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斩!
宫里也是一团乱麻,道君皇帝听到战报之初。没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而是叫郑居中、蔡京等一干人议出格结果,而后他再拍板。同时优待林灵素等一干宫中的道人们,不时沐浴焚香,祈祷上苍保佑皇宋。
这事儿看起来就是那么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
自从当日黄粱一梦后,赵佶就心中生出了无限期望,毕竟那梦境太逼真了。真的叫人觉得那就是现实,至少人赵佶心中起了想法。因为他能记得内里的一丝一毫。
只是如此‘美梦’可遇而不可求,直到他都搬家到江陵了,也没在不期而遇。不过那郭仲荀、姚平仲二人依旧就发迹了。
前者从一寻常御营副都指挥使被提拔为御营副使,也就是梁方平的副手,虽然梁方平是太监。后者被提为御营统制官。算上被重用的姚古,姚家父子是彻底走出了低谷也。
那消息传到陆谦耳中,都叫他觉得赵佶是否在有意的分化西军?那后者虽然是一个集体,却是有很多个个体,将门不是一般的多。若是抬出几个与之打擂台,那可就不足为据了。
所以,继姚平仲发迹后,刘锜、苗傅和刘正彦,纷纷被提拔为御营统制官。消息再传来时候,他也就自以为就是这般了。
这些个人背后可都站着重量级的西军将门。
现下郭仲荀正以各将本部精锐为骨干,择选各路义军兵勇之强健者,另成新军。
他也不以为意。这只能说陆谦前世只是个小白,对宋末又没甚深入了解,甚至都不晓得那郭仲荀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这些人皆是正史中平定方腊之乱的赵宋功臣。
但是他那一瓶不满扳平晃荡的历史水准,叫他对姚平仲、刘锜、苗傅、刘正彦,都颇有印象。
前两者是这个时空里都早就打过交道的人,姚平仲他老爹还在襄阳城蹲着呢。后两者更是正史上大名鼎鼎的苗刘兵变的始作俑者。诛杀赵九妹宠幸的权臣及宦官多人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兵变当然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是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转折点。苗刘二人是给支持赵九妹南逃的投降派势力重重一击。清晰无比的表明了某种态度!
促使九妹着手整顿、制订了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但它也无疑赵九妹最终收缴兵权、向金人妥协求和的一重大因素。
第551章 长蛇七寸
话说两头,这个时候淮南的厮杀也正值白热化。
就如陆谦所言,主战场的事情已经了解了,接下来要看的就是淮南与江南了。看淮南的梁山军能否把西军彻底逐过大江;看有了“心劲”的摩尼教军是否能支撑得起这最后的关头。
——江宁府若是被西军给拿下了,摩尼教纵然实力仍在,也是江河日下了。
但是限制于时代原因,陆谦还没有接到杨志传来的信报,他只知道他所惦记的淮南,梁山军与西军厮杀正烈。
后者西军主将乃是杨惟忠。淮南军的作战对象可谓是老母鸡变鸭,那战力自是不同以往。但西军主力尽在江南,此地兵精却是人少。
而淮南军这般时候也已经完成了更新换代,晁盖手下哪里还是当初的宋江军,亦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双方现下战的正凶!
读者们是都知道,陆大王当初是不怀好意,卖了摩尼教一遭。让宋军盘踞淮南一角,有了渡江作战的屏障。那时候陆大王是只盼着两边能杀个两败俱伤,是以,他不动声色的给西军行方便。
可现下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太平州一败叫摩尼教损失不小,紧接着就是江宁府的硬碰硬,方腊不断的在流血。摩尼教人可不会只守着一座金陵城,坐视西军围杀过来。
那外围的一系列战略要地,双边都不知道拼杀争夺了多少次。
这般正面的硬碰硬,吃力的自然是摩尼教中人了。早一俩月就被西军杀到了城下,上个月更是被西军东西南北围堵着,在这场金陵保卫战中已经趋于了劣势。
现在陆谦自然就要帮岳家的忙,反过来为难西军,好减轻江宁府处的压力了。那张顺已经引着内河水军进到了扬州。杨志部亦是秣兵历马,时刻准备着。但陆谦还是期望摩尼教能自己顶住!
