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颖那般的坚定。
想到这儿,张仲熊刚刚冰冷下去的心又起了两分骚动。实在是宗颖现下的职位叫他过于眼红。
陆谦人没回转大寨,命令却早早的传来,宗颖这厮是一步登天,被任命为掌管机密副军师,虽然没有立刻上位做到一司之长,但显然那职位十分重要。不但有着叫人眼红的特权,还直接掌管了一支听命于他的兵马。
以至于最近时候连上一区的劝降都不经常有了,是一门心思的钻进了‘机密’中。
而那宗泽呢?显然知道自己儿子在做的是什么,却闭嘴不言。在张仲熊看来,这就是被儿子拖下了水,逼的宗泽不得不转变了态度。他老爹近来对宗泽已经变了态度了。
想到这里,张仲熊就由宗颖联想到了自己。心理面……窝屈。
张家可不是宗家那样的小门小户,自己也不是宗颖那般是个独子。若是换做自己学了那宗颖的做派,老爹更大的可能是喊大哥锤死自己这个逆子。
而自家兄长的为人,张仲熊是知道的。那可是个死心眼,事父又是极孝。可没他张老二这样灵活的心眼。
张仲熊昂头看着夜空里的星星,耳朵里听着自己大哥的呼噜声,满腹的愁肠啊!
而为张仲熊所羡慕的宗颖,这个时候却还也没入睡。只是人家不睡非是满腹愁肠的睡不着觉,而是正在加班熬夜,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完善手中的这份《施政计要》。
这就是陆谦交待于他的第一份任务——着手编写一册为官施政计要。召集故吏差役,规范总结一地县令上任之后的所要做行之事,日常牧民中的所要主意之项。
陆谦这是要学大名鼎鼎的洪武帝朱元璋,老朱当年就着人编写了一本《到任须知》。目的就是教导那些刚刚科举取官的新科老爷们,如何才能做得一个官,做得一个好官。
盖因为新科老爷从本质上言,就都是一个个书生。前日还是一书生,今朝就做上了一地父母,那如何才能胜任呢?
要知道,经过了老赵家的催熟,科举取士在明朝时候已经成为朝廷取官的主流。而且但凡科举考中的,多上手便就是一地父母官。而一县之中的政务是何等的繁杂,县衙里无数胥吏,县境中士绅大户,人心诡异,钩心斗角又是何等的云谲波诡,这些岂是一初来乍到的书生就能摆平的?
想必朱洪武也肯定不会把新科进士当做是天上下凡的星宿,而更多的是将他们看作为一群初出茅庐的菜鸟。而朱洪武也怕自己取中的进士是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蠢,那可遭殃的会是一县百姓。所以他着人编写了这么一本《到任须知》。专门发给新科之进士,为朱洪武颁布的规范性法令也。其中列举地方官应办理的事务有三十一款,号称是“为官之机要”。免得那些蟾宫折桂的天子门生到了地方上却两眼一抹黑,连怎么提领一县政务都抓不到重点上,被地方上的胥吏杂流玩弄于股掌之间。
陆谦目光长远,也知道自己即便夺取了齐鲁,也找不到足够多的‘读书种子’来当官。既然如此,那还不如自己着手培养。虽然个人的文化素养绝对没有进士们高,但他们胜在叫他放心不是?席卷齐鲁之后,梁山泊很定要收纳些旧官,收纳些愿意投奔的人才,也不敢确定自己着手培养的‘官’儿就真的能够胜任,可有备无患,尽最大努力。
反正那当官也不是真就需要认得四书五经、之乎者也,一本《宋刑统》、一本算经,在衙门的日常事务上都比四书五经要有用的多。
他要宗颖编撰《施政计要》,那醉翁之意不在酒,明了就宗颖,实则还连着宗泽。书中就是要在陆谦已经制定了的官场框架下,系统的讲解了一个县衙衙门日常运转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还统一汇编了履新知县来到任上必须首先抓住的政务重点。
