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65章 哭声一片
  梁山泊与大名府相距一二百里路,中间还隔开一条大河。从他职责所在的“征战”之地逃回来的童贯仅仅只用了两昼夜的时间就跑完全程,奔逃大名府,这在赵宋官场上可算是一个创记录的高速了。
  其间坏消息自是纷至沓来,令他应接不暇。
  出亡河北前夕,已得知西军也是大溃,他唯恐一夕之间,梁山贼就已出现在阳谷周围,截断他求生退路,所以急急忙忙地从阳谷县逃出,直接渡河向北去。路上就得到了梁山贼军已经杀奔阳谷的消息。如此黄河北岸的朝城也不安全,他便马不停蹄的直奔大名府,就又听说十万官军全军覆没的谣传。
  童贯是不相信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的。特别是里头还有近半的西军。他相信西军会保持着自己那一优良的好传统,就算是打败仗了,士兵们乱了阵仗,也会闷头向家中跑。
  可是这横在山东和河北之间的这条大河,又叫他不得不细细思量全军覆没的可能。
  不管怎么说,这一仗他是大败而输,而这消息他也必须尽快回复东京城去。这与他往日时候的做法大相径庭,那个时候他凡是打了败仗,总要把消息隐匿起来,瞒过一天是一天,瞒过一时三刻也比马上让官家、让朝野通通知道为好。如今,却是无可奈何。那往日间西军厮杀远在关西之地,而现在的厮杀就在东京城的眼皮底下。
  此时他自己不禀报官家,那其他官员就都是假做的么?
  与其叫官家觉得自己在有意隐瞒败绩,还不如早一点自己上报呢。童贯现在恨不得能生出一双翅膀飞回东京城去,亲口来与赵佶诉说那败仗,省的别人从中添油加醋。虽然童贯并不担忧自己彻底被官家舍弃,他可是官家制衡朝堂的一大利器,也是官家辖制军方的棋子。这一败固然重大,却还不能叫官家立刻舍弃自己。
  可眼下的时局叫他却是不能回东京城的。童贯从山东逃到河北也就算了,再跑回东京城了,那就是在挑衅官家的忍耐力了。
  “使相,使相……”一个急促的呼声从外头传来。童贯扭头去看时,赵良嗣已经踏入了中庭。那赵谭在乱军中不知所踪,此刻跟随他左右的只有赵良嗣了。众所周知,赵良嗣出身辽地汉官士族,而那辽国受中原影响,一切制度习气都向汉家看齐。甚至自命中华,认为和赵宋的关系,不过是南朝北朝而已。大家是兄弟之国,你是中华,我也是中华,你习孔孟之道,我也读圣贤之书。
  这赵良嗣就是标准的汉人装扮。穿直裰,戴幞头,宽大的袖子一摆一摆。半点看不出与中原士大夫有何不同。
  “使相,出事了。”
  赵良嗣的这句话让童贯有些回不过神来。什么叫出事了?哪里又出事了?
  “小人刚刚得报。那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向北巡视地方去了。”
  “朝城也传来急报,梁山军攻夺了那里,当地知县不敢抵抗,打开城门自行逃走。如今朝城已经在梁山贼寇之手。”
  赵良嗣说着说着,忽然觉得自己的命好衰啊。本来在辽地好好地官儿做着,却因为搅入了风云而被一脚踢出了权利集团。这好不容易巴结上了老赵家,那看起来国势兴盛的赵宋却陡然间强贼辈出。先是陆谦再是王庆,现在江南赋税之地又出了个方腊,河东还有个田虎在蒸蒸日上。那契丹人的皇朝是颓势已现,这老赵家的皇位也是摇摇欲坠啊。
  童贯额头上的青筋登时鼓了起来!梁山贼跨过黄河进攻河北了,梁世杰又逃了,这可真要了他老命了。
  赵良嗣看着童贯,只希望他能嘣出一个‘逃’字来。就大名府这儿的官军,一个个无个正形,兵懒将惰,有气无力,半分强兵的气质都无,梁山贼寇如真的杀奔来,哪里能守得住?