如此淮南处的厮杀就半点无有虚假了。
淮南之战,中心就在庐江。晁盖手下兵多将广,早把无为军夺回,更扫荡了舒城、桐城,将庐江周遭的城池要地尽数拿下。
庐江以一座孤城,城墙都被轰塌多处,坚持近月光景,西军不可谓不能战。
但江宁府的西军不见回援,牛皋的失利更是牵动了江州的刘光国部,造成江州空虚。这庐江一破,淮南军顺势便能把舒州、蕲州,甚至是黄州都夺了下。
后者就是后世的黄冈,作为80后学生时代的两大梦魔之一,许多人对这个地方都是有认知的。那江对岸就是武昌,当然是这个时代的武昌,但打武昌向西去,就是鄂州江夏,也便是后世的大武汉了。
而江州则就在蕲州与舒州之间。
彼处现下只剩下一支新编兵勇,杨惟忠若是败了,如何能抵挡的住淮南军的攻击?
要知道,这里可是西军的物资粮草基地。
堆积在江宁府的大军,所用钱粮兵甲,一应都出自这里。淮南军若是夺得了江州,那西军的主力可就要遭了。沿长江分布的西军,那就是一条长蛇,而江州,就是它的七寸。
故而要说现下谁人最关心淮南战事,则非九江蔡得章莫属。这厮靠着老爹的势,又借着本身就在江州这一要紧位置做堂官之故,在此战中谋取了调配粮草军需的职务,至今做的倒也称职。是以早早将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的官帽戴在了头顶。这官职固然比不得安抚使来的重,却也无疑叫他更上了一层楼。
是以,蔡得章之利弊已经与西军紧紧的绑在一块。若是方腊被成功扑灭,则他必能再升一级。
“我意调遣穆家兄弟,引兵增援庐江。通判以为如何?”蔡得章心中实拿不定主意,否则如何会叫来黄文炳商议。后者与他交情虽良好,蔡九甚至还借机给黄文炳运作了一实缺,让自己这‘通判’做的名副其实,当然他也得了黄文炳的孝敬。但黄文炳可绝不是他的狗头军师。
后者此刻的身份是一名官员,蔡得章的属官。这是在商议公事。
黄文炳在水浒原著上死的很惨,可谓是‘反水浒’人眼中的一抹不去的黑点。也是力证所谓的“梁山好汉”就是一群吃人食人的‘反人类’的一事例。
还有人说,这黄文炳虽是文中的一反派角色,但细思此人事迹,却是大宋朝的大忠良也。此人在生活中不忘工作,听童谣,揪反诗;推理能力强,从童谣中推断出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宋江;明察秋毫,一眼看出伪造信件中的破绽。实为大宋王朝难得的优秀探员,最终也是因公殉职,全家遇难,死的可歌可泣。
可以说是与其他“正面”的公务员形成一鲜明反差。如那强收贿赂、私通梁山的戴宗戴院长;见到朝廷通缉犯史进坐下来喝茶的鲁达鲁提辖;墙头草两边倒乐得收钱的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实是真作假时假亦真!
“文炳以为可行。”黄文炳略加思索,张口就说道。
蔡得章浑然一惊,这两日他询问过许多人,这不是第一个赞同进援庐江的,却是最干脆最鲜明的持这一观点者。
“近来两日多听相公着人询问此事,文炳深思许久也,深以为然。”黄文炳是阿谀谄佞之徒,却非是那无才之人。德才不兼备,此乃常有事也。
“彼处庐江之得失,关乎我江州之安危。庐江若安,江州自稳如泰山;庐江若陷落贼手,就我江州之兵,何以能够力保无缺?”
“小人以为,相公不若早做准备,边招募渔民充作水勇,以备不时之需;边择选勇将,引军渡江进援。即使入庐江不得,亦可在外围牵制淮南贼寇一二。相公也好叫西军上下知晓真心不是?”