未来陆谦‘希望’看到的政府体制,首先司法、财政独立。
宋朝也有各州府、路转运使,有提刑官、提点刑狱司等,可这些多是在县以上行政级别存在,陆谦却是要他们在县一级便存在。他也是知道地方官府中的奸猾胥吏是多么可恶与难缠,这一问题已经是困扰了中国千百年的顽症。如此他成立专门的司法部门和税务部门,再用异地任职的政策,尽最大限度来解决这一难题。
同时司法与财政的独立,也是为了限制‘县官’权柄,也是叫人明白,什么是术业专攻。再有文武分职,军队中的守备军与地方官府的职权划分,等等。
宗颖随老爹在外多年,对于县衙俗物知道的甚是通透。但即便如此要编撰一本这样的书册,也是困难重重。也万幸梁山泊储存有大批地方官府的文书、文案、案卷、公文等。却是陆谦早有这方面打算,没攻下一处,便叫人着意留心库房。如此多的材料,足够宗颖编撰书册之用。
但这前提是他能从这无数案卷中寻到自己可以用到的……
宗泽半夜起身,向那儿子睡的西厢房看去。其窗前依旧亮着烛光,清晰可以看到那应在窗户上的一抹身影。
第311章 舍南就北是薛绍,身犯牢笼玉麒麟
清晨,初升的朝阳把柔和的阳光透过云层撒入水泊湖面,碧翠无垠的水面上,一道道波浪不断涌来,撞击在金沙滩边的码头上,发出哗哗的声音。
凉风吹拂,连波浪生也格外的轻,一切都仿佛还在沉睡,未曾苏醒。
天空就像是蓝色的锦缎一样柔和,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多多白云,展翅飞翔的水鸟旋盘在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两艘大型漕船静静的停靠在金沙滩那已经修建起来的石砌码头上。上百名穿着统一的黑色绸衫的苦力们,在领队的带领下利索的卸载着船上的货物。
薛绍静静地看着。
这是从郓城运来的最后两艘物质了。梁山军刚刚拿下了郓城县,时文彬投水而死,宋江与朱仝、雷横早早的逃出了县城,现下已经正式竖保卫乡梓的大旗,与梁山泊为敌了。
苦力们的动作很麻利,畜力驱使的转臂式起重机吊在他们的操作下,快捷安全的将一箱箱货物从船板上吊下,看得出来,这些人对这类活已经驾轻就熟了。
而那畜力驱使的转臂式起重机吊,就是陆谦带来的又一个变化了。反正很好解释,观桔槔而有所得也。
四月的天气已经发热,即便是清爽的早晨,重体力劳动也让这些苦力们生出满头大汗。不少人已经将袖子卷起,露出沾染了一层黑灰颜色的手臂。
这却不是梁山泊不舍得给他们洗澡水,而纯粹是身上的衣衫的缘故。那绸衫本是宋军的标准军装,不管是夏季的绸衫,还是冬季里的绸绵披袄,绸缎在这个时代远没有后世精贵。梁山泊的操作只是用柞栗之类煮汁,将绸衫从朱红色浆染成黑色罢了。那手艺高低不等的,其最后的效果就反应在手臂上。
两艘船上的水手一部分留守船只,大部分则已经嘻嘻哈哈地下到了码头上。作为转运使下属的运船,其上的水手自然皆是梁山泊人马,那地位固然比不得水师正兵,待遇却也远胜过战俘营的苦劳力。
薛绍已经被抽调来转运使帮忙了。自从去年冬季始,梁山泊的过路费收入就大大减少。反而是隔壁黄河上的水运翻增了数倍。厘金局下属的人手很多就被调入了转运使和度支司去了。
不久前薛绍本人更是经历了一次没有成功的‘调动’,这却不是梁山泊的所为,而是摩尼教的高玉暗中来找他商议,想要薛绍重新回归摩尼教。
这些江南来客,在接受了梁山泊的全面培训之后,深刻意识到绿林拼杀与战阵厮杀的大大不同之余,更深刻的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以及‘造钱’功能的重要性。
