兰西和神罗。这二者是要明确区分开来的。
  强大的财力就意味着强大的雇佣军,再加上他们自身无敌于地中海的水军力量。威尼斯人在这个时代的欧洲可不是一般的牛逼!
  如果火炮是只凭着金钱就能买来的‘商品’,哪怕是奢饰品,威尼斯人的水军都早就拥有数以百计的火炮了。但可惜的是,在欧洲,火炮是你有钱都卖不到的珍宝啊。
  威尼斯水军是一支视野开阔,见多识广,文化层次相当高的军事力量,因为这支水军舰队中有大批的威尼斯商船充斥其中。纵然真正的老板不在,可那些跑东跑西的水手们如何就不懂得火炮的厉害?
  别的不说,这几年里始终驻守在塞浦路斯岛和克里特岛的水手们,就很明白火炮的威力。
  嗯,双边是休战了不假。可这是双边政权定下的约定,那约束不了海盗不是?至于那些海盗为甚除了个破烂旗帜,跟意呆利的水军完全一样,那就说不清楚了不是?


后记(二)
  太阳快要落山了,天空就要由血红色转向无边的黑暗。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厮杀停歇了,一场改变整个世界局势走向的大海战结束了。
  意呆利人吃到了痛苦的失败,他们的排桨帆船面对着陆齐军从黑海驶下的炮船,根本毫无还手之力。以传统的冲撞和跳帮战术为主的意呆利人,在这一战里损失惨重。黑海水师的战船在三五十丈外就把他们击沉。而意呆利人的排浆船却只有舰艏可以装载火炮,长度可以达到120英尺,宽度可以达到15英尺的排桨帆船,体型并不小。可战船却只能在首尾两端布置火力,否则就会干扰到划桨。不可不说是一悲剧!
  排桨帆船的每一侧会有30块座板,这样除了风帆,还可以有180名桨手,为战船提供不受自然因素左右的原始动力。大批来自意呆利和希腊海岸的桨手,驱动着这些风格古老而悠久的战舰横行整个地中海。但这种战船真的不适合安置火炮。
  而且火炮这玩意儿在欧洲还是绝对的稀罕物,威尼斯人财力再是充裕,也没办法为自己的所有战船都布置上火炮。这支欧洲水师的远程打击力量,如今还是依靠弓弩。可是当弓弩的打击对象变成了高大的战船之后,人就会发现它们的射程和威力全都小的可怜。并且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的终于与敌人接上舷后更会发现,黑海水师的炮船船舷太高,导致士兵根本爬不上去,反而被船上的火器趁机打得七零八落。
  在陆谦的眼中,海峡中发生的这场战斗那就是原时空第乌海战的翻版。
  历史上的第乌海战,葡萄牙人以少胜多,以18艘船、1800多人的兵力打败了天方人和天竺人的联合舰队,那可是一支拥有着上百艘战船的大舰队。而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原因就在火炮!
  眼前,发生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这场海战,可不就是一场火炮的胜利么?
  欧洲人除以多打少,利用火油烧毁了一艘黑海水师的中型炮船外,再无建树。而黑海水师却几乎把意呆利水师的精华却彻底埋葬。
  海水中到处是断裂的舰体、残缺的尸首,水师各舰正在搜救落水的敌我双方水兵,然后把俘虏的战船拖走,这些战船虽然不适合大洋里航行,船舷太低,适航性、抗沉性太差。可是在地中海这个大澡盆里却很是有用武之地。修补之后将大大增加黑海水师的实力。
  白义号上的火势已经熄灭了,就是那艘在战斗中被火油烧毁的中型炮船。因为整艘船已经被烧光了,爆炸声也早已经停了下。
  全舰200余人阵亡了30余人,主要来自最初时候的药粉殉爆。等到大爆炸消停了,船长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走人。
  整个船艏都被炸掉了一半,加上燃烧的大火,白义号完全没有了抢救的可能。余下人等,连同没有被殃及的火炮和火药能被抢救的都已经被抢救下了,剩余的就都葬送在这把大火中了。
  这是海战里黑海水师最大的损失,黑海水师十六艘中型炮船折其一。
  陆谦却看着君士坦丁堡哈哈大笑。随着欧洲水师战败,一艘艘飘着赤色旗号的黑海水师战船逼近了君士坦丁堡的南面,也就是马尔马拉海,整个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士气都在剧烈摇动中。
  他们彻底被包围了!