蔡得章半晌不语,说道:“想要江州安稳,只需有水陆军回援即可。只是现下江宁局势正急,可不敢因小失大。”
整个赵宋朝廷就指望着西军能拿下江宁府,好叫大家喘口气呢。
“相公勿忧。有道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文炳素问相公与那刘梦龙刘都统亦有些交情,何不去书一封,求来几个能将,好整顿一二江防。”
蔡九拍手叫好。
第552章 他们急了
战争是残酷的。金陵城外的秦淮河,早就被无数鲜血染红。每日里都有尸体被送到江边,顺江抛下去。江水中沉沉浮浮的尸体,给江南增添了无数个水鬼的故事,也诞生了不知多少鱼肚子里显出人手指头之类的‘怪谈’。以至于,沿江的无数百姓今后数年中都不敢吃用江鲜。
金陵城内,满城的青壮早已经被摩尼教人集合了来。按坊整编城队伍,在关键时刻,一人发一把长枪就上城墙顶着了。身后就站着督战队,持刀明枪,看谁个敢乱?
且他们又非是没有活路?摩尼教只是让他们顶一阵儿,可不是叫他们全死在城头的。这般有了生还的希望,那人心中的反抗意识自就薄弱了。兼之上城头一次,还有不俗的报酬。以至于城内都有不少健儿争着上城。
这些人手持加长后的长枪,或是抵杆、礌石,横竖是能起到些效果的。
然就算如此,摩尼教兵马的损耗速度也是不小,即便有着城北水营处不断地输血,局势兀自日见颓废。
“轰”的一声砲石落下,砸的一处垛墙当即崩碎炸开,将周遭的几个守城士兵打的血肉模糊,而几乎同时,云梯上的西军将士已经有数处先登城头。
“杀!”方杰双目圆睁,视野却是一片暗红色的,他已经在城头呆了两天两夜。随着淮南告急与江州告急,金陵城下的西军如何不急?这几日攻势不见断绝,城中饱守压力,摩尼教军只能鼓起勇力,与之对拼。方杰部这几日损失很是惨重,五千精兵现下已经三千且不足,但西军都已经登上城头,方杰自然是率着亲兵亲自扑上去。
两队人狠狠冲撞一起,那是血花四溅,双方都是以命搏命。长枪捅刺,掉刀劈砍,铁骨朵大棒猛击。鲜血就如廉价的番茄酱一般,无时无刻不在挥洒着。
对比登城的西军士兵,守城的摩尼教军武器更强。但是作为西军的先登勇士,后者的作战意志与作战经验,配合也更是默契,显然更胜一筹。
方杰素有勇力,就算这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可还是锐不可挡,所到之处,刀光一片,顿时扫倒一片,再飞起一脚把一西军都头径直踢飞出城,只留下一道长长的哀嚎……
是的,方杰已经不再用方天画戟了。守城的这段日子,他手里的兵器早换成了门扇大刀,只因为他发现了一真理——刀大杀人多!