于是,这薛绍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就陡然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对比拿着梁山泊教授的知识与经验回到江南重新物色如此的人物,直接把梁山泊的相关人等挖走不是更简单更好么?只是叫高玉没想到的是,薛绍这个早前在江南对摩尼教义表现十分坚定的‘同志’,在面对着他的召唤的时候,却毫不犹豫的给予了拒绝。
薛绍才不愿意重新回到摩尼教呢。
回去了他能干啥?一个税吏的角色罢了。摩尼教已经传承数百年,内中各项瓜葛、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根深蒂固。很多时候,很多职位的选定,看的根本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的血脉。
而他在梁山泊却是诸多头领之下的第一人。地位不菲,钱财不缺,否则他也不会在去年秋冬时候,就让自己的舅舅一家和着小妹,举家迁来了齐鲁。
只凭这点就知道薛绍的选择,他才不会放掉梁山去重回摩尼教呢。作为一个读书人,虽然科场未曾达名,但目光总是比绿林江湖上的老粗们要长远些的。在造反这档子事儿上,他更认可已经有着一个‘体系’的梁山,而不是一个给他留下浓郁的江湖大联盟记忆的摩尼教。
梁山泊的‘体系’明显还不够完整,但不够完整的体系那也是体系,也比没有体系要强。
梁山泊也属于江湖,也有着浓厚的江湖义气氛围,这都是必然的,甚至义气都是梁山泊头上最闪耀的光环之一。但对比梁山泊与摩尼教,薛绍却认为后者身上的江湖义气更重,更不容易去掉。而且对比梁山泊能对江湖败类痛下杀手的举措来,摩尼教过于和光同尘、泥沙俱下了。
薛绍本质上就不是个江湖人物,他是真正的被‘逼上梁山’的安分百姓。如今自然就倾向于正义守序阵营的梁山泊,而排斥混乱的都要是邪恶的摩尼教了。可以有更稳妥更随心意的选择,见鬼了才要重回摩尼教呢。
况且那高玉只说一个要他回归摩尼教,接下屁的许诺都没。可他在梁山泊,日后的前程可就是税务衙门的头把交椅。
厘金局日后会从度支司中分离开,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他薛绍就是堂堂正正的一把手。连早前那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名誉一把手,都被干净利索的切掉了。
“摩尼教,还是算了吧。”这辈子他这条性命就卖给梁山泊,卖给陆大头领了。
虽然知道希望挺渺茫的,可跟着梁山泊走,这辈子未尝没有重下江南的那一日。可逃是跟着摩尼教么,薛绍却以为半点希望也看不到的。
不提被薛绍断然拒绝的高玉心中是多么的气恼,就说现下的陆谦,正在濮州城里知府衙门后衙的花厅上,大摆筵席。这一是庆贺大军轻易夺得了濮州城池,缴获了大批的军需;二就是贺喜唐斌的归来。
濮州城破,唐斌与郝思文引着心腹弟兄护着关胜冲出城池,奔出五六里后,却转首告辞。关胜自然一百个一千个劝他,只是唐斌被先前伤了心,再不愿意为老赵家效力。他本来就不是关胜那般的对宋室忠心耿耿,否则他也不会老早就想着要去投奔梁山了。跟随关胜为官军效力,也只是为了报答关胜的恩义。现下两清了,心里没了记挂,自然不愿意再去给赵家效命,执意告辞,关胜也晓得原因何在,心中也自愧疚中,看着唐斌打马奔回了濮州城。
陆谦得了唐斌投效,是大喜过望。宴席上酒肉摆开,几盏酒水下肚,花厅上一干兄弟就都明白了唐关分手的因果,那是再无疑心。
“此番夺取濮州,军中甚是抓获了些官军,内中必然有那鸟虞候的同党,唐斌兄弟只管去审,揪出后尽数砍杀了。为那冤死的兄弟报仇雪恨,更叫你好好地泄一泄心中郁火。”