  之前陆谦从北方和西方两面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可人家一点都不怕,因为还有南面的水路,通过马尔马拉海,他们可以源源不绝的向君士坦丁堡运输各类军事物资,乃至是一船接着一船的援军。
  但今天的海战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就在守军的眼皮底下,黑海水师干脆利落的击败了以威尼斯水军为主力的意呆利舰队,掐断了君士坦丁堡对外联系的最后道路,也掐断了无数人心中的依赖。
  是的,依赖。
  君士坦丁堡的守军,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为什么面对陆齐大军来犯,还能保持镇定?
  原因不就是他们有水路可依赖吗?
  只要意呆利人的舰队不败,只要能保持着马尔马拉海水路的畅通,君士坦丁堡那就是一个时时刻刻都被输着油的发动机,无时无刻不再产生着蓬勃动力,岂会惧怕外头的陆皇帝?
  可现在意呆利人败了,败得毫无还手之力,这不仅意味着君士坦丁堡的后勤线被切断,更意味着这一切断将可能是永久性的切断。欧洲的水军面对装备了大量火炮的中国水军,他们根本无力抵抗,这也就意味着被中国人的炮船切断的道路再也不可能被重新打通了。
  意呆利舰队的失败并不可怕,整个欧洲,法兰西、英格兰、神罗,乃至丹麦、瑞典,都有着自己的水师和海贸商会,他们单体的力量是比不上威尼斯,可联合起来就是一股比意呆利人更强的力量。
  只要还有的打,源源不断汇聚来的欧洲战船,可以用消耗战来生生的抹掉中国人的海军力量。可现在的难题是,两边根本就没得打。
  就像在匈牙利、在保加利亚,欧洲人在旷野中与中国人的战争,是那么的叫人绝望。
  而当君士坦丁堡城内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己被彻底包围了之后,其军心士气还能不见动摇,陆谦掉头就走。他十几万大军直闯神罗,都能把中欧给荡平了,何必来跟一群愣头青来拼命?他头铁啊?
  看着渐渐变色的云气,陆谦很满意。这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先前若是能打一百分,现如今就顶多是七八十分。士气还是不错的,陆谦若现在趁机发起攻势,拿下城池的可能近乎没有。
  “轰轰轰……”
  上百门十斤炮和十二斤炮被聚集在君士坦丁堡的西侧,然后就一刻不停的向君士坦丁堡展开轰击。
  这就是在打铁啊。
  每一块好铁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君士坦丁堡就是那生铁,而城外的一门门重炮就是打铁的锤。
  但君士坦丁堡不会被百炼成钢,而只会被铁锤打的四分五裂。连连的炮声就是他们的催命符,拜占庭人的大炮也有不少被集中在了西城,但数量不足,性能不行的欧洲火炮,又如何比得过陆齐?大炮轰鸣,城内的守军怎可能半点都不受影响呢?
  整个城市布局呈三角形的君士坦丁堡,除了东方面对着海峡,北面的金角湾,西侧的陆地和南面的马尔马拉海,现在全都奏响着隆隆炮声。
  拜占庭人没有了水面优势,他们在金角湾入口的所有布置,那就都是无用的摆设。一艘艘战船驶入了金角湾,炮口对准君士坦丁堡,轰鸣声一点也不比西侧陆上的炮群稀疏。
  被三面围殴的拜占庭人士气在不停的下落。
  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一块块石头垒砌的城池,其强度远不是早前中原的坚城可与之相比的。但是再坚固的石头,在火炮面前也要服软。不然,在欧洲的军事史上,这些个人就不会把一座座冷兵器时代的城堡给飞速淘汰去了。
  “上帝保佑,基罗马帝国的战士们,上帝与我们同在!”