只是些悍勇兵卒,又非个个都是武艺高强的,那里有什么真手段?西军的这些先登悍卒,仗的就是一打仗拼命,悍不畏死。对付这种人,方天画戟远没有大刀来的爽利。而大刀之中,就数门扇大刀最爽。
“轰――”狂乱地碰撞声中,分为两军的披甲勇士横冲直撞来。兵刃互击,将士悲嘶,金铁交鸣之中是血雨肢残漫天横飞。明亮的刀枪带起道道光芒,闪烁在殷红的血色之中,宛如放飞的烟花那璀璨夺目。
“嗬――”
方杰大喝一声,手中大刀如一条怒龙般劈砍而下,锋锐的刀首呼啸着,就似划破黑夜的第一道光明。
大刀轻易地斩断了一名西军将校握着的长矛,刀刃斩破头盔没顶而入,直砍到胸膛。颅骨、颈骨、胸骨,一连串的骨头被斩断,清脆地碎裂声声声入耳。拔起大刀在头顶一旋,再度顺力向右劈下,又拦腰横斩了一名手持刀盾的西军勇士。
方杰眼睛有点发黑,但手上却半点不见停留,上翻下飞,刀花朵朵。当面西军就像是被纳入了一绞肉机里,一个个无情的被绞杀。直到一名被刀首没入胸膛的西军都头两眼突凸,眸子里凶芒闪烁,将手中的兵刃抛落在地上,憋住最后一口气,双手死死抓住没入自己胸膛的大刀死死的不放,方杰这才停下了杀人。
这时,带起一道血色的浪花,一点寒芒忽的闪烁。穿过了方杰身边一名亲卫的脖颈,继续向着方杰呼啸刺来。
可后者却仿佛没有看到一样,却是双眼中早已经失去了神光。
万幸的是钱振鹏及时赶到,挥刀救下了方杰。而后奋起一刀,清越的金铁交鸣声中,只把那名西军小校斩做两段。
眉目狰狞,一名西军指挥使声嘶力竭地怒吼着,铁锥枪如是铁杵,生生撞开了摩尼教的盾墙!
“哼!”钱振鹏来不及细看方杰,直叫人将他抬下去歇息,就扬起泼风刀,取那人杀去。
但还不及他赶到,就见一群身披厚厚铁甲的摩尼教精锐已经冲刺而至,乃是钱振鹏带上城头的生力军,个个披挂重甲。
一杆长枪、一口大刀精准的架向那人的铁锥枪,这二人自然是虎口俱裂,刀枪齐飞。可是不待那西军指挥使下一招解决这二人,另就有人已尾随而至了,三支锋锐的枪矛划过三道耀眼的亮光,照着他的头胸腹部等要害处就狠狠扎下。
指挥使依旧轻松地应付过去了再一次的合击,可是摩尼教精锐就似滚滚的铁流,永远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合击,这名悍勇的西军军官被一口大刀砍下了他一支臂膀,顷刻血流如注,惨叫声起。随着又一口大刀的劈去,叫他人头横飞。
城外鸣金声响起,敌军再度潮水一样的退了下去。
眼前的压力一空,钱振鹏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怀顾四周,只见自己新引上来的一千甲兵,已经损失了三四成。而至于方杰部,那是拢共只剩了三四成。
亲兵营二三百人,现只剩寥寥三五十个,且每一个都是伤痕累累,兀自强撑。
浓烟滚滚,杀声渐停,只见城墙下横错交抵的尸体直堆成了一个小坡,城墙上流动的血汇集成了溪流,顺着城头的排水沟向下流着。
他不知道城外的西军损失了多少,只是摩尼教,仅仅是守城以来,那死伤就有万人了。
偏偏他们又不好不守金陵城。这儿的政治意义太大,叫摩尼教人等都割舍不下。且这儿不守,苏州守不守?苏州之后,杭州守不守?摩尼教手中就只有这三座坚城。其他诸州城,如润州、常州和秀州、明州等等,就是都不堪防守了。
要清楚,现在还是北宋,而不是历史上的南宋。江南地区承平百多年,城防破败,武备不修,那河北边界诸州好歹还因为辽国的威胁,而把城池修建的整整齐齐。
江南这儿,可就是一味的视而不见了。非是到城墙要塌了,本处官员是不会去考虑修葺的。
这般情况下,那些个州县还能引以为持么?
况且,现下是势成骑虎。谁也不敢轻言放弃,盖因为那对军心士气就是一沉重的打击。
忽的,城头上的喧哗一静,一队穿着铁甲的精卒映入钱振鹏的眼帘,这些人士气饱满,体力充沛,重重叠叠中簇拥着中间一人,可不就是方腊。
此时的方圣公脸色肃穆,巡查着将士们,看见了钱振鹏满身是血,大口喘息着,周遭尽是层层叠叠的尸体,鲜血都把那段城头染红。自不会站在那儿去等着钱振鹏前来参见。
大步走过去,一把扶住要见礼的钱振鹏,问着:“情况如何?”