陆谦如此一句话,直叫唐斌恨不得扒开自己的胸膛,掏出那颗心来,叫他看。太和他心意了。自从那军士被枭首后,唐斌这胸膛中就孕育着一座火山。不断升腾的压力已叫他整个人都要炸裂!陆谦如此许诺,是直若最后一股地热上涌,叫唐斌彻底的炸裂。眼睛里都一片血红。
非是被陆谦拉住,他都要现下就去梳理战俘了。
“若是死在沙场,刀枪无眼,各为其主,死了便就死了。可那般丧命,太过憋屈了。”
唐斌的如此理由叫花厅上诸多头领纷纷点头。或许与后世的三观有所不同,但这就是现下时代的价值观了。
……
北京大名府,夜色笼罩着大地。
今天傍晚时分刚刚放晴的天空,已经有一道月牙挂在天边。该是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的缘故吧,整个天空仿佛被雨水清洗了一样,繁星点点,别有着一种不一样的通透。
空气也很清新,透着一股泥土的味道,对就像翻新后的泥土。但这一切对于牢狱中的人来就半点没有作用了。
刚刚一更过后,司狱司的院子里已经半点杂声都没有,十分寂静,只有两个值更的狱卒提着小小的白纸灯笼,每隔一阵便在院中各处走走,用木梆打更。但是今晚的寂静同往日大不一样。黄昏前司狱司中来了十几名捕快,有的挂着腰刀,有的拿着木棍,坐在司狱司门庭里的小耳房里,有时也有人在前后院中走走,向各地察看察看。这些人不断地交头接耳,小声地咕哝几句,神态异常。平日,有些常来送晚饭的犯人家属因为同狱卒“熟”了,都可以放进来站在院中,有的银钱使的充足的还可以直走到监号边。但是今晚,送饭的人,不论大人孩子,一律被挡在大门外边,对他们递进来的食物还都要检查一下。所有这些情况,已经引起牢里的犯人们的奇怪,何况从街道上还时常传来丁壮们巡哨的呼喊声。
自大梁山泊破了大名府后,禁军散落一空的大名府为了确报安全,便经常调集丁壮在夜间巡逻执哨,一些人更是隔三岔五的就被坊官督催去守城,但今晚不是像平日一样叫居民轮番上城,而是满大街敲锣呼喊说:“留守司梁相公传谕,无论绅衿之家,庶民百姓,凡是丁壮男子,一律携带灯笼武器,即速上城,不许迟误。倘敢故违,定行严究不贷!”这略带嘶哑的传谕声自远而近,又自近而远,一遍一遍地越过司狱司的高墙,穿透木栏铁窗,字字敲在囚犯们的心上,都听出来定然出现了紧急情况。
昏暗的牢房里十分拥挤,这段日子,大名府上下忙着创收。那梁世杰倾家荡产了,如何不赶紧捞回一笔钱财来?趁着那括田所在大名府亦有行动,那是大抓特抓。巅峰时候,这牢房里拥挤的犯人们多得连躺下睡觉的地儿都没。
而时光走到了四月,这牢房里关押的人已经大大减少,但剩余的却都是‘钉子户’了。
他们日夜里被虱子和跳蚤咬,被尿桶的臊气熏,被牢子们鞭答刑罚折磨,被痒得钻心的疥疮磨练着忍耐力,因不同的遭遇和晦暗的前途,一个个只能毫无希望的待在暗无天日的狱中。
而今夜,那外头的境遇似乎有不同啊。
司狱司里今夜有很多人睡不着觉,他们都顾不得身上的痛苦,侧耳倾听着高墙外的各种动静。不时地用肘弯你碰碰我,我碰碰你,也不管对方能否看见,都在忍不住交换眼色。
现在还待在狱中的人,没几个家境富裕,或是事情不大,出狱有望的。这少数人当然不希望天下大乱,担心起了大乱后玉石俱焚。但是多数人都积愤满怀,深感到这世道暗无天日,巴不得赶快听到梁山泊攻城的呐喊声。
后院一个单独的牢房里里,豆粒大的火光,十分昏暗。当依旧可以看清楚牢房内有一张小床、一张小桌、一只凳子,还有一个放在地上的尿桶。床上和衣靠着一个人,此刻是毫无声音,像是睡着了。离近了再看,却能发现那人一双眼睛正挣得大大的,甚至偶尔还能听到沉重的脚镣哗啦声。
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这人从床上忽然坐起,愤慨地叹口气,从牙齿缝中迸出来一句话:“真没想到,我卢俊义竟有今日!”