  可是童贯不能啊。他嘴巴张了又张,也不敢干脆的吐出一个逃字出来。不要以为全世界人就都是睁眼瞎,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梁世杰,梁世杰……”
  ……
  范县。
  “驾驾――”一声声呼喝被掩盖在雷鸣一般的马蹄践踏声中。上千骑军宛如一条长龙,纵情的飞驰在城东的旷野之中。
  前番决战,官军溃败后军士一窝蜂的向北逃去,结果在黄河边受堵,大半人束手就擒。但向西溃逃的兵马也是有一部分,特别是天黑了之后。
  陆谦此番大战得胜,那效果是叫他喜不胜禁的。竟然一战叫十万官军彻底崩坏,可远比他之前想的败敌要好的多。而也正是因此,梁山军接下的追击才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啊。
  陆谦还想着杀到东京城下,将天驷监的养马场光顾一番呢。
  如是,他就将骑兵一分为二,一支直捣广济军,一支杀来濮州。而主力部队,则就在身后抓紧时间休整和收拾宋军溃兵。
  伤兵们都被送回梁山泊大寨,都来不及补充骑兵缺额,卢俊义便引着骠骑营、骁骑营和全军中伤亡最小的轻骑,朝着濮州杀来。
  这范县乃濮州东侧的最后一道屏障。必然有一些败兵经过这儿。卢俊义本以为会有一场厮杀。可他勒住了马,目光透过千里镜细细打量着城头。愕然发现,这范县城头竟然没人!
  三里多地外的范县,城门大开,往往来来的还有一些零星的路人。此刻见到奔杀来的梁山军一个个吓的抱头鼠窜。那城门楼下甬道上掉着的一只布鞋,卢俊义都看的清清楚楚。
  这是怎么回事?空城计啊?
  “哒哒哒……”奔驰的马蹄声绕着城门洞开的范县城池打起转来。
  东门洞开,北门也洞开。
  “给我追――”
  城外地面干干净净的东城门处还看不出来什么迹象,北城门处也看不出什么,可西城门外就不一样了。那明显是大队人马出城留下的痕迹,清清楚楚的印在卢俊义眼里。再看洞开的城门,一切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呢。
  败兵往西逃了,只留下一个虚荡荡的范县。城内百姓还如何敢四门紧闭?那当然是洞开四周城门,不加设防了。
  “梁山贼呢?梁山贼呢?”新任县令仇悆气喘吁吁的从衙门里赶来,城外空荡荡的一个人影都没有。“梁山贼呢?人呢?”
  这可关乎着满城百姓身家性命、切身利益的大事,仇悆如何不紧张?他都紧张死了,从听闻到童贯大军败讯,他的心就被悬上了半空中。
  从城头上下来的衙役,看着伸头左右张望着的新任县令,喊道,“相公,梁山贼都向西面追去了……”
  那些该死的官军,把范县祸害的不轻。此番总算做了个好事情。
  卢俊义率部继续向西赶去,一里、二里……五里……直到二十里处,前哨探骑这才回报前方发现了一队千把人的朝廷步卒。
  一千余梁山泊骑兵象潮水一样涌出了地平线。
  卢俊义骑在马上,毫无连日征战的疲惫感,精神抖擞,一马当先。他先就招手向身边的号手说道:“吹号,向他们打声招呼。告诉他们,爷爷们杀来了!”
  那发自内心的蔑视叫号手听了心中一片激荡!
  “呜呜――”苍凉的号角声响起。
  卢俊义和身后的千多骑兵同时举兵器高喝:“万胜——”
  人人加快了马速。策马奔涌中,一股无匹的气势就在序列里迅速凝聚。
  而前方的那支败兵呢,骤然遭遇这等变故,他们几乎傻了一样呆愣了七八个呼吸,才轰然乱搅起来。就看到几个骑着战马的军官陡然打马向前奔逃了去,而之后的大队败兵,在打望着本来的梁山军骑兵片刻后,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放下兵器的,那一个个都选择了投降。
  据询问,那适才逃走之人竟就是环庆军副总管姚古,也就是前西军名将姚兕的次子,其兄长姚雄更是出名,但命短,已经早丧。
  姚古是现下西军将门姚氏之主,若能抓到,对西军的震慑必然更大。卢俊义闻言甚是可惜。但现在再去追击为时已晚,那几骑都只剩下一小黑点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姚古带人逃到濮州城内的时候,卢俊义还远在十数里外呢。
  “开门,快点开门!”