钱振鹏歇了一阵,才缓过气来,回说:“圣公,不打紧,我等还支撑得住。倒是那城下的西军却未必能支撑得住了。以属下浅见,他们急了!”
方腊掉头望着城下,一双精目看着那重重叠叠的西军营垒,默默无语。
第553章 我这个女婿,最是爱惜羽毛的
原江宁府衙大堂。
金陵城中,除去那脱力昏迷,至今躺在床上不能下地的方杰外,摩尼教一干重量级人物悉数在场。
当中高坐着圣公方腊。左手第一位是厉天闰,稍后是八骠骑之首的刘赟,再次是水师总管,浙江四龙之首的成贵,而后就是钱振鹏、白钦、张近仁、沈泽、赵毅、高可立等人。
却多是方腊一系的人物,那厉天闰不提,八骠骑乃方腊亲弟方貌手下的臂膀,以刘赟最佳;浙江四龙乃是摩尼教的水师统制,亦是方腊之心腹。如今与刘梦龙统制的宋军水师正在江宁一段江面上,反复拼杀,力保金陵城北门水路无失。钱振鹏亦也是方腊心腹,张近仁、高可立等系吕师囊麾下重将,而吕师囊本身又是方腊的臂膀之一。
可以说那左列之人,除了一白钦是右丞相祖士远麾下亲信,再无第二个了。且白钦早前随方垕战于江南东路,芜湖之战中是辛苦挣扎出性命来。
右侧当头的却是参政官沈涛,其次是步亲军都太尉杜微,再是侍郎高玉、佥书枢密院事桓逸等人,却也都是方腊一系的要人。
南安王方天定坐镇杭州,娄敏中、祖士远也都在此,还有包道乙、石宝等。
兵部尚书王寅并司行方、吕师囊等在两浙路南线与李珙、徐徽言厮杀亦烈。早前三大王方貌被二人打的是焦头烂额,方腊便调换了人手去,以方貌引兵增援江南东路,派王寅等南去对付李珙和徐徽言。如此倒是扭转了败势,两军斗的旗鼓相当。
方貌进援太平州不利,被方腊调去苏州,以庞万春为其副将,整日里整兵备战,不停的加固城防、囤积粮草物资。
再有方天定坐镇杭州,方腊亲自奋战金陵,摩尼教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尤其是方天定从陆谦经略海东一事上得到启发,差遣支人马夺取了舟山群岛,并且着手经营水师,在岛上囤积粮草物资,甚至是迁移百姓等等。陆谦得到谍报司信报后,只能感慨此间事早非水浒也。
此时此刻,方腊召集众人来,那便是要商讨一事。却是成贵刚送到的杨志手书,那信中言语之事,叫方腊一时间难做出决断。
张口把杨志手书言语了开来,方腊双目从众人眼前扫过。“大伙儿且议一议,此事是否可行?”
厉天闰现为方腊手下第一人,自是要第一个开口搭话,起身说道:“圣公明见。我城内兵马战力尚存,何须北地兵将支援?凭白呈了北军人情,还教其抖了威风。那城外西军纵使攻打的甚急,短期内亦不能破我城池。以末将之见,当严词拒绝。”
在摩尼教不少人的眼中,梁山军在日后的将来,那是要与他们争天下的对手。现在杨志要发兵救援,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万万不能允许的。
“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还望圣公三思啊。”
沈涛亦站起身来,“元帅所言实不虚。然却忘了南北两家现为秦晋之好,些许勾当手段便不能明着说来了。现下杨志发来了文书,那就只能做一片好意。不然宣扬出去,亦是陆大王有情有义,有礼有节,我等反倒落了下层。”
话就是这个意思。杨志毕竟是一番‘好意’么。方腊不愿意拒绝了就是,谁也不能说什么。
然方腊心中亦有着借一把力,早日稳定住江南局势的心,盖因为他觉得陆谦不至于没品到来在江南不走。他方腊又还没死?江南不是无主之地,这主人更是陆谦的岳家……
“圣公所言甚是。刘备借荆州终究是只是戏文。陆王素来以仁义自诩,爱惜羽毛,世人皆知,必不会行此腌臜勾当,兀自丢了声明。”高玉的这番话真叫在场众人吃惊。
这摩尼教中兀谁有不知他是对陆齐警惕最高者,不想,现下竟是这个态度?!