第312章 山洼草寇梁山泊,鼠目寸光陆寨主
当初陆谦曾经有意提醒过卢俊义,叫他表现的‘随大流’一些。结果玉麒麟毫不在意,自持卢家在大名府内根深蒂固,积攒了五代人建立的人情网络,根本不是谁随随便便就可以撬得动的。
可惜现实狠狠地给他了一巴掌。
他所自以为持的‘依靠’在梁世杰的权势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而且非但如此,那手下贱奴对他都是反咬一口。李固那是卢家的家奴啊。原是东京人,因投奔相识不着,冻倒在卢俊义门前。卢俊义救了他性命,养在家中。因见他勤谨,写的算的,教他管顾家间事务。积年累月,抬举他做了大都管,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手下管着四五十个行财管干,一家内都称他做李都管。
知遇之恩,救命之恩,卢俊义对李固可以说是有再造之恩。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人物竟然会倒打一耙,想到当日梁世杰面前的屈告,卢俊义只恨的咬牙切齿。
卢俊义本是天真了一些,可人绝不痴傻,那牢中的新任节级与他有过几面之交,早就与他说的明白,确是梁世杰要谋取卢家的那百万钱财,这大名府中谁也救不下他。如果他所料不差,不须几日留守府就会传出吩咐声来,要他结果了卢俊义的性命,到时候可千万不要怪他。冤有头债有主,卢俊义死后冤魂要找就找梁世杰去,他也只是听命行事。卢俊义便就再也不痴心妄想了。所有的心思再不放在向“上官”辩诬申冤的问题上,只闭目待死。
只是老天爷也不绝他小命,就在卢俊义等死时候,又有消息传来,却是当日燕青逃脱了一劫。负了箭伤,可好歹跳脱了差役军汉的围捕,没有被抓挠索绊给擒拿去。
而后不到三日,大名府就忽的收到了梁山泊的没头帖子上百份。下面的人不敢隐瞒,只得呈上来。梁世杰看了后,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却是那帖上写满了吓唬他的言道:
梁山泊示大名府,布告天下:今为大宋朝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残害良民,涂炭万姓。北京卢俊义,乃豪杰之士,今者启请上山,一同替天行道。特令斥候先来报知,勿谓言之不预也。如是存得义士性命,献出刁奴,吾无侵扰;倘若误伤羽翼,屈坏股肱,拔寨兴兵,同心雪恨。人兵到处,玉石俱焚。天地咸扶,鬼神共佑。剿除奸诈,殄灭愚顽。谈笑入城,并无轻恕。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谕众知悉。
这份没头帖子卢俊义自然没有看到,但却听得他心旷神怡。梁山泊这么做固然是夯实了自己与之暗中有勾结的罪名,但却绝对能救的自己一命啊。
没看那节级都说了,留守府刚传来音讯,务必要保住卢俊义性命。卢俊义听了,心里别提是多么舒爽了。
这回有难,不是那刁奴李固掀起的,核心还在于梁世杰。后者既然贪图卢俊义的钱财,那必然不会容忍卢俊义这苦主活得性命,活着走出囚牢去。所以这便不是那梁山泊在坐实卢俊义通匪了,而是实打实的在救卢俊义。
那梁世杰乃胆怯之辈,经过了先前战事,早吓破了鼠胆,如今如何还敢挑衅梁山?