  “让洒家进去――”
  城头之上的兵丁慌忙放下吊桥,又快速打开了城门,这是姚古啊,姚家二郎,他们都认识的。伴随着刘仲武等逃回濮州,濮州城中的老大自然轮不到是刘光世了。
  此刻守在城头的乃是王赡,这人也是西军将门之后,其父是西军猛将王君万。王韶熙河开边,青唐大酋俞龙珂归顺赵宋,独别羌的新罗结不从。经略韩缜限诸将一月之期取之。王君万遂即诈为狩猎人,追逐飞禽,来到新罗结居处,显露本领,赢得了新罗结赏识。新罗结与其一道狩猎。在狩猎过程,王君万趁新罗结不备,暴起发难,将其打落马下,斩首驰归。那在上辈西军当中,也是一声名赫赫的人物。
  而姚古的父兄叔父展露头角时候,也是在熙河开边时日。彼此都有些香火之情。
  那姚古见了王赡,便抱着痛哭。环庆路六千精锐,被他败得干干净净。姚古这般一说,王赡更悲从心来,他麾下鄜延路军兵可不也一样败得一塌糊涂。
  那黑夜中他自己能脱得身来,但鄜延路的军卒他带不出来啊。二人这般一哭,整个濮州城门都响起了一片哭声。


第366章 赵官家的心情特阴郁
  九月,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菊笑绽,丹桂飘香,正是登高远眺,游览赏菊的良辰美景。
  九九重阳佳节便也在这个时候不期而至。
  虽然在后世这重阳节不显山露水的,这可当下却是个重大节日,东京城里十分之热闹,月前京师禁军出征时候的担忧仿佛全部散去。芸芸众生,达官显贵,底层黎民,似乎又回到了往日里那一派繁华,旖旎绚烂的好日子中了。早前一二日,各家各户无论贵贱便皆以粉面蒸糕赠送亲朋邻里。其上插剪彩小旗,掺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做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重阳节是踏秋之日,与那三月初三日的踏春,皆可说是家族倾室而出的日子,所有亲人都要来登高“避灾”。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足可以见这一日子的重要。
  即便开封城内外没什么高远处,也一样的热闹。只说这“踏秋”时候的可携妓逛游,便深受文人士大夫与纨绔子弟的挚爱。甚至在无形中都起了攀比。
  就好比后世出席宴会时,身边的女伴,从相貌到穿戴,各方面攀比。现下那女妓之身份,也是攀比较量的所在。要知道这青楼女妓也是有高下之分的。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看看后世的娱乐圈,那顶级明星的身价与龙套之间的差距可是天壤之别。
  如今的这李师师、崔念奴、赵元奴,东京城内名著一时的三朵鲜花,那就是这个行当中的头牌担当。也是受到名门望族子弟,乃至达官显贵们追捧的‘大家’。
  她们与那底层女妓间的差距可见一番。
  要她们出一次台,可价格不菲。但即便这般那争着抢着送钱来的达官显贵风流阔少,还是将三女的门槛都要踏破。不,确切的说是两女家的门槛被踏破,那李师师处早就有人定下了。
  小御巷的李府,这是李师师的私宅。名气若她这般大,那工作场所在就迁到了樊楼。这名妓与名楼间的关系总是相辅相成的。
  小御巷李府宅门前有株垂柳,柳条的枝叶已经凋落,但总算还带有苍绿。隔着围墙有一株腊梅掩映在碧纱窗上,不见一朵梅花的枝条伸出围墙,似乎在欢迎来客。
  周邦彦悄悄地走上阒无人影的厢房,看到李师师独自支颐坐在阁子的里间,似在沉思着。但是一看见周邦彦来到,她神情迅速转换了,变得兴高采烈,笑语晏晏,似乎要把心事瞒过他去。
  “官人来此,何姗姗来迟?”却是完全略去了客套,“倒累得师师几度上楼,望眼欲穿了。”
  周邦彦略一沉没,还是决定顺其自然。眼前的女子乃是聪明之人,一些事儿一些话儿,该说不该说,她心中自有计较。而自己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毕竟他已经年到六旬,能惹来青春貌美名著京城的李师师亲睐,这已经叫他大有颜面。
  虽然这文人才子总能轻易地俘获美人,可是他与她之间,年岁差距毕竟很大。
  李师师迎周邦彦举进到屋内坐下,发现他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官人这是怎的了,脸色这般难堪?”忙斟了一盏温酒于他。
  “伴君如伴虎。此番惊险,难为外人道……”
  旧日重阳佳节,民间都大操大办,宫中就更是如此。官家更有心前往金明池游乐。而作为提举大晟府,赵宋朝中最高音乐机关的一把手,周邦彦自然需要陪伴左右。这也是他今日来的晚了些的原因。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宋神宗时为太学生,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后世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
  这样的大才子纵然年老了,也自能轻易获得美人的芳心。要知道,李师师乃是角妓也。所谓角妓,便是歌妓。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她的小唱在东京瓦肆独占鳌头。可不是后世人想象中纯以‘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客尝’来成名的。
  且如她这种月中花魁,凡是叫局之人都不是寻常身份者,可是知晓不少市井中听不到的秘闻。
  “伴君如伴虎。莫非官家发怒,殃及了去?”李师师随口接道,心中则更好奇官家为何发怒。联想到自己刚刚收纳的那张纸条,她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怦怦直跳。
  周邦彦将酒盏内温温的菊花酒一饮而尽,开口歌道:“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谁能想到童贯的十万大军会被梁山贼寇一战打的全军覆没?先前高俅是师分多路,分散了兵力,以至于被梁山贼寇分头歼灭。童贯这却是十万人整个压下去,两倍于敌的兵力,内中更有数万西军精锐,如此却被一战打的分崩离析,兵败如山倒,势不可挽。童贯这阉贼该杀,该杀!