方腊则笑的很是开怀,“不错,不错。我这个女婿,平生最是爱惜羽毛。”看那旧日的老兄弟,哪一个不是安排的妥妥当当?便是王伦那鸟厮都得了个伯爷,这儿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则个。
“正人君子可欺之以方,陆王这般爱惜羽毛者,自也可以投其所好。圣公就当应下这杨志的所请,而后张扬出去,叫天下人尽皆知道。”如此就等若有了一道无形的枷锁,叫陆谦想耍赖都要考虑一下后果。
没人会拿自己多年积累的好名声来糟蹋的。
厉天闰坚持己见,“圣公休道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时干系甚大。圣公如真要借兵,何不先行水路,败了刘梦龙,乃折宋军一臂也。亦可趁此时机,行文苏杭,广参众议。”
方腊心中向着给杨志回书,都已经在打着草稿了,可厉天闰这么一说,叫他眼前忽的一亮。
他也知晓自己借兵对敌那必然是弱了摩尼教的名头,可要是只借水军,打退了宋军后,走水路可叫后方的兵马源源不断地进入金陵。
后者虽然被围,但北路却还通常。因为成贵的水营就扎在北路,从江畔到北城墙处,拢共也不过三四里。西军若是前来攻打,可就是两面受敌了。回转的空间亦是狭小。
高玉看着方腊改变主意,心中颇是恼火厉天闰。这摩尼教里终是这些武夫受看重。与沈涛结伴出了府衙,路上就道:“遮莫借水师襄助便不是借兵了?普天下世人皆知梁山军了得,借此机会验看,不亦是一得么?”
摩尼教与梁山军‘分道扬镳’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保不准人梁山军就已今非昔比了呢。
沈涛转回自己住处,盘坐书房,拿出一捏北地传来的《新闻报》,看了半晌,人忽的站起来,叫人备马,疾奔方腊处。
后者刚去看望了自昏迷中醒来了方杰,听闻沈涛求见,旋即召人进来。
沈涛见礼后言道:“今日臣返回家中,枯坐了半晌,忽的想到一事,许于守城有益。不敢相瞒,特来禀告圣公。”方腊听了一喜,叫他大胆说来。
沈涛言道:“西军十数万入关,已是尽全力也。现下主力尽在金陵城外。两军数月厮杀,我军死伤惨重,西军亦不会轻松。军士伤亡过重,自会有戾气生出。即便二种威望深重,以臣之浅见,这等事亦难压制。”
“如此臣敢断言,金陵城一旦破开,西军必然会纵兵屠城,以激士气,安抚将士,那我军之俘恐是无一能活。更兼城内百姓,亦是生灵涂炭……”西军的军纪本就不好么。入了江南后就更是不好了。他们一个个都没拿到赏钱出征,皇帝叫西军来江南自取,西军上下不借机大发横财,那更待何时啊。
纵兵屠城并不是全部屠杀的意思,是指纵兵大掠,那期间烧杀淫掠只是不会少的,百姓必然要死上无数,若是还有大户巨室,也是十不存一。只可惜摩尼教军先就把这儿的大户巨室给吓跑或是抢光杀光了。
方腊微微一愕,深以为然。依照西军一路打到江宁,沿途的所作所为,沈涛的这般猜测是必然而然的。但杀人方腊做的多了,他自己无甚觉得有甚可做勾当的。
“圣公可叫人宣扬全城百姓知道!”