今夜里牢狱中忽然生出了变故,卢俊义被囚禁的牢房是在司狱司的最深处,他不像住在前院大班房中的囚犯们消息灵通,却也知道今日所有给犯人送饭的人都被挡在大门外;司狱司中还增添了十几个挂刀执杖的差役,实则都是军中健卒。他也知道街巷中和城墙上的声音,那节级虽然不会违背梁世杰的命令,却也对卢俊义是真的照顾有加了。
卢俊义心里知道,这事儿若本来只是节级的偿还人情,现下就已经变成了下注投机。就像梁世杰不敢得罪梁山泊样,这节级也不敢。
可事实上他却很怀疑,那些没头帖子究竟是不是出自梁山之手。卢俊义是知道燕青的机警的,他现下就怀疑眼前的一切都只是燕青在假借梁山之名。
牢房里突然迸出来的话声很低,只能使他自己听见,但他接着跳下床来,手铐脚镣的碰撞声却把牢房门前摆的一张方桌上趴着的四名狱卒惊醒了一对。
这四个狱卒都是壮汉,人人挎刀,旁边墙壁上还竖着棍杖和朴刀,目的自然是看牢了卢俊义。卢俊义只是瞄了那俩狱卒一眼,用拨灯棍儿拨掉灯花,把灯草拨长。小屋中亮了一些。这似乎很叫他高兴,脸上露出笑来。卢俊义在牢房中踱了几步。每动一步,那脚镣手铐就哗啦地响一下。他可能不愿听见自己的脚镣手铐声,于是回到床上坐下去,向墙外侧耳倾听片刻。这里可是司狱司的最深处,卢俊义什么也听不到,便又重新陷入纷乱的思想狂潮之中。
同样没有睡觉的燕青与李四正在等下枯坐。此处是李四的一座安全房,专门用来坏事时,藏身之用。他对面就是浪子燕青,两人已经汇合小两天时间了。当日燕青有幸逃脱生天,但身负箭伤,哪里走得远?是有幸得街头旧人的搭手,方躲到城东一片民区之中。那人与燕青交情甚佳,得知卢家的祸事后,便出了一计策要送燕青远走高飞。后者早前里惯在大名府街头打混,结交了不知道多少朋友,纵然只是面上的交情,这次却也当得报答。可燕青如何愿意。
“你若真舍不得你那主人,明日便乔装打扮去那府衙司狱司一趟。一来得个确切口信,二来许能撞见救星。”
“卢员外人品绝佳,武艺更是高超。梁山泊的陆大头领若是一个真爱才的,必会吩咐城里的暗探注意卢家。此遭卢家遭遇大难,彼辈怕也心急如焚。你若真要救你家的主人,现下唯独去寻梁山泊人。”
“兄长是说这大名府中有梁山泊的暗探?”燕青惊声问道。
“这岂非是必然。大名府为河北重地,梁山泊陆寨主图谋甚大,必当于本处有布局。待你与那梁山泊人见面,看到那主事之人,便可如此如此,不然你家主人怕是等不到梁山泊来救,便要一命呜呼了。”那人捋须笑道。
燕青当下就力邀那人一同行事,却被推辞。直言燕青且去司狱司试上一遭,如不能如意,再回来与他商议便是。若能得逞就且去行事,他家中还有六十老母,可不愿意遭罪。又说那梁山泊大头领图谋甚大,如果他此遭真愿意弃京畿道而来就大名府行事,那今后燕青便死心塌地的追随就是。
盖因为此间有着不可言喻的奥妙。那陆谦无论是心中腹黑计狡,还是真的质朴淳厚,错有错着也是天命天意啊。
这话说的燕青是没头没脑的,好不迷糊。他虽然聪明,可与天下大局上却差了这人不止一筹。那人就与燕青说道起了梁山泊破败二十万朝廷大军后的局势来。这当中还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次日,燕青出来打探卢俊义的官司,果然与着人始终守在司狱司口的李四相见。
那其后的没头帖子,亦是那人的主意。不能说是燕青假借了梁山泊名头,但实实在在是没经过梁山泊大寨允许的。李四也是抖着胆子,假传了圣旨。
二人看着近日里大名府内的官府动静,心里暗自得意一把。区区百十张纸页就吓的梁世杰这般胆颤心惊,说出去也是叫人可笑了。
但是大名府再如惊弓之鸟,李四与燕青也看着大名府的司狱司不可奈何。就他们现在的力量,那是半点把人救出的可能都没有的。
李四在卢俊义倒霉的当日便叫人送了急信去梁山泊,与燕青一同擅自做主后,他也一封急信送往了梁山泊。这要把卢俊义安安稳稳的救下,真就只能看山寨里的反应了。
事实上当陆谦拿到李四送来的急信后,还真的被吓一跳。这卢俊义怎么就倒在这个时间点呢?