  今日那宫廷中的赵官家本是要去金明池,后在乃是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四年,为了征伐地处水乡的南唐,在开封外城西墙之西开凿一处人工湖,“内习水战”,就像汉武帝当年为训练水军而在长安城西开凿昆明池一样。池中可通大船,为水军演练场。就是在赵老二时期,这里也多用来作训水军,幸造船务,或幸阅炮石壮弩。
  但到了真宗、仁宗时期,老赵家早失去了开国帝王的创业精神,把这个训练水军的金明池逐步变成皇家的游乐场所。又经过英宗、神宗、哲宗几代皇帝的加工,金明池不断浚深扩大,也逐渐变得精美绝伦。一处处楼台亭阁拔地而起,到了徽宗即位以前,那已经是一正儿八经的皇家园林了。
  每年的三月,池水解冻以后,金明池局部开放,称为开池,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官贵涌入到那里去,车水马龙,熙往攘来,好一片升平气象!
  也只有端阳节龙舟竞赛的时候,其中水军用着虎翼军这个传统名义,人们才会想起在百多年前的时候,这儿曾经是一个守卫森严的军事重地。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性格,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性格。如果把一座军用的金明池修改为游乐场所,并且不断的‘添砖加瓦’这一过程,看成为人格化的北宋朝廷的性格转变过程,那真是相得益彰。
  赵佶都已经着人去准备玉辂与卤簿,还召来了几个年纪稍长的儿子侍立在御座之侧,挨年龄顺序下来是太子赵桓、嘉王赵楷、肃王赵框、广平郡王赵构。
  赵佶的儿子很多,所以他便有了挑剔的余地,那十几个儿子中要有人得他欢喜的,必是生的聪慧非凡,或俊美如玉,再或是母妃甚能博得他的爱宠者。赵桓这个长子他并不怎欢喜。他之所以侍奉在侧,仅仅因为他是皇太子,而他之所以成为皇太子也仅仅因为他是皇长子的缘故。
  “官家先叫乐队奏乐,那气氛倒也缓和。可万万没料到,宫外忽的传来童枢密加急奏报……”周邦彦说到此,生生打了个寒颤。他在神宗朝做太学生时候,以一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神宗皇帝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也从此成为了旧党人物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外地漂泊十数年,当今道君皇帝上位,他才得以回到东京。拜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前后侍奉当今官家已经有十年光景,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当今官家发如此怒火。
  更要命的是,太子赵桓就待在赵佶的身边,这股子勃然大怒,最后竟生生牵扯到了赵桓头上。
  周邦彦说到这儿,手都颤抖了起来。太子受到了迁怒,他清楚的看到嘉王脸上闪过的窃喜,动摇国本,动摇国本啊。
  周邦彦俯首跪在地上,整整两刻钟不敢动弹。
  完全沉浸在自我恐惧中的周邦彦也没有发现身边李师师露出的不自然。李师师借口为他备水,而快步走出了房间,大大的吸了一口冷气,如似逃离了闷箱一样。
  “那,那,竟然都是真的?”李师师下意识的抚向自己左腕,那里有一个银链吊着一水晶雕饰的玉兔,不知道的只会以为此乃首饰佩戴,可李师师知道,这是一信物,一个在某日清晨忽的出现在自家梳妆匣中的信物。
  她半点都不愿意跟那个团体牵扯上一丝儿半点的瓜葛,可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那儿偏偏有人看重了她。
  ……
  政和六年的仲秋,汴京的天气特别的好。可是赵佶内心的心情却是特别阴郁的。
  万岁山依然像往日一样绝美,这座耗时多年的园林,藏自然山水之美与人工精巧之美于一体,括天下之绝,含古今之胜,集当代南北园林建筑之大成,并包罗列,又兼胜绝。