  曼努埃尔一世披挂整齐站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上,挥剑高呼,喊着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口号,麾下士兵也有气无力的应付着。
  没奈何,任谁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被人痛殴了十几天,那士气也会变得如此。
  完全没有了斗志——在破碎的石墙面前。
  守军中可不全是苦大仇深的欧罗巴农奴,内里有不少有文化的贵族子弟,他们很清楚当君士坦丁堡那层坚固的外壳被敲碎了后,等待着他们的会是怎样的下场。
  冷兵器肉搏,他们根本是抵挡不住中国人的。哪怕他们的库房里有不少药粉和火油。
  怎么会相信上帝,上帝也救不了他们。
  曼努埃尔一世最后悔的就是把他的叔叔伊萨克·科穆宁‘圈’在了君士坦丁堡。在做好了在君士坦丁堡抵抗中国人的准备之后,他把对自己威胁性最大的叔叔伊萨克·科穆宁也留在了君士坦丁堡。
  这在当时的曼努埃尔一世看来,不失为一个妙招。但现在看却是一个再愚蠢不过的选择了。
  他父亲约翰二世有八个子女,但儿子只剩他一个。曼努埃尔一世还有几个姐姐和姐夫,如果他不能守住君士坦丁堡,或是在城破之后成功的突出重围,以后的拜占庭帝国……简直不敢相信会乱成甚个模样。而如此混乱的拜占庭帝国,面对着中国人的进攻又会是甚样的下场……
  曼努埃尔一世只要一想,就心痛如刀割。
  或许,东罗马帝国真就要灭亡了。
  ……
  太和六年。
  一支打着赤红旗帜的船队缓缓停靠在菲乌米奇诺的港口,岸上有不少欧洲的大人物在等候着。从神罗到法兰西,再到威尼斯等势力,当然也少不了罗马城内的红衣主教们。
  面对着在过去的一年中,率领大军肆虐欧罗巴的中国太上皇的特使,欧洲人必须以示尊敬。
  代表教皇出现在港口的机枢主教尼古拉斯·布雷克斯皮尔,是罗马教廷内部少有的英格兰人,这是现任教皇尤金三世的得力助手。
  所有在港口的迎接者脸上都带着僵硬的笑,这与虞允文脸上如沐春风的笑容大相径庭。
  简单的说来,这就是失败者与胜利者的不同!
  十余万大军铺天盖地,在多瑙河,在巴伐利亚,在波西米亚,欧洲的土著一次次集结大军,又一次次惨败在陆齐军的铁蹄下。
  以御前司铁骑为前驱,陆谦完美的实现了自己惩罚欧洲的意愿。
  然后,欧洲人屈服了,他们想要谈一谈了……


后记(三)
  “从来没有一个帝国,伟大如陆齐,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统治者。”最终向陆齐献上了自己膝盖的尤金三世如此说道。
  一神世界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你很难说是好了还是变坏了。横竖在这个时空的地球,一神世界再也不可能如原时空那般光辉夺目,未来的一神世界,就跟巴格达的天方世界一样,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质的名词。就像原时空的天竺。
  但这是从整个文明的角度出发然后得出的结论。而要具体到单个的人,那可就是一神的幸运了。
  随着西方的臣服,整个大陆都迎来了和平。虽然这时间并不长久,可不少源自东方的先进技术,却已经流入了其中。
  只需要知道,百年之后的一神世界,人口就已经超出了亿人大关,较之原时空历史上,整整早出了上百年光阴,那期间的意义之大,就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知了。
  欧洲人粗狂的农业技术被东方传来的农业技术经验一次次的碾压成渣,即便具体事情具体分析,针对欧洲地广人稀的特征,被大幅度采用的重犁和三圃制欧洲本土也有孕育,只是还没有发扬光大,可是铁制农具的愈发普及,肥料的大规模应用,也都让欧洲农业有了一质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自然也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滋生。人口的滋生就也让欧洲各国的实力有了一定的恢复。
  虽然巴尔干完了,波兰完了,匈牙利也完了,就是神罗且都割了不少肉才让陆谦满足。甚至在南欧都还有马洛卡岛和直布罗陀海峡被紧紧地握在中国人的手中。
  但百年后的神罗、法兰西等国,实力却已经比之当初兴盛了许多。
  尤其是东方的政治、军事等制度对他们的影响!
  中央集权成为了一神世界的必然选择。神罗、法兰西、意呆利和英伦三岛等等地区,一个接一个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已经在一神世界诞生。长期处于威胁下,生死都不由自己,那种滋味是能让人发疯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变强。可没时间再去谈判、妥协,以强大的陆齐帝国为例子,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势在必行。
  教会的威严在百年光阴中已经大打折扣了,在这个神灵无能显圣的物质社会,打破信仰的束缚并不是很难。但是,那个百花齐放的文艺复兴时代,也只能在穿越者掀起的惊涛骇浪里永远的消失了。
  而这些变化让西夷各国国王手中的实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再一就是骑士阶层定位的改变。骑士阶层并没有在一神世界消失,消褪的只是他们身上的军事色彩。这就像各地的贵族,他们也依旧存在着,但手中已经无有了主宰地方军政的权利。
  当火枪火炮大规模的出现在西方世界后,骑士阶层在军事上的没落就是神都不可避免的事情。一种廉价而质量优异的兵种,取代了他们!
  这也一同解放了各国的军事思想,让西夷各国的军力和军事组织能力较之百年前有了显著进步。
  加上与此同时,大量的棱堡也开始出现在一神世界。这就让他们不止有了一定的肌肉和锋利的长矛,更有了一面坚固的盾牌。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一神世界重新对东方鼓起了说‘不’的勇气!