是梁世杰要学那已一命呜呼的时文彬,对老赵家的二十万大军信心十足,是以要借此清楚‘遗患’,趁机再收容下卢俊义的百万家私?
还是那梁世杰眼看着老赵家情势不妙,忙趁机下手,好名正言顺的捞上一笔钱财?
反正陆谦想着倒霉的卢俊义,总不由自主的想到那晁盖。
只不过如此也好,他本就要去对付北路军的张开,而没想着直捣东京城下,把老赵家的尊严踩在脚下蹂躏。陆谦虽然对赵佶半分好印象也无,对赵家的文官政治也没半点好印象,但也没准备先就叫天下大乱来。
这该是他性格上的保守,对于极速扩张,鲸吞半边天下并不太感兴趣,而更倾心于先寻到一块立足之地,建立、完善出一套叫他自己满意的法度,然后再用这套法度和这套法度在建立完善过程中培育出的官员,囊括整个天下。
或许这会叫他夺取天下的过程艰难上许多,老赵家已经下令京东各州府组建民团,向天下颁发诏书:“能抗拒贼兵者给予官职”。
这里头就难保不会出现几个草莽龙蛇。可陆谦不怕。作为一个穿越者,又有系统在身,还手握数万雄兵,他要是再怕,那还争什么天下?乖乖的缩到岭南做宅男不是更好么?
拿下濮州城,梁山军里就升腾着一个声音,继续西进,杀奔东京城下,叫老赵家见识见识梁山泊的厉害。
就如原著上吴用的那番话一般:“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如今军中这个声音,那就是一般的道理。
可陆谦却觉得该给老赵家一下时间,叫他们将自己最大的依仗西军调将来,大战上一场,才会叫东京城更晓得厉害。否则梁山军杀奔到东京城下,那也是‘趁虚而入’,叫人不服。
恰恰这时,大名府里搞出了这么一出戏,李四也用出了如此手段,那陆谦再不引兵向北,就有些无颜见天下人了。当下就传令梁山军主力,同时引兵退出濮州城,做出一副要引兵北犯的架势。而一想到要削张开,他心里就觉得舒服。这十节度都已经扑了九个,剩下一个张开若是放过,岂非不完美了?陆谦也才发现自己竟然有点强迫症的感觉。
如此消息被火速传到东京城,那脸色始终僵硬的难堪的童贯才有了一丝笑容。想他刚刚接手京东军事,便就败绩连传,那不止西路军全军覆没,南路军也确定是大败一场,三万水陆兵勇只剩下区区五千人不足,已经不足为持。童贯心头在那时候就猛地一紧,心中对西北路军生出了担忧来。事实证明他的眼光半份不错,梁山军果然掉头就扑向了西北路来。数万兵勇,还有李从吉与王焕两位老将,三下五除二的就被梁山贼寇打的全军覆没;濮州城破,刘珍都死难城中。王焕被擒,只有李从吉逃脱生天,却几乎落得匹马而还。
童道夫人还没与手下军将面见一次,就接连收到噩耗,那脸色能好看才有怪。
且西北路官军覆没,就可说是京西官军就此败亡,梁山泊兵马都能够直接饮马京畿路,甚至是杀奔东京城下了。可不曾想大名府里的一遭闲子,竟然就把梁山军的注意力全都调了过去。童贯心中感谢梁世杰的‘大仁大义’,边连忙起京畿路各州府驻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