  虽然时值九月,却依旧柳绿桃红,花香四溢,这本是赵佶的一大得意之处,可现在他却丝毫没有心情来玩。梁山泊已经从陈年旧疾向着要命之危害演变,那东南、荆湖、河东也正在酝酿着新的民乱高氵朝,大宋皇宫中忽的失去了今年的秋天。
  此番童贯大败,梁山泊贼军就可以毫无阻拦地杀到东京城下。且不说那贼匪所到之处,城乡残破,士绅凋零,而后者正是老赵家统治中原万里江山的坚定盟友。便是这番所能引起的震荡,也叫朝廷威仪一败涂地。
  赵佶很清楚,畿辅和山东一带是国家的根本重地。老赵家的统治重心还是在北方,纵然江南、东南一带的财富早就超越了中原,但只看赵家兵马的布置就能知道一二。整个长江以南才十三将,而一个河北就有三十七将之众。
  更重要的是,京畿禁军不堪战,河北禁军也不堪战。而西军却不能一股脑的都抽调来中原。
  前番抽调五万兵马都难之又难,西夏人虽不敢狮子大张口,却也要趁机下刀子。那要抽调十万乃至更多的兵马,朝廷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价。而且京畿禁军不管用,武将怕死,官兵怯战,梁山贼是什么时候想来就来!朝廷国入何存?没钱又怎么好打仗?
  地方各路藩库、府库,神宗、哲宗两朝积攒的钱财可早就被他挥霍一空。
  一时间赵佶看着万岁山都生出了无尽的烦恼,甚至是痛恨来。如果这座精美极致的园林能变成一锭锭白花花的银子,那该多好?就算是打个对折来,他都愿意。甚至于他都恼恨起死去多时的高俅来了。但他刚追赠高俅开府仪同三司,累加少保,现在就追削官秩……赵佶可还要脸。


第367章 开辟一个大场面——改朝换代
  “太学生陈东谨奏:为感激天恩、舍身图报,乞赐圣断早诛奸险巧佞、专权贼臣以清朝政,以绝患事。
  ……
  宰臣蔡京,盗权窃柄,误国殃民,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方今在外之贼惟边境为急,在内之贼惟蔡京为最。其之祸害尤胜陆贼、方贼十倍也。
  贼寇者,疮疥之疾也;贼蔡京者,门庭之寇,心腹之害也。
  ……”
  延福宫中,蔡京、郑居中、梁师成、杨戬等朝堂大佬,一个个屏气息声,聆听着御座旁的太子赵桓抑扬顿挫,甚有节奏感的咏读。
  这是那个该死的陈东的上奏,一举把当今皇帝与蔡京、梁师成、杨戬、童贯等被全部骂了去。
  什么“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杨戬、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童贯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宜诛贼子,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简直是胡言乱语。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自己受国家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简直是放屁!
  当今官家为人聪明不假,但真称得上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这可真呵呵了。
  便是几人中落的最好的郑居中,那都被骂成了泥塑木胎,点头相公。恨得郑居中牙齿痒痒的。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十余年委相权于一奸贼,纲纪驰矣……”
  御座上,赵佶的脸色早在赵桓读到这一段前,就已经面色铁青。那陈东连接太学生,沟通士林清议,在童贯大败之消息传来京师才两日,便炮制出了好一片文章,伏阙上疏。当着全东京臣民的面投出了一支“匕首”插中了赵佶的胸膛。
  于赵佶看来,这是奇耻大辱也。
  可这一股子怒火,他却不能撒在陈东这沽名钓誉,好放大言以聚声势之辈的头上。因为他现在有没有背负着士林之望,有没有背负着天下之望还不可而知,却一定背负着东京城百万居民之望。恨得咬牙切齿的赵佶只能看着他风光照人,耀眼夺目,而把满腔怒火撒到了蔡京他们头上。