  当然,他们也没有头铁的去直接打出反旗,每到该去朝见进贡的时候,那还是该怎么去就怎么去。
  他们的勇气先是表现在对内的社会舆论煽动,引发欧罗巴土著们对中国的反感,具体的操作就是表现在对华货的反感和抵制上。然后他们还派出人手进入到代国、赵国、宁国,去煽动各国境内的欧巴罗土著的情绪和组建反抗武装。
  这是在一步步逼近红线。一种看起来有些‘怂’的法子,但却是极稳当的。
  而代国、赵国、宁国,甚至是他们背后的吴国、洛国、沐国和安国,七国境内都有不少的欧洲土著。就是这些年里,中原在屡屡向外迁徙‘贫民’,那具体到西陲七国国内,欧洲土著依旧占有很大比例。
  这些人若是闹腾起来了,绝对能给七国制造不小的麻烦。
  只不过,百年光景流逝,西陲七国的汉化之功又岂会半点无有效果?
  要知道,这些个藩国建立之后,并没打一开始就对一神教和天方教喊打喊杀,甚至就连税赋上对二者的信徒都只添加了不多的一些额度。真正让二者在随后的岁月里沉寂下来的原因是各国官方对两教信徒的压制。
  随着西陲各国根基的建立,统治的慢慢牢固,一些在意识形态上不能与各国高层保持一致的土著们,就陆陆续续的‘脱离’了自己本来拥有的岗位。并且他们的下一代人的发展也会遭受限制。除非他们愿意放弃一些坚持……
  一些事情不会被红果果的显露出来,但却能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规则。
  而且西方的社会传统是长子继承制,这与各藩国所推行的推恩令,是完全的两码事。但后者无疑是可以得到人心的。
  那些个长子便是继承家产之后,会不会倾向于各王国且还说不定,但那些得到了好处的次子、三子,乃至无数子,倾向于各王国者却是十有八九。
  再加上各国的商人阶层,传承至陆齐的科举制度,可没有商户不准参与的规定。对于欧洲政治地位并不怎么高大上的商人们而言,那些方块字和中国人虽叫他们头疼之极,但只要肯用心去培养,一切都不成问题。
  看晚明时候,那些个为了在中国传教而穿起儒服,行起汉礼的利玛窦们。就是一个个再真实不过的例子。只要有足够的动力驱使他们!
  而现在来自东方的科举制——可以步入官场,获得与贵族比肩的权势和尊敬,这是叫整个中下阶层的欧洲土著都不能抵御的诱惑。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阶层已经十分禁锢,而现在传来的科举却是一副实实在在的登天梯!
  那对整个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就可想而知了。
  西陲各国用推恩令和科举来撬动西方禁锢的社会结构,影响重大,很是有利于汉字汉话的推广。就像英语在天竺成为了官方语言,中国除了官话还有各地方言,百年后的西陲七国就是如此个模样。
  汉语是官方语言,而在民间,各种非官方语言则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短时间内各国也是处理不掉的。
  ……
  夜晚笼罩着新元府,这是赵国的都城,它有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叫维也纳。
  卧座于多瑙河畔的兴元府是赵国境内数一数二繁华之地,本来就是商业重镇的维也纳,在政治力量的加成之下,成为赵国境内最繁华之处,这很正常。
  “唉!要说这美洲,那是真的美,物华天宝,钟灵毓秀。金矿银矿就不说了,只说砂糖,一年都不知道能为中原赚取多少银子。英伦三岛的英格兰胆大妄为,听闻了美洲的消息后,知道这地球是个球儿了,仗着自己悬于外海,小心行事无人知道。就偷偷的派出一支船队杀到美洲。这是要虎口夺食啊!中原的皇帝老儿若是知道了,岂能绕的过他?”
  “但是啊,这美洲太大了,比欧洲大多了。中原的皇帝老儿根本管不过来,这些年去了,也只是在那建了几个小国。还都是在美洲的西海岸,压根不知道英格兰人已经偷偷摸摸的到了北美的东海岸。”
  “让那英格兰是捡了个大漏。”
  “北美的东海岸虽然没有金山银山,但却有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沃土。”
  “英格兰不正是缺粮食么?如此就本本分分的埋头种地不得了么?偏那些英格兰人急功近利,视美洲土著如猪羊,对其喊打喊杀,两边结怨极深。那英格兰人是真不知死活啊。美洲的印第安人可是咱们老祖宗殷商后裔。英格兰人杀人不成反被杀。聚集地被印第安人团团围困,移民士兵大批饥饿而死,英格兰是非但没赚到便宜,还而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失不小。更叫人好笑的是,这些人吃亏后不服输。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