如此来,金陵城内的数十万百姓就与摩尼教连做一体也。
第554章 谣言
樊城内一处被整理出的宅邸里。
陆谦正在埋首案牍。他战事上固然不用操心,但政务上的事儿就多了去了。秘书监早就不是最初的十二人,现在已经不下二十个了。或是与六部五都督府对口,或是与税务总局、法院、都察院对口。那就仿佛是一个小朝廷一般。
而乐和在总督一切的同时,亦是有对口部门,那边谍报司。
这日曹正送来的信报叫他就看了一惊,忙报于陆谦知晓。
“曾弄、曾魁……”
这俩名字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听闻,小小的曾头市都早被他忘在了脑后。现下却在女真地界猛地跳出来。尤其是他们很可能将要背负的职责,竟然是入关与赵宋密谈……
陆谦瞬间就想起了燕青,“传令下去,叫燕青密切关注。”是赵宋会与女真结盟,还是女真要与赵宋结盟吗?若是前者,那用意就不言自明。如此的话,教陆谦心里都起了现下就把赵佶弄死的冲动。
而老天似也感受到了他的心情,外面一片片黑色的乌云遮满了天空,阴霾密布,片刻后,雨点汇成一片,劈啪的打了下来。
这雨可就凉了。毕竟是九月后半月的雨水,都能和冬雨沾上边了。打在身上,冰凉冰凉。
没有夏雨的暴烈,亦不是秋雨的绵柔淋漓。
整整五天的雨,下的鹿门山下梁山军两座营垒外的三道沟好都积满了水,好不容易天放晴了,可不到两日,又是黑云密布,冰凉刺骨的雨水哗哗落下。
这次倒不是没日没夜的下了,间间徐徐,可就不见老天爷真正的放晴。头顶的黑云仿佛是一块盖顶的巨石,叫人喘不过气来。
鹿门山准备已久的攻势被陆谦直接叫停。
下着这么凉的雨,山路本就湿滑,弓弩又不堪用,直叫将士们持刀枪佯攻,那是觉得鹿门山上缺少石头么?还是说因为山腰处有个鹿门寺,这里便是埋尸的好地方了?
拿不拿下这儿无关紧要。因为陆谦本就没准备此番夺取襄阳么。几千宋军守在那里,就浑如一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是以,当淮南战场传来消息,晁盖已经破入庐江,陆谦是哈哈大笑,当即传令全军打道回府。
固然,他不会一路真的退回南阳去,可大军也只能留在邓州——唐州一线,而不是那停留在这汉水之畔。
樊城还是留给宋军去了。这里距离襄阳太近了,又无险可守。
踏着依旧不曾停歇的秋雨,在九月末,陆谦收兵了。
数万大军动作起来,叫对岸的宋军是好不紧张。砚山上,王世宣第一时间知道了对岸梁山军有动,是急忙出大帐来观望。不知道为甚,听闻了禀报后他心情并无紧张。
目光望着对岸的梁山军营垒方向,手中的千里镜都不需要拉开,王世宣就能将对岸江畔的梁山军营寨动向尽收眼底。
这可不像是要打仗的架势,反而似在开拔。
这眨眼中天上有下起了雨,这种气候里佯攻鹿门山,陆贼的脑壳是被驴踢了么?
樊城中,大军还未收拾齐整,陆谦先披着蓑衣骑上战马,就奔出了城去。他这蓑衣是特质的,蓑草下还有着一层油蜡布,隔湿防潮。
头上戴着一顶范阳笠,亦是趁着油蜡布的。坐下的良马在雨水中精神抖索,在马棚里圈了不少日子,今日能活动活动筋骨,即便地上都是积水淤泥,想必它也是高兴的。
“走了。待本王下次卷土重来,必下襄阳。”说罢一掉马头,就向着北方驰去。
大军徐徐而退,步伐震动大地,洪流一样,徐徐而返。
汉水南岸襄阳城中的知州衙门。
姚古正在处理着公务,人员调派,各类情报汇总,粮草调集,他也是繁忙的。
“报!”外面突然响起军士的禀报声,却是王孝忠求见。
姚古猛地抬头,着人邀进大堂。两相见礼,王孝忠坐下,就兴奋说道:“好叫相公知道,小将今日在浮桥南端巡视,察觉对岸有些响动。虽以为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