  蔡京等人心中也很无奈啊。他们也想宰了陈东啊,那陈东从入太学的第一天就把喷蔡京当成了家常便饭。那后世人是吃饭睡觉打豆豆,这陈东是吃饭喝酒喷蔡京。
  但是这事儿有Buff加成,神光护体,动了他就要挨无数的骂。蔡京也想要点好名声,是以留着陈东给自己刷‘大肚能容’。结果现在刷出了个活弥衡。那就更不能动他了。
  那陆谦贼子打破了童贯的十万大军之后,一边饮马黄河,似乎有兵进河北之念,另一边却又分出两队骑兵,分插到广济军与濮州城处。还都第一时间便占据了两地码头。那用意让东京城内一干人思之极恐。这外界压力本就是极大的,内部还除了陈东这祸害。
  今日大殿里的人,没一个是,不,还有一个赵桓,除了他之外绝对没一个笨蛋。自从他们得知童贯败绩之后,谁不是昼夜难眠,忧心着河北与京畿的问题。谁也不知道梁山贼寇还会被败兵拖延多久时间,深怕一旦梁山贼彻底理清了前番的溃兵,就是京畿与河北震动之时,就是天下震动之时。
  届时摩尼教贼子兴起于东南,还有王庆、田虎起于荆湖和河东,天下大局就真的难得收拾了。这遭厮杀结束,恐陆贼羽翼丰满也。
  想到这里,素来以大艺术家自诩的赵佶脸上也布满了杀气。
  “蔡京。”赵佶往日里可没这么直截了当,老赵家对于国家重臣都是尊称的,接你如此叫喊蔡京的名字,太不给面子了。却也显露出了他此刻的愤怒。
  “臣在。”蔡京头都要低腰杆下,不敢仰视,恭候皇帝问话。
  有片刻工夫,赵佶望着他并不问话。这种异乎寻常的沉默使他的心中忐忑不安。去年的冬天,他可是在赵佶面前打过保票的,要在今年之内彻底扫平齐鲁隐患,可结果呢?
  “你可还记得去岁初冬的那场君臣对奏?”哪壶不开提哪壶。蔡京心里叫苦,赵佶心中更是怒火冲天,那个时候他是多么信任蔡京啊。
  “臣有罪。”蔡京别看年纪大人,脑子却是清楚地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时候不是推诿的时候。撩起下摆跪倒地上,头顶官帽摘下来,放在头边。
  “你自然有罪。朕委你宰臣之位,掌天下权柄,这天下现今却乱成了今日模样。你深负朕望,你罪不可恕。”但现下最大的问题是该如何解决。
  招抚是不可能的了。梁山泊都攻城掠地,席卷齐鲁,闹得这般大,怎可能还招抚?且招抚了如何处置?谁都不是傻瓜。剪除兵权,恩养富贵,高高挂起的话,只是说说罢了。这等匪首必死也。
  再则,国家威严何在?到时候不仅士林诽议顿生,民意也有波澜。就如眼下之时局。
  ——民意滔滔,民愤滔滔。
  童贯之败,京师禁军全军覆没,整个东京城家家披麻戴孝,嚎啕大哭。民间激愤难消,怒火澎湃,皇城司这两日传回的消息让赵佶都不敢再过目了。
  “启奏陛下,要想镇平梁山贼寇,可以依仗者,唯独西军。臣以为,朝廷当再遣使臣去往兴庆于夏人缔结合约。其后抽调西军,复入中原平叛。”就像原本历史上的方腊之乱一般。
  那是的赵宋王朝不仅南方出现了方腊起义,北方也因为朝廷滥用民力、监额科敛过多,加上天灾,导致山东、河北、京畿等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民变。史称“宣和北方大暴动”。那镇平南北江山的只能是西军。
  郑居中也非是无能之辈,与西夏缔结合约,抽调西军入关内平叛,这是朝野上下公认之法,说出来可显不出他的本事。郑居中同时还提出了多个策略,其一:下诏赦免山东、江南、河北、荆楚等地叛乱为盗者,并免除赋税徭役一年。其二:下诏:“罢诸路提举常平官属,有罪当黜者以名闻;仍令三省修已废之法。”
  也就是废除一些蔡京施行的新法,比如说那立法索民田契的括田所。
  且郑居中最后言道:“且西军之妻孥蓄积皆在秦,久留于中原,非哗则逃,将不为吾用而为贼用,是又驱兵从贼也。”也就是要提前宣明法度,规定转战中原的西军什么时候就可回乡。这对于维持西军的军心士气,甚有用处。
  而且郑居中也有私心。他对朝廷联金灭辽的策略甚是不赞同,这法子是童贯捣弄出来的,真的成了,大功劳也在童贯身上而不在于他。
  如今郑居中就趁机行那釜底抽薪之计,驱使西军平贼,这功劳无论如何也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